直流配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直流配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直流配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直流配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06T14:27:03.0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作者:张鹏杨盟苏莉珺

[导读] 摘要:伴随着半导体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配电系统以其能高效、可靠接入直流负荷、分布式能源发电和储能单元等技术优势,逐渐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

(国网莱西市供电公司山东莱西 266600)

摘要:伴随着半导体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配电系统以其能高效、可靠接入直流负荷、分布式能源发电和储能单元等技术优势,逐渐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直流配电系统可以通过直流网架将大量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互联起来,直接为直流负荷供电,也可以通过电力电子换流装置,接入交流负荷、分布式电源和交流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供用电形式,能更加高效地消纳光伏、风电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实现集中式或分布式能源生产、消耗、转换等单元互联,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和消纳量。

关键词:直流配电系统;关键技术;应用要点

引言

从现状来看,直流配电系统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这是由于此种类型的配电系统在根本上符合了生态住宅的宗旨与目标,因此构成了全新的配电技术。在新时期的配电系统中,继电保护应当属于核心性与关键性的技术。然而截至目前,与继电保护有关的各项技术措施仍处在探究中。受到城市化的影响,现阶段各地都在致力于构建智能电网,因此也体现了直流配电系统的价值所在。

1直流配电系统现状

1.1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

配电系统如果要实现自身的顺利运行,关键在于优化接地保护。因此可见,故障电流与接地保护之间具备直接性的联系,与之相应的保护方案也体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在遇到故障时,瞬时状态下的接触电压与接地电压都会变得相对很高,甚至超出了最大限度内的允许值。除此以外,故障如果发生在交流侧的特定位置上,那么很有可能威胁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将破坏换流器。为了改进现状,应当将其改造为自动式的导体接地,以便于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隔离变压器安装在负载网络或者直流系统的中间位置上。

1.2运用直流断路器

在配电保护中,直流断路器应当构成其中的关键性装置,这是由于直流断路器是否能够保持正常运行直接关系着整个系统的效能。然而相比来看,直流电流本身并不涉及到过零点,因此也产生了相对较大的灭弧难度。受到上述状况的影响,直流断路器迄今为止仍然很难推广运用。如果选择了直流配电的低压断路器,那么强迫灭弧将会烧毁断路器及其内部元件,上述措施带有较强的风险性。因此可见,现阶段亟待研发混合式的新型断路器,针对其中涉及到的快速动作、机械开关特性以及其他要素都应当予以全方位的控制。

1.3对于电力系统进行限流处理

直流配电系统本身包含了变换电路及其他关键性的电路,因此经常呈现较小的过载能力。在某个时间段,系统如果流经过高的故障电路,那么将会损害整个系统。因此可见,限流处理应当与直流配电系统结合在一起,针对故障电流予以实时性的限制。截至目前,技术人员可以把实体装置安装在特定的系统位置上,或者运用控制器来实现变换电路的全面控制。对于限流措施应当控制于适当的限度,避免系统配置的复杂化。

2直流配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要点

2.1利用直流断路器

隔离直流故障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其故障电流上升到危及电力电子设备前就将其断开,因此采用在数毫秒内能够隔离直流故障的直流断路器非常有现实意义。当柔性直流配电系统采用直流断路器后就可以在故障时只隔离故障区域,非故障区域则不受影响,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根据直流断路器中开断器件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机械式直流断路器、全固态式直流断路器和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机械式直流断路器运行稳定、可靠性高、通态损耗小,但由于自身结构的制约,断开时产生的电弧易损坏触头,故障电流切除时间相对较长,无法实时、灵活、快速动作。常规全固态直流断路器的动作迅速、无弧操作、结构简单,但耐压能力有限,通态损耗较高。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结合了机械开关良好的静态特性与电力电子器件良好的动态性能,理论上具有开断时间短、通态损耗小、无需专用冷却设备等优点。

2.2运行控制技术

直流配电系统虽然骨干网络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但是由于在馈线上存在多个负荷接入点,存在多换流器之间相互耦合的问题,在运行过程中直流系统的振荡问题值得关注。直流配电系统的稳定性与网络架构、变流器的控制策略与参数、电源及负荷的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指出的是:在直流输电或柔性直流电网领域,直流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并不突出。直流微电网的网络架构相对较为简单,且各换流器接于同一母线或电气距离很短,分析多变流器之间的稳定性问题无需考虑变流器之间的电气距离。直流配电网,特别是中压直流配电网中AC/DC,DC/AC以及DC/DC变流器种类和数量均较多,且变流器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无法忽略网络参数的影响,其稳定性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是直流配电网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2.3故障隔离技术

直流断路器技术是目前直流输电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直流断路器进行故障隔离是直流配电网理想的故障处理方案。直流断路器技术有3种技术路线,包括:机械式直流断路器技术、固态直流断路器技术和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技术。目前的直流断路器技术在应用于直流配电领域存在诸多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其造价过于昂贵,体积庞大,而直流配电系统电源和负荷接入点多,在经济上不允许大量采用直流断路器实现故障隔离。此外,无论是采用人工过零技术,还是固态开断技术,其开断的暂态过程均可能与直流配电网的其他电力电子设备产生耦合,影响直流配电网的稳定运行。西安交通大学目前已经研制出10kV直流断路器原理样机,提出了基于磁感应耦合转移的新型直流开断方案,解决了直流开断中电流快速转移、电压快速建立、能量快速耗散等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在中压配电网直流开断技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结束语

与传统模式相比来看,直流配电技术体现为独特的技术优势,这是由于此类技术具备更好的配电性能。从现状来看,与直流配电系统密切相关的典型技术正在获得全方位的改进,对此开展深入探究有助于提升系统供电的实效性,确保其符合新形势下的系统节能目标。

箱式变电站在路灯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箱式变电站在路灯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箱式变电站是一种把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和高压计量柜,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预制型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高压受电、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全封闭运行,特别适用于市政建设与改造,是继土建变电站之后崛起的一种崭新的变电站,在无锡市路灯供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箱式变电站路灯供配电 1、箱式变电站 不同于常规土建变电站,其主要特点为:1、变电站在制造厂完成设计、制造与安装,并完成内部电气接线。2、变电站经过规定的形式试验考核。3、变电站经过出厂试验的验证。 箱式变电站是一种把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和高压计量

柜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型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具有成套性强、体积小、占地少,能深入负荷中心、提高供电质量、减少损耗、送电周期短、选址灵活、对环境适应性强、安装使用方便、运行安全可靠及投资少、见效快等一系列优点。 箱变用在城市照明供配电系统中,可装在人行道旁、绿化带内、道路交叉口等处。同容量箱变的占地面积仅为土建站所占面积的1/5~1/10,同时大大减少了工程设计量和施工量,投资少、见效快。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箱式路灯专用变电站逐步成为我市路灯系统的主要供配电设备。 2、路灯供配电 2.1 路灯箱式变电站的总体结构 箱式变电站的总体结构是指作为箱式变电站的三个主要部分——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及低压配电装置的布置方式。箱式变电站的总体布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组合式,一为一体式。所谓组合式,是指这三部分各为一室而组成“目”字型或“品”字型布置。而一体式是指以变压器为主体,熔断器及负荷开关等装在变压器箱体内,构成一体式布置。组合式箱变中,高压开关设备所在的室一般称为高压室,变压器所在的室一般称为变压器室,低压配电装置所在的室称为低压室。我市所使用的箱式变电站为组合式布置,箱变壳体为环保型非金属壳体。箱变内的主要设备: (1)高压柜 高压柜分为进线柜、环网柜和出线柜。箱式变电站中,若是终端接线,使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若为环网接线,则采用环网供电单元。环网供电单元一般配负荷开关,它由两个作为进出线的负荷开关柜和一个变压器回路柜(负

简述轨道交通直流供电系统的开关设备

轨道交通直流供电系统的开关设备简述 摘要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包括高、中、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以及电力集中监控系统(SCADA)等。直流供电系统中的电器设备包括整流器、直流快速断路器、直流开关柜等。本文简要介绍了直流供电系统的关键性设备——直流开关柜(KMB、MB、NPMPD)以及直流快速断路器(UR、HPB)。 关键词直流供电系统直流快速断路器直流开关柜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轨道上行驶或以导向系统行驶的、服务于城市的交通。一般认为,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轻型轨道、高架铁路和地下铁路等几种形式。其中轻型轨道交通是一种轻型车辆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方式, 国际上通称Light Rail Transit(LRT), 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它以外部电源为动力, 以钢轮、钢轨为导向。其主要设施在地面, 部分路段可能还设置成高架铁路, 有的则进入地下(但通常所占比重不大)。它不与其他地面车辆混杂行驶, 要求线路是全隔离或基本隔离。地下铁路系统则要求更高, 完全隔离, 全部或大部分线路设置在地面以下, 而且对线路、站台、行车控制等都有特殊的要求。 在过去的20年里, 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许多城市的交通系统趋向成熟, 解决了大量的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难题。据不完全统计, 现在已有不少于200 座城市正在积极地从事各种轨道交通的规划和修建工作, 规划的线路总长度达7000 km 以上。从目前的态势看, 轨道交通将成为世界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之所以为世人所青睐, 是因为它有着其他交通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快捷、准时、安全、舒适、运量大、能耗低且污染轻。 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包括高、中、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以及电力集中监控系统(SCADA)等。直流供电系统中的电器设备包括整流器、直流快速断路器、直流开关柜等。本文简要介绍了直流供电系统的关键性设备—直流开关柜(KMB、MB、NPMPD)以及直流快速断路器(UR、HPB)。 二.直流供电原理与要求 轨道交通使用直流供电。多年来,串联绕组整流式电机因其启动转矩大,特别适于牵引,一直作为一种理想的驱动装置。对于直流,供电导体(电感为1~4mH/Km)上的压降仅取决于电阻。现在电力电子技术已得到快速发展,因而我们可以用电压和频率都可变的电源给三相交流电机供电,但电力传输仍以直流形式。目前变频变压(VVVF)交流传动技术在国外已经成熟,并得到普遍应用。 供电导体(架空接触线或接触轨)的额定电压按DIN 57115第一部分的推荐值选取。作为一般原则,有轨电车的电压为690V,中小客运量的地铁电压为750V,客运量的地铁电压为1200V或1500V,也有3000V。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12%~-30%。额定电流下,整流器的额定电压比供电导体的额定电压高5%~10%。刹车时,火车头将能量反馈到DC网络上,从而使电压增高。仅少数情况下,通过转换器将刹车能量反馈至三相交流系统中。

直流配电系统可行性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e6233934.html, 直流配电系统可行性研究 作者:杜彦镔杜兆文吕恒琪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年第09期 摘要本文主要对家居生活的直流配电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本研究是基于对一些数据的统计。作为家庭负载,我们假设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空调,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照明和一个电视。本文综述了可再生能源下几种直流配电系统的可行性。配电系统是根据几种不同的分布类型进行分类的,例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高低压混合系统,交流和高压混合系统,交流和低压混合系统。能源效率和成本竞争力是我们所要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直流配电系统能源效率 1 研究背景 交流配电系统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传统上更多的使用交流而不是直流是因为负载可以更好的适应交流,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可以方便传输。然而,使用直流电源作为新的消费产品和IT产品正在加速出现。例如包括手机、电脑和LED照明技术在内被认为是未来科技。由于直流负载的大幅增加,国内直流配电系统变得有吸引力。不仅激发了对可再生能源研究利用,而且使为家庭提供直流电源成为了可能。 在韩国,能源消费持续增加。据统计,2000年韩国的家庭用电总量为371亿千瓦,到2008年,以年平均6.02%的增速达到592亿千瓦,大约占总功耗的15%.随着功耗的增加,一些直流负载例如手机、电脑和LED照明设施随处可见。近年来,增加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用直流电源对家庭供电的可能性不断增加。许多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本质上是直流供应。直流配电系统具有以下优势。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直流电可以更容易融入一个直流电网。这样做省去了转换过程,节省2.5%至10%的能源。除此之外,电能质量和电压的稳定也会得到明显提高。通过比较研究,家庭用电消耗主要可以分为6种主要形式:冰箱、洗衣机、空调、照明、电视和电脑。表1是2006年韩国这几种耗电形式的年耗电量和供应率。 2 几种配电系统的特性 每种供电系统的特性如表2所示.从一个案例分析研究从交流系统变为直流系统带来的影响。为了简便分析,我们假设每一个转换装置都使用了逆变器。我们忽略掉每日和季节性变化给负载模式带来的影响,把设备的实际功率视为一个常数。 3 几种配电系统的比较 48V直流配电系统的重置成本低于其他系统,因为大多数现有的设备不需要改变电路,电网不需要重置电缆。但是这种配电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还没有完全建立,仍有许多潜在的危险。因此,对此系统而言我们应该考虑更多的安全问题。

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08T12:10:06.3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作者:岳庆 [导读] 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经济社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电能的质量要求也更加的严格。因此为了满足企业和居民对电能的需求,在电能的供配电上要更加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供配电系统 前言: 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经济社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电网也在全面改造。我国科技水平在不断的进步,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使我国电网调度技术越来越高,对我国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 供配电系统概述 电力的传输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电力供配体系,既供配电系统。其主要包括电力的高压输送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所组成的。在我国国内,大型建筑或远程电力输送一般会通过10 kV电压进行传输,首先通过高压配电,将电压设置10 kV,将电力分配到各个终端,然后再经过低压变电,转化成220 V/380 V的常规用电电压规格,将电能传输给客户端。 供配电系统是维持建筑正常运作的核心设备。如果没有可靠的供配电设备,建筑内的电力设备将无法运转。电气自动化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可以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解决供配电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改良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保证供配电体系的正常运作。 2 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功能和特点 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控制功能。在供配电体系中的实际运行中,高/中压供电系统常常是由人工操作的,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但是,在供配电系统中引进电气自动化,使中高电压系统的运转,由计算机系统操控。在供配电体系中,对断路器或通电器实行自动控制,当电流超过一定的标准时,自动跳闸,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不仅如此,电气自动化还可以自动处理一些进线失电故障。电气自动化可以处理单路供电时进线失电故障、双路进线失电线路及复杂的进线失电故障问题。电气自动化通过系统自动检测,检查电流情况,并处理异常供电问题,实现稳定安全供电。 2.1 自动化在供配电体统中的监测功能 运行参数的监测包括电压、频率等参数,这些参数的实时值会在在监控计算机上实时显示并定时记录存盘。当运行参数的值超出允许范围时,监控系统会及时给与文字与声音报警提示,以方便操作人员及时处理。远程自动计量是对每个用户的用电量进行自动测量和记录,通过绘制表格等方法实现分时计费,从而形成电费报表。这样做,不仅可以供用户随时查询,而且方便、节能。电能质量的监测是指那些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进行电能质量参数的监测,包括回路电压、谐波含量等。故障报警事件的监测是指供配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智能化供配电系统会立即发出报警声音,自动将出现故障的图形切换到界面上,并给与紧急预案提示,因而,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处理故障。 2.2 自动化在供配电体统中的控制功能 智能化供配电系统对断路器的通断控制,从实际控制中,由人工就地控制中高压系统中的配电设备,很少进行远程和自动操作。传统的方法具有一定危险性。智能化供配电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中高压配电系统设备。 3 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的具体体现 3.1 电气系统中数据网络技术体制的完善 在日常的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中,我们可以依据数据网络的信息,来制定和规划系统和数据网络技术体制。在制定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严格遵守网络安全制度。根据网络的规模和服务对象设定相应的安全级别。由于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服务对象、网络规模相对固定,并且主要满足自动化系统对安全性的特殊需求,为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端到端的服务,符合建设专网的所有特征,所以电力调度数据网宜在通道层面上建立专网,以实现该网与其他网的有效安全隔离。 国家电力数据网承担着管理信息业务和调度控制业务,网络层次简化,数据传输的及时且连续,通信负荷基本恒定。远方控制的可靠性也具有相应的保障,现代安全防护体系的应用,有效地应对了黑客、病毒的侵袭,防破坏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3.2 电气系统中调度专用数据网络的安全保障 电气系统中调度专用网络体制的完善,使数据网络在网络层的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与此同时,还必须做到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双重起效的方法,才有能从根本上保障信息和电气系统的安全。 1)管理制度方面:对所有数据网连接的节点都进行有效的管理,保障全系统和全部网络的安全。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防止来自内部误用及泄密;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管理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建立安全联防制度,将网络及系统安全检查作为经常性的工作;聘请网络安全顾问,跟踪网络安全技术。 2)技术措施方面:为了保证数据网络的安全,坚持调度控制系统与调度生产系统之间的分离。信息传输采用单向传输的方式,调度生产管理系统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之间有效安全隔离。这样即实现数据的传输,又保证了电气系统的安全。 4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相比于外国,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是较为落后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同时还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研制出更适应我国的自动化系统。笔者认为,在未来我国的自动化系统极有可能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4.1朝着测量、控制以及保护实现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专业分工情况,以及人员配备和现阶段的运行体体制,站内监控采集数据就成为了我国当前的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模

英文翻译 直流供电系统

DC GENERATION SYSTEM-INTRODUCTION Purpose The DC generation system makes a nominal 28v dc for airplane systems. General The DC generation system has these components: - Battery - Battery charger - Transformer rectifier units (3). DC GENERATION SYSTEM - GENERAL DESCRIPTION General Description The DC generation system supplies a nominal 28v dc to different loads. The power source for the DC system is usually the AC system. The battery supplies power if the AC system is not available. Transformer Rectifier Units To create DC power from the normal AC source, the DC system uses transformer-rectifier units (TRUs). The three TRUs take 115v ac, decrease the voltage (transforms), and rectify it to a nominal 28v dc. Battery Chargers The main battery charger and auxiliary battery charger give a DC voltage output to charge their respective battery. Each charger operates like a TRU after the battery gets to full charge. The main battery charger sends a constant DC voltage to the battery and the hot and switched hot battery buses. The auxiliary battery and auxiliary battery charger power DC buses only during non-normal conditions. See the standby power system sect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AMM PART I 24-34) Batteries Each battery is a 48 ampere-hour, nominal 24v dc power source. The main battery supplies power for APU starting and is a standby power source if all other power supplies do not operate. The auxiliary battery helps the main battery supply standby power only. Control and Protection The standby power control unit (SPCU), the battery switch, and the standby power switch give primary control of the DC system. The battery switch and the standby power switch give manual control of power to some DC buses. The SPCU gives automatic control and protection of DC buses. It uses inputs from the flight compartment and system monitoring to control DC power 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Power Distribution The D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is in the power distribution panels (PDPs) and in the SPCU.

动环-交直流供电系统-通用-L3

正在作答: 动环-交直流供电系统-通用-L3 已切屏次数:2 本卷共150题,总分100分已答:0 未答:150 我要交卷单选(共50分) 待检查 1、一个电容器,当电容量一定时,电源频率越高,则容抗就( )。 A. 越小 B. 不变 C. 忽略 D. 越大 待检查 2、电流型谐振开关是由()组成 A. 电感和开关串联 B. 电感和开关并联

C. 电容和开关并联 D. 电容和开关串联 待检查 3、在停电形势较严峻的情况下,开关电源参数周期均充时间可调为()个月,蓄电池充电电流为10小时放电率的()倍。 A. 3,1.5 B. 3, 2 C. 1 ,1.5 D. 1,2 待检查 4、()是指一个输出端的负载变化时,使其他输出端电压波动大小。 A. 影响量

B. 负载调整率 C. 输出能力 D. 交叉调整量 待检查 5、在一套整流设备中,用霍尔器件检测负载电流。若霍尔器件故障误检测负载电流为无穷大。则整流器的输出电压会( )。 A. 视负载类型而定 B. 急降 C. 不变 D. 急升 待检查 6、中、大功率工频UPS的逆变器一般采取哪种拓扑结构

A. 全桥 B. 多桥 C. 半桥 D. buck-boost 待检查 7、三相变压器的短路阻抗Zk、正序阻抗Z1与负序阻抗Z2三者之间的关系() A. Zk=Z1=1/2Z2 B. Z1=Zk=√3Z2 C. Z1=Z2=1/2Zk D.

Z1=Z2=Z3 待检查 8、要使导通的可控硅截止应使用的方法是( )。 A. 给阴、阳极间加以反向电压 B. 撤掉控制极的电压 C. 给控制极加以反向电压 待检查 9、在印制板的丝印层上,Q121、D113、C14、R15分别表示()。 A. 二极管、电阻、电容、功率管 B. 功率管、二极管、电阻、电容 C. 功率管、电阻、电容、二极管 D.

电力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解决方案

关于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解决方案的 探讨 背景及现状 1、背景 电力系统中变电站内的操作电源是保证变电站控制、信号、保护、自动装置可靠运行的保障,变目前隆化分公司变电站一般配置三套各自独立的操作电源系统,即直流操作电源、通信电源、交流不间断电源(UPS),每套电源系统单独配置蓄电池组和监控管理系统。为控制、信号、保护、自动装置以及操作机构等供电的直流电源系统,通常称为直流操作电源。为微机、载波、消防等设备供电的交流电源系统,通常称为交流操作电源;为交换机、光端机、远动等通信设备供电的直流电源系统,则称为通讯电源。 2、现状 1、2、1直流操作电源 直流操作电源室站用交流电源正常和事故状态下都能保持可靠供电给变电站内所有控制、保护、自动装置等控制负荷和各类直流电动机、断路器合闸机构等动力负荷的电源。直流操作电源系统电源一般选择220V或110V,采用不接地方式。隆化分公司现有35千伏变电站均装设1组蓄电池及1套充电装置,采用单母线接线。 1、2.2通信电源 通信电源提供给变电站载波机、光端机等通信设备及保护复用设备电源。系统电压为48V,采用正接地方式。 1、2.3交流不间断电源 交流不间断电源在变电站中UPS主要是给不允许短时停电的计算机监控设备供

电,可靠性及稳定性较高,一般均采用一主一备串联运行方式,即正常时由主机供电,主机故障时,从机自动投入。UPS正常由交流电源供电,当交流电源消失或整流器、逆变器等元件故障,则由自带的蓄电池向逆变器供电。 隆化分公司现有变电站16座,各变电站内均配有UPS电源,由于其内置的蓄电池组容量小且没有专业的维护措施,因此造成蓄电池容量不足或损坏而无法满足自动化的要求。 1、2.4独立操作电源存在的问题 无法综合优化资源,各自独立的操作电源系统重复配置蓄电池组,使一次投资增加。 分散布置的设备增加了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各操作电源系统的由于不同的厂家使安装、服务等协调困难。 分公司各操作电源维护班组无法统一管理。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解决方案 2、1系统综述 基于以上各独立操作电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与有关厂家咨询提出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解决方案,优化系统资源。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采用分层分布结构,各功能测控模块采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各功能测控模块运行状况和信息数据采用(IEC61850)标准建模并接入信息一体化平台。实行智能一体化电源各子单元分散测控和几种管理,实现对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运行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测。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应能够为全站交直流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电源,包括:380V/220V交流电源、DC220V或DC110V直流电源和DC48V通信用直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盛子敏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盛子敏 摘要:通过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与供配电系统中,电力资源供配电自动化, 有效的提升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供配电系统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整个电力 行业而言,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不但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电力资源的控制方面也有着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价值。本文基于供配 电系统中的电子自动化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探究供配电系统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是工业企业用电,还是城镇、农村居民用电,电能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保证供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尤为重要。近年来,逐渐将电 气自动化技术与供配电系统相融合,其适用范围随之扩大,使得供配电系统中电 气自动化的应用成为热点。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各行各业中新技术的应用 也变得至关重要。对于供配电系统来说,合理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提升系 统效率,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供配 电系统中电子自动化的应用。 1供配电系统与电气自动化简述 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 电力资源通过供配电系统被供给给各种生产和生活终端,所以对社会生活有着非 常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以高层建筑来说,包括电梯、空调里、照明、给排水、通信、消防都离不开稳定 的电能供给,传统的单台或几台变压器,都难以满足这样的大量用电需求,常常 需要十几台甚至几十台同时工作;变压器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原有供配电系统 的运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可靠性的要求也更高。在供配电需求不断 升高,变压器数量不断增加,可靠性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的运用 就成为了必然。电子自动化,运用于供配电系统,能够通过自动控制实现资源的 的优化配置,能够对系统线路实时监控以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这对于提升系统 效率,提高系统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就供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的特征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通过智能配电的方式,以管理层来实现局部电 网的统一管理;其次,电气自动化推动配电中间层与主站和重点设备的信息传输 效率,进而使资源效率得到最大化发挥;另外,配电基础层充分发挥最底层的作用,强化信息收集能力以提升保护效果。 2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供配电系统的优势体现 (1)电力资源分配操作性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主要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的 应用中,有着更大的操作空间与更广泛的操作性,实现了对电力信息资源的集中 处理与统筹管理,进一步保证供配电系统的对电力资源的控制与检测。 (2)电力系统维修便捷性提升。电力系统的日常运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尤其是对于工作人员而言,稍有不慎可能危及生命,故基于电子自动化技术 的装配电系统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与危险源直接接触的风险,通过电网系 统的检测与精准定位,发现故障设备以后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更加安全的手段进行 检修,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也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 (3)电力系统信息化程度提升。电气自动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一门技术,其中信息技术的技术水平在当前社会也名列前茅,通过在电力系统运

第2章 交直流供电系统

第2章交直流供电系统 2.1.1 市电供电方式的分类 2.1.2 交流高压配电系统 2.1.3 交流低压配电系统 2.1.4 交流变配电设备的维护 2.2.1 直流基础电压及供电要求 2.2.2 直流供电系统的配电方式 2.2.3 直流供电系统的主要设备 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 AC )供电系统是由主用交流电源、备用交流电源油机发电机组、高压开关柜、电力降压变压器、低压配电屏、市电油机转换屏、低压电容器屏、交流调压稳压设备以及连接馈线组成的供电总体。其中,高压开关柜内安装有高压隔离开关、高压断路器、高压熔断器、高压仪表用互感器、避雷器等高压元器件;低压配电设备则由低压开关、空气断路开关、熔断器、接触器、避雷器、监测用各种交流电表等低压元器件组成。 直流(Direct Current, DC )供电系统主要由整流设备、蓄电池组、DC/DC变换器以及直流配电屏组成。其中整流设备与蓄电池组通过

与直流配电屏并联向负载供电,以实现不间断供电和稳定供电的目的。 2.1 交流供电系统 交流供电系统包括交流高压配电系统(6kV或10kV系统)和交流低压配电系统(380/220V系统)。其中,来自国家电网的市电作为主用交流电源,通信局(站)自备的油机发电机组则作为备用交流电源。大中型通信局(站)都采用10kV高压市电,经电力变压器降为380/220V低压后,再供给整流器、不间断电源设备、通信设备、空调设备和建筑用电设备等。 2.1.1 市电供电方式的分类 依据通信局(站)所在地区的供电条件、线路引入方式及运行状态,将市电供电方式分为下述4类。 1.一类市电供电方式 一类市电供电方式为从两个稳定可靠的独立电源引入两路供电线,两路供电线不应有同时检修停电的供电情况。 两路供电方式宜配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供配电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供配电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供配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当前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均是空前的。供配电技术这门课主要讲述电力系统概论,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交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电力设备的选择,电力线路,供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变电所二次回路及自动装置,电气安全,防雷和接地,电气照明,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学好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学好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地新建工业厂区越来越多。准确计算出整个厂区的用电负荷,合理选择配变电设施,才能既满足厂区生产和日常需要,又能合理降低工程造价、节省投资。 供配电系统设计要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另外,供配电系统的还必须做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本书第一章介绍了电力系统概论,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电能用户。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和供配电系统的概念,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电力系统中性特点的运行方式,电能的质量指标和电力负荷等基本知识,对学习供配电技术是很重要的。 第二章介绍了负荷计算,负荷计算式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的计算,是正确选择供配电系统中导线,电缆,开关电器,变压器等的基础,也是保障供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本章内容是分析供配电系统和进行和供配电设计计算的基础。 第三章介绍了短路电流计算,在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不仅要考虑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还要考虑不正常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最严重的是短路故障。短路时指不同相之间,相对中线和地线之间的直接金属性连接或经小阻抗连接。本章讨论和计算供配电系统在短路故障情况下的电流,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是供母线,电缆,设备等选择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之用。 第四章介绍了变电所及其一次系统。变电所及其一次系统是供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供电设计和运行必备的基础知识,也是变配电所设计的重要环节。本章讲述供配电系统的电压选择,变电所位置的确定,介绍变配电所的一次设备,重点讲述变配电所主接线,介绍变电所的布置和结构。 第五章介绍了电气设备的选择。电器设备的选择供配电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其选择得

中国联通-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1230)

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五分册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Ancillary Equip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5: -48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解释 (1) 4 总则 (2) 5 环境要求 (2) 5.1 -48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2) 5.2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2) 5.3机房洁净度要求 (3) 5.4设备使用地点 (3) 6 系统组成 (3) 7 设备配置 (4) 7.1设备配置原则 (4) 7.2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4) 7.3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4) 7.4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5) 8 -48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5) 8.1交流输入 (5) 8.2直流输出 (5) 8.3整流模块 (6) 8.4蓄电池管理功能 (7) 8.5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8.6保护功能 (8) 8.7系统电磁兼容性 (9) 8.8系统可靠性 (10)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10) 9.1导线的选择 (10) 9.2导线的布放 (11) 10 监控系统要求 (11)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1) 11.1接地要求 (11) 11.2安全要求 (11)

中国联通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一分册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Ancillary Equip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1: 240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和术语 (1) 4 总则 (2) 5 环境要求 (2) 5.1 240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2) 5.2 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3) 5.3 机房洁净度要求 (3) 5.4 设备使用地点 (3) 6 系统组成 (3) 7 设备配置 (4) 7.1 设备配置原则 (4) 7.2 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4) 7.3 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5) 7.4 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5) 8 240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6) 8.1 交流输入 (6) 8.2 直流输出 (6) 8.3 整流模块 (6) 8.4 蓄电池管理功能 (8) 8.5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8.6 绝缘监察 (8) 8.7 保护功能 (9) 8.8 系统电磁兼容性 (10) 8.9 系统可靠性 (10)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10) 9.1 导线的选择 (10) 9.2 导线的布放 (11) 10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1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2 告警系统要求 (12)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2) 11.1 接地要求 (12) 11.2 安全要求 (12)

视频监控系统直流供电解决方案易飞达

视频监控系统直流供电解决方案易飞 达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设备供电集中式直流远程供电解决方案建议书 西安久泰通讯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鼎联科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引言...................................................... . (1) 一、直流远程供电原理 (2) 二、高速沿线监控摄像头直流集中供电解决方案 (3) 1 项目要求...................................................... . (3) 2 方案设计...................................................... . (3) 三、系统主要设备介绍 (5) 1 局端设备...................................................... . (5) 2 远端设备......................................................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8) 3 光电复合缆...................................................... .. (9) 4 网管系统...................................................... . (10) 四、其它材料...................................................... . (11) 1 泰尔认证...................................................... . (11) 2 应用案例...................................................... . (19)

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 叶有良

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叶有良 发表时间:2018-05-14T11:23:11.2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作者:叶有良[导读] 摘要: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气自动化越来越成熟,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而且也实现了更多的系统应用功能,对于推动我国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台山市宁华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江门 529200)摘要: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气自动化越来越成熟,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而且也实现了更多的系统应用功能,对于推动我国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也应当不断的更新和变革,实现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建设,从而更好的满足智能电网发展要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 动化应用。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 1、供配电系统的概述 整个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供配电系统和输配系统。供配电系统是整个电网正常和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压输电系统、变压设备以及低压输电系统。采用10kV高压输送系统进行居民、工业用电,在电力运送过程中,首先要采用高压输电将电能输送到居民用户的附近。其次在采用变电设备将电压进行合理的配电设置,例如设置成10kV等级的电压,最后将电力送给终端的用户提供使用。终端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220V和380V的两种不同的电压等级。供电的基础设施是现在的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质量。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人们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电力的高效持久的供应。当电力的供应出现故障时会导致用电设备的停运,给工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人们生活不便。由此可见,将供配电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将供配电系统中实时的信号采集传输计算机监测系统,替代传统人工操作,记录等过程,从而保证供配电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2、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功能实现 2.1、电能质量监测 在供配电系统中通过引入电气自动化,可以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的电能质量,对供配电设备和电力线路的运行状态实现实时监测,一旦供配电系统线路产生较大的回路电压和谐波,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保障了供配电系统提供高电能质量。 2.2、远程计量监测 传统的供配电系统运行主要采用人工抄表方式,不仅电力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而且抄表效率较低,有时还会出现抄表记录错误问题,而通过应用电气自动化,可以实现远程计量监测,极大地提高了抄表的准确性和效率,电力企业可以快速、准确、全面地掌握电力数据,电力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查询使用电量情况,便于电力用户有针对性地控制用电成本,节约电量。 2.3、自动化保护和控制 电气自动化的引入可以实现对供配电系统设备的实时监控,一旦系统设备发生运行故障,能够开启自动化保护机制,及时切断故障源,有效控制系统故障发生范围,保障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发生大规模的停电事故。同时,通过利用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系统设备的远程操作控制,优化供配电设备配置,使供配电设备的操作控制既规范又安全,全面提高供配电设备运行效率。 3、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 3.1、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1)集中智能控制。这一控制方案的构成主要由供配电站主站、子站、通信系统以及供配电站运行监控系统等部分组成,理论上来说集中智能控制方案是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的重要体现形式,其依靠各类终端设备对供配电站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供配电站运行中的故障点从而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及时的对供配电站中的故障区域进行隔离、调配等以尽快恢复供配电站的供电。(2)自动重合器控制方案。此种方案对于供配电站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是通过将供配电环网进行分割并在各段之间采用自动重合器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在供配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如任何一个区段发生故障时则通过对故障段两端的重合器进行动作隔离故障段用以实现对故障段的隔离。在供配电站的电气自动化应用中采用此种控制方案将无需构建通信监控系统,从而降低了成本,但是不足之处是采用此种方案各区段之间的重合器保护具有一定的延时,而分段越多则这一延时现象则更为明显,从而对供配电站的影响也就越大。(3)故障检测。供配电站所涉及的设备众多,其一旦发生故障影响范围重大。因此在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自动化应用中需要加强对于故障检测的开发和应用,加强对于供配电站的运行监管确保供配电站的正常运行。 3.2、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优化 3.2.1、加强计算机技术 在电网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技术就是核心。想要真正的实现配电系统智能化。电网调动自动化的技术就尤为重要,它能够能够帮助不同级别的电网实现主调动传输工作,将国家电网和各个地区小电网连接起来,当小电网当升供电不足的情况时候可以由大电网进行交替使用,最大限度上利用了好了每一分电网资源。通过计算机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电网系统对于数据的分析和记录的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配电系统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于实现电气自动化是十分重要的。 3.2.2、完善供配电系统 在进行社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电能的供应情况,如果出现断电,势必会导致生产中断。因此,对于电力行业的供配电问题,应当对电力的分配进行均衡处理,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通过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供配电系统中,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区的电力运行数据进行记录,从而充分了解地区电力使用情况,并合理的为区域输送电能,减少资源浪费,避免了盲目调度造成的运输问题,大大降低了电力运输故障的发生率。另外,通过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实现电力的自动化调度,针对电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则可以通过计算机记录和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制定与故障相符合的维修措施,以保证正常用电,满足各个方面对于电力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保证电网局部运行的正常性。通过完善供配电系统,充分发挥供配电系统中的智能化、自动化功能,能够为整体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更好的符合现代化社会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需求。 3.2.3、对数据网络技术的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