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往开来成就辉煌,旭日东升再造发展
--------------------------记北京东城区历史的变迁
历史的脚步,走过了漫长的岁月,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早已把历史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扩展,渐渐的淡忘了。
但人们却永远不能忘记历史给人们带来了幸福欢乐、痛苦与悲哀,是先辈的身躯,革命者、无产者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后者是决不能忘记的,只有继承和发扬才是希望。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个忘的日子。
毛泽东主席在天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有世界人口总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中国人民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科技、旅游的中心。
被选为全中国的首都定为“北京”。
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之作施令世人刮目相看的。
北京这座古城饱经了历史的变迁,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始建。
如今的首都北京将给前人和后人一个满意的答卷。
紫禁城、太庙、北海、国子监、孔庙、雍和宫……这些让世界瞩目的历史文化遗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
作为北京市中心地带,东城区是北京文物资源最丰富、分布最集中、历史文化街区最多的城区,旧城内面积18.1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71.6%。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经数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东城区极其鲜明的皇城文化地域特征。
皇宫建筑、王府衙署、胡同宅院、寺庙祠观、近代楼宇等文物建筑一应俱全,数量多、品级高、密度大、品种全。
在北京市政府已经公布的旧城内3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东城区占17片。
城市在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让文物保护工作与市政建设相结合、与危旧房改造相结合、与环境治理相结合,是一道复杂的世界性难题。
多年来,东城区坚持历史风貌保护与促进区域发展并重,不断彰显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现代文明的崭新风貌。
“南锣鼓巷”有了QQ群
站在南锣鼓巷的树荫下,舀一点儿还冒着凉气的奶酪,放进嘴里,凉凉滑滑的,浓浓的奶味中混合着淡淡的糟米酒味道,韩志杰一下子觉得大热天里40分钟的队没有白排。
韩志杰已经是第三次来南锣鼓巷,第一次来这里,就被处处渗透出的传统与现代元素紧密结合的味道所吸引。
菊儿胡同的清末名臣荣禄府邸、后圆恩寺胡同的清庆亲王次子府邸兼蒋介石行辕、秦老胡同的清内务总管大臣索家府邸、帽儿胡同的清末学士文煜的府邸、清末皇后婉容的娘家以及提督衙门——韩志杰把这些一一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
还有那个有名的奶酪店,每次来总是排了长长的队伍。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永远在中午12点才开门的小店,没开门前,门外就已经有人排队等待。
像韩志杰一样,许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就被南锣鼓巷的魅力所俘虏,成为不折不扣的“粉丝”。
这些人建立了“南锣鼓巷QQ群”“南锣鼓巷MSN群”,一起谈论这里的建筑、美食,谈论每个酒吧、咖啡馆和门前高挂小红灯笼的小饭馆。
他们熟知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在南锣鼓巷一带留下的历史印迹。
南锣鼓巷的成功,是东城区文物有效保护和利用的典型展现。
近年来,东城区文物保护工作在“文化强区”指导下,以“3.3亿资金计划”和“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为契机,加大文物建筑抢险修缮保护力度,区域内的各级文物建筑得到了较大规模的修缮。
近年来,钟鼓楼、孔庙、国子监、普度寺、宣仁庙、凝和庙、大慈延福宫、东四清真寺、北新仓、毛主席故居、吉安所、顺天府大堂、杨昌济旧居等58个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得到抢险修缮,占全区文物保护单位总量的46%。
文物抢险修缮创历史最好成绩,一些长期得不到合理使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文物建筑实现修缮腾退保护。
普度寺大殿修缮时,区政府投资4000余万元搬迁了城台上186户居民,合并了两所学校。
东城区累计投资20多亿元搬迁居民4000余户,整治了钟鼓楼、东堂、地坛、南锣鼓巷、南新仓等文物周边环境,相继建成皇城根遗址、菖蒲河、地坛园外园、普度寺、北二环等公园,探索出“修旧如故”等旧城文化性修复做法,得到社会和专家广泛的好评。
博物馆让文物变成“活教材”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形象代表。
东城区是北京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最集中的地区,包括著名的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
目前,东城区内有各类博物馆22处,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18%。
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年参观人数1500万人次(学生约200余万人次),其中5处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京市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共31处,其中东城区有13处。
2001年,东城区政府与港商李嘉诚共同投资500多万元建成“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本着“以观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金街”的地域优势,面向中小学举办了9次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多次馆际间的交流。
为了研究展示北京皇城文化,东城区在菖蒲河公园建设中规划建设了设施一流的“皇城艺术馆”,该馆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举办的“皇城风情展”、“帝京拾趣——北京城历史文化图片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称赞。
在博物馆建设中,东城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鼓楼文保所继推出“鸣钟报春”活动后,又恢复了25面报时更鼓和“击鼓报时”表演。
最近根据史料记载,在专家的指导下复制了计时工具铜壶滴漏,完善了钟鼓楼定时、报时、计时的功能,钟鼓楼已经成为北京独具
文化魅力的风景线。
东城区积极筹集社会资金和捐款20余万元,完善了文天祥祠展陈,恢复了文公塑像、楹联等,举办了文天祥殉难720周年纪念活动。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
东城区内的博物馆始终把社会教育功能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博物馆特色,组织开展主题教育。
全区博物馆已经成为对外文化交流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窗口和阵地。
目前,全区22家博物馆全部对外开放。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主题活动。
有的还配合重要展览举办专题讲座,有的走出去举办各种流动展览,把精神产品主动送到社区和中小学校。
钟鼓楼与安定门街道联合举办的“群言堂”,已成为独具特色的社区居民教育的课堂等。
王府井古人类博物馆至地铁的地下通道建成了全市最大的科普文化长廊。
在开发各项功能的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东城区的博物馆文物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丰富的文物资源带动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不断上升。
雍和宫—国子监—地坛传统文化旅游区,规模效应显现,幅射区域不断扩大。
保护修缮,改善民生重宜居
在文物保护综合利用的工作中,东城区提出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出发,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把风貌保护、发展产业和改善民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努力创造宜居、宜游、宜商的人文环境,实现东城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和谐并进。
在具体工作中,东城区第一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从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全区改造了18800户的老旧平房;而在2001年至2008的8年中,改造了5万多户,有效缓解了老旧平房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肯定。
此外,东城区并没有只局限于本区的保护,而是坚持立足古都、着眼东城。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东城区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思路,把全区的发展与全市古都风貌保护的发展大局联系起来。
严格执行《保护规划》要求,坚决杜绝了“推平头”式的大拆大迁,扎实有序推进历史街区保护工作,奥运之前,加大了文物建筑抢险修缮力度,使文物修缮率显著提高,有效保护了旧城古都风貌。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东城区向各国运动员和游客,展现了新北京的迷人一面。
旧城风貌保护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也是制约首都中心城区发展的现实课题。
东城区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形成了危楼“解危排险”、平房院落“微循环”、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性修复”等新做法,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北二环城市公园、银街、鼓楼东大街等都是这项工作的成效。
旧城人口疏散压力大,危旧房改造任务艰巨,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是目前东城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面临的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东城区已经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的原则和思路:一是立足长远抓规划。
把17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完善风貌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改造的相关实施细则,制定历史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突出区域文化特色,突出差异化发展。
二是积极保护增活力。
以积极的保护态度,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探索积极的保护方式,激发旧城活力和文化创意产业活力,使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城市文脉得以更好地延续。
三是改善民生重宜居。
加大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推进民居修缮工程,再现旧城传统风貌,着力改善旧城居民的人居环境。
四是有序推进抓落实。
按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格局和整治改造的实施细则,分步骤有序推进,对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街区、胡同、景观和院落实施梯次保护,把历史风貌保护工作抓好、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