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思考和讨论
请你归纳一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有哪些方 面一定不变,哪些方面可能改变,哪些方面一定 改变。(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并进一步分 析为什么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六个不变”,“两
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变
六 宏观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不变
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生成 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些情况?
(1)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 成,反应后逸散到空气中,故反应后质量减轻。
(2)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Mg O2
MgO
反应前所称量的仅 少量白烟(MgO)逸散, 仅是镁带的质量 只称取部分生成物的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变 微观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物质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精析
例 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
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B )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 g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3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
微观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 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 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 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直击中考
1.(2023德州一模)我国科学家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分
别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
了新路径。下列有关合成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C.合成前后碳、氢、氧原子改变
D.该合成“粮食”的过程可节省化肥70%
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O2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为O3 ,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B( )
4.(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纯净物甲是一种 绿色能源,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一定条件下,一 定质量的甲与8.0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丙、 5.4g丁和2.8g戊。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D )
A.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4.6g B.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甲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若使生成的戊充分氧化,至少还需乙3.2g
(3)气球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___红__磷__燃_烧__放__热__,__瓶_内__气__体__受__热_膨__胀__,____
_气__球_鼓__起__;__反__应_消__耗__了__氧__气_,__生__成__固__体_,__瓶__内__压__强_减__小__,__冷__却_后__气__球__变__瘪_
A.原子总数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3.(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实验进行20min时,测得实验①、② 溶液中DMF的含量几乎为0,实验③、④溶液中DMF的含量略有下降。同 时测得四个实验中碳元素的去除率ac()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Al2O3可能对DMF有微弱的吸附作用 B.实验条件下,O2不能有效降解DMF C.实验①和②进行20min时,DMF部分转化为CO2逸出 D.实验④是为了排除实验①中O2的影响,实验④中O2可用N2代替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ppt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ppt

分裂
重新组合 原子
新分子
聚集
新物质
0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H
HH
O
+
HH
O
H H
H
氢气
氧气
(H2) + (O2)

(H2O)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 数目 、 质量 都不变。
0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和不变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物质总质量 变 元素质量
新课导入
1673年, 波义耳在密闭容器 中加热金属,发现反应后固体 的质量增加。他认为化学反应 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
1777年,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 分解和合成时,发现化学反 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01 质量守恒定律
01 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问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
九年级化学 上册·人教版2024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 内容 导览
01 质量守恒定律 0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 的质量关系。 2.通过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质量守恒定 律解释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体验科学探究 的基本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 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科普片推荐 物质之谜 寻找元素01
简介:这部三集纪录片通过情景再现和专家的讲解的方式讲述了化学发展史上 最重要的位七科学家寻求识别、理解和组织物质的基本组成的故事。第一集讲前总质量

5.1质量守恒定律(共16张PPT)

5.1质量守恒定律(共16张PPT)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质的意义:表示反应比,即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比。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体积比(指有气体 参加的反应)。
“反应条件” “生成”
点燃
C + o2
“和”
co2
?
它可以提供哪些信息?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它怎么读呢?
1.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C + O2
12
点燃
CO2
12+16×2
12
: 16×2 : : 32 :
44
2.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 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 的二氧化碳。
Fe+CuSO4 〓 Cu+FeSO4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事实3: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比较
碳酸钠+稀盐酸
m1

m2
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结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盐酸的质量 总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的质量总和。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事实4: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4.化学反应过程归纳:
宏观 不变 微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过化 程学 反 应
一定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 微观:分子的种类
可能变: 分子总数 元素化合价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事实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5.1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5.1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 量气泡
文字表达式
碳酸钠+盐酸→氯化钠+ 水+二氧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陶土网, 将它们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在陶 土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 物与陶土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称 量结果。
2.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锥形瓶冷却后再次称量,记录 所称的质量m2。
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玻璃导管上 现象 端的小气球先鼓起后变瘪
文字 表达式
铜+氧气
加热
氧化铜
反应前 总质量
m1
反应后 总质量
m2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不变
改变
化学反应的实质:
重新
分子 分裂 原子 组合 新分子 聚集 新物质
质量守恒的原因
宏观 微观
元素的种类、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五个 不变
原子的质量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物质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课堂教学展示 随堂练习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 现象 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文字 表达式
铁+硫酸铜
反应前 总质量
反应后 总质量
铜+硫酸亚铁 m1 m2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锥形瓶
带玻璃管的橡皮塞
带玻璃管的橡皮塞
气球

《质量守恒定律》PPT教学课件

《质量守恒定律》PPT教学课件


天平不平衡,
> 实验结论 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组装密闭装置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
只适用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 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 物的总质量”如沉淀、气体等都应
装置 锥形瓶
玻璃管
橡胶塞 气球
细沙 棉线
红参加磷反应的红磷 未参加反应的红磷 参空加气反应的氧气 未参加反应的气体
反应后总质量
装置 锥形瓶
玻璃管
橡胶塞 气球
细沙
棉线
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未参加反应的红磷 未参加反应的气体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M1
=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 论、确定方案
• 2. 进行实验,分工合作,记录现象,实验数据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关系
成 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烧杯、镊子
果 实验药品 铁钉、硫酸铜溶液
展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

变成浅绿色。天平平衡
= 实验结论 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C.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D.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3、“84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
为: 2NaOH+Cl2==NaClO+X+H2O,则X的化学B式为( )A.Na2O源自B.NaClC.NaH

5.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史料
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然
后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发现
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波义耳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有什么关系?
探究 实验 思路
1 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m1)
2 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m2)
3 比较m1、m2 的关系
【提出猜想】
猜想1: m(反应前)大于m(反应后)
猜想2: m(反应前)等于m(反应后)
猜想3: m(反应前)小于m(反应后)
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方案一 加热铜粉
反应原理 铜+氧气
氧化铜
现象
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 气球先膨胀后收缩
实验前 实验后
质量
实验分析 铜+氧气
氧化铜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橡胶塞、气球 锥形瓶、橡胶塞、气球
C. O2
D. Fe3O4
逸散到空气中
反应产生气体,逸出到
解释 空气中,导致反应前后
质量不相等
结论 遵守质量守定律
【实验5-2】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会相等吗? 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
白色固体 在反应前,只称量镁条的质量,
解释 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白烟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结论 遵守质量守定律
在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 ①如果有气体参加的实验:在________(密闭/敞口)容器中进行 ②如果有气体生成的实验:在________(密闭/敞口)容器中进行
②佛山非遗铜箔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特制的铜箔上剪、刻而 成,(经称量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变) 不符合,无发生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 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质量。
实验5-1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你预测这个反应 前后的称量结果 是否会有变化?
实验现象: 产生大量的气泡
天平为什么不平 衡呢?
天平不平衡
可能是因为有气泡 产生。
我也不知道,要不做 称量比较一下吧。
问题2:通过准确称量,发现金属生锈后质量增加
了。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增加了?
45.0份质量 的氧化汞
3.5份质量 的氧气
41.5份 质量的汞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没有改变。
新课讲授
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物质 的总质量
中进行。
所有的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思考与讨论 分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 的种类、数目、原子的质Leabharlann 如何变化?H HH H
HH HH
氢分子
点燃 氧分子
氢分子
H H
H H
氧分子
点燃
H H H
H
水分子
宏观 微观
化学反应前后变化
不变
改变
可能改变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思考与讨论 仿照前面的方法分析此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通过上面两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特别提醒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 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PPT.优秀课件

质量守恒定律PPT.优秀课件
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 一定守恒。
3.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应当包括各种物质,如气 体等。
4.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 气体等。
你会解释吗?
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为什么是守 恒的?
2.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m1
m2
探究实验: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探究实验小结
在开放容器中 石蜡+氧气 点→燃 水 +二氧化碳
m1

m2
探究实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前后质量测定
探究实验小结
在密闭容器中 石蜡+氧气 → 点燃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注意: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最好在密 闭容器中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5:1 B.1:5 C.1:4
D.4:1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0 80 3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0 10 x D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 )
A.50 B.40 C.10 D.70
硫酸铜 + 铁 → 铜 + 硫酸亚铁
m1 =
m2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 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
总和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律。生成物
实验5-1:
实验5-2:
在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
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 么不相等呢?
点燃
镁+氧气
氧化镁
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 前镁带的质量还要轻。
如何解释
实验5-1:
在开放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M2
实验5-2:
原因:
1、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 2、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三、三位同学分别取10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1、小明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质量大于10克,这是因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 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反应后生成 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即10克)。
2、小江得到的白色固体质量小于10克,这是因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 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反应后生成的氧 化镁有一部分扩散到空气中了,逸散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因此反应后得到的白色固体质量 小于10克。
进行实验
方案一
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密闭体系
点燃
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现象: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气球鼓起后瘪 掉,天平仍保持平衡
想一想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
铺细砂?
气球
2、玻璃管有何作用?
3、气球有何变化?为
何有此现象?
细砂
4、能否将玻璃管换
成玻璃棒,一端不系
气球?
玻璃管 白磷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纱? (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实验5-1小结:
在密闭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实验5-2小结:
在密闭容器中
镁 + 氧气 → 氧化镁
M1 = M2
质量守恒定律概念要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算在
内。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和” “反应条件”
“生成”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反应物
C + O2 点燃
生成物
CO2

学家用 化学式 等国际 通用的 化学语 言来表 示反应 物和生 成物的 组成, 以及各 物质间 的量的 关系。
用化学式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玻璃管有何作用?
(引燃白磷)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气球鼓起后瘪掉。气体热胀冷缩) 4、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一端不 系气球? (不能,由于气压过大,瓶塞易被冲出)
实验1小结:
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M1
=
M2
方案二 请注意观察以下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想一想:
水通电分解是什么变化?
分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一、提出问题:
化学变化中各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呢?
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氧 气和汞
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请注意观察以下实验的现象,讨论实验结果:
1、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
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 在内。
3、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
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 。
4.应用于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
分子 数目 变了 吗?
可能改变
宏观Βιβλιοθήκη 微观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质的意义 ①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② 表示反应条件
量的意义 ③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相对分子量) ④ 表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3、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 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 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C、__H___元素,可 能含有__O_元素。
4、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 学式为( B )
A、X2Y3 C、X2Y6
B、XY3 D、 X2Y4
二、简答题:
1、试述探究活动中,铜丝灼烧后平衡变化的原因。
答:铜丝被灼烧的一端向下倾斜。其原因是灼烧 铜丝时,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与参加 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所以灼烧的一端质量增加了,向下倾斜。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生活中的某一变化
实例:
纸张燃烧后剩余灰烬质量减轻,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纸张中的物质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而生成的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因此,反应后 剩余灰烬,质量减轻了。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2小结: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
铁钉表面变成红色,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称量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铁+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
M1 =
M2
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无数实验反证应明物: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
不变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是什么?学了该定律,对我们 有什么用?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可运用定律 1. 进行有关的计算
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小结:
内定容义



原因

定 律
应用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进行有关的计算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1、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 化碳22 g ,则有__1_6_g 的氧气参加反应。
2、 将25 g氯酸钾和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 热至完全分解,得到残余固体质量为14 g, 则产生氧气_1_2__g。
3、小李得到的白色固体质量等于10克,这是因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 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反应后生成的氧 化镁有一部分扩散到空气中了,逸散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因此反应后得到的白色固体质量 不变,等于10克。
化学方程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