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自然观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
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
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1. 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 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4. 科学技术观: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5. 系统:由若干个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6. 层次:若干个系统之间或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新的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

7. 演化:是一个循环地、螺旋式地向前推进的过程。

8. 进化:物质系统日益复杂,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路线,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
低级向高级推进的过程。

9. 退化:物质系统日益简单,组织化程度日益降低的路线,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高级向低级下降的
过程。

10.同化:生物体将环境中的物质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叫同化。

11. 异化:生物体将自身的物质转化为环境中的一部分叫异化。

12. 低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早期,在较低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

13. 高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较晚期,在较高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

11. 异化:生物体将自身的物质转化为环境中的一部分叫异化。

12. 低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早期,在较低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

13. 高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较晚期,在较高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

12. 低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早期,在较低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

13. 高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较晚期,在较高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

13. 高级循环:在自然界演化较晚期,在较高物质层次间进行的循环。

14. 科学认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认识就是科学认识主体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认识中介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从(实践论)科学研究过程看,科学认识是从研究科学总是入手,经观察实验搜集经验材料,科学抽象和理性分析整理感性材料,提出假设并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以达到探求自然规律的目的。

15. 科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与科学背景知识发生直接的联系,并具有科学探索意义的,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的真实问题科学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自身感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记载、测定或摄影,以了解其变化过程的方法。

16. 科学实验:是人们有目的地利用物质手段,人为地变革和控制客观对象,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实践活动。

17.定性实验: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回答某种因素、性质联系是否存在,据此可以判定某假设是否成立,决定不同假设的取舍。

18.定量实验:要回答对象所具有的某一种或某一些量的数值或数量间的关系,据此可得出某个常数值或建立某个经验公式。

19. 科学抽象:是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

20.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1. 科学符号:是人类符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22. 思想模型: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并具有某种特征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

23. 内涵:概念中所思考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特征的总和。

24. 外延:概念所涉及的类的总和。

25. 符号:是一定的可感知的物质对象,它在储存传递另一对象的信息方面充当另一对象的代替物。

符号之一
为语言,最基本的是自然语言符号系统,对应的是人工语言符号系统(科学语言符号系统)。

26. 理想模型:思想模型的特殊类型,既具有高度抽象性,又具有某些极限特征的理想客体或理想事物。

27. 理想实验:运用理想模型在思想中塑造理想过程,并进行严密逻辑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28.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

29.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30.意象:是对同类事物形象的一般特征的反映,是从印象、表象这些感性的生动的形象中,经过形象分析和综合得到的共性。

31. 联想:广义地讲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地思维活动。

分为形象联想和非形象联想。

32. 想象: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工原有意象而创建出新意象的思维活动。

33. 灵感:认识主体的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

34. 数学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的质的特点,分别地或综合地运用各个数学分支所提供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巧,对研究对象进行数量、结构方面的描述、计算和推导,然后对问题做出分析、判断,从而揭示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数学方法不是数学本身的研究方法)(主要的数学方法是数学模型)
35. 数学模型:就是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对某个特定问题的本质特征或基本过程,概况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其中包括这些过程的因素之间的数量依赖关系。

(数学模型实际是个科学抽象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最为关键和困难)
36. 数学实验: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借助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从而达到对客体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数学实验属于理论思维)
37. 假说: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的问题所作的一种假定性推测与说明。

38. 工程技术活动:人类为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运用科学所揭示的自然规律,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39. 工程技术方法:在工程技术活动中产生的,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以社会规律为导向、变换物质、人物结合,从而实现人的意志与目的的手段、途径与行为方式中的可操作的规则或模式。

40. 系统科学方法:是指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超循环理论等)的方法。

41. 现代科学革命: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迄今仍在发展的十分广泛和深入的科学革命。

42. 科学革命:科学发展中的质变,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飞跃,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43. 现代技术革命:是指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技术革命。

44.技术革命: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是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45. 高技术: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突破中涌现出来的,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知识高度密集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技术群。

46.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
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47. 人工自然:是已经直接与人类发生了关系或者受到人工干预,留下了人类活动痕迹的物质世界,也称
第二自然,属广义自然中的一部等,与原始自然相对,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又是二者的中介,人工自然是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中介。

高技术社会化的途径与机制是什么?
2)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需要三种机制的协同作用,即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控制机制。

动力机制为
科技社会运行提供适度的动力;激励机制是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控制机制维护科技运行的良好的社会秩序。

动力机制:(1)社会需要是科技社会运行的动力源
(2)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①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运动②不同学术观点的论争
(3)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①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的矛盾②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激励机制——科技奖励:
目前理论界关于科技奖励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其一、科技奖励是社会对科研劳动成果的承认;其二、科技奖励是社会付给科技劳动者的报酬;其三、科技奖励是社会对科研劳动者的激励手段。

其四、科技奖励是为实现科学技术自身的良性运转和让科技实现某种社会功能所必需的控制手段。

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伦理道德控制和法律控制两个方面,伦理道德控制的特点是非直接强制性、自觉性和
广泛性。

法律控制的特点是阶级性、广泛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高技术发展对价值观念变革的影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价值观念变革的原因:
1)科学技术的理论创造具有认识论的价值和功能。

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理论创造,都作为新的价值体
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2)科学技术的理论创造构建人们的价值理想、目标和信念。

3)技术体系转换构成价值更新的内容、方式和途径。

(2)高技术与价值观念的变革
1)人才观念。

现代高科技使人们对生产力三要素的理解注入了新的内容。

生产过程对劳动者的要求不但已
经主要不在于体力,也不在于一般脑力,而是在于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等。

2)信息观念。

信息是自从有了社会生产以来就在人类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中起作用的因素。

在现代科技革
命中,特别是由于高技术条件下生产过程和经济运转的内在需要,使信息获得了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信息、重视信息,并千方百计主动获取信息,这就是现代高技术所要求的信息观念。

3)资源观念。

观念的资源,既包括传统的物质资源(矿藏,森林等等),又包括知识和信息,而且后者是
更重要的资源。

4)创新观念。

在高技术的带动下,生产力加速度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以生存。

不断创新,不仅要在尖端科学和高技术领域激流勇进,而且要面向世界,吸收新的科技成果,消化创新。

5)时间观念。

高技术时代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是对时间价值观念的理解深化了。

时间价值如此之大,如不珍惜时间,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促使人们更加珍惜时间,加快了生活节奏和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注重未来的观念加强了。

6)空间观念。

在高技术条件下,生产和居住从集中走向分散,加上现代通讯和交通,人们交往更加方便。

由于人们活动场所扩大了,使得空间尺度反而缩小了。

原有的静态和绝对的空间观念势必被运动和相对性的空间观念所代替,并成为人们评判事物的价值尺度。

7)教育观念。

教育状态的优劣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

有了良好的教育,就预示着这个国家会有繁荣
的未来。

我们必须改变“一次性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新观念,扭转把接受教育仅仅当作谋职的“敲门砖”和进入劳动市场的“一次性投资”的教育文化心态,要造成终身培训和不断接受教育的新风气。

8)就业观念。

高技术时代实行的是机会均等、公开竞争的原则。

对于企业来说,新技术不断出现必然造成
企业的兼并、分解、淘汰和新生,企业倒闭、转产、雇员失业、职业转移使人们随时会遇到的现实。

就个人而言,理想的社会职业的取得也必须靠个人的努力拼搏。

高技术时代要求人们在就业观念上改变世袭观念,以及传统社会的封闭的就业观念,勇于进入新的领域去寻求自身价值的突破,淡化不同职业的差异。

只有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勇敢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树立开放的、积极的就业观念,才能坦然的、成功的完成职业的转移,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