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使敏感菌被杀死,耐药菌存活并繁殖。
耐药性的防控策略
限制抗菌药物使用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加强耐药监测
建立耐药监测系统,及时 发现并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
提高患者依从性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 对医嘱的依从性,避免自 行用药。
新药研发与展望
创新药物靶点
剂量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药物的 特性进行计算。在确定剂量时,应考虑到药物的浓度、半衰 期等因素,以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ຫໍສະໝຸດ 不良反应与防治不良反应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肝肾损伤 等。在使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 反应。
03
常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介绍
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其他微 生物生长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 感染。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 胞壁的合成、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以及抑制细菌核酸的复制和转录。
抗生素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青霉素 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 素类等。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产 生,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 的建议,避免滥用。
配伍禁忌
某些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即不能同时使用或需特别注意的用药组合。在选择用药组 合时,应了解药物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避免出现配伍禁忌的情况。
05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耐药性与 防控
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自然突变
病原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
基因水平转移
耐药基因可在不同菌种间转移,导致耐药性传播。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使敏感菌被杀死,耐药菌存活并繁殖。
耐药性的防控策略
限制抗菌药物使用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加强耐药监测
建立耐药监测系统,及时 发现并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
提高患者依从性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 对医嘱的依从性,避免自 行用药。
新药研发与展望
创新药物靶点
剂量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药物的 特性进行计算。在确定剂量时,应考虑到药物的浓度、半衰 期等因素,以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ຫໍສະໝຸດ 不良反应与防治不良反应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肝肾损伤 等。在使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 反应。
03
常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介绍
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其他微 生物生长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 感染。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 胞壁的合成、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以及抑制细菌核酸的复制和转录。
抗生素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青霉素 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 素类等。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产 生,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 的建议,避免滥用。
配伍禁忌
某些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即不能同时使用或需特别注意的用药组合。在选择用药组 合时,应了解药物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避免出现配伍禁忌的情况。
05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耐药性与 防控
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自然突变
病原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
基因水平转移
耐药基因可在不同菌种间转移,导致耐药性传播。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_PPT幻灯片
素等。
9.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半数致死量(LD50 )与半数有效量(ED50)
的比值称为化疗指数。 LD50/ED50 化疗指数越大,表示药物的毒性越小,临床应
用价值越高。
或LD5/ED95(安全系数)LD1/ED99(安全界限)
10.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当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药物浓
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3.影响胞浆内生命物质的合成 —— 影响叶酸代谢 —— 抑制核酸合成 —— 抑制蛋白质合成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N-乙酰胞壁酸前体
磷霉素→
N-乙酰胞壁酸
-内酰胺类
环丝N-氨乙酸酰↗胞↘壁酸消合旋成酶酶万↓ 古霉直素链十肽杆↓菌肽
↓
粘肽合成酶
粘肽
细菌细胞膜存在特异通道与非特异通道, 当通道通透性↓→耐药。 (1)细菌孔道蛋白质组成、数目、
功能改变:如G- 杆菌对氨基甙 类耐药
(2)产生新的蛋白质堵塞孔道:如
细菌对四环素耐药
3.靶位改变
药物与靶位亲和力↓:如β-内酰胺类与 PBPS结合↓ 靶位结构改变 a)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产生新PBPs
(MRSA) b)链霉素:P10蛋白改变 c)利福平:RNA多聚酶β亚基的改变
度逐渐降低,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 以后,细菌的生长繁殖仍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 为抗菌后效应。
与药物对其作用靶位的亲和力,药物浓度、接 触时间长短有关。PAE时间越长,抗菌活性越强 意义: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延长给药间隔,减少 给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
第二节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9.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半数致死量(LD50 )与半数有效量(ED50)
的比值称为化疗指数。 LD50/ED50 化疗指数越大,表示药物的毒性越小,临床应
用价值越高。
或LD5/ED95(安全系数)LD1/ED99(安全界限)
10.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当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药物浓
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3.影响胞浆内生命物质的合成 —— 影响叶酸代谢 —— 抑制核酸合成 —— 抑制蛋白质合成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N-乙酰胞壁酸前体
磷霉素→
N-乙酰胞壁酸
-内酰胺类
环丝N-氨乙酸酰↗胞↘壁酸消合旋成酶酶万↓ 古霉直素链十肽杆↓菌肽
↓
粘肽合成酶
粘肽
细菌细胞膜存在特异通道与非特异通道, 当通道通透性↓→耐药。 (1)细菌孔道蛋白质组成、数目、
功能改变:如G- 杆菌对氨基甙 类耐药
(2)产生新的蛋白质堵塞孔道:如
细菌对四环素耐药
3.靶位改变
药物与靶位亲和力↓:如β-内酰胺类与 PBPS结合↓ 靶位结构改变 a)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产生新PBPs
(MRSA) b)链霉素:P10蛋白改变 c)利福平:RNA多聚酶β亚基的改变
度逐渐降低,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 以后,细菌的生长繁殖仍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 为抗菌后效应。
与药物对其作用靶位的亲和力,药物浓度、接 触时间长短有关。PAE时间越长,抗菌活性越强 意义: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延长给药间隔,减少 给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
第二节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PPT幻灯片
药物对病原微生物表现出抑制及/或杀伤作用, 而对宿主细胞无害。 7. 抗生素 antibiotics
经微生物作用得到的一种低分子量的代谢产物, 在低浓度时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
7
第二节 抗菌药物分类
❖ 按作用性质分 ➢ 杀菌药 ➢ 静止期杀菌 ➢ 繁殖期杀菌 ➢ 抑菌药 ➢ 速效 ➢ 慢效
❖ 按来源分 天然、半合成、人工合成
1.抗微生物药联合用药的意义
每年八万人 ① 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提高疗效;
② ③
延扩死迟大或抗于减菌少范抗耐 围生药;菌素的出滥现;用!
④ 减少单一用药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
2.滥用抗微生物药物的联合应用不良后果 ① 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② 二重感染;
③ 增加耐药菌株。
15
在使用量、销售量前15位药品药物的药理学任务
➢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作用强度、作用机制; ➢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的过程、耐药机制,预防和
克服耐药的措施; ➢药物对机体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 ➢药物的临床应用
3
药敏试验
抑菌圈
琼脂扩散法(纸片法)
6
3. 抑菌药 bacteriostatic drugs 4. 杀菌药 bacteriocidal drugs 6. 选择性毒性 selective toxicity
抗微生物药
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即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包括抗菌药、抗 真菌药、抗病毒药。
化学治疗药物
应用于临床的一切具有化学结构(含尚未阐明 者)的药物统称。
化学药物治疗
用于治疗病原体所致疾病的药物,简称化疗, 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
1
机体
经微生物作用得到的一种低分子量的代谢产物, 在低浓度时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
7
第二节 抗菌药物分类
❖ 按作用性质分 ➢ 杀菌药 ➢ 静止期杀菌 ➢ 繁殖期杀菌 ➢ 抑菌药 ➢ 速效 ➢ 慢效
❖ 按来源分 天然、半合成、人工合成
1.抗微生物药联合用药的意义
每年八万人 ① 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提高疗效;
② ③
延扩死迟大或抗于减菌少范抗耐 围生药;菌素的出滥现;用!
④ 减少单一用药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
2.滥用抗微生物药物的联合应用不良后果 ① 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② 二重感染;
③ 增加耐药菌株。
15
在使用量、销售量前15位药品药物的药理学任务
➢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作用强度、作用机制; ➢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的过程、耐药机制,预防和
克服耐药的措施; ➢药物对机体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 ➢药物的临床应用
3
药敏试验
抑菌圈
琼脂扩散法(纸片法)
6
3. 抑菌药 bacteriostatic drugs 4. 杀菌药 bacteriocidal drugs 6. 选择性毒性 selective toxicity
抗微生物药
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即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包括抗菌药、抗 真菌药、抗病毒药。
化学治疗药物
应用于临床的一切具有化学结构(含尚未阐明 者)的药物统称。
化学药物治疗
用于治疗病原体所致疾病的药物,简称化疗, 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
1
机体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 •7. 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抗病原微生物 药物概论
•第二节┃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主要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的 生化代谢过程,或因此而破 坏其结构的完整性而产生抑
菌或杀菌作用。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抗病原微生物 药物概论
•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如β-内酰胺类抗生
菌对SM也会不敏感。
•单向交叉耐药性: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抗病原微生物 药物概论
•第三节┃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1. 产生灭活酶: • 使药物不易进入靶部 •2.改变•靶通位过多•和结如种头构β途孢-径位 蛋内类影酰白。的响胺的如抗抗酶菌量革菌药可活减兰对水性少阴靶解结位或性破构的孔菌坏作-β青径外用-内霉:减膜酰素小孔胺类; ••靶3.位降:低指外•••影① ② ③膜响降 增合的细环 产 菌 菌加低成通菌, 生 必 的靶靶新生透使的需作蛋蛋的耐 使 孔化性乙其结用白白功喹喹 道代酰失构。:与的能谢诺诺 蛋转-去抗数N相过酮酮 白 移杀H生量同程2酶菌类进 的素;乙但的使活的酰细入 表与作氨性化亲菌菌达抗用基。而和基体减点菌糖革失力因的少。药苷兰去;亲突特。类阴对和变的性异细力抗菌,
素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抗病原微生物 药物概论
•2. 增加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如多黏菌素类、
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
•3.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作用于30S亚基 )、大环内酯类、氯 霉素、林可霉素 (作用于50S亚基 )。
•4. 抗叶酸代谢:干扰敏感细菌叶酸合成,
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2020/11/30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抗病原微生物 药物概论
•第二节┃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主要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的 生化代谢过程,或因此而破 坏其结构的完整性而产生抑
菌或杀菌作用。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抗病原微生物 药物概论
•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如β-内酰胺类抗生
菌对SM也会不敏感。
•单向交叉耐药性: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抗病原微生物 药物概论
•第三节┃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1. 产生灭活酶: • 使药物不易进入靶部 •2.改变•靶通位过多•和结如种头构β途孢-径位 蛋内类影酰白。的响胺的如抗抗酶菌量革菌药可活减兰对水性少阴靶解结位或性破构的孔菌坏作-β青径外用-内霉:减膜酰素小孔胺类; ••靶3.位降:低指外•••影① ② ③膜响降 增合的细环 产 菌 菌加低成通菌, 生 必 的靶靶新生透使的需作蛋蛋的耐 使 孔化性乙其结用白白功喹喹 道代酰失构。:与的能谢诺诺 蛋转-去抗数N相过酮酮 白 移杀H生量同程2酶菌类进 的素;乙但的使活的酰细入 表与作氨性化亲菌菌达抗用基。而和基体减点菌糖革失力因的少。药苷兰去;亲突特。类阴对和变的性异细力抗菌,
素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抗病原微生物 药物概论
•2. 增加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如多黏菌素类、
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
•3.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作用于30S亚基 )、大环内酯类、氯 霉素、林可霉素 (作用于50S亚基 )。
•4. 抗叶酸代谢:干扰敏感细菌叶酸合成,
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
药理学课件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2020/11/30
第2章抗微生物药物概论PPT课件
26
㈡联合用药的指征 ㈢联合用药方法 增强 Ⅰ类
无 关 Ⅳ类
2019/2/16
拮 抗
相加
肝肾功能不全与用药
㈠肝功能不全时用药
㈡肾功能不全时用药
2019/2/16
1.禁用药物: 1.禁用药物: ①经肝灭活的:氯霉素、雷米封 ①经肾排泄的:四环素类、头孢 ②对肝有毒性的:酯化红霉素、 菌素类宜减量使用。 四环素、二性霉素B、头孢菌素、 ②对肾有毒性的:氨基甙类、多 林可霉素、灰黄霉素、利福平 粘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二性 2.可用的药物: 霉素B、万古霉素、磺胺 氨基甙类、多粘菌素、头孢菌素、 2.可用的药物: 青霉素 红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利 福平、青霉素 27
2019/2/16
20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细胞膜
影响细胞膜 多粘菌素 两性霉素
细胞浆 细胞壁
影响细胞壁合成
影响叶酸 SN、TMP
影响DNA合成 喹诺酮类
2019/2/16
青 头 杆 万 磷
影响蛋白质合成 氨基糖苷 四环素 氯、红霉素 21
影响RNA合成 利福平
2019/2/16
22
常见不良反应
抗感染失败的原因
1.诊断错误,选药不当 2.用药不规则,剂量不足,疗程短,途径不当 3.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而中断用药
2019/2/16
28
2019/2/16 19
三、抗菌作用机制
撑 死 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如青霉素)
饿 死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制霉菌素) 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苷、大环内酯类 ) 长不大 4.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 抑制DNA合成(如喹诺酮类) —— 抑制mRNA合成 (如利福平) —— 抗叶酸代谢(如磺胺类) 断子绝孙
㈡联合用药的指征 ㈢联合用药方法 增强 Ⅰ类
无 关 Ⅳ类
2019/2/16
拮 抗
相加
肝肾功能不全与用药
㈠肝功能不全时用药
㈡肾功能不全时用药
2019/2/16
1.禁用药物: 1.禁用药物: ①经肝灭活的:氯霉素、雷米封 ①经肾排泄的:四环素类、头孢 ②对肝有毒性的:酯化红霉素、 菌素类宜减量使用。 四环素、二性霉素B、头孢菌素、 ②对肾有毒性的:氨基甙类、多 林可霉素、灰黄霉素、利福平 粘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二性 2.可用的药物: 霉素B、万古霉素、磺胺 氨基甙类、多粘菌素、头孢菌素、 2.可用的药物: 青霉素 红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利 福平、青霉素 27
2019/2/16
20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细胞膜
影响细胞膜 多粘菌素 两性霉素
细胞浆 细胞壁
影响细胞壁合成
影响叶酸 SN、TMP
影响DNA合成 喹诺酮类
2019/2/16
青 头 杆 万 磷
影响蛋白质合成 氨基糖苷 四环素 氯、红霉素 21
影响RNA合成 利福平
2019/2/16
22
常见不良反应
抗感染失败的原因
1.诊断错误,选药不当 2.用药不规则,剂量不足,疗程短,途径不当 3.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而中断用药
2019/2/16
28
2019/2/16 19
三、抗菌作用机制
撑 死 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如青霉素)
饿 死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制霉菌素) 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苷、大环内酯类 ) 长不大 4.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 抑制DNA合成(如喹诺酮类) —— 抑制mRNA合成 (如利福平) —— 抗叶酸代谢(如磺胺类) 断子绝孙
抗病原微生物药概论-PPT幻灯片
难点:
各类抗菌药抗菌作用机制及耐药性产生机制。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概述
抑制或杀灭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
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病原体
耐药性
药动学
致病作用
机体
抗病力 药物、病原体及机体的相互作用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细菌结构与抗菌药作用部位示意图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学习指南
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后续各类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学习打下基 础。
要求:
1.掌握抗病原微生物药的概念及常用术语。 2.掌握抗菌药抗菌作用机制。 3.掌握抗菌药耐药性产生机制。 4.熟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学习指南
重点:
1.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概念及常用术语。 2.抗菌药抗菌作用机制。 3.抗菌药耐药性产生机制。
1.降低外膜的通透性。 2.产生灭活酶。 3.改变靶位结构。 4.加强主动外排系统。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核蛋白体循环及抗菌药作用部位示意图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耐药性
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与抗菌药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 性降低甚至消失。
交叉耐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常用术语
1. 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 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2.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 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3.抗菌谱:指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4. 抑菌药、杀菌药:
5. MIC、MBC:
6.抗菌后效应(PAE):指停用抗菌药物后,
仍然药物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节┃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1. 产生灭活酶: 2.改变靶位结构
靶位:指影响细菌生化代谢过程的作用点。
3.降低外膜的通透性:
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二、避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1. 合理应用抗菌药,并给予足够 的剂量与疗程
2. 必要的联合用药和有计划的替 换药物
3. 开发新的抗菌药
1. 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 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2.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 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3.抗菌谱:指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4. 抑菌药、杀菌药:
5. MIC、MBC:
6.抗菌后效应(PAE):指停用抗菌药物后,
仍然药物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节┃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1. 产生灭活酶: 2.改变靶位结构
靶位:指影响细菌生化代谢过程的作用点。
3.降低外膜的通透性:
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二、避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1. 合理应用抗菌药,并给予足够 的剂量与疗程
2. 必要的联合用药和有计划的替 换药物
3. 开发新的抗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