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用过】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CD= 3 ,试求A、B两点间
的距离.
A
5
B
75°45°
C
45°
30°
D
3
形成规律
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方案: 选定两个可到达点C、D; →测量C、D间的距离及∠ACB、∠ACD、 ∠BDC、∠ADB的大小; →利用正弦定理求AC和BC; →利用余弦定理求AB.
形成结论
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 定的线段叫做基线,如例1中的AC, 例2中的CD.基线的选取不唯一, 一般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 高.
A C
2 如图,有大小两座塔AB和CD,小
塔的高为h,在小塔的底部A和顶部B测得
另一塔顶D的仰角分别为α、β,求塔CD
的高度.
D
CD ADsin h cos sin sin( ) B
A
Leabharlann Baidu
C
问题探究
3 .飞机的海拔飞行高度是可知的,若 飞机的航线和山顶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 飞机在水平飞行中测量山顶的高度,关 键是求出哪个数据?
飞机与山顶的海拔差
A
如图,设飞机在飞临山顶前,在B、C两 处测得山顶A的俯角分别是α、β,B、C 两点的飞行距离为a,飞机的海拔飞行高 度是H,试求山顶的海拔高度h .
B
CD
A
h = H - A D = H - A C sin b = H - a sin a sin b sin(b - a )
作业:学海第4课时
sin( )
问题探究
5.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方
向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远处一山顶D 在西偏北15°方向上,行驶5km后到达B处, 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25°方向上,仰角为8° 求此山的高度CD.
D
1047m
C
西
B
A东
课堂小结
1.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 的线段叫做基线.
课堂小结
1.2 应用举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公式 是什么?
a = b = c = 2R sin A sin B sinC
c2 = a2 + b2 - 2ab cosC
a2 = b2 + c2 - 2bc cos A b2 = a2 + c2 - 2ac cos B
复习巩固
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分别适合解哪 些类型的三角形?
问题探究
3 .设AB是一个底部不可到达的竖直 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最高点,如何测 量和计算建筑物AB的高度.
A
D
C
E
G
H
B
问题探究
设在点C、D处测得A的仰角分别为α、
β,CD=a,测角仪器的高度为h,试求
建筑物高度AB.
A
D
C
E
G
H
B
AB AC sin h
a sin sin h sin( )
2.距离测量问题包括一个不可到达点 和两个不可到达点两种,设计测量 方案的基本原则是:能够根据测量 所得的数据计算所求两点间的距离, 其中测量数据与基线的选取有关, 计算时需要利用正、余弦定理.
课堂小结
3.解决物体高度测量问题时,一般先 从一个或两个可到达点,测量出物体 顶部或底部的仰角、俯角或方位角, 再解三角形求相关数据.具体测量哪个 类型的角,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通常 在地面测仰角,在空中测俯角,在行 进中测方位角.
创设情境
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过程一般要充 分认真理解题意,正确做出图形,把实 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 的已知和未知的边、角,通过建立数学 模型来求解。
问题探究
1.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测 量者在点A的同侧,如何求出A、B两点 的距离?
B
B
A
A
C
C
问题探究
若A为可到达点,B为不可到达点, 设计测量方案计算A、B两点的距离:
正弦定理:一边两角或两边与对角; 余弦定理:两边与一角或三边.
创设情境
“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 在 古代,天文学家没有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 者的距离,是什么神奇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秘的呢? 我们知道,对于未知的距离、高度等,存在着许多 可供选择的测量方案,比如可以应用全等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或借助解直角三角形等等不同 的方法,但由于在实际测量问题的真实背景下,某 些方法会不能实施。如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 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测量,所以,有些方法会有 局限性。于是上面介绍的问题是用以前的方法所不 能解决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在科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首先研究如何测量距离。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 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 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 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 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B
A C
选定一个可到达点C; →测量AC的距离及∠BAC,∠ACB的大小. →利用正弦定理求AB的距离.
实际演练
在点A所在河岸边选定一点C,
若测出A、C的距离是55m,
∠BAC=51°,∠ACB=75°,求
AB的长.
B
B
A
A
C
C
问题解决
若测得∠BCD=∠ADB=45°,
∠ACB=75°,∠ADC=30°,
4.计算物体的高度时,一般先根据测量 数据,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出 物体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点的距离, 再解直角三角形求高度.
补充练习
1 如图,在高出地面30m的小山顶上 建有一座电视塔AB,在地面上取一点C, 测得点A的仰角的正切值为0.5,且∠ACB =45°,求该电视塔的高度.
B
150m
问题探求
4 .如图,在山顶上有一座铁塔BC, 塔顶和塔底都可到达,A为地面上一点, 通过测量哪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山顶 的高度?
B
C
A
问题解决
设在点A处测得点B、C的仰角分别为 α、β,铁塔的高BC=a,测角仪的高 度忽略不计,试求山顶高度CD .
B
C
D
A
CD AC sin a cos sin
例题讲解
例5 设锐角△ABC中, 已知 a = 2b sin A .
(1)求角B的大小; (2)求 cosA + sinC 的取值范围.
作业
练1 在△ABC中,内角A,B,C对边的
边长分别是a,b,c.已知c = 2,C = p 3
(1)若△ABC的面积等于 3,求a,b.
(2)sinC+sin(B-A)=2sin2A,求△ABC的面 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