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说课讲解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讲课文档
丝状:触角各节大小相似,鞭节各亚 节大致相同,向端部逐渐变细。如: 蝗虫、椿象等。
第十九页,共26页。
第二十页,共26页。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第二十二页,共26页。
第二十三页,共26页。页。
四、完成实验报告
1、绘制蝗虫咀嚼式口器和蝉刺吸式口器图
突出细枝状,形状如羽毛。 如:大蚕蛾、家蚕蛾 等蛾类。
环毛状:除触角的基部两节外, 鞭节各亚节环生一圈细毛,愈 靠近基部的细毛愈长,渐渐向 端部逐减。 如:蚊类 。
第十四页,共26页。
球杆状:或称棍棒状,
鞭节基部若干亚节细 长如丝,端部数节渐 膨大如球,全形象一 棒球杆。如:蝶类 。
念珠状:触角各节大 小相似,近于球形, 整个触角形似串珠。 如:白蚁
(1)以蝗虫为例,找出额区、唇基、头顶、颊区和后头;
(2)观察蝗虫、步甲、蝉的口式;
2、昆虫口器的观察 (1)咀嚼式口器:<直翅目、脉翅目、甲虫> 以蝗虫为例,观察其构造及各部分功能;
(2)刺吸式口器:以蝉为例,观察其构造、特点以及与咀嚼 式口 器的区别;
(3)观察蝴蝶(虹吸式)、家蝇(舐吸式)、蜜蜂(嚼吸式)的 口器并指出其类型。
(4)锉吸式<蓟马>
第四页,共26页。
3、单复眼的观察
以蝗虫、天牛、蜜蜂为对象,观察其复眼大小、形 状、着生位置以及单眼的有无及数目。
4、触角基本构造及类型的观察
(1)用放大镜观察蜜蜂触角,了解其基本构造; (2)观察所给昆虫的触角并指出其类型。
第五页,共26页。
(四)、观察昆虫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了解其功能。 1、足的基本构造:以蝗虫为例观察。 2、观察所给昆虫指出其足的类型。
2、绘出东亚飞蝗成虫形态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说课教案(中职教育).docx
课题: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说课稿)重庆北硝职教中心李天容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中的“实验实训1 •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1、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认识昆虫体躯的组成及附器。
2、复习和巩固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3、为鉴别昆虫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结构和特征。
(2)理解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各部分构造和作用。
(3)掌握昆虫的口器、触角、足、翅的基本类型。
2、能力目标(1)学会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门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冠1、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结构和特征。
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结构及类型,特别是触角类型繁多, 学生不容易掌握,则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1、借助多媒体弥补实验过程屮不容易观察到部分结构,如把昆虫的体躯放人,蜜蜂的触角放人,蝴蝶的翅放人、蝗虫的后足放人、蝗虫的口器放人, 通过感官和视觉,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直观功能,对突破难点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真正达到了对触角、口器、足、翅的结构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触角的类型部分,通过学生观察后回答,答对一个给一个动画笑脸, 答错一个给一个动画哭脸,体现多媒体的趣味性特点,这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对于昆虫的足、翅的类型,学生观察后,答对一个就把该类型的图片展现出来,把无声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带学生进入教学的情景Z中,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情趣,口然的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三、说学法(1)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外岀捕捉昆虫,要求学生在家附近搜集昆虫,由于学生个人的兴趣、经验、所处环境不同,学生搜集到的昆虫种类、数量不同,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形成了开放性的学习过程。
《昆虫的外部形态》课件
THANKS.
复眼与单眼
复眼是昆虫特有的眼睛类型,由多个 小眼组成,能够感知色彩、形状和运 动。
不同种类的昆虫复眼和单眼的数量和 形态各不相同。
单眼则是简单的感光器官,通常位于 复眼上方,能够感知光线强度和方向 。
口器
口器是昆虫摄取食物 的器官,由上唇、上 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
口器对于昆虫的生存 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
栖息环境
昆虫的栖息环境分类
昆虫的栖息环境可以分为陆生、水生和 空中三大类。陆生昆虫主要生活在土壤 、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中;水生昆虫则 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等水域中;而 空中昆虫则主要生活在空中,如蝴蝶、 蜜蜂等。
VS
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性
不同种类的昆虫对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性。 例如,蚊子主要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 中,而蜻蜓则主要生活在空中或水域附近 。一些昆虫甚至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 如沙漠中的蚂蚁和极地地区的雪蝇等。
昆虫的分类与分布
分类
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和生 物学特性,包括鞘翅目、鳞翅目、膜 翅目、双翅目等。
分布
昆虫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从热带雨林到高山雪域,从沙漠戈壁 到海洋岛屿,都有昆虫的存在。
昆虫的进化历程
起源
昆虫最早出现在距今约3.5亿年前的石炭纪,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昆虫的形 态和生态习性也不断进化。
繁殖的需要。
体型与颜色的进化意义
生存竞争
昆虫的体型和颜色有助于其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优 势,如拟态、警戒色等。
繁殖策略
昆虫的体型和颜色与其繁殖策略密切相关,如求 偶行为、保护卵等。
生态平衡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体型和 颜色的进化意义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任务1.1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识别教学设计
类型:触角的形状变化很大,是识别昆虫种类和区分性别的重要依据。常见类型有刚毛状、丝状、球杆状等。
四、昆虫的口器的构造及类型
基本结构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个部分组成。
咀嚼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
锉吸式口器
标本、PPT课件
1.绘图题:绘昆虫翅模拟图,标出三边、三角名称。
1.昆虫腹部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命活动的?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昆虫的体壁具有哪些功能?
2.简答题:如何根据体壁的构造特征对害虫进行化学防治?
答案:幼虫低龄期,或刚蜕皮时,体壁薄,抗药性差,及时用药;在杀虫剂中添加惰性粉,磨损昆虫表皮,加速其中毒死亡;药剂中加入洗衣粉,增加杀虫剂的粘着和展布,提高杀虫效果;使用油剂和脂溶性药剂,增强药剂穿透力。
三、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PPT课件
归纳
作
业
内容
1.生活中如何判断“虫子”是否是昆虫?
答案:观察以下特点: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三体段;三对足,一般两对翅。
2.随手拍。每人拍摄不少于5种昆虫图片,上传班级微信交流群。
1.简答题:如何根据害虫的口器类型选择农药?
答案: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
构造:一般呈三角形,有三边(前缘、后缘或内缘、外缘),三角(肩角、顶角、臀角),四区(腋区、轭区、臀区和臀前区)
翅脉
类型:昆虫分目的重要特征。膜翅、鳞翅、鞘翅等。
标本、PPT课件
4
昆虫的腹部
一、腹部构造——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一线精品】 昆虫的外部形态 最新优秀公开PPT课件
我不苛求完美的人生,我知道遇上你错过你我的人生已经变得不完美了,可我还是无憾了,“我还是会等你,但这次我不知道等多久,因为等一个人是有期限的……”最终那道撕裂的缺口没被你填满可我也不会再无期限的让它去裂开了。 你给的缺口是满心欢喜也是忧郁和悲伤……。撕裂便会疼痛但也无法愈合…… 我也曾试着挽回,试着去弥补,可终究太苍白太无力了。这就是世间的无奈,我也不得不承认你我终究错过了,我也该放下了…… 现在的我终于学会了该怎么去割舍,我终究学会了真正的放下就是面对你的一切波澜不惊、坦然面对。即使听见你的名字多少次也不再泛起涟漪,终于接受了,你只能陪我一程,终究无法参与我的余生。 谢谢你教会我的一切,包括那些没实现的承诺……或许你会说你爱过我,可我还是决定把你归还于人海了,不是赌气,也不是不爱,只是觉得该清醒了……
腹部
《昆虫的外部特征》课件
05
昆虫的外部特征总结与比较
不同种类昆虫的外部特征比较
触角类型
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类型的触角,如刚毛状、丝状、 念珠状等,这些触角类型与其生活习性、感知方式和繁殖 方式相关。
口器类型
昆虫的口器类型多样,包括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和舐 吸式等,不同口器类型适应于不同的食物和生活环境。
翅类型与功能
特化
某些昆虫的足发生特化,如蜜蜂的携粉足,用于 携带花粉。
04
昆虫的腹部特征
生殖器官
生殖器官
昆虫的生殖器官位于腹部,包括雄性生殖器和雌性生殖器。雄性生殖器包括精 巢、输精管和阳具等部分,雌性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和产卵器等部分。
生殖方式
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多种,包括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等。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交 配,将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孤雌生殖则是雌性 昆虫不需要雄性即可繁殖后代。
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结构的复眼 ,反映了它们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进 化适应。
复眼功能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能够识 别颜色、形状、运动等视觉信息,帮 助昆虫寻找食物、逃避天敌和进行繁 殖活动。
口器
01
02
03
口器类型
昆虫的口器形态各异,适 应于不同的食物类型,包 括刺吸式、咀嚼式、舐吸 式等。
口器功能
、温度、湿度、光线和声音等,帮助昆虫寻找食物、识别同伴和逃避天
敌。
03
生殖方式
昆虫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其中多数昆虫的生殖方式
为卵生,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
昆虫的翅类型多样,包括薄而透明的膜质翅、鳞片覆盖的 革质翅等,翅的功能包括飞行、求偶炫耀和声音发出等。
昆虫与其他动物的外部特征比较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变化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变化实验目的:1.观察昆虫纲的代表蝗虫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1. 昆虫的体段昆虫各体节及其相应的附肢行使不同的功能,同时肌肉也相应地发展,使昆虫的各体节集合而形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胸部腹部昆虫体段示意图2. 昆虫头壳的基本结构及口器的类型蝗虫咀嚼式口器示意图刺吸式口器:主要构造都极度延伸,呈针状,适于穿刺,吸取动植物的组织液(血液或汁液)。
其基本特征有:¾上唇小、成倒三角形,贴于口器基部¾下唇延伸为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口针(上颚在外,下颚在内)¾上、下颚特化为坚硬而细长的口针,上颚口针端部锐利,外侧有倒刺,便于刺入和固定于组织内;下颚口针的内侧面有大、小两个凹槽,并合而形成食物道和唾道。
¾成虫口器的上唇、上颚退化;¾下颚的外颚叶变成十分发达的螺旋状卷曲的喙,喙内部有1细长的吸食液体食物的管道;¾下唇为小形的薄片,唇须发达。
为蛾、蝶类成虫口器,特点有:舐吸式口器蝇类特有,特点有:¾在头下形成由基喙、中喙和端喙组成的喙¾基喙粗大,前壁有马蹄状唇基。
¾中喙筒状,由下唇前颏形成,前壁凹陷成槽,¾上唇盖合于唇槽形成食物道;舌内有唾道。
¾端喙为两个唇瓣。
3. 昆虫的头式¾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前,头与虫体纵轴成钝角或平行。
如蝗虫、鳞翅目幼虫。
¾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前,头与虫体纵轴成钝角或平行。
如,步甲、蝼蛄、天牛幼虫等。
¾后口式,口器着生在头后,头与虫体纵轴成锐角,多见于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蝽类、蝉类。
4. 昆虫的触角触角构造:基本上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鞭节在不同昆虫中变化很大触角的类型丝状(蝗虫)膝状(蜜蜂、象甲)羽状(大蚕蛾)刚毛状(蜻蜓、蝉)鳃叶状(金龟甲)念珠状(白蚁)锯齿状(芫菁)栉齿状(雄绿豆象)锤状(郭公甲)环毛状(雄性摇蚊)球杆状(蝶类)具芒状(蝇类)5. 昆虫的单眼背单眼:为成虫、若虫所有。
小学一年级生物教案: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与生活习性
小学一年级生物教案: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与生活习性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与生活习性一、引言生物课程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生命科学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观察和研究昆虫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2.1 头部特征观察首先,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头部特征。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模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头部的部分。
然后,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昆虫的头部特征,包括眼睛、触角、口器等。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头部细节,然后用铅笔和纸记录所观察到的特征。
2.2 身体特征观察接下来,学生将观察昆虫的身体特征。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昆虫,包括蚂蚁、蝴蝶、蜜蜂等。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了解昆虫的体节、触角、翅膀等特征。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或拼贴的方式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2.3 足部特征观察最后,学生将观察昆虫的足部特征。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昆虫的腿的结构,包括腿的数量、腿的形状等。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足部细节,然后用铅笔和纸记录所观察到的特征。
三、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3.1 食性观察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昆虫,观察它们的食性。
可以给昆虫提供一些食物,如水果片、花蜜、蜂蜜等,观察昆虫对食物的反应。
然后,学生可以记录昆虫的食物偏好,并思考为什么昆虫会选择特定的食物。
3.2 活动观察学生可以观察昆虫的活动习性。
他们可以观察昆虫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活动情况,如昆虫的移动、觅食、休息等情况。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昆虫活动,进一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3.3 社会性观察部分昆虫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如蚂蚁和蜜蜂。
学生可以观察这些昆虫的社会结构和分工。
他们可以观察蚂蚁和蜜蜂之间的相互合作、沟通和角色分工等特点。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社会性行为。
四、实践活动基于所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和生活习性,学生可以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物学与昆虫分类第一部分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一、目的了解:昆虫体躯的构造;昆虫头壳的分区;昆虫头部的形式;触角的构造和类型。
二、材料蝗虫、中华曲胫步甲、黄斑蝽、蝉、小地老虎、菜粉蝶等成虫盒装或浸渍标本及数种昆虫触角的玻片标本。
蝗虫、黄斑蝽、蛾蝶类成虫浸渍标本;家蚕或天蛾幼虫口器浸渍标本;黄斑蝽和蛾蝶口器横切、菜青虫和蝇类幼虫头部整封玻片标本。
三、内容(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以蝗虫为例,观察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体躯表面为坚硬的体壁称为外骨骼,体分头、胸、腹3个体段,每段由若干环节组成,头部环节已愈合不清,胸部3节,腹部10节。
头部:上方是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3个单眼,下方着生口器。
胸部:共3节,分别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有背板、腹板和2块侧板组成,侧板与腹板之间各生有一对足,分别成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中胸和后胸的背板侧板之间各生有一对翅,分别成为前翅和后翅。
腹部:位于胸部后面,10节。
每个腹节由背板和腹板组成,两板之间由侧膜相连,节与节之间由节间膜相连,第8~9节生有外生殖器,最后一节生有一对小型的尾。
注意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两侧各有1对气门,腹部1~节,每节两侧各有一对气门。
第一腹节两侧各有一听器。
(二)头部1、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和类型基本构造: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
昆虫由于种类不同,雌雄性不同,触角在形态上变化很大,下面是较常见的昆虫触角类型。
按指定标本认真观察。
(1)丝状:蝗虫和蝽的触角。
写出实际准备的标本,以便学生查找。
(2)刚毛状:蝉的浸渍标本。
(3)曲肱状(肘状):蜂、蚁触角浸渍标本或玻片标本。
(4)球杆状(棍棒状):菜粉蝶盒装标本。
(5)锯齿状:绿豆象(雌)触角玻片标本。
(6)栉齿状:绿豆象(雄)触角玻片标本。
(7)双栉齿状(羽毛状):柞蚕蛾及小地老虎(雄蛾)盒装标本。
(8)鳃叶状:金龟甲玻片标本。
(9)锤状:瓢甲玻片标本。
(10)具芒状:家蝇触角玻片标本。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
一昆虫解剖镜的构造和使用解剖镜、双目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
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
【目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材料】解剖镜【用具】【内容和方法】一、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一)机械部分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
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
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成。
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
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
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双目解剖镜构造图(二)光学部分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
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
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柱,右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
实验一二昆虫外部形态及头胸腹部特征
作业
1、绘蝗虫外部形态侧面图,示复眼、触角、 口器、胸足、翅、尾须、外生殖器等,并 分别标出头、胸、腹三段。 2、绘蝗虫头部正面图,注明沟与区的名称。
实验二 昆虫胸部及附器构造观察
目的要求: 1、了解昆虫胸部的构造特点; 2、了解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及类型。 3、了解昆虫翅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材料及用具: 蝗虫、蜜蜂、角蝉、螳螂、蝼蛄、蝴蝶、天牛、 苍蝇、麻皮蝽等液浸标本和相关玻片标本及图片;。 解剖镜、解剖针、扩大镜、镊子、:是由4或6个体节愈合而成的,头壳上已 找不到分节的界限、头部着生有取食用的口器 和感觉器官—眼和触角,所以头部是取食和感 觉的中心。 胸部:由三个体节组成,分别称前胸、中胸、 和后胸。中、后胸着生前翅和后翅,各节侧腹 面着生前足、中足和后足。 腹部:由8~11节组成,分节明显,节与节之间, 以节间膜连接;用镊子轻轻拉其腹末,可以伸 缩,在腹部末端着生有附肢演化来的尾须和外 生殖器。在1-8腹节的两侧各着生有一对气门。 腹部是消化、呼吸及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个体段,与胸部的运动机械相配合; 成虫腹部没有用于行政的附肢,与生殖有关的附肢特化成 外生殖器——雄性的抱握器和雌性的产卵器;腹部包藏主 要的内脏器官,所以腹部是昆虫活动和生殖的中心。
( 1 ) 直 翅 目 昆 虫 的 产 卵 器 ( 油 葫 芦 )
( ) 同 翅 目 昆 虫 的 产 卵 器 ( 十 七 年 蝉 )
2
昆虫腹部的构造及外生殖器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昆虫腹部的构造及变化; 2、了解昆虫腹部的附肢和外生殖器 ──产卵 器、交配器的一般构造。 二、材料及用具: 蜉蝣、蜻蜓、飞蝗、蟋蟀、螽斯、蝉、姬蜂、 雄蛾等液浸标本;粘虫幼虫及小麦叶蜂幼虫 液浸标本。解剖镜、扩大镜、镊子、蜡盘、 解剖针、大头针等。
实验一、二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生物学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一、目的要求1.识别并掌握昆虫体躯的基本结构2.掌握触角的基本构造,并能鉴别各种触角的类型3.识别咀嚼式口器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位置及形态,了解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嚼吸式等口器的一般形态结构。
4.了解常见头式类型及头部外形特化5.掌握翅的基本构造(三缘、三角及分区),并能鉴别各种翅的类型。
6.了解胸足的基本构造,并能鉴别各种胸足类型。
7.识别雌雄昆虫外生殖器形状。
二、材料蝗虫、白蚁、蝽、蝉、蝶、金龟子、蝇、胡蜂等。
三、用具放大镜、双目解剖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小培养皿。
四、观察步骤和方法(一)头部及附肢1.触角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1)基本构造:观察蝗虫触角,触角基部的膜质窝称触角窝。
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
柄节——最基部一节,常较粗短,着生在触角窝中。
梗节——第二节,一般亦较短小。
●鞭节——第三节以上各节,形状常多变。
(2)触角类型:在各类昆虫中,触角的鞭节形状多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常见有下列类型:丝状:整个触角细长如丝,除基部一、二节稍大小,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缩小。
刚毛状:触角很短,基部的一、二节较大,鞭节短小如刚毛。
●念珠状:鞭节各亚节近圆球形,整个触角像一串链珠。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一角向一边突出,整个触角像一根锯条。
⏹栉齿状:鞭节各亚节间一边突出很长,形如梳子。
☐双栉状:(羽毛状)鞭节各亚节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像鸟类的羽毛或篦子。
☐锤状:触角短小,近端部的数节,膨大如球,或特别膨大形状似锤。
❑棒状:鞭节基部各节较细,愈到末端,逐渐膨大。
形成棍棒状。
❒鳃叶状:鞭节端部数节扩展成片状,可以开合,形状似鱼鳃(为金龟子类所特有)。
♦环毛状:除基部的两节外,名节环生细长毛。
⑾具芒状:触角很短,鞭节仅一节,常侧生一芒(为蝇类所特有)。
⑿肘状或膝状: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若干亚节组成,在柄节和鞭节之间或肘状或膝状弯曲(为一些蜂类所特有)。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与结构》教案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与结构》教案职教中心岳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握昆虫胸部体段和体壁的形态、构造(二)能力目标1、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2、能根据昆虫胸部及体壁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
2、形成生物休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昆虫胸部体段及其附器的构造2、体壁的作用及构造特点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昆虫胸部及体壁特点,有效地防治农业害虫。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蝗虫模型;足、翅实物标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捕捉生活中常见的“虫子”。
七、授课类型:新授课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授课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昆虫),它们中有的对我们的农业生产是有利的,有的是有害的。
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动物,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它们属于那种动物?看看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环节一:学生分组观察探索、教师归纳总结新知。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着生有口器、触角、一对复眼,多数有2-3个单眼,是昆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
3.胸部由3节组成,分别着生有3对分节的足和两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4.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具有1对尾须,是昆虫的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5.昆虫体壁高度骨质化,称为“外骨骼”。
环节二: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教师详细讲解昆虫胸部及其附器的形态、构造和类型,学生认真理解和观察。
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个体段,由颈膜和头部相连接。
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后胸三节。
每节有背板、侧板和腹板组成。
多数昆虫的前胸背板发达。
前胸无翅;中胸生一对翅,称为前翅;后胸生一对后翅。
小学一年级生物教案: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与生活习性
小学一年级生物教案: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与生活习性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与生活习性一、引言昆虫是生物界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类生物。
通过对昆虫进行观察,可以了解它们独特的外部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本教案将带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昆虫观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感受和体验昆虫世界的奇妙之处。
二、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昆虫的外部特征。
2. 学生能够了解并简单说明昆虫的基本生活习性。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昆虫外部特征观察a) 需准备材料:放大镜、示范盒、塑料袋。
b) 将准备好的示范盒里放入不同种类的昆虫(如蝴蝶、蜜蜂等),让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它们。
c) 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不同外部特征,例如身体结构、颜色和纹理等,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2. 昆虫的生活习性观察a) 需准备材料:昆虫饲料、玻璃瓶、吸管。
b) 在玻璃瓶内放入一些昆虫饲料,如花朵、树叶等,并用吸管取一些水滴在饲料上。
c)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昆虫种类,将昆虫放入瓶中。
d) 学生观察并记录昆虫的食物和水源选择,并思考它们可能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地方。
3. 总结与展示a)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所观察的不同昆虫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b)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并展示他们所记录下来的笔记和绘画作品。
四、教学评估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听取他们对于昆虫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描述来进行评估,了解他们是否达到了目标。
2. 学生可以通过撰写简单报告或口头陈述来表达他们对于经验活动的理解和反思。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昆虫的观察和记录,可以组织他们前往公园或野外进行实地考察。
2.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资源了解更多有关昆虫的知识,同时加深对昆虫的理解和兴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设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亲自观察昆虫,并记录他们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一昆虫解剖镜的构造和使用解剖镜、双目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
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
【目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材料】解剖镜【用具】【内容和方法】一、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一)机械部分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
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
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成。
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
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
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双目解剖镜构造图(二)光学部分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
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
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柱,右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
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
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
7.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8.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
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至。
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
9.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
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
10.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11.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
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
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
12.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二昆虫体躯、头壳的构造及其附肢【目的】1.了解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2.掌握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唇足纲、蛛形纲、甲壳纲和多足纲等其它节肢动物的区别;3.了解昆虫头壳的构造及其附肢;4.掌握昆虫头式的类型。
【材料】东亚飞蝗、家蚕(或粘虫)幼虫、蝉、步行虫、胡蜂、家蝇、牛虻、家蝇、菜粉蝶、蚕蛾、金龟子、白蚁、埋葬虫、绿豆象(雄)、叩头虫(♂)、摇蚊(♂)、蜘蛛、马陆、蜈蚣和虾等。
【用具】体视解剖镜及外光源照明、蜡盘、镊子、解剖针、载玻片、大头针、10%KOH、酒精灯或电炉、石棉网、三角架和玻璃棒等。
【内容与方法】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1.取1头东亚飞蝗,观察其体躯是否左右对称?体壁是否坚硬?2.或东亚飞蝗体躯分为______段,腹部有______节,头部和胸部是通过______相连的。
3.用左手拿住东亚飞蝗,右手用镊子夹住其腹部轻轻拉动,观察腹部各节是如何连接的?二、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其它各纲的关系取东亚飞蝗1头,按下列表中的要求进行观察,并与马陆、蜘蛛、虾和蜈蚣等节肢动物门各纲标本进行比较与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填入表内。
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部分纲特征比较表体躯触角足呼吸器官栖境代表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重足纲三、昆虫头壳的构造(一)头壳上的缝和沟1.缝以鳞翅目幼虫为材料观察其头部背面的一条倒“Y”字形线,即蜕裂线。
2.沟昆虫头壳上的沟主要有以下几条,取东亚飞蝗和家蚕(或粘虫)幼虫各1头进行观察。
蝗虫头部正、侧面观(1)颅中沟以家蚕(或粘虫)幼虫为代表观察颅中沟。
(2)额唇基沟又称口上沟。
观察东亚飞蝗和家蚕(或粘虫)幼虫的额唇基沟,注意二者有何区别?(3)额颊沟东亚飞蝗复眼下方至上颚前关节之间有1条纵沟,即额颊沟。
(4)颊下沟在东亚飞蝗头壳的侧面、颊的下方,自前幕骨陷到后头沟之间的1条横沟,即颊下沟。
颊下沟是由口侧沟和口后沟组成。
口侧沟是在两上颚关节之间的一部分颊下沟,口后沟是位于上颚后关节以后的部分颊下沟。
口侧沟在直翅目昆虫中较为明显,如东亚飞蝗,口后沟在鳞翅目幼虫中特别发达,如家蚕(或粘虫)幼虫。
(5)后头沟在头部的后面环绕着后头孔的第2条拱形沟,叫后头沟。
其两端下达上颚后关节处,棉蝗后头沟在近头顶处较退化。
(6)次后头沟在头部后面环绕后头孔的第1条拱形沟,叫次后头沟。
次后头沟的两端内陷所形成的内骨骼,叫幕骨后臂,外面留下的凹陷叫后幕骨陷。
(7)围眼沟是环绕复眼周围的1条沟。
其内陷形成1个环形的内脊,称眼隔。
(二)头壳的分区1.额唇基区位于头部的正面,由额和唇基组成。
在蜕裂线两侧臂以下、额唇基沟以上、两条额颊沟之间的区域,统称为额。
成虫的_____眼和触角就着生此区。
额唇基沟和上唇之间的1块骨片,称唇基。
观察东亚飞蝗与家蚕(或粘虫)的额唇基区有何区别?2.颅侧区位于额颊沟和后头沟之间,是头部侧面和头顶的总称。
蝗虫_____和家蚕(或粘虫)_____位于颅侧区。
3.颊下区是颊下沟以下的1个狭小骨片。
其边缘具有上颚的两个关节。
位于上颚两个关节之间的部分颊下区,称为口侧区;上颚后关节之后的部分颊下区,称为口后区。
蝗虫的颊下区是1块 _____骨片?4.后头区是位于后头沟和次后头沟之间的拱形骨片。
它包括后头和后颊。
二者之间没有分界线,通常把头顶以后的部分后头区称为后头,颊以后的部分后头区称为后颊。
5.次后头区是次后头沟以后的拱形骨片。
次后头区的后缘与颈膜相连。
次后头区的侧后方有两个突起,称为后头突,它是颈部侧面骨片、即侧颈片的支接点。
(三)观察头部的幕骨取东亚飞蝗的头部,放在盛有10%KOH溶液的烧杯中。
用酒精灯或在电炉上加热20分钟左右,溶去其内含物,随后取出,先用清水冲去碱液,待解剖观察。
方法1:取已煮好的东亚飞蝗头壳标本1个,用镊子将口器的上颚、下颚、下唇和舌拉掉,再用水冲洗,直至头壳透明为止,轻轻甩去(或用纸吸去)水分后,从后头孔处对着光源直接观察,或用针固定于蜡盘中,在双目解剖镜下观察。
方法2:取出用清水冲洗过的东亚飞蝗头壳标本1个,先用镊子将口器的上颚、下颚、下唇和舌拉掉,(最好保留上唇,以便确定方位),然后用剪刀从头顶一侧插入,沿后沟前面头顶两侧向下剪,直至额唇基沟的上方,再沿着额唇基沟向后将额区和颅侧区的大部分头壳剪去,只留下后头孔和含有唇基沟、上唇的部分头壳,即可见幕骨的各个部分,进行观察。
方法3:取用清水冲洗过的东亚飞蝗头壳标本1个,先用镊子去掉口器附肢,然后用剪刀从后头孔一侧插入,由后头沟向上剪至蜕裂线中干附近,转向前剪至额唇基沟上方,再向后剪至后头沟(注意不要伤幕骨背臂),即剪去头壳的一半,就可见幕骨的全貌。
1.幕骨前臂它是由_____沟的两端内陷而成。
棉蝗幕骨前臂前端宽,后端窄,中后部侧立。
2.幕骨背臂是着生在_____ 上中后部侧立处的1对长条形的薄片,向背面延伸到触角的附近,注意观察头壳上有无陷口?为什么?3.幕骨后臂它是由_____沟的两端内陷而成的1对臂状骨片。
4.幕骨桥两幕骨后臂中间通常有1骨片将其左右相连形成幕骨桥。
注意观察东亚飞蝗蝗幕骨桥的形状和位置与模式构造有何不同?四、观察昆虫的头式以东亚飞蝗、蝉和步行虫为材料,观察其头式。
五、观察昆虫的触角1.观察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以蜜蜂为材料,观察其触角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三节组成。
2.观察下列各种昆虫的触角,注明它们各属与哪种类型?胡蜂的触角为_____状;白蚁的触角为_____状;蚕蛾的触角为______状;蝉的触角为_____状;蝗虫的触角为_____状;金龟子的触角为_____状;埋葬虫的触角为_____状;菜粉蝶的触角为_____状;绿豆象(♂)的触角为_____状;叩头虫(♂)的触角为_____状,家蝇的触角为_____状;摇蚊(♂)的触角为_____状。
六、观察昆虫单眼、复眼的一般外部形状、数目及其排列方式1.以东亚飞蝗为代表观察其复眼为_____形,_____个,位于_____区;2.观察东亚飞蝗的背单眼位于_____区,_____个,排列成_____形。
位于中间的1个单眼叫_____单眼,两侧的单眼叫_____单眼。
3.家蚕的幼虫的侧单眼位于_____区,_____个,排列成_____形。
作业与思考题1.简要地绘制东亚飞蝗体躯侧面观图,注明各体段及附肢等的名称。
2. 比较昆虫纲、蛛形纲、重足纲、甲壳纲和唇足纲的异同点。
3. 绘制东亚飞蝗头部前面观的线条图,注明沟与区的名称(中、英文)。
4.如何理解昆虫头式变化的适应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