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国际传播时代的新闻写作)【圣才出品】
周胜林著《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与读者见面
周胜林著《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与读者见面佚名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著名学者周胜林先生所著《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一书日前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总页数】1页(P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1
【相关文献】
1.『望著凌烟』和『绳其祖武』两匾与周悦胜事略 [J], 周世崑
2.中国拉美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读林被甸、董经胜著《拉丁美洲史》 [J], 曾昭耀
3.见面会暖人心,解决问题放宽心——《美容院》读者俱乐部读者见面会成功举办[J], 无
4.书香两岸文缘一脉——台湾著名儿童诗人林焕彰“遇见花和蝴蝶”读者见面会[J],
5.《建筑节能》杂志创刊15周年编委、读者见面会(上海站)顺利举办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网络新闻评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五章网络新闻评论2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网络新闻评论★★★1.网络新闻评论概述(见表25-1)表25-1 网络新闻评论概述2.微博新闻评论(见表25-2)表25-2 微博新闻评论【考点拓展(触类旁通)】网络评论专题(见表25-3)表25-3 网络评论专题25.2 课后习题详解1.网络新闻评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何在?答:网络新闻评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如下:(1)社会背景①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互联网。
互联网进入现代人们的生活后,不仅成为了一种工具,而且正在演化为一种政治。
网络媒体的出现,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互联网是连接领导和网民的一个重要通道,是领导听取百姓意见的开放空间。
中国网络媒体所显示出来的社会影响力、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清楚地表明,它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
②互联网出现以来,网络新闻以其及时性、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和畅通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
它的发展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大,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深,使传统媒体只能望其项背。
③网络以其极强的互动性,为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这一方面刺激了受众的表现欲和发言权,活跃了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新闻评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应运而生,而且呈蓬勃发展之势。
(2)现实意义①网络评论和传统媒体的评论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网络评论能及时把握社会的思想动向,敏锐地捕捉有倾向性的、有前瞻性的问题,研究分析其产生的缘由、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最大特点就是快速反应,网上热评;公众参与,各抒己见;由小见大,点到即止。
网络评论的迅猛发展,点击率的日益增长,既表明公众对话语权的珍惜,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又说明网民已不再满足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还期望通过网络评论来得到对新闻事件的最新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谋篇)【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谋篇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新闻评论标题(见表13-1)★★★表13-1 新闻评论标题考点二:引论、正论和结论(见表13-2)★★★表13-2 引论、正论和结论13.2 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叫谋篇?什么叫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谋篇,即布局,或指搭架子、列提纲,这是在解决选题、立意和论证之后将思想成果见诸书面的阶段。
(2)结构,是谋篇布局见诸文字的外在形式,是指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结构的好差,直接关系到评论文章中心论点能否得到突出,能否为受众所接受。
结构安排得好,思路展得开,评论会层次分明,论证严密,中心突出。
结构安排得不好,思路不畅,评论会层次紊乱,线索不清,中心论点得不到充分有力的证明。
(3)谋篇和结构的关系如下:①结构,是谋篇布局见诸文字的外在形式。
②谋篇的优劣,在评论的结构中可以得到具体的验证。
2.好的评论结构应具备哪些条件?答:结构,是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是指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毛泽东曾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
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我国古人讲“起、承、转、合”,实际上是对诗文结构的要求,是执笔为文的一般顺序,也是好的评论结构应该具备的条件。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起”,是文章的开头,要胸怀主题,力求出语不凡,吸引读者继续把文章读下去;(2)“承”,是接承,继承文章的开头,层层递进,步步展开,写出令人信服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境界;(3)“转”,是转换、转折,从“承”的部分峰回路转,转出一个新视角;(4)“合”,是文章的最后部分,要总括全文、高于全文,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效果。
三五百字的短论不一定有这样全的结构顺序,但一般情况而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新闻评论结构的程序。
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第(13-16)章【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特色通讯的写作1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特写、速写和素描1.新闻特写(1)新闻特写的概念新闻特写,是指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
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断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2)新闻特写的分类①文艺性特写。
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曾经广泛使用特写这个词。
作为文艺性的特写,今天被一般人称为报告文学。
②新闻性的特写。
新闻性的特写亦称特写新闻或新闻特写。
它又包括两种:a.特写性的消息;b.特写性的通讯(通讯特写)。
2.新闻特写的特点(1)在选材上新闻特写往往抓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两个场面,一两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剖面。
(2)在结构上新闻特写的结构,常以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太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使人读完全篇产生一种“满足感”。
特写的结构为:引言、叙述、最高潮。
(3)在角度上作者不采取鸟瞰全貌、尽收景色的笔法,而是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细察局部,从一点、一个侧面、一个口子插入放大,出奇制胜,别开生面。
3.撰写新闻特写的要领(1)要抓住生动的形象新闻特写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而且要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
新闻特写中的形象,应该是使人感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其可感性是十分明显、真实可信的,而且往往是能激起人们感情上的波澜的。
(2)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新闻特写要求集中。
必须是能够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断和场面,才值得细致突出地描写。
抓不住特征,就会事无巨细,写成一篇流水账。
(3)要抓住情节的高潮新闻特写绝不能从头至尾细细写来,而要有重点。
特写总是写重点的、突出主要东西的。
事件发展的关键,情节展开的高潮,就是重点,就要紧紧抓住,写细写透。
4.新闻速写(1)新闻速写定义新闻速写是绘画中速写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速写,意指画家用铅笔、炭条或竹笔,在短暂的时间内即景写生,粗线条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形象和动态,反映出事物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
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相近报道文体)【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相近报道文体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现场新闻与视觉新闻1.现场新闻与视觉新闻的含义(1)视觉新闻的含义视觉新闻最早由穆青提出。
穆青《学会写视觉新闻》中:“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这样,新闻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
”近几年报纸上大量出现的图片、图解、图表、图例等等,都应列入视觉新闻的范围。
(2)现场新闻的含义现场新闻,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采访,及时报道事件发生发展具体状况的新闻。
包括现场目击、现场见闻、现场察访和踏访三大类。
其特征是事件性、时效性、现场感。
现场,即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场所,以及在这场所发生事实的具体状况。
记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是发现、捕捉现场新闻的惟一途径。
它必须是记者亲临现场对正在发生发展的新闻事实的直接见闻和见证,不是新闻发生之后再去现场“查勘”一下的时过境迁的新闻。
2.现场新闻与视觉新闻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现场新闻大多数都有资格称为视觉新闻,而视觉新闻并不都有资格称为现场新闻。
(2)区别①视觉新闻着重点在写作,追求的是新闻的生动性、形象性、可读性,写的内容是此情此景;现场新闻着重点在采访,追求的是纪实性、实证性、可信性(甚至是权威性),写的是此时此地的此情此景。
②视觉新闻较多的是对事实的静态描述,所表现的事物往往恒久存在。
多写常态并侧重于写作技巧及其生动效果;现场新闻则重在对事件的动态的表述,具有突发性、变异性、进行式,稍纵即逝。
③视觉新闻是纸质媒体应对电视等电子媒体挑战,蓬勃发展起来的报道手段;现场新闻,则是新闻特质和规律本身所要求的、各种媒体均需积极主动采用和大力提倡的新闻报道方式。
二、社会新闻与法制新闻1.社会新闻与法制新闻的含义(1)社会新闻的含义社会新闻,是指在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军事新闻之外,不受行业局限,侧重于从人际关系、群众生活和道德品质的角度来反映社会动态、社会风貌和社会问题的新闻。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一)第一章新闻报道一新闻本源:指新闻产生的根源。
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
二新闻根据:指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
新闻根据包括:1 事实根据: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2 时效根据: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
3 要素根据: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
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一个“H”):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
这六个要素缺一个,新闻根据就减少一分;若三个以上要素交待不清,这篇报道的真实性就大有疑问。
4 来源根据:要适当的交待新闻的来源,而交待了新闻来源,只是表明记者“言出有据”,不能保证事实绝对可靠。
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1 客观的叙述事实。
2 要真实。
3 要公正。
4 要全面。
5 要有立场,坚持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 要迅速及时。
7 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体裁一新闻体裁主要分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两大类。
二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1 消息:a 动态新闻:以迅速简洁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为特征。
它一般一事一报,简明扼要。
动态新闻中的简讯则仅用一两句话交待新闻事件的概况,一般不交代事情的发生过程和背景情况。
b 综合新闻:指对同一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
2 深度报道:a 解释性报道:侧重说明新闻失实的原因和结果,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含义与社会影响,也包括对事件发展趋势的展望。
b 述评新闻: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夹叙夹议,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评说。
3 通讯:a 纪实性通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b 新闻故事c 访问记d 散文体通讯4 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实、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
三新闻报道体裁的分类依据:1 表现手法。
2 口吻和人称。
3 结构布局第三章消息的基本构成一新闻标题:1 标题的结构:例:钞票“铺”不了路匕首吓不倒人(引标、虚标)百余群众追捕抢劫犯(主标、实标)巴西海军军火库发生大爆炸(主标题、实标题)50公里外可看到巨大蘑菇烟云(副标题、实标题)主标题:字号最大,最引人注目,一般用来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大忌)【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大忌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评论写作的四大禁忌★★★1.忌空泛(见表15-1)表15-1 忌空泛2.忌俗套(见表15-2)表15-2 忌俗套3.忌跑题(见表15-3)表15-3 忌跑题4.忌冗长(见表15-4)表15-4 忌冗长15.2 课后习题详解1.新闻评论如何解决空泛的问题?答:空泛是议论的空洞浮泛,表现为评“老话题”,论“空道理”的大评论。
新闻评论本是一种以提出和解决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其特色的文体,应该言之有物、思想深邃、针砭现实、议论风生。
解决新闻评论的空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新闻评论应依托新闻,重视时效性和新闻性,使老话题说出新道理如果评论不从实际生活感受出发,不以新闻报道为依托,不以新闻事实和当前有新闻价值的重大事实为论据,违背新闻评论必须有新闻性、有新闻价值这一基本原则,新闻评论便沦落为一般的评论。
譬如,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个老话题,但《北京日报》评论员文章《从根本上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根本利益相同、理想信念相同、道德标准相同、法纪相同这四个“相同”,从本质上来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使老话题说出了新道理,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
(2)理论联系实际,从新鲜、典型事实出发,就实论虚造成新闻评论空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论的是“空道理”。
“空道理”,是指泛泛而论,无关痛痒,总重复那些众人皆知的老话、现话、大话,不善于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新闻评论应从新鲜事实出发,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具体分析,用典型而有说服力的事实来进行论证,理论联系实际,彰显评论的现实针对性,就实论虚,因事抒感,由小见大。
2.新闻评论如何解决俗套的问题?答:俗套主要是指新闻评论表现形式上的格式化、文风上的八股化,造成千篇一律、令人乏味的现象。
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1)创新开头与结尾,摆脱“三段式”的束缚,不落窠臼。
《当代新闻写作》(第二版) 第7章
第七章 组合报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报道方式篇
第七章 系列报道
组合报道和连续报道的异同点
本章学习要点
组合报道的特征及优势 组合报道的分类及具体操作
报道方式篇
第七章 组合报道
第一节 组合报道的界定与特征
一、组合报道的界定 二、组合报道的特征
第七章
第一节 组合报道的界定与特征
一、组合报道的界定
(一)定义
组合报道,是指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同一新闻主题,将不同内容、形 式,甚至不同来源的多篇新闻稿件或相关素材,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以 组合架构的方式一次性集中刊发的深度报道形式。 较之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的表现方式可谓不拘一格、灵活 多样:文体组合、媒体联动、区域整合等不同信息发布形式的运用都可 以打造出深刻而鲜活的组合报道。
第七章
第一节 组合报道的界定与特征
2.主题中心型
在主题中心型组合报道中,尽管单篇稿件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但 较之于事件中心型组合报道,这种联系则显得相对松散,将各篇稿件统摄在 一起的,不是稿件之间天然形成的承接关系,而是整组报道的新闻主题。
➢ 《文汇报》2004年刊发的关于“禽流感”的组合报道就属于主题中心型组合报道的范 畴。整组报道由7篇稿件组成,文章的报道角度各异,分别从不同层面反映了禽流感 疫情以及由其引发的诸多问题(包括禽流感的出现征兆与预防措施、是否会传染给人 类等一系列社会广为关注的敏感话题)。从整组报道的内容承接性观之,各篇稿件之 间的逻辑关系并不十分鲜明,将众多篇章连缀于一处的无非是“禽流感”这个重大的 社会话题。
第一节 组合报道的界定与特征
二、组合报道的特征
(二)报道体裁的多样性
报道体裁的多样性是组合报道较为显著的特征。组合报道也因此有“万花筒”之称。 ➢ 首先,不同的新闻体裁承载着截然不同的信息传播功能,每一种新闻体裁的特质与优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新闻评论学的定义和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见表1-1)★★表1-1 新闻评论学的定义和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考点二: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意义(见表1-2)★★★表1-2 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意义1.2 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新闻评论学?它研究的范围有哪些?答:(1)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逐步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2)对于新闻评论学的研究范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论述: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秦珪、胡文龙、涂光晋认为:“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②《宣传舆论学大辞典》:“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新闻评论的特征与类型、历史沿革与地位、评论与政治的关系、评论的规律等。
”③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青年学者杨新敏认为:“新闻评论学研究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有关新闻评论的各种现象、各个方面,新闻评论的过程、规律,都在它研究的视野之内。
”他还大胆提出了新闻评论学应涵盖本体论、创作主体论、对象论、创作论、文体论、媒体论、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以及新闻评论史等的主张。
综上所述,新闻评论学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的。
2.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主要目的何在?答: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按照新闻传播业的客观规律,发挥新闻评论的独特长处,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和传播真理,在不同的场合和条件下,让新闻评论这种体裁更好地起到反映舆论、引导并形成舆论,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2)掌握新闻评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种类、地位和作用,并懂得这种新闻体裁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以及我党数十年来评论工作的根本传统,明确从事新闻评论工作所应具备的修养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笔记】《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第一章新闻报道第一节新闻与新闻报道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稿的三个要素:事实,报道,新近。
新闻学研究上的新闻定义: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况的信息。
第二节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一、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新闻本源:产生新闻的根源。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新闻根据: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
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2.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
3.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何人、何时、何事、何地、何因、如何。
4.要适当的交待新闻来源。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要在新闻报道中客观的叙述事实,让事实本身“说话”;或者是新闻报道要有所寓意,要通过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组织,表达某种报道意图。
“用事实本身说话”:就是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不要轻易的作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喜好片面报道一面之词;要注意掌握事物的全过程,掌握各种关键的情节和有特点的细节,并把这一切适当的组织到报道中去,使报道具体、充实、形象、可信。
常常被用在一些“指导性新闻”上。
“寓意”常决定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
明确“寓意”的过程,实际上是探索和发现新闻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过程。
第三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一、客观的叙述事实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取决于三个因素:1.由新闻特性决定。
新闻是一种公开传播的信息,其本源是事实,只有客观的叙述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被歪曲。
2.由受众决定。
受众要了解事实本身,主观的臆想或猜测都有可能失去受众。
3.由事物本身决定。
客观事物错综复杂,人们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让受众随着对事物的深入了解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要真实: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作者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要符合事实原来的面目。
三、要公正: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取舍新闻的标准。
四、要全面:不以偏概全,不舍本逐末,把握报道的分寸。
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新闻主题)【圣才出品】
第五章新闻主题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是整篇报道的灵魂。
新闻材料的取舍、新闻结构的安排、新闻语言的表达,都受新闻主题的制约,都是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的。
一、新闻主题的特性1.新闻主题是客观性和观念性的统一新闻主题是客观事物和记者思想认识相感应的结果,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辩证统一。
(1)新闻主题不是凭空产生。
新闻主题是在对大量的新闻事实、社会现象观察、分析、综合、筛选基础上产生的。
总是先有社会生活,先有新闻事实,而后产生新闻主题和新闻报道。
(2)一个新闻事件可以确定不同的主题。
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一个新闻事件,可以确定不同的新闻主题。
(3)对一个记者而言,主题的形成又受记者自身思想感情与认识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一般而言,一篇新闻报道的主题所能达到的高度,总与记者自身认识的程度和掌握材料的深入程度成正比。
2.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1)新闻主题是在发现归纳、综合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产生的,然而它又比新闻事实本身更深刻。
(2)确定和提炼新闻主题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深化过程。
3.既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1)新闻主题的丰富性是由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多样性决定的。
①事物本身蕴含着多少种意义,便有多少种新闻主题。
②同一新闻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认识它,提炼出多种新闻主题。
(2)就一篇主题已确定的新闻报道而言,新闻主题又显示出其“集中”的特性。
①就内容而言,新闻主题是手中掌握的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集中概括。
②就表现形式而言,主题必须明确、单一,一篇新闻报道中只能有一个主题。
二、新闻主题的选择和确定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需注意的问题(1)审时度势,根据材料的特点及最能反映实际情况的角度确定最佳新闻主题。
(2)新闻主题的选择要因人因事而异,但总的原则应是不落俗套、独辟蹊径者为上。
(3)要兼顾读者的阅读心理,要选择读者最关心的内容、与读者最有利害关系的内容或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作为报道主题。
新闻写作答疑
新闻写作答疑
周胜林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1986(000)005
【摘要】<正> 问:你在《新闻写作概要》一书中,说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有四条,即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新闻报道的时间性和新闻报道必须用事实说话:而《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中,却把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概括为“真、新、快、短、实”这两者有何不同,为什么说法不一样?答:我过去在新闻教学中大多讲《概要》一书中列的四条。
前几年新闻界关于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有些议论,有的人认为新闻
只是提供情况,沟通信息,不要多讲思想性;多讲思想性也容易带来在新闻中堆砌政治术语以至于空话大话等弊病。
这种看法也有一些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周胜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探讨 [J], 臧胜利
2.微博新闻写作:跨媒介新闻写作教学的一种实践 [J], 黄璀
3.重视英语新闻写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试析《全媒体时代英语新闻写作》 [J], 周雯雯
4.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 [J], 曾立
5.浅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J], 丁维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其他文体)【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其他文体1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新闻稿1.广播电视稿写作的特点和要求(1)更注重进行式的报道广播电视属电子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快捷,做到即时报道、同步报道,其新闻报道的形式就是进行式、滚动式,随时报告最新情况和态势。
(2)更注重对话式、谈话式、现场实录式谈话类、对话类报道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认知、多个性,这种报道形式活泼有生气,内容容易深化展开,广播电视可以运用自如。
(3)通俗易懂,采用口语①广播电视要做到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必须注意如下条件:a.广播、电视新闻通俗化口语化问题的前提,是要树立为广大受众服务的思想。
b.虚心学习群众语言,是通化口语化问题的重要条件。
c.必须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②要做到广播、电视稿写得通俗化、口语化,在语言上还要注意下面几方面:a.用句要短,少用长句、倒装句。
b.合理重复,少用代词。
c.不要滥用简称、略语,少用方言、土语。
d.音同义不同的字和词要分清。
e.多用口语词,少用文言词、单音词、行语、术语。
f.适当注意协调音节、谐和声调。
g.有些标点符号,在广播、电视新闻稿里一定要改成文字。
h.话语要注意身份,什么人讲什么话。
(4)言简意明,新鲜活泼广播稿要言简意明,尽量写得简短些、精粹些,并注意叙述清楚,使人听得明白、准确。
①广播电视稿不宜理论性太强,术语概念太多,更不宜高谈阔论。
②广播、电视新闻稿要做到言简意明,构思缜密,突破口要小。
③选材要严,语言要精练。
(5)要严格注意内外有别,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①广播、电视宣传一定要严格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②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③要增强对外宣传的意识,增强时效性。
对外报道应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准则,以正面宣传为主,注意内外有别,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6)事实具体,实实在在广播、电视新闻“稍纵即逝”,非得多用实实在在的材料才行,空话和泛论,容易变成“耳边风”。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1~23章)【圣才出品】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十一章新闻述评2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新闻述评(见表21-1)★★★表21-1新闻述评考点二:经济评论与其他评论★★1.经济评论(见表21-2)表21-2经济评论2.文艺评论(见表21-3)表21-3文艺评论3.军事评论(见表21-4)表21-4军事评论4.国际评论(见表21-5)表21-5国际评论21.2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叫新闻述评?它与新闻报道有何区别?答:(1)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
它主要由媒体记者采写,一般都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2)新闻述评与新闻报道的区别:①传播内容不同新闻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要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要提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
而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让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探讨。
②传播目的不同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物的需要。
而新闻述评则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评,述是为评服务。
③传播方式不同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等方式进行报道,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议论;而新闻述评则夹叙夹议,以事实为基础,既摆道理,又讲事实。
2.新闻述评有哪些长处?答:新闻述评兼评、述所长,又熔评、述于一炉,使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长处:(1)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问题,更有针对性新闻述评,由于有一定的事实作基础,并对此进行中肯的评论,因而事实和道理可以相得益彰。
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通讯写作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技巧)【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技巧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通讯的特点和种类通讯,是现代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中一种主要的报道形式,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之一。
通讯这种形式,常常是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动态、一个人物、一种经验、一个问题,具体深刻,生动感人。
1.通讯的特点(1)新闻性通讯是属于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内容必须具有新闻性,即,要具有新闻价值。
①必须新鲜。
时间近,内容为读者所未知,能起到耳目一新的作用。
②重要。
即内容具有政治意义,或关系到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因而影响广泛。
③要有共同兴趣。
即有知识性、趣味性、人情味,或能激起受众某种情绪,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2)完整性通讯是消息的深入和补充,是消息的延伸和扩展。
通讯要详细地展示所报道人物和事件的具体情况,有时要反映事件的“全过程”。
通讯的完整性,要求作者掌握更加丰富扎实的材料。
(3)形象性①通讯必须形象地报道真人真事,被称为“形象化的消息”。
②通讯在表达方法上更加自由灵活、变化多端;比消息有更多的描写、议论、抒情。
③通讯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具有生活气息和文学色彩。
④通讯写作除逻辑思维外,还要较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4)四个区别通讯的特点,还可从比较中清楚地显示出来。
①通讯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
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通讯属于新闻体裁,必须遵守新闻真实的原则。
②通讯以报道的客观性与评论、调查报告相区别。
通讯写作不能用大量议论、推理来说明问题,而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只能在客观地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引申发挥。
③通讯以较强的时间性与回忆录、人物传记相区别。
通讯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与报告文学不同,它要突出新近发生的事,突出最新情况,反映的主题有现实针对性。
④通讯以叙述描写的形象性、故事性、细致性与消息相区别。
通讯是详细的新闻,展开了的新闻,形象化的新闻,是消息的发展和补充。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4 / 7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 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元化,这不 仅使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而且提高了人们的参与认识,人们迫切要求有更多的知情权、表 达权和话语权。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新闻评论学的定义和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见表 1-1) ★★
表 1-1 新闻评论学的定义和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3 / 7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多,有关新闻评论的各种现象、各个方面,新闻评论的过程、规律,都在它研究的视野之内。” 他还大胆提出了新闻评论学应涵盖本体论、创作主体论、对象论、创作论、文体论、媒体论、 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以及新闻评论史等的主张。
(3)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传播更加快捷,方式更加多样,这既拓 展了信息与思想交流的空间和渠道,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公共话语平台,也给传统 媒体(尤其是党报)整合新闻资源、做大做强自身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4.提高评论素养,对搞好新闻报道有什么帮助? 答:(1)评论素养的内涵 评论素养是指新闻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的素养,新闻工作者应当是具有高尚人格的思想 政治工作者,是社会活动家,应当具有灵敏的政治嗅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周围 的一切,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有自己的判断和估价,有发言的 主动权。
《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_详细笔记
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准备连续报道。要时时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快速追踪,动态消息要保持及时快速,最好化整为零,连续报道。
2、特写性消息(视觉新闻)
视觉新闻:穆青说,所谓的视觉是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特写性新闻是指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导语的一二三四代,19c60s全型导语、20C3040C突出型导语、20C70S延缓型导语、20C80s多元素导语
三、结构要素:主体和结尾
1、主体
作用:解释深化导语,为导语中涉及的内容提供必要的细节和材料;补充新的事实。
写作要求:围绕主题选材,尽量具体;层次清楚,一段一个意思,叙述生动,注重现场描写和注重情节描写;
5.消息的导语
定义:消息特殊的开头部分,用一句两句或几句话,有时也就是第一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的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或反映事实中主要的思想和意义。
任务:叙述事实干脆利落,揭示主题;把最关键的信息简明扼要的叙述出来,叙述的有趣,吸引受众。
五要素:6个W加一个H。
类型:直接叙述式①叙述: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一段②描述概括:最重要的新闻放在第二段,先描述细节后概括核心信息;延缓式:开头先不交代关键信息,先设置悬念,在软新闻中使用;双导语式:两件事同一时间发生,导语中并提两件事。
体裁种类:快速简短,以特写镜头手法报道现场事实动态的样式;篇幅较长但具有可读性即特稿。
特点:描写现场如临其境,现场观察细致入微,再现报道客体的具体状态;突出局部,浓墨重笔,通过一个典型画面反映时间;写行传神,追求“神似”,画龙点睛,找出有特点的地方写出本质。
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向)【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向1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通讯体裁溯源1.古代的记事文(1)我国人民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一种记事文(散文、史传文学)来叙事记闻了。
(2)近代报纸出现后,为满足读者了解新闻事件详细情况的需要,为弥补消息的不足,这种记事文被广泛地运用,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
2.早期的通讯(1)近代报纸上的通讯,和古代的记事文是一脉相承的。
特别是写作的技巧、手法,极为相似。
(2)在内容和要求上,近代通讯与古代的记事文有所不同。
①近代报纸上的通讯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其内容是社会现实生活中重要事实的迅速报道,以新和快为其特点;古代记事文却不具有新闻性,是属于历史和文学的范畴,在内容的真实性上没有现代报纸上的通讯那样要求严格,时间性也差,都属旧闻。
②通讯强调用事实说话,简练朴实,以叙事的清楚明白为上,以描写的恰当准确为佳,只是适当运用议论抒情;古代记事文则往往把立论作为主旨,不要求写成单纯反映情况的“透明体”,以记事为主的记事文不受版面、篇幅的局限,可以从完整的历史事实出发写成系统、全面的传记、大事记、回忆录。
③通讯有强烈的现实性、针对性,要面向群众,照顾到广大读者的共同兴趣和普遍需要;古代记事文则只是对历史事实负责,用个人所掌握的材料和自己的观点来写,不经审查,不受有关方面的制约。
3.现代通讯初期发展的三个阶段(1)“新闻记事”,又称“概要记事”①近代的报纸,最早只有消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是结论性的报道已不能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
于是,报纸就用“新闻记事”的形式,发表本报派出的访员(即外勤记者)或投稿人从本埠和外埠写来的信函短稿。
②“新闻记事”可以比较从容地叙述事实,但和消息也很难严格区别开来。
(2)“长篇记事”①出现长篇记事的背景辛亥革命后,社会的变革所带来的新思想、新情况、新事物,为新闻报道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比较详尽地报道新闻事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长篇记事”,适应了读者的需要迅速发展起来,开始了新闻界从政论时代到新闻时代的重大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国际传播时代的新闻写作
1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思维方式和理念的转变: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
由于新闻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在新闻选择上的差异。
对于同一件新闻事实,在它作为新闻见诸媒体传播时,都会打上鲜明的价值取向的烙印。
1.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负面报道
(1)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发达国家倾向于强调和渲染有关他们国家的负面消息——社会动荡、环境污染、人权受践踏、贪污腐败等。
(2)“强国与弱国”、“殖民与被殖民”的思维方式,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传播中的不平等关系的敏感性。
2.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报道
(1)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报道”,许多是他们的新闻价值取向和商业
利益使然,并非是故意的“丑化”。
在他们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价值中,冲突、突变即新闻,让全体受众感兴趣便是他们传播的宗旨。
(2)有些被某些发展中国家当局视为的“负面报道”,恰恰是国际传播中主持正义、斥责反人类的声音。
在如何对待“负面新闻”上,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确立新的理念。
二、把宣传变为新闻用新闻来宣传
1.新闻与宣传
(1)新闻是叙述事实的;宣传是陈述观点的。
(2)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是一种信息输出的活动;宣传的主要功能是传播观点,是一种观念输出活动。
(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宣传是一定政治观点主张的阐述。
(4)新闻是群众欲知未知的事实的报道;宣传是主观的思想、观念的传播与扩散。
(5)新闻的价值观念着眼于“客”方,即努力满足受众的需要;宣传的价值观念着眼于“我”方,即宣传者的论点意图如何在宣传对象上得到最满意的实现。
(6)新闻讲时间;宣传讲时宜。
(7)新闻客观地叙述事实,反映的是新闻规律;宣传用事实说明观点,反映宣传规律。
2.怎样把宣传变为新闻
(1)西方媒体的做法
①把政治意图与受众需要相结合。
资产阶级的政治家们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闻传播形式。
不少执政党把宣传部门改为公共关系或社会联络机构,让新闻宣传由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以独立公正面目出现的大众
传播媒介承担。
②新闻宣传大多以隐蔽方式实现,即把他们的价值观、宣传倾向隐藏在事实的叙述中。
(2)中国该如何做
①20多年来,中国的新闻报道的进步
a.许多新闻不再以说教的口吻图解政策,宣传说教味少了,信息含量提高了。
b.记者采写新闻也不是一味地图解政策,而是以大量事实,用故事式的叙述手法作报道;把观点寓于事实的叙述之中,让事实本身产生说服力。
c.有的新闻就是只传递某种信息,以方便、服务受众。
②问题
由于中国媒体长期以来的惯性运作,对于有些新闻报道的改革却始终难以取得进展。
比如,报道开会,报道领导人的活动、讲话等,总是一副“八股腔”,内容空泛。
③对策
我国媒体要具备可信的品牌形象,目前解决的是要有非常真实、可信的表达形式,从新闻的标题、导语,新闻写作的人性化、故事化、视觉化、感性化等方面,并借鉴西方的专业化表达手法。
三、时效性——国际传播时代的“角力”焦点
1.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指最新发生、最新发现的事实,才有新闻价值;时间性越强,新闻价值越高。
2.时效性之于媒介竞争
(1)时效性已成为国际传播时代的“角力”焦点
国际传播时代,信息的传播时效以秒来计算。
对于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抓住了时效性,是抓住了时机和受众,是站在了报道此事件的“制高点”上。
(2)“原创信息”多寡的较量成为未来媒体的竞争筹码
未来媒体的竞争是“原创信息”多寡的较量。
要扩展“原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时效性是主攻的方向。
中国媒体要学会按照新闻的规律和价值观来判断和报道新闻,利用新闻来宣传中国的形象,争取在第一时间报道,提高中国媒体报道的权威性。
10.2 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时效性
答: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是指最新发生、最新发现的事实,才有新闻价值;时间性越强,新闻价值越高。
时效性新闻报道一定要讲究时间性,以现有条件下最快的速度发出去,与受众见面。
二、简答题
1.经过理论和实践中的辨析、磨合,中国新闻学界和业界对新闻和宣传的共识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后,当第一次有人主张不要把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时,大多数中国人感到惊讶不已,把这种观点视作奇谈怪论,并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争论。
经过理论和实践中的辨析、磨合,中国新闻学界和业界终于有了共识。
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
(1)新闻是叙述事实的;宣传是陈述观点的。
(2)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是一种信息输出的活动;宣传的主要功能是传播观点,是一种观念输出活动。
(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宣传是一定政治观点主张的阐述。
(4)新闻是群众欲知未知的事实的报道;宣传是主观的思想、观念的传播与扩散。
(5)新闻的价值观念着眼于“客”方,即努力满足受众的需要;宣传的价值观念着眼于“我”方,即宣传者的论点意图如何在宣传对象上得到最满意的实现。
(6)新闻讲时间;宣传讲时宜。
(7)新闻客观地叙述事实,反映的是新闻规律;宣传用事实说明观点,反映的是宣传规律。
经过争鸣,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新闻和宣传本身的发展,如它促使了人们对新闻和宣传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认识,促使了人们对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相关关系的认识。
2.怎样才能把宣传变为新闻?
答:要把宣传变为新闻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在西方的政党报刊时期,人们对资产阶级政党间为了党派利益而互相谩骂诋毁、造谣中伤的新闻宣传产生了极大反感,“宣传”这个字眼在西方人眼里成了强制灌输、强迫接受、互相攻讦的代名词。
资产阶级的政治家们把目光转向了当时已在学界站住地位并影响逐渐广泛的大众传播理论。
他们开始承认受众的地位,注意受众的能动作用,研究如何把政治意图与受众需要相结合,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闻传播形式。
(2)为了避免受众对滥用宣传的反感,不少执政党把宣传部门改为公共关系或社会联络机构,让新闻宣传由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以独立公正面目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承担。
新闻宣传大多以隐蔽的方式实现,即把他们的价值观、宣传倾向隐藏在事实的叙述中。
(3)在全球化时代,说服公众最聪明的一招就是:无论全球性传媒采用何种宣传手段,西方媒体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宣传机器,否认自己是在搞宣传工作。
他们总是坚持新闻是自由的、独立的、中立的、平衡的和公正的这些说法。
他们惟一否定的,就是他们搞的绝对不是宣传,他们是无党无私的。
(4)我国媒体要具备可信的品牌形象,目前解决的是要有非常真实、可信的表达形式,从新闻的标题、导语,新闻写作的人性化、故事化、视觉化、感性化等方面,并借鉴西方的专业化表达手法。
诚然,这只是一种“借壳上市”的艺术和策略,其立场须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为把宣传变为新闻服务。
3.为什么我们应该转变对“负面新闻”的思维方式?
答:在如何对待“负面新闻”上,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确立新的理念。
在极“左”路线肆虐的年代里,我们把自然灾害、严重疫病、交通事故等,都视作“负面新闻”,一律不予公开报道,或化悲为“喜”,把文章做在抢险救灾的英雄人物身上。
这被美其名日:“稳定群众情绪”、“不让帝修反看笑话,长中国人的志气”。
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不好的社会效果:
(1)如果有些事故或灾难是由于玩忽职守者们造成的,不予报道,或反面文章正面做,就会为那些渎职的官僚主义者们开脱了罪责。
(2)为报喜不报忧者、讲假话者提供了一条方便的为官之道,助长了恶劣的不正之风。
(3)失去了接受国际救助的机会,给国外别有用心者诬蔑我们无视人权提供了口实。
(4)不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和“自由获取信息权”。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在变化,我们的媒体也在进步。
在如何对待“负面新闻”上,我们必须要转变思维方式,确立新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