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合集下载

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区别

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区别

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区别潘丽君【摘要】随着国家对节能产品的提倡,满液式机组也越来越受到欢迎.满液式机组与普通冷水机组的区别就在于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而普通冷水机组采用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二者的明显区别在于制冷剂流程的不同,满液式蒸发器制冷剂走壳程,制冷剂从壳体下部进入,在传热管外流动并受热沸腾,蒸汽从壳体上部排出.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走管程,即制冷剂从端盖下部进入传热管束,在管内流动受热蒸发,蒸汽从端盖上部排出.【期刊名称】《制冷》【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满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传热;节能;回油【作者】潘丽君【作者单位】广州联合冷热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51.6+21 前言在离心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中,蒸发器的型式主要是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两种。

满液式蒸发器中,液体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蒸发器内的液位保持一定。

蒸发器内的传热管浸没在制冷剂液体中。

吸热蒸发后的气液混合物中仍含有大量液体,故从蒸发器内逸出的湿蒸气经气液分离后再回入压缩机。

干式蒸发器则由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直接控制液体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管程,制冷剂液体在管内完全转变为气体,而被冷却的介质则在传热管外的管程中流动。

此外,干式蒸发器载冷剂 (冷媒水)走壳程,干式蒸发器中有数量不等的折流板。

下面本文从结构、设计条件、流动传热设计、传热系数、端差、冷却水量、安装及检修方面逐一进行介绍分析。

1 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结构满液式蒸发器与卧式管壳式冷凝器相似,如图1示。

图1中,冻水在换热铜管内 (管程)运行,制冷剂在换热管铜管外 (壳程)运行。

满液式蒸发器由端盖、管板、筒体、管束及各附件组成。

其中端盖是由封头与容器法兰、接管组焊,接管与管法兰组焊而成;管板与筒体密封焊,管束与管板胀接而成。

筒体上有若干与其它设备相连的管接头及各安全附件组成。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之欧阳术创编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之欧阳术创编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优缺点满液式壳管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与液体制冷剂接触。

一般壳体内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离器,回入压缩机。

其优点是结构紧凑,操作管理方便,传热系数较高。

其缺点是:①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低于0℃时,管内水易冻结,破坏蒸发管;②制冷剂充灌量大;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的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可靠的回油措施,否则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干式壳管式即非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水在管簇外流动。

制冷剂流动通常有几个流程,由于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

为了增加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

其优点是: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一般不存在积油问题②充灌的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的1/3左右;③t0在0℃附近时,水不会冻结。

但使用这种蒸发器必须注意:①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配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②水侧存在泄漏问题,由于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m 间隙,与传热管之间有2mm左右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漏。

实践证明,水的泄漏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

一种螺旋式油分离器在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中的应用研究-李进杨回油的原因由于润滑油沸点远高于制冷剂的,所以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同制冷剂一起蒸发,此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润滑油势必在蒸发器中越积越多,一方面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传热效果和制冷效率;另一方面压缩机缺油,这对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极为不利。

因此,需要有合适的技术措施和控制程序处理润滑油,否则不能保证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性能,机组的安全运行也会成问题。

油分离器当螺杆式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和油的混合物进入油分离器时,由于油分离器容积大,气体的流速突降,加上气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依靠惯性作用使油分离沉降下来,大量的油聚集在分离器底部。

高压喷雾降膜蒸发器与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技术比较

高压喷雾降膜蒸发器与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技术比较
a、b———与制冷剂种类和热流密度有关的系数 ; q———热流密度 ,W /m2 。
水平管内的对流沸腾
α 0
=
1 600
×W0142 0
(R1 2,
q
4 0 00 W /m2 )
式中 W0 ———进口处制冷剂流速 ,取 0105 ~015 m / s。
如设 q = 3 000 W /m2 , W0 = 0125 m / s,则 α0池内 = 5132 ×3 000016 = 64819 1 W /m2 ·K α0对流 = 1 600 ×0 1250142 = 89 3183 W /m2 ·K
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在其构造上虽无大的
差异 ,但两者在其传热机理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满
液式蒸发器属大空间内沸腾 (即池内沸腾 ) ,而干式蒸
发器则属对流沸腾 。文献 [ 5 ]中给出了两者较为简捷
的放热系数计算公式 。
水平管束外大空间内的沸腾 α0 = aqb = 391 5 ×q0125 ( R12, q 2 100 W /m2 ) ; α0 = a qb = 51 32 ×q016 (R12, q � 2 100 W /m2 ) 式中 α0 ———制冷剂侧放热系数 ,W /m2 ·K;
摘 要 :通过理论和 实际 应用中 的比较 分析 ,客 观评 价干式 和 满液式蒸发器各 自的 技 术优 势 ,同 时也 指 出了 二者 存 在的 不 足 。在此基础上 ,还特别介绍高压喷 雾降膜蒸发 器的构造 和其 工作原理及技术特性 ,并认 为高压喷雾降膜蒸发 器兼有满 液式 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的种种优点且克服 了其不足 ,因而应 是今 后发展的方向 。 关键词 :干式蒸发器 ; 满液式蒸 发器 ; 降 膜沸 腾 ; 高压 喷雾 中图分类号 : TU6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4 2954 (2008) S1 0128 03

干式、满液式、降膜式的区别

干式、满液式、降膜式的区别

干式、满液式、降膜式的区别?
“满液式冷水机组”,是对一种制冷机组的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的冷源,或者空调工况的制冷,输出的是低温的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的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的,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是指机组所用的“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的形式,这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的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的“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看,就好像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的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和“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的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满液式蒸发器,以及满液式机组,比起干式蒸发器/干式机组来说传热效率更高,出水温度与蒸发温度的趋近温差小,沿程阻力小,适合循环量大的机组(比如离心机),制冷效果好。

但是制冷剂充注量要求大,并且需要专用的回油系统,帮助压缩机回油。

如果在机组名字前再加上“水冷”,则是指机组的冷凝器形式,采用水冷却还是空气冷却,分为风冷、水冷。

如果再加上压缩机的形式“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那么就是完整的机组命名了。

比如“水冷螺杆满液式冷水机组”。

在大部分场合,为了简略,会省却其中一两个部件的名称,只提和上下文相关的名称,比如“满液式冷水机组”(可能是只为了强调“满液式”)。

希望选为满意答案,谢谢。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工作原理与结构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通过,冷水在高效换热管外运行,这样的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的2倍左右,但是其优点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的充注量大约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的1/2~1/3左右。

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换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换热管浸没,吸热后在换热管外蒸发。

满液式蒸发器的传热管表面上有许多针形小孔,管内表面上还有螺旋形凸起强化冷水侧的换热。

这种同时强化管外沸腾和管内传热的高效传热管,使其传热系数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

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

这种蒸发器的制冷剂是从换热器的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降膜蒸发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的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的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的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的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的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是对一种制冷机组的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的冷源,或者空调工况的制冷,输出的是低温的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的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的,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是指机组所用的“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的形式,这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的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的“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看,就好像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的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和“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的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比较的优势2014

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比较的优势2014

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比较的优势1、满液式蒸发器比干式蒸发器和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更高,提高了能效比(COP值),即能量输入与能量输出之比满液式蒸发器管程走水,壳程为液态制冷剂,换热形式为液体与液体换热,传热温度差仅为2℃。

而干式蒸发器管程内走制冷剂,壳程走水,换热形式为液体与气液混合物换热,传热温度差达5℃。

满液式地温中央空调机组的能效比采用干式和板式蒸发器机组要运行费用节省15~25%左右。

2、满液式蒸发器比干式蒸发器和板式换热器维护更方便、可靠性更高满液式蒸发器水走管程,分配均匀,无水短路现象,水流动阻力小,在长期应用后只需将水箱和椭圆封头固定螺栓松开,即可方便进行清洗。

而干式蒸发器和不锈钢钎焊板式换热器由于结构方面的原因,无法拆开清洗。

3、满液式地温中央空调单机容量更大满液式蒸发器大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因此单个满液式蒸发器可以交换的热量更多。

满液式地温中央空调单台机组的最大制热量可以达到4000KW,单台机组即可满足4~5万平方米建筑的负荷,比采用多台其他形式的地温中央空调机组要节省一次性投资费用,并且减少了机组的占地面积和管路阀门数量,也节省了机房的投资费用。

4、在保持同等效率前提下,满液式地温中央空调机组对地下水需求量更少,满液式地温中央空调传热温差较其他形式的地温中央空调小,所以满液式中央空调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

机组在保持同样制热效率的前提下,对应不同地下水温度、满液式机组需要的地下水量与干式/板式蒸发器水源热泵机组需要的地下水量对比如下(以干式/板式蒸发器需要的地下水为基准):地下水温度 16℃ 14℃12℃ 10℃ 7℃板式和干式蒸发器 100% 100% 100% 100% 100%满液式蒸发器 75% 70% 63% 50% 40%地下水需求量越少,井的数量和潜水泵耗电也随之减少.。

干式蒸发器的应用和优化设计

干式蒸发器的应用和优化设计

干式壳管蒸发器的应用和优化设计刘斌,特灵亚洲研发中心摘要干式壳管蒸发器(以下简称干式蒸发器)作为一种传统的换热器型式在风冷热泵和中低效的冷水机组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的优点是既可以节省制冷剂的充注量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回油性能。

本文将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各种常见换热器的应用范围,然后着重就几个方面对干式蒸发器的设计和优化进行阐述,希望能对以后干式蒸发器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干式,蒸发器,优化,设计。

1. 干式蒸发器的应用目前在国内的冷水机组中,蒸发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满液式、干式、降膜式、板式和套管式,对于单回路系统它们的冷量应用范围大概如图一所示。

在大中型的冷水机组中,壳管式换热器是最主要的换热器形式,考虑到成本和结构尺寸的限制,板式和套管式换热器主要应用于小型的涡旋和螺杆机组。

壳管式蒸发器主要有干式和满液式两种,对于热泵机组,考虑到能够在制冷制热两种工况下运行,干式换热器还是绝对的首选,满液式蒸发器在热泵上的应用相对来说还不成熟。

对于冷水机组,由于满液式蒸发器具有更高的换热性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冷设备制造商的青睐,但是其致命的弱点是机组的回油问题,特别是在低温工况下尤为严重,增加回油设备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机组的可靠性。

干式蒸发器的应用则相对要成熟很多,采用干式蒸发器不需要单独的换热器回油设计,但是其缺点是系统效率却会有所降低。

干式换热器性能接近板式换热器,但对于象R134a 这类环保的替代工质,板式换热器在稍大的冷量范围内性能会因为制冷剂分配不均而有所降低而且价格一般偏贵。

随着国内空调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新的国家强制性空调能效标准的颁布,高效和环保已经成为制冷空调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在新型工质下如何提高这种运行可靠的传统换热器型式——干式蒸发器性能的研究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2. 干式蒸发器的优化设计2.1. 设计参数的优化要设计一个干式蒸发器,除了给定负荷还要给定蒸发温度、过热度以及进膨胀阀前的液体温度。

比较-满液式与干式

比较-满液式与干式

干式与满液式
压缩机
冷凝器
引射泵 过滤器
膨胀阀
蒸发器
◆满液式蒸发器壳程为制冷剂,管侧程为水; ◆满液式蒸发器部件多,回路复杂,机组运行可靠性低; ◆满液式机组回油动力为引射泵,机组回油故障几率大; ◆满液式机组制冷剂充注量较大(约为干式机组2倍),维护成本高; ◆非共沸制冷剂(如R407C)无法用于满液式机组。
干式与满液式
压缩机
干式蒸发器
膨胀阀水侧换热器器◆干式蒸发器壳程为水,管侧程为制冷剂; ◆干式蒸发器部件少,回路简单,机组运行可靠性高; ◆干式机组回油动力为机组高低压力差,机组回油稳定; ◆干式机组制冷剂充注量较小(不到满液式50%),维护成本低; ◆非共沸制冷剂(如R407C)无法用于满液式机组。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通过,冷水在高效换热管外运行,这样得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得2倍左右,但就是其优点就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得充注量大约就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得1/2~1/3左右。

ﻫ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得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换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换热管浸没,吸热后在换热管外蒸发。

满液式蒸发器得传热管表面上有许多针形小孔,管内表面上还有螺旋形凸起强化冷水侧得换热。

这种同时强化管外沸腾与管内传热得高效传热管,使其传热系数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

ﻫ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就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

这种蒸发器得制冷剂就是从换热器得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就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得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ﻫ降膜蒸发就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得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得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得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得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得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就是对一种制冷机组得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得冷源,或者空调工况得制冷,输出得就是低温得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得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得,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就是指机组所用得“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得形式,这就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得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得“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瞧,就好像就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得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与“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得就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区别

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区别
[ 要 ] 随着 国家 对 节 能 产 品 的 提 倡 ,满 液式 机 组 也 越 来 越 受 到 欢 迎 。满 液式 机组 与普 通 冷 水 机 组 的 区别 摘
就在 于蒸发器采用 了满液式蒸发器 ,而普通冷水机组采用于式蒸发器 。满液式蒸发 器与干式蒸发器二者 的
明显 区别在于制冷剂流程的不同 , 满液式蒸发器制冷剂走壳程 ,制冷剂从壳体下部进入 ,在传热管外流动
No . 3. 2 1, S p . 01 e
Vo.O( oa . 1 ) 13 T tl o N 16
文章 编 号 :IS 10 —9 8 (0 1 3— 00— 4 SN 05 10 2 1 )0 0 8 0
满 液 式 蒸 发 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 干 式 蒸 发 器 的 区别
潘 丽 君
( 广州联合冷热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03 150)
s l d i o d d c i e h l D v p rtri oma hl r T e o  ̄o sdf rn e o e e t ok n so hl r ste t l n f o e hl r i X e a ao n r l ie . h b u i ee c t s w i d c i esi h i ae l l w e o n c fh f l r
并受热沸腾 ,蒸汽从壳体上部排 出。干式蒸发器 中制冷剂走 管程 ,即制冷剂从端盖下部进入传热管束 ,在
管 内流 动 受 热 蒸 发 ,蒸 汽从 端盖 上 部 排 出 。
[ 关键 词] 满液式蒸发 器 ;干式蒸发器 ;传热 ;节 能 ;回油 [ 中图分类号 ] T 0 1 铊 Q 5 .6 [ 文献标识码 ] B
Tl i r n e b t e o de c i e n o m a h l r l d 骶 e c e we n f o d h l r a d n r lc i e e l l l

满液式和干式蒸发器的区别简述(114)

满液式和干式蒸发器的区别简述(114)

满液式和干式蒸发器的区别简述(114)满液式和干式蒸发器的区别简述:在离心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中,蒸发器的型式主要是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两种。

满液式蒸发器中,液体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进人蒸发器,蒸发器内的液位保持一定。

蒸发器内的传热管浸没在制冷剂液体中。

吸热蒸发后的气液混合物中仍含有大量液体,故从蒸发器内逸出的湿蒸气经气液分离后再回人压缩机。

干式蒸发器则由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直接控制液体制冷剂进人蒸发器的管程,制冷剂液体在管内完全转变为气体,而被冷却的介质则在传热管外的管程中流动。

1.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大多为壳管式,载冷剂在管内流动,制冷剂在管外蒸发,制冷剂液体基本浸满管束,上部留有一定的气空间。

满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在工作时要保持一定的液面高度,液面过低会使蒸发器内产生过多的过热蒸气而降低蒸发器的传热效果;液面过高易使湿蒸气进入制冷压缩机而引起液击。

满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充注量大,由于制冷剂液体静压力的影响,使其下部液体的蒸发温度提高,从而减小了蒸发器的传热温差,蒸发温度越低这种影响就越大。

当满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蒸发温度过低或载冷剂流速过慢时,可能由于载冷剂结冰而冻裂管子,所以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很少使用满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而使用干式壳管式蒸发器。

2.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干式管壳式蒸发器属于冷却液体载冷剂大类的蒸发器,主要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中。

这种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走管程,因而制冷剂的充注量较少。

其结构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不同的是换热管为外径12~16mm的紫铜管,管内有纵向翅片,以增加管内制冷剂的流速,制冷剂液体经节流后从蒸发器一端端盖的下方进口进入管程内,经2~4个流程吸热后由同侧端盖上方出口引出。

在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内,随着液态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沿程吸收管外载冷剂的热量逐渐汽化,制冷剂处于液汽共存的状态,蒸发器部分传热面与气态制冷剂接触,导致总传热系数较满液式低,但其制冷剂充注量少,回油方便,适用于氟利昂作制冷剂。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优缺陷满液式壳管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根本上都与液体系体例冷剂接触.一般壳体内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别器,回入紧缩机.其长处是构造紧凑,操纵治理便利,传热系数较高.其缺陷是:①制冷体系蒸发温度低于0℃时,管内水易冻结,破坏蒸发管;②制冷剂充灌量大;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的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靠得住的回油措施,不然影响体系的安然运行.干式壳管式即非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淌,水在管簇外流淌.制冷剂流淌平日有几个流程,因为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平日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为了增长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淌.其长处是: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紧缩机,一般不消失积油问题②充灌的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的1/3阁下;③t0在0℃邻近时,水不会冻结.但运用这种蒸发器必须留意:①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派不平均,影响传热后果;②水侧消失泄露问题,因为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m间隙,与传热管之间有2mm阁下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露.实践证实,水的泄露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一种螺旋式油分别器在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中的运用研讨-李进杨回油的原因因为润滑油沸点远高于制冷剂的,所以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同制冷剂一路蒸发,此时若不采纳恰当措施,润滑油势必在蒸发器中越积越多,一方面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如许就大大降低了传热后果和制冷效力;另一方面紧缩机缺油,这对机组的安然高效运行极为晦气.是以,须要有适合的技巧措施和掌握程序处理润滑油,不然不克不及包管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机能,机组的安然运行也会成问题.油分别器当螺杆式紧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和油的混杂物进入油分别器时,因为油分别器容积大,气体的流速突降,加上气体的流淌偏向转变,依附惯性感化使油分别沉降下来,大量的油集合在分别器底部.这种分别被称为一级分别.为了进一步进步分别精度,一般要进行二级分别.一级分别后,运用特制的充填物,将渺小的雾状油滴经由过程捕集感化,使油滴集合变大,在流经填充物时被进一步分别出来.有的高效型油分别器还有三级分别:再经由过程一个组合过滤器进行分别.一级分别的方法重要有:降速式分别.撞击式分别.离心式分别或以上几种组合式分别;二级分别的方法重要有:金属丝滤网分别.玻璃纤维分别.聚酯纤维分别.微孔陶瓷分别等.从油分别器的构造情势上分,有紧缩机内置油分别器.外置卧式油分别器.外置立式油分别器.冷凝器内置式油分别器.固然构造各别,但分别都是以上一种或多种分别方法的组合.冷水机组的回油技巧研讨.张为平易近1.取油地位在冷水机组运行时,固然蒸发器内部制冷剂始终处于激烈沸腾状况,但因为液态制冷剂汽化后都要向上升,是以蒸发器筒体内的气液混杂物的整体活动趋向都是向上的.跟着制冷剂汽化后被吸回紧缩机,而润滑油的密度小于液态制冷剂(如R22和R134a等)的密度,润滑油会在蒸发器内形成下稀上浓的浓度差别.不合的是,R22之类的制冷剂在较低温度下因与矿物润滑油互溶性较差而在接近液面上部形成较显著的富油区,并且R22蒸发器中的富油区不单在机组不运行或机组停滞时消失,就是在冷水机组运行进程中也是消失的;而R134a之类的制冷剂因为与酯类润滑油在低温下的互溶性优越而无法形成显著的富油区,只能自下而上形成大致平均的浓度差,并且各点的润滑油浓度在停机一段时光后就趋于均衡.为了能取到浓度尽量高的润滑油,并恰当斟酌液位的摇动,对于R22和R134a冷水机组,蒸发器取油口的地位均设置于现实液面下150mm阁下是比较适合的.有人曾做过将取油口设在液面下200mm以下的实验,成果不是很幻想,重要问题是排气温度降低较多,很显著是回油携带的制冷剂量过多所致.而回油孔的地位假如偏高,可能导致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时无法回油.回油办法重力回油重力回油的一般做法是将蒸发器地位进步,再将富油液态制冷剂从蒸发器恰当地位引出,借助高度差,使富油制冷剂向下贱入一个回油热交流器,与来自冷凝器的高温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流,如许一方面可进步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有助于机组冷量的晋升,另一方面可将富油液态制冷剂中液态制冷剂蒸发,使之成为气态进入紧缩机.其体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重力回油示意图图中有部分阀没有注明具体名称,主如果因为这些阀有多种可能的搭配.这种回油方法也可称为热虹吸式回油.从制冷剂流量掌握装配的角度来看,重力回油体系因为在蒸发器内取油的地位将会影响其回油的成功与否,而现实运转中的液位可否与之顺应更是决议回油成功与否的症结.是以,液位的掌握(即制冷剂流量的掌握)便显得加倍重要.与重力回油体系相匹配的制冷剂流量掌握办法重要有效高压或低压浮球阀和以冷凝器或蒸发器液位传感器为掌握旌旗灯号的电子膨胀阀.别的,从蒸发器的回油量也要掌握,不然进入回油换热器的混杂液体过多将降低冷水机组的制冷才能,也会因制冷剂无法完整蒸发而吸入紧缩机引起液紧缩.因为蒸发器与回油换热器的高度差是使油回流的动力,若在雷同的管路摩擦损掉下,高度差越大流量越大,所以一般的回油管路只需设置一个固定开度的角阀,只需在样机测试阶段调剂角阀开度就可以或许知足机组正常运行所需的回油量.蒸发器的回油老是会含有或多或少的液态制冷剂,这些液态制冷剂因未能与换热管接触而未能带走水的热量,并且它进入紧缩机经由电机腔后被电机绕组的散热汽化后会占用部分蒸发器回气所应占领的紧缩机吸气体积.是以,回油中所含制冷剂越多,机组的制冷才能损掉越轻微.也就是说,回油并不是越多越好,即包管冷水机组的运行进程中不掉油并且使回油所引起的制冷量损掉最小的回油量应当等于紧缩机排气经由油分后所携带的润滑油量.如许,依据质量守恒道理,不难推导出润滑油的质量均衡方程式而估算出现实所需的回油量.引射器回油引射器是一种运用高压高速的驱动流(或称一次流)去引射.抽吸另一种流体(二次流)的流体机械装配,其外形如图3所示,引射器回油的冷水机组体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自紧缩机排气侧引出高压抑冷剂蒸气进入引射器,因为引射器的特别构造,此时即可将富含润滑油和液态制冷剂的混杂液体从蒸发器的恰当地位抽吸出来,再混杂进入紧缩机或吸气管.引射器回油的动力源即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压差产生的抽吸感化,如许蒸发器的地位就无需再进步.引射器构造示意图引射器回流的冷水机组体系示意图因为该引射器一般运用紧缩机排气作为驱动流,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主机开机较长时光高压也不轻易树立,此时引射器的驱动力就缺少,引射效力就可能受影响,润滑油就很难回到紧缩机,可能造成掉油.而雷同的问题也消失于重力回油体系,因为冬气象温较低,相对的液管温度也较低,尤其在低负荷的情形下,液管束冷剂流量也响应减小,此时回油中的液态制冷剂可能无法完整蒸发而被吸入紧缩机,使得紧缩机排气过热度降低,也轻易掉油.可运用旁通冷却水的办法保持必定的冷凝压力,从而战胜上述艰苦.采取引射器回油的冷水机组,除了在其动力源管路中设置电磁阀外,也可设一角阀,经由过程掌握一次流流量调节所需的回油量.而在蒸发器的取油管路上,可设置一湿润过滤器防止蒸发器中可能消失的焊渣.铁锈随回油进入紧缩机内部对紧缩机造成破坏,另需设置视液镜以便不雅察回油状况.引射器回油的动力源不单可用紧缩机高压排气,并且可用冷凝器底部的高压液态制冷剂或一次油分底部的高压润滑油,甚至还可用吸气作为引射动力源,具体接收方法与图4稍有不合,见图5.它是利以吸气为动力源的引射器回油示意图用蒸发器回气主管中内置的一个相似喷嘴的渐缩渐扩管实现的.当高速的蒸发器回气流经该渐缩渐扩管时,因为其流畅截面积缩小,因而速度晋升,此时回气部分静压转化为动压,静压降低,乃至在喉部(渐缩渐扩管最窄处)产生一个比蒸发器内部压力更低的压力,因为回油取自蒸发器筒体内部,此时便有足够的压差将油-制冷剂混杂物自蒸发器抽吸回来,然后混杂物经由喉部与一次流混杂后在渐扩管内减速,静压升高,至渐缩渐扩管出口时压力升至蒸发压力,因流淌摩擦阻力和引射流体的影响,此混杂流体的速度有所降低,但已足够将管内的混杂物带到回气主管中,最后回到紧缩机.但假如回油完满是从蒸发器内引出,回油中的液态制冷剂生怕就更轻易导致液紧缩了.不过这种办法因防止了高压抑冷剂的损掉,因而可有效地进步冷水机组效力,也不掉为一种比较新鲜的运用.直接回油直接回油,顾名思义,不像前述2种方法那样有驱动力,而是使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泡沫直接经由过程一些处理后吸入紧缩机.因为紧缩机一旦吸入过多泡沫将造成液紧缩,是以回油量的掌握尤其重要.这种作法国内已有厂家测验测验过,国外也有厂家采取此办法.因为这种办法较上述2种办法简略,并且对机组的才能影响较少,是以也是一种比较有前程的回油计划.其体系示意图见图6,图6中有部分阀没有注明具体名称,也是因为这些阀有多种搭配方法.采取直接回油法的冷水机组体系示意图根本上,与它合营的制冷剂流量掌握方法有撙节孔板以及混杂式撙节等方法,但不管如何,制冷剂的充注量及机组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相对地位都是比较重要的.以混杂式撙节为例,即在撙节孔板之外再加一只电子膨胀阀,它直接检测紧缩机的排气温度,当紧缩机吸入过多液态制冷剂时,其排气温度会降低,此时即为液位太高,制冷剂供过于求.若排气温度高,则液位降低,应使蒸发器的供液量增长.这就是在撙节孔板之外再加一套监控体系,更增长直接回油体系的靠得住性.前2种办法都消失糟蹋本该用于制冷的液态制冷剂的问题,引射回油还要消费高压抑冷剂的能量,假如用直接回油法,则上述损掉都不会产生,可把紧缩机的排气完整用于制冷,若再辅之以中央补气口以及优越的换热器设计,机组的机能可有较大的进步.直接回油的一大症结点就是要把过大的液滴隔分开,这须要对蒸发器包含挡液板在内的内部构造设计进行优化,在此不具体评论辩论.干式蒸发器喷液地位喷液地位在吸进口喷液地位在中央视液镜带经济器的风冷热泵机组。

制冷装置用两种蒸发器的设计比较

制冷装置用两种蒸发器的设计比较

制冷装置用两种蒸发器的设计比较发布时间:2021-04-26T10:29:28.89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3期作者:曹凡[导读] 制冷系统中蒸发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曹凡武汉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430000摘要:制冷系统中蒸发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蒸发器效果的好坏影响整个系统的换热效率。

根据不同工况,不同需求合理正确选择蒸发器型式,是制冷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

随着行业发展,各种型式的蒸发器在结构性能方面均有改善。

但仍有些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探讨。

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这当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

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

这样,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制冷循环中,蒸发器的作用是通过制冷剂蒸发,吸收载冷剂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目的。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设计工况、工作介质、结构型式等方面。

按制冷剂的供液方式,蒸发器可分为满液式、干式、循环式及淋激式四种类型。

这里主要讨论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

一、结构型式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干式蒸发器比满液式蒸发器复杂。

主要体现在筒体内筒体与折流板或支撑板间的间隙、管箱或水盖与管板的密封以及制冷剂的均液三个个方面。

干式蒸发器内的折流板作用是增加载冷剂扰动,增加液体横掠管束的流速,以增强换热。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筒体与折流板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流路损失、折流板管孔与换热管间的流路损失、最外边缘换热管与筒体内壁的流路损失等,多流程的还需考虑流程间的损失。

而满液式蒸发器内的支撑板主要作用是对换热管的支撑。

基于以上考虑,干式蒸发器的折流板外圆与筒体内壁的间距相比满液式蒸发器更小,公差要求更严;干式蒸发器折流板管孔外径公差同样严格规定;这无疑增加了制造过程中的难度。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展开全文量的1/2~1/3左右。

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

这种蒸发器的制冷剂是从换热器的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降膜蒸发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的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的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的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的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的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是对一种制冷机组的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的冷源,或者空调工况的制冷,输出的是低温的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的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的,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是指机组所用的“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的形式,这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的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的“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看,就好像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的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和“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的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满液式蒸发器,以及满液式机组,比起干式蒸发器/干式机组来说传热效率更高,出水温度与蒸发温度的趋近温差小,沿程阻力小,适合循环量大的机组(比如离心机),制冷效果好。

但是制冷剂充注量要求大,并且需要专用的回油系统,帮助压缩机回油。

如果在机组名字前再加上“水冷”,则是指机组的冷凝器形式,采用水冷却还是空气冷却,分为风冷、水冷。

如果再加上压缩机的形式“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那么就是完整的机组命名了。

比如“水冷螺杆满液式冷水机组”。

在大部分场合,为了简略,会省却其中一两个部件的名称,只提和上下文相关的名称,比如“满优缺点与比较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

一文搞懂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

一文搞懂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

一文搞懂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
蒸发器是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加热室和蒸发室组成,负责使液体沸腾汽化,达到制冷效果。

根据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状态,蒸发器主要分为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两种类型。

1.干式蒸发器:
1)制冷剂走管内,水或空气走管外。

2)制冷剂流过热膨胀装置(如热力膨胀阀),雾化成细小的液滴进
入蒸发器管内。

细小液滴的表面积很大,从管外的冷冻水或空气中吸收热量。

有温度滑差的非共沸制冷剂在管内分馏,沸点低的组份先蒸发,接着是其他组份。

干式蒸发器所具有大过热度将确保所有制冷剂组份蒸发变成气体,使得制冷剂各组份的比例保持不变。

3)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走管内,水(制冷机)或空气(直膨盘管)
走管外。

2.满液式蒸发器:
1)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走壳程,水走管内。

2)所有换热管浸泡壳程的制冷剂液体中。

管内冷冻水的热量使
制冷剂蒸发。

满液式蒸发器的传热管表面有许多针孔,管内表面有螺旋凸起,以加强冷水侧的热交换。

这种高效的传热管同时加强了管外沸腾和管内传热,使其传热系数比光管高5倍左右。

3)满液蒸发器和干蒸发器形状相似,但制冷剂工艺明显不同。

满液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从壳体下部进入,在换热管外流动沸腾,沸腾的蒸汽从壳体上部排出。

满液、干式空调机组区别

满液、干式空调机组区别

满液式、干式空调机组的区别
“满液式冷水机组”,是对一种制冷机组的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的冷源,或者空调工况的制冷,输出的是低温的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的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的,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是指机组所用的“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的形式,这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的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的“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看,就好像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的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和“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的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满液式蒸发器,以及满液式机组,比起干式蒸发器/干式机组来说传热效率更高,出水温度与蒸发温度的趋近温差小,沿程阻力小,适合循环量大的机组(比如离心机),制冷效果好。

但是制冷剂充注量要求大,并且需要专用的回油系统,帮助压缩机回油。

如果在机组名字前再加上“水冷”,则是指机组的冷凝器形式,采用水冷却还是空气冷却,分为风冷、水冷。

如果再加上压缩机的形式“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那么就是完整的机组命名了。

比如“水冷螺杆满液式冷水机组”。

在大部分场合,为了简略,会省却其中一两个部件的名称,只提和上下文相关的名称,比如“满液式冷水机组”(可能是只为了强调“满液式”)。

暖通空调知识: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比较[工程类文档]

暖通空调知识: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比较[工程类文档]

暖通空调知识: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比较[工程类精选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照价值,如若实用,请打赏支持,感谢!干膨式蒸发器冷媒系于管内蒸发,在蒸发器出口端往常约有5至10K的过热度,膨胀阀则以感温球侦测到的过热度来调理蒸发器所需的冷媒流量。

干膨式蒸发器之长处:多半以感温式膨胀阀(TXV)为节流装置,能适应负载的改动,控制性优秀,且施工简单、成本便宜。

冷媒流经管内,因流速较大,可藉气态冷媒的速度直接将冷冻油带回压缩机。

弊端:过热的冷媒蒸气约占蒸发器热传面积的20%,却仅能供给少许制冷的焓值,故蒸发器总热传效率较低。

流经TXV的冷媒一定保持必定的压差,以保证系统的冷媒循环量及制冷能力。

往常是以设定冷却水入水温度为30℃的高压控制(HeadPressureControl)来保持必定的压差,但此种控制模式须保持必定的系统高压,当高压侧的操作条件低于设计条件或于部分负载时,系统效率没法随之提高。

于多压缩机之系统中,冷媒循环各自独立,卸载后便有部分闲置的热互换面积没法利用,所以系统的部分负载性能遇到限制。

满液式蒸发器常与离心式压缩机或螺旋式压缩机配合使用于中、大型冰水机,系统效率佳,制造成本及技术困难度较高。

冷媒系于管外蒸发,可藉高压侧或低压侧的液位控制器(如浮控阀)来调理蒸发器所需的冷媒流量,液位的高低是以能将蒸发器管排完整覆盖为原则,沸腾的冷媒液可完整将热传表面湿润,因此能有较佳的热传效率。

满液式蒸发器之长处:完整湿润的热传表面,可增添蒸发器的使用效率,提高系统低压侧压力。

液态冷媒于蒸发器壳侧沸腾,压损较小,温度亦较平均;且因吸入端的蒸气以靠近饱和的气态进入压缩机,故可增添压缩机的压缩效率与质量流率。

因为多压缩机机组可共享一蒸发器及冷凝器,于部分负载时还能有效地利用热传面积,故可拥有较高的部分负载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液气分别空间要可以将大多半的气态与液态冷媒分别,免得造成大批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压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通过,冷水在高效换热管外运行,这样得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得2倍左右,但就是其优点就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得充注量大约就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得1/2~1/3左右。

ﻫ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得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换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换热管浸没,吸热后在换热管外蒸发。

满液式蒸发器得传热管表面上有许多针形小孔,管内表面上还有螺旋形凸起强化冷水侧得换热。

这种同时强化管外沸腾与管内传热得高效传热管,使其传热系数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ﻫ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就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

这种蒸发器得制冷剂就是从换热器得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就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得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ﻫ降膜蒸发就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得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得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得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得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得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就是对一种制冷机组得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得冷源,或者空调工况得制冷,输出得就是低温得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得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得,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就是指机组所用得“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得形式,这就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得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得“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瞧,就好像就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得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与“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得就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满液式蒸发器,以及满液式机组,比起干式蒸发器/干式机组来说传热效率更高,出水温度与蒸发温度得趋近温差小,沿程阻力小,适合循环量大得机组(比如离心机),制冷效果好。

但就是制冷剂充注量要求大,并且需要专用得回油系统,帮助压缩机回油。

如果在机组名字前再加上“水冷”,则就是指机组得冷凝器形式,采用水冷却还就是空气冷却,分为风冷、水冷。

如果再加上压缩机得形式“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那么就就是完整得机组命名了、比如“水冷螺杆满液式冷水机组"。

在大部分场合,为了简略,会省却其中一两个部件得名称,只提与上下文相关得名称,比如“满液式冷水机组”(可能就是只为了强调“满液式、满液式就就是冷媒在铜管与壳管之间,而冷冻水在铜管里面流动,干式就就是她两相反、冷媒在铜管里蒸发,水在铜管与壳管之间流动,她们主要用于热泵空调上。

在工业低温冷水机一般都就是用普通那种干式得蒸发器。

干式与满液式蒸发器得优缺点满液式壳管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与液体制冷剂接触。

一般壳体内充注得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得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得液体分离器,回入压缩机。

其优点就是结构紧凑,操作管理方便,传热系数较高。

其缺点就是:①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低于0℃时,管内水易冻结,破坏蒸发管;②制冷剂充灌量大;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得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可靠得回油措施,否则影响系统得安全运行。

干式壳管式即非满液式蒸发器得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水在管簇外流动。

制冷剂流动通常有几个流程,由于制冷剂液体得逐渐气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

为了增加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得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其优点就是: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一般不存在积油问题②充灌得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得1/3左右;③t0在0℃附近时,水不会冻结。

但使用这种蒸发器必须注意:①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得液体分配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回油得原因由于润滑油沸点远高于制冷剂得,所以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同制冷剂一起蒸发,此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润滑油势必在蒸发器中越积越多,一方面在换热器得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传热效果与制冷效率;另一方面压缩机缺油,这对机组得安全高效运行极为不利。

因此,需要有合适得技术措施与控制程序处理润滑油,否则不能保证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性能,机组得安全运行也会成问题。

油分离器当螺杆式压缩机排出得高压气体与油得混合物进入油分离器时,由于油分离器容积大,气体得流速突降,加上气体得流动方向改变,依靠惯性作用使油分离沉降下来,大量得油聚集在分离器底部。

这种分离被称为一级分离。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精度,一般要进行二级分离。

一级分离后,利用特制得充填物,将细小得雾状油滴通过捕集作用,使油滴聚集变大,在流经填充物时被进一步分离出来。

有得高效型油分离器还有三级分离:再通过一个组合过滤器进行分离。

一级分离得方式主要有:降速式分离、撞击式分离、离心式分离或以上几种组合式分离;二级分离得方式主要有:金属丝滤网分离、玻璃纤维分离、聚酯纤维分离、微孔陶瓷分离等、从油分离器得结构形式上分,有压缩机内置油分离器、外置卧式油分离器、外置立式油分离器、冷凝器内置式油分离器。

虽然结构各异,但分离都就是以上一种或多种分离方式得组合。

图1 冷水机组得回油技术研究1、取油位置在冷水机组运行时,虽然蒸发器内部制冷剂始终处于剧烈沸腾状态,但由于液态制冷剂汽化后都要向上升,因此蒸发器筒体内得气液混合物得整体运动趋势都就是向上得。

随着制冷剂汽化后被吸回压缩机,而润滑油得密度小于液态制冷剂(如R22与R134a等)得密度,润滑油会在蒸发器内形成下稀上浓得浓度差异。

不同得就是,R22之类得制冷剂在较低温度下因与矿物润滑油互溶性较差而在靠近液面上部形成较明显得富油区,并且R22蒸发器中得富油区不但在机组不运行或机组停止时存在,就就是在冷水机组运行过程中也就是存在得;而R134a之类得制冷剂由于与酯类润滑油在低温下得互溶性良好而无法形成明显得富油区,只能自下而上形成大致均匀得浓度差,并且各点得润滑油浓度在停机一段时间后就趋于平衡、为了能取到浓度尽量高得润滑油,并适当考虑液位得波动,对于R22与R134a冷水机组,蒸发器取油口得位置均设置于实际液面下150mm左右就是比较合适得。

有人曾做过将取油口设在液面下200mm以下得试验,结果不就是很理想,主要问题就是排气温度降低较多,很明显就是回油携带得制冷剂量过多所致。

而回油孔得位置如果偏高,可能导致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时无法回油、1。

2回油方法1、2、1重力回油重力回油得一般做法就是将蒸发器位置提高,再将富油液态制冷剂从蒸发器适当位置引出,借助高度差,使富油制冷剂向下流入一个回油热交换器,与来自冷凝器得高温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这样一方面可提高液态制冷剂得过冷度,有助于机组冷量得提升,另一方面可将富油液态制冷剂中液态制冷剂蒸发,使之成为气态进入压缩机。

其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重力回油示意图图中有部分阀没有注明具体名称,主要就是因为这些阀有多种可能得搭配。

这种回油方式也可称为热虹吸式回油。

从制冷剂流量控制装置得角度来瞧,重力回油系统由于在蒸发器内取油得位置将会影响其回油得成功与否,而实际运转中得液位能否与之适应更就是决定回油成功与否得关键、因此,液位得控制(即制冷剂流量得控制)便显得更加重要。

与重力回油系统相匹配得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主要有用高压或低压浮球阀与以冷凝器或蒸发器液位传感器为控制信号得电子膨胀阀。

另外,从蒸发器得回油量也要控制,否则进入回油换热器得混合液体过多将降低冷水机组得制冷能力,也会因制冷剂无法完全蒸发而吸入压缩机引起液压缩、由于蒸发器与回油换热器得高度差就是使油回流得动力,若在相同得管路摩擦损失下,高度差越大流量越大,所以一般得回油管路只需设置一个固定开度得角阀,只需在样机测试阶段调整角阀开度就能够满足机组正常运行所需得回油量。

蒸发器得回油总就是会含有或多或少得液态制冷剂,这些液态制冷剂因未能与换热管接触而未能带走水得热量,并且它进入压缩机经过电机腔后被电机绕组得散热汽化后会占用部分蒸发器回气所应占有得压缩机吸气体积、因此,回油中所含制冷剂越多,机组得制冷能力损失越严重。

也就就是说,回油并非越多越好,即保证冷水机组得运行过程中不失油并且使回油所引起得制冷量损失最小得回油量应该等于压缩机排气经过油分后所携带得润滑油量。

这样,根据质量守恒原理,不难推导出润滑油得质量平衡方程式而估算出实际所需得回油量。

1。

2。

2引射器回油引射器就是一种利用高压高速得驱动流(或称一次流)去引射、抽吸另一种流体(二次流)得流体机械装置,其外形如图3所示,引射器回油得冷水机组系统示意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自压缩机排气侧引出高压制冷剂蒸气进入引射器,由于引射器得特殊构造,此时即可将富含润滑油与液态制冷剂得混合液体从蒸发器得适当位置抽吸出来,再混合进入压缩机或吸气管。

引射器回油得动力源即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得压差产生得抽吸作用,这样蒸发器得位置就无需再提高。

图3 引射器结构示意图ﻫ图4 引射器回流得冷水机组系统示意图由于该引射器一般利用压缩机排气作为驱动流,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主机开机较长时间高压也不易建立,此时引射器得驱动力就不足,引射效率就可能受影响,润滑油就很难回到压缩机,可能造成失油、而相同得问题也存在于重力回油系统,由于冬天气温较低,相对得液管温度也较低,尤其在低负荷得情况下,液管制冷剂流量也相应减小,此时回油中得液态制冷剂可能无法完全蒸发而被吸入压缩机,使得压缩机排气过热度降低,也容易失油。

可利用旁通冷却水得方法维持一定得冷凝压力,从而克服上述困难。

采用引射器回油得冷水机组,除了在其动力源管路中设置电磁阀外,也可设一角阀,通过控制一次流流量调节所需得回油量。

而在蒸发器得取油管路上,可设置一干燥过滤器防止蒸发器中可能存在得焊渣、铁锈随回油进入压缩机内部对压缩机造成损坏,另需设置视液镜以便观察回油状况。

引射器回油得动力源不但可用压缩机高压排气,而且可用冷凝器底部得高压液态制冷剂或一次油分底部得高压润滑油,甚至还可用吸气作为引射动力源,具体接管方式与图4稍有不同,见图5。

以吸气为动力源得引射器回油示意图它就是利用蒸发器回气主管中内置得一个类似喷嘴得渐缩渐扩管实现得。

当高速得蒸发器回气流经该渐缩渐扩管时,由于其流通截面积缩小,因而速度提升,此时回气部分静压转化为动压,静压降低,以致在喉部(渐缩渐扩管最窄处)产生一个比蒸发器内部压力更低得压力,由于回油取自蒸发器筒体内部,此时便有足够得压差将油—制冷剂混合物自蒸发器抽吸回来,然后混合物经过喉部与一次流混合后在渐扩管内减速,静压升高,至渐缩渐扩管出口时压力升至蒸发压力,因流动摩擦阻力与引射流体得影响,此混合流体得速度有所降低,但已足够将管内得混合物带到回气主管中,最后回到压缩机、但如果回油完全就是从蒸发器内引出,回油中得液态制冷剂恐怕就更容易导致液压缩了、不过这种方法因避免了高压制冷剂得损失,因而可有效地提高冷水机组效率,也不失为一种比较新颖得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