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黑格尔说: • “砍下来的手不再是手”。
联系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
• 从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性,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防止思想上的 片面性。
• 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据。
3、多样性
•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 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 事物之间联系不同,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 意义:
•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忠诚于事物的本 来面目,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原则。它要求我们必须从事 物本身的客观联系来把握事物,反对用幻想的联系代替事 物的客观联系。
2、普遍性
•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从巨大的星系到微观粒子,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物 质生活到精神生活,无不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每 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 其他要素联系着;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 整体,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的存在,都同周围的 其他事物联系着,都只是这联系之网中的一个部 分、成分和环节。
四、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 1、规律的含义 所谓规律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通过 联系表现自己的特性,作为事物本质联系 的就是事物的规律。
• 2、规律的特点: • 第一,客观性 • 第二,稳定性和重复性 • 第三,普遍性和层次性(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 永恒发展的学说
联系:
• 第一,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主干部分,范畴则是规律的具体表现。
•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通过它的 范畴才得以表述。
• 第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构成唯 物辩证法体系不可缺少的两大部分。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 质和核心
•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 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基本内容。质量互变 规律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 基本趋势和方向
一、联系的含义
•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事物各要素之间
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 联系包括两方面wenku.baidu.com含义: • 一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和相互作用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 事物; • 二是构成事物内部的各要素、部分、阶段 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的。
联系与区别互为前提
• 地球上没有两个指纹相同的人,树上没有 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自然界也不 存在绝对相同的个性,每个人的个性都与 别人不同。 ———彼得罗夫斯基
联系是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联系的特点
• 1、客观性
•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事物固有的 辨证本性;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是人们主观幻 想的产物,也不是某种神秘精神的体现。人们意识中联系 的观点是对客观联系事物的反映。
系统科学将把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 的理论具体化
• 第一方面,系统科学体系提供的是一个有五个层 次的方法论体系,因而对不同层次的问题可用不 同层次的方法去解决,从而避免了唯物辩证法以 一种简单化的哲学方法去解决任何问题所带来的 弊病。
• 第二方面,把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思想, “关系总和”的思想具体化了,并能建立复杂大 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得出预测复杂 大系统状态变化和行为的定量结论。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 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 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 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 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 何东西是不动和不变的,而是一切 都在运动、变化、产生中消失。”
——— 恩格斯《反杜林论》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 一、联系的含义 • 二、联系的特点:
• 6、系统科学则把系统所处的环境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 7、系统科学具体揭示了“扬弃”过程是通过遗传信息的 传递完成的。是遗传信息编码结构的随机突变为自然选择 和社会选择提供了材料,这是发展的契机,或者说发展过 程的关键。,
评价:
• 1、从理论上,用系统论代替辩证法是站不 住的。
• 2、从实践上看,我们已吸取了系统论的很 多成果,系统论为我们考察新问题提供了 新的方法,充实了矛盾律,系统论已深化 了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
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对所有社会科学
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对社会和人的研究:
• 其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建立复杂大系统的系统模型, 搞清楚各个层次、各个下层系统和各个系统元素 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建立简化的数学模型,进行 定量描述的计算,必要时上计算机进行运算,最 后得出比较精确的定量的结论。
• 另外,由于系统科学是一个由五个层次构成的等 级结构,因此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什么层次,就 可以运用相应层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这样就 能避免简单化、一刀切的毛病。
• 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即前进性、 上升性运动,是事物从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 运动包含发展,发展则不就是运动。
2、“过程”论
• (1)事物发展的普遍性 • 事物发展是普遍存在的,现代科学的成果,特别是
关于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和社会发展史研究的 重大发展,日益清晰地描绘出物质世界发展的辨证 图景。 • (2)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 • 世界上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 的,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 • 所谓过程,是指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 灭亡的历史。
一、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 第一,普遍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 第三,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对立
•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 争焦点是:
•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及其核心:1、科学体系
• 总特征: • 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
• 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 正确认识我国改革的成就和存在问题
新事物不可战胜的意 义
• 首先,我们要对前途充满必胜信心,树立 崇高的革命理想。
• 其次,我们要善于发现和识别新事物,热 情地扶持和关怀新事物,为新事物的成长 开辟道路。
• 再次,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对于我们正 确对待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 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 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义 3、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二、辩证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1、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 所谓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
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东西。
• 所谓旧事物则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
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旧事物的区别标志
• 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为依据 • 不能以其外在形式和现象是否新奇为依据 • 不能暂时的力量强弱、是否完善为依据
• 3、系统论的范畴经过进一步提炼、概括已 逐步纳入辩证法中。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 一、世界处于永恒发展之中 • 二、辩证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 四、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世界处于永恒发展之中 1、“运动”与“发展”
• (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 • (2)运动和发展的含义和区别 • 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
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的统一
• 2、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的关系 • 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界的方面是有区别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虽然都是物质世界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但它们 所反映的方面、侧重点是不同的。 •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虽然都是人们 对物质世界的理性认识,但二者在认识的深度上 是有区别的。 • 第三,从逻辑形式上看,辩证法规律的逻辑形式 是判断、推理和结论,而唯物辩证法范畴的逻辑 形式则是基本概念。

斯大林
• 条件的具体多样性 • 条件的多样性造成了联系的多样性。
• 条件的可变性 • 事物的发展变化决定了条件的可变性。 • 新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 • 旧三大件:单车、缝衣机、手表
•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三、辩证联系与系统论、信息论、 控制论
•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的新型学科群
• 普遍规律: • 对立统一规律 • 质量互变规律 • 否定之否定规律
• 范畴: • 现象与本质、 • 内容和形式、 • 原因和结果、 • 必然性和偶然性、 • 可能性和现实性 • 系统和要素 • 结构和功能
2、唯物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关系
• 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 区别: • 第一,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所反映的物质世

• 天文时期 • 冷的均质球体 •
地球史
地质时期 (圈层结构)
造山运动 海陆分化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生物进化史
• 太古代(27亿年前)菌类和低等蓝藻等原始生物 • 元古代(27亿—6亿年前)晚期有无脊椎动物出现 • 古生代(6亿—2亿3千万年前)塞武纪、奥陶纪(无颌类动
物)、志留纪(盾皮鱼类)、泥盆纪(两栖类动物和裸蕨植 物)、石炭纪(爬行类动物,蕨类植物)、二迭纪(无脊椎 动物为主,蕨类植物,形成茂密的森林) • 中生代(2亿3千万—7千万年前)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 动物有脊椎动物的鸟类、袋类、哺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是 菊石和箭石;植物为裸子植物为主,银杏、苏铁。 • 新生代(7千万—现在)第三纪(哺乳类动物,人类祖先、 被子植物为主)、第四纪初,人类出现
• 1、系统科学将提供给唯物辩证法一个起始的范畴,基本 的范畴,那就是“系统”。
• 2、一个系统发展的潜在能力同它的开放性是成正比例的。
• 3、唯物辩证法着重研究矛盾;系统科学着重研究一致关 系、秩序、优化
• 4、提出分级控制,各个层次的下层系统都有相对独立性 和相对自主权,
• 5、质变的关节点是一个过渡区,而不仅仅是一个点。自 然界发生的质变可以通过飞跃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渐变 方式实现。
• 组成: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
• 信息论(申农)、控制论(维纳)

突变论(托姆)、
• 耗散结构(普利高津)、协同学(哈肯)
• 系统科学的特点:
• 强调世界的同一,而抛弃差别。
(一)系统论
• 1、系统及其特征 • 整体性 层次性 结构性 开放性 • 2、系统论的哲学意义 • (二)信息论 • 1、信息及其特点 • 2、信息论的哲学意义 • (三)控制论 • 控制论的哲学意义
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 事物越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也越密切、
越复杂多样。
4、条件性
• 条件是指与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产 生、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 和。
• 任何一个具体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 产生、存在和发展,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 才会趋向灭亡。
•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 第三方面,系统科学——特别是它的基础 理论一般系统化、控制论、信息论——可 以作为各种最新科学成就同唯物辩证法之 间的中介环节,直接向唯物辩证法输送经 过更高一级抽象和综合的最新科学成就信 息。
• 第四方面,系统科学将大大丰富唯物辩证 法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的理论,使之具体化,并逐步走向数学化。
•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3、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意 义
• 首先,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适应当前和 未来的条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不可战胜。
• 其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优越性。 • 再次,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之所以不可战胜, 还在于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反映人民群 众的愿望 和要求,代表历史发展的进步力 量,因而得到人民 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 以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