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
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我们已经面对就业难的问题,而我们的心态就更应该放正,树立好我们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加完善起来。
标签:大学生就业创业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机会难的题目,是一个不争的现象,而且有可能变得更加难的趋向,这方面和国际经济局势多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体系和教育改革,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落后。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出7990000人,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心的主题。而今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有其特殊性,要搞好音乐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因该认真研究音乐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有目的性地做好工作。在本论文中,对近四年来我省音乐院系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帮助音乐专业毕业生清楚的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引导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因此,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历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一调查,以此分析大学生就业的方向与趋势和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以下以江西省最有代表性的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为调查对象,做出以下数据。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
调查2010—201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就业方向进行统计。
音乐学院2010—101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共有毕业生796名,其中音乐学专业518人,舞蹈编导专业89人,音乐表演专业89人,音乐表演(专科)100人。从就业层次看,艺术培训机构和琴行占多数;从就业区域看,省内省外占一定比例;从专业方向看,音乐学专业和舞蹈编导专业就业率明显高于音乐表演(本科)方向。
2012年我校各个学院与音乐学院毕业生签约率的数据对比分析
表三各学院毕业生签约率的数据
以上数据显示的是院教务处对2012年音乐学院及其他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在所有专业中,音乐学专业每年的就业率都是不容乐观。
一、主要原因
1.培养目标简单,方向特点不明显培养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音乐学院(系)是具备鲜明行业特点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不单是肩负着培养各类音乐专业人才的重任,又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民族文化首要基础,是产业开发
与研究的主力军。可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音乐学院(系)大多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也有一些院(系)增设了音乐表演和舞蹈编导专业,但总的来说这些专业培养的目标过于单一,基本上是以音乐理论和教育学科为基础,对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基本上没有涉及。缺乏特色。
2.专业设置和课程的不合理,专业分类过于细化,难以形成优势和特色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专业的重复。目前,兩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本相同,培养模式也类似,教学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和机关,两个专业太小,专业服务面太窄,使学生的学科视野变短,提高了学生就业的难度。课程体系不尽合理。当前,音乐学院校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配置,表现的基础薄弱态。
3.人才预测工作不够全面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决定学校专业设置,而音乐学院(系)要遵循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和发展专业的优势和特色,脱离社会对人才规格的方向设置,办学就失去了根本依据。近年来,音乐学院(系)对专业人才的预测做了大批工作,但仍呈现招生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出现社会急需的人才培育不出来或数量极少,而现有的专业人才又供过于求。
二、对策和建议
1.规范就业制度
良好的,健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政府要出台一些就业法规,完善就业市场,规范就业市场的管理体系,以便使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真正得到全面实现。用人单位应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暗箱操作、金钱交易等不正之风。
2.优化音乐专业课程设置
重新确定培养目标,拓宽就业口径。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挑战,音乐学院校必须对自身的培养目标做出根本性的改变,由政府转向市场进行分析。近几年来,针对我省音乐教师逐渐饱和的情况,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在原中等学校基础上扩展到小学,甚至培养目标还可以包括培养幼儿园音乐老师等。而对于我省几所重点音乐院校,调整原有的培养目标,发挥自身的科研与训练的优势,把培养提高艺术人才和全面素质的音乐教育专门人才,同时也是以学生为中心。
3.调整并延长实习时间
针对目前我省部分院校的实习时间安排不甚合理的现状,方面,增加毕业生实习时间,可由现在的10周左右增加到20周半年或更长学系实习时间是一年,较长时间接触社会的学生,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同时,也可让他们有较长时间在社会对求信息,系接收单位,过实习,受用人单位的考察挑选,样实习结束,收单位也落实了。你可以改变以前收集信息狭窄的缺陷,解决学生因请假去找工作影响学习的问题。另一方面,调整实习计划,原来一项集中实践改为三、四年级分别进行的两次实习,实习的模式过程可以是:校先把需要实习的单位信息
公布在互联网上,由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报名,学校再把学生资料供用人单位挑选,,让学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双向实习协议。
参考文献
[1]孙怀波《中国就业》中国就业杂志社[J]2011年第九期
[2]金志明成才与就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J] 每月1.15出版
[3]王池福成才武汉出版社[J] 2011.10 上半月刊
[4]白金汉《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