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什么

合集下载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特别到了近现代, 城市化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

在中国,城市化浪潮更是有了显著的发展表现。

数据显示,1949 年底中国只有建制城市69个, 全国城镇人口5765万,城镇人口是全国人口总数的10. 6%。

在2000年,中国城市数量已达到663,城市人口比重达到36.22%。

而到了2010年,中国人口中,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近乎各占一半了,城市人口比重为49.68%,农村是50.32%,也就是说在这最近的10年里,比重一下子就提升了13.46%,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大步提升,中国城市化越来越快。

但是,当我们仔细研看中国城市化的数据发展指标时可以发现,以上衡量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结论大都是依据于简单的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比重,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只是以简单的量变来定事实。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狭隘和错误的。

另外,城市化给人的一种感觉好像就是要是在全范围内全面发展城市,“剿灭”农村,使农村的地域缩小,人口减少,生产方式异化,让一个个的农村逐渐的成为线代城市的一部分。

如果说城市化真的就如上面所提那样,在人口上使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即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我觉得这更像似变相的人口硬性集中;在地域上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化,即地域中城市性因素逐渐扩大的过程,从这方面来讲,类似于一场地理兼并或大鱼吃小鱼,城市把农村给吃了;经济上强调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的过程和结果,这也仅仅是强调了经济上的进步。

以上这些城市化的定义可以说都是不全面的,只是从简单的一方面出发,并且也还只是城市化结果的一种表现,反推是不可以的。

这样的城市化不要也可。

因为每一项行动必有一个合理的目的在支撑,城市化的目的应该就是消除城乡差别,使社会的发展更加的和谐,而社会和谐、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使人更好的活,即提升人口的生活质量。

抱着这样一个目的来看,城市化是真的非常之必须和亟待全面展开的。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发展方向。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利于城市和农村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共享机制,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农村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及现代化共同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因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城乡间的发展差异过大,疏离较大,使得很多有利条件在各自的地域中并没有实现和利用。

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1. 人口变动。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而农村人口基数大,年轻人77%以上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规模不断缩小。

2. 城乡经济差距。

城市化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增长缓慢。

缺乏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农村产业发展困难,一些地区农业收入甚至低于城市低收入人群。

3.资源利用不合理。

城市人们往往需要大量的食品和能源,而一些地区的农民由于缺乏市场渠道和信息交流的方式,导致生产的农产品无法销售,浪费了很多农产品和资源。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式和模式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城乡和环境的整合,通过优化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关系,实现城镇和农村的协同发展,这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模式进行:1. 创新型农村和由产业驱动的农村经济这种方式是关注农村经济的增长,这样需要通过增强农村功能,提高残余资本的流动性和效率,可以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共享资源,实现城乡联动发展。

农村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和方式,可以创造互利共赢的商业模式。

2. 就业培训、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的服务业发展这种方式着重关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通过在农村开展创新型的培训和培训项目,以服务业和其他发展产业为支撑,让农村地区与城市的生产力之间建立联系,并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和收入机会。

3. 建设生态城乡一体化区在现代建设中,生态环境被越来越认识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协调城市和农村发展关系,控制城市发展,内生增长的区域发展,通过生态环境和公共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服务和公共供给的交交汇流岀满足区域多元化的需求。

关于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

关于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

关于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发展阶段变化的特定背景下,我国将加快推进以构建消费大国为重要目标的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

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构建消费大国的战略性选择。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直接相关联,未来5~10年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将直接推动城市化进程,并由此促进城乡居民的公平发展。

一、未来5~10年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来说,城市化率达到50%,标志着城市化国家的初步形成。

2008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45.68%,处于走向城市化国家的关键时期。

未来5~10年,我国的城市化将呈现加快发展趋势。

进入城市化发展时代。

经验表明,城市化率在30%~60%间,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黄金时期。

未来5~10年正是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黄金期,城市化率有望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达到55%~60%。

如果这个时期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有重大突破,城市化率有可能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达到60%~65%。

进入城市化从局部突破到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第一,东部和中西部城市化将全面推进,并且重点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2007年,全国城市化率为44.94%,其中东部地区为55.15%,中西部地区仅为39.41%和36.96%,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空间巨大。

例如,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代表的中部六大城市群正在全面推进;成都、重庆等西部城市群的发展相当快,将拉动西部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连接东部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接口。

第二,在大中城市加快发展的同时,将呈现大城市群、城镇化、省直管县等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第三,城市间的竞争将成为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过去30年地区间的竞争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增长,那么未来5~10年城市间的竞争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活力。

进入城市化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时期。

无论是形成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格局,还是以扩大服务业比重为重点的结构性调整,都直接依赖于城市化的进程。

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城乡一体化则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产业升级、社会服务等方面,探讨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互动关系。

一、城市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动与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首先,应当根据区域的经济特点和人口规模,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

例如,对于人口过剩的城市,应当加强对辐射区域的规划,发展资源型产业,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

其次,城市规划还应当注重优化乡村的发展环境,提升农村生产力。

通过合理规划的农村,可以吸引更多城市人口前往乡村居住,提高农村的居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二、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发展与农村融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应当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促进城乡地区的经济融合。

首先,城市应当注重引导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技术支持和市场导向,帮助农村转型升级,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

其次,城市还应当与农村合作,共同发展服务业。

如在农村地区建设休闲农业基地,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服务业,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产业升级的推动,城乡经济可以实现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三、社会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之一是缩小城乡之间的服务差距。

城市应当加大对农村的社会服务投入,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首先,城市应当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

通过建设优质学校、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其次,城市还应当加大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投入。

建设农村医疗机构,提供优质医疗资源,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同时,还应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傅崇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

城乡一体化进程将促进我国城镇化战略转型。

根据目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不应再过激地提倡“加快推进城镇化”,而应该提出城镇化战略转型。

转型的最基本的途径应是“分散”与“集中”结合。

城市化集中型途径,即农村人口与非农经济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一些大、中城市将继续沿着集聚人口和产业的途径,合理积极地扩大城市规模。

城市化分散型途径,一,在距各地区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的县城建设新兴城市,推进农转非地域性分散城镇化过程。

二,在每个省的各个县“设市建镇”,无疑是各省城镇化的重点,属于合理布局的地域性城镇化。

县域更适宜发展小城镇,小城镇的弱点是“小”,优点也是“小”。

小城镇是联系城乡的纽带,既是构成区域城市体系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农村发展的中心。

以几个中心城市为依托,辐射与联系众多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城市带、城市群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

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科学调整城乡关系。

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有中国特色,落实到全国各省市和区域,有地方特点,它包含一般规律和特殊性两个方面。

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可概括为: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结合的综合概念,它体现了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内容。

它不但涵盖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发展的差别与深刻的社会矛盾的演变,同时涵盖了党和国家在科学调整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改革和政策内容。

各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建设,注重中国特色本地特点,根据本地区新时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重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建设。

并将这些内容纳入区域城乡空间布局和设施建设体系范畴。

各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与本地区的国土规划、本地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谈一谈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和期盼

谈一谈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和期盼

谈一谈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和期盼望城县丁字镇彩陶源村支部书记周新国2010年6月8日城乡一体化不等于城市化,也不等于城镇化,不是要把农村全部变成城市,而是城乡有别,要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

所谓“一体化”就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使城市和农村取长补短,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在各个方面同等的待遇和实惠。

推进城乡一体化,不能一哄而起,盲目冒进,更不能走入误区,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协调发展。

当前有四个方面的问题要引起注意:一是要防止大肆圈地。

有些企业打着城乡一体化的牌子,发展产业是名,圈地建房是真。

这样既剥夺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又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现在一个项目用地小则几十亩,大则上千亩。

在用地方面存在盲目性,应该对企业规模、生产能力以及企业发展前景进行评估,从而确定用地面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二是要防止乱占基本农田。

现在我国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农村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严重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是人类永远无法离弃的战略产业。

有着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如果缺粮,即使全世界倾仓而出,也救不了中国。

”三是要防止一味地追求集中居住。

集中居住虽然节约了一定的用地面积,但打破了几千年来农村居民依山傍水的人居格局。

失去了田园风光,也就失去了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的和谐相容,失去了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的交相辉映。

四是要防止滥用土地流转政策。

土地流转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用,要尊重农民选择权,保障农民发展权。

对于那些城中村、园中村、景中村、近镇村,大多数农民已洗脚上岸,没有种田,实现了产业转移,田地出现了荒芜的现象。

像这样的地方就应该搞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发展差距逐渐凸显。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战略。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紧密结合和有机整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一、资源优势互补,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能够充分发挥城市和农村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市具有先进的产业和技术,可以向农村输送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同时,农村拥有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可以为城市提供稳定的食品供应和劳动力来源,促进城市产业的发展。

通过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可以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的互利共赢,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

二、农村转移就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城乡一体化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通过农民转移就业到城市,农村居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同时,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也能够减轻农村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

三、农产品流通畅通,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城乡一体化可以畅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在城乡一体化的模式下,农产品可以顺畅地进入城市市场,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城市居民也可以通过农村的直销基地和乡村旅游等方式,享受到农村特色产品和乡村文化的体验。

农产品的畅通流通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农产品的销售额和农民收入,还能够促进农村消费的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改善农村生活品质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提升,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政府会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医疗等方面的改善。

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演讲稿

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演讲稿

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这一重要议题。

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整体,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需要。

城市是现代化的代表,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但城市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压力和人口压力。

而乡村则是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发展滞后、人口外流。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促进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其次,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但城市的高房价、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难以实现。

而乡村则是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得不到满足。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可以让城市和乡村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愿望。

最后,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城市和乡村是国家的基本单元,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实现城市和乡村的互联互通,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因此,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整体,要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共同推动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实现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城镇化进程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进程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进程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共享、产业互补、人员流动自由、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则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城镇化进程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城镇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工转移就业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各类企事业单位在城市兴起,这些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民工可以通过转移就业来摆脱农村的贫困生活。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会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中,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就业和收入的增加,实现城乡经济的互动互补。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意味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改善。

城市的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这也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

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便利,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衔接,也为农村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等提供了便利条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城镇化带来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城市是知识和技术的集散地,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得知识和技术更加便捷地传播到农村地区。

城市的高校、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为农村地区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城乡人员的交流和互动,农村农民逐渐了解和掌握了农业科学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城市人才的回流也为农村地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脱贫致富。

四、城镇化加速了农村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社会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样,这也影响和带动了农村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引言
背景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

传统的城市化模式导致了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城乡收入差
距扩大、农民工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转变城镇化
发展的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新型城镇化强调人民城市化、现代城市化、生态城市化和智慧
城市化的全面推进。

具体来说,新型城镇化注重人民的参与和利益,推动城乡居民互动和沟通;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技术,提高城市
管理和服务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城市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它具有以下几
个重要意义:
1. 促进经济增长:城乡一体化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2. 扩大内需:随着农村居民的城市化,他们的消费水平也会提高,从而推动城市消费需求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内需扩大。

3. 减少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可以减少城乡差距,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

4. 优化城市规划: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论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化,中国将能够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减少城乡差距,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农村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三、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推动农村地区社会发展与变迁 破解“三农”问题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 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 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 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 2013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 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作重要讲 话。李克强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的机制与道路
一、城镇化的机制
• 所谓城镇化的机制是指,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 推进城镇化进程持续发展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城镇化的机制又可分为内生性机制和外生性机 制。
(一)内生性机制
• 所谓城镇化的内生性机制,是指由内在的基础和 环境产生的,人们的设计和选择无法改变的各种 机制。 • 城镇化的内生性机制主要有生产力机制和市场机 制两种
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 • • • 调整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区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形成城市群 小城镇发展进入规模化阶段 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外生性机制
• 城镇化的外生性机制是指,人们依据对形势的主 观判断,对城镇化的发展方向、规模和速度进行 规划和调控的机制。
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1)发达国家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 • • 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城市郊区化深化城镇化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中的教训
• • • 城镇化进程发展过快 贫民窟问题突出 过度城镇化
城乡差距
• • • • 居民收入与消费 教育发展 科技投入 社会保障
二、城乡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含义 •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 组合,从而使城市和乡村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城乡经 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特色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特色

编样稿6400字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特色杨重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一、城乡一体化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什么是城乡一体化?不同学科、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和需要出发形成不同的内涵,有着各自的表述。

从城市发展和推进城市化出发,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中的一个阶段,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紧密联系、相互融合、资源整合、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共同前进,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通俗地说,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实行综合研究、统筹谋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交通信息、市场结构、政策措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互惠、分配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立足于我国国情,遵循客观规律的理论创新、思想解放、观念革新、社会变革和政策调整。

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而且是领导方式和工作程序的改进。

城乡一体化不同于一般的城乡统筹、城乡协调,也区别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它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实现城市化的新途径或新模式。

(一)从城乡对立到统一的转变城市与农村的分离,城市从农村产生,并独立平行发展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是现代生产力的代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对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中心地位和巨大作用,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一方面是城市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是农村的缩小和衰落,并形成城市与农村矛盾和对立。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知道这个主题之后,我首先的想法是,城乡一体化更多的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更多的是城市资源向农村的转移,带动农村的共同发展,那么这一过程中,农村居民在方方面面的变化过程中精神层面也在发生变化,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去引导、去塑造,帮助他们适用现有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

但是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城乡一体化,包含城与乡两方面要素,他是城市和农村互动的一个过程,不仅是农村居民、城市居民也一样在感受、经历着这种变化,所以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要统筹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废,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公共空间在不断的延伸,公共领域不断的拓展,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在从传统的“熟人社会”的生活方式逐渐被主要以陌生人为交往对象的生活方式所取代。

我们每个公民个体的公共空间更大、行为的自主权更多,也就是和社会的接触和互动更多、更深入、更全面。

我们可以感受到,现在的社会对于公民的个体的重视越来越强,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像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中,个人的权利、个人的利益越来越被重视和强调,而不是以前的漠视、忽视。

我们应该意识到在权利在不断强调、活动空间在不断拓展的条件下,我们从社会获得的越来越多,特别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这种变化更加明显,那么我们更应该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也就是要具有公共精神,关心公共利益,积极参与公共政治生活,遵守公共秩序,具备社会公共美德,形成公共思维习惯和公共行为习惯。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是放在提升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方面,以适用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那么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做工作,一方面是观念的塑造,一方面是行为的塑造。

观念的塑造,核心就是公共精神的培养,缺乏公共精神,其表现为公德意识淡漠、公共行为失范、法治观念不强、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等。

城乡一体化概念

城乡一体化概念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大体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农村地域城市化前的一个过程,它促成城乡网络结构的优化与协调,为后续的城市化打下基础。

另一种观点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资源优化组合,使城乡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状态①;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主要特征,通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融合,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富裕、文明的过程②。

本文同意后一种观点。

1城市化强调实现社会的生活方式从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转化,城市化是伴随和适应工业化而必然出现的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过程。

城市化的结果是,在物质基础方面消除城乡之间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差距,从制度方面打破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

后者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个任务。

打破二元结构的城乡分割状态,实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就是城乡一体化。

因此,城乡一体化是侧重于制度创新意义上的城市化概念,是更加完整的、带有大城市或较发达地区现实特点的城市化概念。

城市现代化和郊区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可以说,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是城乡关系的前进方向和最终目标。

城乡一体化既是作为过程,也是作为目标和结果,贯穿在城市化之中。

而我们之所以特别重视、特别提倡城乡一体化,就是为了在已经达到一定发达程度和具备条件的大城市地区,不失时机地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状态,达到现代化的社会公平状态。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多种理解,反映出城乡一体化本身是一个内涵丰富、现象复杂的事物。

而这些对城乡一体化的多种理解,为全面地认识这一事物的内涵创造了理论的和方法的条件,也为本文的研究和论述提供了多维的坐标系。

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点:1..城乡一体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状态或目标就北京郊区而言,主要表现为基本建成与城市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基本建成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组团式的城镇和乡村体系;基本建成比较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使郊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事业接近城区;基本建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变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使农民享受国民待遇。

城乡一体化(百度百科)

城乡一体化(百度百科)

城乡一体化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城乡一体化英文名称:rural-urban integration定义: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百科名片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录产生背景基本概念不同理解实现方式产生背景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

近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基本概念城乡一体化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不同理解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许多农村地区存在着发展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旨在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平衡发展。

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公民素质培养。

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遵循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和更好的社会保障这一方向。

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同时,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使城市成为安全、舒适、包容的居住地和工作地。

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旨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民生活水平。

这将促进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另外,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还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

尽管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需要充分考虑各级政府的财力、人力、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实际情况。

在实施政策时,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总之,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人民期望的目标。

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中国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与国际经验-城市规划师考试.doc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与国际经验-城市规划师考试.doc

一、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理论(一)结构转换理论通过对跨国的发展经验总结,以钱纳里等人(1988)为代表的结构学派,向人们提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性统计规律。

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经济结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确实表现出一定的有规律性的变化。

通过对不同收入水平上的经济结构模拟,就可以提出一个被称之为典型化的结构变化标准。

用该标准对照各国发展阶段的结构变化事实,就可以找出结构偏差的程度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转换带动就业结构转换一般而言,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有规律性的变化。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将其归纳为产业结构的顺序转换理论,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国民经济中三个产业的相对位置发生动态改变,按照从农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顺序渐次推进。

与此相应,产业结构转变带来了就业结构转变,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人数相对从事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降。

然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总结表明,产业结构转换并不必然按照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顺序推进,它可以有时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有时则是从第一产业直接转到第三产业,但是,这个变化过程发生的必然性,以及整个过程中结构变化的方向,都得到了证实。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业产值份额下降和农业就业比重下降,是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

这种变化是消费需求转变和农业生产率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农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很小,在恩格尔规律作用下,在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比例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不断下降,拉动农业增长的需求力量逐渐削弱,农业的相对地位也就下降了。

同时,来自工业部门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如化肥、农药等),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从而让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转向工业部门从事非农产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劳动力群体分离出来从事其他产业的生产,结果带来农业产值份额和农业就业比重的不断下降。

我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研究

我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研究

!"#
着重点不同 城市化着重点在城市 ! 强调城市人口密度的增
!
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辩证关系
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 联系
大 ! 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展 ! 非农产业比重增大 ! 居民 点的物质景观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 ! 城市文化和思维方式成为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的
与区别同在 " 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 城乡一
*"* 大中小城市共建式 *"*"! 大中小城市共建式地域城市化作用方式
重点发展若干个大中城市成为中心城市 " 周边 的中小城镇逐步发展成为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的
!"
城市发展研究 !! 卷 "##$ 年 " 期
%&’() *+,-./0 1234!! 524" "##$
陈晓红等
我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研究
方 式 发 展 农 村 经 济 !推 动 农 村 地 区 的 城 市 化 !温 州 地区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私人发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 被誉为 $ 温州模式 %" 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 加 强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联系 ! 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 程"
!"’ 外向式地域 !"’"* 外向式地域城市化的作用方式
城镇化
卫星城 ! 众多的大中小城市和乡村相互联系配合 ! 构建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密集型城市区 " 在共建式的城乡一体化系统中 ! 大中小城市可 以优势互补! 大城市为城乡一体化系统中的领头 羊 !中 等 城 市 是 主 力 军!小 城 镇 是 系 统 中 承 接 大 城 市和乡村的纽带 " 在共建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中 形 成 大 中 小 城 市 分 工 明 确!协 调 发 展 !共 同 带 动 农村地区的城市化 ! 促进系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实现城乡融合 "

建设方案的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方案的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方案的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长,更是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转型。

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则是解决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的背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以及建设方案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进程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长,更是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转型。

城市化进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和推进城市化进程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乡一体化发展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城乡经济联系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2. 解决农民工问题。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工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减少城乡差距。

3. 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4. 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三、建设方案的重要性建设方案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工具。

建设方案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管理等手段,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什么?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城乡一体化又是城市化的新阶段,其实质是提高城市文明的普及率。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的态势。

当城市化率低于3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与城市化率是同步的;当城市化率高于3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超过城市化率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当城市化率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有可能达到70%;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