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力学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科众多专业的重要专业根底课,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通过理论力学教学,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根本规律和研究方法,能进展多物体运动机构的分析,求解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并具备从身边的力学问题中,建立初步的力学模型进展定性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通过材料力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方法,掌握材料力学的根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求解变形体在受力后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工程力学课程涉及的专业面广,学生人数众多,为工科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并且其理论在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既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同时又具有伴随科技和学科开展的更新和创新性。

这就要求工程力学教学要适应学科开展的需要,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方面,思考和重视教学设计与规划,实现以知识为载体,以教学为平台,以科学的教学设计为手段,到达学生既能扎实掌握工程力学的理论体系,又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主动运用创新思维及方法,实现工程应用和创新的目的,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

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比拟抽象,而学生又缺少对工程实际的认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课程根底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大量的工程实例以及生活中的力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其工程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根本的工程计算方法。

同时,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在课件中插入大量的工程图片、例题和动画,以及各种力学分析CAE软件。

如此,通过增加每堂课的信息量,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拓展学生视野,使其在加深教学内容理解的同时,了解根本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锻炼他们的力学思维能力。

高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高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高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摘要:工程力学课程的基础理论性质较强,当前工程力学的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全面,但是工程力学知识技术不断革新,意味着工程力学教学不能局限在教材的“一亩三分地”。

在打牢学生的工程力学知识基础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课程教学的升华。

本文简要概述了高校工程力学教学过程,随后立足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从多个角度探索了工程力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工程力学;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引言高校工程力学教学要注意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推动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运用的机会,促进课程教学的升华。

由此可见,探索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很有意义。

一、高校工程力学教学概述高校工程力学课程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两方面内容。

理论力学涵盖了基本的力学知识,材料力学则是从材料的角度探索力学奥秘。

工程力学课程的理论性、基础性较强,知识描述相对抽象,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有较高要求。

工程力学中包含了平面运动、基本运动、等效简化等多个知识点,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知识联系能力与运用能力均有较高要求。

学生在吃透工程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厉行创新,探索全新的知识运用方式,还能建立新型工程力学结构。

工程力学课程学习涉及到模型分析、仿真建模等多个能力点,对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工程力学教学方向。

教学中时刻秉承实践创新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工程力学教学的突破[1]。

二、高校工程力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策略(一)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工程力学课程与生活实践关系密切,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悬索桥梁、篮筐、活塞连杆等生活要素融合在教学方案中,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工程力学知识原理,学习动力更强。

教师重视工程案例的作用,结合案例抛出问题,让学生借助学过的知识分析处理。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工程力学是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概念性,教学内容极为复杂,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透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于理工科专业学生来说,力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如何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与课程特点,探索出实践效果好且形式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就对学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1工程力学教学特点分析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工程力学课程主要针对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理论力学教学,掌握质点、刚体机械运动基本规律与研究方法,针对多个物体的运动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多自由度系统动力学问题进行探讨,并从这些力学问题中初步建立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或者研究。

学生通过材料力学教学,对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刚度的计算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并将材料力学基本理论与概念烂熟于心,可以对变形体受力后,在刚度、稳定性、强度方面问题进行求解。

由于工程力学课程涉及面比较广,而且工程专业学生数量较多,这对于工程力学理论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工程力学教学来说,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通用性也是十分广泛的,具有非常明显的工程性与实践性,同时在科学技术以及学科发展过程中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这就需要工程力学教学中不仅需要与这一学科的未来发展相适应,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三方面作为基础,把思考和教学设计与规划作为重点,通过知识载体、教学平台和科学的教学设计,不断提升学生工程力学理论体系掌握程度,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方法,将工程应用与创新作为目的,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2力学理论教育以及相关行业现状分析2.1教学团队力量不足目前,随着学校对教学团队组建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也越来越高。

【精品版】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

【精品版】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

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高职教育中建筑专业工程力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做一些探讨,旨在为工程力学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性参考。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实践创新培养1.前言工程力学课程是建筑专业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工程力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

工程力学课程是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基础与技术的结合。

只有学习好这门课程,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才能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对此类问题,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案,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工程力学的课程内容及特点2.1课程内容理论力学以及材料力学是工程力学课程的经典内容,其中主要包括:计算杠杆的稳定性、强度性以及硬度;分析物体的受力程度;研究点的应力状态;分析和计算构件的应力及应变。

2.2课程特点工程力学课程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工程力学的基本规律就是经过科学分析、归纳、总结出自然规律及现象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而得出的理想化的力学模型;第二,综合性强。

在学习工程力学课程中,面对许多问题时,往往需要运用到多个综合性理论知识及定理才能解决问题。

第三,灵活性强。

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很多情况下一个题目往往有多个解法,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分析多种解决方案,并从中采用最佳方案。

解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

3.工程力学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3.1教材知识过于系统,学生不易理解工程力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高等数学知识,在学习时,学生需要运用这些大量的高等数学知识来推导一些公式。

但是,假若不具备超强度的数学知识基础,那么完成公式的推导是学生面临的巨大难题。

3.2教学时忽视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由于学生初入大学,工程力学的理论基础还相对匮乏,又因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以及辨图识图能力,因此,在接触工程力学课程时,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未曾见过的工程问题。

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课 堂教学方式应 富有伸缩性 、 趸活性 , 多样 性 , 课 堂 教 学 生 动 、形 象 , 使 提 高学 生 的 积极 性 和 趣 味 性 , 学 中 以学 教 生 为 主体 , 强调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 多给学 生 独 立 思 考 的机 会 多给 学 生 表达 和 交流 的 机 会 、 多给 学 生 动 手 实践 的 机 会 , 多给 学 生相 互 评 价 的机 会 , 会 中 有 所 发 现 和 有 机 所 创 造 , 成学 生 的 创新 意识 、创 新 能力 。 促 2. 1营造开 放式课 堂 , 展学生 的创新 思维 拓 开放 式 课 堂 是针 对 过 去 教 学 的 封 闭性 : 的 , 括空 间上 的灵 活性 , 传授 知 识 言 包 能 门地 方就 是 课堂 。静 力 学 中为 使学 生 了解 某 些 机 构运 动 、粱 的受 力 , 械 装 配 车 间 机 就 是一 个生 动 的 的课 堂 , 生 通 过 对 机 构 学 运 动 的过 程 , 解 构件 的 受 力 , 构 件 的力 理 对 ! 模 型 自然 产 生 , 形 成 自 己的 思 维 。开 垂 并 放 式 课 堂 还 包 括 学 习材 料 的丰 富 性 , 程 课 内 容 的综 合 性 。 从课 堂 题材 及学 习材 料 来 说 , 不 仅 可 以 来 自教 材 , 可 以 来 自生 它 也 活 , 自学 生 。在 讲 约束 与 约 束反 力 时 , 来 要
1分析课程特 点 。 引导学生科学思维
《 程 力学 》 课 程 内 含 大 量 的基 本 概 工 念 、基 本 术语 如 约 束 与约 束 反 力 中就 有 很 多 易混 淆 的 名 词 , 念性 强 是 力 学 的 一 个 概 重 要 特 点 , 果 死 记 硬 背 , 然 会 东 挪 西 如 必 借 , 团雾 水 。讲 解 每 一 概 念 时 , 学 分 一 科 析 , 实物 举 例 加 以 正 确 引 导 。 抽 象 性 强 是 本课 程 的 又一 特 点 , 其 在材 料 力 学 篇 , 尤 如 材 料 的 拉 伸 、 剪 切 变 形 等 内力 的 概 念 , 学 生 中 有 很 多 疑 点 , 须 给 予 明 确 而 有 说 服 必 力 的 解 释 , 则不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分 析 、 否 思 维能 力。 实践 应 用 性 强是 它 的 第三 个 特 点 , 种 起 重 装 置 的 设 计 、减 速 器 中 传 动 各 轴 的设 计 等 都 离 不 开 力学 知 识 , 需 要 经 都 过 周密 的科 学 的 计算 才 能 设计 尺 寸选 取 材 料 。 教 学 中根 据 课 程 的这 些特 点 , 用科 运 学 的 方 法 , 拟 教 学情 景 , 置 问题 情 境 , 模 设 引导 启 发 学 生 科 学 思 维 , 强 创新 意 识 。 增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在这个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科技水平正在逐步的提高,相应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提高,人们对于教育问题越來越重视。

对于在院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工程力学是院校大多数专业基本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的,可见它的重要性,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工程力学的知识,教师需要不断专研改善课堂的教学方式,本文就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以及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前言:工程力学作为工科类专业的基础学科和核心学科,在概念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内容相对其他学科也较为复杂,因此也影响了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有效结合多媒体优化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真理的激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应用中正确有效的应用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而致用。

一、工程力学的教学概述工程力学学科作为工科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之一,主要包括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方面。

在理论力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有效的了解和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能够对多物体的运动进行科学分析,解决身边的各种力学问题。

材料力学教学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的计算,能够对变形体在受到外力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变化进行计算。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工程力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通用性以及鲜明的实践性。

二、工程力学的的教学现状(一)无法合理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专业核心的力学学科,是两个专业的基础学科,因此在进行工程力学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其加大了重视力度。

随着近年来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下,工程力学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但是,在进行工程力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过于重视理论的教学,即便教学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学生也能够清楚的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在实践中却无法得到有效结合和应用。

如何在力学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在力学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在力学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体现了个体思维的水平和差异,培养思维品质是培养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学习中抓住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的智力、能力乃至创造精神都会循序发展。

(1)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思维敏捷性指的是思维的速度,表现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针对性和适应性。

有了思维的敏捷性,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适应各种变化进行积极思维、周密思考,从而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

在学习中培养我们的思维敏捷性,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这是培养敏捷性的前提。

常言道,熟能生巧,只要熟练,才会有敏捷性。

这里说的“熟”就是指基础知识扎实。

因为知识既是能力的载体,又是能力的构成部分。

能力源于知识又高于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水之木。

第二,抓好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

渗透是知识间的联系,迁移是知识间的灵活运用。

联系实际,多举实例,久而久之,也就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

第三,对重要的内容,要进行整理、归纳,做到有序储存,方便提取,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2)思维整体性的培养。

思维的整体性表现为思维的广度和综合度。

培养思维的整体性的主要方法是掌握知识的结构,加强综合训练。

具体做法是:第一,要抓住各知识点的共性与差异去寻找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归纳、综合,使知识网络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第二,要通过做一些综合性强的习题,或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训练我们的思维广度和综合度。

(3)思维严密性的培养。

思维的严密性体现在思考问题时的精确性、科学性、逻辑性和深刻性等方面。

其中,逻辑性是最本质的特征。

教学中要注意做到:第一,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这是思维精确性和科学性的基础。

第二,重视分析和把握知识的逻辑关系,通过一定的思路组织,训练我们多种逻辑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第三,注意加强解决“结构不良问题”能力的训练。

在科学领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结构不良” 问题。

浅谈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 技 教 育169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社会的需求和目前的培养状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协同提高本科生实验实践能力与数值模拟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根据部分用人单位的反馈,应届本科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能力无法跟上实际工程需求,因此,结合高等院校的特色专业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社会对目前本科专业教学体系提出的亟待解决的要求[1]。

1 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概况工程力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与力学及相关的工业企业、科研设计单位中从事应用研究、新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力学专业不仅十分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同时成为推动新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特别注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2006年,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在稳定招生总人数的前提下,设置力学类专业的学校数目应当做到稳定规模、提高质量,进一步调研新办力学专业的办学质量,加强督导。

(2)国内各高校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提出了适应社会需求,多层次、多模式、多渠道培养力学人才的改革方案。

人才市场是波动的,专业人才培养却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即使是毕业生供小于求也要进行改革。

(3)不论是工科力学专业还是理科力学专业,均有培养模式呈多元化、课程设置模块化的趋势。

目前并没有一种统一的做法,但总体而言,仍认为数学和力学的基础要宽一点、厚一点。

(4)要加强对以下问题的研究:首先是复合型力学人才培养;其次是21世纪的力学教育体系;以及研究型力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基地。

基于上述建议,该文将就计算机应用和专业实践两方面谈谈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数值仿真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目前在高等学校的力学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依赖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工程力学 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 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工程力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工程力学是一门应用力学原理来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

它是工程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对于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工程力学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等。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力学思维能力: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学生能够培养出扎实的力学基础,以及运用力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和工程项目的设计。

这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力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设计理念,为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课程内容安排1. 静力学: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静力矩、力的传递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静力学可以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2. 动力学:包括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动力学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3. 应力与应变:包括应力的概念、应力分布、应变的概念、应变分布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应力与应变可以了解物体受力后的变形情况,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4. 弹性力学:包括弹性体的应力分析、弹性体的应变分析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弹性力学可以了解材料的弹性特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5. 稳定性分析: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杆件的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稳定性分析可以了解结构的稳定性问题,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力学实验和工程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和结果解读,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试议如何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

试议如何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36.218试议如何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①张继超(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摘 要:工程力学就教学专业而言,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复杂抽象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学习和理解难度比较大的一门学科。

但是这门学科本身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的学科,对学生的教学要求需要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创新。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新能力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主要从教学的特点着手,简要阐述一下如何在工程力学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程力学 教学 实践及创新 培养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c)-0218-021 工程力学教学1.1 工程力学的培养目标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

工程力学的涉及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学生人数众多。

工程力学是其他工科学科学习的基础和桥梁。

工程力学具有非常强的通用性、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和创新性。

在校期间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而准确的计算能力和多种工程所需的试验能力,能在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1.2 工程力学的主要课程很多学校开设的工程力学科目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主干课程都是大同小异的。

工程力学的主干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分析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结构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

理论课程是一部分,还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只有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才能将深奥的书本理论知识进行层层剖析,逐层讲解。

1.3 工程力学教学要求工程力学总的教学要求,学生毕业时掌握如下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该岗位的需求。

简论职高《工程力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论职高《工程力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故 应 加 大力 度 。 深讲 透 。笔 者 的做 法 是 : 讲
伸 与 压 缩 ” 一 章 的 核 心 知 识 点 。 它 衍 生 出 了 应 力 、 变 、 克 这 由 应 胡 定 律 、强 度 条 件 。弄 懂 内力 这 个 知 识点 是弄 懂 其 他知 识 点 的前
提 。 所 以 . 们 不 仅 要 分 析 它 的 外 延 。 且 要 从 多 角 度 深 入 浅 出 我 而 地 讲 解 它 的 内涵 . 安 排一 定 的 习题 进 行 强 化 训 练 。 并 通过知识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思 维
从 而建 立 新 的认 知 结 构 的 过程 . 用 已 学知 识 来 解 决 新 的 问 题 。 即
所 以 . 移 是 一 种 创 新 思 维 .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创新 能力 上有 普遍 迁 它
的 指 导 蕞义 。 一 般 认 为 பைடு நூலகம் 旧 知 识 之 间 构 成 三 种 关 系 : 离 、 新 相 相
于 《 程 力 学 》 学 中 全 新 的 概 念 , 说 明 学 习 它 的 必要 性 , 讲 工 教 要 并 清 概 念 的力 学 模 型 、 涵外 延 . 夯 实学 生 创 新 的基 础 。 “ 伸 内 以 如 拉 与 压 缩 ” 一 章 是 《 程 力 学 》 重 点 和 难 点 , 由于 该 章 与 “ 这 工 的 又 剪 切 ” “ 转 ”、 弯 曲 ” 章 在 教 学 内 容 、 究 方 法 上 有 可 类 比 性 . 、扭 “ 各 研
在 教学 中 . 师 要 发 挥 主 导 作 用 . 教
讲 深 、 讲 透 全 新 的 概 念 和 学 生 较 难 理 解 的 内 容 或 较 难 接 受 的 解 题 方 法 。 对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关 。有 个 性 才 有 创 新 。因 此 , 堂 上 经 常鼓 励 学 生 发 问 、 课 争
辩 , 凸 现 学 生 个 性 , 醒 个 体 创 造 的 潜 在 意 识 。例 如 : 可 唤 在 讲 空 间 力线 平 移 定 理 时 , 以先 复 习 一 下 平 面 力 线 平 移 定 可 理 的 知 识 , 学 生 主 动 接 受 空 间 力 线 平 移 定 理 的 内 容 。 然 让 后 让 学 生来 考 虑 一 下 空 间 力 线 平 移 定理 的逆 过 程 。在 平 面 力 线 平 移 的 逆过 程 中一 个 力 和 一 个 力偶 可 以合 成 为 一 个 合

引导 发 现 指 的 是 课 堂 上 在 教 师 的 引导 下 , 生 主 动 探 学
索 , 现 事 物 发 展 的 因 果 及 其 内部 联 系 , 中找 出 规律 , 发 从‘ 形 成 自己 的概 念 的学 习方 法 。发 现事 物 的“ 新联 系” 创 造思 是
维 的最 本 质 的特 征 。课 堂教 学 中 , 持 以 学生 为主 体 , 坚 让他
在工程 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卢 爱 红 ,马 占 国 ,冯 梅 梅
( 中国 矿业 大学 理 学 院 ,江苏 徐 州 2 1 0 ) 2 0 8
摘 要 : 学教 学对 学 生思 维 能 力 的培 养 有 着重 要 的 作 用 , 力 因此 应 重视 在 力 学 教 学过 程 中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能
辩 论 常 使 思路 清 晰 。 教 学 中 , 师 应 就 课 本 的 重 点 和 教
们 主 动求 索 , 把新 信 息 和 已知 信 息 结 合起 来 , 人 已 有 的认 纳
知体 系 , 寻 找 出 某些 联 系 , 而产 生 新 的组 合 就 会 有 所发 并 从 现 、 所 创 造 。 例 如 , 面 法 是 材 料 力 学 中 求 内 力 的 普 遍 有 截 的 、 本 的 方 法 , 章 中 均 会 运 用 到 ,因 而 是 重 点 。 在 讲 基 各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力学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专业型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具有很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学生很难理解透彻,学习难度很大。

分析了工程力学的教学特点,从教学特点入手,探讨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及具体措施。

标签:工程力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1 工程力学的教学特点工程力学是理工科中比较重要的专业性基础课程,其内容包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理论力学主要是质点和质点系,以及刚体机械运动方面的知识,包括基本规律、研究方法等。

理论力学让学生可以对多个物体的运动机构进行分析,并能够从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力学问题,根据问题建立起力学模型,并定性分析与研究。

材料力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力学相关的计算方法,比如构建强度、构建刚度和构建稳定性等。

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概念后,还可以解决变形体受力后刚度、强度及稳定性等问题。

工程力学涉及面广、学生人数多,是工科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桥梁和基础,工程力学中的理论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中。

工程力学通用性和理论性都非常强,还具备工程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因此,工程力学应该顺应学科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工程力学可以真正掌握并活学活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合理创新,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2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2.1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自主的追求创新。

教师应该运用科学优势,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这是工程力学教学的重点任务。

教学本身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一方面是学。

学生在教学中是中体,教师则是起引导的作用,创新能力是要靠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体现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能够自觉的学习。

教师讲解课程,不能照搬教材,要具有灵活性和参与性,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知识,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力学观念,掌握常用的力学分析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能够运用力学理论分析工程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3.素质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力学观念,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正确处理工程中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静力学部分:要求学生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平衡方程及应用。

2.材料力学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拉伸与压缩、弯曲、剪切与挤压、疲劳破坏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材料力学分析工程实际问题。

3.教学内容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工程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开展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力学理论的理解。

4.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术素养。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题型,重点考察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3.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解题思路和表述能力等进行评分,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课程资源与支持1.提供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力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力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力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多样,现代教学更需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力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力学知识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但中技《工程力学》教学中面临着学生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效果欠佳,实践操作中难以抽象出力学模型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通过多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分析课程特点,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工程力学》课程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如约束与约束反力中就有很多易混淆的名词,概念性强是力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死记硬背,必然会东挪西借,一团雾水。

讲解每一概念时,科学分析,实物举例加以正确引导。

抽象性强是本课程的又一特点,尤其在材料力学篇,如材料的拉伸、剪切变形等内力的概念,学生中有很多疑点,必须给予明确而有说服力的解释,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实践应用性强是它的第三个特点,各种起重装置的设计、减速器中传动轴的设计等都离不开力学知识,都需要经过周密的科学的计算才能设计尺寸选取材料。

教学中根据课程的这些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模拟教学情景,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如学生能用拉伸强度计算的方法,经过自主学习学会扭转强度计算,将他人的方法原理正确合理地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或是生活实践中就是创新。

二、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应富有伸缩性、灵活性,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多给学生相互评价的机会,机会中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促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论工程力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XX及创新能力教育

论工程力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XX及创新能力教育

论工程力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及创新能力,教育,《教育》ﻭﻭ昝凯旋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邮编:030800ﻭ【摘要】《工程力学》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比较复杂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理论性、逻辑性要求均较高,对学生而言,该学科是一门学习和理解难度比较大学科.在推行创育的大环境下,工程力学的课程教学也得到了**高校的广泛重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能力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此,本文从工程力学课程学习内容以及培养目标入手,重点对如何在工程力学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和创新能力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工科专业工程力学教学创新能力工程力学作为本科生教学中非常基础和核心的一门的课程,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具有等同的地位,同时又是与结合较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其对工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根基较弱,学生无法很好的掌握该科目基础知识,革新更无从谈及.因此,怎样于实施教学期间激起学生本身的革新观念,训练学生自身的革新能力变成了授课教师极需注重的一大难题。

ﻭ1、工程力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学习内容ﻭ1。

1工程力学的培养目标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

工程力学的涉及面广,需求量大,学生人数众多。

工程力学是其他工科学科学习的基础和桥梁.工程力学具有非常强的通用性、理论性、性、工程性和创新性.在校期间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而准确的计算能力和多种工程所需的试验能力,能在机械、土建、材料、能源、、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种工程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1.2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内容ﻭ工程力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力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材料力学部分.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课程艰深、课时相对较少的特点,同时又是与结合非常密切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力系的等效简化、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平面桁架的力学分析、变形基本概念、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柱体扭转、梁的弯曲、压杆稳定性、点的运动学和复合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面运动等。

浅谈工程力学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工程力学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工程力学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概念性、理论性、抽象性都比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该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概念性、理论性、抽象性都比较强。

由于自身基础较薄弱,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难以理解,更不用说活学活用、进行创新了。

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运用学科优势,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学”包含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

因此,教师有责任调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安排好教学程序,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讲好绪论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为学生每接触一门新课时,总是带着新奇的心情和探究的愿望来上第一堂课。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主动了解课程,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兴趣,树立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各种力学现象,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求知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笔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工厂技术员大胆创新改造,在仅有5吨载重量的起吊机的情况下,将主要受力的横梁由作用于一点的集中力,改造成两点分布力,进而成功起吊了8吨重的集装箱。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这样的教学过程强调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绪论课真正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召唤学生主动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动员课。

浅谈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创新

浅谈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创新

浅谈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创新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对《工程力学》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和听的懂却不会应用等问题,提出教师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健词:工程力学教学创新引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常常会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欠佳,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利用力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多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

1 、创新教学环境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否在课堂中进行感性认识和积极思维,与教学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活跃感性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工程力学》提供了一个多维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走出了“粉笔+黑板”的平面环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缩短了课本与工程实际的距离。

例如,在讲解中,因学生没有机会到现场去看看构件的实际变形和破坏的情况,以致对各种变形理解不够透彻,但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活生生的工程实例不仅能使学生一目了然,还可直观地感受工程力学在工程的应用与发展,多媒体动画技术能自主地展现机械运动的传递动力过程,而数值仿真则完全可以模拟一个实际工程结构从建模、设计到成型的全部过程,这些都能为有效地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课程,学会利用多种工具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还可把构件的各种受力及变形情况形象地绘制在课件中,使之跃然于学生的眼前,通过引入一些颇有吸引力而又和课程关系密切的工程实例图片、动画、影音资料,增加教与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进而饶有兴趣去实践,学以致用,获取优化的工程力学知识结构。

2、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配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扩展课堂知识,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是力学工作者在工程力学发展长河中的创造性成果,这就意味着在学习中可以接受到前辈们发现与创新的成果,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和科技新成就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工程力学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概念性、理论性、抽象性都比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该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概念性、理论性、抽象性都比较强。

由于自身基础较薄弱,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难以理解,更不用说活学活用、进行创新了。

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运用学科优势,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学”包含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

因此,教师有责任调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安排好教学程序,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讲好绪论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为学生每接触一门新课时,总是带着新奇的心情
和探究的愿望来上第一堂课。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主动了解课程,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兴趣,树立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各种力学现象,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求知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笔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工厂技术员大胆创新改造,在仅有5吨载重量的起吊机的情况下,将主要受力的横梁由作用于一点的集中力,改造成两点分布力,进而成功起吊了8吨重的集装箱。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这样的教学过程强调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绪论课真正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召唤学生主动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动员课。

二、开展力学科学发展史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品质
创新品质是激励人们创新的内在因素。

力学中一些重要规律的发现过程,无不闪耀着科学家们非凡巧妙的创造思维的光芒。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大师们的光辉思想历程,领略什么是创新的品质。

教师在上课时要巧妙地设计教案,把力学科学史、科学家传记和科学新成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
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

又如工程力学中关于梁的弯曲正应力,最早由伽利略进行开创性研究,得出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均布的不正确结论,但这在四百多年前已经非常了不起。

后来库仑将其纠正为线性的纯拉应力或纯压应力。

直到1705年,圣维南、柏努利得出梁的弯曲应力的正确结论,正是我们今日所学的内容。

再如桥梁学专家茅以升建造大桥、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的故事等等。

通过这些介绍,可缩短学生和力学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力学的兴趣。

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们今天没有任何理由不掌握这些该掌握的知识,并且还应该有所发现和建树才对。

”教师在介绍科学巨匠们总结的力学规律的同时,还要注意突出他们创新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勇敢性与挑战性,由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及创新的
激情。

三、努力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力学的兴趣是非常有限和脆弱的,教师应倍加珍惜和保护它,还应充分、合理地运用它。

如果教师一味讲解公式的推导和复杂的计算,只能把学生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

我们发现,如果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学生就会很乐意回答,而且注意力也会很快集中。

其实老师也是一样的,如果问题总是难以回答,或者经常回答错误,次数多了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教师在阐述一个问题时,可以先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学生容易回答的简单问
题或展示一些工程实例,不断地引导学生说出答案或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再逐步引出该理论或公式;将该理论或公式分析透彻后,再回到起点,理解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最后再提一些深层次的、后续的问题供学生思索。

同时,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相关问题,不断地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兴趣。

譬如,在讲解轴向拉伸和压缩杆件强度条件之前,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两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截面均为圆形的杆件,直径不同,一粗一细,如果两端用同样的力拉伸,当外力逐步增加时,两根杆的轴力分别等于多少?哪一根杆先断?若两根杆直径和长度相同,一根为钢杆,一根为木杆,当外力逐步增加时,哪一根先断?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说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来,教师再接着问:为什么两根杆轴力相同,但是不一起断呢?由此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出应力的概念和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例子,思考这个强度条件有哪些用途,通过起重机的吊钩、汽车离合器踏板和电视塔等工程实例引出其三个方面的应用: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可载荷的设计。

最后,教师再结合一个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使我们的设计既安全又经济,而且在遇到不满足强度条件的情况下该怎么办等等。

这样使学生渐渐地感受到工程力学的魅力,并敢于去思考、探索,潜移默化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
键。

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大量运用类比法
学生往往对身边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很有兴趣,如果将力学问题和身边事做一类比,学生就会较容易记住并理解。

比如教师在讲授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及安全系数时,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家里共有10000元钱,需添置一批大件,身为一家之长,你只能安排7000元用于开销,其余3000元用于应付家庭成员生病或意外等情况。

那么,这里的10000元就相当于极限花费,7000元则相当于允许花费,而3000元即为安全系数,安全系数越大,家庭成员就越有安全感。

这样一类比,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

再比如,在讲解绝对变形和相对变形时,可运用一个班的某科目合格人数和合格率的例子,合格人数不能反映一个班考试成绩的高低,要消除班总人数的影响,只有用合格人数除以班总人数得到的合格率才能度量不同班级间的考试好差程度。

这跟绝对变形只表示了杆件变形的大小,但不能表示杆件变形的程度一样。

为了消除杆件长度的影响,也是以绝对变形除以原长得到单位长度的变形量即相对变形,来度量杆件的变形程度。

通过类比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概念了。

2.把一个复杂问题打碎
如果要骑自行车从德清乾元到杭州,大部分人会感到非常困难,也会知难而退。

但如果教师把这个路程分解为乾元→武康→上柏→瓶窑→杭州北站→杭州武林门车站,杭州变得不那么远了。

同样,
如果一个较难的问题一下子摆在学生面前,学生会摸不着头脑,再加上有些学生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透彻,势必会知难而退,兴趣会降低。

而如果我们象对待路程一样,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回答,教学过程将会变得轻松得多。

比如,在讲授绘制静定梁的弯矩图时,教师可以将之分解为求梁的支座反力、弯矩的正负号规定、截面法、用简便方法求指定截面弯矩以及基本函数的图像及绘制方法等,这些问题学生比较容易回答。

等这些问题回答完了,教师再引出梁弯矩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这样比一股脑地讲解弯矩图的概念和绘制步骤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3.恰当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现在,多媒体教学很流行,但流行的就是最好的吗?其实,对任何一门课程,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对于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来说,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也可以使用投影仪,还可以使用适当的教具,比如压杆、各种梁的模型等,甚至一张废纸也可以用来演示应力集中现象。

平时教师还可以用数码相机或者摄像机随时捕捉身边的工程实例。

凡是能够更好地阐述力学原理、促进教学效果的手段和资料,均可以大胆使用。

这样的立体化课堂一定会使工程力学变得丰富多彩。

但有一点要特别指出,教师千万不要认为多媒体是万能的,黑板和粉笔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它们在推导公式和讲评习题时特别有效。

因此,教师应把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交替使用,合理安排,才能将一堂本很枯燥的工程力学课变得妙趣横生,使学生易于接受。

总之,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是教师、学生、学校以及社会应该共同关心、共同关注的大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在全社会呼唤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当然,这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和生活阅历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思考,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专家型教师。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着重去进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课讲得引人入胜,进行教学互动,把创新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使创新教育真正取得成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技师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