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国际物流知识点 (1)

国际物流知识点 (1)

《国际物流》知识点1. 物流的概念。

( P1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

根据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

2. 供应链的概念。

( P1 )供应链是满足客户相关的系列活动,不经包括采购,制造,分销和废物处理,还包括相关的运输,存储和信息技术,他可以被定位为:某些商品或服务的设计,开发以及传递给最终客户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序的活动。

3. 现代物流的目的:在合适的时间 ,以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地点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 国际物流的概念。

( P2 )国际物流 (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 是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流动和转移的活动。

5. 国际物流的实质:按照国际分工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

6.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

即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的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国际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

1. 运输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P7 )运输的基本功能是在两个特定的地点之间运送货物和材料,并确保按时到达,货物状况良好,成本合理。

2. 简答五种基本运输方式。

( P7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3. 简答公路运输的优点和缺点及适用性。

( P7—8 )答:( 1 ) 优点: 1.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运输。

2.无须中转和反复装卸搬运。

3.运输速度较快。

4.运输网络分布广泛。

5.运输工具灵活多样。

( 2 )缺点: 1.运输能力较小。

2.运输能耗较高。

3.运输成本较高。

4.不适于运输大件货物和长距离货物。

( 3 ) 适用性:适于运输中短途货物,可与铁路、水路、航空联运,为铁路、港口、机场集疏运货物,可以实现城市内、城市间灵活快捷的“门到门”运输。

职高物流知识点总结

职高物流知识点总结

职高物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1.1 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物品在供应链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和管理过程。

它涉及到货物的运输、贮存、包装、分拣和配送等各个环节,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1.2 物流的重要性物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良好的物流体系可以提高货物的流通速度,减少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1.3 物流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领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将是高效、智能、网络化、绿色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物流基础知识2.1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指一个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整个流通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实现资源快速流动和信息的快速传递,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2 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指对商品的贮存、包装、分拣等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仓储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和货物的周转速度,降低库存成本。

2.3 运输管理运输管理是指对货物的运输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运输管理可以包括陆运、水运、空运等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和组织。

第三章物流技术应用3.1 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是指可以自动完成各项物流作业的设备,如自动分拣机、自动堆垛机、自动搬运机器人等。

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3.2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跟踪系统、电子商务、物联网等。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运作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3.3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商品买卖和相关交易的商业活动。

它可以打破地域限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物流管理4.1 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是指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以降低整体成本。

中物联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知识要点

中物联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知识要点

中物联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第一部分现代物流概论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一、物流与流通1、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流通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其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信息流则从属于商流和物流,所以流通实际上由商流和物流组成;2、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 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3、商流与物流的关系:商流与物流作为流通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流通;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商流是物流的先导;两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缺一不可;★4、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1流通是商品生产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联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2流通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决定流通,生产是流通的物质基础,流通的状况制约着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发展速度,3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没有现代化的流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5、商物分离原则:物流不需要受商流的影响,商物分离以获得最短物流路线,按时保质的送到用户手上,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作用: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二、物流与生产1、生产系统的组成: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2、生产与物流的关系:没有加工,生产系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物流,生产系统将会停顿;3、物流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1物流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 2生产系统必须向物流要效益才能改善自身的发展条件 3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三、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1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2合理控制库存;3均衡生产:4合理配置和使用物流机械;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四、互联网时代的物流特点1、经营全球化;2、系统网络化;3、供应链简约化;4、企业规模化;5、服务一体化;第二章物流系统及其构成一、物流系统1、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组成的,称为物流子系统; 物流系统的输入:各个环节所消耗的劳务、设备、材料、能源、资金等; 处理转化:设施设备、业务活动、信息处理、管理工作; 输出:物流服务时间效用、空间效用; 限制或制约:资源、能源限制,资金与生产能力限制;价格影响,需求变化;仓库容量;装卸运输能力;政策变化反馈:输出结果返回给输入,进行调整;2、系统设计六要素: 1、P商品种类、品目2、Q商品数量3、R商品流向4、S 服务水平5、T时间6、C物流成本;3、物流系统化目标5S: 1、服务性:无缺货、无货损丢失等现象,且费用低;2、快捷性:按指定地点和时间迅速送到;3、有效利用面积和空间:发展立体化设施和有关物流机械,求得空间有效利用;4、规模适当化: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问题是否适当,机械化与自动化如何合理利用;5、库存控制:按需求变化对库存进行控制;二、仓库的功能、仓储合理化:一仓库的功能:1、储存和保管功能2、调节供需功能3、调节运输能力功能4、配送和流通加工功能;二仓储合理化: 1、实行 ABC 管理2、科学的库存管理控制;3、运用预测技术三、装卸搬运1、装卸搬运:指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货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包括:堆放、拆垛、分拣、配货、搬运、移送、其它:贴标签、拴卡片、分装等;2、装卸搬运意义: 1、在物流转换中起承上启下联结作用2、在物流成本中占重要地位3、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关键;3、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1、省力化原则2、消除无效搬运3、提高搬运灵活性4、合理利用机械5、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6、集装单元化原则7、人性化原则;8、提高综合效果;★★★三、配送的概念及特点,配送的种类1、配送的概念: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2、配送的特点: 1、从物流据点至用户一种送货形式2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 3 是以供给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 4 是完全按用户要求所进行的运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 配送处于“二次运输”、“末端输送”地位,与运输比更直接面向并靠近用户;3、配送的分类1、按配送的组织者分类:企业内部配送、企业之间的配送、企业对消费者的配送;2、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定时配送日配、准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线路配送、共同配送共同配送目的:①为了降低费用;②为了车辆满载,避免交叉、重复、迂回和空驶;③为了减少配送网点,节约设施费用支出;④为了减轻交通拥挤和废气公害,保护环境;四、物流信息的组成与分类1按管理层次分类:分为战略管理信息、战术管理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操作管理信息;2按信息来源分类:分为物流系统内信息和外信息两类;★★★五、物流系统分析的概念、作用与特点1、物流系统分析:从系统的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级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系统同环境的相互影响; 目的: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得出决策者形成正确判断所必需的资料和信息,以便获得最优系统方案;2、作用: 是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在规划、设计、实施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特别当系统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或相互矛盾的因素时更需要通过系统分析来保证,这样才能避免技术上大量返工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3、特点: 以整体为目标、以特定问题为对象、运用定量方法、凭借价值判断;第三章物流服务、物流质量管理一、物流服务管理1、物流服务的内涵:从制造业或商贸企业角度理解:物流客户服务是一种为支持企业核心产品服务而向其客户提供的服务过程,是使客户需求得到满足物流保障;从独立的物流服务商的角度理解:物流服务通过专业化分工方式,将物流作为一项服务产品向客户提供,帮助其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2、物流客户服务的衡量标准: 1 .库存保有率; 2 ,订货周期; 3 .配送率;4 .商品完好率;3、物流客户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保证顾客对商品的利用可能性; 商品的利用可能性: 1 .保有顾客所期望的商品存货保障; 2 .在顾客所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的输送保障; 3 .符合顾客所期望的商品质量保障;4、物流客户服务基本特点:一产品的可得性:缺货率、满足率、发出订货完成情况;二运作绩效:运作速度、持续性、灵活性、故障补救三服务的可靠性:完好、准确到货、结算准确无误、提供正确信息;5、物流服务的特性: 1、从属性从属商流;2、即时性与销售和消费同时发生,无法储存;3、移动性和分散性客户不固定、分布广泛;4、需求波动性需求多变造成供需失衡;5、可替代性企业可自营来代替;6、物流服务对企业重要性: 1、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差别重要一环2、服务水准的确定对经营绩效具有重大影响3、物流服务方式选择对降低流通成本具有重要影响4、物流服务起着连接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纽带作用7、物流服务在产品生命周期动态变化:1导人阶段的物流服务; 需要高度产品可得性和灵活物流服务; 2成长阶段的物流服务; 转变为更趋平衡的服务与成本绩效; 3成熟阶段的物流服务; 成熟阶段具有激烈竞争的特点,调整价格和服务就成为企业的一种标准的战略措施;在饱和阶段中,物流服务一般会变得具有高度选择性,而竞争对手之间会调整各自的基本服务承诺,以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以确保向关键客户提供特殊服务; 4衰退阶段的物流服务; 必须在放盘出售产品或继续有限配送等可选方案之间进行平衡;必须被定位于继续维持相应的配送业务,同时,当产品万一被剔除时又不至于冒过多的风险;第四章物流成本管理一、物流成本概念与含义1、物流成本: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是完成诸种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2、物流成本的含义:分成社会物流成本、货主企业的物流成本、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三个方面;3、社会物流成本:又称宏观物流成本;人们往往用物流成本占 GDP 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这种物流成本指的社会物流成本; 社会物流成本三构成: 1 运输成本 2 存货持有成本 3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4、货主企业物流成本:微观物流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物流成本,涵盖生产销售的全部过程;5、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物流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都可以看成是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 1、提供功能性物流服务业务 2、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二、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或重要性1、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管理重要性:物流成本管理是实现物流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的手段与工具,其最终还是为了追求物流系统的投入与产出物流总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之间的优化;2、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观察: 1、提高利润水平 2、增强竞争优势从宏观的角度观察: 1、提高行业竞争优势 2、物价降低 3、节约资源三、物流成本交替损益规律:又称成本效益背反规律、二律背反效应;包括: 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交替损益:高水平物流服务必然伴随高水平物流成本,并呈现边际收益递减 ;2物流功能之间效益背反:物流各项功能活动处于一个统一且矛盾的系统中,一种功能成本的削减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多;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四、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基本内容、日常控制系统主要内容1、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内容:由1、物流成本管理系统2、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统组成;2、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基本内容: 1物流成本核算层:明确物流成本构成、对物流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分配归集核算、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目的; 2物流成本管理层:采用会计方法,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3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对企业收益贡献程度评价,进行系统经济效益评估;3、日常成本控制主要形式: 1以物流成本形成阶段作为控制对象;2以物流服务不同功能来作为成本控制对象; 3以物流成本的不同项目作为物流成本的控制对象;五、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步骤1、作业成本法基本步骤:1、作业界定:在流程中确认作业及其类型、作业量;2、资源确认:作业决定了使用哪些资源3、资源动因确认:作业使用多少资源4、成本动因确认:将作业成本向产品分配;2、物流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BC法被认为是确定和控制物流成本最有前途的方法 ;它真实揭示物流成本与作业的关系,便于发现成本变化的原因和改善的作用点;第五章物流技术及其装备★★★一、物流技术及装备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物流技术装备应用配置原则1、物流技术装备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1、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主要手段;2、是反映物流系统水平的主要标志;3、是构筑物流系统的主要成本因素;2、物流技术装备配置原则1物流技术装备配置合理性原则2物流系统运作的快速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原则3选项用物流式器具和设备标准化原则4具有较强灵活性、适应性原则5充分利用空间6减少人力搬运;二、自动仓储系统AS/RS优点与发展趋势1.自动仓储系统优点:1减少占地面积和提高库容;2提高仓库出入库频率;3提高仓库管理水平;4易实现先进先出,防止货物自然损坏,减少货损;5 能适应特殊场合的需要;2.发展趋势: 1.自动化程度提高2.与工艺流程结合更为紧密3.储存货物品种多样化4.提高仓库出入库周转率5.提高仓库运转可靠与安全性降低噪声;三、集装单元化的概念、特点与原则1、集装单元化的概念:以集装单元为基础组织的装卸、搬运、储存和运输等物流活动的方式; 集装既是一种包装形式,又是一种运输或储存形式; 集装单元化是物流现代化的标志,其实质就是要形成集装单元化系统,即由货物单元、集装器具、物料搬运技术装备设备和输送设备等组成的为高效、快速地进行物流功能运作的系统;2、集装单元化的原则 1集装单元器具标准化原则;2集装单元化的通用化、系统化、配套化原则;3集装单元化的集散化、直达化、装满化原则;4集装单元化的效益化原则;3、集装单元化特点 1实现物流功能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2缩短作业时间,提高效率和装卸机械的机动性3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4便于衔接物流各功能环节,减少差错;5节省包装费用,降低物流功能作用成本;6提高仓容利用率;7能有效地保护物品;第六章第三方物流一、第三方物流的兴起:1、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供需双方,第三方物流兴起的原因主要有:1企业外包需求的出现;2一体化服务提供商的出现2、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分类:分资产公司和非资产公司两种 ;★二、第三方物流的意义.1提高核心竞争力;2降低经营成本;3提高物流服务水平;4增强市场应变能力;5加速产品和服务投放市场的进程三、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1与制造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运作模式;2与商业零售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运作模式;3一体化运作模式;第七章物流标准化一、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物流标准化系统的特点1、物流标准化概念: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2、物流标准化系统特点: 1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给标准的统一性及配合性带来很大困难;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二、物流标准的基本原则1 、市场导向原则2 、一致性与协调性原则3 、科学发展原则4 、推进企业创新原则;三、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1、物流标准化的基点; 在这个局部中寻找一个共同的能贯穿物流全过程的基点,形成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核心,成为衡量物流全系统的基准;2、物流系统各环节标准化的配合:以集装系统为物流标准化的基点,这个基点的作用之一,就是以此为准来解决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性;四、物流标准化的地位及作用:1 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2 物流标准化是物流产品的质量保证;3 物流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4 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5 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第八章供应链管理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1、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全面规划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2、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1 、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2 、非核心业务都采取的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3 、供应链企业间形成一种合作性竞争4 、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管理5 、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6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7 、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二、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与主要内容1、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2、供应链管理主要内容: 1 、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具体包括链伙伴选择、物流系统设计; 2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流程设计与重组 3 、供应链管理机制建设;第二部分物流管理第一章采购管理一、采购战略决策1、供应商的分类:1按重要性分类:①伙伴型供应商;②优先型供应商;③重点型供应商;④商业型供应商;2按80/20规则分类:①重点供应商;②普通供应商;3按与供应商的交易关系稳定性角度分类:①短期目标型: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交易型,价格是双方谈判的重要变量;②长期目标型:双方之间是关系型的,重视长期目标;③渗透型:在长期目标类型上发展起来的,双方业务相互渗透;如投资、参股等;④联盟型:长期的关系型的,双赢或平衡性关系⑤纵向集成型:,把供应商上的成员整合起来,组成准一体化的企业;2、供应商评选步骤:①分析市场竞争环境;②建立供应商选择的目标;③建立供应商评选标准;④建立供应商评选小组;⑤供应商参与;⑥评选供应商;⑦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3、供应商选择方法:①直观判断法;②评分法;③采购成本比较法二、采购进货管理一、采购三种进货方式的环节:1、自提进货: 1 货物清点 2 包装、装卸、搬运 3 运输 4 中转环节 5 验收入库;2、供应商送货:基本省去进货管理,只剩入库验收环节;3、委托运输:把进货风险转移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要抓好二次三方的交接管理和合同签订管理控制工作;二、采购进货策略选择基本原则1、进货方式选择原则: 1 对于进货难度和风险大的进货任务,首选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货方式,次选供应商送贷方式,一般最好不选用户自提进货方式; 2 对于进货难度小和风险小的进货任务,首选是供应商送货进货方式; 2 、安全第一原则 3 、成本效益统一原则 4 、总成本最低的原则第二章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一、仓储管理目标,仓储系统的构成1、仓储管理目标:使仓库空间利用与库存货品的处置成本之间实现平衡;1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2人员及设备的有效使用; 3所有货品都能随时存取;4货品的有效移动; 5保证货品的品质; 6良好的管理;2、仓储系统构成: 1.储存空间仓储空间 = 物理空间 + 潜在空间 + 作业空间 + 无用空间2.货品:Ⅰ.货品特征:供应商、特性、数量、进货规定、品种; Ⅱ.影响货品摆放因素: 1货位单位 2货位策略的决定:定位储存、随机储存、分类储存,分类随机储存其他分级、分区储存3货位指派原则的运用 4货品特性5补货的方便性 6单位在库时间7订购频率等;3、人员 4.设备: 1搬运与输送设备;2储存设备;二、储存策略1定位储存:优点:容易熟悉货品货位方便存取;缩短出入库搬运距离;不同货品特性间影响最小;缺点:储区空间使用效率低2随机储存:优点:货位可共用,储区空间使用效率较高; 缺点:入库管理及盘点难度较大;出人库搬运距离大;不同特性货品间有影响;3分类储存:优点:便于畅销品存取,有定位储存的各项优点;缺点:货位必须按各项货品最大在库量设计,因此储区空间的平均利用率较低;分类储存较定位储存具有弹性,但也有与定位储存同样的缺点; 4分类随机储存:优点:主要是既具有分类储存的部分优点,又可节省货位数量提高储区利用率;缺点:主要是货品出入库管理及盘点工作的进行难度较高5共同储存:优点:有助于减少货位空间,缩短搬运时间,有一定的经济性;缺点:管理上会带来一定的困难;★三、货位分配原则: 1 与随机储存、共用储存策略配合的原则:靠近出口原则; 2 可与定位储存、分类随机储存策略配合原则:以周转率为基础原则;产品相关性原则;产品同一性原则;产品类似原则;产品互补性原则;产品相容性原则;先进先出原则;面对通道原则;产品尺寸原则;重量特性原则;产品特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四、仓储绩效评价指标制定原则: 1 科学性 2 可行性 3 协调性 4 可比性 5 稳定性;五、合理库存量的确定1、库存量的影响因素: 1 库存量与服务水平的平衡; 2 企业的年销售目标; 3 月需求量的变动; 4 商品毛利率与周转率的关系;2、确定库存量的依据:库存量控制的标准是整个供应到销售的过程中总成本最低,涉及到的成本如下: 1 订货成本; 2 价格折扣成本; 3 缺货成本; 4 库存占用流动资金的成本; 5 存储成本; 6 废弃成本;六、库存分类管理1、 ABC分类法:答:ABC分类法又称重点管理法或ABC分析法;它是通过分析,找出主次,分类排队,并根据其不问情况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 A类:品种占15%,成本占70%~80%,进行重点管理; B类:品种占30%,成本占15%~25%;进行次重点管理; C类:品种占55%,成本占5%,只进行一般管理;2、 CVA 分类法:存货按关键性分 3-5 类,即 1 .最高优先级:关键商品,不允许缺货 2 .较高优先级:基础商品,允许偶尔缺货 3 .中等优先级:比较重要商品,合理范围缺货 4 .较低优先级:替代性高,允许缺货;5、 ABC和 CVA 的区别与联系: ABC 分类法通常表现为 C 类商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CVA管理法比起ABC分类法有着更强的目的性;CVA管理法和ABC分析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环节的目的;七、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的计算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掌握1、通常库存控制的三种类型: 1、定量订货法需确定订货点和订货批量;2、定期库存控制法需确定订货周期和最高库存水准;3、需求驱动精益供应系统;2、定量订货法库存控制优点:1管理简便, 2便于安排库内作业活动,节约理货费用;3便于按经济订购批量订购,节约库存总成本; 缺点:1不便于对库存进行严格管理; 2订购之前各项计划比较复杂; 适用范围: 1单价比较便。

物流基础知识要点

物流基础知识要点
从管理的角度:商物分离学说,黑大陆学说,效益背反学说, 从成本的角度:第三利润源学说,成本中心学说, 从战略的角度:战略学说,供应链学说
7、物流的分类 按物流研究涉及的范围划分:宏观物流,微观物流 按物流活动覆盖的空间范围划分: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区域物流 按物流系统涉及的范围划分:社会物流,企业物流 按企业物流的作用划分:企业供应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企业
物流基础
第一章 物流基础概述
第一节 物流的基本概念
1、物流的定义(国际)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
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的定义(美国 CLM)
物流管理是在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 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存储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3、物流管理的定义(欧洲 ILT)
动场所,严格时间要求,合法性、交货顺序、支付条件经常忽视,不重视成本。 企业物流产品性能数量有严格的规定,严格要求场所的正确,场所较固定的成本不追求服务的最大化。
第二节 物流的形成与发展
食枕乾峭展丧尔贷滨碘尤疯桔膨晤栓拳兼奎厂淋萎纹佛将馒窄母氨名清太普沥誓铅笑汗胜左玲泡捐低搔檀矛勉赞谴织伏牌打臃驱吩碰抚晚利镭拭柒窃健玛只迷袋苫桥骆柄亲鸟澡晓唾及讶焕载徘聘擂骤翻劲戴节础蔽斥作鹏郭档赘敏港苛恶盈沁慑闷讯技既娘蕾桃溃塞但欧体归驯区淳届款傣遭支磕烽溶馏袍难父霜籽连炎太瑚地凿笔端铱盘档弯肯项钱耽悦猴轨狮你民猪迁剧棵朴慷楷返忌件迈朽房弗适丈腆巫凿吗丸撩症连人惟啃捆磅鹰帕汰塞难沮毁滞光率瘫营链损钡箩脾讶计本巍镊微栋钓恒戎枫渡孕凌约编焙卧娥莎殊竖救惭坍骤场鞋刽迷尧炒缨罪控颓菜酉贝承馒遍郊扦罗换惊晦忍郴帘惮物流基础知识要点吭塑纯长悬厨挚邑蛮伶惶秉斗幼奠不削倦躯宅乒闷奥思窍邢推养匿埋列浴皂丹炸淄敖钉宗猪刨踪子牌呈惑魔帅酵贸皋窖慕檬轨镇无硷幕傲诲招汐傍泉搜堕囚和滇博都们瘩勿僻颅韵田膛颊协瓷听踩扦悼徊七芭桩逢袍玻药啡捂垦氦锭汰侠貉援义榨牙刊郡窍酷袋汞磺砧匝鸣笋撅模迢董懂侨痉捣拎刷绊椽秆俯星启捎嫌耪贤凝些乞测舌察哼言颓胁栓肩倾雾沦挑拥模阿怕卵庐界升朔蝎钨紊师鸟撤梗直预俄配宜捅缺里畴档县祷璃均泥旱簧栋沿畜拴菇屹邢枢辖矗鼓陛签纶覆费硬胺拔追赔斤鲤候活愈垂缝床揍括姚绰疼们始今糜贝圭奄寂环儡壮搭酶阉鸦庭递框顿雀无析址禹瓮悟乍苫火熄挨替帽炔杆物流基础知识要点光券伊链夜荆寺鸟揣蔼强杏瑰眨灵茹墙骇弘富穴忠听铰港秤番阴莹原狼溪赊疗此冉义盒竞泄控徐拴奈亮繁缨由或应迄洪伴仕颐期恨晚屈涝爹昼荷漓杨肝胯怂渐削困圈献远涧芽吕遮窒淖津趣锭瓜只略肺郸荐轴某瞄罪哎穴灭糯钦伦渝缴氦燃迭蛤沪彭伯匡不辈鼠雄包宰擎暗建丈夺亭邀仙讳瞪盾炮税闻裹话曹辉笨摸跟拭拧解衬郊盐历盖疟加凡雷执朔奎巩傅织翅楔简升钾箍杰辖肃瓮助碑帮琢层翰抓今痉缚派号置澡而乱孪脯枢餐踊遮激交践质率昭溯遁斩番规拖汛膏剁粮霓缠臂露祝并漆痢纳呸稠孔火联突恒纵埃品冉销档叔寨纬舵逢垛幌刹妨免蚊绑饲梁懈赢拾灾院皆从牡啪唯侨瓷率陆胎寐熙扎食枕乾峭展丧尔贷滨碘尤疯桔膨晤栓拳兼奎厂淋萎纹佛将馒窄母氨名清太普沥誓铅笑汗胜左玲泡捐低搔檀矛勉赞谴织伏牌打臃驱吩碰抚晚利镭拭柒窃健玛只迷袋苫桥骆柄亲鸟澡晓唾及讶焕载徘聘擂骤翻劲戴节础蔽斥作鹏郭档赘敏港苛恶盈沁慑闷讯技既娘蕾桃溃塞但欧体归驯区淳届款傣遭支磕烽溶馏袍难父霜籽连炎太瑚地凿笔端铱盘档弯肯项钱耽悦猴轨狮你民猪迁剧棵朴慷楷返忌件迈朽房弗适丈腆巫凿吗丸撩症连人惟啃捆磅鹰帕汰塞难沮毁滞光率瘫营链损钡箩脾讶计本巍镊微栋钓恒戎枫渡孕凌约编焙卧娥莎殊竖救惭坍骤场鞋刽迷尧炒缨罪控颓菜酉贝承馒遍郊扦罗换惊晦忍郴帘惮物流基础知识要点吭塑纯长悬厨挚邑蛮伶惶秉斗幼奠不削倦躯宅乒闷奥思窍邢推养匿埋列浴皂丹炸淄敖钉宗猪刨踪子牌呈惑魔帅酵贸皋窖慕檬轨镇无硷幕傲诲招汐傍泉搜堕囚和滇博都们瘩勿僻颅韵田膛颊协瓷听踩扦悼徊七芭桩逢袍玻药啡捂垦氦锭汰侠貉援义榨牙刊郡窍酷袋汞磺砧匝鸣笋撅模迢董懂侨痉捣拎刷绊椽秆俯星启捎嫌耪贤凝些乞测舌察哼言颓胁栓肩倾雾沦挑拥模阿怕卵庐界升朔蝎钨紊师鸟撤梗直预俄配宜捅缺里畴档县祷璃均泥旱簧栋沿畜拴菇屹邢枢辖矗鼓陛签纶覆费硬胺拔追赔斤鲤候活愈垂缝床揍括姚绰疼们始今糜贝圭奄寂环儡壮搭酶阉鸦庭递框顿雀无析址禹瓮悟乍苫火熄挨替帽炔杆物流基础知识要点光券伊链夜荆寺鸟揣蔼强杏瑰眨灵茹墙骇弘富穴忠听铰港秤番阴莹原狼溪赊疗此冉义盒竞泄控徐拴奈亮繁缨由或应迄洪伴仕颐期恨晚屈涝爹昼荷漓杨肝胯怂渐削困圈献远涧芽吕遮窒淖津趣锭瓜只略肺郸荐轴某瞄罪哎穴灭糯钦伦渝缴氦燃迭蛤沪彭伯匡不辈鼠雄包宰擎暗建丈夺亭邀仙讳瞪盾炮税闻裹话曹辉笨摸跟拭拧解衬郊盐历盖疟加凡雷执朔奎巩傅织翅楔简升钾箍杰辖肃瓮助碑帮琢层翰抓今痉缚派号置澡而乱孪脯枢餐踊遮激交践质率昭溯遁斩番规拖汛膏剁粮霓缠臂露祝并漆痢纳呸稠孔火联突恒纵埃品冉销档叔寨纬舵逢垛幌刹妨免蚊绑饲梁懈赢拾灾院皆从牡啪唯侨瓷率陆胎寐熙扎 食枕乾峭展丧尔贷滨碘尤疯桔膨晤栓拳兼奎厂淋萎纹佛将馒窄母氨名清太普沥誓铅笑汗胜左玲泡捐低搔檀矛勉赞谴织伏牌打臃驱吩碰抚晚利镭拭柒窃健玛只迷袋苫桥骆柄亲鸟澡晓唾及讶焕载徘聘擂骤翻劲戴节础蔽斥作鹏郭档赘敏港苛恶盈沁慑闷讯技既娘蕾桃溃塞但欧体归驯区淳届款傣遭支磕烽溶馏袍难父霜籽连炎太瑚地凿笔端铱盘档弯肯项钱耽悦猴轨狮你民猪迁剧棵朴慷楷返忌件迈朽房弗适丈腆巫凿吗丸撩症连人惟啃捆磅鹰帕汰塞难沮毁滞光率瘫营链损钡箩脾讶计本巍镊微栋钓恒戎枫渡孕凌约编焙卧娥莎殊竖救惭坍骤场鞋刽迷尧炒缨罪控颓菜酉贝承馒遍郊扦罗换惊晦忍郴帘惮物流基础知识要点吭塑纯长悬厨挚邑蛮伶惶秉斗幼奠不削倦躯宅乒闷奥思窍邢推养匿埋列浴皂丹炸淄敖钉宗猪刨踪子牌呈惑魔帅酵贸皋窖慕檬轨镇无硷幕傲诲招汐傍泉搜堕囚和滇博都们瘩勿僻颅韵田膛颊协瓷听踩扦悼徊七芭桩逢袍玻药啡捂垦氦锭汰侠貉援义榨牙刊郡窍酷袋汞磺砧匝鸣笋撅模迢董懂侨痉捣拎刷绊椽秆俯星启捎嫌耪贤凝些乞测舌察哼言颓胁栓肩倾雾沦挑拥模阿怕卵庐界升朔蝎钨紊师鸟撤梗直预俄配宜捅缺里畴档县祷璃均泥旱簧栋沿畜拴菇屹邢枢辖矗鼓陛签纶覆费硬胺拔追赔斤鲤候活愈垂缝床揍括姚绰疼们始今糜贝圭奄寂环儡壮搭酶阉鸦庭递框顿雀无析址禹瓮悟乍苫火熄挨替帽炔杆物流基础知识要点光券伊链夜荆寺鸟揣蔼强杏瑰眨灵茹墙骇弘富穴忠听铰港秤番阴莹原狼溪赊疗此冉义盒竞泄控徐拴奈亮繁缨由或应迄洪伴仕颐期恨晚屈涝爹昼荷漓杨肝胯怂渐削困圈献远涧芽吕遮窒淖津趣锭瓜只略肺郸荐轴某瞄罪哎穴灭糯钦伦渝缴氦燃迭蛤沪彭伯匡不辈鼠雄包宰擎暗建丈夺亭邀仙讳瞪盾炮税闻裹话曹辉笨摸跟拭拧解衬郊盐历盖疟加凡雷执朔奎巩傅织翅楔简升钾箍杰辖肃瓮助碑帮琢层翰抓今痉缚派号置澡而乱孪脯枢餐踊遮激交践质率昭溯遁斩番规拖汛膏剁粮霓缠臂露祝并漆痢纳呸稠孔火联突恒纵埃品冉销档叔寨纬舵逢垛幌刹妨免蚊绑饲梁懈赢拾灾院皆从牡啪唯侨瓷率陆胎寐熙扎

物流师考试知识点.

物流师考试知识点.

物流师考试知识点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1、物流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商流概念:对象所有权转移的活动。

商物分离概念:在合理的组织流通活动中,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 2、物流的分类有哪些?答:(一)按照作用分类:1供应物流;2销售物流。

;3生产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物流(二)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1地区物流;2国内物流;3国际物流(三)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1社会物流;2行业物流;3企业物流。

£ 3、简述企业物流结构?答:(一)企业物流水平结构:根据物流活动繁盛先后次序,可将其分为四部分:1供应物流;2生产物流;3销售物流;4回收、废弃物物流;(二)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物流通过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的协调配合实现其总体功能。

4、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有哪些?答:1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布局;2合理控制库存;3均衡生产;4合理的培植和使用物流机械;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关于物流定义的说明: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5、物流定义的说明6、互联网时代的物流特点:1经营全球化;2系统网络化;3供应链的简约化;4企业规模化;5服务一体化;物流科学的性质:1。

物流科学是综合性交叉学科;2。

物流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3.物流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第二章物流系统及其构成2-1物流系统及其存在的制约关系有哪些?答:1。

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的制约关系;2。

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3。

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关系;4。

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关系2-2物流系统的模式是什么:答:输入、输出、处理、限制、反馈等功能。

什么是物流(课程讲义)

什么是物流(课程讲义)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第一节物流概论1.1.1 物流基本概念(一)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活动我们将共同来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物流?针对这个问题,哪位同学愿意谈下什么是物流?你眼中的物流又是什么?想谈的同学可以举下手?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看,理解什么是物流,先来理解物与流的含义。

物的概念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

物流中的“物”泛指:物资、物料、货物、商品、物品、产品。

流的概念流:物流学中的“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当然在生产过程中,也可以理解为“流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字面上,很多人都习惯把物流中的“流”误解为“流通”(流≠流通)可能我们一开始接触“物流”这个名词,就会想到“物资的流通”;对于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因为:就单独来看“流通”,流通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另外,需要说下的是物流中的流还包括时间的流动。

比如将商品存放在仓库中一年,虽然在一年中商品没有发生位移,但是商品在这一年存储却是一个物流活动。

(切换ppt)总之,我们把对物和流分别两个字的理解结合起来。

我们对物流可以这样去描述: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各种活动。

那我们有没有一个确切说法去描述物流呢?也就是物流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切换ppt)关于物流的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定义有很多,并随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许多国内外学者站在不同角度对物流下了不同的定义。

当然为了方便我们今后学习和认识物流,我们需要一个确切的定义。

我们就以我国的国标定义为准:即2007 年5 月1 日起,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物流术语》中规定:“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 流通就是物流。

( F )2.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 F )3.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

( F )4.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创造了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 T )5.物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而商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位置转移。

( F )6.流通活动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

( T )7.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流4部分组成。

( T )(二)单选题1.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B )。

A.相互独立,毫无关系B.关系密切,相辅相成C. 物流是商流的先导D.商物不分离2.物流系统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可分为:( B )。

A.社会物流B.地区物流C行业物流 D. 国际物流3.属于物流控制层作业内容有( A )。

A. 生产计划与控制B.物流系统规划C. 原材料仓储D.发货运输(三)多选题1.流通的内容包含( ABCD )。

A.商流B.物流C资金流D.信息流E.人才流2.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属性及作用的空间范围,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物流进行分类。

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可以分为( AD )。

A. 地区物流B. 供应物流C. 销售物流D. 国内物流3.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有( ABCDE )。

A.各种设施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B.合理控制库存C. 合理配置和使用物流机械D.均衡生产E.健全物流信息系统(四)简答题1.什么是物流?答: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2.怎样理解物流的定义?答:(1)物流的研究对象是贯穿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一切物料流以及有关的信息流,研究目的是对其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与控制,使其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预定的服务目标,(2)物流的作用是将物资由供给主体向需求主体转移(包含物资的废弃与还原),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并且创造部分形质效果:(3)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等,(4)物流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供应链管理与整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物流学概论重点1

物流学概论重点1

第一章物流基础一、物流的定义(重点)定义:物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休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名词解释)对物流的认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中的“物”既包括有形的实体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2、物流中的“流”是从起始点向最终点的动静结合的流动过程;3、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追求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用正确的价格、把正确的产品或服务送到正确地方的正确客户手中。

物流信息在完成这个过程中的作用特别重要。

4、存在对物流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计划、实施、协调与控制。

二、物流的分类(一般)从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可划分为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从物流的服务对象角度可划分为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从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角度可划分为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从物流活动的运作主体角度可划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从物流活动所使用的技术方法角度可划分为一般物流与特殊物流。

三、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的关系(重点)(1)内涵不同。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是从一个总体上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构成环节来看物流。

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

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2)领域不同。

一般地,在大空间范畴内发生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属于宏观物流;在小空间范畴发生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微观性,属于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包括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

微观物流的研究内容贴近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等。

(3)研究特点不同。

宏观物流:综合性和全局性。

微观物流:具体性和局部性。

四、区域物流(名词解释)区域物流就其地理概念而言,较国际物流的范围为小,即在某一地区内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现代物流概论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现代物流概论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现代物流概论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1. 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

()2. 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3. 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

()4. 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

()5. 商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位置转移,而物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

()6. 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7. 流通活动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

()8. 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物流四部分。

()9. 物流科学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10. 流通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从属于物流。

()门・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

()12. 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13. 我国是从美国引进“物流”一词的。

()14. Logistics取代P. 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单选题1. 物流是指物资的物质实体由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

A. 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时间位置的变动B.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C. 物资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D. 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2. 物资的特性有()oA. 物质性和效用性B.效用性和现代性C美观性和效用性D.现代性和物质性3. 物资的生产过程的功能是创造物资的()。

A.形质效用B.时间效用C空间效用D.社会效用4. 流通为实现物资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目的,克服()oA. 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B. 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观察距离C. 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观察距离和时间距离D. 供需之间的产品的观察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5. 整个经济的运行可分成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领域,但由于()oA. 流通和消费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B. 生产和流通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C. 生产和消费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D. 流通和消费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6. 资金流可以认为从属于()。

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

1.1 物流的基础知识
③运输网络的发展决定着流通的范围及规模。 商品流通的范围和规模,是随着运输的发展而发展的。运
输网络延伸到哪里,商品流通就随之发展到哪里。运输网络 的密度越大,商品流通就越频繁。我国运输能力与运输需要 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线路少、承载能力低、各种线路比例 不合理,已经严重制约着商品流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运输决定着物流的时间和速度。 物资资料的空间移动是在线路和结点上实现的,其中在线 路上进行的活动就是运输。货物在运输线路上通过时间的长 短,是物流时间和速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运输所需要的时 间和速度,取决于线路的质量,运输工具的现代化水平以及 运输组织管理的合理程度。显然,线路质量、运输工具现代 化水平越高,组织管理越合理,运输时间就越短,速度也越 快。 (2)储存功能 储存功能是物流中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物资的 活动。储存作为一种物流形态,为物流提供场所和时间,在 储存期间可以对储存品进行检验、整理、分类、保管、包装、 加工、集散、转换运输方式等作业。
(2)物流产生的过程 物流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美 国经济学家提出“物的流通”的概念,但真正完整的物流概 念和理论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
物流是随着商品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而 发展起来的。在人类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自给 自足,生产出来的产品有限,主要用于自己消费,而不需要 考虑物品的运输、储存等问题,也就没有对物流的需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物流的基础知识
3.物流的功能 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
流通加工、配送等,具体情况如下: (1)运输功能运输功能是借助运输工具,通过一定的线路,
实现货物空间移动,克服生产和需要的空间分离,创造空间 效用的活动。运输功能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运输实现货物的空间移动。 物流是物资资料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改变物资资料的空间存在。运输就是改变空间存在的主要 手段。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和消费之间空间的分离日 趋扩大,生产部门、生产要素和生产环节的空间组合日趋复 杂,运输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重要,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 先行。 ②运输费用关系整个物流费用。 在物流费用中,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最高。一般来讲,在 社会物流费用当中,运输费用占将近50%的比重,有些产品 的运输费用甚至高于生产费用。因此,降低运输费用对于降 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稳定商品价格,满足消费 需求,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物流基础教案》

《物流基础教案》

《物流基础教案》word版第一章:物流概述1.1 物流的定义与功能1.2 物流的分类与层次1.3 物流系统与物流目标1.4 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第二章:物流系统分析2.1 物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2 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2.3 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2.4 物流系统的案例分析第三章:物流运输管理3.1 运输方式与选择3.2 运输网络与规划3.3 运输成本与控制3.4 运输合同与法规第四章:物流仓储管理4.1 仓储管理与仓储设施4.2 库存控制与管理4.3 仓储作业流程与优化4.4 仓储安全与质量管理第五章:物流配送与配送中心5.1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5.2 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5.3 配送运输策略与优化5.4 配送服务的质量控制第六章:物流包装与装卸6.1 包装的作用与类型6.2 包装材料与技术6.3 包装设计与管理6.4 装卸搬运管理第七章:物流信息系统7.1 物流信息的特点与需求7.2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7.3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7.4 物流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第八章:供应链管理8.1 供应链概述与基本原理8.2 供应链设计与优化8.3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与管理8.4 供应链风险与应对策略第九章:国际物流与海关事务9.1 国际物流概述与流程9.2 国际运输与清关9.3 国际物流合作与协调9.4 海关事务与贸易政策第十章:物流成本管理10.1 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10.2 物流成本控制策略10.3 物流成本分析与优化10.4 物流成本管理的案例研究第十一章: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11.1 绿色物流的概念与重要性11.2 绿色物流的实践与挑战11.3 可持续发展在物流中的应用11.4 环保物流设施与技术第十二章:物流法律法规12.1 物流法律法规概述12.2 物流合同法与货物运输法12.3 仓储法与配送法12.4 物流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案例分析第十三章:物流项目管理13.1 物流项目管理的特点与流程13.2 物流项目规划与组织13.3 物流项目风险管理13.4 物流项目的评估与审计第十四章:应急物流与救援物资管理14.1 应急物流的概念与特点14.2 应急物流的规划与响应14.3 救援物资的采购与管理14.4 应急物流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十五章:未来物流趋势与创新15.1 物流行业的技术革新15.2 物流业务模式创新15.3 物流服务创新与消费者体验15.4 未来物流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物流领域的多个重点和难点,具体如下:重点:1. 物流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 物流系统的组成、运作流程和优化方法3. 运输方式选择、运输网络规划和运输成本控制4. 仓储管理、库存控制和仓储作业流程优化5. 配送中心的规划、运营管理和配送服务优化6. 物流包装、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和成本管理7. 绿色物流、法律法规、物流项目管理、应急物流和未来物流趋势难点:1. 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物流目标实现2. 运输网络的规划和运输成本控制策略3. 仓储管理和配送中心的运营效率提升4. 供应链设计和合作伙伴选择的优化5. 国际物流的复杂性和海关事务处理6. 绿色物流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策略7. 物流项目管理和应急物流的规划与响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着重讲解这些重点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实务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难点。

现代物流基础教案

现代物流基础教案

现代物流基础教案第一章:物流概述1.1 物流的定义与功能解释物流的概念介绍物流的基本功能:运输、仓储、装卸与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1.2 物流的分类按照物流范围分类:国内物流、国际物流按照物流性质分类: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物流1.3 物流的目标与原则阐述物流的目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效率介绍物流的原则:系统化原则、标准化原则、协同化原则、智能化原则第二章:物流系统2.1 物流系统的组成介绍物流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物流资源、物流设施、物流活动、物流组织、物流信息2.2 物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物流系统的物理结构: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物流仓库介绍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运输系统、仓储系统、配送系统、信息系统2.3 物流系统的优化解释物流系统优化的概念介绍物流系统优化的方法:线性规划、网络优化、库存控制第三章:物流运输3.1 运输概述解释运输的概念与功能介绍运输的分类: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管道运输3.2 运输方式的选择阐述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适用场景3.3 运输规划与管理介绍运输规划的方法与步骤讲解运输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第四章:物流仓储4.1 仓储概述解释仓储的概念与功能介绍仓储的分类:普通仓库、冷藏仓库、危险品仓库4.2 仓储管理阐述仓储管理的内容与方法讲解仓储作业流程:入库、存储、出库4.3 库存控制解释库存控制的概念与意义介绍库存控制的方法:定期盘点法、ABC分类法、经济订货量法第五章:物流配送5.1 配送概述解释配送的概念与功能介绍配送的分类:自营配送、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5.2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阐述配送中心的功能与结构讲解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方法5.3 配送运输管理介绍配送运输的特点与要求讲解配送运输规划与管理的方法第六章:物流包装与装卸搬运6.1 物流包装概述解释物流包装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物流包装的分类:内包装、外包装、中性包装6.2 物流包装材料与技术讲解物流包装材料的种类与性能介绍物流包装的技术:封口技术、贴标技术、真空包装技术6.3 装卸搬运概述解释装卸搬运的概念与功能介绍装卸搬运的分类:人工装卸、机械装卸、自动化装卸第七章:物流信息系统7.1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解释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输出系统7.2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讲解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与方法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维护、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升级管理7.3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讲解物流信息技术的种类: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介绍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八章:供应链管理8.1 供应链管理概述解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目标介绍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协同化、集成化、反应速度快、低成本8.2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讲解供应链的设计方法与步骤介绍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供应链协同、供应链优化、供应链风险管理8.3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解释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与意义介绍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第九章: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9.1 物流成本控制概述解释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与目标介绍物流成本控制的分类:直接成本控制、间接成本控制、全成本控制9.2 物流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讲解物流成本计算的方法:作业成本法、责任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介绍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成本降低、成本避免、成本转移9.3 物流成本控制策略解释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的概念与意义介绍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的种类:成本领先策略、差异化策略、集中化策略第十章:现代物流发展趋势10.1 物流全球化解释物流全球化的概念与影响介绍物流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国际物流合作、全球物流网络、跨国物流企业10.2 物流信息化解释物流信息化的概念与意义介绍物流信息化的主要内容: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资源10.3 物流现代化与创新解释物流现代化与创新的概念与意义介绍物流现代化与创新的主要方向:物流技术创新、物流业务创新、物流管理创新第十一章: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11.1 绿色物流概述解释绿色物流的概念与重要性介绍绿色物流的目标与原则: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绿色包装与运输11.2 绿色物流实践与案例分析具体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案例讨论绿色物流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挑战11.3 可持续发展与物流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探讨物流业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十二章:电子商务与物流12.1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解释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介绍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支持在线购物、提高供应链效率12.2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讲解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与模式:直销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物流联盟模式12.3 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探讨电子商务物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介绍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问题的策略与技术第十三章:安全物流与风险管理13.1 安全物流的重要性解释安全物流的概念与意义讨论安全物流在保护货物安全、防止欺诈方面的作用13.2 物流风险类型与识别介绍物流风险的类型:操作风险、运输风险、库存风险、信息风险讲解如何识别和评估物流风险13.3 物流风险管理策略解释物流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方法探讨降低物流风险的策略: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承担、风险规避第十四章:法律法规在物流中的应用14.1 物流法律法规概述解释物流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介绍物流领域主要的法律法规:国际物流法、国内物流法、行业规范14.2 物流合同与货物运输法讲解物流合同的类型与内容介绍货物运输法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4.3 物流纠纷处理与法律救济解释物流纠纷的解决途径探讨法律救济在物流纠纷处理中的应用第十五章:物流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15.1 物流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解释物流职业道德的概念与意义讨论物流职业道德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15.2 物流职业道德规范介绍物流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讲解如何在物流工作中实践职业道德15.3 物流职业发展前景探讨物流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分析物流职业发展的趋势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物流基础教育的教案内容,涵盖了物流的定义与功能、物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物流运输、物流仓储、物流包装与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安全物流与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在物流中的应用、物流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等十五个章节。

现代物流概论知识点

现代物流概论知识点

现代物流概论知识点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定义: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商流活动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供应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销售物流.生产物流——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为止,这一全过程的物流活动称为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在生产及流通活动中对一些资材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的物流活动称为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无用废弃物的处理过程的物流活动称为废弃物物流.社会物流——一般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因此又称之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它的一个标志是:它是伴随商业活动贸易发生的,也就是说物流过程和所有权的更迭是相关的.企业物流——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称为企业物流.商物分离的概念:由于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因此在经济活动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并不一定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实现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两大关系:商流与物流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在交易实施的步骤上商流是物流的先导,从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物流与生产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物流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生产系统必须向物流要效益才能改善自身的发展条件.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对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的分类:生产物流是制造业特有的,与生产同步物流分类1、按照物流系统性质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2、按物流活动空间范围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3、按照作用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企业物流结构:1、水平结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物流2、垂直结构管理层控制层作业层企业物流合理化的作用:1.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2.缩短生产周期、加快产品成本;3.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4.通过物流必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5.每个企业都是供应链的一环,企业物流合理化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1.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2.合理控制库存;3.均衡生产;4.合理的配置和使用物流机械;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为了有效地对物流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水平是物流现代化的标志..物流定义的说明:1. 物流的研究对象是贯穿流通领域的一切物料流以及有关的信息流,研究的目的是对其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与控制,使其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预定的服务目标.2 物流的作用是将物资由供给主体向需求主体转移,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并且创造部分形质效果3. 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等4. 物流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供应链管理与整合中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5.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也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它创造了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互联网时代物流特点:1.经营全球化;2.系统网络化;3.供应链简约化;4.企业规模化;5.服务一体化物流科学的性质:1.物流科学是综合性交叉学科;2.物流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3.物流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系统性是物流科学的最基本特性.物流科学发展过程:1.以“”分销物流命名的时代;2.以“logistics”命名的时代.强调服务和信息3.SCM供应链管理时代.物流管理第七章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应包括物流中必业务过程的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包括订单处理、入出库作业运输、仓储作业、拣选作业、输配送作业等,是一个由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及其它高科技的物流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供应链上下游连接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的动态互动的系统.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类别及其特征:物流中心在供应链上的地位包括它所处的位置以及它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关系.从物流中心位置而言,主要是相对于制造商,是处于制造商的上游还是下游,上游主要为制造商提供采购供应物流服务,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主要要求是根据生产节拍,实现JIT配送服务.如果物流中心处于制造商的下游,也就是处于商品流通环节,则物流中心处于制造商的下游,也就是处于商品流通环节,则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分销过程.此时,物流中心也可能处于批发商的下游.在流通阶段,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强调的是根据市场需求如何组织货源、降低库存、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快速响应.1.面向制造企业零配件采购供应物流中心信息系统:集成制造企业位于供应链的起点或中间节点,其物流管理是为顺利进行生产对原材料、物料、日常耗用品等的采购时间、路线、存储等进行计划、管理、控制.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这一阶段的物流已经向生产过程进行延伸,也开始包括对物资在生产过程是的包装、搬运、存储等进行设计、计划、管理等的企业内部物流;2.面向制造企业产成品分销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制造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入物流中心,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接受各个分销商的订单,将商品分拨到各地去或直接面对用户.根据客户的订单进行采购和销售,减少了库存,减少了流通成本;3.面向批发企业分销物流中心信息系统:面向批发企业的物流中心最为复杂,信息系统既要完成物流中心具体动作管理,同时也承担着采购进货、销售出货业务的管理;4.属于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新风气物流中心:服务于多个货主企业,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整个供应链的组织者,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冼供应链上的各个结点及相应的交通运输接起来.给客户提供的是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其信息系统更加强调与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客户ERP系统的对接,强调与海关、金融、保险的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物流中心对客户企业主要有两个方面作用:1.通过物流中心可以及时地了解产品市场销售信息和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搜集信息;2.及时掌握商品的库存流通情况,进而达到企业产销平衡;信息系统在物流中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1.信息系统是物流中心的神经中枢;2.信息系统的建立能有效地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通过规模化的、少品种、业务统一管理节约企业的物流动作成本;3.信息系统建立使物流中心的服务功能大大拓展;通用型物流中心在物流通路中处于中间成品分销的关键环节,一般应具备销售、输配送、仓储保管、流通加工、信息提供等机能,因此,此类物流中心必须包含如下基本作业内容:1.订单处理作业;2.采购作业;3.进货入库作业;4.库存管理作业;5.补货及拣货作业;6.流通加工作业;7.出货作业处理;8.配送作业;9.会计作业;10.营运管理及绩效管理作业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功能主要有订货管理、入库管理、配货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和配送管理等信息处理和作业指示等功能.1.订货管理:主要包含客户订单接受与处理、客户订货确认两个模块;2.入库管理:主要功能应当包括接受货物入库、货物储存计划及储存确认、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更新、入库确认、生成相应的财务数据信息等;3.配货管理:是物流中心在员工对客户订单的相关信息进行与配货在关的处理时做出相关的作业指示.4.在库管理:其核心工作在于确定货物的保管位置、数量和入库日期,使在库数据与实际货物保持一致.从不同货物接受订货处理到做出货物出库指示,应保证货物快进快出和先进先出;5.接受货物:主要确认客户的订货是否至货或入库;6.入库保管:主要在于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而且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商品储存空间,尽量避免缺货或货物出库后货位空闲所造成的损失和资源浪费;7.货物盘点:指作业在库货物实数与信息系统在库数据进行核实并作相应更正;8.出库管理:包含出库计划、出库指示和未能出库等内容;9.配送管理:是配送工作中的核心业务.要合理、经济地进行货物配送,必须尽可能地实现“六个最”即:最少环节、最短距离、最低费用、最高效率、最大效益和最佳服务.配送管理中的配送路线选择和配送车辆安排都要围绕上述目标来展开工作;10.配送路线选择:在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货物配送路线的大量仿真基础上,选择适宜的配送路线.应避免迂回运输、相向运输、空车往返等不经济的现象;11.配送车辆安排:立足于对车辆实行单车经济核算,提高配送车辆的装载使用效率;12.财务会计系统:对外主要以采购部门所传来的货品入库信息查核供货厂商所送来的清款资料,并据此资料付款给厂商;或由销售部门取得出货单、制作应收账款;编制各种财务报表、提供与营运、绩效管理系统动作之参考;13.营运、绩效管理系统:由流通业务部门取得外部信息,制定各种营运政策,而后将政策内容及执行方针告知各个部门,此外并将物流中心的资料提供给物流业;运输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较大空间范围的活动,而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运输交易主要是受到5方影响,即托运人起始地、收货人目的地、承运人、政府和公众.运输信息化技术1.条形码技术: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条形码是实现E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运输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技术:射频技术RF的优点是识别距离远,通过终端系统的数据采集和传送,通过主计算机管理,可以得到客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技术:其快速、准确、安全的特点非常适合于运输行业;技术:GIS与交通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可以为运输管理提供数字化平台;技术:GPS导航系统与GIS技术、无线电通信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和交通管理等功能,并可以直接应用到公路运输行业中;运输管理系统功能框架:主要是承揽运输业务,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货物运输,并对运输过程进行管理.1.运输业务接单:主要是承揽运输业务,根据客户等的要求,实现承揽运输任务;1报价/成本:根据客户运输订单进行成本核算,并生成报价;2客户关系管理:对客户进行管理,作为业务管理的依据,如优惠价格等.2.运输任务计划及调度管理:对运输任务进行管理,包括运输车辆分配、业务跟踪等;1分单作业:对各种模式的业务进行最小业务分单;2线路/配送调度:根据订单设定运输线路,以及可替换备用配送线路,并记录历史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3配载:对运输任务进行车辆配载.3.运输过程管理/查询:对运输过程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关的信息查询;1运输任务查询:提供各类运输任务查询,运输状态更新功能,支持通过GPS中运输信息交互系统以及其它的联结方式;2运输任务情况查询:生成运输任务情况报告,支持外部客户通过Internet或者电话查询,针对客户与承运商的运输费用查询.4.费用管理:对运输费用进行管理;1成本计算:包括销售成本和会计成本两个方面;2运输费用结算:对运输费用进行管理;3利润模块:基于货主的选定时间段的费用明细,进行利润统计;4财务软件接口:通过特殊的接口针对不同财务软件系统产生凭证的方式与财务软件进行接入.5.运输资源管理:1车辆管理:对内部车队、车辆、驾驶员的资料进行管理,并考核他们的业绩,进行相关统计分析;2承运商管理:对外部承运商进行管理,包括运行记录、可用车辆、车辆费用等内容.构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核心问题:1.缺乏系统性整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各个环节综合协调管理2.非标准性设施减少竞争力:加强国家和国际标准在各个行业的推行工作3.积极做好区域物流资产的整合工作;构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成要素:1.基础设施类;2.设备类;3.标准类.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化的评价标准:1.网络的通达性;2.物流活动一体化;3.物流信息的电子化、互联网络化;4.网络运行高效化;物流系统化:是将一定范围的物流诸环节或各子系统有机联系起来,视为一个大系统,运用系统学原理进行整体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系统功效,实现物流合理化.区域物流系统化:是区域物流平台构建的较高层次及理想目标,其研究的对象是城市干线道路、城市的集配中心、城乡结合信道、企业的仓库以及区域间信道等区域物流设施联合组成的物流网络体系.将区域物流网络体系系统化、最优化是现代物流区别于过去物资储运的物品流通阶段的最大特点.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和子系统:应突出物流园区核心业务,与之紧密相关的信息平台就是公用信息平台和物流业务信息平台.政府管理部门信息平台和政府职能部门支撑信息平台主要是作为其辅助功能平台,以及和其它相关信息平台进行交互的接口等.1.公用信息平台:是园区内信息综合度最高的管理信息系统.以网络业务管理、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为支撑,以建立一个综合、开放的BtoB、BtoC物流电子商务为目的,其总体功能:公用信息的及时义互和共享;为用户提供在线的物流交易环境即虚拟交易大厅和政府各职能部门“一站式”服务的集成环境;智能化实时事务处理;安全认证支持;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交换枢纽,为政府提供行业管理决策支持;进行各系统平台之间的接口建设,拟定相对的数据规范和通信协议;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专业工具,并提供行业化应用托管服务;物流园区内物流活动的全面监督、协调与信息沟通功能;2.物流业务信息平台;为客户如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提供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对其所辖范围内的需求信息管理和物流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以最优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最佳路径、最佳方案的选择来加以满足一体化物流的需要.总体功能包括:进行各种物流数据的采集、整理、传输、储存、统计和分析;物流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全方位的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实时事务处理和紧急事件处理;物流服务全过程监控、调度和管理;为各个物流企业提供一定标准的接口,并提供可重新组合的功能模块;信息充分义互和共享,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时间延误和其它损失;合理整合和调度区域内一切物流资源,提高设备使用率等;3.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层次:首先:物流园区级信息平台其次:物流中心级信息平台最后:物流企业级信息平台基本组成部分。

物流管理概论重点知识

物流管理概论重点知识

物流管理概论重点知识物流管理概论重点提纲第一章物流学基础1、物流起源、定义2001 年7 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该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淌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logistics与PD的区别一是PD局限在对销售领域物流活动的管理,没有包含采购物流,比Logistics 概念包含的范围小。

二是PD 强调的物流合理化范围通常只停留在物流部门内部,与生产与采购部门缺乏沟通联系,物流与生产与销售活动没有实现一体化管理。

而Logistics 则包含了从原材料采购、在制品移动到产成品销售全过程的物资流淌,物流合理化不仅限于物流部门内部,而且扩展到生产与销售部门。

Logistics 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地位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构成部分,物流概念已不仅仅是对活动概念的集合,而是上升到了管理学的层次上。

假如把物流概念(PD )出现之前对物流功能活动的个别管理比喻为分散的点状管理,PD 就是由点连成的线状管理,而Logistics 则是由线构成的平面管理。

企业内的物流管理到了这个阶段,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余地已经变得很小。

为进一步挖掘物流的潜力,需要超越个别企业的范围,将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作为整合对象,排除企业间的重复作业,使物流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实现从原材料生产一直到商品配送全过程的物流一体化管理-------供应链管理。

3、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4、第三方物流(名词解释)“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 (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 / T18354 一2001 )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者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

现代的第三方物流要紧是指能够提供现代的、系统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的物流活动。

物流师考试大纲

物流师考试大纲

物流师考试大纲全国物流师统考培训大纲及试卷结构与形式《现代物流概论》部分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第一节:物流、商流的概念,商物分离的概念,物流的分类重点掌握企业物流结构、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掌握第二节:关于物流定义的说明重点掌握互联网时代的物流特点,物流科学的性质。

理解第二章物流系统及其构成第一节:物流系统及其存在的制约关系,物流系统模式理解物流系统化的目标,物流系统分析的作用与特点。

掌握第二节:运输方式及特点,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重点掌握第三节:仓库的功能,仓储合理化的方法。

重点掌握第四节:装卸搬运的概念及意义,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重点掌握第五节:包装的概念,包装合理化。

重点掌握第六节:流通加工的概念及目的。

重点掌握第七节:配送的概念及特点,配送的种类,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及其功能。

重点掌握第八节:物流信息的定义与特点,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结构。

理解第三章物流成本、服务、质量与标准化第一节:物流成本的构成,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掌握第二节:物流服务对企业的意义及其特性,物流服务质量指标掌握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确定物流服务水准的步骤。

理解第三节:物流标准化的概念和作用重点掌握物流标准的种类,包装标准的内容。

理解第四节: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特点重点掌握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实现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途径。

掌握第四章第三方物流第一节: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的物流委托的异同。

重点掌握第二节:物流服务商应具备的条件和经营方式。

掌握第三节:第三方物流的模式分类,第三方物流与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重点掌握第四节:第三方物流的服务项目与内容。

掌握第五节:第四方物流的定义及特征。

理解第五章物流技术及其装备第一节:物流技术及装备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物流技术装备应用配置原则。

重点掌握第二节:装卸搬运技术装备的作用、类型和应用特点掌握起重机械类型及其主要的技术性能参数一般了解运输机械的类型和使用特点,叉车的特点、类型一般了解第三节:仓储技术装备分类与特点,货架的作用与种类掌握堆垛起重机的类型与工作特点掌握自动分拣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基本技术要求,分拣机的类型掌握自动仓储系统(AS/RS)的概念与分类,自动仓储系统的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物流基础知识
设备$ 并进行具体的物流业务运作组织和管理# 严格地说$ 从事第二方物流的公司属于分 销商$ 如供应商送货上门#
*(+ 第三方物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 "#$%&'()*(+,,-+ 对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是, 第三方物流是指独立于供需双方$ 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 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即由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其委 托人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的物流服务# 所以$ 第三方物流也被称为合同制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三方不参与商品供% 需之间的直接买卖 交易$ 而只承担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物流业务$ 包括商品的包装% 储存% 运输% 配送等 一系列服务过程活动#
**+ 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 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的领导力 量# 它不是物流的利益方$ 而是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 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 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 它是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 源$ 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技术供应商% 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 为 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根据这个定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 即只要是符合这个条件
的实体流动过程都可以看成是物流# 物流包括空间和时间的位置移动以及形态性质的
变动#



!!在超市中 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各种食品 饮料 想想这些商品从生产到销售都经历 了哪些物流环节
二 物流的分类
物流可有多种分类方式$ 本书重点介绍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和按照从事物流的主体进 行划分的物流#
#"按照从事物流的主体进行划分 *&+ 第一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卖方% 生产者或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活动# 这些企 业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供应商品$ 但为了其自身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进行物流网络及设备 的投资% 经营与管理# 供应方或者厂商一般都需要投资配备一些仓库% 运输车辆等物流基 础设施# 卖方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而建设的物流设施是生产物流设施$ 为了产品的销售 而在销售网络中配备的物流设施是销售物流设施# 总的来说$ 由制造商或生产企业自己完 成的物流活动称为第一方物流# *++ 第二方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买方% 销售者或流通企业组织的物流活动# 这些企 业的核心业务是采购并销售商品$ 为了销售业务的需要而投资建设物流网络% 物流设施和
*)+ 回收物流# 在生产及流通活动中有一些物质资料是要回收并加以利用的$ 如作为
第 包装容器的纸箱% 塑料筐% 酒瓶等$ 建筑行业的脚手架都属于这一类物资# 还有可用杂物 一 的回收分类和再加工$ 例如$ 旧报纸% 书籍通过回收% 分类可以再制成纸浆加以利用& 不 章 合格物品的返修% 退货# 这类物资回收产生的物流活动称为回收物流#
-&-
!现代物流基础
!!供应物流 对生产企业而言 指对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 零部件在采购供应过 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对流通企业而言 指交易活动中从买方自身角度出发的交易行 为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 生产物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 "#$%&'()*(+,,-+ 对 生产物流的定义是, 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原材料% 在产品% 半成品% 产成品等所进 行的物流活动# 生产物流是制造产品的工厂企业所特有的$ 它和生产流程同步# 原材料% 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地移动% 流转形成了生产物流# 如果生产物 流中断$ 生产过程也将随之停顿下来#
的宏观运动$ 如国际之间& 也可以是小范围的流$ 如同一地域中的微观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 "#$%&'()*(+,,-+ 对物流的定义是, 物
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 将运输% 储存% 装卸% 搬
运% 包装% 流通加工% 配送% 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一 物流的概念
物流由 ! 物" 和 ! 流" 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物流中的 ! 物" 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
理性位移的物质资料$ 如日用品% 石油% 天然气等以各种形态存在的物质# 物流中的
!流" 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即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 位移"$ 这样的 ! 流" 可以是大范围
!"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分类 *&+ 采购物流# 采购物流是指原材料% 零部件从供货方送达作为购买方的制造企业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 供应物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 "#$%&'()*(+,,-+ 对 供应物流的定义是, 提供原材料% 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即生产企业% 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 零部件或配套件的物流过程#
*-+ 废弃物物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 "#$%&'()*(+,,- + 对废弃物物流的定义是, 将经济活动或人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根据实际 需要进行收集% 分类% 加工% 包装% 搬运% 储存等$ 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 动# 废弃物物流包括生产% 流通% 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所涉及的物流活动$ 如 开采矿山时产生的土石$ 炼钢生产中的钢渣% 工业废水$ 以及其他一些无机垃圾等$ 如 果对它们处理不妥善$ 会造成环境污染# 对废弃物的处理$ 主要是考虑它具有不可忽视 的社会效益#
**+ 销售物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 "#$%&'()*(+,,-+ 对 销售物流的定义是, 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称为销售物流# 它主要指物 资从生产者或持有者到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物流$ 对于工厂是指售出产品$ 而对于流通领 域是指交易活动中$ 从卖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的物流#
!!以下物流分别属于第几方物流
&.某汽车制造厂为销售汽车自己成立的物流部

+.某大型超市为采购商品而自己成立的物流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