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合集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红肿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风湿痹痛”,属于“风邪侵袭”、“湿浸筋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炎症、改善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方法。

一、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手脚发冷等症状,疼痛感较重,多在天冷加重。

舌质胖大,苔白滑。

脉象偏缓、沉紧。

2、风湿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寒湿外侵而引起的风湿湿痹。

病变多累及肢体关节,其特点是疼痛多于肿胀,疼痛酸痛或楚痛较多。

有时疼痛之处可见有红肿,不大,常有厌风怕冷,口舌粘滞,大便不解,小便清长等症状。

舌质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浮缓。

3、湿热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湿热客于经络而致的湿热痹痛。

病变病变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疼痛剧烈,热重,热痛凶猛,红肿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干,脉象滑数。

4、血瘀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变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多在天气湿重时加重。

舌质暗紫或青,苔紫黯或白腻,脉象沉细。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风寒湿痹型治疗重点在于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太冲、阳陵泉等,主要配伍取穴配伍为大椎、风池、太冲、阳陵泉。

(2)风湿湿痹型特点是抑制风湿、舒筋活络。

常用穴位有风池、曲池、阳关、养老等,主要配伍取穴为曲池、风池、阳关、养老。

2、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按摩,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风湿湿痹型。

3、草药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配制不同的中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常用的中药有羌活、细辛、川芎、桂枝、桑枝、乌药、乌梅、当归、川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调理身体,促进疾病康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疾病,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炎症,改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对风湿骨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风湿骨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风湿骨病的辨证论治风湿骨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风湿骨病的病因、病理、辨证、治疗等方面,介绍中医对风湿骨病的辨证论治。

一、风湿骨病的病因和病理风湿骨病是由风、湿、寒、热等邪气侵袭人体,阻碍气血运行,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

其发病与气候变化、饮食习惯、年龄、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寒湿之邪易侵袭关节,而年长者因肾阳虚弱,易患骨质疏松。

风湿骨病的病理表现为关节软骨磨损、韧带增厚、骨质疏松等病变。

二、中医对风湿骨病的辨证中医辨证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情特点,从而制定治疗方案的方法。

针对风湿骨病,中医常见辨证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气滞血瘀等。

1. 寒湿痹阻型寒湿痹阻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痛处喜按,舌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治疗可采用温热散寒、祛湿通络的方法,例如使用独活寄生汤、雷公藤煎剂等。

同时,患者还应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保持适当的运动。

2. 湿热痹阻型湿热痹阻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痛处不喜按,舌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治疗可采用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的方法,例如使用柴胡疏肝散、瞿曇丸等。

饮食方面,应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温凉饮品以降低体内湿热的程度。

3.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度减退、疼痛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细或沉紧。

中医治疗可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方法,例如使用桃仁红花丸、川芎茶丸等。

此外,保持心情开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也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的情况。

三、中医对风湿骨病的治疗中医治疗风湿骨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辨证结果来确定。

以下是常用的中医治疗风湿骨病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常用的中药有独活寄生汤、雷公藤煎剂、柴胡疏肝散等。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简介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炎症和功能障碍。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通过辨别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辩证类型,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可以将风湿病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1. 寒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舌苔厚白,脉沉弦。

治疗时应重点祛寒湿、活血化瘀。

2. 湿热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时应重点清热湿、利湿通腑。

3. 痰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困重,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时应重点祛痰湿、健脾化痰。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风湿病治疗。

1. 寒湿型治疗:采用温络、祛寒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防风、姜黄、当归等。

此外,适当的温热理疗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2. 湿热型治疗: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黄连、白芍、车前子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有助于利湿。

3. 痰湿型治疗:采用祛痰湿、健脾化痰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陈皮、半夏、茯苓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寒湿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健脾化痰。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宜自行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

2. 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凉感冒,保持合理的作息和饮食惯。

3. 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师,并遵循医师的指导进行调整。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辩证施治,能够针对性地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

但治疗期间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遵循医师的指导。

中医内科学如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内科学如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内科学如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中医内科学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主要与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有关。

同时,人体正气不足,如肝肾亏虚、气血虚弱等,也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因此,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注重整体调理,标本兼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证型及治疗方法:风寒湿痹型:表现为关节疼痛、酸楚、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热则减。

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常用方剂有乌头汤、防风汤等。

药物如麻黄、桂枝、防风、独活、秦艽等,能驱散风寒湿邪,疏通经络。

风湿热痹型: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伴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等症状。

舌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为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常用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等。

其中石膏、知母、黄柏等清热泻火,忍冬藤、连翘、薏苡仁等除湿通络。

痰瘀痹阻型: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疼痛固定不移,肌肤紫暗,舌苔白腻,脉弦涩。

治疗以化痰祛瘀、蠲痹通络为主,常用方剂有桃红饮合二陈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半夏、陈皮、茯苓等化痰祛湿。

肝肾亏虚型:关节疼痛反复发作,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方中熟地、杜仲、牛膝、桑寄生等滋补肝肾,独活、防风等祛风除湿。

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体质差异,灵活调整方剂和药物的用量。

同时,中药的炮制和煎煮方法也会影响疗效,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除了中药内服,针灸也是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主要与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引起的气滞、血瘀、痰浊和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疏风散寒、活血化瘀、化湿通络、益肝肾等治疗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1.寒湿偏盛型特点:患者关节肿痛,疼痛剧烈,且多以手、腕、膝关节为主,疼痛部位较局限,且伴有寒凝、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身体不适,舌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利湿。

选用温阳祛寒药物,如制附片、独活、防风等进行治疗。

2.湿热夹蒸型特点:患者全身疼痛,关节肿胀红热,疼痛剧烈,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中药方可选用黄芪、白术、赤芍、炮麦芽、地丁等药物进行治疗。

4.痰浊阻络型特点:患者肢体麻木、重肿、关节疼痛,舌苔腻厚,脉濡缓。

治法:祛痰通络、化浊利湿。

中药方可选用海藻、海藻藻、半夏、陈皮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治疗1.中药治疗(1)温经理气、化湿通络选用草乌、细辛、防风、桂枝等药物清散肝风,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经理气,化湿通络,以消除痰浊、湿气,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

(2)活血化瘀、益气活血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灵芝、黄芪、人参等药物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清热除湿、益肝肾选用黄芩、黄连、知母、白术、山药、桑椹等药物清热除湿、益肝肾,以清肝热、益肝肾、除湿利水,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增强侵抗能力。

2.针灸治疗(1)主治穴位:风池、大椎、肩髃、阳陵泉等穴位。

(2)调理经络: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刺激,以舒缓患者的肌肉疼痛,恢复受损的关节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功能。

3.推拿按摩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适当的推拿按摩手法,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其特点是以多发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全身症状,如疲乏、失眠等。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邪侵袭关节,阻滞经络,引发气滞、血瘀,导致关节功能受限、疼痛不适。

在中医的治疗下,除了常规的调理身体、舒筋活络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疗效最佳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辨证分型1. 风寒湿型主要症状: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疼痛较重,病情反复加剧,乏力,喜温喜按。

舌质: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活络舒筋。

2. 湿热瘀阻型主要症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局部渗出,腻腻不渴,病情重,易出现皮肤溃疡,口腔溃疡等。

舌质: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中医医师会进行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常用的药物包括:防风、羌活、红花、当归等,用于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还会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通过针刺穴位,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四神聪、风池、合谷等,搭配适当的针刺手法和灸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治疗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的方法,适用于轻度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

按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三、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大豆制品、海鱼等,对于帮助康复也非常有益。

四、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关节炎症状,增强身体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最新版】目录1.释义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风湿病的诊断、辨证、治疗3.风湿病的预防与调护正文一、释义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指南,旨在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本指南分为多个分册,其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主要针对风湿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调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风湿病的诊断、辨证、治疗1.诊断风湿病是一类以关节肿痛、肌肉酸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诊断。

2.辨证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体质、环境、外邪等多种因素有关。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分析,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机。

3.治疗中医治疗风湿病主要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

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剂,以达到缓解症状、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三、风湿病的预防与调护1.预防预防风湿病要注意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防潮,避免长时间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调护风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导,旨在提高风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风湿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

在中医领域,对于风湿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一说风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外感邪气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正气不足,就像是身体的“防御力”下降,难以抵抗外界的“敌人”;外感邪气,如风、寒、湿、热等,会趁机侵入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则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从而导致风湿病的发生。

在辨证论治方面,中医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来进行判断。

常见的证型有以下几种:风寒湿痹证:这种证型的患者多是由于感受了风、寒、湿邪,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疼痛部位较为固定,遇寒加重,得热则缓。

关节可能会出现肿胀,但不红不热。

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寒、肢体沉重等症状。

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疗上,通常会采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方法。

常用的方剂有乌头汤、薏苡仁汤等。

风湿热痹证:这类患者往往是感受了风湿热邪,或者是风寒湿邪郁久化热。

主要症状为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活动受限。

可能伴有发热、口渴、心烦等症状。

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时,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等。

痰瘀痹阻证:多因久病不愈,邪气留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痰瘀互结。

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僵硬变形,屈伸不利。

肌肤可能会有紫暗的瘀斑,或者出现皮下结节。

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治疗需要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常用的方剂有桃红饮合二陈汤。

肝肾两虚证:通常是由于风湿病久病不愈,损伤了肝肾。

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等症状。

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独活寄生汤。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证型,还有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等。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灵活的加减用药。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有很多其他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从本治疗风湿病(1例报告)

中医药从本治疗风湿病(1例报告)

中医药从本治疗风湿病(1例报告)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理全身机能,达到根本治疗的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病例报告。

病例信息:患者,女,60岁,因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出现时间约1年。

患者曾在当地医院接受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后来通过朋友介绍,前来我院中医科就诊。

初步诊断与辨证:患者口述:关节疼痛,且活动受限,不能弯腰,不能走路,手脚冷。

中医辨证:经过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患者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证候为“寒湿凝滞,气血不畅”。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益气活血,祛风湿,理气活络。

方药选用当归、川芎、白芷、红花等,制成补充气血、祛风湿的汤剂。

治疗过程:患者每日口服一剂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推拿和针灸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师还建议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寒,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祛风湿的食物。

疗效评估: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关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明显灵活了许多。

患者的手脚也不再感觉冷了,整体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连续的治疗和调理,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结论:以上病例再次验证了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的独特优势。

中医药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理全身的机能,达到根本治疗的效果。

通过患者的病例,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医药的治疗需要综合施治,中药内服外用结合,再加上推拿、针灸等中医治疗手段,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中医药的治疗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希望通过这个病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效果,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中医风湿病学

中医风湿病学

中医风湿病学风湿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可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红肿热等症状。

中医风湿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针对风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一、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中医认为,风湿病主要由外邪侵袭、体内湿邪滞留、气血运行障碍等多种因素引起。

其病机表现为风寒湿邪犯及经络、筋骨、肌肉等部位,导致局部痛痹、淤血肿胀等症状。

中医风湿病学以辨证为核心,通过辨证施治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中医辨证施治中医风湿病学在辨证施治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将风湿病分为风寒湿三种类型,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类型有所不同。

1. 风型风湿病风湿病中的风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肢体麻木、舌苔薄白等症状。

治疗时重点解表祛风、活血化瘀,常采用温散风寒的药物配合推拿、艾灸等物理疗法。

2. 寒型风湿病寒型风湿病主要病机为寒湿侵袭,患者常感寒冷、关节肿痛、舌质淡白等。

治疗上注重温经散寒,常使用温热药物进行治疗,如独活寒丝、羌活、细辛等。

3. 湿型风湿病湿型风湿病以湿邪内蕴为主,症状多见于关节、骨骼、胸腹部等区域。

治疗时需祛湿化痰,通利气机,常选用半辅料、白芍、泽泻等药物进行调理。

三、中医风湿病学的药物治疗中医药物在治疗风湿病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药物包括中药方剂、单味草药等,在辨证施治过程中使用。

1. 中药方剂中医方剂用于治疗风湿病能够综合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疏风解表、祛湿化瘀的作用。

例如《桂枝汤》能够解表发汗,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而《四逆散》则能够温经散寒,缓解关节疼痛。

2. 单味草药中医风湿病学中的单味草药可以根据辨证而选择使用。

如独活可以祛除风寒湿邪,熟地可以调血益肾,桑叶通过活血化瘀来舒缓疼痛等。

总之,中医风湿病学通过辨证施治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医风湿病学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风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和全身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中医中属于“痹证”范畴。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时,主要从疾病的病机、病情表现、辨证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辨证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1. 湿热蕴结型:特点:关节红肿疼痛明显,经常伴有发热、口干、口苦、尿黄等湿热症状。

舌质偏红,苔黄腻。

治疗: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黄柏、藿香等清热利湿药物。

2. 瘀阻阻络型:特点:关节疼痛较为剧烈,活动受限,疼痛可在不同的关节间转移,伴有瘀血倾向,常见瘀斑、瘀点等皮肤症状。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黄腻。

治疗:活血化瘀为主,可选用桃红、三七等活血化瘀药物。

3. 寒湿凝滞型:特点:关节疼痛较为重,活动受限,经常伴有寒湿症状如关节僵硬、胀痛、感觉怕冷等。

舌质淡白,苔白腻。

治疗:温经散寒为主,可选用肉桂、附子等温经散寒药物。

4. 肝肾不足型:特点:关节肿痛不明显,多表现为晨僵、活动后缓解。

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虚症状。

舌质淡红或无光泽,苔白薄。

治疗:补肝肾为主,可选用何首乌、淫羊藿等补肝肾药物。

以上仅是四种常见的辨证类型,实际上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可能会混杂多种类型,因此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剂有很多,常用的有清热利湿方如五苓散、两气解毒方如金银花汤,活血化瘀方如祛瘀胺、三七颗粒,温经散寒方如四逆汤、温经丸,补肝肾方如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辨证论治需要根据具体个体的病情综合判断,选用适合的方剂和治疗方法,同时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

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

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1、类风湿关节炎:(1)活动期:风寒湿痹阻型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或重着,局部⽪⾊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或恶风发热,肌肤⿇⽊不仁。

⾆质淡,苔⽩,脉弦紧。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药:蠲痹汤加减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川芎、防⼰、乳⾹各10克,桑枝、海风藤各15克加减:寒盛加附⼦;湿盛加苍术、薏⽶;风盛加防风、⽩芷。

湿热蕴结型主证:四肢关节或肌⾁局部红肿、疼痛、重着、触之灼热,下肢尤甚,或关节积液,屈伸不利,或伴发热,⼝苦⼝粘,⼝渴不欲饮,尿黄。

⾆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热利湿,宣痹通络⽅药: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薏⽶、⽜膝、⾚⼩⾖各30克,蚕砂20克,防⼰、黄柏、滑⽯各10克,连翘、苍术、⼭栀各15克加减:关节肿痛甚加忍冬藤、⽊⽠、桑枝;热毒盛者加地丁草、蒲公英、忍冬藤;热盛者加⽯膏、寒⽔⽯;湿盛加萆解、⼟茯苓;热灼伤阴去滑⽯、⾚⼩⾖,加元参、⽣地。

寒热错杂型主证: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觉畏寒,或局部触之不热但⾃觉发热,全⾝热象不显,关节屈伸不利。

⾆质红,脉数。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清热除湿⽅药:桂枝芍药知母汤⼟茯苓30克,知母、⾚芍各15克,桂枝、防风、防⼰、威灵仙、独活、川芎各10克,⿇黄、⽢草各5克,细⾟3克加减:寒重热轻者,重⽤⿇黄、桂枝,加附⽚;热重于寒者,加⾦银花、牡丹⽪、⽣⽯膏;阴虚发热者加青蒿。

阴虚内热型主证:关节红肿疼痛,触之发热,甚则屈伸不利,筋⾁痉挛,伴低热、盗汗、五⼼烦热,⼝⼲喜饮,⼤便⼲结。

⾆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解毒⽅药:丁⽒清络饮加减桑枝30克,蒲公英25克,⽣地、⾦银花各20克,丹⽪、⽯斛、青蒿、⽩薇各15克,秦艽、⽜膝、独活各10克加减:兼有湿热者加苍术、黄柏、薏⽶。

(2)缓解期痰瘀痹阻型主证:肢体肌⾁关节疼痛,痛处不移,关节肿⼤,甚则强直变形,屈伸不利,周围看见硬结,肌肤甲错或⼲燥⽆光泽。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依据是什么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依据是什么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依据是什么风湿病是一类常见且复杂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

在中医领域,对于风湿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而辨证论治则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核心原则。

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外感邪气、痰浊瘀血等因素密切相关。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当人体的正气虚弱时,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就容易受到风、寒、湿、热等邪气的侵袭。

而外感邪气则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如风邪善行而数变,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重浊黏滞,热邪炎热急迫等。

此外,痰浊瘀血既是风湿病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致病因素,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首先要辨别风湿病的证候类型。

常见的证候类型有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等。

风痹,主要是由于风邪侵袭人体所致。

风邪的特点是善行而数变,所以风痹患者的症状表现为疼痛游走不定,时而在关节,时而在肌肉,还可能伴有皮肤瘙痒等。

其脉象多浮,舌苔薄白。

治疗风痹,常以祛风通络为主,方剂可选防风汤等。

寒痹,多因寒邪凝滞关节经络而发病。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所以寒痹患者的疼痛较为剧烈,痛处固定,得热则减,遇寒加重,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局部皮肤发凉。

舌苔白,脉象弦紧。

治疗寒痹,应以温经散寒为主,常用乌头汤等方剂。

湿痹,通常是由于湿邪困阻肢体经络所致。

湿邪重浊黏滞,所以湿痹患者的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肢体困重,活动不便。

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治疗湿痹,重在祛湿通络,常用薏苡仁汤等。

热痹,则是由于热邪壅滞经络关节引起。

热邪致病,症状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得冷稍舒,还可能伴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等。

舌苔黄燥,脉象滑数。

治疗热痹,宜清热通络,白虎加桂枝汤等是常用方剂。

除了上述常见的证候类型,风湿病还可能存在虚实夹杂的情况。

例如,有些患者在感受外邪的同时,还存在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正虚的表现。

对于这类患者,在祛邪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扶正。

气血不足的患者,往往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关节疼痛绵绵不休。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被归为“风湿痹痛”范畴。

中医辨证论治认为,风、湿、寒、热等因素侵袭人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会采取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体内平衡,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恶化。

在中医中,对待任何疾病都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个性化治疗。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食疗调理两个方面。

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症状等综合情况来判断患者的病机,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见的辨证有风寒湿热证。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医生会通过辨证论治选择适当的方法,包括针灸、按摩、中药煎剂等手段,帮助患者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

对于风寒湿证,中医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温热的治疗方法,如艾灸、温针等,帮助驱寒散寒、祛湿理气;对于湿热证,中医医生则会采取清热利湿的治疗方法,如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等。

这些方法旨在调和患者的气血,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还包括食疗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建议患者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酒等,以免刺激关节,加重病情。

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祛湿通络作用的食物,如黑豆、红糖、山药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医还强调保持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但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以免加重关节的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强调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煎剂、食疗等,综合调理患者的体内平衡,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风寒湿邪入侵体内、机体气血郁滞、阴阳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调理养生两个方面。

一、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和脉象来确定病情的辨证类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风寒湿毒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红肿、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脉象浮紧。

治疗方法以祛风散寒、祛湿化痰、解毒止痛为主。

常用药物有羌活寄生汤、夏枯草汤等。

二、调理养生
中医强调治疗的还要注意调理养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预防复发。

1. 调理饮食:患者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葱、韭菜等。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的食物,如鱼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2. 适量运动:患者应适量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3.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沮丧。

4. 注意保暖: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也可以使用暖宫贴、保暖裤等辅助保暖的方法。

中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注重辨证施治和调理养生的综合治疗,通过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及适当的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和情绪调节等,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和方法,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辨证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舌 象、脉象等,确定患者的 证候类型,制定针对性的 治疗方案。
结合
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综 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证候 类型,制定更为精准的治 疗方案。
脏腑辨证与气血辨证
脏腑辨证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判断病变 脏腑,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气血辨证
根据患者气血运行情况,判断气血 失调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分享心情和困惑,获得支持和理解。
保健建议:情志调理与起居调理
• 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情 绪。
保健建议:情志调理与起居调理
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病情控制 。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坐或站,应定时活 动关节,缓解压力。
起居调理
分类
风湿病包括多种类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
风湿病的病因与症状
病因
风湿病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
症状
风湿病的症状多样,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发热、疲 劳等,严重时可累及内脏器官,如肾脏、肺等。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思路
风寒湿痹证
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伴有关节 肿胀、僵硬,舌淡苔白,脉弦紧。
寒热错杂证
关节疼痛,局部红肿,得温则减,伴见寒热 往来,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湿热痹证
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伴见发热、口渴 、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肾不足证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伴见腰膝酸软、眩晕耳 鸣、舌淡苔白,脉沉细。
02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方法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01
02
03
辨病

类风湿中医诊疗方案

类风湿中医诊疗方案

类风湿中医诊疗方案类风湿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发热、疲劳和其他器官受累等症状。

中医认为类风湿的发生与体液瘀滞、气血失调有关,因此,在中医诊疗中主要采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种中医诊疗方案,供参考。

诊断:类风湿的中医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来确定。

常见的病理特点包括:肢体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疲乏无力等。

进一步中医辨证可得出以下诊断:1.血瘀证:关节红、肿、痛,痛剧时有针扎样感觉,活动受限,肢体乏力,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弦或细数。

2.寒湿郁阻证:关节红、肿、痛,痛轻时有钝痛感,关节发凉,痛剧时寒湿加重,舌苔白腻,舌质淡白,脉沉细或沉滑。

治疗原则:1.活血化瘀:该原则主要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消除血瘀,改善局部循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2.祛风散寒:该原则主要是用于排除寒湿和湿邪,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中医方药治疗:1.桂枝加附子汤:选用桂枝、白芍、麻黄、甘草、附子等药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2.血府逐瘀汤:选用川芎、红花、丹参、桃仁、活络血、蒲黄等药材,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3.温通颈肩汤:选用鸡骨草、槐米、肉桂、阿胶等药材,主要作用是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4.四逆散:选用附子、薑黄、五灵脂等药材,具有温经散寒、祛风痹的作用。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类风湿的治疗中常常使用,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灶的康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巨阙、内关等。

中医治疗类风湿需要持续的治疗,一般需要数个疗程。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饮食调理:应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等。

2.保持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加强关节的灵活性,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类风湿症状,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压力。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类风湿主要通过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方法来改善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痹
治疗原则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 乌头汤加减
药:制川乌5g,制草乌5g,麻黄5g,赤芍10g,生甘草10g,桂枝10g,生黄芪30g,生姜
3片,大枣7枚
着痹
治疗原则: 除湿通络, 祛风散寒
方:薏苡仁汤 加减
药:薏苡仁30g,卑薢10g,苍术10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防己10g,麻黄5g,
兼症: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宁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尪痹 主症:痹证久治不愈,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强直
兼症:晨僵+脏腑虚弱症
舌脉:舌脉变化明显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经活络为主,佐以补虚
行痹
治疗原则: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佐以养血活血
方: 防风汤加减
药:防风10g,秦九10g,羌活10g,独活10g,赤芍12g当归10g,威灵仙15g桂枝6g麻黄5g桑枝30g地龙10g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定义
“风湿病”的特点:
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b、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c、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临床个体差异甚大
d、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e、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发展,生存质量明显延长
“风湿病”的范围 风湿: 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行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痛风 “痹证”: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肿胀,活动不利,甚或灼热的疾患。
针刺治疗
足三里 关元命门 肾俞+阿是穴 针刺
曲池 外关 八邪 八风 内外膝眼 足三里 三阴交 阳陵泉 丘墟 华佗夹脊温针 阿是穴+刺血
潭中 中脘 气海 神厥 足三里 膈俞 肝俞 命门+灸法 强直性脊柱炎
内服 独活桑寄生 全虫川断狗脊细辛三七川乌鸡血藤 干姜 当归
狗脊桑寄生 枸杞子 葛根 白芍生甘草 清风藤 威灵仙
主症:肢体肌肉,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缓,遇寒则剧。 兼症:关节僵硬,不可屈伸,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着痹
主症:肢体肌肉,关节肿胀,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 兼症:周身酸痛,倦怠,手足沉重,活动不利。 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
主症:肢体肌肉,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甚拒按,得冷稍缓。
生地黄 何首乌 石楠藤 鬼箭羽 胆南星 蜂房地龙 人参当归鸡血藤地黄 附子麻黄蜈蚣炙川乌 威灵仙羌活独活杜仲 黄芪当归桂枝威灵仙 秦九红花地龙狗脊羌活独活炙川乌炙草乌全蝎 红花鸡血藤莪术当归蹩虫黄芪
全蝎 蜈蚣 白花蛇舌草 丹参 秦九 威灵仙 白芍
外用
马钱子 洋金花 生半夏 生南星 大黄冰片
川乌 草乌 附子 大黄 白术+阿司匹林+凡士林外敷
内服中药+火罐内服中药+三棱针点刺出血
外用:
熏洗 外擦 外敷(散剂,膏剂)穴位注射中药离子透入
功能锻炼 关节腔内注射药物透明质酸钠 丹参注射液当归注
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手术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地黄,黄芪生,白术,白花蛇舌草,牡丹皮
水牛角,生地黄,黄芪,金银花白芍 牡丹皮 川黄连 元参 七叶一支花 当归 甘草
白芥子 炙南星 鬼箭羽 竹节香附 红腾 黄柏 白附子 海皓壳 川牛膝 南蛇藤 土茯苓 败将草七叶一支花
生地 葛根 金银花 蒲公英 川牛膝 赤芍 白芍 王不留行 独活 川芎 土鳖虫 红花 川断 金银花 白花蛇舌草 川牛膝 蒲公英 土茯苓 薏苡仁 苍术 土鳖虫 红花 黄柏 独活 黄芪 狗脊 川牛膝 川断 杜仲 补故纸 独活 赤芍 白芍 桂枝 花椒 龟板胶 鹿角胶 土鳖虫 红花 水蛭
杜仲 核桃仁 补故纸 银羊藿 干地黄 牛膝
黄芪 巴戟天 肉苁蓉 鹿角片 河车粉 黄精 龟板 炙首乌 玉竹
党参 炙黄芪 熟地黄 山药 仙茅 狗脊 续断 当归 赤芍 炒白芍 川芎 僵蚕 阿胶 蜈蚣 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枸杞子 菟丝子 牛膝 鹿角胶 龟板胶 淫羊藿 肉苁蓉 丹参 田七 外洗
当归尾 红花 透骨草 苏木 桂枝 莪术 伸筋草 三棱 独活 海桐皮
麻黄 桂枝 独活 甘草 当归 赤芍 木瓜 伸筋草 清风藤 乌梢蛇 杜仲 五加皮
雷公藤 独活 薏苡仁 白芍 威灵仙 补故纸 细辛 生地 金银花 蒲公英 葛根 土鳖虫 牛膝 干燥综合征
内服:
生地黄 元参 升麻 葛根 当归 枸杞子 天花粉
黄芪 生地黄 麦冬 石斛 大芸 白花蛇舌草 半支莲 当归 三棱 莪术 骨质疏松
桂枝10g,当归10g,川芎10g,
热痹
治疗原则: 清热通络, 祛风除湿
方: 白虎桂枝汤加减
药: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紫草10g,连翘10g,金银花藤30g,桂枝10g,赤芍12g,
白芍12g,木通6g,生甘草10g,生薏苡仁30g,梗米10g,10g,10g,
尪痹
治疗原则: 补肾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养肝荣筋,通经活络。
桂枝 炙川乌 荆芥 防风 仙灵脾 伸筋草 元参 甘草(温阳)
类风湿性关节炎
内服
成药: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阳和汤 独活寄生汤 身痛逐瘀汤
黄芪白芍甘草 银羊藿 桑寄生 元胡 全蝎 蜈蚣 乌梢蛇 慧苡仁 稀签草
羌活独活防己 清风藤 桂枝伸筋草 乌梢蛇 威灵仙 黄芪稀签草 鸡血藤
银羊藿 炙川乌 续断威灵仙 土鳖虫 蜈蚣熟地黄 鸡血藤
风湿病”的病因:
正气不足 邪气侵袭
风——》行痹寒——》痛痹
感染,环境因素,遗传 风湿病”的辨证(诊断) 辨证要点:
1、区分阴(风寒湿)痹与阳(热)痹
3、辨别有无痰,瘀阻滞经脉 辨证标准:
行痹主症:ຫໍສະໝຸດ 体肌肉,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兼症:恶风,发热,或自觉关节冒风,关节屈伸不利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痛痹
熟地黄 淫羊藿 白术 泽泻
淫羊藿 杜仲 核桃仁 熟地黄 天花粉 牛膝
熟地黄 鸡血藤 枸杞子 狗脊 杜仲 续断 五加皮 党参 骨碎补 炙甘草 龟板胶 鹿角胶
黄芪 陈皮 传山龙 入骨丹 海桐皮 路路通 桃仁 红花 鸡血藤 桂枝 鱼腥草 甘草 米酒 绝经后骨质疏松
方:六味地黄丸 当归芍药散 真武汤 防己黄芪汤 右归饮 左归饮 十全大补 熟地 鸡血藤 五加皮 党参 骨碎补 炙甘草 龟板胶 鹿角胶 脊柱楔形改变:+田七 风湿+羌活 独活 威灵仙 苍术 白术
项背不舒+葛根 羌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