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重点归纳-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性。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列宁“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为什么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后,不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必须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呢?
答案:这主要是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直接过渡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2、认为过渡时机到来
四(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内容和特点
2、必要性和可能性
章(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三大改造的政策、方针、方法和步骤
2、三大改造的历史经验、失误和偏差
3、三大改造的历史地位、作用和意义
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和主要矛盾
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
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政策
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及其伟大意义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是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
二是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
三是文化上是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资本主义因素:
在经济领域中,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领域中,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
•社会主义因素:
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为主导,政治上有工人阶级的领导;文化上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主要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
(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图为我军攻克成都时的入城式。)(1951年8月,毛泽东在罗瑞卿《关于镇压反革命的报告》上的批示。)
到1952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被消灭,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特别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这时,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
【提问】
中共二大提出的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主要内容。
党的二大,第一次阐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
认为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但转变必须经历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关于过渡时间,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大约为15年到20年时间。
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最初的设想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然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
(一)工业化
(二)三大改造
1、农业
2、手工业
3、资本主义工商业
主体与两翼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1)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
(2)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改变了原来先工业化、后改造和15-20年后一举实现过渡的初步设想,而改为从现在起逐步同时并举地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这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的。
第一、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需要。
a、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工具缺乏,贫穷落后;
b、农村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日益增长的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
——广东省中山县农民在学习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的报告。)(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4、如何评价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和政策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毛泽东把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两个不同部分,并以此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和平改造民族资产阶级的可能性。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