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课题2练习题 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课题2练习题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a6e402bb4cf7ec4bfed059.png)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3.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4.下列探究的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5.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放出热量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二非选择题1.燃烧是指______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1)________;(2)可燃物与____________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______(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1)清除________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______________;(3)使温度降到________以下。
4.常用灭火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4f186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76.png)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第一篇: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在森林中设防火道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B.便于运水C.降低温度D.隔离可燃物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A.Q 点B.N点C.P点D.M点3.白磷的着火点为40℃,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没有燃烧,原因是()A.没有点燃B.未与氧气接触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D.水的湿度太低4.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纸张没有与空气接触,不会燃烧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6.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A.可燃物B.氧气C.压强D.温度达到着火点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并打求助电话B.室内起火,要赶快打开门窗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8.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9.自动灭火陶瓷砖在发生火灾时砖会裂开,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此砖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初中化学试卷第1页,共11页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0.安全是人生第一大事.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拨打求救电话B.冷静自救C.乘电梯逃离D.贴近地面逃离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1.为了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按如图的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请回答:(1)实验过程中,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够燃烧,而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______,如果停止往装置甲通人氧气,燃着的白磷将会熄灭,这里所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______ .(2)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未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 ______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初中化学试卷第2页,共11页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实验现象95% 65% 55% 15% 5%酒精烧完,酒精烧完,酒精烧完,不燃烧棉布烧坏棉布无损棉布无损(1)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 ______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13.某同学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1 ______,实验2 ______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实例 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14.《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请用燃烧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周瑜用“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使木船着火.则木船是燃烧条件中的______、木船又与空气接触、还需______ .(2)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15.燃烧是重要的化学反应.(1)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两条)选择其中一种因素举例说明.16.《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与灭火知识回答问题:(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曹军木船是____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______ .(2)起火后曹军砍断铁链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______,使火烧得更旺.17.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初中化学试卷第3页,共11页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没有燃烧(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的优点是 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填字母).A.收集生成的气体B.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C.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朝下垂直伸入水面下(室温),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你认为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______,理由是 ______ .18.控制变量法是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由图甲中观察到 ______ 的现象,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助燃剂(氧气);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按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再改通O2,观察到______ 的现象,可知燃烧的另一条件是 ______ .(3)若实验中,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灭火的方法是 ______ .初中化学试卷第4页,共11页19.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______(2)______(3)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0.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②从a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 ;(2)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______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答案】1.D2.A3.B4.B5.A6.C7.B8.A9.B10.BC11.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隔绝氧气;最低温度12.不燃烧;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1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14.可燃物;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充足的氧气15.解:(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与氧气或空气接;温度要达到着火点;(2)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如:木炭(或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等.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煤粉在空气中燃烧比煤块更剧烈.故答案为:氧气的浓度,如木炭(或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煤粉在空气中燃烧比煤块更剧烈.16.可燃物;点燃可燃物或温度达到着火;隔离可燃物;氧气17.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B、C;18.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往水中通入氧气与白磷接触;a中红磷没有燃烧,b中红磷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用湿抹布盖灭19.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20.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减小初中化学试卷第5页,共11页;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解析】1.解:A、根据灭火的原理,在森林中设防火道,不能使森林隔绝空气,故A说法错误;B、根据灭火的原理,在森林中设防火道目的不是便于运水,故B说法错误;C、根据灭火的原理,在森林中设防火道,不能降低温度,故C说法错误;D、根据灭火的原理,在森林中设防火道的目的是隔离可燃物,故D说法正确;故选D.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并能解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解:A、Q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最大,燃烧最旺.故选项正确;B、N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较大,燃烧较旺.故选项错误;C、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D、M点的温度虽然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故选A.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知识,解答时有关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燃烧的条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解:白磷的着火点是40℃.把一块白磷投到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白磷却不发生燃烧,原因是水中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故选项为:B.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分析.此题是利用化学中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中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需要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牢固掌握.4.解: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B.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燃烧的条件问题,熟记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做好此题.5.解:A、温水是8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而红磷不能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正确;B、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故错误;初中化学试卷第6页,共11页 C、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需要氧气,故错误;D、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可能是没有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就是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错误.故选A.A、现象①说明白磷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B、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不同;C、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D、红磷是可燃物.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解:A、燃烧必须要有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加,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压强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符合题意.D、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解: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故A正确;B、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形成空气对流,增加氧气,加剧燃烧,所以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故B错误;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C正确;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故D正确.故选:B.遇到意外情况,不要慌乱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救或求救: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增加氧气,加剧燃烧;处于烟雾较浓的火场时,用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遇到危险时可根据掌握的知识处理,并拨打求救电话;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等知识进行分析.本题是考查生活、生产和实验室中实验完全注意事项,对于这类型题目,抓住被选项题干,仔细审题,结合生活实际和日常的注意点解题即可.8.解:A、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A正确;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C、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C 错误;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D错误.故选:A.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9.解: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氦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初中化学试卷第7页,共11页定,且不支持燃烧,所以起到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不能燃烧,而熄灭.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温度.故选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解决本题.灭火的方法有: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自动灭火陶瓷砖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而灭火.10.解:A、要到火灾,首先要学会自救,然后在拨打119,故A 合理; B、要到火灾,首先要学会自救,故B合理;C、火灾期间会停电,所以不能乘电梯逃离,故C不合理;D、吸入大量的烟尘会使人窒息死亡,烟尘和有毒气体由于火势,都位于室内的上方,所以要匍匐前进,故D合理;故选C.A、根据遇到火灾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B、根据遇到火灾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C、根据火灾期间会停电分析;D、根据烟尘会伤害人的呼吸系统进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有关火灾方面的知识,然后结合选项中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11.解:(1)实验乙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氧气,即能燃烧,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同样如果撤了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所以隔绝氧气可以灭火.(2)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只能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的原因,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故答案为:(1)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隔绝氧气.(2)最低温度.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能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实验2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与氧气接触.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能力及能否对给出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能力.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2.解:(1)由实验结果记录可知: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2)由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②③中,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3)酒精灯用完后必需盖上灯帽.如果酒精灯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故答案为:(1)不燃烧;(2)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3)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1)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分析: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②③中,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及其原因的分析,学会根据所给信息分析问题,并把相应的结论初中化学试卷第8页,共11页加以运用.13.解:(1)用嘴吹蜡烛的火焰,加快了周围的空气流动,使蜡烛火焰温度降低;用烧杯将蜡烛罩住,使烧杯内的空气减少,故答案为: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生活中常见的着火有:油锅着火、电线着火等,故答案为: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1)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2)只要是生活中的灭火方法就可以.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在解此类题时,需要注意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降低着火点,这点是一个经常错的地方.14.解:(1)木船属于可燃物.故填:可燃物.木船与氧气接触的同时,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木船才能燃烧.故填: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3)东风为木船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木船燃烧更加剧烈.故填:充足的氧气.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15.(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影响燃烧的因素进行分析.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6.解:(1)曹军木船是可燃物,“火箭”能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满足使木船着火燃烧的所有条件.(2)部分船只逃脱,相当于“移走可燃物”,破坏了燃烧所需要满足的条件,这些逃脱的船只没被烧掉.(3)随着风吹空气流动,使火场得到氧气补充,燃烧更加剧烈.故答案为:(1)可燃物、点燃可燃物或温度达到着火点;(2)隔离可燃物;(3)氧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需和氧气接触,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了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即使是正在进行着的燃烧也会熄灭.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17.解:【改进与实验】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初中化学试卷第9页,共11页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2)由于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有害物质,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所以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被冲开,同时可以收集有害物质;【拓展与迁移】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故答案为:【改进与实验】现象解释(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达到着火点(1)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但没有和氧气接触,有燃烧(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和氧气接(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反思与评价】(1)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2)B、C;【拓展与迁移】,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理由是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改进与实验】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可得到实验现象的原理;【反思与评价】(1)可从资料中查阅的五氧化二磷的性质得知,它有毒,所以要从防止污染的角度来分析根据气球的弹性较大;(2)根据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及生成物的特点,分析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拓展与迁移】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回答.熟练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即是: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同时对于装置优越性的改进一般要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气密性良好,反应易操控,环境保护等方面.18.解:(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热水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2)按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立即改通O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用湿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灭火方法比较简捷.故答案为:(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往水中通入氧气与白磷接触.(2)a中红磷没有燃烧,b中红磷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3)用湿抹布盖灭.(1)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初中化学试卷第10页,共11页(3)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实验进行.。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练习和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练习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152855b9f3f90f76c61b90.png)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练习和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16春•南县校级期中)我国是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爱护水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下列标志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B.C.D.2.(2015•宁夏)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2015•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4.(2015•湘西州)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A.白磷在冷水时,通入空气也能燃烧B.酒精灯里的酒精不慎溢出着火,迅速用湿抹布盖灭C.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D.用金刚石去冰箱里的异味5.(2015•莘县二模)划燃的火柴如果火焰在上直立,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升高C.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D.氧气不足6.(2015•泉港区模拟)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B.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C.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7.(2015•河南模拟)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一定含有C和H8.(2015•镇江模拟)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很快就熄灭,是因为温度达不到木材的着火点B.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武德合金的熔点较高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D.许多物质在溶液中反应快,是因为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接触面积大9.(2015•贵阳模拟)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即可燃烧B.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会放出热量C.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煤气炉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需要调节炉具的进风口10.(2015•梧州二模)小吴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甲:2Na+Cl 22NaCl 乙:2Mg+CO 22MgO+C并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工业上常用反应甲生产食盐;②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③反应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④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11.(2015•巴东县模拟)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成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B.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12.(2015•石首市校级模拟)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燃烧条件B.认识粒子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①原子比分子小②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③分子由原子构成C.化学元素D.化学之最①缺铁可能导致贫血②缺钙可能导致弱智③缺碘可能导致佝偻病①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③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铜A.燃烧条件 B.认识粒子 C.化学元素 D.化学之最13.(2015•苏州二模)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常识B.物质鉴别钢铁生锈一一缓慢氧化人体缺锌元素一一甲状腺肿大铜片和铁片一一观察颜色生铁和钢一一用磁铁吸C.安全常识D.环境保护油锅不慎着火一一可以盖上锅盖灭火火灾烟很大时一一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白色污染一一少使用塑料制品减少酸雨污染一一不使用化石燃料A.A B.B C.C D.D14.(2015•西宁校级模拟)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甲烷 D.氢气15.(2015•信阳校级模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缓慢氧化和自燃都属于化学变化,而且都放出热B.由铝原子变为溶液中的铝离子,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C.干冰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这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D.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16.(2015•无锡一模)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腐烂 B.酒的酿造 C.动植物呼吸D.氢气燃烧17.(2015秋•凉州区校级期中)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18.(2015•都安县三模)下列各组混合气体点燃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 B.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D.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9.(2015•崇明县一模)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燃烧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剧烈的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20.(2015•苏州校级二模)下列燃烧及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B.日常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指石油经分馏等方法加工的产物C.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D.大量煤和石油的不完全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21.(2015•黄石校级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做法都蕴含化学知识的运用,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低温冷藏有利于减缓食品变质B.食用碱可消除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C.蔬菜类食品焖熟,营养更丰富D.保鲜膜可保持水果水分,隔绝空气,延长保质期22.(2015秋•承德校级月考)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B.米酒的酿造C.铁在氧气中燃烧D.饭菜变馊23.(2015秋•商丘月考)下列图标是化学实验室部分药品标签上的是()A. B.C.D.24.(2015秋•无锡校级月考)如图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消防安全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腐蚀性B.剧毒性C.易燃性D.爆炸性25.(2015秋•江都市月考)下列图标中属于节水标志的是()A.B.C.D.26.(2015春•淄川区校级月考)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②B.①②③ C.①④D.②③27.(2014•河北模拟)下列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纸锅能烧水,是由于水沸腾时吸热,达不到纸的着火点B.水沸腾时,顶起壶盖,说明机械能转化成内能C.用高压锅炖肉可以省时,是因为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的缘故D.汽油除去污渍的过程是一个溶解过程28.(2014•赵县一模)将燃着的镁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集气瓶内壁有黑色固体颗粒,瓶底有白色物质产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黑色固体可能是碳,白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镁B.黑色固体可能是碳,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或Mg(NO3)2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时能支持燃烧D.当金属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29.(2014•河西区一模)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表:物质白磷红磷木材酒精着火点/℃40 240 250~300 558根据如表所给的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磷燃烧属于化合反应B.白磷、红磷、木材、酒精都是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D.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30.(2014•武汉模拟)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A.①③⑤ B.①③C.①②③ D.③⑤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练习和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1.A 2.A 3.C 4.B 5.A 6.D 7.D 8.B 9.D 10.C 11.A 12.A 13.C 14.B 15.C 16.D 17.B 18.A 19.C20.A 21.C 22.C 23.B 24.C 25.B 26.C 27.B 28.B29.C 30.A。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同步测试(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同步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a3661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3.png)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同步测试(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 ①③⑤B. ③④⑤C. ①②D. ②④2.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酒和醋的酿造B. 动植物的呼吸C. 蜡烛燃烧D. 食物腐烂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氨气B. 氢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A. B.C. D.5.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A. 减少酒精的挥发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下列有关易燃、易爆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B. 生产酒精的车间里,只要不影响工作,个人可以吸烟C. 煤矿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D. 在有易燃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7.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 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8.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词语,其中不合理的是()A. 钻木取火——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C. 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D.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9.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 Q点B. P点C. N点D. M点10.老师为大家演示了一个兴趣实验,将一张浸有酒精的棉手帕点燃,然后甩动手帕,当大火熄灭以后,手帕完好无损,你认为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是()A. 酒精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B. 棉手帕不是可燃物C. 温度没有达到棉手帕着火点D. 手帕没有与氧气接触11.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 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1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二、填空题13.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初中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初三练习题 含答案
![初中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初三练习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1f3d5dcc1755270622083d.png)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A.狭小的空间B.与氧气接触C.温度达到着火点D.物质具有可燃性3.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水能分解B.纸不是可燃物C.没有和氧气接触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5.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B.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C.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6.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
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8.王宁同学从资料中查得白磷的着火点是40℃,他将一小块白磷放入80℃的水中。
并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吹气,结果白磷燃烧了起来。
除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一因素外,上述热水中白磷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A.嘴吹出的气体中仍含有可支持燃烧的氧气B.嘴吹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也可支持燃烧C.白磷这一可燃物特别容易燃烧D.吹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使白磷燃了起来9.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140b4a7ff00bed5b8f31d5d.png)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8题)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少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相关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B.有烟雾的地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烟雾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当汽车油箱泄露时,采取的应急措施首先是()A.亮灯查找泄露源B.打开车窗,严禁一切火种C.洒水吸收汽油D.报警说明情况【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事一定还会发生爆炸评卷人得分【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D.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属于化合反应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可燃物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在纯氧l【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氧气9.下列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氧气B.氧气、二氧化碳C.氮气、氢气D.氧气、氢气【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0.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腐败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铁钉生锈【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1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纸在空气中常温不会燃烧,而点燃后可以燃烧反应温度B肉质食物易腐烂,而加了防腐剂后却不易变质催化剂C大块木头不易点燃,而刨成刨花却易点燃反应物种类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反应物浓度【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3.夜间发现家里的液化石油气罐有气体泄露时,首先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1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燃烧与灭火习题和答案
![燃烧与灭火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9bd5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7.png)
燃烧与灭火习题和答案燃烧与灭火习题和答案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无论是炉火旺盛的火炉,还是烛光摇曳的蜡烛,都是燃烧的表现。
然而,燃烧虽然常见,但我们对于它的原理和控制却了解得并不多。
为了增强对燃烧与灭火的认识,下面将给出一些习题和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
习题一:燃烧是如何发生的?请简要描述燃烧的过程。
答案: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有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才能发生。
当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燃点时,燃烧就会发生。
在燃烧的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能、光能和废气等。
习题二:请列举一些常见的可燃物和不可燃物。
答案:常见的可燃物包括木材、纸张、石油、天然气等。
而不可燃物则包括玻璃、金属、石头等。
习题三:燃烧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可燃物提供燃料,氧气提供氧化剂,而足够的温度则是使燃烧反应能够进行的条件。
习题四:请解释一下燃烧的副产品是什么?为什么燃烧会产生这些副产品?答案:燃烧的副产品包括烟雾、废气、灰烬等。
这些副产品的产生是由于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所致。
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可燃物没有完全与氧气反应,导致产物中含有未燃烧的物质。
习题五:灭火的方法有哪些?请简要描述各种灭火方法的原理。
答案:灭火的方法主要包括隔离、冷却、窒息和化学抑制等。
隔离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开,使其无法接触到氧气而无法继续燃烧。
冷却是通过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低于燃点,使其无法继续燃烧。
窒息是通过在可燃物周围增加不可燃的气体或液体,使其无法接触到氧气而无法继续燃烧。
化学抑制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抑制燃烧反应的进行,使其无法继续燃烧。
习题六:请列举一些常见的灭火器材和其适用的灭火方法。
答案:常见的灭火器材包括灭火器、灭火器车、消防栓等。
不同的灭火器材适用于不同的灭火方法。
例如,干粉灭火器适用于化学抑制方法,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窒息方法,水灭火器适用于冷却方法等。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40道(附参考答案)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40道(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ee703fb7360b4c2e3f643e.png)
1、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C.火柴梗着火点低 D.火柴梗接触不到氧气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3、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4、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C.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D.贵重设备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5、下列各组混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CH4和O2B.H2和CO C.CO2和CH4D.CO2和O26、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7、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A B CD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9、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10、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A、没有点燃B、未与氧气接触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D、水的温度太低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B.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1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甲烷、甲醇、CH4 B.乙醇、酒精、C2H5OHC.甲烷、沼气、CH4D.一氧化碳、煤气、CO1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九年级化学上册4.1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4.1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07a2f719e8b8f67c1cb998.png)
4.1 燃烧与灭火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2.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厨房安装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泄漏,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 .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B .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C .迅速跳窗,逃离现场D .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3.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 .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5.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7.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8.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和CO2 B.CO2和CO C.CO D.SO2和CO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10.下列爆炸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冬天里,供暖锅炉的爆炸B.煤矿里,“瓦斯”气体的爆炸C.面粉厂里,面粉粉尘的爆炸 D.节日里,烟花爆竹的爆炸11.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引起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和氮气B.二氧化碳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 D.氢气和天然气12.下列关于爆炸的叙述正确的()A.爆炸是气体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爆炸是一种现象,当气体体积在一个受限制的空间内急剧膨胀时,就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可能因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引起的C.爆炸都会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D.爆炸是缓慢氧化的必然结果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3.(2013•息县模拟)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为什么?14.“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1)洁净的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有氧气和(填化学式);(2)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炭粒和有毒的(填化学式)气体,污染空气;(3)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天然气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必须悬挂,因为.15.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1)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2)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3)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4)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16.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式为.2016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 4.1 燃烧与灭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A. 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无关,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厨房安装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泄漏,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B.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C.迅速跳窗,逃离现场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B、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判断.C、根据火灾逃生的应急措施判断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解答】解:A、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故A错误;B、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B正确;C、煤气的可燃性,煤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火或加热易爆炸,煤气灶漏气时易引发燃烧或爆炸,要采取预防,不能立即逃离,故C错误;D、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D错误.故选B.【点评】燃烧和灭火对人的生产、生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防护措施,对我们利用燃烧,防止火灾带来的灾难有指导性意义.3.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可燃物的热值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因这样的变化而改变;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般是固定的,所以该变化不能降低煤的着火点;C、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本固定,这样的改变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4.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酒精灯的用法考虑;C、根据厂内具有可燃物考虑;D、根据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考虑.【解答】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否则会因为液滴飞溅出来而伤人,故A说法正确;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由于酒精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火灾,故B说法正确;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含有易燃的微粒,所以应该严禁烟火,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故C说法正确;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用电,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两查、两禁一不可;掌握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5.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来考虑本题;B、根据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来考虑;C、根据水的作用考虑;D、根据燃烧的条件考虑.【解答】解:A、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故A正确;B、因为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红磷的着火点高,所以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二是隔绝空气,故C错误;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故选CD【点评】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物质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解答】解: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B.【点评】可燃物燃烧通常需要氧气的支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或氧气充足时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或氧气不足时则发生不完全燃烧.7.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B、溶洞里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C、沼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D、液化石油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解答】解: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既可以照明,又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偏高.故选项正确;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安全常识方面的知识,要充分理解爆炸的含义,即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8.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和CO2 B.CO2和CO C.CO D.SO2和CO【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元素,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物质.【解答】解:硫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硫,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都是污染环境的物质.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含硫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时的生成物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使产生的气体急剧膨胀,就会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正确.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轮胎在阳光下暴晒发生的爆炸就是物理变化.正确.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因为化纤类衣服摩擦时容易产生火花.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和爆炸等方面的内容.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使产生的气体急剧膨胀,就会发生爆炸.10.下列爆炸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冬天里,供暖锅炉的爆炸B.煤矿里,“瓦斯”气体的爆炸C.面粉厂里,面粉粉尘的爆炸 D.节日里,烟花爆竹的爆炸【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供暖锅炉的爆炸是因为锅炉受热不均或压强过高造成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瓦斯”气体的爆炸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C、面粉粉尘的爆炸过程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D、烟花爆竹的爆炸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11.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引起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和氮气B.二氧化碳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 D.氢气和天然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要发生爆炸需满足的条件有:有可燃性气体且达爆炸极限、有足够的支持燃烧的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解答】解: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A、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不反应,故B错误;C、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空气中氧气能支持燃烧,点燃时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C正确;D、氢气和天然气都是可燃性气体,二者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熟知发生爆炸的条件即可正确解题.12.下列关于爆炸的叙述正确的()A.爆炸是气体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爆炸是一种现象,当气体体积在一个受限制的空间内急剧膨胀时,就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可能因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引起的C.爆炸都会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D.爆炸是缓慢氧化的必然结果【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有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解答】解:A、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炸.有些爆炸是化学变化:如鞭炮爆炸.故说法错误.B、爆炸是一种现象,当气体体积在一个受限制的空间内急剧膨胀时,就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可能因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引起的.故说法正确.C、爆炸不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如轮胎爆炸.故说法错误.D、爆炸不一定是缓慢氧化的结果,有些是剧烈燃烧引起的爆炸,有些是由于气体彭胀引起的爆炸,是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爆炸分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爆炸和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化学爆炸伴随发光发热现象,而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不一定发光发热.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3.(2013•息县模拟)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为什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促进燃烧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解答】解: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煤燃烧得更快、更充分.【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4.“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1)洁净的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有氧气和N2(填化学式);(2)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炭粒和有毒的CO (填化学式)气体,污染空气;(3)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天然气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H4.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必须悬挂,因为加气站空气中含有天然气,遇到明火,可能会爆炸.【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含量较多的物质是氧气和氮气;汽油等燃料燃烧不充分时能够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与空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解答】解:(1)洁净的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有氧气和氮气.故填:N2.(2)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炭粒和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故填:CO.(3)天然气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甲烷.故填:CH4.因为加气站空气中含有天然气,遇到明火,可能会爆炸,所以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必须悬挂禁止烟火的标志.故填:加气站空气中含有天然气,遇到明火,可能会爆炸.【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空气和天然气等物质的组成和可燃性气体的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5.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1)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2)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3)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4)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煤燃烧时能够放出热量,从而使环境的温度升高;一氧化碳燃烧时的火焰是蓝色的;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解答】解:(1)木材燃烧放出热量,煤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时,煤就燃烧起来.(2)燃烧放热,使周围的煤达到着火点,燃烧旺盛.(3)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热的碳还原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能够发出蓝色火焰.(4)增加空气量,从而使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煤的燃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促进可燃物燃烧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从温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6.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减少污染.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空气);【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式为KOH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压轴实验题.【分析】[知识回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交流讨论](1)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从水中取出的试管外壁沾有水,直接进行加热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482ffaad02de80d4d840a8.png)
《燃烧和灭火》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1.澳大利亚火灾持续了几个月,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动物们流离失所。
下列灭火措施或原理不正确的是()A. 从飞机上喷撒大量干冰B. 使用高压水枪喷水C. 砍伐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D. 降低树木的着火点2.2020年2月12日,澳洲一场燃烧了210天的大火终于熄灭,数月以来,澳大利亚多地遭大火肆虐,造成至少33人死亡。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B. 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 扑灭森林大火的有效办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D. 消防员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3.某轮胎店突然起火,火势凶猛,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拨打火警119B. 疏散周边群众C. 断开店内电源D. 立即冲入火海抢运轮胎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 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5.倒进CO2盖上灯帽用高压水枪喷水将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A B C D6.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C.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 高楼着火,不能乘坐电梯逃离7.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动植物的呼吸B. 醋的酿造C. 酒精勾兑成酒D. 农家肥腐熟8.炒菜锅中的油着火时,熄灭的最好方法是()A. 浇水B. 撒沙土C. 盖上锅盖D. 使用灭火器9.点燃下列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①氮气和氧气②氢气和空气③煤气和空气④面粉尘和空气⑤一氧化碳和氢气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10.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携带下列物品会影响消防安全的是()A. 手机B. 水果特产C. 书刊杂志D. 鞭炮11.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新)鲁教版化学九上《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同步练习(附答案)
![(新)鲁教版化学九上《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同步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53bda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a.png)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一、选择题1.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A. B. C. D.2.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可燃物到达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3.蜡烛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的主要原因是〔〕A.吹气时,气流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B.吹气时,气流带走了火星使火焰熄灭C.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D.吹气时,夹杂在气流中的水汽使火焰熄灭4.以下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工作的是〔〕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石油喷发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5.以下行为存在平安隐患的是〔〕A.在即将运送易燃、易爆物的运输车辆上做好平安警示B.加油站消防设施老化、过期C.学校微机室放置消防器材D.化工厂内严禁吸烟6.当楼房下层起火无法及时熄灭时,以下逃生的措施中,正确的选项是〔〕①沿楼梯迅速下移;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平安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7.以下情况采取的灭火措施不正确的选项是〔〕A.巡山员巡山时发现尚未蔓延的火情,用衣物迅速拍打着火的枯树枝B.野外烧烤后用水浇灭余火C.“超龄服役〞的家用电冰箱着火首先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D.档案馆的资料档案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8.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以下做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厨房中煤气泄漏,应立即翻开排油烟机B.酒精灯使用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C.原始森林风景区必须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D.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撞击9.当火灾发生时,以下措施不恰当的是〔〕A.隔离可燃物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C.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D.室内失火时,立即翻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10.以下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跟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镁带燃烧 B.钢铁生锈 C.蒸发食盐水 D.瓦斯爆炸11.以下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爆炸 B.燃烧 C.升华 D.变色12.学校的图书馆在购置书库的消防器材时,应选择哪种消防器材比拟适宜〔〕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B.消防水龙头C.干粉灭火器 D.泡沫灭火器13.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是〔〕①火药爆炸②气球受热爆炸③车胎充气太多而爆炸④油库遇火爆炸⑤蒸气锅炉爆炸⑥液化石油气遇火爆炸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14.草垛或麦秆长期堆放在一起不透风,有可能发生〔〕①爆炸②自燃③蒸发④腐烂⑤溶解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②④15.以下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时,应立即翻开排气扇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翻开所有门窗16.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平安措施,以下做法不属于平安措施的是〔〕A.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17.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18.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气体平安点燃装置,对此装置的评价和使用错误的选项是〔〕A.未经检验纯度的气体通过此装置后可平安点燃,不会发生爆炸B.要到达平安点燃效果,烧杯内的水可不没过倒置漏斗的边缘C.此装置防止气体爆炸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不与燃着气体直接接触D.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19.以下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跟氧气接触B.木炭在纯洁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C.用水灭火时,水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为防止发生火灾,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20.为了防止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以下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二.非选择题21.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2013-2014新人教版初中化学《7.1燃烧和灭火》练习及答案分析
![2013-2014新人教版初中化学《7.1燃烧和灭火》练习及答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cc3b1059eef8c75fbfb3be.png)
2013-2014新人教版初中化学《7.1燃烧和灭火》练习及答案分析课题1 燃烧和灭火【培优训练题】1.(山西初赛)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是()A.高压水枪B.二氧化碳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水基型灭火器2.(长春初赛)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此过程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两种产物均不支持燃烧。
舞台上的幕布常用浓氯化铵溶液浸泡,可起到防火的作用。
试分析此幕布能够防火的两点原理:(1);(2)。
3.(海南初赛)如下图所示,为了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小明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结果白磷没有燃烧。
请回答(1)白磷未能燃烧的原因:。
(2)设计使白磷燃烧的一种方法:。
4.(黑龙江初赛)大庆油田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油田中,有的时侯会发生一些较大的火灾,这个时候灭火人员会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或者选择液态氮来灭火。
请简述两者灭火原理?分析两种灭火方法中,哪一种方法较快,原因是什么?【情景创新题】5.(原创题)2012年8月23日早上6时18分,广东省佛山市盛丰陶瓷有限公司(三水分公司)综合大楼发生火灾,据调查,该综合楼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面积1100 m2,火灾过火面积为4400 m2。
此次火灾造成15人死亡,1人重伤,其中12人在火灾中死亡,2人跳楼死亡,1人医治无效身亡,火灾于8时20分被扑灭。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标志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2)综合大楼的下层起火时,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③封闭门窗④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子下坠⑤跳楼⑥用湿毛巾堵住口鼻A.①②⑤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3)消防官兵用水枪向火区喷水灭火,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水能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4)发现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马上打什么电话号码报火警。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7单元课题1_燃烧和灭火)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7单元课题1_燃烧和灭火)](https://img.taocdn.com/s3/m/fe4e5a5a1ed9ad51f01df2b0.png)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5分钟训练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
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思路解析:本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的原理。
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思路解析:要考虑药品的价格、反应速率。
答案:(1)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2)生产运输使用贮存10分钟训练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灭火的三种基本方法:①隔绝空气②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答案:(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4)隔绝空气(5)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6)隔绝空气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思路解析:火柴竖直向上,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熄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课时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3cd67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a.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醋的酿造C.食物的腐烂D.水的蒸发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3.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C.隔氧又降温D.产生二氧化碳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供给呼吸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5.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A.纸杯着火点变低B.温度低于着火点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D.纸杯不是可燃物6.“清洁能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
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二、填空题7.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相关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将煤制成蜂窝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8.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
人教版化学九上燃烧和灭火练习题和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上燃烧和灭火练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771725763231126edb11e3.png)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测试题一、选择1.(2015重庆)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试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气瓶中,火柴的作用是()A.补充氧气 B.增加可燃物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升高铁丝的温度2.(2015梅州)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3、(2014南宁)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的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5.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6.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7.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跳楼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C.自燃不一定有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9.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白磷自燃 B.硫磺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丝燃烧10.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含答案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3a1351168884868762d649.png)
2017-2018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1.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A.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B.400人中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天C.早上的太阳从西方升起D.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放动画片2.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火焰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3.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得更旺,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低 B.空气中氧气不足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4.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 D.防止食用油溅出5.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6. 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7.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房屋着火,可以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9. 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10. 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11. 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12.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13. 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燃烧和灭火习题
![燃烧和灭火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12757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49.png)
《燃烧和灭火》习题一.单项选择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要点燃 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A.较高的温度 B.充足的氧气C.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氧气 D.温度达到可让物的着火点和充足的氧气3.某物质在空气中当温度低于150℃时不能燃烧,则它的着火点()A.高于150℃ B.高于或等于150℃C.为150℃ D.不低于150℃4.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处,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着的木条熄灭 B.燃烧更旺C.先燃烧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5.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燃气公司未把一些固体杂质去除干净 B.通气阀开得太大C.通风孔太小,空气不足从而使燃气不能完全燃烧D.通过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6.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是40℃)能够燃烧的是()A.白磷放在39℃的温水里 B.白磷放在冷水里C.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 D.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并向白磷附近通氧气7.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一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这是因为()A.木材是可燃物 B.散热快C.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 D.降低木材的着火点二.填空题8.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__________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
9.把一块棉布手帕浸入由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而成的液体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点燃,并轻轻地来回抖动手帕,火焰熄灭后,发现手帕并没有被烧坏。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季九年级化学 课题1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季九年级化学 课题1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5d211db307e87101f696d0.png)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答案:(1)氧气(2)发光、放热(3)可燃物(4)氧气(或空气) (5)着火点(6)隔绝氧气(或空气) (7)温度到着火点以下(8)有限(9)急剧燃烧(10)可燃性气体1.燃烧的条件(1)燃烧:通常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如蜡烛燃烧、木柴燃烧。
(2)着火点: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3)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可燃物;b.氧气(或空气);c.温度达到着火点。
【例1】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水能分解B.纸不是可燃物C.没有和氧气接触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解析:回答燃烧的问题,一定要紧扣燃烧条件。
纸船是可燃物,在空气中加热,也接触了氧气,故只能从温度找原因。
纸船中装了水,加热时,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纸船不燃烧。
答案:D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原理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③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辨误区灭火原理①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②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三种措施中的任何一种,不需要同时具备。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①移走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例如,森林失火时,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形成隔离带。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如油锅失火可盖上锅盖,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等,它们都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③降低温度,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如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扑灭;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图书、档案材料、精密仪器着火时,不可用水直接灭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油火、气火不能用水灭火,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气或油的密度比水小,不能隔绝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不能用于扑灭石油油井起火的方法是()
A、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3、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
A、马上拨打120
B、用嘴吹灭
C、寻找灭火器把它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
4、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汽油⑥火柴。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
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5、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气
B、氢气和氧气
C、天然气和空气
D、氖气和氧气
6、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 )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水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8、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A、碳
B、氢
C、硅
D、硫
二、填空题
1、燃烧是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
2、物质燃烧可以分为和。
当氧气时,可燃物发生,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含碳元素的燃烧产物主要是;当氧气时,可燃物发生,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含碳元素的燃烧产物主要是。
3、根据你所掌握的生活经验,了解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式,将其填入表格中。
三、简答题
1、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2、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
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组成的引火药。
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三硫化二锑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锑和二氧化硫,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帮助火柴梗燃烧的更旺。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氧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试写出火柴、点燃过程中发生的任意3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一、1、B 2、A 3、D 4、C 5、D 6、C 7、C 8、D
二、
1、发光发热化学或氧化具有可燃性与氧气充分接触达到着火点
2、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充足完全燃烧多二氧化碳不充足
不完全燃烧少炭黑和一氧化碳等
3、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灯帽盖灭、隔绝空气;清理可燃物开辟隔离带、取走可燃物;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空气。
三、
1、对着蜡烛吹气,把火焰周围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所以熄灭;对着蚊香吹气
点燃加热
不仅不能把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反而提供更多氧气,所以燃烧更旺,2、(1)A;(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点燃点燃
碳+氧气二氧化碳;三硫化二锑+氧气+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