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标准(命题范围完整版)

合集下载

(新高考)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标准(命题范围完整版)

(新高考)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标准(命题范围完整版)
②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b
c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
c
▲3.“蒸汽”的力量
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b
b
C
④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
b
b
▲4.走向整体的世界
b
c
▲3.罗马人的法律
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②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
b
c
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①光荣革命
②《权利法案》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b
b
c
④《王位继承法》
⑤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b
c
▲2.美国1787年宪法
①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b
b
c
B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c
c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
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c
c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
b
b
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b
c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 生物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1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的学生。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知识考核要求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在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能力考核要求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理解与表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2.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 能运用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浙江省2020届学考选考高考政策解读

浙江省2020届学考选考高考政策解读

• 学考、选考分卷、分时; • 学生高一第二学期参加学考科目不多于3门; • 先学考后选考,各科学考合格才能参加选考; • 学考只有1次机会,但不合格仍可继续报考。
浙江省2020届学考选考高考政策解读
考试科目: (必考)语、数、英(满分各150分)
(选考)物、化、生、政、史、地、技(满分各100分)
可报 不可报
浙江省2020届学考选考高考政策解读
例:浙江工业大学
材料类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 A:化学、历史、物理 • B:生物、物理、政治 • C:技术、化学、地理 • D:政治、历史,地理 • E:生物、化学、地理
可报 不可报
浙江省2020届学考选考高考政策解读
例:浙江工业大学
2. 外语(英语或日语): 满分150分,按卷面成绩两考取高分,计入总成绩 同时作学考成绩
3. 选考3科:等级赋分,满分各100分 4. 高考满分:750分
浙江省2020届学考选考高考政策解读
• 高职提前招生 • 三位一体招生 • 普通高考招生
浙江省2020届学考选考高考政策解读
1. 高职提前招生
类别 科目
要求
专业数量 比例 说明
本科 专科
第一类 1门科目
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6700
291 25.2% 物理占6200
第二类 2门科目 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和) 644
40
2.5%
第三类 2门科目 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 或) 1035 71 4.0%
第四类 3门科目 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和) 27
2
0.1%
第五类 第六类
3门科目
不提科目 要求
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或)

2017浙江省新高考方案解读二 学考选考规则

2017浙江省新高考方案解读二 学考选考规则
以卷面分100分的分布确定等级赋分(21级 对应21个赋分分值)。

几个概念的界定
概念区分3:学考与选考的次数与时间 学考与选考是同时进行的,实行一卷两考。
(学考也安排在每年的4月与10月)
成绩评定
学考:以卷面分70分的分布确定比例等级(5级)。 选考:以卷面分100分的分布确定等级赋分(21级对应21个赋分分值)。 (以合格为前提 )
学考 选考
以卷面分70分的分布确定比例等级 A、B、C、D、E 5个等级,E 为不 合格。以卷面得分为依据, A、B、 C等按15%、30%、30%最接近的 累计比例划定,E等比例不超过5%。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 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 方案(2017新方案)
解读(二)
2016.9.11
总体方案介绍
几个概念的界定
概念区分1:学考(毕业考)、选考与必考(高考) 学考 卷面分70分 加试卷面分30分 高考选考 卷面分 100分——七选三
高考必考 卷面分 150分——语数外 考试内容: 学考:必修部分的基本要求 选考:加试题30分(必修的发展要求+限定选修) 概念区分2:等级与等级赋分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1,0,1,2,3},{2,3},{0,1}U A B =-==,则()U B A ⋂=ð()A.{1,0,1}-B.{0,1}C.{0}D.{1}【答案】B 【解析】【分析】先计算补集{}1,0,1U A =-ð,再计算交集()U A B ⋂ð;【详解】{}(){}1,0,1,0,1U UA AB =-∴⋂= 痧,故选:B.2.命题“[)1,x ∃∈+∞,21x ≤”的否定形式为()A.[)1,x ∀∈+∞,21x >B.(),1x ∀∈-∞,21x >C.[)1,x ∀∈+∞,21x ≤D.(),1x ∀∈-∞,21x ≤【答案】A 【解析】【分析】特称命题的否定:①∃⇒∀,②否定结论.【详解】命题“[)1,x ∃∈+∞,21x ≤”的否定形式为:“[)1,x ∀∈+∞,21x >”,故选:A.3.函数()f x =)A.[]1,3 B.1,12⎛⎫⎪⎝⎭C.1,32⎡⎤⎢⎥⎣⎦D.1,12⎡⎤⎢⎥⎣⎦【答案】D 【解析】【分析】由根式有意义可以列出不等式求解.【详解】依题意得10210x ⎧≥⎪⎨-≥⎪⎩,解得112x ≤≤,所以()f x 的定义域为1,12⎡⎤⎢⎥⎣⎦,故选:D.4.已知()f x 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2()21f x x x =--,则((1))f f -=()A.2B.2- C.1D.1-【答案】D 【解析】【分析】利用函数奇偶性,由内向外求值即可.【详解】由题意()()112f f -=-=,所以((1))(2)1f f f -==-.故选:D5.已知R a b c ∈,,,则a b c ==是222a b c ab bc ac ++=++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分析判断即可.【详解】当a b c ==时,222223,3a b c a ab bc ac a ++=++=,所以222a b c ab bc ac ++=++,当222a b c ab bc ac ++=++时,2220a b c ab bc ac ++---=,所以2222222220a b c ab bc ac ++---=,所以()()()2222222220a ab baac c b bc c -++-++-+=,所以()()()2220a b a c b c -+-+-=,因为()()()2220,0,0a b a c b c -≥-≥-≥,所以()()()2220a b a c b c -=-=-=,所以a b c ==,所以a b c ==是222a b c ab bc ac ++=++成立的充要条件,故选:C6.若函数()()2222422xx x x f x m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则实数m 的值为()A.3B.4C.5D.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偶函数的性质结合题意得()00f =即可求解.【详解】由题函数定义域为R ,关于原点对称,又由于()()()2222422,x x x x f x m f x ---=+-++=故()f x 为R 上的偶函数,由于()f x 只有一个零点,因此()00f =,故2420m -⨯+=,解得6m =,故选:D.7.当01a <<时,关于x 的不等式()()()3130x a x a ⎡⎤--+->⎣⎦的解集为()A.33, 1a x x x a -⎧⎫><⎨⎬-⎩⎭∣或 B.331a x x a ⎧⎫-<<⎨⎬-⎩⎭C.33, 1a xx x a -⎧⎫<>⎨⎬-⎩⎭∣或 D.331a xx a ⎧⎫-<<⎨⎬-⎩⎭【答案】B 【解析】【分析】确定二次项的系数符号和两根的大小关系,直接写出解集即可.【详解】因为333323=111a a a aa a a ---+--=---,又因为01a <<,所以201a a ->-,所以3>31a a --,又因为10a -<,于是()()()3130x a x a ⎡⎤--+->⎣⎦等价于()3301a x x a -⎡⎤--<⎢⎥-⎣⎦,可得331a x a -<<-,所以()()()3130x a x a ⎡⎤--+->⎣⎦的解集为331a x x a ⎧⎫-<<⎨⎬-⎩⎭.故选:B8.已知()()2,12,1xa x x f x x a xb x ⎧+≤⎪=⎨--+>⎪⎩,存在实数(0a >且)1a ≠,对于R 上任意不相同的12,x x ,都有()()21211f x f x x x ->-,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A.()0,∞+ B.[)4,+∞ C.(]0,4 D.[]0,4【答案】A 【解析】【分析】先将问题转化为分段函数()()g x f x x =-的单调性问题,然后根据各段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分段点处函数值大小关系得到,a b 的不等关系,再由题意可分析出b 的取值范围.【详解】对于R 上任意不相同的12,x x ,都有()()21211f x f x x x ->-,即对于R 上任意不相同的12,x x ,都有()()2211210f x x f x x x x ---⎡⎤⎡⎤⎣⎦⎣⎦>-,所以()()g x f x x =-是R 上的增函数,且()()2,11,1xa x g x x a xb x ⎧≤⎪=⎨--+>⎪⎩,所以()1111211a a a a b>⎧⎪-⎪≤⎨⎪≤--+⎪⎩,所以1322a b a <≤⎧⎨≥-⎩,故由题意可知,存在(]1,3a ∈使得22b a ≥-,所以()min 22b a ≥-,且22a -最小值无限逼近0,所以0b >,故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9.已知0a b c >>>,则()A.2a c b c +>+ B.ac bc >C.a ba cb c>++ D.cc a b <【答案】BC 【解析】【分析】对于A ,利用特殊值可以排除;对于B 、C ,根据给定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以判断;对于D ,结合幂函数性质判断即可.【详解】对于A ,因为0a b c >>>,不妨取3,2,1a b c ===,则42a c b c +=+=,5,此时2a c b c +<+,故A 错误;对于B ,因为0a b c >>>,由不等式的可乘性得ac bc >,故B 正确;对于C ,由B 知ac bc >,所以()()0a b ac bca cbc a c b c --=>++++,即a b a c b c>++,故C 正确;对于D ,函数c y x =在()0,∞+上单调递增,则c c a b >,故D 错误.故选:BC10.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满足:①对于任意的x ,y ∈R ,都有()()()f xy f x f y =,②存在1x ,2x ∈R ,使得()()12f x f x ≠,则()A.()00f = B.()22f =C.当()11f -=-时,()f x 为奇函数 D.当()11f -=时,()f x 为偶函数【答案】ACD 【解析】【分析】通过赋值,函数奇偶性的概念逐个判断即可.【详解】对于A :令0x y ==,可得:()()200f f=,解得:()00f =或()01f =,当()01f =时,令0y =,可得:()()()00f f x f =,得()1f x =,不满足存在1x ,2x ∈R ,使得()()12f x f x ≠,舍去,故()00f =;正确;对于B :令()2f x x =,满足()()()()222f xy xy f x f y x y ===,且存在1x ,2x ∈R ,使得()()12f x f x ≠,此时()24f =,故错误;对于C :令1y =-,可得:()()f x f x -=-,奇函数,正确;对于D :令1y =-,可得:()()f x f x -=,偶函数,正确;故选:ACD11.给定数集A =R ,(],0B ∞=-,方程2210s t ++=①,则()A.任给s A ∈,对应关系f 使方程①的解s 与t 对应,则()t f s =为函数B.任给t B ∈,对应关系g 使方程①的解t 与s 对应,则()s g t =为函数C.任给方程①的两组不同解()11,s t ,()22,s t ,其中1s ,2s B ∈,则11221221t s t s t s t s +>+D.存在方程①的两组不同解()11,s t ,()22,s t ,其中1s ,2s B ∈,使得1212(,)22s s t t ++也是方程①的解【答案】AC 【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A,B 易得;对于C ,由题意得到211210s t ++=,222210s t ++=,化简整理得121212()()2()0s s s s t t +-+-=,根据12,(,0]s s ∈-∞推得1212()()0t t s s -->,展开即可判断;对于D ,运用反证法,假设1212(,22s s t t ++也是方程①的解,通过22121211,22s s t t ++=-=-,替代化简推出12s s =,得出矛盾即可.【详解】对于A ,由①可得,21122t s =--,对于任意的s A ∈,都有唯一确定的t 值与之对应,故()t f s =为函数,故A 正确;对于B ,由①可得221s t =--,因t B ∈,若取0t =,则21s =-,此时不存在实数s 与之对应,若考虑虚数解,会出现i s =±两个虚数与之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故B 错误;对于C ,依题意,211210s t ++=,222210s t ++=,两式相减,整理得121212()()2()0s s s s t t +-+-=,因12s s ≠且12,(,0]s s ∈-∞,则有1212122()0t t s s s s -+=-<-,即得1212()()0t t s s -->,展开整理,即得11221221t s t s t s t s +>+,故C 正确;对于D ,由题意,12s s ≠,12,(,0]s s ∈-∞,假设1212(,22s s t t ++也是方程①的解,则有21212(2()1022s s t t++++=(*),因22121211,22s s t t ++=-=-,则22121212s s t t ++=--,代入(*)式,整理得:22121220s s s s +-=,即得12s s =,这与题意不符,故D 错误.故选:AC.【点睛】思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方程的解的应用,属于难题.对于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函数,主要根据函数的定义,检测对于每一个自变量的取值,是否一定存在唯一的另一个值与之对应;对于方程的解,一般应从字母范围,解析式特点等方面考虑.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函数()11f x x =+,()1,x ∈+∞的值域是__________.【答案】10,2⎛⎫ ⎪⎝⎭【解析】【分析】由函数在()1,+∞的单调性得到函数值域.【详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可知:函数()f x 区间()1,-+∞上单调递减,∵()()1,1,+∞⊆-+∞,∴()f x 区间()1,+∞上单调递减,∴()()112f x f <=,又∵10x +>,∴()0f x >,∴()10,2f x ⎛⎫∈ ⎪⎝⎭,故答案为:10,2⎛⎫ ⎪⎝⎭.13.已知实数x ,y 满足0x >,0y >,231xy x y =++,则x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答案】42+【解析】【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将题设方程转化成不等式210-≥,求出即得xy 的最小值.【详解】由231xy x y =++,可得213xy x y -=+≥,当且仅当3x y =时取等号,即210-≥,设t =2210t t --≥,解得352t ≤或352t ≥,因0t =>,故得235(2xy ≥,即4152xy +≥,由3231x y xy x y =⎧⎨=++⎩解得3632x y ⎧+=⎪⎪⎨+⎪=⎪⎩,即当36x =,32y +=时,xy取得最小值为42+.故答案为:42+.14.已知=,R x ∈,且()03f =,()()()0.520.51f n f n =+,*n ∈N ,请写出()f x 的一个解析式__________.【答案】134xy ⎛⎫=⋅ ⎪⎝⎭(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根据()()()0.520.51f n f n =+可考虑指数型函数,再设()x f x a b =⋅分析求解即可.【详解】设()xf x a b =⋅,由()()()0.520.51f n f n =+可得()0.50.512n n a b a b+⋅=⋅,即0.512b=,故4b =,又()03f =,故043a ⋅=,则3a =,134xy ⎛⎫=⋅ ⎪⎝⎭.故答案为:134xy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1)求值:)1112141431620.75624--⎛⎫⎛⎫+-+⨯⨯ ⎪ ⎪ ⎪⎝⎭⎝⎭.(2)设22xm=,且0m >,求33x xxxm m m m--++的值.【答案】(1)2-;(2)32【解析】【分析】(1)根据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化简求值即可;(2)运用三次方公式化简,再根据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求解即可.【详解】(1))11121414331620.75624--⎛⎫⎛⎫++⨯⨯ ⎪⎪ ⎪⎝⎭⎝⎭()111124443272424-⎛⎫⎛⎫⎛⎫=+⨯⨯ ⎪ ⎪ ⎪ ⎪⎝⎭⎝⎭⎝⎭)1144432722344⎛⎫⎛⎫=-+⨯⨯ ⎪ ⎪⎝⎭⎝⎭14432743234432⨯⎛⎫=+⨯=⨯= ⎪⨯⎝⎭.(2)因为22x m =,且0m >,所以()()3333xxxxx x x xm m mm m m m m ----++=++()()22xxxx x xx xm m mm m m m m ----+-⋅+=+.2222113112122x x x xm m m m -=-+=-+=-+=.16.已知集合{}2560A xx x =--≥∣,403x B x x ⎧⎫-=<⎨⎬+⎩⎭,{3}C x x a =-<.(1)求A B ;(2)若x B ∈是x C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4xx <∣或6}x ≥(2){}6a a ≥【解析】【分析】(1)解二次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分别得到集合,A B ,再求并集;(2)解绝对值不等式得到集合C ,由充分条件得到包含关系,建立不等式,求得a 的取值范围.【小问1详解】因为{}2560{6A xx x x x =--≥=≥∣∣或1}x ≤-,40{34}3x B x x x x ⎧⎫-=<=-<<⎨⎬+⎩⎭∣,所以{4A B xx =< ∣或6}x ≥.【小问2详解】{3}{33}C x x a x a x a =-<=-+<<+∣若x B ∈是x C ∈的充分条件,则B C ⊆,所以3334a a -≤-⎧⎨+≥⎩,解得6a ≥,故a 的取值范围为{}6a a ≥.17.已知幂函数=经过点2,4().(1)求12f ⎛⎫⎪⎝⎭的值;(2)记()()g x f x x =-,若()g x 在[]1,a -上是不单调的,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记()()h x f x x b =++,若ℎ与()()h h x 值域相同,求实数b 的最大值.【答案】(1)14(2)1,2⎛⎫+∞⎪⎝⎭(3)14-【解析】【分析】(1)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后计算求值;(2)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定义域的关系列出不等式即可得解;(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值域相同转化为1142b -≤-求解即可.【小问1详解】设幂函数为a y x =,42a ∴=,2a ∴=,2y x ∴=,∴当12x =时,21124y ⎛⎫== ⎪⎝⎭.【小问2详解】()()221124g x f x x x x x ⎛⎫=-=-=-- ⎪⎝⎭,因为()g x 在[]1,a -上是不单调的,所以12a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1,2∞⎛⎫+⎪⎝⎭.【小问3详解】函数()22111,244h x x x b x b b ∞⎛⎫⎡⎫=++=++-∈-+ ⎪⎪⎢⎝⎭⎣⎭,令()t h x =,则()()()221124h h x h t t t b t b ⎛⎫==++=++- ⎪⎝⎭,1,4t b ∞⎡⎫∈-+⎪⎢⎣⎭,因为函数ℎ的值域和函数()()h h x 相同,可得1142b -≤-,解得14b ≤-,所以实数b 的最大值为14-.18.设矩形ABCD 的周长为20,其中AB AD >.如图所示,E 为CD 边上一动点,把四边形ABCE 沿AE 折叠,使得AB 与DC 交于点P .设DP x =,PE y =.(1)若3AD =,将y 表示成x 的函数=,并求定义域;(2)在(1)条件下,判断并证明=的单调性;(3)求ADP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9y x =+,200,7⎛⎤ ⎥⎝⎦(2)29y x =+200,7x ⎛⎤∈ ⎥⎝⎦上单调递增,证明见解析(3)752-.【解析】【分析】(1)通过几何关系确定AP EP =,利用R Rt ADP 的三边关系建立x ,y 的关系,再利用7x y +≤,进而确定x 的范围即可.(2)应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即可;(3)设AD m =,将面积表示为()5510m m S m ⨯⨯-=-,适当变形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即可.【小问1详解】解:根据题意,由3AD =,得7AB =,由已知PAE PEA ∠=∠,故AP EP y ==,又因为DP x=故在Rt ADP 中,则222AP AD DP =+,即229y x =+,整理得29y x =+又7x y +≤,则297x x ++≤297x x +≤-,2294914x x x+≤+-207x ≤,所以,定义域为200,7⎛⎤ ⎥⎝⎦.【小问2详解】解:因为y =200,7x ⎛⎤∈ ⎥⎝⎦,任取1x ,2200,7x ⎛⎤∈ ⎥⎝⎦且12x x >,则12y y -+-=因为212007x x <<≤,所以120x x ->,120x x +>0>所以120y y ->,即y =200,7x ⎛⎤∈ ⎥⎝⎦上单调递增.【小问3详解】解:易知,当E 点位于C 点时,ADP △面积最大.此时再设AD m =,DP n =,那么10AP n m =--,由222AP AD DP =+得501010m n m-=-,()0,5m ∈,所以,ADP △的面积()55115010221010m m m S nm m m m⨯⨯--==⋅=--,令10m t -=,则()10510m t t =-<<,10m t -=-,故()5510m m S m⨯⨯-=-()()510510t tt⨯-⨯+-=5051551575t t ⎛⎫⎛⎫=-⨯+-≤-=- ⎪ ⎪ ⎪⎝⎭⎝⎭,当且仅当50t t=,即t =10m =-故当10AD =-ADP △的面积S 的最大值为75-.19.设A ,B 是非空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两个实数x ,y ,按照某种确定的关系f ,在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z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二元函数,记作(),z f x y =,x ,y A Î,其中A 称为二元函数f 的定义域.(1)已知(),f x y =若()11,1f x y =,()22,2f x y =,12122x x y y +=,求()1212,f x x y y ++;(2)设二元函数f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①x ∀,y I ∈,都有(),f x y M ≥,②0x ∃,0y I ∈,使得()00,f x y M =.那么,我们称M 是二元函数(),f x y 的下确界.若x ,()0,y ∈+∞,且111x y+=,判断函数()22,8f x y x y xy =+-是否存在下确界,若存在,求出此函数的下确界,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f x y 的定义域为R ,若0h ∃>,对于x ∀,y D ∈⊆R ,都有()(),,f x y f x h y h ≤++,则称f 在D 上是关于h 单调递增.已知()2,4ay f x y kx y =-+在[]1,2上是关于a 单调递增,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答案】(1)()1212,3f x x y y ++=(2)答案见解析(3)1,5∞⎡⎫-+⎪⎢⎣⎭.【解析】【分析】(1)由二元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根据基本不等式即二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即可;(3)根据二元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的定义求解即可;【小问1详解】由()11,1f x y =可得,22111x y +=,由()22,2f x y =可得,22224x y +=,由()1212,f x x y y ++==又12122x x y y +=,所以()1212,3f x x y y ++=;【小问2详解】由111x y+=可得,x y xy +=,由xy xy +=可得,x y xy +=≥,所以4xy ≥,()()()()22222,8101052525f x y x y xy x y xy xy xy xy =+-=+-=-=--≥-,当且仅当5xy =,即52x +=,552y =或52x =,52y +=时取等号.【小问3详解】因为()2,4ay f x y kx y =-+在[]1,2上是关于a 单调递增,所以()(),,f x y f x a y a ≤++,即存在0a >,对于任意的x ,[]1,2y ∈,都有()()()2244a y a ay kx k x a y y a +-≤+-+++,化简可得()()22044y a y k y y a ++-≥+++,即()()2224044a y ay k y a y +-+≥⎡⎤⎡⎤+++⎣⎦⎣⎦,下面求函数()()()222444a y ay g y y a y +-=⎡⎤⎡⎤+++⎣⎦⎣⎦的最小值,设24y ay t +-=,[]3,2t a a ∈-,()()2222224464164644416a y ay at a a t t a y a y t t +-==++++⎡⎤⎡⎤+++++⎣⎦⎣⎦,所以函数()246416ah t a t t=+++在[]3,2a a -递增,()()()2min 233525a a h t h a a a -=-=++,即存在0a >,使得()2230525a a k a a -+≥++,设()22325a a a a a ϕ-=++,0a >,①当03a <≤时,()223025a a a a a ϕ-=≤++,②当3a >时,()()22251312525a a a a a a a a ϕ+-==-++++,设14u a =+>,221110,42545a u a a u u u+⎛⎫==∈ ⎪+++⎝⎭+,所以()()2230,125a a a a a ϕ-=∈++,综上,105k +≥,所以k 的取值范围是1,5⎡⎫-+∞⎪⎢⎣⎭.【点睛】方法点睛:新定义题型的特点是:通过给出一个新概念,或约定一种新运算,或给出几个新模型来创设全新的问题情景,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实现信息的迁移,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遇到新定义问题,应耐心读题,分析新定义的特点,弄清新定义的性质,按新定义的要求,“照章办事”,逐条分析、验证、运算,使问题得以解决.。

最新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考试标准数学(学考选考标准word版)

最新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考试标准数学(学考选考标准word版)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数学学业水平的考试。

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之一,也是高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 2 次。

考试的对象是2014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二、考核目标、要求与等级(一) 考核目标普通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全面考察和评估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和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的检测考试。

(二) 考核要求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数学学业水平考试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数学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突出考查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初步应用数学学科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数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关注数学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充分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

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教学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知识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其含义如下:(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能记住和识别数学符号、图形、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有关内容,并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模仿,进行直接应用。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用数学语言表达,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017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考试标准历史(学考选考标准word版)

2017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考试标准历史(学考选考标准word版)

2017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考试标准历史(学考选考标准word版)一、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的异地高考学生。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历史》是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目标、要求与等级(一)知识考核要求知识考核要求分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其含义如下:a一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一理解:领会、领悟和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等。

c一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一综合: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有关问题。

(二)能力考核要求能力考核要求分为四个方面十二类,分别表述如下:1.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所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新高考)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标准(命题范围完整版)

(新高考)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标准(命题范围完整版)
①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②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b
b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②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
b
b
▲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①报刊、影视业的发展
②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b
b
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①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b
c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②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③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c
b
b
④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c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①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
②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③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④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
②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③敦刻而克撤退、不列颠之战
b
b
b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C
C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莫斯科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
C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①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而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期影响
b
c
▲3.罗马人的法律
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②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
b
c
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①光荣革命

浙江学选考政策暨各学科概述

浙江学选考政策暨各学科概述

浙江学选考政策解读暨各学科概述高中复习及考试重要节点时间轴官方回答:2016《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

”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有利于学校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促进高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解读:学考全名叫做“学业水平考试”,是检测考生高中各科基础知识学习是否过关的。

考试难度并不大,大部分考生都能通过考试。

但是如果某一科太偏科考不好(没有通过),就会影响毕业和升学。

高校招生章程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可能对某学科的学考等级成绩提出要求。

(例如物理必须考A才可以报考“XX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简单来说会有三种情况:第一,学考某一科(或几科)没有通过,影响毕业;第二,学考成绩中等,没有很多A,也没有科目不通过的情况,顺利毕业;第三,学考发挥特别好,拿到好几科A等级(一般3A以上,越多越好),而且没有C等级以下的科目,不仅顺利毕业,还将具备报考某高校“三位一体”招生的资格,一般可以高考成绩低10分(甚至更多)进同一所大学。

学考科目如下:官方回答:学考成绩采用等级制,设A、B、C、D、E 5个等级,E为不合格。

成绩评定以当次当科考试考生的卷面得分(语文、数学满分各100分,外语满分150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满分各70分)为依据,A、B、C等按实考人数15%、30%、30%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E等比例不超过5%。

经批准设立的内高班、内职班学生成绩等级单独划定。

解读:首先,卷面得分不等于最终成绩,最终成绩以A、B、C、D、E5个等级的形式来呈现。

例如,考物理的考生有1000个,拿A的考生就是第1名到第150名(前15%),拿B的考生就是第151名到第450名(前15%~45%),拿C的同学就是第451名到第750名(前45%~75%),拿D的同学就是第751名到第950名(前75%~95%),拿E的同学就是剩下的50名(小于等于5%)。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 ...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 ...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技术(适用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及相关人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技术(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信息技术部分一、考核要求1.知识考核要求信息技术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称为识记、理解、应用,分别以字母a、b、c表示,其含义如下:a—识记:能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b—理解:对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能用自己的语言或相应的操作进行表达、判断和直接运用。

c—应用: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处理,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考核要求信息技术考试中,学科能力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观察能力能正确认识有关信息技术设备的相关部件及结构特点,熟悉常用软件的界面,鉴别操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2)记忆能力能准确记住并再现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浙江高考历史考纲要求

浙江高考历史考纲要求

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历史)文科综合 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三、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工、Ⅱ两卷。

第1卷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IA)模块的试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IA)模块的试题组成。

题型为综合题,共计160分。

四、分值比例试卷满分为300分。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五、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核目标、要求和范围历史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所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实,做出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概括历史人物的活动。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英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三)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马克思 2.巴黎公社(五)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辛亥革命3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思想解放的潮流1.“睁眼看世界”和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 2.华盛顿体系 3.国际联盟、《非战公约》(三)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四)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年至l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八) 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九)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4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四)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2.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2015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注重考查“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突出“维护国家主权”、“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等观照现实的历史价值观引领,凸显历史学科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深化课改的目标要求。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
• 第三课:了解 1992年邓小平南 方谈话的主要内 容和重要作用。 结合对中共十四 大、十四届三中 全会、十五大主 要内容的掌握, 了解我国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过程,认 识市场经济体制 对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意 义。
(3)简洁
• 第一课:了解俄国 国内战争后苏维埃 政权面临的严峻形 势;理解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的背景、 内容、作用;理解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内容、意义;认 识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向新经济政策转 变的必要性;体会 列宁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的勇气和 求真务实的创造精 神。
(1)减法
• 第一课:了解“家天下 ”制度的开始;知道周 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 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 • 第二课:了解秦的统一 ;知道皇帝制度创立、 秦朝“三公九卿”制和 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 解秦朝的“三公九卿” 制;结合秦朝中央集权 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标准》解读
• 2、考核要求的解读 • 分知识、能力、品质三大块考核要求。 • 知识考核要求参照以往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要求 表述为A识记B理解C分析D综合四种从低到高四 个层次要求。 • 能力考核要求表述为以往高考考试说明的考核目 标与要求为参照。分四个方面十二类。
一、《标准》解读
• 能力考核要求 •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所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 题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1.辨别历史事实,做出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 和历史观点。 •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概括 历史人物的活动。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 价历史人物。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 阐释。 •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 证历史问题。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 点。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评分细则

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评分细则

2018 年11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评分细则31.(10 分)(1)1984 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

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6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4 分)(1)政治:“一国两制”(1 分)构想进入实践阶段(1 分、“实施、实行”也可);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1 分),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沿海城市的开放(1 分),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科技:空间技术(2 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写“卫星”得 1 分)(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分,写不全得 1 分,“大包干、包产到户”1 分,出现任意错别字 0 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 分、厂长经理负责制 2 分;现代化企业制度 0 分)。

32.(10 分)(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德国在不到30 年里实现工业革命”的新能源是什么?概括说明德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重要发明成果。

(4 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邦德国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并用一句话评价其对西欧经济所发挥的作用。

(6 分)(1)新能源:电力(1 分),石油(1 分)。

成果: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名字不写不扣分,写错扣 1 分)——汽车(1 分),第一台电机机车,本茨——四轮汽车(1 分、“四轮车”也可)。

(2)特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2 分、“市场经济”1 分、“计划与市场结合”1 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2 分、“社会福利”、“社会保险”1 分);作用:西欧经济的“火车头”(2 分、带头、领导、引领、领头羊 1 分)。

33.(10 分)(1)根据材料一所论“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结合所学,以汉、唐为例,概括指出宋代以前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提炼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

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含学业水平考试基本篇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

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2012版)(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依据的全省统一的语文课程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在本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注册获得普通高中学籍的且修完语文必修课程的所有在校学生。

考试目标与要求(一)考试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业水平考试评价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文字、语法、修辞、标点等基本语言知识,并具有实际运用的能力。

(2 )具备阅读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等不同类型的文本的能力。

(3)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词句含义,能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文,具备古代诗歌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

(4)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要求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分别用a、b、c、d、e来表示。

其含义如下: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次。

能够识别重要字词读音的正误、字形的正误;能够准确记住相关的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记住古代诗文中的名句等等。

2025年高考历史通史版配套课件 第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025年高考历史通史版配套课件 第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025年高考历史通史版配套课件第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时空演进阶段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政治上,国家分裂与门阀政治盛行。

由于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入分裂。

门阀士族由东汉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影响深远(2)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出现了民族交融局面,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多民族交融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3)经济上,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这一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也加速了当地经济发展(4)思想上,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儒学也有了新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再次分裂——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从三省六部制到科举制,封建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2)经济上:封建经济进入繁荣时期,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思想上:呈现多元特征。

三教并行,出现反佛教思想。

科技、文化繁荣,对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内容索引强基础 学考回归教材研考点 主题精准突破练经典 素养强化提升课程标准凝练要点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1强基础 学考回归教材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三国与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爆发了“八王之乱”而转衰曹丕司马炎2.东晋与南朝司马睿士族3.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链接·选择性必修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创立曹魏时期,中正根据 、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④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b
c
b
c
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b
▲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b
c
d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①“一国两制”的构想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b
b
c
b
c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
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②武昌起义的爆发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b
b
b
b
c
▲3.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五四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一大”
③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历史学考+选考考试标准
必修第一册
专题
知 识 条 目
考试要求
必考
加试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c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①秦的统一
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
b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①汉代“刺史”的设置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1.巴黎和会
①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的图谋
②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③《凡约》的主要内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b
C
c
▲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①凡尔赛体系及其实质
②国联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其盟约
C
B
▲3.华盛顿会议
①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②中国的山东问题
③凡-华体系的实质与不稳定性
b
b
c
▲4.维护和平的尝试
①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②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
b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1.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
①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②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c
b
▲2.卓尔不群的雅典
①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②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③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b
③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④元朝行省制度
⑤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b
b
b
b
d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C
d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①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
②清朝军机处
③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b
c
c
④清朝的边疆政策
c
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③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b
b
b
④“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
c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c
b
▲2.外交关系的突破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
b
b
b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②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
b
c
▲3.罗马人的法律
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②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
b
c
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①光荣革命
②《权利法案》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b
b
c
④《王位继承法》
⑤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b
c
▲2.美国1787年宪法
①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②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c
c
③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c
▲3.民主政治的扩展
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③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b
b
c
d
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②马恩河、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
③一次大战演变为扩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
b
b
c
▲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①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与标志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b
b
c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
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C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②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③敦刻而克撤退、不列颠之战
b
b
b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C
C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莫斯科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
C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①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而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期影响
▲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①鸦片战争的背景
②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④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b
b
c
c
▲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①黄海海战
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
b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
b
▲3.伟大的抗日战争
①卢沟桥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①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b
b
▲3.走向世界大战
①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和历史教训
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
C
C
D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④国民革命
⑤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⑥红军长征及其意义
⑦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c
b
b
b
b
b
b
c
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
意义
b
b
c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
b
c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②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b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③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b
b
c
▲2.扩日持久的战争
①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
①国联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
②《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b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
②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③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b
b
c
▲2.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