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设计1
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7篇)
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7篇)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试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4、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灿烂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教学难点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素材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
3、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小故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我们祖国的西部不仅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
板书课题。
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读懂句子,理解新词。
(1)大家课前预习得不错,老师再考考你们,谁能把这句话填写完整?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谁能给这个词找个近义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课件出示)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矗立:高高地直立。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2)谁能填写这个句子,并准确地读一读??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什么?(课件出示)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戎装:军装。
戎,古代兵器的总称。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
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3)读句。
丝绸之路的开辟教案
学校评课:
齐老师上的这堂课是七年级教材的第16课:《丝绸之路》。
上课语言清晰,有条理,态度和蔼亲切。
课前用多媒体图片引出丝绸之路,屏幕展示阅读提示,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依据。
整堂课以提问的方式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了解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原因、经过和结果,并学会了分析其历史意义,对“丝绸之路”的古、今状况和作用也有了大致的掌握。
课堂教学中,老师不时有相关的问题提出,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用“春风不渡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来开形容西域的自然条件,贴切易懂;大月氏与匈奴结怨的故事和张骞出使西域的史料的补充,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给学生注入了情感教育。
“投笔从戎”的典故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也起到了启发、点拨作用。
多媒体地图的应用和恰当讲解实在是画龙点睛之笔,运用地图讲解“西域”的范围,十分生动!用地图讲解丝绸之路的线路,圈点丝绸之路路线的五个点;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用五个地点,形成知识链,便于理解和记忆;讲解大秦的相对位置有利于学生理解当时的世界版图很有立体空间感。
丝绸之路的开启初中历史教案
丝绸之路的开启初中历史教案在整理历史教案之前,我们需要对丝绸之路进行深入了解。
丝绸之路,又称为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标志着东西方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起点。
以下是一个涵盖丝绸之路开启的初中历史教案:【导言】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开启,探讨其对古代文明交流和帝国的影响。
【主体部分】一、丝绸之路的背景与起源A. 介绍古代中国丝绸的独特性及出口情况B.讲述丝绸之路的起源地点和起始时间C.分析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及其滋养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二、丝绸之路的线路A. 介绍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和经由地B.阐述每条线路的地理和气候特点C.分析丝绸之路的线路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三、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A. 介绍丝绸之路上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B.说明丝绸之路上中国所获得的外来商品和文化C. 分析外来商品和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四、丝绸之路对古代帝国的影响A.讨论丝绸之路对汉朝的经济发展和疆域扩张的影响B.分析丝绸之路对其他东方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影响C.探讨丝绸之路对古代帝国之间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五、丝绸之路的变迁与时代影响A.介绍丝绸之路在汉朝后期的逐渐衰落原因B.探讨丝绸之路在唐朝时的再度繁荣及其对唐朝的影响C.分析丝绸之路的变迁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结语】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学生们将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开启和发展对古代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和贸易交流的桥梁,推动了古代帝国的发展和繁荣。
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对世界的影响。
【延伸活动】1.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们可以分享一个他们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2.组织学生们分组展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品和文化,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多样性。
3.引导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短文,讨论现代的“丝绸之路”的概念和意义。
【参考资料】(无需包含链接)1.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今天" by 鲁安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2. "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 by 王晓明,商务印书馆,20153. "Ancient Silk Road: Records from a Vanishing World" edited by 安啸和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进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①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②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多媒体片断《我们新疆好地方》今天的新疆,两汉时属西域。
谁是开辟西域第一人呢?(张骞)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西域,走近张骞,去寻访充满梦幻色彩的丝绸之路吧!教学内容: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里?(屏幕上显示地图及文字讲解)引用唐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
(学生齐读诗歌)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比较学习)①背景及时间②目的③作用让学生即兴演表演《张骞拜别汉武帝》场景、对话,要求表演者的举止、言谈符合所扮演者身份,张骞扮演者在出场时须先做简单自我介绍。
通过学生自己表演中来突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屏幕显示)下面看看西汉的招贤令,回答问题(屏幕显示)讨论:a、谁接受任务?此行有什么目的?b、假如你是张骞,你设想一下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呢?c、虽然任务艰巨,但张骞义无反顾地完成了使命,从张骞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呢?进一步讨论:a、张骞对我国的历史有什么功绩?b你如何评价张骞出使西域?各组各抒己见。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
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汇报交流:①检查字音。
②疏通难字。
③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
开火车游戏。
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
5.写一写。
1.认读会写字8个。
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
评议。
5.独立练习书写。
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
1.畅所欲言。
2.读题。
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①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②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③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
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5.欣赏感受。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目标史实2.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法设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活动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胡萝卜、洋葱、核桃实物情景导入)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知道为什么称“胡萝卜”“洋葱”吗?它们是从哪儿传来的?知道西域和中原的道路是怎样开通的吗?2.引导:张骞通西域以后就形成了一条中西方交往的道路。
这条道路在我国历史上叫什么呢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了解在那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学习新课】1.明确目标(师展示学习目标)2.自主探究(1)西域是指什么地方呢?(2)在你的想象中西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提示:两方面)物产丰富,人物衣冠楚楚,彬彬有礼。
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
过渡:张骞不顾这遥远、陌生、荒凉,毅然应召出使西域。
张骞有太多的经历,每个经历都是一个故事。
下面我们就通过编故事,讲故事的方式来学习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生:(合作编故事)师:哪个小组把你们编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生:(讲故事)师:(给予肯定,并注意引导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师:由张骞我们想到了我们自己,他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我们都渴望成功,可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做作业时遇到了难题、这次考试考得不太理想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向张骞学习,我们学习知识应该学会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1.西域是指什么地方?2.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3.新疆地区是何时归属中央政权的?其标志是什么?4.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板书设计】1.西域:汉朝时,人们把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2.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1)公元前138年,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2)公元前119年,加强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西域的开发3.西域都护(1)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
2024新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目标】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②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西汉管理西域的相关措施,学习张骞、班超等人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路线。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观察地图,对比秦与西汉的疆域,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呢?答案提示:多了西域地区。
教师指导:通过地图可以看到,与秦朝相比,西汉疆域有了较大拓展,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将河西走廊至西域的广大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
那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学习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本课共分为几个子目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提示:教师指导: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张骞通西域后,一方面形成了后来的丝绸之路,另一方面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版图,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阅读教材,描述西域的地理位置。
答案提示: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教师指导:①【史料实证】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78思考,匈奴与西域各国、西汉的关系如何?答案提示:匈奴控制奴役西域各国;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
教师指导:通过解读材料“由于苍天降福保佑......现已消灭了月氏,其部众已全部被杀或投降,月氏已被我征服;楼兰、乌孙、呼揭及其附近的二十六国,都已归匈奴统辖。
”可知当时西域各国备受匈奴压迫。
通过关键词“不断侵犯、抢走、毁坏”可知当时匈奴仍然不断进攻中原。
②【史料实证】基于上述关系汉武帝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精选8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
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第2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丝绸之路》(板书)请看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
XX你先读。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
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读流利)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生练读。
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2、指名读。
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分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1、生自学,师巡视。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案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1、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及其作用2、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难点: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开辟学习过程与指导:阅读教材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
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西域狭义广义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汉宣帝时→西汉末年→王莽时期→汉明帝时↓↓↓↓↓↓匈奴控制→张骞出使→西域都护→失去控制→断绝往来→班超经营↙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西亚→大秦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说明:学生述点情况不好,几位同学只能就“张骞出使西域”说一些内容,没有层次,没有条理。
“丝绸之路”和“佛教东传”的内容没有人能说出来。
补充的同学也都是围绕张骞出使西域来说,有位同学说出了“博望侯”这个词。
班超,学生没有人知道。
但大多数知道“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两个成语。
)再读教材,快速提问①西域(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为西域,这是狭义的。
广义的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指导学生看教材P74《丝绸之路》,找出阳关、玉门关、葱岭、南山(今昆仑山)、北山(今天山)②汉朝与西域的关系⑴西汉初期,西域的情况(为匈奴控制)⑵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面)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指导学生看教材P72-73中的小字部分及《张寋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⑷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开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⑸汉宣帝时与西域的关系(汉宣帝时,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教案)
第十六课丝绸之路的开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的原因、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作用等基本史实。
(1)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汉朝疆域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等,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设计丝绸之路导游词的设置,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语言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意识。
⑵通过文字、图片、短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通过分组讨论,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沟通的意识。
(4)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张骞班操等人为报效国家,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强化刚毅坚强、开拓进取的意识。
(2)通过对丝绸之路意义及启示的探讨,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认识到交流的重要,对外开放到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二、重点、难点1、重点:⑴张骞通西域;⑵丝绸之路2、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多媒体课件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
请你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只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知心的老朋友了。
)诗人所说的阳关是什么地方,是不是距离中原很远,竟引得诗人如此伤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3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学生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我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
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
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3、学生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4、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丝绸之路二、质疑课题,自主阅读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学生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学生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己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思考的开始,问题是产生学习的起点。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找出来,读一读。
7、巧妙地把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叫它过渡段。
小学历史教学设计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小学历史教学设计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2. 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和贸易商品;3. 理解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丝绸之路的背景介绍;2. 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和贸易商品;3. 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线路和贸易商品;2.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2. 相关历史图片和地图。
五、教学过程【引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丝绸之路吗?它的起源和发展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对主题的思考。
【讲解】1. 丝绸之路的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和起源,解释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起初主要是中国出口丝绸和其他商品到西方。
2. 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和贸易商品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和贸易商品。
主要线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商品涵盖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
3. 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如它促进了东西方艺术、科学、宗教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并对商业、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讨论与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展开思考和交流。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如经济、文化、交通等。
【实践与展示】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展板或PPT展示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呈现给全班同学。
展示结束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提问和回答。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丝绸之路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历史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课堂拓展教师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丝绸之路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比如丝绸之路上的名人、丝绸之路的变迁等,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8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制语文四年级下册p84-86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历程。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情境导入二、略读回忆,整体感知师:想不想再次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了解那时的故事呢?那就请打开你的语文书,略读全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自学批注,潜心感悟你从哪里感受到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呢?请同学们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
(出示自学提示:1.生读自学提示。
2.默读、批注。
)四、同桌交流,查漏补缺五、汇报交流,感悟语言(一)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相机出示以下句子:1.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千米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1)生读、谈。
(2)对比读。
(3)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心惊胆战?再自己读一读。
(4)师生配合读。
2.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
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1)想象一下当时恶劣的环境,自己读读,体会让你感触深的词语。
(2)指名读,生评价。
(3)齐读。
(二)人为阻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
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
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师:很多人再也不能魂归故里了。
(生再读。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
冀教版七上第15课《丝绸之路的开辟》教案
冀教版七上第15课《丝绸之路的开辟》教案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学内容从直观上看只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内容,但从政治看反映了国家的统一,从文明史的角度考察,反映了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交汇。
本课通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如历史人物的图片、遗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本有一定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绘制丝绸之路的地图,培养学生地理空间的概念。
本节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本故事,或者学生自己收集的故事,引导学生评价张骞;通过对比,找出张骞和班超的共同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2.通过每一目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教师予以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往的历史。
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
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2.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地位。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4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
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教师范读课文。
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
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
开火车游戏。
2、汇报交流: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1)检查字音。
(2)疏通难字。
(3)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
1、认一认。
认读会写字8个。
2、记一记。
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说一说。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看一看。
观察教师范写难字。
评议。
5、写一写。
独立练习书写。
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
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
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畅所欲言。
2、板书课题。
读题。
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4、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
5、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练读、范读、互读评读。
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6、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欣赏感受。
四、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课外的知识讲一讲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以巩固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张骞与丝绸之路从都城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沙漠不幸被俘忍受屈辱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的: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作用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张骞通西域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等图,培养正确认读历史地图的能力;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归纳自己查阅和收集有关主题的历史资料,培养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班超的报国理想、无畏勇气和开拓精神;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对西北的管理和开发,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到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往的历史,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与和平外交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
教学难点: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开辟。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敦煌舞者把我们引领到了古代,表演表现了陆地与海洋中的两条友谊纽带----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在海上丝绸之路出现之前,祖先在黄沙万里之上开辟出了陆上丝绸之路,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了亚欧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
那么,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丝绸之路到底是如何开通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二)教师引导,互动释疑
张骞通西域
1、汉初的西域
西域的含义有两种(出示《张骞通西域图》说明)——狭义的专指阳关、玉门关以西,
葱岭以东,主要是今天新疆地区;广义的则指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等广大地区。
本课所讲的西域指的是广义的西域。
东边的起点都是阳关和玉门关。
出示《西域汗血马图》讲述西汉初年西域的基本情况。
(学生联系书本回答)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学生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情况(背景、时间等)
(2)面对这样一个荒凉的世界,面对不可预测的危险,张骞为什么还要冒险出使西域?
(3)思考: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义?
3、西域都护的设置
教师介绍:西域都护的设置情况
教师:(1)西域都护是哪一年设置的?
(2)为什么说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4、班超经营西域
展示《班超出使西域路线图》并讲解
出示班超图,学生当“小老师”讲课——班超的故事(班超经营西域等)教师:你知道“投笔从戎”的故事吗?你对班超投笔从戎有什么看法?
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开辟
展示《丝绸之路图》
教师: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途经哪些地方?
教师引导: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随着悠悠的驼铃声,古代的商人和使节从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在这里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条通道。
北路出玉门关,经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设立,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归在西汉中央政府统治之下。
)经疏勒,越葱岭,经过大宛、康居(今中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然后到达俄罗斯南部,甚至更远的东欧地区。
南路出阳关,经于阗,越葱岭,过大月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到达大秦(罗马)。
2、东西方文化交流
出示实物(多种水果、蔬菜及丝巾),让学生上讲台选择哪些是通过丝路传到我国的。
教师出示《东西方交流图片》使学生加深印象。
3、东汉时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
教师:哪个同学能说一说东汉时中国与欧洲最早往来的史实?
(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
)
出示《甘英出使大秦路线图》及代表中西文化交流的物品
小结:
一条丝绸之路:一条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通道。
一件大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三位人物:出使西域的张骞;经营西域的班超;出使大秦的甘英。
他们为中西交通畅通和文化经济交流贡献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