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文言现象归纳
《鸿门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默写、选择、简答【部编版必修下册】

《鸿门宴》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节选自《》(中华书局2013 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鸿门,地名,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
项羽(前232—前202),名,字,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起义军领袖。
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最终失败自杀。
②【沛公】(前256—前195),字,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起义军领袖,称沛公。
后建立西汉王朝,即。
③【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④【左司马】。
⑤【王(wàng)】。
⑥【关中】。
⑦【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46 天。
当时已投降刘邦。
⑧【飨(xiǎng)】。
⑨【范增(前277—前204)】项羽的主要谋士。
⑩【说(shuì)】。
⑪【山东】。
⑫【美姬(jī)】。
⑬【幸】。
⑭【望其气】。
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出来。
⑮【失】。
⑯【楚左尹项伯】。
左尹,。
⑰【季父】。
⑱【素善留侯张良】。
善,。
张良(?—前190),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
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
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⑲【之沛公军】。
之,。
⑳【臣为韩王送沛公】。
刘邦从洛阳南行,让韩王留守,自己同张良西入武关。
送,。
㉑【此计】。
㉒【鲰(zōu)生】。
鲰,。
㉓【距】。
㉔【毋内诸侯】。
内,。
诸侯,。
㉕【当(dāng)】。
㉖【有故】。
㉗【活之】。
活,。
㉘【幸】。
㉙【孰与君少长(zhǎng)】。
㉚【兄事之】。
㉛【要(yāo)】。
㉜【奉卮(zhī)酒为寿】。
卮,。
㉝【婚姻】。
㉞【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
㉟【籍吏民】。
㊱【将军】。
㊲【备】。
㊳【非常】。
㊴【倍德】。
倍,。
㊵【蚤】。
㊶【谢】。
㊷【因】。
㊸【从百余骑】。
从,。
㊹【戮(lù)力】。
《鸿门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默写、选择、简答【部编版】

《鸿门宴》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2013 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鸿门,地名,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起义军领袖。
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最终失败自杀。
②【沛公】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起义军领袖,称沛公。
后建立西汉王朝,即汉高祖。
③【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④【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
⑤【王(wàng)】称王。
⑥【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⑦【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46 天。
当时已投降刘邦。
⑧【飨(xiǎng)】用酒食款待宾客。
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⑨【范增(前277—前204)】项羽的主要谋士。
⑩【说(shuì)】劝说。
⑪【山东】指崤(xiáo)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⑫【美姬(jī)】美女。
⑬【幸】这里指君主宠爱女子。
⑭【望其气】观察他的云气(以预测吉凶穷达)。
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出来。
⑮【失】指失去时机。
⑯【楚左尹项伯】项伯,名缠,字伯。
左尹,官名。
⑰【季父】叔父。
⑱【素善留侯张良】一向与张良友善。
善,友善、交好。
张良(?—前190),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
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
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⑲【之沛公军】到刘邦驻军地。
之,往。
⑳【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任韩王(战国末期韩国贵族,名成,项羽叔父项梁立其为王)司徒。
刘邦从洛阳南行,让韩王留守,自己同张良西入武关。
送,这里是跟从的意思。
㉑【此计】指下文“距关,毋内(nà)诸侯”的计策。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篇一」关于鸿门宴的知识点总结一、高考语文通假现象距关,勿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s。
s 通隙沛公不胜G杓,不能辞。
G 通杯置之坐上。
坐通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二、高考语文虚词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因招樊哙出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好为击破沛公军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为”读“weì”义给、替,后一“为”读weí,义:出、谋划窃为大王所不取也认为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君王为人不忍对待为之奈何对于客何为者干、做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无义。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高考语文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B、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E、使动、意动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止)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使跟从,率领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用法,使为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四、高考语文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二、古今异义。
1.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2.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4.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长寿)6. 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三、一词多义。
1. 谢。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辞谢)2. 辞。
- 卮酒安足辞(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告辞)-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3. 故。
-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故听之(所以)4. 且。
- 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5. 之。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6. 于。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向)-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沛公军霸上(驻军,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2. 名词作状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3. 形容词作动词。
[鸿门宴词类活用全部]鸿门宴词类活用
![[鸿门宴词类活用全部]鸿门宴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3a98e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6.png)
[鸿门宴词类活用全部]鸿门宴词类活用(1) [鸿门宴词类活用]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之词类活用在文言诗文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诗文的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
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文言诗文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几种情况:(1)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假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2)只有动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驴不胜怒,蹄之。
(3)只有动词能带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4)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5)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副词是经常修饰动词,如果是副词作状语和名词连用,则该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例如:如:秦师遂东。
——就向东出发了(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习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修饰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7。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隙.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
飨土卒(飨;犒劳)2。
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
从沛公(从:跟从)5。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
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
具言 (具:详细,完备)11。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
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
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
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
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
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必修下册】

《鸿门宴》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2013 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鸿门,地名,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起义军领袖。
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最终失败自杀。
②【沛公】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起义军领袖,称沛公。
后建立西汉王朝,即汉高祖。
③【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④【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
⑤【王(wàng)】称王。
⑥【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⑦【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46 天。
当时已投降刘邦。
⑧【飨(xiǎng)】用酒食款待宾客。
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⑨【范增(前277—前204)】项羽的主要谋士。
⑩【说(shuì)】劝说。
⑪【山东】指崤(xiáo)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⑫【美姬(jī)】美女。
⑬【幸】这里指君主宠爱女子。
⑭【望其气】观察他的云气(以预测吉凶穷达)。
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出来。
⑮【失】指失去时机。
⑯【楚左尹项伯】项伯,名缠,字伯。
左尹,官名。
⑰【季父】叔父。
⑱【素善留侯张良】一向与张良友善。
善,友善、交好。
张良(?—前190),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
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
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⑲【之沛公军】到刘邦驻军地。
之,往。
⑳【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任韩王(战国末期韩国贵族,名成,项羽叔父项梁立其为王)司徒。
刘邦从洛阳南行,让韩王留守,自己同张良西入武关。
送,这里是跟从的意思。
㉑【此计】指下文“距关,毋内(nà)诸侯”的计策。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判断句式:…者,…也;…,…也;…,…者也;…,…者矣/耳/焉/也;…,…者与?…,…之谓也;非…,则…;唯…,唯…。
被动句式:为…所…;为…之故;以…见…;于…,非…。
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又叫状语后置)句。
文言固定结构:固定结构是一种凝固的词组,只能整体运用,不能随意更换里面的词语或调换语序。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表示授予或调换官职的:拔、擢、迁、补、转、改、贬谪等;表示提供人或物:人、财、力、物等;表示追捕或捉拿逃亡犯人:追、捕、逐、索等;表示拜访或探望人的:拜、访、问等。
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大胆地表述对孔雀的认识。
初步了解欣赏、感受孔雀的美丽,产生喜爱之情。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播放孔雀的叫声,引起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播放孔雀的叫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幼儿产生对活动的兴趣。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在干什么?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冠羽像什么?尾巴的羽毛像什么?它在干什么?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脚趾间有什么?教师总结:孔雀有大大的冠羽,像一把扇子,有长长的尾巴,像一把大扇子,有细长的脚,脚趾间有蹼。
它的羽毛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喜欢在树上栖息。
孔雀开屏的时候像一把彩色的扇子,为了吸引异性。
公孔雀开屏是为了得到母孔雀的青睐。
通过观察图片,感知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能够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孔雀开屏课件,了解孔雀开屏的原因及其含义。
教师提问:孔雀为什么要开屏?公孔雀和母孔雀谁开屏?孔雀开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孔雀开屏的时候是最美的?教师总结:公孔雀开屏吸引母孔雀,开屏的时候最美丽吸引异性。
母孔雀开屏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
孔雀开屏的时候很美丽,像一把五颜六色的扇子。
通过观察孔雀开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孔雀开屏的原因及其含义,激发幼儿喜爱、欣赏孔雀的情感。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重要文言文,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文言知识总结:1. 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通拒,内通纳)
(2)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
2.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a. 籍吏民(登记)
b.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c. 刑人如恐不胜(用刑)
d. 从流忘反(随从,顺流而下)
(2) 形容词用作动词
a.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b. 左契曰‘诺’(答应,同意)
(3) 意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为王)
(4) 使动用法
a. 沛公旦暮威王(使……称王)
b. 臣活之(使……活)
c. 止沛公宿项王军(使……止宿)
3. 一词多义:
(1) 谢
a.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b. 谢曰:‘固不如也。
’(道歉)
c.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d. 哙等死,不懈见优、颇、庸人也,吾其还也。
(告辞,辞别)
(2) 如
a. 沛公起如厕(到……去,往)
b. 张良入门为寿,寿毕,曰:‘君能如常不能少屈。
’(敬词,希望、希望得到、接受)。
《鸿门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默写、选择、阅读

《鸿门宴》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课外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2013 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鸿门,地名,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起义军领袖。
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最终失败自杀。
②【沛公】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起义军领袖,称沛公。
后建立西汉王朝,即汉高祖。
③【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④【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
⑤【王(wàng)】称王。
⑥【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⑦【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46 天。
当时已投降刘邦。
⑧【飨(xiǎng)】用酒食款待宾客。
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⑨【范增(前277—前204)】项羽的主要谋士。
⑩【说(shuì)】劝说。
⑪【山东】指崤(xiáo)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⑫【美姬(jī)】美女。
⑬【幸】这里指君主宠爱女子。
⑭【望其气】观察他的云气(以预测吉凶穷达)。
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出来。
⑮【失】指失去时机。
⑯【楚左尹项伯】项伯,名缠,字伯。
左尹,官名。
⑰【季父】叔父。
⑱【素善留侯张良】一向与张良友善。
善,友善、交好。
张良(?—前190),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
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
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⑲【之沛公军】到刘邦驻军地。
之,往。
⑳【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任韩王(战国末期韩国贵族,名成,项羽叔父项梁立其为王)司徒。
刘邦从洛阳南行,让韩王留守,自己同张良西入武关。
送,这里是跟从的意思。
㉑【此计】指下文“距关,毋内(nà)诸侯”的计策。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小朋友,这“鸿门宴”的文言知识可真是多呀!就好像一个装满宝贝的大箱子,得咱们一点点打开来看。
先来说说里面的实词吧。
“沛公军霸上”里的“军”,可不是咱们现在说的军队,而是“驻军”的意思。
这就好比咱们在操场上排队,“军”在这里就是找到地方站好。
“沛公欲王关中”的“王”,是称王的意思。
哎呀,你想想,称王多威风呀,就像在自己的城堡里当老大!再说说虚词。
“为之奈何”中的“为”,读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它是“对……怎么办”的意思。
这就好像你遇到了一个超级大难题,不知道该咋办,就会说“为之奈何”。
还有那些词类活用,也特别有趣。
“沛公军霸上”,名词“军”活用为动词。
这就像一个人本来是个观众,突然变成了舞台上的演员,身份一下子就变啦!“素善留侯张良”的“善”,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变成了动词,交好的意思。
这不就像两个好朋友,一开始只是互相看着顺眼,后来关系越来越好,变成铁哥们了嘛!还有那些特殊句式,什么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听着是不是有点头疼?就说“大王来何操”,这就是宾语前置,正常应该是“大王来操何”,意思是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这就好比把东西放错了地方,得重新摆好才能明白。
文中人物的对话也特别有意思。
刘邦见到项羽,那叫一个小心翼翼,一个劲儿地解释。
项羽呢,大大咧咧,还听不进去范增的话。
这就像两个人在拔河,刘邦使劲儿拉,项羽却松松垮垮的。
哎呀,这“鸿门宴”的文言知识可真是丰富得像个宝藏库,咱们得慢慢挖,才能找到里面的宝贝!你说是不是?总之,学习“鸿门宴”的文言知识,就像一场有趣的冒险,只要咱们用心,就能发现好多惊喜!。
《鸿门宴》文言现象

《鸿门宴》文言现象常见词汇秦时与臣游(游,结交)然不自意能先入关(意,料想)张良西向侍(侍,陪从)若属皆且为所掳(属,一类人)常以身翼蔽沛公(蔽,掩护)即带剑拥盾入(拥,拿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尽)大王来何操(操,携带)大行不顾细谨(谨,细节)闻大王有意督过(过,过错)会其怒(会,适逢)注音玉玦(玦,jué,半环形玉佩。
“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kào)劳的意思)鲰(鲰,zōu,卑微,浅陋)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大酒杯)数目(数,shuò,多次)戮(戮,lù联合,一同)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目眦(眦,zì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彘,zhì,猪)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胜shèng,杯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毋内诸侯(内nà,通“纳”,接纳)樊哙(樊哙,fán kuài)通假字成五采(“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距”本义为鸡距,是成年公鸡的一个脚指,左右相对,交配时卡在母鸡的背上。
故而,此时“距”应当作“卡”解,即卡住关口,禁止通行。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不者(“不”通“否”读fou 三声,无义)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坐”是指“跪坐”姿态,不是通假字。
此姿态最容易受到攻击,是最佳的刺杀时机,而站立时更容易躲避攻击,刺杀困难。
《鸿门宴》文言现象总结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若入前为寿(前,上前)刑人如恐不胜。
(刑,惩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做王)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步,步行)2、形容词用作名词今事有急(急,急事)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大行不顾细谨(细谨,细枝末节)3、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4、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私见张良(私,私下地)具告以事(具,详细地)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上,向上)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道芷阳间行(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5、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 跟随)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 止步)拔剑撞而破之(破,使之破)6、动词做名词亡秦之续后续四、一词多义:1.军沛公军霸上:从此道至吾军: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勇冠三军:2.击急击勿失:因击沛公于坐: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3.内毋内诸候:帘内掷一纸出:内无法家弼士:色厉内荏: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沛公起如厕:固不如也: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每逢佳节倍思亲: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乃令张良留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7.意然不自意:名词作动词,驻扎。
名词,军营。
名词,军队。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动词,攻击,攻打。
动词,杀。
动词,敲打,敲击。
动词,碰撞。
内,通“纳”,动词,接纳。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名词,内心,心里。
动词,像。
动词,往、去。
动词,及、比得上动词,通“背”,违背。
副词,愈加。
动词,道歉,谢罪。
动词,谢罪,道歉。
动词,感谢。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坐北朝南:停车坐爱枫林晚:9.举杀人如不能举: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不胜举:10.胜名词,意思。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大全]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d152ae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b.png)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篇:《鸿门宴》文言小结[范文模版]《鸿门宴》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使……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接纳,使……进入。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8.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二、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
3.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4.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5.刑人如恐不胜。
刑,处罚、施刑。
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
使动:1.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命。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
3.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破裂。
名词作状语:1.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长一样。
2.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头发上指。
上,向上。
4.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
三、特殊句式(一)被动句:1.若屑皆且为所虏2.晋属今为之虏矣(二)宾语前置句: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三)状语后置句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关中。
3.具告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击沛公于坐。
7.为之奈何四、古今异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鸿门宴》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部编版必修下册】

《鸿门宴》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 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知识积累:⑭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2、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古义,崤山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3、解释下列词类活用词的含义:名词作动词①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③亡去不义.:义:恪守道义 ④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⑤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⑥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⑦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以目.也:义:恪 :刑:以刀割刺,指芷阳间行:道:取道 形容词作动词①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②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 形容词作名词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事名词作状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 ②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 ③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 ④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 ⑤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⑥头发上.指:上:向上 ⑦四人持剑盾步.走:步:用步行的方式 ⑧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 动词作名词①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 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他活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③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 ④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侧过来 ⑤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 ⑥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 4、解释加点的重点实词:①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⑥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 ⑦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 ⑨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⑩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为:①使子婴为相:担任 ②为击破沛公军:替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 ④为之奈何:对付⑤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前者)因:①因言曰:趁此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④因击沛公于坐:趁此 以:①具告以事:把,介词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用来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与“所”一起表原项王未有以应:“有以”结构,“有什么办法用来” 且: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 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 之:①珍宝尽有之:指代珍宝,代词 ②为之奈何:指代这件事,代词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去、往,动词 ④吾得兄事之:指代项伯,代词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取消句子独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取消句子独立性⑦不如因善遇之:指代刘邦,代词 ⑧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指代这件事,代词⑩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指代项王,⑪拔剑切而啖之:指代生彘,代词⑫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指代关中⑬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指代璧,代词⑭拔剑撞而破之:指代玉斗,代词⑮吾属今为之虏矣:指代刘邦,第三人称代词而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关系,连词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表修饰,连词③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不译④拔剑切而啖之:承接,连词⑤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表并列,连词⑥拔剑撞而破之: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6、判断特殊句式①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7、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8、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四、一词多义1、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2)哙拜谢感谢(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2)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故听之所以3、胜(1)刑人如恐不胜尽(2)沛公不胜杯杓禁得住,能承受4、因(1)不如因善遇之趁机(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因击沛公于坐趁机5、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给(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介词,替;后一个“为”,动词,出,谋划(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亚父者,范增也。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省略句(1)为(吾)击破沛公军(2)欲呼张良与(之)俱去(3)毋从(之)俱死也3、宾语前置句(1)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2)沛公安在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4、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2)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六、重点实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鸿门宴文言句式

《鸿门宴》是一篇文言语法现象非常丰富的选文,不仅有着大量的古今异义词、常见多义词,大量的字词活用现象,文言特殊句式也较多。
下面,对该文中的文言特殊句式作简要的归纳说明。
一、省略句。
如:(1)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2)(沛公)坐须臾,沛公起如厕蒙后省(3)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5)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6)为(吾)击破沛公军(7)毋从(之)俱死也(8)竖子不足与(之)谋(9)沛公军(于)霸上(10)沛公欲王(于)关中(11)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中是很多的,常见的有省略主语,如例(1)承前省主语“沛公”,例(2)蒙后省主语“沛公”;有时文言句中省略了谓语或谓语动词,如例(3),就省略了动词“恐”;有时句中省略了宾语,如例(4)(5),这种省略宾语(或中心语)的情况较常见,所省多是代词“之”;在文言句中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也较常见,如例(6)(7)(8),省略的也一般是代词“之”;此外,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如例(9)(10)(11)。
二、判断句。
如:(12)亚父者,范增也(13)此天子气也(1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1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16)此亡秦之续耳(1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作出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表示的。
文言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是“……者,……也”,如例(12),主语后面用助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表示判断语气;这种形式还有几种变式:“……,……也”,“……者,……”,“……,……者也”,如例(13)(14)是用“也”表示判断(例(14)中的“者”是代词“的人”),例(15)用“者也”表示判断;也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或者用较虚化的动词“为”或副词“乃”、“即”、“则”等表示判断,如,例(17);此外,有时句尾用语气词“耳”表肯定兼判断语气,如例(16);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如“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不过是很少的。
[鸿门宴]文言现象归纳
![[鸿门宴]文言现象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3e5943fa6c30c2258019e3d.png)
[鸿门宴]文言现象归纳鸿门宴⑴通假字①具告以事“具”通“俱”②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⑦沛公不胜桮杓“桮”通“杯”,“杓”通“勺” ⑧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⑵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山东省。
②约为婚姻古义:结成亲家。
今义:指男女合法结为夫妻关系。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太,很。
⑤人为到俎,我为鱼肉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
今义:鱼的肉。
⑥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
⑶一词多义①军: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②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特地③善: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不如因善遇之友好地④道: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从此道至吾军路,名词⑤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 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到,往⑥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杀人如不能举全,尽⑦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乃令张良留谢辞别⑧意: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料想⑷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当夜,当晚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向上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的翅膀一样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B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籍吏民登记户口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使眼色若入前为寿上前刑人如恐不胜施加肉刑道芷阳间行取道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秋豪不敢有所近接近,接触C.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带领欲止不内使……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让……做王拔剑撞而破之使……破⑸特殊句式亚父者,范增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文言现象归纳
鸿门宴
⑴通假字
①具告以事“具”通“俱”
②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
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
⑦沛公不胜桮杓“桮”通“杯”,“杓”通“勺” ⑧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⑵古今异义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山东省。
②约为婚姻
古义:结成亲家。
今义:指男女合法结为夫妻关系。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太,很。
⑤人为到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
今义:鱼的肉。
⑥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
⑶一词多义
①军:
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②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特地
③善:
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不如因善遇之友好地
④道: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从此道至吾军路,名词
⑤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 比得上沛公起
如厕,因招樊哙出到,往⑥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⑦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乃令张良留谢辞别⑧意: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料想⑷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当夜,当晚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向上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的翅膀一样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B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籍吏民登记户口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使眼色若入前为寿上前刑人如恐不胜施加肉刑道芷阳间行取道
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秋豪不敢有所近接近,接触
C.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带领欲止不内使……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让……做王拔剑撞而破之使……破⑸特殊句式
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长于臣。
(介词短语后置)
具告以事。
(介词短语后置)
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
⑹成语警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劳苦功高秋毫无犯
竖子不足与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