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1.评估和监测:在护理开始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询问疾病史、进行身体检查、检查下肢肿胀和疼痛程度等。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和血压等。

2.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应尽力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包括提醒患者不要久坐或久站,可以适当地提醒患者活动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

3.应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是防止和治疗DVT的主要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抗凝药物,并指导护士进行药物的给予和监控。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

4.疼痛管理:深静脉血栓常伴有下肢疼痛。

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5.适当使用弹力袜和压力装置:弹力袜和压力装置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返流和淤血。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辅助工具,以获得最佳效果。

6.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下肢,观察是否出现肿胀、热感和红肿等症状,以便及早发现血栓的复发或并发症。

7.教育患者: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关于DVT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

还应教授患者正确的肢体活动和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告诉他们何时需要及时就医。

8.心理支持:DVT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

护理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困难。

总结起来,深静脉血栓护理的常规包括评估和监测患者病情、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应用抗凝药物、疼痛管理、适当使用弹力袜和压力装置、定期检查、教育患者和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护理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康复的机率,减少并发症,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一、定义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静脉为多。

二、专科护理(一)、早期发现,做好评估。

(二)、查看或询问患者健康史,既往有无疾病、手术等诱因。

(三)、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入室患者进行评估,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风险及风险级别,高度风险患者每天评估,中低度风险患者每周评估。

(四)、对评分为高风险患者,监测患者双下肢腿围,膝关节上15cm下10cm 处标记,每班测量腿围、每小时观察下肢皮肤色泽、温度、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准确记录及交班,若患者出现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应高度警惕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三、增加活动(一)、长期卧床的病人协助其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为患者进行被动活动。

(二)、手术后患者2h帮助患者抬高肢体20-30度并进行踝泵运动,频率15-20次/分,每个动作重复20次。

为患者按摩腿部肌肉,按摩方向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每次按摩5min,做膝关节伸曲运动,频率15-20次/分,重复20-30次。

患者术后6小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若患者神志转为清醒,应指导和鼓励其早期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下肢的主动活动。

四、物理预防遵医嘱使用血运治疗仪为患者双下肢行气压治疗,每天两次,每次20min,注意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合适压力,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作好记录。

必要时根据患者腿围给予患者穿合适的弹力袜或抗血栓袜,定时观察皮肤血运情况。

五、并发症的观察(一)出血:预防性抗凝疗法期间,注意交接凝血时间或凝血酶原时间,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皮肤黏膜、牙龈、穿刺点、皮下、大小便情况。

合理更换注射部位,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皮下硬结、出血、瘀斑。

如有出血倾向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二)肺动脉栓塞:若病人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血压下降、晕厥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应立即摇平床头,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清醒患者嘱其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了解既往有无疾病、手术等诱因。

2、评估病变肢体大、小腿周径并动态比较,了解患肢色泽。

温度、感觉、脉搏强度,了解有无突然胸痛、气短、咳嗽、咯血等肺栓塞的症状与体征。

3、了解患者血管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安抚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2、绝对卧床休息2周,抬高患者20°-30°,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

急性期患肢严禁热敷、按摩。

做好皮肤护理,注意保暖,防止抓破。

3、给予易消化,无刺激、丰富纤维、低脂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

严禁吸烟。

4、急性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上、下肢血压,评估肢体血运,了解病情变化。

如发现突然胸痛、气短、咳嗽、咯血等,应警惕肺栓塞,及时报告医师。

5、遵医嘱使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及时观察肝功能变化及出血倾向。

注意溶栓药物现配现用,采用患肢输液,拔针后延长压迫时间。

注意有无皮肤、牙龈、消化道、痔出血,注意手术后切口及穿刺处有无出血倾向。

6、对频繁血栓脱落者,可行手术安装过滤网预防肺栓塞。

7、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预防血栓形成。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坚持低脂肪、低胆固醇、丰富纤维的清淡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戒烟。

2、交待溶栓治疗出院后患者,坚持穿弹力袜,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在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栓,通常发生在下肢的深静脉中。

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因此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管理DVT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对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1.患者教育:教育患者有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选择,以及警告患者关于可能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风险评估和筛查:对于高危患者(如手术患者、长时间卧床、脱水或有家族史),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和筛查,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活动促进: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如尽早床上活动、站立或行走,以预防和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4.压力和肢体抬高:对于有肢体肿胀或疼痛的患者,教育他们使用弹力袜或压力绷带,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保持肢体抬高以减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压力。

5.及时更换体位: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鼓励及时更换体位,每2小时移动一次肢体,以避免长时间的压力。

6.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识别和控制: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采取措施控制这些因素。

7.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或已确诊DVT的患者,可能需要抗凝治疗。

护士负责监测患者INR(国际标准化比率)或凝血酶时间等相关指标,以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8.使用抗血栓药物:护士需要监测患者使用抗血栓药物的剂量,监测有关使用的血液疗法(如丙种球蛋白和逆转剂)。

9.外科干预:对于严重或危及生命的DVT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护士需要提供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包括手术感染控制、止血和伤口护理。

10.疼痛管理: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护士需要进行评估,并提供合适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1.转运和康复:对于需要转运的DVT患者,护士需要确保适当的安全措施和康复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再发。

总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风险因素、病情和治疗选择。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在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栓,可以发生在下肢、骨盆腔、腹腔等部位。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肺栓塞、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是关于深静脉血栓护理的常规内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深静脉血栓患者需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皮肤颜色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对于病情变化明显的患者,要及时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如长时间卧床、手术患者、老年人等,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常用的预防措施包括翻身、下床活动、佩戴弹力袜等。

3.保持肢体抬高:对于下肢DVT的患者,要保持患肢抬高,以减少水肿和疼痛。

可以使用枕头或床垫垫高患肢,同时还可以给患肢进行冷敷,缓解症状。

4.患肢活动:尽早让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如屈伸脚趾、踝关节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活动时要避免用力,以免引起血栓脱落或碎裂。

5.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抗凝剂(如华法林、肝素)、抗栓剂(如阿司匹林)等。

护士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和效果,并监测凝血功能指标。

6.弹力袜的使用: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以给其佩戴弹力袜,以提高下肢静脉回流,减少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7.促进循环:通过按摩患肢、进行物理性的干预如电刺激、热敷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8.心理支持:对于深静脉血栓患者来说,情绪的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关心他们的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9.教育与宣教:护士要向深静脉血栓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宣教工作,包括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药物的正确使用等。

同时要加强患者对于深静脉血栓症状的认知,一旦出现相应症状要及时就医。

重症监护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定义】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往往治疗效果不佳,重者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

【血栓形成的因素】1.血管内膜损伤如反复静脉穿刺输注高渗脱水药及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使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易黏集。

2.高凝状态肿瘤患者(1)肿瘤细胞可以通过释放自身生成的促凝因子,或刺激其他细胞(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等)的促凝活性,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

(2)抗肿瘤治疗(药物、放疗手术等)常导致血管壁损伤,激活凝血机制。

(3)长期卧床、肿瘤压迫等因素导致患者血流减慢。

(4)营养障碍、缺氧、血浆球蛋白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等因素导致血液黏滞度增加。

3.血流淤滞意识障碍、瘫痪致长期卧床,使血管受压,血流滞缓,脱水药的应用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致血流滞缓。

【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

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

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

高危人群: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下肢有创伤、术后的病人。

【护理】1.一般护理给予清淡、低脂饮食,减少食盐摄入,多食纤维素等可以降低血液黏滞度的食物。

嘱病人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而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患肢护理血栓形成后1~2周应绝对卧床,抬高患肢20°~30°,以促进血液回流。

注意患肢制动、保暖,严禁热敷和按摩,防止血栓脱落致肺栓塞。

患肢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时要严密观察患肢皮温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保持床单位整洁,防止患肢压疮的发生。

每日定时测量双下肢同一水平的周长并记录。

3.溶栓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主要是药物治疗,用药后护理如下。

(1)每2小时观察患肢色泽、温度、感觉和足背动脉搏动强度。

注意有无消肿起皱。

每日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对病情加剧者,应立即报告医生。

(2)每天或隔天监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注意保持APTT 是对照值的1.5倍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3、护理措施:涵盖一般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护理、物理治疗护理、饮食护理等。

4、患者教育:包含疾病知识、自我护理方法、康复注意事项等。

5、潜在并发症及处理:如肺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1 护理目标111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早期活动、物理预防措施等,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

112 促进已形成血栓的溶解采取适当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加速血栓的消退。

113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14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12 护理评估12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询问近期手术史、创伤史、长期卧床史、恶性肿瘤病史等。

122 症状观察注意患者是否有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

123 体征检查测量双侧下肢周径,对比差异;检查 Homans 征、Neuhof 征是否阳性。

124 实验室检查关注 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13 护理措施131 一般护理1311 体位护理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20-30cm,促进静脉回流。

1312 活动指导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足踝的主动屈伸运动;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

1313 保暖注意患肢保暖,但避免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132 病情观察1321 观察下肢症状每日测量患肢周径,观察肿胀、疼痛等症状的变化。

1322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1323 观察出血倾向在抗凝、溶栓治疗期间,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等。

133 药物护理1331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监测凝血功能,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血。

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一、引言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栓形成在深部静脉内的一种疾病。

它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并可引起肢体深静脉回流障碍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重视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防止其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本文将介绍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相关措施。

二、护理措施1. 定期进行深静脉血栓的评估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深静脉血栓评估,包括以下内容:•寻找静脉血栓的常见症状,如肿胀、疼痛、发红等;•观察下肢肌肉力量和活动情况;•询问患者有无出现呼吸困难或胸闷等肺栓塞症状。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以及早期干预。

2. 提供足够的活动和运动长时间的久坐或久卧容易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因此,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提供足够的主动和被动的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需要长时间坐姿的患者,可以安排定时的站立或伸展活动,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使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是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正确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 压缩治疗压缩治疗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预防血栓脱落的有效手段。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等工具,提供足够的压力,促进静脉回流。

使用压缩治疗时,应确保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合适的压力程度,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

5.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一些饮食习惯可以帮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如:•避免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适量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代谢。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交流,教育患者正确的饮食习惯,帮助他们预防深静脉血栓。

三、总结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观察要点】1、术前观察主要有无肢体血运障碍、营养障碍如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肢体肿胀等。

2、术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是否再发血栓形成等。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控制水肿、减轻疼痛,防止血栓脱落,应予卧床休息2周,抬高患肢20—30°。

但不要过度伸展下肢或在膝下垫枕或其他物体导致膝关节屈曲,以防进一步影响静脉回流。

2、术前患肢疼痛可给予止痛剂,嘱患者忌用手按摩患肢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3、饮食:指导患者进低脂肪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宜多饮水,降低血液的粘稠度。

4、急性期为了预防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必须绝对卧床并抬高患肢制动。

术后护理1、出血的观察及预防(1)严密监测生命征,测量脉搏、呼吸、血压q2h,并观察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及温度、湿度,皮肤和粘膜的颜色和完整性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若为置管溶栓术后应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定期抽血查凝血功能、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等。

(3)监测患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情况,以早期发现血栓形成。

2、卧床休息仍需抬高患肢,同时鼓励安置滤器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3、观察患肢周径的变化以了解治疗效果。

在使用溶栓抗凝剂纤溶剂治疗期间需观察药物的过敏反应、出血倾向等副作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予以饭后服用。

【健康教育】1、患肢保温,冬季需特别保护患肢并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组织的耗氧量。

2、饮食上清淡,减少食盐的摄入,多食纤维素、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滞度的食物。

3、避免长久站立及重体力劳动,卧床时仍需抬高患肢,下床活动时应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其目的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

4、严格禁烟,烟中尼古丁可使末梢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血管内膜变化引起胆固醇沉着。

5、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6、预防和消除形成溃疡的原因,每日清洗足部,一旦有溃疡可采用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液体清洗并用纱布间隔足趾。

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护理标准

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护理标准

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护理标准一、定期检查1.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

2.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以及有无疼痛、肿胀等情况。

3.定期检查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包括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

4.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

二、健康宣教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2.告知患者及家属深静脉血栓的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如疼痛、肿胀、发热等。

3.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进行自我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三、饮食指导1.指导患者及家属合理安排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纤维、低脂、低盐为主。

2.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肠蠕动,降低血液黏稠度。

3.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过量饮水导致循环血量增加,加重病情。

四、活动指导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包括床上活动、下床活动等。

2.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练习,以预防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

3.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床上运动,如翻身、拍背等,以预防血栓形成。

五、心理护理1.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增强信心。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病情和治疗方案,减少他们的疑虑和焦虑。

3.如有需要,可请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心理辅导。

六、并发症预防1.预防肺部栓塞:告知患者及家属肺部栓塞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如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活动等。

2.预防血栓脱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和弹力袜等措施,以预防血栓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

3.预防感染: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发生。

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

4.预防出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

如有出血倾向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预防静脉炎: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或静脉注射刺激血管的药物,如氯化钾等刺激性药物。

深静脉血栓病人护理

深静脉血栓病人护理

深静脉血栓病人护理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命性。

对于患有深静脉血栓的病人,合理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深静脉血栓病人护理进行细致的探讨,包括预防、观察和处理措施等方面。

一、预防措施预防是深静脉血栓病人护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活动:鼓励血栓病人进行适度的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长时间的坐卧。

2.肢体抬高:教育患者将肢体抬高,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凝血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等。

二、观察措施对深静脉血栓病人进行有效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1.疼痛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肢体疼痛、肿胀等症状,特别是不适的程度是否加重。

2.伤口观察:及时观察患者体表有无创伤、血肿、溃疡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3.体温观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例如是否有低热、寒战等症状,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三、处理措施深静脉血栓病人在发生并发症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1.抗凝治疗: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抗凝治疗,剂量和药物种类要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2.静脉溶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来改善深静脉血栓症状。

3.疼痛处理:根据病人疼痛的程度和特点,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缓解其疼痛感受。

四、护理技巧在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合理的护理技巧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包括:1.平卧:鼓励病人平卧休息,合理调整床位,减少下肢活动,避免扭动、转身等。

2.按摩:根据医嘱进行下肢按摩,以减少肌肉疼痛和痉挛的发生。

3.穿着:教育病人穿戴医生推荐的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以增加下肢血液循环并减少静脉回流受阻。

结语: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相关问题,促进其康复。

然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执行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深静脉血栓护理的常规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水平。

病情观察对于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

重点观察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皮温、疼痛程度等情况。

如果发现下肢出现明显的疼痛、发红、肿胀等症状,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高位升压高位升压是深静脉血栓预防的重要措施。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将下肢抬高,保持大腿与地面平行,或是在患者床头加高枕头。

这样可以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弹力袜的佩戴弹力袜是一种专门为深静脉血栓患者设计的袜子。

它比普通袜子更紧,可以起到压迫下肢静脉的作用,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正确佩戴弹力袜,确保它贴合患者的皮肤,没有出现皱褶。

床上下肢运动患者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下肢血流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为了预防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床上下肢运动,如踝关节的伸展和屈曲等运动。

这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也是预防血栓再次形成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监测凝血功能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监测。

这包括监测凝血酶时间(PT)和部分凝血时间(aPTT)等指标。

如果发现凝血功能异常,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更换输液管对于需要输液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管。

这可以减少导管内血栓的形成,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疏导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危重疾病,容易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

这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栓形成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若不及时治疗,DVT可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动脉栓塞。

因此,对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内容。

1.监测基本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等。

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观察疼痛变化:深静脉血栓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

护理人员应关注疼痛的特点、部位和强度,并记录下来。

合理的疼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促进其康复。

3.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a.患者提前活动:在安全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起活动,有助于恢复下肢血液循环。

b.下肢按摩:可以采用轻柔的手法进行下肢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c.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液淤积的风险,应避免。

4.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抗凝药物是深静脉血栓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

护理人员在给药前要确保患者没有出血倾向,监测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5.提供静脉溶栓治疗:一些情况下,需要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出血情况等异常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

6.预防并发症:DVT患者特别容易发生肺动脉栓塞。

为预防该并发症,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弹力袜,以增加血管内压,预防血栓形成。

7.提供心理支持:面对疾病的折磨,患者常感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问题和疑虑,鼓励其积极面对和治疗疾病。

8.教育患者合理的生活方式: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注意饮食搭配,避免高盐、高脂肪的食物,避免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育患者适量运动,避免肥胖和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人民医院普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普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普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定义】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血栓性深静脉炎,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本病的三大主要原因,好发于下肢,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及长期卧床的患者。

【护理评估】(一)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和心理反应。

(二)有无外伤、手术,感染史及有关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史。

(三)肢体肿胀、疼痛程度及变化。

(四)观察肢体浅静脉曲张、皮肤色泽改变程度。

【护理问题】1、疼痛2、肿胀3、活动受限4、知识缺乏5、潜在并发症肺栓塞【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的护理1、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多大,告知患者切忌用手按摩和挤压患肢,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3、患肢抬高20°~30°,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静脉淤血,并可降低下肢静脉压,从而减轻水肿与疼痛。

;但不要过度伸展下肢或在膝下垫枕或其他物体致膝关节屈曲,以防进一步阻塞静脉回流。

4、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宜多饮水,忌高脂食物,避免加重血液的粘稠度。

5、严密观察病情. 观察肢体远端的皮肤温度、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来判断血管通畅情况。

观察抗凝药物用后有无出血倾向。

6、做好基本生活护理。

有吸烟史者告知吸烟的危害,以减少烟碱和尼古丁对血管的刺激。

7、卧气垫床,做好压疮预防护理。

8、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建立侧支循环。

【健康指导】1、告诫病人要绝对戒烟。

2、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饮水,有利于稀释血液浓度。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负重,防止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保持抬高患肢。

下床活动时,使用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支持,促进静脉回流。

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

可做自主屈伸下肢各关节的运动,以免再次血栓形成。

恢复期的患者应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运动,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的活动量,避免久站久坐。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一、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非手术治疗护理1.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o -30 o,促进静脉回流。

3.观察患肢动脉博动、皮温及周径变化。

4.要求病人戒烟。

5.指导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7.术前患者肢体疼痛可给予止痛剂。

三、术前护理1.严格备皮,术前应沐浴,修剪趾甲。

2.告诫病人戒烟,以防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

3.进低脂、含丰富纤维素的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大便困难引起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了解出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5、术前应训练病人卧床排大、小便的习惯。

四、术后护理(一)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安置平卧位,抬高患肢心脏平面20o -30 o,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二)病情观察1.需观察患肢远端的皮温、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来判断血管通畅情况。

2.有无出血倾向。

(三)活动护理1.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鼓励尽早活动,以免血栓再次形成、延伸而并发肺栓塞。

2.鼓励恢复期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增加行走距离和锻炼下肢的活动量。

(四)用药护理抗凝治疗护理1.每日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使其活动度维持在20%~30%,凝血时间为正常的1.5~2倍。

2.严密观察密切观察切口、穿刺点、鼻、牙龈部有无异常出血,有无血尿、便血现象发生,并随时注意神志及瞳孔变化,警惕脑出血倾向。

必要时作尿、大便潜血检查,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3.观察体温的变化,术后1-2天患者有轻度的体温升高,为术后吸收热,未超过38℃无须特殊处理,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五)并发症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

静脉血栓的附壁性在1一2周内最不稳定,极易脱落。

因此在血栓形成1一2周及溶栓治疗时应卧床休息,采取床尾抬高30 o,这样可控制血液流速,有防止脱落栓子上行的作用。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观察患肢皮肤温度的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周长,并与健侧
对照。

2、严密观察下肢皮肤颜色、肿胀、疼痛、主观感觉麻痹情况及腘动
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并发症的观察:①观察有无皮肤、粘膜出血征象,静脉穿刺点有
无渗血等。

②肺动脉栓塞:若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应立即嘱病人平卧、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护理要点
1、基本预防措施
1)卧床休息,抬高患肢15-30度。

避免碰撞患肢,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

2)戒烟限酒,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鼓励患者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做深呼吸运动。

4)严禁按摩及热敷,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

2、物理预防措施穿弹力袜及使用弹力绷带。

3、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抗凝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华法林口
服)。

健康指导
1、戒烟告诫患者要绝对戒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
缩。

2、保护患肢体,避免寒冷潮湿、外伤等因素,保持被服清洁、干燥。

3、适当运动鼓励患者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可促进静脉回流,预
防静脉血栓形成。

4、及时就诊若突然出现下肢剧烈胀痛、浅静脉曲张伴有发热等,
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须及时就诊。

深静脉血栓病人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病人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病人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有无呼吸困难与气促2、有无心动过速、肺部听诊有无啰音、颈静脉有无怒张、有无紫绀3、肢体的肿胀程度、周径、发硬、静脉走形区有无疼痛、活动后有无加重4、肢体的皮温、色泽、生命体征【护理措施】1、治疗护理(1)患肢病情监测与护理1)患肢画测量线,每日三次测量并记录患肢的周径,观察肢体肿胀情况。

2)观察患者皮肤的温度、色泽、末梢动脉搏动,有无疼痛麻木等。

3)抬高患肢15到30度,以利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2)静脉通路建立:静脉条件许可时在患肢建立静脉通路给溶栓/抗凝药,泵药时肢体表面膝关节至踝关节之间轻度包裹加压,利于药物流入深静脉增加疗效。

患肢无法或不宜建立静脉通道时,其他部位均可。

另建立一静脉通路生理盐水封管,供血标本采集,减少不必要的穿刺(3)动脉穿刺:禁止患侧肢体动脉穿刺与肌注。

2、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1)出血:①软毛牙刷温水刷牙,刷牙前用温水浸泡牙刷30秒。

②保持每日一次以上软便,溶栓期间无渣偏凉饮食,给予通便药。

③一旦出现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呕血、尿血、便血,穿刺点有无出血及血肿形成等,立即报告医生,调整溶栓或抗凝药量。

2)肺栓塞:观察有无SPO2下降、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等。

若出现肺栓塞,应立即让病人平卧,高流量给氧或机械通气,避免深呼吸和剧烈运动。

3)介入治疗后滤器移位,滤器血栓闭塞或穿孔;告知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口服阿司匹林或华法林6个月以内预防滤器血栓闭塞。

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白及末梢循环障碍等休克表现及腹痛、背痛等,可能发生的滤器血栓闭塞或穿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3、饮食:1)溶栓期间:进食偏凉无渣流质饮食。

2)抗凝期间:半流饮食、软饭、无骨无刺,服用华法令期间含维生素K1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内脏等应少吃或固定量。

4、休息与活动1)溶栓期间:未安装下腔静脉滤器者应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制动,防止栓子脱落。

2)抗凝期间:抗凝24小时后适当卧床活动患肢,下床活动时用弹力绷带绑腿并注意安全。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静脉内形成的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

如果未及时进行护理干预,DVT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血栓栓塞。

因此,在患者发生DVT后,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下面是深静脉血栓护理的常规措施:1.早期识别和评估: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下肢肿胀、疼痛、发热等。

对于存在DVT风险的患者,如长时间卧床、手术后、中重度外伤患者等,应及时进行深静脉血栓筛查,并根据病情评估患者的DVT风险。

2.预防措施:对于高危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如早期活动、穿着弹性袜、使用DVT预防药物等。

对于不能主动活动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长时间卧床,如进行床边肢体运动、定期翻身等。

3.监测DVT病情:对于已经发生DVT的患者,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包括观察下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色泽变化等。

此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以排除肺血栓栓塞的可能。

4.伤口护理:如果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或是有开放性伤口,应对伤口进行适当的护理,如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等,以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5.应用药物:对于已经发生DVT的患者,应按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护士在给药之前,需要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同时,应教育患者及家属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副作用的观察。

6.定期评估DVT风险: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DVT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定期观察患者的血栓指标,如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以及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7.鼓励活动:对于患者来说,适当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鼓励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或是早期起床行走,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活动引起的损伤。

8.提供教育和支持:护士在照顾DVT患者的过程中,还需要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

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普及、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康复指导等。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系统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称为深静脉血栓。

常见病因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压痛,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Homans征阳性以及浅静脉曲张。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急性发作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2、垫软枕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卧床时,鼓励患者做足踝部活动,禁止按摩患肢。

4、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点渗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5、观察患者是否有肺栓塞主诉,如憋气。

6、观察肢体肿胀是否加重或出现肢青肿、肢白肿,应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紧急处理。

7、加强生活护理,注意患者安全。

(二)术后护理
1、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卧床时抬高患肢。

3、使用抗凝或溶栓药物观察同术前护理。

4、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无须绝对卧床,可入厕,短时间行走。

(三)健康指导
1、饮食清淡,缓解血液高凝状态。

2、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检测血液凝血指标,并观察有无皮肤紫瘢、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现象,必要时及时就诊。

三、主要护理问题
(一)疼痛与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二)出血与抗凝或溶栓治疗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肺栓塞与血栓脱落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
第九节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
定义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若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

病因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

主要见于妊娠、产后、术后、创伤、肿瘤等情况。

病理生理
典型的血栓包括:
头部为白血栓,颈部为混合性血栓,尾部为红色血栓。

血栓形成后可向主干静脉近端和远端滋长蔓延;随后,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溶解消散,或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机化;最终形成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再通静脉。

同时因静脉瓣膜的破坏,造成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1.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1腋静脉血栓:
主要表现前臂和手部肿胀,胀痛,手指活动受限。

1.2腋-锁骨下静脉血栓:
整个上肢肿胀,伴有上臂、肩部、锁骨上和患侧前胸臂等部位的浅静脉的扩张。

2.xx、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2 / 6
2.1上腔静脉血栓:
面颈部和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部、胸壁和肩部浅静脉扩张,伴有头痛、头胀及其他神经系统和原发疾病的症状。

常见于纵膈器官和恶性肿瘤。

2.2下腔静脉血栓:
表现为双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和躯干的浅静脉扩张。

主要由于下腔静脉血栓向上蔓延所致。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1中央型:
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左侧多于右侧,表现患侧髂窝、股三角区有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及体温上升。

3.2周围型:
包括股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前者表现为大腿肿痛而下肢肿胀不严重;后者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和踏平,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距小腿关节过度背屈试验时小腿剧痛(Homans征阳性)。

3.3混合型:
为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主要表现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苍白和压痛,常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

辅助检查:
超声多普勒检查、静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1一般处理:
3 / 6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适当应用利尿剂以减轻肢体水肿。

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压痛缓解后,可进行轻便活动。

下床活动时应穿弹力袜。

1.2溶栓疗法:
适用于病程不超过72小时者。

1.3抗凝疗法:
适用于范围小的血栓。

1.4祛聚疗法:
祛聚药物有右旋糖酐、丹参等药物,能扩张血容量、稀释血液、降低粘稠度。

2.手术治疗常用于下肢静脉血栓,尤其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不超过48小时者。

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辅以抗凝、祛聚、防止再发。

护理措施
术前
1.缓解疼痛。

1.1观察和记录:
密切观察病人患肢疼痛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温的色泽和感觉,每日测量、比较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

1.2抬高患肢:
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

1.3有效止痛。

1.4非药物措施:
分散注意力、听音乐、默念数字。

2.休息与活动:
4 / 6
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10-14天后可下床活动。

下床活动时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

3.病情观察:
若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
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应立即嘱患者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剧烈翻身,同时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报告医生,立即抢救。

4.患肢的护理:
禁止按摩患肢,以防止血栓脱落和导致其他部位血栓。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密切观察病人患肢疼痛的部位、程度及血运情况等。

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

2.患肢血运的观察: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的情况。

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血栓在形成。

观察呼吸情况、伤口情况、患肢血运情况、抗凝药物副作用等;及时处理并发症。

1.静脉血流滞缓
引起血液淤滞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的制动、因病卧床、久坐、静脉
曲张等。

手术患者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 / 6
2.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
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
起静脉血栓形成。

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
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3.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

先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的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后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

各种大型手术后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

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他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

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综合上述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为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
是两
个主要原因。

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例如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即是综合因素所致。

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

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

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
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

单纯血流滞缓不足以产
6 / 6
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

同样,内皮细胞层出现裂隙,基底膜的内膜下胶原的显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内膜,导致凝集过程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