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风格之比较

合集下载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艺术特色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艺术特色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艺术特色分析摘要:在莫扎特的作品中,钢琴奏鸣曲占据相当重的分量,演奏价值极高,是不朽的传世佳作。

本文主要从主部副部完整的音乐结构、音乐多音符少的乐曲风格、追求融合流畅的处理技巧这三个方面探究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加深对莫扎特音乐艺术的了解与认识。

生命之火只在莫扎特身上燃烧了36年,过早离世的他却为后人留下大量宝贵的音乐财富,一共75卷600多首作品,涉及交响曲、歌剧、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器乐协奏曲、重奏与室内乐等音乐体裁,而钢琴音乐是其重要的创作领域。

他的17首钢琴奏鸣曲是世界音乐宝库的经典。

探究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有助于进一步接近莫扎特,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

一、艺术结构――主部副部完整从莫扎特的17首钢琴奏鸣曲中可以发现,其曲式结构很完整,均是基于主部与副部这两个对立部分建立的。

莫扎特的曲式结构一般有三个乐章,速度上快板、慢板、快板,旋律上明快、安静、明快,每一个乐章都由呈示部分以及展开部分、再现部分构成。

在呈示部里,主部与副部的主题均通过不同的调形成对比;在再现部里,它们则通过同一调形成统一;在展开部里,作曲家则用多变的、丰富的手法对音乐素材进行处理,所以展开部是最能将作曲家的个性、技巧与灵感体现出来的部分。

另外,每一个乐章的发展部也注重主题的连接,充分发挥演奏钢琴的技巧。

对于海顿奏鸣曲而言,第一个主题与第二个主题通常都是类似的,但莫扎特不一样,他的钢琴奏鸣曲不仅有调的变化,性质也不一样,第一个主题往往存在两个动机,并通过第二乐章表现内心,第三乐章则有温暖、光明、纯朴以及开朗活泼、生机勃勃等特色。

虽然莫扎特一生贫困,经常承受无穷烦恼,但莫扎特通过第三乐章将纯真、欢快、明朗与安慰展示给人们。

在音乐中,结构是骨骼,是框架,更是内在动力,不具备结构意识的音乐演奏必然是松散无力的[1]。

莫扎特正是利用充满灵感的音乐旋律装饰把最普遍的、最常见的音阶、琶音点化成动人的、神奇的音乐。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作者:杨云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7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作曲家的钢琴奏鸣曲为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分别从快板乐章的主副部主题、对奏鸣曲典型结构的突破、调性和声特点比较等方面分析他们在风格上的个人特点,并对奏鸣曲和奏鸣曲式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作品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风格主题结构调性和声【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72-03在不同历史时期,“奏鸣曲”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

“奏鸣曲(sonata)源自意大利语suonare(意即发响)。

13世纪始见于音乐用语中,16世纪初泛指各种器乐曲,以于声乐曲的泛称康塔塔相对。

”17世纪的奏鸣曲主要指室内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

室内奏鸣曲由几首风格化了的舞曲组成,后演变成今天的组曲;教堂奏鸣曲在乐谱上表现为三行谱的室内乐形式,因而称其为三重奏鸣曲,后来发展为两个分支分别为近代奏鸣曲和大协奏曲。

奏鸣交响套曲的形式结构在海顿的音乐创作中得到确立,后经过贝多芬达到成熟。

奏鸣曲在1840年以后虽然有一些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仍然遵守其规则模式进行创作,但其意义已同古典奏鸣曲有着较大的区别。

“奏鸣曲式”的含义不等同于奏鸣曲。

现代音乐理论对奏鸣曲式有着明确的结构意义上的界定,认为奏鸣曲式最重要的两个原则是:双主题原则和换调再现原则。

作为奏鸣曲式的判断,则需要满足上述两个原则。

双主题原则指的是作品必须包含两个性格、材料、调性不同的主题,通常称其为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对于这一称谓,有教材称其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二者只是表述方式的不同,其指向意义则完全相同)。

换调再现原则指的是副部主题经过展开部的发展之后,再现部中的副部主题必须回到原调,和主部主题的调性达到一致。

也有称这一原则为副部主题调性服从原则。

这是现在对古典奏鸣曲式作为曲式结构的基本界定。

阐述古典音乐奏鸣曲发展演变历程

阐述古典音乐奏鸣曲发展演变历程

阐述古典音乐奏鸣曲发展演变历程摘要:西方艺术具有漫长的发展史,从巴洛克时代起,音乐艺术尤其是健盘音乐进入了全盛发展时期。

海顿、莫扎特开创了古典时期,这也是后人划分古典主义的标志,我们通常把1750年一1830年定义为古典主义时期。

本文阐述了古典音乐艺术奏鸣曲理论,在古典奏鸣曲发展的脉络、乐谱版本、曲式结构、触健、装饰音的弹奏及踏板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详尽地研究,旨在培养音乐人的弹奏技巧、文化修养和音乐内涵。

关键词:古典奏鸣曲钢琴音乐理论一、古典奏鸣曲发展的脉络1.巴洛克及古典前期的键盘奏鸣曲。

在音乐史上,最早被称作“奏鸣曲”的钢琴作品应该是巴洛克时期伟大的古钢琴家DemenicoScarlatti,他的作品多半是为古钢琴教学而写作,却为古典奏鸣曲形式的形成,尤其是对后来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其实他的奏鸣曲原来并不称为奏鸣曲,但因它具备了早期古奏鸣曲式的某些特点,故被称为“奏鸣曲”;至1750年,J-S-Bach离开人世,巴洛克时代结束,音乐创作风格便开始由严肃复杂、深奥理性的复调音乐转向清新精致、典雅愉悦的主调音乐过渡时期,钢琴音乐也开始从严格的多声部复调对位向主调旋律和声转变。

这一时期是辉煌的维也纳古典时期的前奏,众多音乐家为古典奏鸣曲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J”S-Bach 的后代子孙,其中又以其次子C”P-E-Bach在钢琴奏鸣曲方面取得的成就最高,他对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次证实了奏鸣曲式表现性格发展和情绪变化的可能性,他将Scarlatti的古奏鸣曲式加以发展丰富,在18世纪中叶的作曲家中,C-P-E-Bach被公认为古典奏鸣曲的真正奠基者。

2.海顿的古钢琴奏鸣曲创作。

(JosephHaydn),1732年一1809年,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是C-P-E-Bach 的直接继承者,他开创和发展了奏鸣曲式,创作了62首古钢琴奏鸣曲。

西方音乐史(第二学期)考点

西方音乐史(第二学期)考点

巴洛克时期(1600-1750)一、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1.音乐富于戏剧性和动力感,夸张和充满激情。

2.和声意义增强,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度。

3.器乐逐渐取得了与声乐平等的地位,并得到的空前的发展。

二、蒙特威尔第是介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之间的人物,是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牧歌领域的集大成者。

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

创立“激情风格”。

代表作品《奥菲欧》《波佩亚的加冕》三、维瓦尔第巴罗克末期重要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对协奏曲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代表作品大协奏曲《四季》。

四、拉莫巴洛克时期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他50岁以后才开始创作歌剧,主要作品有《希波利特与阿丽西亚》等,著有《和声学》。

五、D·斯科拉蒂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

奏鸣曲式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D大调奏鸣曲》六、康塔塔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规模比清唱剧小,是室内音乐,有对唱、合唱,分宣叙调和咏叹调,最后逐步变为一种大型的声乐体裁。

七、(古)组曲17世纪末18世纪初古钢琴的主要体裁,通常由德国的阿勒曼德(中速二拍子),法国的库朗特(中速三拍子),西班牙的萨拉班德(慢速三拍子),英国的基格(快速6/8和12/8拍)四种舞曲组成。

著名的古组曲有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德国组曲》。

八、通奏低音又称数字低音,主调和声织体,强调两端声部旋律线条,中间和声不写出,用相应数字标示和弦九、巴洛克时期的复调写作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创作有什么区别?随着巴洛克时期“现代风格”,“情感论”“通奏低音”、以及新的和声对位规则的发展和使用,巴罗克时期的复调音乐创作也体现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的不同。

1.作曲风格的使用以及“情感论”的提出,原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被限制使用的音程,及作曲规则取得了突破。

2.巴洛克时期的复调对位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伴随着通奏低音的运用,这些对位手法逐渐被纳入了功能和声进行的框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对位方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调式对位相对而言,这可以称之为调性对位。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之比较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之比较

三、海顿和莫扎特钢琴奏鸣 曲演奏之比较 (一 )表 达 方 式 的对 比 海 顿喜 欢 以管 弦乐 为创 作方 式 ,作 品富 于乐 团效果 。海 顿 运 用钢 琴来 模仿各种乐 器效果 ,他 的钢琴奏呜 曲中 ,时而有乐 队的全 奏 ,时而伴随 ,乐器 之间 的对话 。聆听 中感 受到的 ,是这些 音符所 带 来 的细 腻 婉 转 的 变 化 。乐 观 感 受 的 表 达 尽 在 于此 。 莫扎特 的钢琴 曲 中一切都在 歌唱 ,如站在 歌剧的舞 台之 上。每 一 个段落 、一个小节 ,都能让你在意境中触摸到你期望的模样 。熔 明 朗、轻快 、典雅 、严谨 、深思 、幻想于一炉。海顿曾对莫扎特 的父亲 说 “以上帝的名义作见证 ,我得告诉您 ,您儿子是我知道的最伟大 的 作 曲家 。他不仅仅有品味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把音符往哪里摆 。” (二 )作品风格的对 比 海 顿 被 人 们 称 为 “交 响 乐 之 父 ”,他 创 作 精 力 充 沛 ,是 个 高产 的 音 乐家 。在他一 生的音乐创作 生涯里 ,他将 他大部分 的精力都用在 了对交响乐及 弦乐 四重奏 的创 作上 。海 顿的钢琴作 品初 听时并不像 莫扎 特作 品那样迷人 ,反而是乐天派 的表达者 。 莫扎特 的音 乐是很清 纯的 ,就像在郁郁 葱葱 的森林 。他 的作 品 可以说是 “歌剧 性” 的 ,聆 听他 的奏 鸣曲 ,你可 以从 中感受到多 元 素的结合 ,这 就是歌剧所拥 有的独特音 乐魅力 。在其钢 琴奏呜 曲的 作品 中,常 常在呈示部就 呈现三 、四个 主题 ,在展 开部 却又冉度 引 入新主题 ,在 奏鸣 曲中是 鲜有人这样去 表现的 。他 如流星般璀璨 而 短暂的一生 中创 作了622件作 品和132件 遗作 ,囊括 了41部交 响曲 , 及 《费加 罗的婚礼 》、《唐璜 》、《后宫诱 逃》、《魔笛 》等名满 天下 的 歌 剧 。 (三 )曲式 创 作 的 对 比 海顿专注的研究C.P.E.巴赫的奏呜曲 ,在钢琴奏呜曲的创 作上深 受 巴赫 的影 响。展开部 和连接部 的规模 较大 ,它善 于运用 以小 篇章 来带动大主题 ,运用音 符的变化将人们带 人美妙世界 。 莫扎特 在钢琴奏 鸣曲曲式上 的发 展在海顿 的基 础上又 向前跨 越 了一步 。在 奏鸣 曲当中更 具探索性 ,独创性 。更加 完善和丰 富了音 乐主题 。因此 ,所有 角色都有分寸 ,但 是在弹奏 中更加关注 一些 角 色 的转换 。慢板乐章 时常 以咏叹调来 展现 ,彰显 了他的卓越 的旋律 天 赋 。 四 、结 语 通 过以上几个方 面的分析 比较 来看 ,我们 可以形成对古典 乐派 艺术风格 的基本认识 ,同时也要 了解海顿和莫扎 特本身 的历 史 ,以 及与他们 同一时期 的代表性人物 ,这对我们 以后 要走 的音乐 之路会 帮助很大 ,能更快的提升 。■

从海顿和莫扎特两首钢琴奏鸣曲看奏鸣曲式的阶段性特征

从海顿和莫扎特两首钢琴奏鸣曲看奏鸣曲式的阶段性特征
(二)展开部 《海顿C大调》展开部运用了主部主题材料,以g小调出现, 规模与结构不成气候,主要部分从F大调开始,在重点强调该下 属调后,音乐自然地转入一个离原调比较远的bA大调,这是一种 很有效果的戏剧性手法,而且尽量选择了呈示部没有出现过的g 小调、A大调以及E大调等。音乐节奏、主题对比以及织体的写法 几乎与主部主题相一致,和呈示部一样结束在G大调上。 《莫扎特D大调》的展开部规模显然比海顿的要厚实,该部 分是音乐形象冲突、矛盾情节发展的主体,《莫扎特D大调》在 展开部的第一阶段主要运用主题的动机用a小调逐渐引到与原A大 调的主音相距半音的bB大调上。在海顿与莫扎特的晚期交响乐的
谱例1
善,思想内涵丰富。 从上可知,海顿钢琴奏鸣曲式的结构已经非常丰满,呈示
部、展开部以及再现部十分明显,织体和调性有了显著的区别。 不过主部和副部的主题材料接近,主题较单一,基本结束在主和 弦上成收拢性乐段(111、119小节等),结构稳定。这表明海顿 晚期的创作不再严格遵循程序或者采用固定模式。
一、两位作曲家的钢琴奏鸣曲略析
(一)海顿钢琴奏鸣曲分析 《海顿C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Hob.XVI.50)(以下简称 《海顿C大调》)创作于1794至1795年,是海顿晚期作品之一。 第一乐章主题从容,结构严谨,手法简洁,构思精细,表现了海 顿对音乐的热爱,对人生的豁达。 单乐章主题(谱例1):灵动而活泼、幽默且机智。音乐以C 大调主和弦分解作为动机,结束在主和弦上,各种不同的创作技 术手段,如节奏的变化、调性的变化、音区的变化等出现了10次 之多,主题之间调性关系相对复杂,这是典型的海顿式创意。
奏鸣曲式乐章展开部中,结构和调性布局的规律已经呼之欲出, 导入部分、展开的中心部分、准备再现部分先后呈现。
(三)再现部 《海顿C大调》再现部分与呈示部分相比变化不太明显,结 构方面,将再现部分加以扩展,使尾声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最后 结束在主调上。 在《莫扎特D大调》中,当再现部主题呈示完毕后,音乐转 向下属方向(D—G),在长线条的音乐中隐藏了主音到属音的 半音关系:G—#G—A—#A—B—C(谱例5),使得调性关系取 得完美平衡,促进了整个曲式的对称与平衡。 谱例5

比较海顿与莫扎特

比较海顿与莫扎特

比较海顿与莫扎特,并浅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海顿和莫扎特同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杰出的作曲家,虽然两人年龄相差24岁(海顿生于1732年,莫扎特生于1756年),但两人之间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两位伟大音乐家的友谊被传为佳话。

作为同时代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在织体、和声、曲式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明朗乐观的情绪上都具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共同特点(这一点我们从两位作曲家大调作品占绝对主导这一特点终究不难看出)。

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个人天性的不同,使他们的音乐风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海顿自小几乎遭到遗弃,未经良好教育,不得不在拼搏中长大成人。

他的父亲是马车工匠,母亲是厨师。

海顿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当地的民间歌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顿的创作得以同多民族的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密切的联系,与他的童年经历密不可分。

海顿虽然学习过键盘乐器和小提琴的演奏,却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

他真正的学校就是生活本身和工作实践。

1761年,当海顿29岁时,开始为保尔·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工作,此人是财势最大的匈牙利王族之长,热爱音乐,慷慨资助各项艺术。

保尔·安东之兄尼古拉斯于1762年承袭亲王王位,海顿在这兄弟二人手下工作近30年。

海顿的任务是创作亲王点写的任何品种的音乐、指挥演出、训练管理所有的音乐人员、保持乐器完好。

亲王拥有一支25人左右的乐队,演奏人员都是从奥地利、意大利或别处招来的最优秀的音乐家。

这样的条件对于海顿的创作可谓是理想之至。

在他的整个音乐创作中,键盘作品并不是他创作的主体。

海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交响乐及弦乐四重奏的创作上。

因此,海顿以他的104首交响曲和36首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及贡献,被人们称为“交响乐之父”。

故而,海顿惯用的管弦乐创作思维,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在他键盘音乐的创作中。

可以说,他的钢琴作品都具有乐队效果。

他在钢琴上模仿各种乐器,几乎将交响乐中的音响特点都移植到钢琴上了。

海顿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之比较

海顿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之比较

长久,而莫扎特 只有仅仅3 5 年生涯,但他 惊
人 的创 造 力 为人 类 留下 了丰 富 的音 乐 遗 产 , 在 西 方 音 乐史 中被 公认 为稀 世 奇 才 。莫 扎 特
莫 扎特钢 琴 音乐 所特 有 的精致 、优 雅 的风 格。 “ 莫扎特即音乐”这似乎是赞叹他 最贴
切的词汇 。
海顿 一 生创作 了6 2 首钢 琴奏 鸣 曲,他 的音乐坚持着令人幸福和鼓舞 的信念 ,饱含
了对 音 乐 的热 爱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向往 ,讲 述 着 对 人 生 、世 界 、 自然 的包 容 ,他 的豁 达 坦
的表情和多变的戏剧性 。聆听莫扎特 ,你可 以从他的音乐 中感受到无限丰富的主题完美
的融 为 一 体 。在 他 的 奏 鸣 曲中 , 新 主 题 的 引 入 较 频 繁 ,为 乐 曲增 添 了 内在 的 活 力 和 发 展
力并引领着古典主义风格高峰 时期 的到来 , 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发展长河 中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 ,其 中钢琴奏鸣 曲又在他们 的作 品中 占有重要地位。两位大师在音乐上的不断探
性 ” 的 ,不 如 说 是 “ 歌 剧 性 ” 的 。慢 板 主 题 悠 扬 婉 转 ,如 歌 剧 中 的咏 叹调 仿 佛 述 说 着 动 人 的 故事 ,悠 长 的 陈诉 及 华 彩 经 过 句 都 是 来 自于 心 灵 深 处 的歌 唱 。他 的 钢 琴 作 品 很 少 追
与众 不同。莫扎特 创作了2 0 首钢 琴奏鸣 曲,
不 仅 仅 是 装 饰 作 用 ,大 大 地 改 变 了装 饰 音 的
想象的,其中最为杰出的是交响乐和弦乐四 重奏 。海 顿的一生不仅经历过 巴洛克时期,
还 贯 穿 了 几 乎 整 个 古 典 主 义 时 期 , 生 活年 代

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及贝多芬异同

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及贝多芬异同

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异同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被认为是古典风格作曲家中的三巨头。

的确,他们三位带给了我们那个年月最伟大的音乐。

舒伯特的名字有时会参加此中,可是鉴于以下原因笔者在这里就不对他睁开议论了:舒伯特创作的几乎都是新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而非古典风格,直到他短暂人生中的最后几年。

他留下了一些优异的大型作品,但数目上远不及上述三位。

在要点指出三位作曲家的差别以前,但笔者想第一简言他们之间的共性。

与过去或以后的音乐风格对比,曲式在古典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运用奏鸣曲式是这类风格的典型特点。

奏鸣曲式在当时十分普及,它浸透进了每种体裁的音乐中,甚至包含歌剧和宗教音乐。

这三位作曲家各开创作了一些奏鸣曲式同其余曲式杂糅的作品。

回旋曲式和变奏曲式就常常与奏鸣曲式混搭。

简言之,奏鸣曲式的开头简单而调性稳固,越超中段睁开那么越为紧张,而在结束局部,乐曲会回归简单和舒缓。

热潮老是出此刻中间段落。

你往常在这个局部发现乐曲最为复杂的构造、跨度最大的音调变换和最激越的节奏。

海顿其实不是奏鸣曲式的首创人,倒是此中的专家里手。

他对曲式的掌握十分精确,同时又依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

在奏鸣曲式的乐章中,他将假再现应用在睁开部邻近结尾的地方。

这类方法能够愚弄听众,让他们误认为再现部已经开始了,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乐曲依旧在睁开部不稳固的和声中持续推动。

自然,像假再现部这样的桥段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一定简洁简要。

在短暂愚弄听众以后,音乐将进入真实的再现部。

除了假再现部以外,海顿还喜爱利用出乎意外的急转给听众带来欣喜。

忽如其来的曲调变化,始料未及的节奏及和声变换,一段将乐曲引向与预期完好不一样的乐句 ,, 海顿的袖子里藏着好些逗人的包袱。

他是一个能给听众带来欣喜天才,即便依旧是在奏鸣曲式的范围内。

他的音乐充满了个人气质和异乎平常的想法。

他不停试试令听众惊讶的新方法。

他喜爱用突但是始料未及的停留或延伸音毫无征兆的打破乐曲原有的进度,使听众惊讶。

海顿《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分析

海顿《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分析

2017年第11期(总第323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11,2017(CumulativelyNO.323)海顿《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分析刘玉洁(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1331)【摘要】海顿除了创作了大量的交响曲与弦乐作品外,他的钢琴作品也备受瞩目,《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海顿最具古典特征的钢琴奏鸣曲。

本文详细分析了这首 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以此来研究海顿的创作特点及风格。

【关键词】奏鸣曲;复三部;回旋曲【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一、创作背景海顿有大量的交响乐作品和室内乐作品,有着“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等美誉。

然而在海顿的创作中,钢琴作品的数量并不算多,其独具特色的音乐个性、丰富的音乐内涵和创作技巧,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降E大调奏鸣曲》创作于1790年,是海顿第一次访问英国时为玛丽安娜·冯·根青格夫人而作,较海顿以往的钢琴奏鸣曲来说,这首奏鸣曲在曲调、技巧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二、曲式结构分析(一)第一乐章第一乐章快板乐章,采用奏鸣曲式,曲式结构如下:呈示部中主部主题由三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形成a ,a’,b的结构。

第一乐句分成两小句,音乐语言活泼、明朗,像是一问一答,第二乐句是对第一乐句的变化模进。

第三句与前两句形成对比。

主部主题动机短小精炼,使人印象深刻。

连接部12小节,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进行调性上的转换。

从原调降E大调转到了属方向降B大调并形成完全终止式,确立新调性。

副部主题在新调性降B大调上展开。

副部主题音乐材料来自于主部主题,把音乐材料进一步发展。

结束部共22小节,在降B大调上结束。

副部主题和结束部运用了阿尔贝蒂低音,是典型的古典式主义时期作品特征。

展开部的开始引入新的音乐材料,采用复调手法写作,调性不断转换,从一开始的降B转到降E,又转到降A,音乐具有很强的动力性,不断地向前发展,随后低声部连续四小节的G音保持,预示着调性转到了原调降E大调的平行小调C小调。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风格之比较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风格之比较

个乐章的形式 , 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 的交响乐 队编制 , 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海顿 以 他的 14首交 响曲和 3 0 6首弦乐 四重奏 的创作及贡 献, 被人们称为“ 交响乐之父 ” 。
奏鸣曲快板乐章 中主 、副部主题统一 的处理手法 , 在音乐形象上 的对 比性质还不强烈 , 只是在调性上 进行对 比。海顿奏鸣 曲式的连接部与展开部 的规模 增大 , 而这两部分 含量 的增加 , 现 出奏 鸣曲式的 体 乐思发展 的原 则 , 以小动机 作为核心 , 它 活跃 于移
机会 直 接 了解 当时 欧 洲 各 国最 优 秀 的 音 乐 成 就 , 艺

表 达 方 式 与 曲式创 作 的不 同
16 年 , 7 1 当海顿 2 岁时 , 9 开始为保尔 ・ 安东 ・ 艾 斯特哈齐亲王工作 , 海顿的任务是创作亲王点写 的
任何品种 的音乐 、 指挥演 出、 练管理所有 的音乐 训
了他 的整 个 音 乐 生 涯 过 程 。他 发 展 了前 古 典 主义 时
期流传下来 的奏鸣曲式 , 对其进行 细加工并形成 了 成熟 的曲式结构 。为了将 奏鸣 曲式用 于钢琴作 品 , 海顿还编写 了大量 的键 盘奏鸣 曲, 这对 后来 的莫扎 特和 贝多芬等人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
的奏 鸣 曲。
[ 关键词 】 海顿 ; 莫扎特 ; 奏鸣 曲; 风格
约瑟夫 ・ 海顿( 7 2 10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 13 — 8 9 , 最早 期代表 。海顿 自小几乎遭到遗弃 , 未经 良好教 育 , 得不在拼搏 中长大成人 , 的父亲是 马车工 不 他 匠, 母亲是厨 师。海顿 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 的, 当地 的民间歌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艰苦 的环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匈边境下奥地利的一个村镇罗劳,1809年5月31日卒于维也纳。

他的父亲是世代相传的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家境贫困,12个孩子有6个夭折,海顿是12个孩子中的第2个。

生平喜欢音乐的父母使海顿自幼受到民间音乐和教堂音乐的熏陶,从孩提时代就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他有美丽的童声高音,不但能模仿唱出他所听到的每首歌曲,而且可以在X的小提琴上拉出这些旋律。

海顿的亲戚──海恩堡教会合唱团指导J.M.弗兰克看中了他,从此6岁的海顿永远离开了父母,他在多瑙河畔的海恩堡教会合唱团里唱弥撒曲,学习乐理和常用乐器哈普西科德小提琴。

学业艰辛,正如他后来回忆的那样“鞭挞多于膳食〞。

两年后,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乐长G.罗伊特去海恩堡物色歌童,海顿被选进了唱诗班。

17岁这一年,海顿因变声被解雇,开始了一贫如洗备尝辛酸的生括。

为了糊口他教几个孩子学音乐。

一位朋友为他在维也纳找到了一间阁楼栖身,聊以自慰的是阁楼里有一架旧哈普西科德。

晚年他对G.A.“每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被虫咬坏了的哈普西科德旁边时,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幕〞。

在这里,他勤奋自学,练键盘乐器、小提琴,研究理论。

1754年他认识了当时颇负盛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声乐教师N.波尔波拉,海顿向他学习作曲、意大利文和声乐,同时为他的声乐课弹伴奏,兼当仆人。

1755年海顿受菲恩贝格伯爵邀请,参加在其府邸举办的四重奏晚会,担当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

次年海顿的第1部〔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

经菲恩贝格伯爵介绍,1759年海顿应聘担任了捷克莫尔津伯爵府邸中的乐队指挥和室内乐作曲家。

在这一年里,海顿创作了〔第—交响曲〕。

次年,海顿与维也纳假发商J.P.克勒的女儿安娜结了婚,婚后夫妇不睦,长期疏隔,终无子嗣。

1761年是海顿一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莫尔津伯爵遣散了乐队,海顿就去艾森施塔特任P.A.埃斯泰尔唁济亲王的宫廷副乐长,不久任乐长。

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1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文/高静摘要: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三位作曲家,但海顿的音乐创作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弹奏海顿奏鸣曲对于理解古典音乐风格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就来谈谈海顿四个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关键词:海顿;键盘奏鸣曲;早期;转变期;成熟期;晚期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海顿的音乐作品涉及各种体裁与形式,有为各种乐器使用的协奏曲、100多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50多首钢琴奏鸣曲、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大量的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独唱用的声乐曲、小型器乐曲(嘻游曲、小夜曲、小步舞曲等),还有众多的民歌改编曲。

他的作品具有幽默、轻松、健康、明快的气息,在气质上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质朴的民间舞曲被引入到交响乐的形式中。

他创作的旋律清新明快、和声简明清晰,结构合理,作品的细节处理到位,力度上常有突出对比。

此外,海顿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音乐表达了对人生、世界、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乐观、坦然、豁达的性格特点。

总而言之,海顿的音乐既不同于前期或同时期的作曲家,也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与样式,使其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弹奏海顿奏鸣曲对于理解古典音乐风格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海顿钢琴奏鸣曲是钢琴学习者的必弹曲目,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1 早期海顿早期的键盘奏鸣曲1-18(Hob.XV1:1-14,G1、D1),写于1767年前,标题大多是写上 Partita Sonatas(帕蒂塔奏鸣曲或是 Divertimento(嬉游曲)这些作品大部分是为了教学而作,是写给羽管键琴的。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分析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1756—1791)的钢琴音乐风格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显示了其非凡的旋律天赋。

如钢琴乐曲中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婉转恰似歌剧中的咏叹调。

莫扎特的钢琴演奏风格则以典雅、精致、纤巧、细腻而著称。

在技法上莫扎特善于运用装饰音他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高雅趣味又极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仅起装饰作用而且成为旋律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新的钢琴语汇的创造形成了莫扎特奏鸣曲所特有的优雅风格。

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特点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虽然没有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那种戏剧般的演进历程,却是利用当时新发展的奏鸣曲式作成的最精致、最优美音乐。

他的奏鸣曲比海顿的奏鸣曲更充实、更杰出。

莫扎特的音乐是很清纯的,就像山涧的泉水、阳光和空气一样自然优美,作品中充满了细腻的表情和多变的戏剧性。

莫扎特的音乐,与其说是“歌唱性”的,不如说是“歌剧性”的,聆听他的奏鸣曲,你可以从中感受到性格各异、无限丰富的主题完美地融为一体,这也正是歌剧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他的奏鸣曲中,往往在呈示部就出现三、四个主题,在展开部时又常常引入新的主题,这在奏鸣曲中是罕见的。

如果说贝多芬通过双主题的对立斗争来表现人性中抗争和奋斗的一面的话,莫扎特则是通过多主题来刻画人性中乐观开朗的一面,表现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所以要想真正懂得莫扎特的音乐,一定要听他的歌剧,尤其是《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唐璜》这3部。

莫扎特的奏鸣曲大致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1777年以前的8首属早期作品,略显稚气;1778年至1785年的6首属中期作品,风格趋于成熟,表现手法更为丰富;1788年以后的晚期作品形式格外紧凑,并且应用了主调和复调结合的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他的奏鸣曲基本上是三个乐章,规范、有个性也很讲究。

第一乐章一般用奏鸣曲式,较为欢快。

第二乐章通常是慢板乐章,运用ABA曲式,在这个乐章中往往表现出忧郁和悲伤。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之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之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之浅析【摘要】关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通过近百年来不断的学术考证、探讨以及演奏实践,演奏的处理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如何忠实地再现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原貌,追求其演奏风格的纯正性,是摆在每个专业演奏者面前都想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w.a.mozart)的钢琴奏鸣曲属于古典派的奏鸣曲,在其室内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音乐荡漾着人们的灵魂,使人们的情操变的高尚。

莫扎特以他无比自然、流畅、直率的天性,显示其音乐的精神面貌——优雅、甜美、柔和、细腻的感情。

他的钢琴奏鸣曲是钢琴艺术史上不朽的精品。

关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通过近百年来不断的学术考证、探讨以及演奏实践,演奏的处理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如何忠实地再现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原貌,追求其演奏风格的纯正性,是摆在每个专业演奏者面前都想解决的问题。

现在就让我们从以下几点闸述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正确的把握风格莫扎特早期的器乐创作风格受约.塞.巴赫的影响较深,在技巧的运用上也比海顿等前辈的作品更近代化、更富于效果、更趋于成熟。

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主题形象生动,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多半是生活风俗性的。

快板乐章及其明亮、灵巧、典雅,表现出阳光般的明朗和乐观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必须看到他这些成就的获得是与他在当时反封建的斗争中意志越来越坚定,思想日渐成熟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分不开的,莫扎特的内心世界始终与其时代的风云密切相交。

我们可以发现,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可能较为直率地表现作曲家内心的情感,但任然是有所控制,音乐的韵味深蕴于风格之中。

莫扎特的音乐很容易显现出高洁、清淡的气质和性格刻画的能力。

而音乐又保持着自身的内在逻辑,诉诸心灵的渴望,这是一种风格,—种“纯音乐”的变革。

这种风格逐渐替代严肃的巴洛克风格,成为可感的、新的维也纳古典风格。

莫扎特在18世纪70年代紧紧追随海顿,创造了区别于巴洛克风格的音乐,在钢琴奏鸣曲的写作风格上,着眼于取悦公众和使之易于理解,在大众化与通俗化上勤于思索,顺从了社会的形势。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古典音乐历史上,维也纳三杰是指奥地利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他们在古典音乐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对音乐传统的贡献不可忽视。

在三位音乐大师中,他们最为擅长的音乐形式之一就是钢琴奏鸣曲。

今天我们将从钢琴奏鸣曲这一音乐形式的创作风格角度,探讨维也纳三杰在创作钢琴奏鸣曲时的异同之处。

首先来说,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父,而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也有着丰硕的创作。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数量颇多,风格多样。

在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他对旋律的优美处理以及对音乐形式的严谨把握。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常常出现明快活泼的主题和旋律,这与他的性格和当时的音乐氛围相符合。

海顿在钢琴奏鸣曲中也善于运用对位法和对比法,使得作品具有层次分明的音乐结构。

他的钢琴奏鸣曲中还常常出现形式饱满的发展部分,整个作品结构紧凑,音乐旋律清晰。

通过对琴键的运用和音乐节奏的处理,海顿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是莫扎特,他在维也纳音乐界的地位毋庸置疑,也是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海顿的作品相比,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更具有旋律的流畅和优美性格。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常常充满了激情和情感,他善于运用琴键上的各种技巧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音乐形式和和声的完美处理,使得整个作品旋律优美,和声丰富。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还常常出现变化丰富的音乐节奏和对位法的使用,使得整个作品显得充满活力和魅力。

最后是贝多芬,他被誉为古典音乐的泰斗,其音乐作品对音乐史的影响不可忽视。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更加突出了音乐形式的改革和创新。

与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相比,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更加富有激情和戏剧性。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音乐的激烈对抗和对位法的高超运用,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张力和冲突。

分析莫扎特《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2

分析莫扎特《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2

《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2》的特殊时期诞生,但莫扎特的生活中又曾几何时摆脱过困顿和无奈这样的主题呢?美丽纯洁的Adagio乐章和并不尽如人意的生活在莫扎特身上奇妙地交织到了一起。

用慢板乐章作为《降E 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2》的第一乐章,使这首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莫扎特所创作的23首钢琴奏鸣曲中,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多见。

莫扎特一改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常见的明朗与活泼,让音符在静谧与安详中流淌,显得十分的亲切、自然。

谱例1:《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2》第1-7小节从上例中可见,主部主题的乐思起点采用了带附点的二度音程,从二度进行到四度,接着到三度,最后进行到五度,让主题旋律缓缓舒展。

蜿蜒迂回的进行和从容稳定的节奏,体现出一种像宣叙调一般的表现方式。

左手部分呈现出柱式的和声织体,让听觉效果变得丰厚,同时又增添了一些踏实和确定的感觉。

最低声部正是一条下行的八度音阶的线条,走向了与右手声部相反的方向。

从音程、和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作曲家的乐思在变宽变长、绵延伸展。

这里音响间涌动的力量源于左手声部的织体与右手声部的旋律之间,而不仅仅是高声部的旋律。

从整体上看,中间声部好像只是为构建出丰盈的和声而存在的,但是单看音符的流向就不难发现其作为内声部的极其分明的独立性。

所以,从莫扎特在此处的处理可以看出,主旋律虽占据上风,但也不能忽视和声进行中隐藏的动力,而和声的内在动力也一定不能以牺牲某条可以独立发挥的线条作为代价。

这短小的三小节,将清新的和声与疏朗的织体结合后就创造出了丰厚、大气的音响空间。

乐思进行到第3、第4小节时呈现出两种形态各异的织体,但它们又融合得那么轻松、过渡得那么自然。

第4小节忙碌的分解和弦中暗含着内在的平稳秩序,究其根本是前三小节在柱式和弦的移动中保持了音乐前进的动力,并且做到了无缝对接、平缓过渡。

显然,莫扎特十分善于将严谨的乐思羽化在平静的音乐语气之中,这也是他的一项天赋技能。

从协奏曲和宗教作品两个方面比较海顿与莫扎特的音乐创作

从协奏曲和宗教作品两个方面比较海顿与莫扎特的音乐创作

从协奏曲和宗教作品两个方面比较海顿与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作者:吴宣蓉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古典主义时期,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在协奏曲和宗教作品两个方面的比较。

文中列举出了一些作品,例如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临终七言》;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安魂曲》。

通过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古典主义;海顿;莫扎特;协奏曲;宗教作品在古典主义时期,海顿、莫扎特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欧洲音乐的发展,音乐家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海顿和莫扎特都是音乐史上有名的钢琴家,虽然在年龄上,海顿比莫扎特大了二十四岁,但是积极的创作态度和共同的音乐理想使两位音乐大师成为了好朋友。

由于两人生长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性格的不同,使得他们的创作风格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本文就针对海顿和莫扎特在协奏曲和宗教作品两个方面的音乐创作进行比较。

从协奏曲方面来看,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是他早期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协奏曲有着古典音乐的典雅风格,是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在管弦乐与独奏之间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部作品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采用了合奏曲式,并且从伴奏音型中可以看到巴洛克时期复现形式的特点;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乐章,旋律中贯穿了优雅的曲风,显示出海顿在创作上的独特技巧;第三乐章是快板,创作结构与第一乐章大致相同。

这部作品的整体风格是轻快流畅而又不失优雅的,每一个音符都出现得恰到好处,特别是乐曲中每一个装饰音的添加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整部作品是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体现。

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的协奏曲充分显示了十八世纪社交音乐中的特点和写作格式。

其中,《C大调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协奏曲之一。

这部协奏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庄严的快板,由于这一乐章是由流动的旋律构成的,所以,第一乐章的曲式非常丰富,变化无穷。

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

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

当代音乐2020年第6期MODERNMUSIC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张舒扬[摘㊀要]作为维也纳古典音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位作曲家之一ꎬ海顿的音乐作品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ꎮ其在古典主义时期三个阶段的音乐创作更体现了他在音乐创作思想上大胆地尝试和不断地追求ꎮ海顿早期的奏鸣曲结构较为简单ꎬ继承了前古典主义音乐风格ꎮ本文将通过对海顿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分析ꎬ来探讨海顿音乐作品中的轻快㊁幽默㊁趣味高雅的风格特点ꎮ[关键词]海顿ꎻ«F大调奏鸣曲»ꎻ音乐风格[中图分类号]J6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6-0092-03[收稿日期]2020-01-31[作者简介]张舒扬(1990 ㊀)ꎬ男ꎬ常州大学艺术学院钢琴教师ꎮ(常州㊀213000)一㊁概㊀述海顿作为古典乐派第一人ꎬ和同时期的莫扎特㊁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音乐三杰ꎮ海顿的音乐形式多样ꎬ且充满趣味性ꎬ他的一生写了62首钢琴奏鸣曲ꎬ而他的早期创作占了全部作品的一半ꎮ从他的创作作品中我们可以探寻海顿为古典音乐带来的惊喜和活力ꎬ同时从他的音乐作品中去欣赏海顿为音乐注入的性格与灵魂ꎮ二㊁海顿简介海顿是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ꎮ古典音乐不同于浪漫主义时期自由而彰显作曲家思想的音乐创作ꎬ从一定意义上说更具有简洁㊁精练㊁严谨的音乐风格特点ꎬ而海顿作为古典主义时期早期的音乐代表人物ꎬ虽然同样遵循严谨的音乐结构和简洁的和声ꎬ但同时结合自身的性格ꎬ把幽默这个鲜明的个性融入他的音乐创作中ꎮ三㊁海顿«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片段分析海顿«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采用的是三段式曲式ꎬABA的结构ꎮ作为一首标准的古典奏鸣曲ꎬ相较于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的奏鸣曲或是勃拉姆斯的奏鸣曲ꎬ无论从乐句的划分ꎬ还是触键的处理上ꎬ都要更为严谨而有度ꎮ这里将对海顿这首奏鸣曲中的部分乐句进行分析ꎬ以便能通过分析更好地去探寻海顿作品中的音乐风格个性ꎮ谱例1:乐章的第一句(谱例1)看似简单ꎬ却不能忽略ꎮ本乐章由不完全小节起句ꎬ不完全小节在很多时候需要由弱起句ꎬ意在把重拍落在后方的正拍音上ꎬ然而很多时候在演奏的过程中还是会弹出正拍起句的感觉ꎮ其实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起句时把预备拍先数进去ꎬ比如谱例1中ꎬ在起句之前ꎬ先在心里打出两拍半的预备拍ꎬ这样不仅能把握住节奏ꎬ最主要的是从结构上给人非常明确的不完全小节起拍的感觉ꎮ另外ꎬ从演奏风格上看ꎬ前两小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触键风格ꎬ既可以把这句话演奏成如同绅士一般严谨而低调的触键感觉ꎬ也可以把这句话演奏成轻快而跳跃充满幽默感的触键ꎮ这里更建议尝试后者的触键ꎮ首先ꎬ顿音记号表示短促而有力的触键ꎬ同时结合海290顿自身的个性ꎬ轻快的风格更接近他想表达的音乐情绪ꎮ谱例2:从谱例2中我们可以发现ꎬ右手部分以半拍一个单位组成一个连音线条ꎬ并用相似的结构重复了三次ꎮ通过对和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ꎬ这是一个主到属到主的和弦进行ꎬ相同的句法ꎬ但和声的色彩不同ꎬ演奏也一定要有区分ꎮ第一个主和弦表现出肯定坚毅的感觉ꎬ而属和弦的色彩可以适当柔和一些ꎬ为最后回到主和弦进行一个铺垫ꎮ同时ꎬ强弱强的音色对比在听觉上不会显得枯燥乏味ꎮ所以在触键的过程中ꎬ第一和第三句音色接近ꎬ我们需要把触键的位置靠近指尖ꎬ表达出较为扎实明亮的音色ꎬ而中间属和弦的触键我们可适当放平手掌ꎬ靠指腹触键ꎬ把声音适当柔和ꎬ音色就能有一定的区分度ꎮ在这个谱例中还有一个较为有趣的音ꎬ就是第9小节的这个右手二分音符ꎮ这个降E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听上去并不那么舒服ꎬ甚至有点突然ꎬ然而在触键的过程中ꎬ我们更应该适当突出这个看上去似乎不那么和谐的音ꎬ从而吸引听觉上的注意ꎮ谱例3:谱例3这段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段ꎬ说有趣是因为这里应该去模仿一种小猫走路般的触键ꎮ连续的顿音ꎬ在触键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声音的颗粒感ꎬ同时又要保证句子旋律的连贯性ꎬ所以把握触键的状态至关重要ꎮ同时ꎬ句子结构虽是下行ꎬ但在演奏过程中ꎬ应该把每句话做适当的渐强和推动ꎮ同时结合每次十六分音符位置的升高ꎬ除了每个小句子的推动ꎬ大方向上的音乐结构要呈现向上爬的趋势ꎮ谱例4:谱例4中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调性的转变ꎮ在第28小节后ꎬ根据和声的走向ꎬ这里其实最想听到的是一个结束音ꎬ即终止式的感觉ꎮ然而海顿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把调性进行了转移ꎬ整个和声色彩听上去就像忽然停滞在半空中的感觉ꎮ其中处理其实在海顿的作品中较为常见ꎬ也是海顿的一种擅长的音乐处理方式ꎮ对于这样的情况ꎬ我们在演奏中ꎬ不但不能弱化这个和声ꎬ相反ꎬ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表现出这个看似意料之外的音ꎮ我们可以在这个和声上加入一个非常简短的踏板ꎬ强调出这个和声的变化和有趣ꎮ谱例5:谱例5中ꎬ通过分析ꎬ我们可以发现这段跑动中需要突出的是每组四十六节奏型中的第一个音ꎬ即大指上的低音及小指上的高音ꎮ从跑动的要求上说ꎬ我们应该做到节奏的均匀ꎬ但从触键的要求上说ꎬ这里应该遵循一强三弱㊁一紧三松的触键原则ꎬ突出低音和高音ꎬ而不能让触键力390张舒扬: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 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度和触键方式太过统一ꎮ另外ꎬ需要注意的是ꎬ低音和高音的部分在这里进行了一个音色和力度的对比ꎬ所有低音区的部分以中强的力度触键ꎬ音色上呈现饱满而偏厚重的色彩ꎮ而高音区的部分则通过弱的力度进行把控ꎬ整体感觉轻巧透亮ꎮ小指上的高音则需要通过向外打开的动作把高音强调出来ꎬ区分强弱对比和触键音色ꎮ这里急速的声音高低改变可以说表现着海顿对音乐控制的从容和幽默ꎮ谱例6:谱例6这个小乐句可以说很能体现海顿的幽默风格ꎬ向下的收句在演奏的过程中不能过于严肃ꎬ相反ꎬ这里的整体感觉就像一种向下流动的波纹ꎬ有结构ꎬ但不需要太多具体的形状ꎬ给人一种看似漫不经心㊁随心所欲的结尾ꎮ四㊁海顿的音乐性格特点海顿的这首«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可以说是海顿诠释幽默的典型ꎬ急速的音量高低对比㊁调性的转变ꎬ以及看似漫不经心的音乐句法ꎬ都构成了海顿创造幽默式浪漫的方式ꎮ可以说海顿的音乐幽默特点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ꎮ海顿是一位宫廷作曲家ꎬ他的一生直率㊁乐观ꎬ这样的性格与他在宫廷中的境遇有关ꎮ在长达三十年的宫廷音乐创作中ꎬ他遇到了赏识他的亲王ꎬ海顿在他担任宫廷首席乐队指挥期间尝试了大量音乐的风格ꎬ可以说他有着很多作曲家不具备的优势和资源ꎬ这也造就了他在音乐中的各种大胆想象ꎮ海顿的音乐充满了幽默和趣味性ꎬ这样的风格特点不单单存在于他的钢琴作品中ꎬ在他的交响乐中和弦乐四重奏中ꎬ这样的特点也不在少数ꎮ最著名的是海顿的« 惊愕 交响曲»第二乐章ꎬ一般来说这是一个慢板乐章ꎬ人们正听得昏昏欲睡ꎬ而此时忽然地重音响起ꎬ犹如当头一棒ꎬ惊醒了正在熟睡的贵族们ꎮ可以说海顿非常擅长利用忽高忽低的强弱变化让人摸不着头脑ꎬ又比如本文分析的«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ꎬ这里也是运用了强弱的快速对比(参照谱例6)ꎮ而在海顿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中ꎬ强弱拍的颠倒让人也着实摸不着头脑ꎮ如果说声音的张力是海顿的第一个幽默ꎬ那海顿常用的第二个幽默就是对调性的灵活控制ꎮ海顿的«D大调钢琴三重奏»的最后一个乐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ꎮ在这里海顿将降A大调的五音降E在休止两小节后突然 变 为B大调的三音升Dꎬ降E实际上没有变ꎬ变的只是和声ꎮ[1]但从音乐的情绪上ꎬ这种细微的转变往往给人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受ꎮ海顿有趣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ꎬ他的音乐既不像巴赫般庄严而又充满宗教色彩ꎬ亦不像莫扎特的钢琴作品充满戏剧性ꎬ更不像贝多芬那般宏大ꎬ可以说海顿的作品表述的是普通人的语言ꎮ海顿曾经就音乐创作ꎬ在致友人的信中说道: 在这个世界上ꎬ快乐而满足的人真是寥寥无几ꎬ人们到处为痛苦和忧虑所逼迫ꎬ也许我的作品有时可能成为一股源泉ꎬ使那些满怀忧郁或疲劳的人从中得到一时的安定和休息ꎮ [2]可以说音乐就是对生活的写照ꎮ海顿一生少有烦恼ꎬ衣食无忧ꎮ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的音乐充满活力ꎬ明朗乐观ꎬ极具幽默感和民间感染力ꎮ可以说生活环境造就了海顿音乐 亲民 的个性ꎬ不做作ꎬ简单而纯粹ꎬ这也是艺术的独特魅力ꎮ注释:[1]杨燕迪.严肃音乐中的幽默[N].文艺报ꎬ2018-07-27.[2]胡千红.钢琴音乐流派与风格特征[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ꎬ2013:87.(责任编辑:崔晓光)490当代音乐 2020年第6期。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海顿一生创作了62首钢琴奏鸣曲。

历史上, 音乐学家对于海顿全套钢琴奏鸣曲的分期各有己见。

两位海顿专家布郎(A. Peter Brown)和拉森(rsen)分别将所有海顿奏鸣曲分为5期和4期。

但关于早期奏鸣曲,两位专家的分期基本得到共识:从海顿最早的钢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

因为176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海顿供职的艾斯特哈兹家族(Esterhazy)在纽锡德尔湖教区新建了艾斯特哈兹行宫。

海顿随同艾斯特哈兹亲王住进了艾斯特哈兹,并在此走过了长达30年的音乐生涯。

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

海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赏。

在给莱比锡出版商的书信中,他写到:“那些我年轻时的作品,不值得保存。

”海顿所谓“年轻时的作品”,其实是写给学生们的习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细节内容。

海顿没有想到这些早期作品中遗留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今学生学习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为后人了解当时欧洲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宝贵钥匙。

幸好出版商们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鸣曲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笔者发现,海顿的早期钢琴奏鸣曲并未广泛引起教师们的关注,尤其是年轻教师们的关注。

学生经常在学习完少数小奏鸣曲后直接跳级到莫扎特或贝多芬等人的大型钢琴奏鸣曲。

这样的跳跃性选曲常常给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演奏造成很大的障碍。

根据作品难度的深浅、风格的演变而循序渐进地选曲,是钢琴教学的一大难点。

而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正是难度适中,连接于巴洛克与古典风格之间的最佳桥梁性作品一、多乐章的奏鸣曲纵观音乐历史文献,奏鸣曲这一曲式的形成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演变并完善过程的。

最早的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巴洛克时期的二段体键盘奏鸣曲(sonata)和古典时期奏鸣曲,其结构都有所区别。

就拿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来说,其三人的奏鸣曲结构风格也有着诸多不同,笔者简要称之为海顿的摸索、莫扎特的完善和贝多芬的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摘要]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是一个思想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海顿和莫扎特同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两位大师在音乐上的不断探索,得以使钢琴奏鸣曲套曲形成,他们也成为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创造家和奠基者。

对海顿、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在时代背景、音乐创作风格、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能从根本上掌握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

[关键词]海顿;莫扎特;奏鸣曲;风格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风格之比较●刘莉梅约瑟夫·海顿(1732-1809),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海顿自小几乎遭到遗弃,未经良好教育,不得不在拼搏中长大成人,他的父亲是马车工匠,母亲是厨师。

海顿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当地的民间歌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作品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顿以他的104首交响曲和36首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及贡献,被人们称为“交响乐之父”。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56-1791)出生在萨尔茨堡市中心。

1762年,年仅6岁的“神童”就被带进维也纳的美泉宫,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演奏钢琴。

莫扎特小小的年纪,就随父亲跑遍了欧洲。

后来莫扎特就在萨尔茨堡主教的手下担任乐师,期间他多次造访意大利。

意大利之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81年,莫扎特和主教决裂,只身来到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

莫扎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数百部作品,其中有41部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脍炙人口的歌剧和众多的小夜曲、室内乐曲、教堂乐曲、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

一、表达方式与曲式创作的不同1761年,当海顿29岁时,开始为保尔·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工作,海顿的任务是创作亲王点写的任何品种的音乐、指挥演出、训练管理所有的音乐人员、保持乐器完好。

亲王拥有一支25人左右的乐队,演奏人员都是从奥地利、意大利或别处招来的最优秀的音乐家。

这样的条件对于海顿的创作可谓是理想之至。

海顿惯用的管弦乐创作思维,会自然地运用在他钢琴音乐的创作中。

可以说,他的钢琴作品都具有乐队效果。

他在钢琴上模仿各种乐器,几乎将交响乐中的音响特点都移植到钢琴上了。

在他的奏鸣曲中,时而有乐队的全奏,时而有乐器之间的对话,这些都需要我们用较为饱满的声音、丰富的共鸣以及细腻的音色变化将其表现清楚。

海顿在钢琴奏鸣曲创作方面深受C ·P ·E ·巴赫的影响,他潜心研究C ·P ·E ·巴赫的奏鸣曲,热衷于奏鸣曲快板乐章中主、副部主题统一的处理手法,在音乐形象上的对比性质还不强烈,只是在调性上进行对比。

海顿奏鸣曲式的连接部与展开部的规模增大,而这两部分含量的增加,体现出奏鸣曲式的乐思发展的原则,它以小动机作为核心,活跃于移动的调性与和声变化之中并推动音乐向前发展。

在海顿的奏鸣曲中,音乐形象的统一、一致是至关重要的。

他的音乐形象大多是充满朝气、富有幽默感的,要抓住和理解其内在的音乐气质,才能在弹奏中保持音乐形象的统一。

由于调性上的对比,应当弹奏出声音色彩上的变化,要注意指尖上的控制以及听觉对色彩的追求,在海顿的音乐中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缤纷世界。

而莫扎特家教有方、见多识广。

在父亲的培养下,莫扎特3岁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即以“神童”的身份在维也纳、慕尼黑以及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各国旅行演奏。

通过这些旅行,莫扎特有机会直接了解当时欧洲各国最优秀的音乐成就,艺术视野大为开阔。

与著名歌手的频繁接触使莫扎特意识到,成为自己信条的那种音乐美感尚未在器乐中体现,他觉得应该在器乐中造访人声。

从此歌声支配他的全部音乐想象。

莫扎特的器乐作品中一切都在歌唱,甚至包括音乐探索7620103他的快板。

他的音乐语言来自歌剧,每一首作品都仿佛是莫扎特的一部歌剧,每一句、每一小节都有很细腻的人物刻画,并在键盘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令人陶醉。

莫扎特的旋律大多在右手,所以力度的对比、变化都要靠右手来控制,在注意音色的同时还要注重乐句的呼吸,每个乐句都要交待清楚,要弹奏得圆滑,乐句中不要出现重音,句尾的处理要自然。

而左手常常是带有韵律的伴奏音型。

正如法国钢琴家吉泽金所说:“弹奏莫扎特,左手伴奏永远是轻轻的。

”莫扎特在钢琴奏鸣曲曲式上的发展比海顿又前进了一步,无论在乐曲的结构规模、形式的均衡统一,还是在主题性格的对比、和声的应用方面都达到更为纯熟的地步。

与海顿相比,莫扎特在奏鸣曲呈示部中奠定了更有独立性的第二主题,并且往往通过连接部的准备才导入,从而更强调了它的意义。

莫扎特对奏鸣曲式的发展使他的作品中有了更为丰富的音乐形象。

在一首奏鸣曲中往往有多个角色,因此在弹奏中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所有的角色的独白、对白都要有分寸,都要有细腻的刻画。

莫扎特的慢板乐章常常用咏叹调来表现他的旋律天赋。

在他的音乐中,旋律始终是第一位的。

二、海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及其作品风格在西方音乐中,奏鸣曲通常指的是为一两件乐器所作的一种多乐章的套曲。

大多数奏鸣曲中至少有一个乐章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

所谓奏鸣曲式,乃是西方音乐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

它的构成是基于两个互相对立的部分,也即主部和副部。

典型的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组成。

在呈示部中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在不同的调上出现以形成对比;在再现部中它们则在同一调上出现以形成统一;在展开部中作曲家则会用丰富多变的手法处理自己的音乐素材,因此展开部也就成为最能体现作曲家个性、灵感和技巧的部分。

海顿和莫扎特的大部分键盘作品被认为是为钢琴而非羽管键琴而写的。

虽然当时的钢琴声音音质比现代钢琴更加轻薄,但它的延音踏板以及强弱方面细微的变化对古典风格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海顿一生创作了62首钢琴奏鸣曲,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

海顿钢琴音乐的创作贯穿了他的整个音乐生涯过程。

他发展了前古典主义时期流传下来的奏鸣曲式,对其进行细加工并形成了成熟的曲式结构。

为了将奏鸣曲式用于钢琴作品,海顿还编写了大量的键盘奏鸣曲,这对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海顿的整个音乐创作中,键盘作品并不是他创作的主体。

海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交响乐及弦乐四重奏的创作上。

但不管怎么说,海顿却预示着莫扎特风格的成熟。

海顿的钢琴作品初听时并不像莫扎特作品那样迷人,反而有些冗长、粗暴,有时甚至有些野性。

莫扎特钢琴作品中的声音因素在海顿作品中几乎找不到。

海顿的钢琴作品中有一种朴实的热情,并有着无比的幽默感。

他并不热衷于炫技。

和莫扎特相比,莫扎特用很多的“allegro ”,而海顿更愿意选择“allegro moderato ”,甚至“moderato ”。

从海顿生活的社会背景来看,其创作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早期(1767年以前),中期(1768-1780年)和晚期(1780年以后)。

早期的作品集中创作于维也纳,其中大部分是三个乐章,带有组曲的特征,风格也欠成熟,嬉游曲的味道较浓。

所谓嬉游曲是“一种总的名称,指包括夜曲、遣兴曲、小夜曲等一类作品———正是由其无数变体所表明的,即是‘让人欢娱’的娱乐音乐”。

本阶段,作品篇幅小,结构简单,音乐质朴、幽默、轻快,创作目的主要是为奥地利无数贵族之家欢乐的聚会增加娱乐气氛。

海顿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有些乐章中可以看到奏鸣曲快板曲式的胚胎状态。

海顿中期的钢琴奏鸣曲,其主题常具有当时各种民族音乐的音调,如德国的阿列曼德舞曲、奥地利的连德勒舞曲、匈牙利舞曲等民间音乐的音调。

1767至1771年间,海顿的音乐技巧逐渐深化,他敏锐地感觉到了每一调式的表情特性和调性中心,深深浸染于精湛的键盘语言技巧,使织体通体透明,形式也相对清新。

同时,他这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也明显地更为热情。

海顿晚期的奏鸣曲已经建立了他成熟的古典主义风格。

其奏鸣曲的创作在和声表现得复杂起来,主题往往在两个或几个调性上发展成鲜明的对比及矛盾冲突,乐曲的演奏技巧明显变得充实多样,绚丽多彩。

创作于1789年至1794年之间的最后五首奏鸣曲,代表着海顿本人键盘风格的巅峰水平。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比海顿的奏鸣曲更充实、音乐探索772010更杰出。

莫扎特的音乐是很清纯的,就像山涧的泉水、阳光和空气一样自然优美,作品中充满了细腻的表情和多变的戏剧性。

莫扎特的音乐,与其说是“歌唱性”的,不如说是“歌剧性”的,聆听他的奏鸣曲,你可以从中感受到性格各异、无限丰富的主题完美地融为一体,这也正是歌剧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他的奏鸣曲中,往往在呈示部就出现三、四个主题,在展开部时又常常引入新的主题,这在奏鸣曲中是罕见的。

莫扎特的奏鸣曲大致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1777年以前的8首属早期作品,略显稚气;1778年至1785年的6首属中期作品,风格趋于成熟,表现手法更为丰富;1788年以后的晚期作品形式格外紧凑,并且应用了主调和复调结合的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莫扎特在18世纪70年代紧紧追随海顿,1779年前后在钢琴奏鸣曲的写作风格上,取悦于公众,使之易于理解,在大众与通俗化上勤于思索,顺从了社会的形势。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

莫扎特在歌剧中表现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显示在钢琴音乐中,如钢琴乐曲中不仅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婉转,恰似歌剧中的咏叹调,甚至那些轻捷绮丽的华彩经过句,也都是发自心底的歌唱。

莫扎特钢琴演奏风格,以典雅、精致、纤巧、细腻而著称于世。

他的形式感和对称感与生俱来,而且那种适度的均衡与他来自直觉和灵感的技艺紧密结合在一起。

他的钢琴作品很少追求激情表现或炫技因素,而是忠实于更为亲切和家庭式的奏鸣曲。

除去个别较简易的乐曲外,莫扎特的作品几乎无难易可言,每一首都需要极透明的音质、典雅的情趣、准确的分寸、严密的控制、敏感的指触、均匀的走动等,因而都很难演奏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缺。

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蒂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为装饰作用而使之为旋律的组成部分。

这种新的钢琴语汇创造,不仅形成了莫扎特钢琴音乐所特有的纤巧、优雅的风格,而且对19世纪波兰钢琴家肖邦也有很大影响。

莫扎特的音乐自然流畅,尽管力度变化不大,却有极其丰富的力度层次,无数的音色变化。

在他的作品中蕴藏着一种复杂的情感,人们常说莫扎特的音乐是笑里带着眼泪,眼泪中又含着微笑,他把这种欢乐与哭泣极有节制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