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ppt导学课件

合集下载

2014年秋人教版必修一《短新闻两篇》ppt名师导学课件

2014年秋人教版必修一《短新闻两篇》ppt名师导学课件


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 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这 主要得益于他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 道‛‚零度写作‛(即记者在新闻中毫不掺杂 个人情感的写法)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 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 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
基础积累 一、字音辨识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凝聚苦难留记忆 铭记历史惜和 平



诗林漫步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时怀乡诗,写得感情真挚, 十分动人。诗人观察事物细致入微,而又善于 捕捉最能体现事物规律的自然景象加以描述, 因此颇具创造力,意境也格外清新。诗以对偶 句发端,作者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行, 驶向青山以外的遥远的客路,其人在江南神驰 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次 联写沿江看到的景象:平野开阔,大江直流, 波平浪静。第三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 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驱尽黑暗; 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呈现春意,将赶走严 冬。


【答案】(1)清晰的可视性。作者用简洁的笔 法,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 有着色彩浓烈的油画效果,让读者读后犹如 品尝醇厚的美酒,回味无穷。 (2)生动的可听性。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形象 感强的环境音响,使读者好像亲临新闻事实 发生的现场,听到降旗声、下雨声、讲话声 和升旗的乐曲声„„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二、背景探寻 《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于1997年7月1 日,也就在那一天的零点,在中国,在香港 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那便 是香港在这一时刻又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中英南京条约》使香港离开了祖国,变成 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50多年来,25任港督 代表英国对香港进行统治。为了使香港回归, 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许多努力,终于,1984 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使香港的回归指日可 待。13年的漫长等待,让亿万中国人失去了

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4.相关知识
新闻
(1)新闻(消息)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 要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要素:五个“W”和一个“H”即:
①when何时;②where何地;③who何人;④what何事; ⑤why何因;⑥how何果。
(3)新闻的特点:
①真:新闻的事实必须真实; ②短:新闻要求短; ③快:时效性; ④活:新闻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⑤强:新闻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词语解释
形容盘旋跳起舞来的飘逸优美的姿态。婆娑, ①婆娑起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舞姿飘逸优美。 。
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②绿树成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图示
我在彩蝶的世界里翩跹。片片艳丽的行装,在花海中流
连,偶尔飞过丛林,飞过城市,停驻的地点,因我的到来增添
灵动的色彩。梦中仿佛听到庄周梦呓,是我梦中变成了他,还 是他梦中出现了我?
我在雨雪的世界里飘落。我的裙裾飘过之处,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抖扇迎风,扇上鹅毛化成片片飞雪,拥吻大地,覆 盖庄稼。隔着深深浅浅的土地,我为下面冬眠的生灵奏上一曲 催眠曲。飞在塞外,让枯竭的树枝绽开朵朵玉洁的梨花。敲奏 河面,我为丝雨,融入江河,融入大海。
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b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c从前后内 容联系的角度;d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本题型在具体答题时 往往是举例分析题,所以可用“明确分析方向+举例”的格式 回答。 应用: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活页规范训练]中第12 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 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提示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件分解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件分解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客观报道 零度写作 普利策国际新闻奖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 •(配人教版)◆
2.明背景
《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于1997年7月1日,也 就在那一天的零点,在中国,在香港发生了一件具有重 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那便是香港在这一时刻又回归了祖 国的怀抱。《中英南京条约》使香港离开了祖国,变成 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50多年来,25任港督代表英国对 香港进行统治。为了使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 许多努力,终于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使香港的回 归指日可待,13年的漫长等待,当1997年7月1日零时这 一庄严时刻到来之际,哪一个中华儿女不热血沸腾呢? 《别了,“不列颠尼亚”》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创 作出来的。

秘 (8)密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 •(配人教版)◆
5.解词义 (1)易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 •(配人教版)◆
(10)茫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隐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窒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祷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11)隐秘:隐蔽而不显露。 (12)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 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13)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0课《短新闻两篇》导学课件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0课《短新闻两篇》导学课件

-16-
10
短新闻两篇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1.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 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点评:①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标志着英国对香港150多年的管治的结束和香港自治新历 史阶段的开始。 ②英国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 管治地,于1997年结束英国的管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 的土地上,英国管治的太阳永远不可能再升起来了,所以说这是一 个“日落仪式”。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的喜悦心情。
-13-
10
短新闻两篇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4.辨用法 (1)管治 管制 ①把路面作为深入整治公车管治行为的主战场,督察民警深入路 面对公车私用现象进行不定时检查。 ②记者从首都机场获悉,据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相关管 理措施,今日12时开始在四环内会有交通管制。 提示两者都有“管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管治:管辖治理,一 般用于对某一地域的管辖。管制:强制管理。一般用于具体的人或 事。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里?社会 价值又在哪里? 提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了新闻“零度写作”的原则, 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 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唤起 人们对灾难的记忆、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 分地体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逼人的力量震撼着生者的 心灵。本文虽然没有报道新闻事件,却成为了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

上课新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

上课新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

Jinxing education
/bkpt
(2)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 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概括性强。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除时间、地点(报道具体时间、具 体地点的动态新闻要有时间、地点要素 )外,其余要素均应具 有。
Jinxing education
/bkpt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 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 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 旅大(旅顺-大连)。其中,《七子之歌· 澳门》 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 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 12月20日澳门回归主题曲。此外,《七子之 歌· 台湾》与《七子之歌· 广州湾》也被改编谱 曲为现代歌曲。
课堂学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几个场景? 提示:写了五个场景。 场景一:下午4时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晚6时15分,在添马舰东面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
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7时45分,英方第二次降旗仪式。 场景四: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 降下,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五: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 香港。
Jinxing education /bkpt
2.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五部分。 (1)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主标题 (一行标题 )和副标题 (多行标题 )之分。其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 事实;副标题 (又称辅题、子题 )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 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概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主标题 (即一行标题 )的概写。

优质课件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语文 第4单元 第10课-短新闻两篇 (共58张PPT)

优质课件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语文 第4单元  第10课-短新闻两篇 (共58张PPT)

如:第4、7、11自然段。
1、从写法看,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重要内容,是 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 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联词衔接在一起,历史与现 实自然过渡,浑然一体,前后鲜明对比,洋溢着中华 民族雪洗百年耻辱后的自豪情怀. 2、从主旨看,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 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 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 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 大,使历史事件有了历史的纵深感,也使人在丰 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1 象征意义:用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代表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2 讽刺意义:词语“别了”表明英国在香港的 统治结束。 3 强调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 前。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引人注意。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 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 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自学指导二
• 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完成下列问 题,五分钟后指名同学回答. • 本文正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 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找出这几个场景 和对应时间,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本文正文由哪 几个部分组成:
1、导语
(第1段)
2、主体 (2—10段)
教学目标
• 1.掌握本文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报道的特点. 2.掌握本文运用现场景物寓意抒情的写法, 学习本文选材上的特色,体会富有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的 语言.
自学指导一
•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注意感情色彩,语速适中,掌握 字词. • Chè jīng zhǔ zài • 撤离 紫荆花 瞩目 接载 • zǎi • 载 :记载 载入史册 年 三年五载 • zài • 载:1 装载 2 盛放 3 负荷,承受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4 乘坐,乘车 5 满,充满 (怨声载道) 6助词(汎汎杨 舟,载沈载浮.(诗经)载歌载舞 载欣载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教学课件 (共6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教学课件 (共66张PPT)

本报北京10月2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日就美国“迪凯特”号驱逐舰进入南沙群岛 有关岛礁邻近海域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强烈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停止此类挑衅行为, 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华春莹说,9月30日,美国“迪凯特”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 许,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国海军依法对美 舰进行了识别查证,予以警告驱离。 她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当前,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继续趋稳向好。美 方罔顾地区国家共同意愿,一再采取挑衅行为,打着所谓“航行与 飞越自由”的幌子,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威胁中国的主权和安 全,危害地区的和平稳定,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本报北京10月2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日就美国“迪凯特”号驱逐舰 进入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强烈敦促美方立即纠 正错误,停止此类挑衅行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华春莹说,9月30日,美国“迪凯特”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 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国海军依法对美舰进行了识别查证, 予以警告驱离。 她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当前,在 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继续趋稳向好。美方罔顾地区国家共 同意愿,一再采取挑衅行为,打着所谓“航行与飞越自由”的幌子,违背国 际关系基本准则,威胁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危害地区的和平稳定,中方对此 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我们强烈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停止此类挑衅行为,以免损害中美关 系和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华春 莹说。
她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当前,在中国和东盟国 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继续趋稳向好。美方罔顾地区国家共同意愿,一再采取挑衅行为, 打着所谓“航行与飞越自由”的幌子,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威胁中国的主权和安全, 危害地区的和平稳定,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我们强烈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停止此类挑衅行为,以免损害中美关系和地区和平 稳定。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华春莹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共33张PPT)

2
“东方之珠”
今日香港
背景链接
• 1839年9月至11月,鸦片战争揭开序幕。 • 1841年1月26日,英军战舰正式占领该岛。 6月,英国宣布香港为自由港。
•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 1843年6月,英国任命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
查。 •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北京条约》, 将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部分割让给英国。 •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署《展拓 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了沙头角至深圳湾以 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附近大小岛屿
式签署。 •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1993年7月16日,全国人大会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 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 1996年1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 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 1996年12月11日,董建华当选为香港特别行 政区第一届政府行政长官人选,12月16日, 获国务院任命。12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临 时立法会产生。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运用对比手法,包含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
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从海上去
标志着香港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
• 小结: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
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使人们多么激动,
而却选择英方撤离这一角度,并且把末代
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离
开香港这一事件放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中,
新闻的结构
①、标题(引题、正题、副题)是文章的核心。 ②、导语: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概括新 闻的主要内容。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是对新闻事实的具体叙述。 ④、背景: 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 课件(共58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 课件(共58张PPT)

手 捧 刚 刚 降 下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 国 旗 , 彭 定 康 神 情 黯 然
1997年7月1日英军卷旗走人
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游轮与邻近大厦上的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日落仪式”的背景
7月1日凌晨,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喜迎香港回归祖国
0点40分,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港湾,消失在南海夜幕中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 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 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 这句话平实的语言, 对比的鲜明,其中之 一饱含了中国人民对 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 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 情。
米字旗徐徐降下……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将至,英国旗徐徐降下
集中营的第一批受害者是波兰的政治犯。从 1941年起,盖世太保向集中营运送了捷克人、 斯洛伐克人、俄国人、法国人等24个国家的 囚犯,其中包括反对第三帝国的德国人,以 及所有被占领国的大批犹太人和吉卜赛人。
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 开始建造奥斯威辛集中营主营。它是整个奥 斯威辛地区集中营的管理部门所在地。1941 年10月,德国侵略者驱使主营的囚徒建造了 布热津卡营。
奥斯威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 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 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 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奥斯威辛集中营管理局 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包括3个集 中营:奥斯威辛主营、布热津卡营、莫诺维 策营。莫诺维策营又包括40个小集中营,分 布在波兰南部整个西里西亚地区。1940年到 1944年,奥诺维斯威辛集中希特勒的杀人中 心,大约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许多 人是在苦役中死去的,其余的则被有计划地 残杀了。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重点词汇
本文涉及的词汇主要是科技、政治等方面的专业术语,如“核试验”、“国际地位”等。这些词汇对 于理解文章内容非常重要,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句型解析
本文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但用词精准、表达有力。例如,“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这句话虽然简单 ,但却准确地传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新闻报道的简洁明了的特点。同时,文中还有一些被动 句和长句,需要学生注意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03
新闻写作技巧
新闻标题的写作技巧
01
02
03
标题要简明扼要
标题应准确概括新闻的主 要内容,避免冗长和复杂 的表达。
突出新闻亮点
标题应突出新闻中最重要 、最新鲜、最具吸引力的 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
语言生动形象
标题可以使用形象生动的 语言,增强表达力和感染 力。
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开门见山
导语应直接切入主题,简 明扼要地介绍新闻的主要 内容。
02
课文解析
Hale Waihona Puke 闻背景与作者介绍新闻背景本文选自《人民日报》,报道了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的消息 。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需要提高国际地位和加 强国际合作,而核试验成功则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之一。
作者介绍
作者XXX是中国著名新闻记者,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曾 获得多个新闻奖项,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文章结构
本文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即最重 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次要信息依次递 减。
VS
内容分析
本文报道了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的消息, 强调了核试验对于国家科技发展和国际地 位提升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介绍了核试验 的过程和结果。文章语言简练、准确,表 达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课件(共68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课件(共68张PPT)

整体感知
全文是怎样分层的,在此说说每层的意义。
第1段,以一个长句作为一个段落构成本 新闻的导语。 第2—4段,港督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第5—7段,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 二次降旗) 第8—9段,中英香港交接仪式(降旗与 升旗)
第10—11段,“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课文讲解
1.举例说明本文的取材特色 ?
理解标题
1.如何理解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标题有两层含义。从字面看,参加完交接仪式“不 列颠尼亚”号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 国皇家油轮离开香港。另一方面,以英国皇家油轮 “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而“不列 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 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 洗雪。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 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
导入新课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日常生活 中我们每天都会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中接触大量的新闻报道,那么,如何从众多 繁杂的新闻报道中及时而准确地筛选信息, 成为当今社会人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要提高 这种能力,就必须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下 面我们就来学习新闻的知识。
一 走进新闻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 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 一种文体。它是各种新闻体裁的报道形式 的总称,种类很多,如使用频率最高的消 息、通讯、特写和报告等。 新闻:新,新鲜的;闻,听到的。狭义的
新闻也叫消息。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 标题、导语(重要,核心)、主体、背景、结语 “倒金字塔结构” 新闻特点: 及时性、真实性、简明性 立场:观点鲜明 反应:迅速及时 内种报道形 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 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 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现场短新闻的基本要素有:“现场”、 “短”、“新闻”,其具体要求是:现场感 强、短而精、新闻价值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