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

合集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王素梅教授辨治抽动障碍规律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王素梅教授辨治抽动障碍规律研究
作者单位:
100078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儿 科 (刘 晓 芳,郝 宏 文,卫 利,王 素 梅 );
100029 北 京,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儿 科 (腾 尚 宇 );
100029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崔霞)
作者简介:刘晓芳(
1982- ),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
a
s
eh
i
s
t
o
r
i
e
s
y
we
r
ei
nc
l
uded.Thet
op5symp
t
omf
r
e
i
e
so
fTD we
r
eb
l
i
nk
i
ng,babb
l
i
ng,shr
ugg
i
ng,ne
ck

twi
s
t
i
ng
quenc
andf
r
own
i
ng.Sp
l
e
ende
f
i
c
i
encyandl
i
ve
rhype
r
a
c
t
i
v
i
t
st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年 10 月第 15 卷第 5 期 Ch
i
nPed
i
a
t
rI
n
t
eg
rTr
ad
i
tWe
s
tMed,
Oc
t2023,
Vo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小儿抽动症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小儿抽动症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小儿抽动症姜某,男,7岁。

长居普兰店市。

2020.4.14.初诊。

主症:频繁眨眼睛,甚至翻白眼(风动之象)。

发病两年,近十余日加重。

臀部干性湿疹多年(血虚木郁)。

平素嗜食水果(寒凉伤脾,脾失健运,气血乏源)。

大便数日一行,前干后溏(脾虚土湿)。

左脉滑(痰征),右脉弦(木郁)。

舌红苔白(土湿征)舌底瘀(血瘀征)。

辨机诊断:木郁土湿,血虚风动治法:疏木培土,养血息风处方:小柴胡汤加味柴胡黄芩半夏(疏木降胃)党参(补中气)干姜(温脾土)防风钩藤(息风止痉)生地龟甲胶龟甲(滋水涵木)天花粉知母(降金生水)大黄(降胆木、祛瘀生新)牡丹皮紫草(凉血消疹)泽泻(祛湿),十付,一天一付,早晚各一次服用。

忌口生冷水果,凉菜,牛奶酸奶饮料,油煎油炸,烧烤烘焙食物,海鲜,羊肉,鸡肉,香肠,辛辣食物。

4.25.复诊:抽动症、湿疹诸症好转,纳可,大便1-2日一行,脉滑。

处方:效不更方,再服十付。

随访,病儿已痊愈。

抽动症属于儿童慢性神经障碍,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导致病情的最终改变在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但与儿童精神、心理、免疫等诸多方面的有着很密切的关联。

儿童抽动症通常起病年龄是在3-15岁,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1。

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发烧或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

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患儿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

为了方便家长发现孩子的症状,专家列出抽动症的一些症状:(1)表情抽动:缩鼻、步态异常、眨眼、斜眼、扬眉、撅嘴;(2)举止抽动:扭头、扭脖子、耸肩、挺胸、扭腰、腹肌抽动、裸露癖;(3)语言抽动:口吃、不由自主的骂人、说脏话;(4)声音抽动:嘘声、喷鼻声、口齿不清、音调不均匀、干咳声、吼叫声、清嗓子声、咂舌声;(5)肢体抽动:举臂、抖腿、做怪相、搓手指、握拳、甩手;(6)意识抽动:注意力不集中、焦虑;(7)其他:具有攻击性、遗尿。

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多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反复、快速、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 。

部分患儿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强迫症或自闭、焦虑等,表现为多动、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及社交, 阻碍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 。

此病病程长,易反复多变为治疗难点,西医多采用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效果不明显,治疗困难。

中药治疗重在辨证施治,疗效和优势受到认可。

王素梅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长期从事多发性抽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等疾病的诊疗工作,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方面有独到见解,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总结如下。

1 王素梅教授从脏腑辨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之病机1. 1 中医理论对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病机的分析中医古籍中无多发性抽动症病名,一般归属于“慢惊风”范畴。

王素梅教授基于脏腑辨证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病情迁延反复,多责之为肝、脾、心、肾功能失调[3-4] 。

小儿“脾常不足”, 脾主健运,脾为生痰之源,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其丰富,小儿饮食不知自节,恣食肥甘厚味生冷刺激之品,损伤脾胃功能,致脾虚失运,水湿不得运化,聚液成痰。

小儿“肝常有余”,肝主疏泄调达,现代社会多独生子女,平素恣意任性,学习压力过大,易致肝气郁结,肝失调达,气机不畅,郁久化火生风。

《难经·七十七难》云“见肝之病,则知肝传脾”,可见肝脾存在密切关系。

此类患儿脏腑功能失调,更易脾虚肝亢。

小儿肾常虚,肾气未固,肾藏精,精盛则神旺,精亏则神散。

由于小儿先天肾气不足或久病肾气虚衰,致水不涵木,肝阳亢盛,脾虚日久及肾,脾肾阳虚,水不能上济于火,心肾不交,则抽动伴遗尿、健忘、疲乏无力、脘腹不适等。

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王学梅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18(011)009
【摘要】王素梅教授在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方面具有独到见解,从脏腑辨病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为此病涉及肝、脾、心、肾四脏之功能.脾虚生痰,肝亢生风,风痰相扰,日久心火亢盛,肾气虚衰,而致秽语不休,抽动不止,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总结出本病病机属风痰内蕴,并与当代各家进行对比.治疗方面则从肝脾立论,当扶土抑木,自拟健脾止抽方,健脾平肝,息风安神,清热化痰.疾病不同时期扶土抑木各有侧重,在中医准确辨证基础上随症加减,根据疾病虚实应用不同祛风药,并提供两则医案详细揭示如何应用此方此法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总页数】4页(P1386-1389)
【作者】王学梅
【作者单位】100144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4
【相关文献】
1.王素梅扶土抑木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2.王雪峰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致慢性咳嗽经验
3.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撷萃
4.王素梅教授运用揿针结合
中药疗法治疗发声性抽动经验5.王素梅教授运用“角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共患病经验撷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素梅扶土抑木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王素梅扶土抑木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王素梅扶土抑木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关键词】名医经验;王素梅;扶土抑木法;多发性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指既表现有运动性抽动,又兼有发声性抽动,但二者不一定同时出现,且病程在1年以上的一类精神神经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快速、非节律性的刻板动作或发声,如摇头、耸肩、皱眉、眨眼、甩臂、踢腿、撅臀以及喉中不自主怪声,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西医治疗目前多用氟哌啶醇和泰必利,但因本病病情易反复、病程较长,西药治疗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儿难以坚持用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王素梅主任医师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进行了长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王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究其病因,王师皆责之于“风”、“痰”,为风痰扰动所致,病位在肝、脾。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杂病源流犀烛》认为,怪病多责之于痰,而脾为生痰之源。

小儿脾常不足,又饮食不节,使脾运化失健,痰湿内生;小儿肝常有余,情绪易有波动,家长若宠惯溺爱,或来自社会、学习、生活的压力大,则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肝风内动;且肝、脾两脏相互影响,脾虚易致肝旺,肝亢则克伐脾土导致脾虚。

风痰相挟,流窜经络,扰及咽喉,以致出现上述各种症状。

总之,本病病位在肝、脾,病因病机为风痰扰动。

2 治疗方法王师根据本病病因病机,确定扶土抑木、熄风止痉为治疗大法。

扶土法:①益气健脾法,代表方为四君子汤,适用于抽动不著或缓解期伴有脾气虚、肺脾气虚见面色不华、易外感、纳差、大便偏稀者。

②健脾化痰法,代表方如二陈汤,常用于纳差、胸闷作咳、喉中声响、脾气乖戾、注意力不集中、舌苔白腻者。

③运脾消滞法,适用于患儿因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积滞内停,出现纳差,腹胀,腹部按压疼痛,口味酸腐,大便偏干,苔厚,治疗时加用枳实、焦三仙、鸡内金、大腹皮。

多发性抽动症中医处方之综合分析

多发性抽动症中医处方之综合分析

多发性抽动症中医处方之综合分析陈列红;孙经纬;杜斌【摘要】目的:总结当前中医文献中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处方之组成规律.方法:查阅<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载录的1998年1月至2009年2月关于中医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用药参数,如药物频数、不同类别药物重量及味数占全方比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抽动方的用药频数来观察,位于前10位的中药依次是钩藤、白芍、天麻、僵蚕、半夏、甘草、全蝎、茯苓、陈皮、牡蛎;从不同类别中药重量及味数所占全方的比重分析,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类药物总数及总量位居第一,益气健脾化痰类药物紧居其次,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组.结论:平肝息风、健脾化痰是目前中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治则治法.【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0(042)005【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抽动症;方剂;文献计量学【作者】陈列红;孙经纬;杜斌【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多发性抽动症(Multiple Tics,MT)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多种运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1]。

患病率为0.04%~0.1%,有报道高达3%。

目前治疗抽动症普遍使用的药物有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虽有一定疗效,但需长期连续服药,常因患儿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不得不减量或停药。

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仍处于探索阶段[2],相关治法及处方甚多。

为了分析对TS治疗的处方规律,通过综合分析法,对63篇文献所载治疗抽动症的方药(以下均简称为抽动方)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来源查阅《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载录的1998年1月至2009年2月的相关文献,主题词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发性抽动症、抽动、MT、TS、医案等,收集到相关文献235篇,去除部分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医案,共收录63篇文章的方药。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陈自佳;杨蕾;王素梅【摘要】辛开苦降法是中医一种常用的、独特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各种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虚实互见的病证.导师王素梅教授在多年临床中,从小儿的生理特点出发,将其应用于小儿咳喘等症,在治疗外感疾病的同时注重调理脾胃,升清降浊,颇见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10(002)001【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王素梅;中医学家;咳喘/中医药疗法;辛开苦降;儿童【作者】陈自佳;杨蕾;王素梅【作者单位】100078,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100078,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100078,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2辛开苦降法又名辛苦通降,是在中医四气五味药性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相反相成的辛温和苦寒两种药物组方[1],以期达到调理气机、祛除病邪的作用。

作为“和”法范畴的一种治疗方法[2],载于历代各科医学著作之中,应用于历代各科名家之手,辨证用药恰当的前提下,往往效如桴鼓。

1 辛开苦降法的发展辛开苦降法源于《内经》,广泛应用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受《内经》升降相因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和“辛能散能润,苦能坚能泄”等理论的启迪,于《伤寒杂病论》列“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用于痞证的治疗中,成为辛开苦降法的先河,并创立了诸泻心汤、陷胸汤等20余首辛开苦降之剂。

后世医家在“仲景三泻心汤”治痞经验的基础上多有发挥,直到清代温病学大师叶天士才明确提出“苦降辛通,斯热气痞结可开”,把它作为一个治疗法则而提出。

其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强调:“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微苦以轻降,微辛以宣通”“以苦降其逆,辛通其痹”,并认为“苦能驱热除湿,辛能开气宣浊”等,阐发了辛开苦降法治疗疾病中的配伍机制。

吴鞠通也认识到“非苦无能胜湿,非辛无能通利邪气”,提出了“苦与辛合能降能通”的论点,揭示了辛开苦降法的实质内涵,使辛开苦降法渐臻完善。

王素梅谈角药治疗抽动症障碍

王素梅谈角药治疗抽动症障碍

王素梅谈角药治疗抽动症障碍“角药”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术语。

是指3种中药的有机组合。

角药非简单的药物相叠,而是历代医家在长期遣方用药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经验总结,以达增效减毒的作用。

中医史上对角药的运用,唯仲景首开先河 ,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蕴含大量独立成方的角药,如小承气汤、四逆汤、三物备急丸等。

种种经方为日后角药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角药源自于《内经》“ 一君二臣 ,奇之制也” 的基础理论 ,始见于《伤寒杂病论》,历代医家对于角药的运用各有不同体会,各组角药相辅相成 ,或具开阖枢机 ,或为阴阳并调。

如金元时期 ,李东垣对角药的运用体现在对脾胃升阳益气药物的应用中。

如半夏一白术一天麻,注重角药中气机的枢转,人参一麦冬一五味子,一补一清一敛,注重药物的相互为用。

明清时期 ,角药在温病学中的运用日臻完善,如《温病条辨》中的一组轻清透发之剂:金银花一连翘一淡竹叶 ,可用于卫气营血各个层次的病变,并成就了清营汤中“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法度。

近代名医亦注重角药的应用。

如刘弼臣教授用“角药”治疗肺系疾病,姜良铎教授运用角药临床遣方用药 ,均取得良好疗效。

角药是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三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

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或辅助作用 ,或独立成方。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以及药物自身性味功用限制 ,单味药或两味药有时不能适用临证需要 ,以三味药组成的角药配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姜良铎教授也指出:“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三味药的配伍 ,呈三足鼎立之势 ,互为辅助 ,符合临床实际”。

东城中医医院王素梅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载,多年来丰富。

该病症除躯体肌肉抽动外,往往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遗尿等共患病,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认知功能与行为发育, 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及社交,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王教授在指导临床用药时 ,对TD及其共患病的治疗有独特的思路和见解 ,不仅专注于TD自身发病特点用药,对其共患病也针对性地遣药组方,临床中常善用“角药”来治疗抽动症合并共患病的各种症状,疗效确切。

王素梅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方药配伍的复杂网络法分析初探

王素梅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方药配伍的复杂网络法分析初探
二、结 果
1. 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 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8]得出,王素梅教授治疗 本病的高频药物,见表 1。在 757 例次中,使用防风 550 次、木瓜 438 次、伸筋草 435 次、葛根 432 次、地 龙 409 次等,说明常用药物为防风、木瓜、伸筋草、葛 根 、地 龙 、菊 花 、谷 精 草 、乌 梢 蛇 等 ,主 要 为 熄 风 通 络 之品;其次为陈皮 344 次、半夏 338 次、胆南星 336 次 等,具有健脾化痰之效。 基于复杂网络图分析方法,根据 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该药与其 他药物配伍的频度,可以分析出王素 梅教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常用药 物(核心处方)。 图 1 为基于复杂网络图分析方 法的可视化的处方配伍网络,从图 1 可以直观地看出防风、木瓜、伸筋草、 葛根处于处方配伍网络的核心节点。 每一味药物与周围药物的边表示配 伍关系,药物节点之间的连接边的权 重即药物配伍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表 现了药物之间同时配伍应用的强度。 表 2 是与该网络相对应的药物配伍 频度信息,从表 2 可见,木瓜-伸筋草 配伍频度最高,其次为防风-葛根,再 其次为陈皮-半夏。结合两部分信息, 可提炼出王素梅治疗该病的处方特
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整理、继承,耗时费力。中医的 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题。本研究通过对临
病、证、治、方、药之间的规律和联系是复杂的,中医 床信息数据化处理后,进行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对王
专家在临证诊疗中,通过对临床辨证论治思路的感 素梅教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核心方药进行初步分
悟及经验的不断提炼、验证,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 析,解析其治疗思路。
关键词:王素梅 多发性抽动症 核心方药 复杂网络 doi: 10.3969/j.issn.1674-3849.2012.01.032

王素梅运用礞石滚痰丸加减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临证经验

王素梅运用礞石滚痰丸加减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临证经验

王素梅运用礞石滚痰丸加减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临证经验张雯;于文静;白雪;王素梅【摘要】探讨分析王素梅教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验案,概括该病核心病机为脾虚湿困、痰热内扰,强调病证结合,运用经方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清热开窍,同时配合食疗及训练,衰中参西,巩固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02【总页数】2页(P226-227)【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礞石滚痰丸;名医经验;病证结合;王素梅【作者】张雯;于文静;白雪;王素梅【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9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1]。

该病于学龄前期起病,呈慢性过程,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及自尊心受伤害,若不及时治疗将会持续终生,因此该病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病中医学尚无专门记载,与古籍中的“脏躁”、“躁动”、“失聪”、“健忘”等证相似。

导师王素梅教授多采用礞石滚痰丸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多动症,笔者跟师学习过程中有所体会,现报道如下。

中医学认为,多动症的主要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护致髓海不足、窍道不畅;或肝肾阴血不足,君相火旺,虚阳亢动;或心脾气血两虚,心神失养;或过食肥甘厚味,痰热内扰心神,病位在心、肝、脾、肾,且有实证、虚证、虚实夹杂之证。

王素梅在临证中强调,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小儿普遍喜食肥甘之物,肉类进食较多,而水果蔬菜较少,恣食甘肥,酿生痰湿。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多发性抽动症TS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主要表现为头面部、肢体或躯干部肌肉抽动与暴发性不自主发声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其他心理行为异常;大约有2%-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问题;并且常伴有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学习障碍、物质滥用、情绪障碍等儿童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社会功能和康复;王素梅教授对中医药治疗Ts有较深的造诣和研究,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中医古籍中无多发性抽动症病名,但依据其临床症状,多归属于“慢惊风”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风盛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后代医家认为本病外因可归属于风、热、火,内因为肝血阴亏虚,肾阴不足,脾虚痰聚,心火扰动;心肝火旺,内风扰动,则发抽动:肝肾之阴不足,筋脉失养,则生瘪痰;脾虚痰聚,流窜经络,引动肝风,风痰互扰,致本病发生;王素梅教授主张治疗小儿TS,在祛风止痉基础上,要结合病因及兼证进行五脏辨证,审证求因,而后遣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疗效;1.脾虚风动型脾为生痰之源,小儿又“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疾病所伤,损伤脾胃,脾虚不运,痰湿内生,蒙闭心窍,流窜经络,则生本病;其症见不自主面部、四肢抽动,脾气怪庚,喉发怪声,纳差,面色不华;故其本在脾虚,标为风痰扰动,治以健脾化痰、祛风止痉,取方二陈汤加减;病案举例:李某,男,6岁,2008年2月初诊;不自主抽动3年;患儿于2005年4月感冒后出现耸肩、手指抖动等症,未予重视;06年7月症状加重,至多家医院就诊,先后口服中药4月余,疗效欠佳;现慕名来诊,症见眨眼频繁,咽部不自主发声,偶有鼓肚,纳差,面色萎黄不华,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王教授认为本病属脾虚,风痰内扰,治以健脾化痰,息风通络;处方:青陈皮各10g、半夏9g,获荃10g、炒白术10g、淮山药10g、防风10g、白附子6g、白芍10g、地龙10g、木瓜15g、伸筋草15g、谷精草10g、葛根20g、川芍6g、决明子10g、胆星10g;7付,水煎服,日1剂;二陈汤加山药、胆星健脾化痰;防风、白附子、川芍、地龙祛风止痉;白芍、木瓜、伸筋草柔筋止动;决明子、谷精草疏风明目;葛根生津止痉,引药上行;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痰、息风止痉之功;1周后复诊,眨眼、发声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上方随证加减治疗3个月,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发;2.肝亢风动型肝为刚脏,主动,在志为怒,体阴而用阳,为罢极之本,主人体生发之气;小儿肝常有余,若内外因致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或肝阳偏亢,则引动肝风,风盛则动,故发抽动;其症见抽动有力,喉中发声响亮,性情急躁易怒,面色红;治以清肝泻热,息风止痉,方用泻青丸或龙胆泻肝丸加减;病案举例:孙某,男,12岁,2008年1月初诊;患儿主诉于2007年5月与同学生气后出现嘴角、眼角不自主抽动,吸鼻,近日又频繁眨眼、翻眼、皱眉,性情急躁,面红,眠差,舌红,苔薄白,脉弦数;辨证属肝风扰神,治以清肝泻热,息风止痉;处方:防风10g、荆芥10g、菊花10g、谷精草10g、知母10g,白僵蚕10g、胆星10g、辛夷10g、苍耳子3g、柴胡10g、龙胆草10g、山桅10g,石决明10g、天麻3g、钩藤付,水煎服,日1剂;方中龙胆草、山桅苦寒,直泻肝热;防风、荆芥引热上行,散之于外;石决明、天麻、钩藤、白僵蚕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胆星清热化痰;辛夷、苍耳子宣肺通鼻窍;菊花、谷精草疏风明目;标本兼治,以收佳效;1周后复诊,诸症悉减,上方加减续服治疗3个月而愈;3.肺脾不足型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易感外邪;风为百病之长,风随他邪而至,风邪扰动;脾虚,水谷不能正常化生气血,痰湿内生,流注经络,也可发生抽动;症见平素易反复外感,并在外感后抽动症状易于反复或更加明显,纳差、体瘦、面色不华,治疗宜益气固表,健脾化痰,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减;病案举例:费某,男,9岁,2008年4月初诊;患儿平素易反复外感,2年前外感后出现眨眼、吸鼻子,每遇上感后病情加重,刻下眨眼、吸鼻频繁,咽中吭吭,面色白,多汗,纳差,形体消瘦,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辩证属肺脾气虚,风痰扰动,治以益气固表、健脾化痰;处方:防风10g、黄茂10g、荆芥10g,炒白术6g、陈皮10g、半夏10g,获荃10g、山药10g、菊花10g、桔梗6g、辛夷10g、苍耳子5g、沙参10g;7付,水煎服,日1剂;方中防风、黄茂、白术、荆芥益气固表;陈皮、半夏、获荃、山药健脾化痰;配伍辛夷、苍耳子宣肺利鼻;桔梗利咽;本证主要表现于头面部抽动,有明显的反复外感史,结合面白、纳差、体瘦等,辨证为肺脾气虚,患儿舌红,咽后壁滤泡增生,加之病程较长,考虑有阴虚,故佐与养阴之剂,药证相合而愈;患儿服药I月,它症减轻,仍有吭吭,加麦冬10g、青果10g续服,症状明显减轻,以上方加减治疗5个月而愈;4.心火亢盛型心主神,属火,为阳脏,小儿“心常有余”,若平素态食香燥炙搏之物,或感受火热之邪,心火上炎,灼津成痰,痰热扰神则烦躁、性急;火盛动风,风痰扰动故有多部位不自主抽动;症见不自主抽动伴夜卧不宁,心烦多梦,舌尖红,治以清心化痰,祛风止痉;方以酸枣仁汤加减;病案举例:石某,男,7岁,2007年9月初诊;频繁眨眼、吸鼻2年余,吭吭、秽语伴撅臀1年,刻下见头面、四肢、躯干不同部位不自主抽动,喉中吭吭作响,夜卧不宁,形瘦性急,舌尖红,苔薄,脉弦细;诊为心火亢盛;治以清心化痰,祛风止痉;处方:川穹6g、胆星6g、钩藤10g、黄连3g、知母10g、地龙10g、木瓜10g、伸筋草15g,防风6g、荆芥10g、木贼草10g、菊花10g、夏枯草10g;7剂,水煎服,日1剂;黄连、知母、川芍清解、发散心火;胆星清热化痰;再以木瓜、伸筋草舒筋通络;钩藤、地龙、荆芥、防风祛风;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患儿于2008年4月来诊,述前药服用三月后明显好转,近因外感复发,症状较去年减轻,予上方加减再治而愈;5.心肾不交型多因小儿先天肾气不足,或病后肾气虚衰,肾水不能涵木,则肝阳易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上炎,心肝之火亢于上,肾虚于下,则生风抽动;其症多见抽动伴有遗尿病史或现在仍有遗尿,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急躁易怒;治以补肾清心、化痰祛风;方以桑缥峭散加减;病案举例:李某,男,8岁,2007年4月初诊;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开始耸肩,近日又口出秽语,性情急躁,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面色白,遗尿,尿色清;舌红,苔白,脉弦;诊断:肾虚风动;治以温下清上化痰祛风;处方:陈皮6g、半夏6g、桑缥峭10g、菟丝子10g、淮山药10g、柴胡6g、远志10g、天竺黄10g、胆星6g、当归10g、黄连3g、石菖蒲10g、益智仁10g;肾藏精,主骨生髓,司二便;方以桑缥峭散加减温肾固涩;黄连清心火;“怪病多责之于痰”,痰去则怪病自除,加陈皮、半夏、胆星、天竺黄化痰通络;上方加减治疗3月而愈;1825年Itard首先描述TS,1885年GeorgeGillesdelaTourette系统报道了9例,之后即以其名命名,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内生化异常、器质性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口服氟呱淀醇或泰必利,可使部分患儿症状得到改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以及食欲不振、头晕等副作用影响其广泛持久的治疗,王素梅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对本病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本病病因有先天不足、七情失调、饮食不节、六淫所干或体质因素,为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病位主要在肝脾,又与他脏密切相关,病初多实,延久则虚;治疗上,在祛风化痰止痉的基础上,注重病因、病史及兼证,加以五脏辨证,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借鉴与推广;同时还注重本病的预防护理及家庭管理方法,强调支持性心理治疗,解除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担忧,助于疾病早日康复;。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用药规律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用药规律

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用药规律吉晓晓1,卫 利2,陈 宏1,姜 冰1,印 雷1,张凯文1,李友琼2,王素梅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用药规律。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1月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自闭症首诊病案方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熵聚类的分析方法、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用药规律。

共纳入107个处方,145味药物,其药物多寒温并用,以甘味药和心经药为主,出现频次较高的是益智仁和石菖蒲,得到16个核心组合及9个新方组合。

王素梅教授寒温并用治疗儿童自闭症,强调气机运化、阴阳调和,多用益智开窍安神之品,同时辨证配伍补益、理气、化痰药物。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儿童自闭症;王素梅;用药规律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1.29.013[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1)29-3252-05[通信作者] 王素梅,E -mail :wangsumei120@[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办事经费资助项目(040105002001) 自闭症又称“自闭症谱系障碍”“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障碍”,是神经发育障碍的一种,起病于婴幼儿,多见于男性。

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母孕期及围生期生物学因素和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脑部结构或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因素、其他的生理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

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展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和智力发育障碍等[1-3]。

目前治疗自闭症的西药主要包括中枢兴奋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但长期、大量使用容易导致相关不良反应[4]。

26941817_王素梅教授运用温热药物治疗小儿神志类疾病经验

26941817_王素梅教授运用温热药物治疗小儿神志类疾病经验

“肾脏阳衰,火反发越于上,故宜引火归原法.附子、
也”,均持小儿为“稚 阴 稚 阳”之 论,认 为 小 儿 脏 腑 娇
命,安有阳衰火发之患哉.”熟地黄甘温质静,味厚滋
充,稚阴未长也”,南宋陈文中提出:“盖真气者,元阳
嫩,形 气 未 冲,易 虚 易 实,易 寒 易 热.在 生 长 发 育 过
肉桂补火助阳,专以引火归原,而虚阳无不敛藏于肾
医学院学报,
2004,
27(
2):
52

54.
[
15] 申爽 .综 合 护 理 干 预 在 婴 幼 儿 湿 疹 护 理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分 析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收稿日期:
20210426)
(本文编辑:刘颖;外审专家:董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 年 4 月第 14 卷第 2 期 Ch
i
nPed
i
a
t
rI
n
t
eg
rTr
ad
i
tWe
s
tMed,
Ap
r2022,
Vo
l14,
No.

169
med
i
c
i
ne
sshou
l
dn

tbeavo
i
dedi
nc
l
i
n
i
c
a
l med
i
c
a
t
i
on:t
heyc
an beus
edt
or
e
s
t
r
a
i

小儿无意识抽动两年,3剂显效9剂治愈

小儿无意识抽动两年,3剂显效9剂治愈

小儿无意识抽动两年,3剂显效9剂治愈作者导读小儿无意识抽动症候是一个比较顽固的疾病。

有的小朋友抽动几个月会自己痊愈,而有的则会持续数年仍然无法治愈。

本医案的患儿就是持续抽动了两年时间,其母亲找了很多办法都没办法治好孩子的疾病。

心急如焚的母亲在机缘巧合下,于群聊中认识了我。

经过我仔细问诊之后,处方3剂就抽动大减。

9剂就彻底没有出现过无意识抽动了。

后面我处方调整其体质,令其彻底恢复健康。

孩子的母亲说吃完药之后,孩子不容易疲劳了,脾气也好了。

这实在是令人欣慰。

从这篇医案的治疗过程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消除症状是很快的,我随手处方就轻易治愈了。

但是调理体质却出现了波折。

可见治病易,调体难也。

由于此医案疗效显著,而且是使用的是纯中医手段治愈的。

因此我整理并发表出来,以供同仁们参考。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22.5.7主诉一天晚上,患者母亲在群聊中问起:后来这位母亲加我好友,向我请教如何治疗。

问诊情况如下:问诊症状我将我的问诊单发过去之后,其母亲在纸上写了一下症候。

不存在的症状就没有写上去。

随后我发现患者母亲的问诊不够仔细,症状存在漏洞:(回答问诊必须认真仔细!症状都遗漏了,还怎么治病呢??)辨证1.容易疲劳,胃口差,食欲减退,这是典型的胃虚、气分不足。

2.不爱喝水、头晕、舌面湿滑,这是明显的水饮症候。

水饮伴随抽动,优先选择苓桂术甘汤。

3.多汗、怕冷、大便干、腹部按压敏感,这是典型的小建中汤证。

小建中汤平补气血阴阳,对于这种虚劳体质非常合适。

4.整体来看,用小建中汤健胃,苓桂术甘汤利水,再加钩藤、天麻稍微平肝,安定一下小朋友异常兴奋神经即可。

处方小建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天麻、钩藤、鸡内金饴糖或者麦芽糖一大块(大约30g),桂枝9,生白芍18,炙甘草6,生姜3片,大枣4枚切开,茯苓18,炒白术15,钩藤12,天麻9,生鸡内金123剂解析1.由于食欲不振、舌苔略腻,所以加鸡内金消化食积、提升下食欲。

此药物提升食欲的效果甚好,假如与山楂并用,则效果更上一层楼。

王素梅教授运用加味礞石滚痰汤治疗小儿心肝系疾病验案举隅

王素梅教授运用加味礞石滚痰汤治疗小儿心肝系疾病验案举隅

王素梅教授运用加味礞石滚痰汤治疗小儿心肝系疾病验案举隅王雅璇;卫利;王素梅【摘要】礞石滚痰丸是临床上治疗各种实热老痰证和各种顽痰怪证的常用验方.王素梅教授结合小儿脾常不足、易生痰湿,体禀纯阳、痰易热化之特点.结合痰湿、痰浊易于蒙蔽心神,痰热极易生风动阳之病机转化的特点,化裁礞石滚痰丸为加味礞石滚痰汤,临床治疗小儿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多发性抽动症等儿科心肝系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Mengshi Guntan Pill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empirical formula in treating various excessive phlegm -heat syndromes as well as complex symptoms due to long-term phlegm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children , deficiency in spleen often generates dampness and accumulates phlegm with children ′s pure-yang constitution and tendency of having phlegm-heatsyndrome .Combin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that phlegm dampness and turbid phlegm tends to disturb heart and mind and ex -cessive phlegm-heat will generate wind , Professor Wang Sumei used modified Mengshi Guntan Pill and applied it to treat certain pediatric heart and liver diseases , such as autism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ADHD) and tourette syndrome ( TS) , which has achieved goo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6(011)010【总页数】3页(P2054-2056)【关键词】礞石滚痰汤;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作者】王雅璇;卫利;王素梅【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北京,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北京,10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R242;R256.4礞石滚痰丸最早记载于元代医家王隐君所著《泰定养生主论》,方由酒大黄、黄芩、煅青礞石、沉香四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实热老痰证及各种顽痰怪证[1]。

王靖运用健脾定抽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

王靖运用健脾定抽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

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7җ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Y B 201978);第3批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王靖工作室(苏中医科教 2019 10号):竺永昌,E -m a i l :412555170@q q.c o m 第一作者:李亚群,E -m a i l :l i y a qu n 19860229@163.c o m 王靖运用健脾定抽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җ王 靖,王爱珍,竺永昌(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江苏泰州225300)ʌ摘要ɔ 王靖主任医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证型为脾虚痰聚证,并总结泰州地区儿童抽动障碍病机为土虚木旺㊁脾虚痰聚㊁肝风内动,治疗以健脾化痰㊁息风定抽为基本治则,自拟健脾定抽方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㊂该文总结王靖主任医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证经验㊂ʌ关键词ɔ 儿童抽动障碍;多动症;抽动症;脾虚痰聚证;健脾定抽方;王靖中图分类号:R 249;R 27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709 抽动障碍(t i cd i s o r d e r ,T D )是指突然㊁快速㊁反复的非节律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1],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与其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称为儿童多动症㊁抽动症㊂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常用的西药有硫必利㊁氟哌啶醇㊁可乐定㊁阿立哌唑等[2]㊂由于有嗜睡㊁头晕等不良反应,部分患儿无法耐受,且这类患儿的家长往往比较焦虑,对选用西药有所顾虑,而且抽动障碍易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㊁强迫症等共患病[2]㊂中医药在改善抽动症状,以及情志疗法治疗共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㊂王靖是江苏省名中医,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第3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40余年,传承其父王继安的临证经验,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及钱仲阳 脾主困 的学术思想,擅长治疗儿童脾胃病,认为儿童抽动障碍亦属脾胃病,脾胃伤而痰湿聚,土虚则木旺,故出现各种抽动症状,现总结其经验如下㊂1 脾胃衰乃儿童百病之源古代医家擅长诊治疾病往往是时令病㊂李东垣所处年代战火纷飞,流民众多,饥饱失常,民众长期处于忧思㊁惊恐状态,脾胃病多为饥饿㊁忧思过度所致,其在‘脾胃论㊃脾胃胜衰论“中提出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脾胃论㊃脾胃虚实传变论“提出 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 ㊂后世儿科医家在‘脾胃论“基础上对儿童脾胃病多有论述,‘育婴家秘“云: 幼科方中脾病多,只因乳食致沉疴,失饥失饱皆成疾,寒热交侵气不和㊂ 江育仁教授首次提出 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 的思想,认为单纯补脾易碍胃,且有助热之弊端,可运用 运脾法治疗,运脾比补脾更切合小儿脾胃病的病机[3]㊂王靖主任医师发现,现代儿童脾胃病的病因与古代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古代儿童多因饥饿导致疳证等疾病,而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除了一些不合理减肥者,极少出现饥饿致病的情况㊂近两年来,儿童长期居家,家长盲目给儿童增加高营养食物甚至是保健品,或过度食用一些肥甘油腻食物,导致脾胃受损,从而化生百病;二是现代儿童情志致病者增多,如家长陪伴儿童学习时行为㊁言语失当,导致儿童肝气郁结,肝属木,旺于春,小儿犹如春天草木之芽,其气方盛,故肝常有余,横逆犯胃,影响脾胃升降功能,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㊁抽动障碍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4]㊂全国名中医白长川结合现代社会饮食㊁生活习惯及脾胃疾病的症状表现特点,总结儿童本就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加之环境因素㊁喂养方式的改变, 滞 导致的脾胃疾病较成人更为突出[5]㊂郭婷等[6]认为情志失调与抽动障碍病情密切相关,一方面与小儿稚阴稚阳之体㊁精神怯弱㊁自我调节差有关,另一方面与家庭教育有关,治疗上运用调神法,以疏利少阳㊁调肝清心为主,配合息风止抽药物㊂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023,V o l.31N o.172肝主疏泄,肝旺乘脾,亦损伤脾胃肝主疏泄,对调控全身气机有重要的作用,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脏腑精气充沛,情志活动自然适度[7]㊂部分医家认为小儿年幼无知,思想单纯,无七情六欲,‘中医儿科学“教材中关于儿童致病因素的论述亦提出小儿外感㊁饮食所伤者多,情志致病者少[8]㊂近年来,多动症㊁抽动症㊁抑郁证㊁强迫症㊁孤独症等儿童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进一步证实儿童情志致病者不在少数,家庭环境㊁教育失当,父母㊁老师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儿童所欲不遂,或缺乏关爱,父母控制欲过强,导致气郁于肝,加之小儿心肝常有余,易郁而化火,发为多种疾病[9]㊂王靖主任医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内因主要责之于饮食不节㊁情志失调,外因责之于外感风邪,小儿脾常不足,易受饮食所伤,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日久易化火,引动肝风(内风)[10]㊂风为百病之长,外风易引动内风,内㊁外风共同致病,致抽动症状变化多端㊁时轻时重,病情易反复㊂ 怪病多由痰作祟 ,痰蒙清窍,出现秽语㊁注意力不集中㊁急躁易怒等症状;痰气胶结于咽喉,咽喉不利,可致清嗓样咳嗽㊁喉中吭吭有声等症状;痰浊阻滞中焦,可见腹部抽动症状[11]㊂陈四文主任医师提出 掉㊁眩 诸症是肝病生风所致,将抽动障碍分为外感风热证㊁阴虚风动证和脾虚肝旺证,分别治以辛凉解表㊁平息肝风㊁养阴息风㊁健脾平肝之法,疗效满意[12]㊂3土虚木旺㊁脾虚痰聚㊁肝风内动是泰州地区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病机王靖主任医师认为泰州地区地属南方,南方多湿,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易困阻脾土,致脾气不振,中阳不运,气机升降不利,加之小儿脾常不足,易受致病因素侵袭而使脾胃受损,脾胃一伤,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木克土,脾胃虚则肝气偏亢,引动肝风㊂风痰上扰头面清窍,可见眨眼㊁挤眼㊁搐鼻㊁张口等面部怪异表情样抽动;风痰阻滞于颈部经络,气机郁滞,气病及血,血行不畅,筋失所养,疲劳不易消除,颈部肌肉调节动态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导致颈椎的慢性损伤,出现摇头㊁点头㊁耸肩等颈性抽动[13];风痰阻滞于四肢经络,可见四肢抽动;风痰上攻咽喉,咽喉不利,可出现喉中吭吭有声㊁清嗓样咳嗽等发声性抽动症状㊂韩新民教授亦提出 风动痰扰 是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关键,创制的熄风涤痰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疗效与西药硫必利相当,但在伴随症状改善方面较硫必利效果更好,且无不良反应[14]㊂沙寰等[15]总结儿童抽动障碍应从肝脾论治,多有虚实夹杂的特点㊂肝脾输运协调,统藏有节,两者紧密联系,共同调节气血运行㊂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失健,为本虚,痰浊内生,为标实;或脾生积热,浊液成痰,流注于肝经,标实为患,又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日久则成本虚㊂4健脾㊁化痰㊁息风定抽为基本治法王素梅教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病机为风痰上扰,流窜经络,外风与内风应同样受到重视,有形和无形之痰需兼顾,主张从肝脾论治,采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强调健脾与运脾相结合,脾胃气阴兼顾,润燥相兼,注重脾胃气机的调理[16]㊂王靖主任医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发病以脾虚为本㊁风痰为标,治疗以健脾㊁化痰㊁息风定抽为治法,故王靖主任医师自拟健脾定抽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㊂方中苍术燥湿健脾,燥性较大,走而不守;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守而不走,与茯苓配伍健脾化湿㊂天竺黄味甘㊁性寒,入心㊁肝经,长于清热豁痰㊁凉心定惊,多用于小儿心窍闭阻所致的惊痫㊁抽搐等证[17]㊂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㊂天麻㊁钩藤平肝息风止痉㊂白芍柔肝息风㊂菊花清肝平肝,又可明目,配伍青葙子清肝降火㊂葛根升阳㊁通经活络,主治点头㊁摇头㊁耸肩等颈源性抽动㊂蝉蜕为虫类药,既可搜风通络,又可利咽,配伍桔梗㊁甘草主治发声性抽动㊂全方既有辨证用药,又有辨抽动部位用药,共奏健脾化痰㊁安神息风定抽的功效㊂随症加减:眼部抽动如眨眼㊁挤眼㊁皱眉等明显者,加用谷精草㊁木贼草㊁沙苑子㊁密蒙花等清肝明目;鼻部抽动如吸鼻㊁搐鼻明显者,加用白芷㊁辛夷㊁苍耳子等宣通鼻窍;上肢抽动明显者,加用羌活㊁桑枝㊁海风藤㊁青风藤㊁鸡血藤等祛风胜湿通络;下肢抽动明显者,加用独活㊁桑寄生等祛风湿通络;发声性抽动明显者,加用木蝴蝶㊁威灵仙㊁玄参㊁西青果等利咽喉㊁止喉部发声㊂当患儿抽动症状较重或疗效不佳时,去蝉蜕,改用蜈蚣㊁全蝎㊁天龙等搜风通络力量更强的虫类药㊂为了提高疗效,王靖主任医师在内治的同时联用外治法,如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㊂针刺取穴以四神针为主穴,配穴主要根据抽动部位循经取穴,面部抽动取合谷,喉中发声取列缺㊁咽四穴,眼部抽动取印堂㊁太阳㊁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7丝竹空㊁鱼腰等,鼻部抽动取鼻通㊁迎香等,嘴部抽动取地仓透颊车,摇头㊁点头㊁耸肩取大椎㊁肩井等,上肢抽动取外关㊁曲池等,腹部抽动取天枢㊁中脘等,下肢抽动取足三里㊁丰隆㊁太冲等[18]㊂针刺可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达到调节气血㊁疏通经络㊁改善脏腑阴阳等作用㊂5 病案举例患儿,男,10岁,2020年5月17日初诊㊂患儿眨眼㊁搐鼻㊁摇头反复1年余,初为挤眼皱眉,后症状变化,目前主要症状为眨眼频繁,不自主摇头明显,偶有搐鼻,伴有清嗓样咳嗽,但频率不高,急躁易怒,食纳不香,困倦多寐,舌质淡㊁苔白,脉沉滑㊂西医诊断:多发性抽动症㊂中医诊断:慢惊风,脾虚痰聚证㊂治法:健脾化痰,息风定抽㊂处方:麸炒白术㊁葛根㊁白芍各15g ,茯苓㊁天竺黄㊁石菖蒲㊁菊花㊁钩藤㊁天麻㊁青葙子㊁白芷各10g ,苍术8g ,桔梗6g ,甘草5g ,蜈蚣3g ㊂以上药物均为颗粒剂,14剂,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㊂2020年5月31日二诊:患儿摇头症状明显减轻,眨眼次数仍较频繁,搐鼻症状消失,清嗓样咳嗽频率极低,纳食增加,舌质淡㊁苔白,脉沉滑㊂一诊方去蜈蚣㊁白芷,加全蝎3g ,谷精草10g ㊂颗粒剂,14剂,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㊂2020年6月14日三诊:患儿偶有眨眼㊁摇头,无明显搐鼻㊁清嗓样咳嗽,脾气好转,纳食明显增加,舌质淡㊁苔薄,脉沉㊂二诊方去全蝎㊁桔梗㊁天竺黄,加蝉蜕6g ,太子参10g ㊂颗粒剂,14剂,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㊂2020年6月30日四诊:患儿症状基本控制,舌质淡㊁苔薄,脉沉细㊂予中成药小儿智力糖浆口服6周以巩固疗效,半年后微信随访无复发㊂按语:本例患儿初诊眨眼㊁摇头症状频率和强度均较高,动作夸张,急躁易怒,纳不香,困倦多寐,舌质淡㊁苔白,脉沉滑,提示风痰极盛,急则治其标,故在健脾定抽颗粒方基础上去蝉蜕,改用搜风通络之力更强的蜈蚣;有鼻部症状,故加用白芷宣通鼻窍㊂二诊时患儿颈部抽动减轻,眼部抽动明显,标实稍减,但肝风仍盛于上,故加用谷精草加强明目之功,蜈蚣有小毒,不可用药过久,故改用全蝎,鼻部症状消失,故去白芷㊂三诊时患儿诸症明显减轻,舌苔由白转薄,提示痰湿渐化,脾虚明显,缓则治其本,故去天竺黄,全蝎改为蝉蜕,并加用太子参加强健脾之功㊂四诊时痰湿已祛,舌质淡㊁苔薄,脉沉细,本虚以肝肾阴虚为主,予小儿智力糖浆调补以巩固疗效㊂该药主要由龟甲㊁龙骨㊁远志㊁石菖蒲㊁雄鸡组成,方中龙骨㊁龟甲镇惊安神㊁滋阴潜阳息风,远志安神益智㊁交通心肾㊁祛痰开窍,石菖蒲开窍豁痰㊁醒神益智,雄鸡安五脏㊁疗狂邪㊂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潜阳㊁息风化痰㊁安神开窍之效㊂有研究显示,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与西药硫必利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19]㊂6 小结王靖主任医师临证时强调诊病三辨,即辨病㊁辨证㊁辨症㊂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时辨证选用健脾㊁化痰㊁平肝息风药,又根据抽动症状㊁抽动部位不同选用引经药,如眼部抽动选用青葙子㊁密蒙花㊁谷精草㊁木贼草等,鼻部抽动选用白芷㊁辛夷㊁苍耳子等,颈源性抽动重用葛根㊁蔓荆子,发声性抽动喜用桔梗配伍甘草㊂由于儿童服药依从性差,家长对煎煮中药汤剂有畏难情绪,更改剂型为中药配方颗粒,提高了儿童及家长的依从性㊂参考文献[1]A M E R I C A NP S Y C H I A T R I C A S S O C I A T I O N .D i a gn o s t i c a n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m a n u a l o fm e n t a l d i s o r d e r s (D S M -5)[M ].W a s h i n g t o n :A -m e r i c a nP s y c h i a t r i cP u b l i s h i n g,2013.[2]Z I MM E R MA N -B R E N N E R S ,P I L OW S K Y -P E L E G T ,R A C HAM I M L ,e ta l .G r o u p be h a v i o r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f o r t i c sa n dc o m o r b i ds y m p t o m si nc h i l d r e n w i t hc h r o n i ct i c d i s o r d e r s [J ].E u rC h i l d A d o l e s cP s y c h i a t r y,2022,31(4):637-648.[3]王宪正,汪受传.从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 论治小儿脾胃病[J ].中医儿科杂志,2019,15(3):4-7.[4]李亚群,田云龙,王靖.从 脾主困 论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1,13(6):542-545.[5]黄伟,白长川.白长川从 滞 论治小儿脾胃病经验[J ].中医杂志,2020,61(20):1779-1782.[6]郭婷,张喜莲,马融.从调神论治儿童抽动障碍[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4):345-348.[7]严冬,张丽.从 气 论肝主疏泄与情志病之间的作用机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12):1-3.[8]杨若俊,周晓娜.浅谈对小儿情志致病的认识[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9):88-89.[9]刘莎莎,陈景,郑敏,等.应用情志致病理论辨治儿童注意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023,V o l.31N o.17力缺陷多动障碍[J].中医学报,2019,34(6):1159-1162.[10]张馨心,马融,李亚平.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6241-6244. [11]何显,孙欣妍,张葆青,等.木瓜牛膝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2,14(1):89-92. [12]李雨晴.陈四文主任医师从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22,18(3):46-48.[13]吕玲玲,宋泽,周正,等.疏通止痉手法在儿童颈源性抽动障碍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 20(9):78-80.[14]郭玉清,刘媛媛,韩新民,等.熄风涤痰汤治疗风痰扰动证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评价[J].浙江中医杂志,2021, 56(11):813-814.[15]沙寰,隆红艳.基于脏腑理论以肝为中心辨治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21,53(6):79-82. [16]刘芳,王素梅.王素梅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J].中医杂志,2021,62(24):2131-2134. [17]张学华,张群,王蓓.竹茹㊁竹沥㊁天竺黄如何区别应用[J].中医杂志,2008,49(10):951.[18]李亚群,王爱珍.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低依从性原因分析及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8):46-49.[19]陈天翼,阮红明,韩新民,等.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风动证的多心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983-5986.(收稿日期:2022-06-15)(上接第9页)参考文献[1]D EV R I E SAC,K U I P E R SEJ.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p r e m a l i g n a n tg a s t r i c l e s i o n s: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c r e e n i n g a n d s u r v e i l l a n c e s t r a t e g i e s[J].H e l i c o b a c t e r,2007,12(S u p p l2): 22-31.[2]许文扬.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关系的病理学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125.[3]刘伟,潘华峰,王奇,等.健脾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系统评价与M e t a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5122-5128.[4]程若东,赵兵,马尚清,等.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M e t a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5): 2050-2054.[5]贾艮林,梁国英,单葳蕤,等.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浅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1):67-69.[6]刘小发,李佃贵,刘建平,等.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版肠上皮化生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 2017,33(8):28-31.[7]徐伟超,赵润元,李佃贵,等.国医大师李佃贵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的数据挖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34(9):4350-4353.[8]冯文亮,马卫国,田德禄.田德禄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5,34(9):700-702. [9]李勇,黄伶,钱红花,等.乌梅丸对大鼠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端粒酶和P C N A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 28(2):410-412.[10]王璐,张红宇,王莉.乌梅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药理作用比较[J].中药材,2010,33(3):353-356.[11]陈伟妍,刘春英.熊果酸对胃癌细胞株MG C-803凋亡和自噬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9,26(6):638-643.[12]袁梦云,张星星,谢晓东,等.基于巨噬细胞极化观察白术内酯Ⅱ对胃癌细胞的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26(21):100-108.[13]刘元,钱军,郭晨旭,等.茯苓对裸鼠S G C-7901胃癌细胞移植瘤的影响[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 23(3):286-291.[14]李海波,马森菊,石丹枫,等.川楝子的化学成分㊁药理作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0,51(15):4059-4074. [15]李陈雪,杨玉赫,冷德生,等.枳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2):158-161.[16]黄泽铖,徐纯艺,杨苛,等.木香内酯胃漂浮片的处方优化及体外释放研究[J].中药与临床,2022,13(1):6-10. [17]WA N G H,WA N G Y,J I A N G X,e ta l.T h e 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o f c u r c u m o l o n i n d u c i n g c e l l g r o w t ha r r e s t a n d a p o p t o s i s i n J u r k a t c e l l s,am o d e l o fC D+4Tc e l l s[J].I n tI mm u n o p h a r m a c o l,2014,21(2):375-382.[18]李君,杨杰.仙鹤草主要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0,39(4):54-60. [19]包萨如拉,安桂凤,萨如拉,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组分对结肠腺癌L o v 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天津医药,2020,48(10):925-930.[20]伍友春,张昆,康志龙,等.白花蛇舌草醇提物和半枝莲醇提物联用抗胰腺癌作用及机制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 2020,43(7):1233-1238.(收稿日期:2022-05-25)。

评定理气健脾、熄风化痰法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内动夹痰证的效果影响

评定理气健脾、熄风化痰法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内动夹痰证的效果影响

评定理气健脾、熄风化痰法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内动夹痰证的效果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理气健脾、熄风化痰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内动夹痰证的效果。

方法将60例于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

予以A组予氟哌啶醇治疗,B 组添加理气健脾法与熄风化痰法治疗,并对比效果。

结果 B组医症候改善率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A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理气健脾、熄风化痰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内动夹痰证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疾病表现并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理气健脾;熄风化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内动夹痰证[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gulating qi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and eliminating wind and phlegm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Tourette's syndrome. Methods sixty children with Tourette's syndrom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9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he same amount of computer.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haloperidol,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Liqi Jianpi method and qufengtan method, and the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medical symptoms in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the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5). Conclusion the therapy of regulating qi and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eliminating wind and phlegm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children with Tourette's syndrom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iseas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Key words: regulating qi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To eliminatewind and phlegm; Tourette's syndrome in children; Syndrome of internal movement of liver wind with phlegm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指儿童出现的一些不自主的动作,可以出现面部、肢体,甚至是不断的清嗓等【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
多发性抽动症(TS)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主要表现为头面部、肢体或躯干部肌肉抽动与暴发性不自主发声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其他心理行为异常。

大约有2%-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问题。

并且常伴有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学习障碍、物质滥用、情绪障碍等儿童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社会功能和康复。

王素梅教授对中医药治疗Ts有较深的造诣和研究,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古籍中无多发性抽动症病名,但依据其临床症状,多归属于“慢惊风”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风盛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后代医家认为本病外因可归属于风、热、火,内因为肝血(阴)亏虚,肾阴不足,脾虚痰聚,心火扰动。

心肝火旺,内风扰动,则发抽动:肝肾之阴不足,筋脉失养,则生瘪痰;脾虚痰聚,流窜经络,引动肝风,风痰互扰,致本病发生。

王素梅教授主张治疗小儿TS,在祛风止痉基础上,要结合病因及兼证进行五脏辨证,审证求因,而后遣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1.脾虚风动型脾为生痰之源,小儿又“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疾病所
伤,损伤脾胃,脾虚不运,痰湿内生,蒙闭心窍,流窜经络,则生本病。

其症见不自主面部、四肢抽动,脾气怪庚,喉发怪声,纳差,面色不华。

故其本在脾虚,标为风痰扰动,治以健脾化痰、祛风止痉,取方二陈汤加减。

病案举例:李某,男,6岁,2008年2月初诊。

不自主抽动3年。

患儿于2005年4月感冒后出现耸肩、手指抖动等症,未予重视。

06年7月症状加重,至多家医院就诊,先后口服中药4月余,疗效欠佳。

现慕名来诊,症见眨眼频繁,咽部不自主发声,偶有鼓肚,纳差,面色萎黄不华,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王教授认为本病属脾虚,风痰内扰,治以健脾化痰,息风通络。

处方:青陈皮各10g、半夏9g,获荃10g、炒白术10g、淮山药10g、防风10g、白附子6g、白芍10g、地龙10g、木瓜15g、伸筋草15g、谷精草10g、葛根20g、川芍6g、决明子10g、胆星10g。

7付,水煎服,日1剂。

二陈汤加山药、胆星健脾化痰;防风、白附子、川芍、地龙祛风止痉;白芍、木瓜、伸筋草柔筋止动;决明子、谷精草疏风明目;葛根生津止痉,引药上行。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痰、息风止痉之功。

1周后复诊,眨眼、发声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上方随证加减治疗3个月,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发。

2.肝亢风动型肝为刚脏,主动,在志为怒,体阴而用阳,为罢极之本,主人体生发之气。

小儿肝常有余,若内外因致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或肝阳偏亢,则引动肝风,风盛则动,故发抽动。

其症见
抽动有力,喉中发声响亮,性情急躁易怒,面色红。

治以清肝泻热,息风止痉,方用泻青丸或龙胆泻肝丸加减。

病案举例:孙某,男,12岁,2008年1月初诊。

患儿主诉于2007
年5月与同学生气后出现嘴角、眼角不自主抽动,吸鼻,近日又频繁眨眼、翻眼、皱眉,性情急躁,面红,眠差,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辨证属肝风扰神,治以清肝泻热,息风止痉。

处方:防风10g、荆芥10g、菊花10g、谷精草10g、知母10g,白僵蚕10g、胆星10g、辛夷10g、苍耳子3g、柴胡10g、龙胆草10g、山桅10g,石决明10g、天麻3g、钩藤10g.7付,水煎服,日1剂。

方中龙胆草、山桅苦寒,直泻肝热;防风、荆芥引热上行,散之于外;石决明、天麻、钩藤、白僵蚕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胆星清热化痰;辛夷、苍耳子宣肺通鼻窍;菊花、谷精草疏风明目。

标本兼治,以收佳效。

1周后复诊,诸症悉减,上方加减续服治疗3个月而愈。

3.肺脾不足型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易感外邪。

风为百病之长,风随他邪而至,风邪扰动。

脾虚,水谷不能正常化生气血,痰湿内生,流注经络,也可发生抽动。

症见平素易反复外感,并在外感后抽动症状易于反复或更加明显,纳差、体瘦、面色不华,治疗宜益气固表,健脾化痰,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减。

病案举例:费某,男,9岁,2008年4月初诊。

患儿平素易反复外感,2年前外感后出现眨眼、吸鼻子,每遇上感后病情加重,刻下眨眼、吸鼻频繁,咽中
吭吭,面色白,多汗,纳差,形体消瘦,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辩证属肺脾气虚,风痰扰动,治以益气固表、健脾化痰。

处方:防风10g、黄茂10g、荆芥10g,炒白术6g、陈皮10g、半夏10g,获荃10g、山药10g、菊花10g、桔梗6g、辛夷10g、苍耳子5g、沙参10g。

7付,水煎服,日1剂。

方中防风、黄茂、白术、荆芥益气固表;陈皮、半夏、获荃、山药健脾化痰;配伍辛夷、苍耳子宣肺利鼻;桔梗利咽。

本证主要表现于头面部抽动,有明显的反复外感史,结合面白、纳差、体瘦等,辨证为肺脾气虚,患儿舌红,咽后壁滤泡增生,加之病程较长,考虑有阴虚,故佐与养阴之剂,药证相合而愈。

患儿服药I月,它症减轻,仍有吭吭,加麦冬10g、青果10g续服,症状明显减轻,以上方加减治疗5个月而愈。

4.心火亢盛型心主神,属火,为阳脏,小儿“心常有余”,若平素态食香燥炙搏之物,或感受火热之邪,心火上炎,灼津成痰,痰热扰神则烦躁、性急;火盛动风,风痰扰动故有多部位不自主抽动。

症见不自主抽动伴夜卧不宁,心烦多梦,舌尖红,治以清心化痰,祛风止痉。

方以酸枣仁汤加减。

病案举例:石某,男,7岁,2007年9月初诊。

频繁眨眼、吸鼻2年余,吭吭、秽语伴撅臀1年,刻下见头面、四肢、躯干不同部位不自主抽动,喉中吭吭作响,夜卧不宁,形瘦性急,舌尖红,苔薄,脉弦细。

诊为心火亢盛。

治以清心化痰,祛风止痉。

处方:川穹6g、胆星6g、钩藤10g、黄连3g、知
母10g、地龙10g、木瓜10g、伸筋草15g,防风6g、荆芥10g、木贼草10g、菊花10g、夏枯草10g。

7剂,水煎服,日1剂。

黄连、知母、川芍清解、发散心火;胆星清热化痰;再以木瓜、伸筋草舒筋通络;钩藤、地龙、荆芥、防风祛风。

诸药合用,标本兼治。

患儿于2008年4月来诊,述前药服用三月后明显好转,近因外感复发,症状较去年减轻,予上方加减再治而愈。

5.心肾不交型多因小儿先天肾气不足,或病后肾气虚衰,肾水不能涵木,则肝阳易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上炎,心肝之火亢于上,肾虚于下,则生风抽动。

其症多见抽动伴有遗尿病史或现在仍有遗尿,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急躁易怒。

治以补肾清心、化痰祛风。

方以桑缥峭散加减。

病案举例:李某,男,8岁,2007年4月初诊。

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开始耸肩,近日又口出秽语,性情急躁,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面色白,遗尿,尿色清。

舌红,苔白,脉弦。

诊断:肾虚风动。

治以温下清上化痰祛风。

处方:陈皮6g、半夏6g、桑缥峭10g、菟丝子10g、淮山药10g、柴胡6g、远志10g、天竺黄10g、胆星6g、当归10g、黄连3g、石菖蒲10g、益智仁10g。

肾藏精,主骨生髓,司二便。

方以桑缥峭散加减温肾固涩;黄连清心火;“怪病多责之于痰”,痰去则怪病自除,加陈皮、半夏、胆星、天竺黄化痰通络。

上方加减治疗3月而愈。

1825年Itard首先描述TS,1885年GeorgeGillesdelaTourette系统报道了9例,之后即以其名
命名,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内生化异常、器质性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口服氟呱淀醇或泰必利,可使部分患儿症状得到改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以及食欲不振、头晕等副作用影响其广泛持久的治疗,王素梅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对本病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本病病因有先天不足、七情失调、饮食不节、六淫所干或体质因素,为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病位主要在肝脾,又与他脏密切相关,病初多实,延久则虚。

治疗上,在祛风化痰止痉的基础上,注重病因、病史及兼证,加以五脏辨证,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借鉴与推广。

同时还注重本病的预防护理及家庭管理方法,强调支持性心理治疗,解除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担忧,助于疾病早日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