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今流行歌曲
诗词流行曲
诗词流行曲
诗词流行曲是将古代经典的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流行元素的音乐作品。
这种形式的音乐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又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使古老的诗词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
以下是一些知名的诗词流行曲:
1. 《青花瓷》- 周杰伦:将元代王炜的《青玉案·元夕》中的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
2. 《凉凉》- 张碧晨、杨宗纬:以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诗词为基础,创作而成的描绘爱情的歌曲。
3. 《千年等一回》- 朴树:以唐代李世民的《长恨歌》为灵感,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
4. 《雪落下的声音》- 林忆莲:以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为基础,创作而成的歌曲。
5. 《魔幻电影》- 陈奕迅:将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的诗句与流行音乐相结合。
这些诗词流行曲通过创新的音乐表达方式,使古代诗词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让经典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在当今的音乐世界中,流行歌曲的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其中,将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的创作,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现象。
这种融合不仅为流行歌曲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
它们经过历史的沉淀,依然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而流行歌曲作为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影响力。
当这两者相遇并融合,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方面,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许多流行歌曲直接引用古典诗词中的词句,或者以古典诗词的意境和主题为蓝本进行创作。
比如,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词直接取材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原词中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在歌曲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歌曲的旋律悠扬动听,与诗词的意境相得益彰,让听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再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其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词句,但整首歌营造出的古典意境,犹如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充满了诗意。
这种以古典诗词的意境为创作灵感的流行歌曲,不仅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也为流行歌曲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另一方面,流行歌曲也为古典诗词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阅读古典诗词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
而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能够将古典诗词以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通过流行歌曲的传播,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古典诗词,从而促进了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邓丽君演唱的《独上西楼》,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改编成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邓丽君的演唱深情动人,使得这首词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今流行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今流行歌曲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关系值得探究,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本质上相差不大,在描写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古典诗词对当前流行歌曲的创作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流行音乐本质主题内容思想取向影响优势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并称。
作为文学体裁,诗词有其重要的分量。
甚至一个朝代便因这样的文学体裁著称。
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
诗词承载了太多说不尽的言语,它们甚至是一个王朝的背影。
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
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
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
而其流行与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与节奏密不可分。
这似乎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我们动情的吟唱或听一首流行歌曲时,那从心里涌出的感动决不亚于古人吟诵诗词时的投入。
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
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
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
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
其次,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
虽然诗的流行主要是在士大夫阶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社会的主流阶层由市民阶层取代了士大夫阶层。
在宋词在鼎盛时期不仅为士大夫的所好,更是为市民阶层争相吟诵。
有哪些现代流行歌曲出自古代诗词
有哪些现代流行歌曲出自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有着极强的韵律感,所以成为很多歌手借用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列举几首吧,有空不妨看看听听。
有哪些现代流行歌曲出自古代诗词1.歌曲名称:人面桃花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演唱:邓丽君2.歌曲名称:虞美人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演唱:邓丽君3.歌曲名称:独上西楼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演唱:邓丽君4.歌曲名称:胭脂泪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乌夜啼》演唱:邓丽君5.歌曲名称:人约黄昏后相关古诗词:宋·朱淑真《生查子》演唱:邓丽君6.歌曲名称:但愿人长久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演唱:邓丽君(王菲翻唱过)7.歌曲名称:月满西楼相关古诗词:宋·李清照《一剪梅》演唱:安雯8.歌曲名称:满江红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演唱:罗文9.歌曲名称:别亦难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演唱:徐小凤10.歌曲名称:相看泪眼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邓丽君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包美圣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娄晗11.歌曲名称:采莲曲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演唱:蔡幸娟12.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梅艳芳13.红楼梦歌曲系列歌曲名称:引子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演唱:陈力歌曲名称:枉凝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分骨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聪明累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聪明累》演唱:王洁实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相关古诗词:林黛玉《秋窗风雨夕》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葬花吟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吟》演唱:陈力歌曲名称:题帕三绝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演唱:陈力歌曲名称:红豆曲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演唱:王洁实14.歌曲名称:青青河边草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演唱:高胜美15.歌曲名称:涛声依旧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演唱:毛宁16.歌曲名称:烟花三月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演唱:吴涤清17.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演唱:黄安18.歌曲名称:君莫攀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演唱:黄安19.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古诗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古诗,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只有唱起来,才是吟诗。
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关系
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关系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情感。
而现代流行音乐作为当代年轻人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具有朝气蓬勃的特点。
尽管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关系,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共通之处。
首先,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由情感所驱动的艺术形式。
古代诗词常常借助艺术手法,表达诗人内心世界中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杜甫的《登高》以其壮丽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豪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振兴的渴望。
与此相似,现代流行音乐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
歌手通过歌词、旋律和音乐表演等手段,传达他们的情感和体验,引起听众的共鸣。
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流行音乐,它们都是人们情感宣泄的渠道,将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其次,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都承载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哲学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态度、思想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通过秋夜的景色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同样,现代流行音乐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不同音乐风格和歌词内容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
无论是摇滚乐、流行乐还是嘻哈音乐,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关系还体现在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上。
古代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形象,在有限的字数中展现了丰富的意境和倾诉。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将琵琶的声音和诗人的心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享受。
类似地,现代流行音乐也以其独具创意的音乐编排和演唱技巧,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无论是独唱、合唱还是器乐演奏,现代流行音乐通过声音的传达,使听众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义。
演变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关联
演变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关联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
尽管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这种联系以不同的方式显露出来。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之间的关联,并阐述其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一、情感表达的共通性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都是通过音乐和文字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古代的诗经和唐诗宋词,还是现代的流行音乐,它们都是人们表达内心感受和情感的媒介。
古代的诗词常常描绘爱情、离别、自然景观等情感主题,而现代的流行歌曲也以类似的主题为基石。
无论是哀愁的离别之歌、快乐的恋爱之曲,还是勇敢追求梦想的激励歌曲,它们都能触动人们的情感和共鸣。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千年文化的传承和积淀。
它们通过文字的形式传达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而现代流行歌曲则是当代文化的产物,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向。
在这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背景下,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与融合的关系。
一方面,现代流行歌曲中常常引用古代诗词的名句或意象,使歌曲具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古代诗词也受到现代音乐处理方式的影响,赋予了崭新的音乐形式。
这种文化传承和创新不仅丰富了诗词和歌曲的艺术内涵,也推动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演变。
三、语言表达的变化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古代诗词多以古代汉语为基础,注重格律和韵律的表达;而现代流行歌曲则更注重直观、通俗的表达方式。
然而,正是这种语言形式的变化,使得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之间的关联更加丰富多样。
现代流行歌曲中引用古代诗词的片段或形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得歌曲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现代流行歌曲中使用的通俗语言也让古代诗词丰富了新的表达方式,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欣赏。
四、审美趋向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年轻一代的崛起,审美趋向也在不断演变。
古代诗词在其创作和传承的过程中受到了传统的束缚和限制,而现代流行歌曲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自由创作。
结合实例谈谈现代流行歌曲与唐宋诗词的创作与融合
浅谈当今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有风靡一时的流行文化。
放眼当下,虽不能说流行歌曲能执牛耳,但也是流行文化中主力之一。
诚然,流行歌曲之中虽有糟粕,但亦不能掩盖它的精华。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文化的融合给当下的流行歌曲注入了一道清流,是当下流行歌曲之中的精华。
纵观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旧词谱新曲。
这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专辑。
这当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
其他比较出名还有张明敏唱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徐小凤的《别亦难》。
这些作品给旧词赋上新曲,不仅给中国古典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给流行歌曲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二是通过改编诗词,使诗词融入新词中。
成功的例子当属琼瑶为自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写的主题曲。
例如《庭院深深》取自北宋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却上心头》取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几度夕阳红》取自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帘幽梦》取自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等。
其三便是通过选取古典诗词中的一句或几个意向。
这类作品比较多,大多都是旧词取新意。
相当下的周杰伦,许嵩等都有此类作品。
如周杰伦的《兰亭序》中一句“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与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意象相同,都有抒发孤寂零落之情。
再有《东风破》更值得一提, 对于《东风破》来说,首先值得分析的就是歌名的取法,“破”,据《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
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的痕迹
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的痕迹王汝昊现在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运用都非常广泛,比如:王菲《水调歌头》邓丽君《在水一方》毛宁《涛声依旧》廖百威《白云深处》李进《巴山夜雨》毛宁《大浪淘沙》吴涤清《烟花三月》《朝云暮雨》王力宏《花田错》,。
寂寞沙洲冷词:陈信荣曲:周传雄 ------ 自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地吹不断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碟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这首歌词就是由《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演绎过来的。
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虞美人〉,一个就是《但愿人长久》。
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
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
浅谈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
浅谈传统文化与中国风流行歌曲——唐诗意境与现代流行音乐“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一曲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东风破》,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浑然天成的旋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词风,我们穿越时空,仿佛步入唐诗宋词的世界。
正是这首清丽婉约、画面感极强的复古小调开创了“中国风”——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
中国风的曲风也因此曲基本成型——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周杰伦的一曲《东风破》后,带有中国风的歌曲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流行。
有采用“宫调式”为主旋律的中国风,如:后弦的专辑《古玩》;有在音乐的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的中国风,如:SHE的《十面埋伏》;有在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的中国风,如:王力宏的专辑《盖世英雄》;有在题材上运用了中国的故事或者传说的中国风,如:林俊杰的《曹操》《醉赤壁》。
其实中国风流行歌曲最早可以追溯到80年代,那时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与流行音乐就有着这样的联系:它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
邓丽君有张专辑叫《淡淡幽情》,就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那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又由王菲翻唱,而广为流传。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方式。
从创作的形式上来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一另一种风格。
如香港的著名词曲家黄沾,他的风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
同时代台湾很多词曲创作者还表现出一种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群,重视表象之下的普遍现实,再就是较多得表现乡愁的东西。
沉醉于歌曲中,唐诗宋词的时代仿佛只是于昨夜离去,今晨一觉醒来,它又似赫然站立我们身边……无疑,传统文化和中国风的流行歌曲,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借鉴的。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我们知道古诗词属于高雅文化,现代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二者的区别很明显。
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与理不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著名女歌手王菲、邓丽君等人倾情演唱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
还有歌曲《月满西楼》童丽、邓丽君等人演唱的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
”当我们听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歌曲时又有一番别样的风情。
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的诗意情怀,又让我们领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给人以动人的现代感。
又比如演唱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一度被翻唱。
这些是流行歌曲还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还原,是普及还是融合?不得不说这些创作的歌曲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一方面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面谈谈现代配乐古典诗词演唱的类型:一是拟古型(还原型)、李叔同的《送别》,地道的长短句,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
汉乐府民歌《上邪》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呈现。
这种创作还原了当时诗词内容中的场景、意境、情感等等。
二是普及型:主要是为了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曾经有用外国歌曲配中国诗词的情况,如《小路》配《独坐敬亭山》,用《红河谷》配《夜泊秦淮》,但并不适合。
但是却有一首特别适合的就是李叔同的《送别》,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
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人来说,流行歌曲成了他们认识诗的重要途径。
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老师讲英国诗人威廉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时,用英文讲,学生没有反应,用中文,学生也不知道,当把中文译诗读出来,念到“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说这不是那首“水木年华”的歌吗?"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三是融合型:音乐的融合,作者并不拘泥于古曲,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淡淡幽情》邓丽君《绿蓑衣》杨小琳。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 • • • •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涛声依旧》毛宁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 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 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 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 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 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 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 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却见 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 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 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 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
第四首:《芳草無情》(苏幕遮) 词:范仲 淹(宋) 曲:钟肇峰 编曲:钟肇峰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 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 第五首:《清夜悠悠》 (桃园忆故人) 词:秦少 游(宋) 曲:古月 编曲:东尼 玉樓深鎖多情種,清夜悠悠誰共? 羞見枕衾鴛鳳, 悶則和衣擁。 無端畫角嚴城動,驚破一番新夢。 窗外月花霜重, 聽徹梅花弄。 • 第六首:《有誰知我此時情》(鹧鸪天) 词:聂 胜琼(宋) 曲:黄沾 编曲:顾嘉辉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陽 關后,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 枕前淚共簾 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 •
创作一首现代校园歌词,充分利用古诗词 的相关元素。 参考题目:《秋日校园》《离别》《乡思》 《学子吟》等。
浅谈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
浅谈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摘要:将中国古典诗词融合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尝试,已屡见不鲜。
本文试图对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做些比较和分析,并从中探讨流行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古典诗词现代流行歌曲融合当我们唱着一些流行度极高的歌曲,尤其独自品味歌词时,也许还不曾注意它们是以时尚的姿态从古典诗词中走来。
中国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是祖先情感的载体,如今一些聪明而又有才智的音乐人,很好地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用古风的元素传达着现代人的情感。
从创作而言,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通常是先有曲调,再依据曲调的行乐特点及思想内容填词。
因而,这就要求填词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较好的文学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将曲与词融于一体,创作出声情并茂的好歌。
古典诗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源起缘由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一般来看,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的结合,主要有四种类型:一、古典诗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
许多音乐创作人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使其成为一首优雅的好歌。
如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香港歌星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取自唐代李商隐《无题》诗前四句,押韵的歌词加上优美的旋律,同样脍炙人口。
还有著名音乐人苏越根据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谱曲的《月满西楼》,经过安雯的深情演绎后,也是广为传唱。
二、古典诗词构成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重要素材。
许多现代的流行歌曲词作者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拓展加以演绎。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台湾女作家琼瑶。
琼瑶的小说大多采用古诗词中的经典句子作为其小说的题目,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的词作也具有相当浓郁的古典意味。
如《在水一方》就是取自诗经中的《蒹葭》。
《蒹葭》全诗由秋景起兴,寓情于景,委婉动人地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
虞美人
词 李煜 曲 谭健常 演唱 邓丽君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但愿人长久
词 苏轼 曲 梁弘志 演唱 邓丽君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本曲后经多人翻唱,到了天后王菲 翻唱后更受大家欢迎。
总结一
• 直致所得式
• 以邓丽君这张《淡淡幽情》为例,流行歌词与古典诗歌的结合有如专 辑中歌曲一样的“直致所得”这样的形式。即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流行 歌曲。 • 古典诗词本身对遣词造句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有韵律,句尾压韵,而 且他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吟唱,因此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流行歌曲突变的今天,都有部分的流行歌曲直接取 材于古典诗词,吸收其精华。 • 类似这样的歌除了《淡淡幽情》里的歌曲,还有比如张明敏《满江 红》;徐小凤《别亦难》(词取自李商隐《无题》);安雯的《月满西 楼》(词取自李清照《一剪梅》)。
前言
在中国的流行歌曲初初发展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也 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 但是随着音乐人的创新推动,到了今天,古典诗词与流行歌 曲已经有了不可磨灭的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赏析几首与古典诗词相结合的流行歌曲, 分析、感受一下两者完美结合的方式吧——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融合研究
二、流行歌曲对中国古典诗词的 借鉴
1、歌词创作
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都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美语言和意境。例如,歌曲 《半壶纱》的歌词取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古朴典雅的语言表 达出爱情的纠葛与无奈。这种古风歌词在流行歌曲中备受欢迎,让年轻人更深 入地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旋律和编曲
3、加强跨领域合作
音乐与文学、美术等其他艺术领域有着密切的。因此,加强音乐与文学、美术 等领域的合作,可以促进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进一步融合。例如,可以 邀请文学创作者参与歌曲创作,或者将古诗词的意境通过美术作品呈现出来, 以此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结论: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文化现象。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 流行歌曲的艺术内涵,传承了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古典诗词注入新的生命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这种融合,我们需要提高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发掘更多的融合 方式以及加强跨领域的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文化底蕴和 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1、提高创作者的文化素养
创作者是音乐产业的核心,他们的文化素养决定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因此,提 高创作者的文化素养是促进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融合的关键。可以通过开 设相关课程、举办文化讲座等方式,提高创作者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能力。
2、发掘更多的融合方式
除了直接引用和融合古诗词的意境,还可以发掘更多的融合方式。例如,可以 尝试将古诗词的韵律融入歌曲中,或者以古诗词为主题创作歌曲。此外,可以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听众呈现更加立体的古诗词 文化体验。
参考内容
随着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富有深意的歌词。 在这股潮流中,中国古典诗词逐渐成为了流行歌曲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本次 演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融合。
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今流行歌曲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关系值得探究,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本质上相差不大,在描写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古典诗词对当前流行歌曲的创作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流行音乐本质主题内容思想取向影响优势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并称。
作为文学体裁,诗词有其重要的分量。
甚至一个朝代便因这样的文学体裁著称。
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
诗词承载了太多说不尽的言语,它们甚至是一个王朝的背影。
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
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
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
而其流行与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与节奏密不可分。
这似乎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我们动情的吟唱或听一首流行歌曲时,那从心里涌出的感动决不亚于古人吟诵诗词时的投入。
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
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
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
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
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
其次,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
虽然诗的流行主要是在士大夫阶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社会的主流阶层由市民阶层取代了士大夫阶层。
在宋词在鼎盛时期不仅为士大夫的所好,更是为市民阶层争相吟诵。
而当今流行歌曲为普通百姓所喜爱,这不得不说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诗词流行音乐在抒情言志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
人是需要情感表达的,更需要情感表达的良好方式。
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对莫大作用。
只不过流行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多是直白的,诗是雅化的,而词是亦雅亦俗,宋词便有雅与俗的争辩。
第四,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在韵律节奏上都有着一定的要求。
如好的流行歌曲都是押韵的。
诗词、流行歌曲的本质是趋同,只不过音乐文学(歌词)还没有古典诗词一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并不是说它永远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只是这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时间的积淀。
二、流行歌曲的思想取向和古典诗词趋同。
依据李平收、左小平选编的《经典影视歌曲》,将歌曲依主题内容分为英雄赞歌、爱情故事、笑傲江湖、谁不说俺家乡好、友谊、青春等几种类型。
其实综合一下大概就情感表达(乡情、爱情、友情)和人生感叹(赞叹英雄、青春,人生苦短之叹)两大类。
在诗词中感念情感缺失、感叹人生苦短占有很大的成分。
关于爱情,关于人生。
人们总是有太多的话要说,这些构成了诗词和流行歌曲的主要表现内容。
当然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一样有时也有一些所谓的淫词艳曲。
三、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
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最重要的影响应该是在文化层面的影响。
古典诗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意境,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当前流行歌曲有很多是歌词是直接借用古典诗词的。
但这些作品少有成功之作。
其中较好的有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当王菲一空灵冷清的嗓音吟唱出苏东坡词作《水调歌头》,我们听到了感动。
还有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歌词来自李白的《静夜思》。
此外李叔同的作品《送别》配乐演唱体现了传统与流行的良好结合。
还有大量的影视作品中的歌曲是直接借用古典诗词的,这类影视剧往往与这些古典诗词作品是有关系的,如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电视连续剧岳飞的主题曲《满江红》《屈原》的插曲《橘颂》谢晋导演的影片《牧马人》主题曲《刺勒歌》。
这些作品的应用丰富的影片的主题,但作为歌曲本身,它们是不成功的,这与这些作品的意境与普通观众的接受心理相差太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功的流行歌曲往往借用古典诗词的好得语句,甚至是一些意境。
而不是完全的借用。
如早年流行的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其中两句来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乱我心者,昨日之事不可留;弃我去者,今日之事多烦忧。
”被幻化成“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
”更加通俗却保留了那种意境。
还有现今流行的歌曲《寂寞沙洲冷》的意境与题目来自苏轼的《卜算子.孤鸿》。
流行歌曲的创作素来讲究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
从而提升其主题的广泛性。
现在许多流行词作者更是希望借助古典诗词的故事或素材或已经加以现代化的演绎。
较具代表性的是台湾作家琼瑶的词作。
如《当》“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分明是来自“上邪,我欲与君相思,山无棱、天地合……”。
再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她苦心经营的古典婉约派女子形象十分吻合,一派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
当然,相对于有意的借用古典诗词占主流的还是无意的借用,甚至没有借用。
但在那些歌曲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气息,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无形影响。
四、流行歌曲相对于古典诗词的优势。
流行歌曲更为通俗,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受众,其次留心歌曲的传播方式是古典诗词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流行音乐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流行音乐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体现,但在文化内涵上仍有许多不足,当“妹妹坐船头”唱遍大江南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流行音乐在主题、内容方面应该有较大的提高,近年来的流行歌曲逐渐的吸收古典诗词的一些元素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使得流行音乐通俗而不俗,品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最后,我借用马克思评价希腊神话的一句话来评价我们的古典诗词来结束全文“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武库也是它的土壤”。
参考书目:《唐宋词研究与欣赏》庆振轩著兰州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孙学堂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经典影视歌曲》李平收左小平选编南海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