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琥珀》创新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琥珀 优质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琥珀 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df64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c.png)
5 琥珀【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科普作品语句表达的准确、严谨。
语言运用: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审美创造: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课前解析】关注语文要素: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关注“推测”:《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琥珀》这篇文章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
关注表达方式:《琥珀》一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关注相关名词:松脂:松科植物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化石:地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关注拓展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是一本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著作集,古怪老头儿乌拉波拉博士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奇异的故事,有小水点的历险、梦游月球、海底救生、呆子怕鬼、太阳请假、世界末日等。
作者柏吉尔用童话的笔调,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因此这部科普作品又被称作“科学的童话集”。
【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教学重点】1.提出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5《琥珀》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5《琥珀》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ca72c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a.png)
5《琥珀》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琥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价值。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形象地说明琥珀的科学价值。
三、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琥珀图片资料、相关科学视频片段等。
四、教学过程实录(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教师:(展示琥珀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琥珀!教师:对,这就是美丽的琥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琥珀的故事。
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琥珀》。
2.提出问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生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2——3个问题,写在课文旁相应的位置。
(自由朗读课文)2.读准字音(1)翘舌音:松脂拂拭渗出挣扎黏稠重点关注多音字“扎"(2)后鼻音:澎湃前俯后仰(3)轻声:约莫晌午(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了解琥珀的形成教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前半部分,找出描述琥珀形成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2:(默读后发言)我找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这些句子描述了琥珀形成的环境。
教师:很好,这些句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3:松树滴下的松脂包住了两只小虫,经过很长时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这就是琥珀。
教师:非常准确。
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个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感受琥珀的科学价值教师:课文后半部分提到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请大家找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4:琥珀里的两只小虫,为我们提供了远古时代的信息。
这说明琥珀对于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教师:是的,琥珀不仅美丽,还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
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更直观地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0a687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1.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习, 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 语言的生动准确。
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习, 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 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出示课题1.(出示树脂)知道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 我们称为(板书: 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 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 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 也叫作琥珀。
(板书: 琥珀)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琥珀有关。
不过文中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琥珀, 而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补全课题)谁来读课题?谁能读好课题?二、感受奇异, 大胆推测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近距离的描写, 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 苍蝇、蜘蛛)2、琥珀的种类很多, 有蜜珀、花珀、血珀等。
其中包裹昆虫的琥珀称为虫珀, 也叫灵珀。
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 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绝无仅有, 珍贵之极。
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预设生: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约摸算来, 总有一万年了。
一天, 一只苍蝇在树林里飞累了, 停在一棵松树上。
一只蜘蛛看见了, 想把苍蝇当作美餐, 于是它慢慢爬过去。
正当蜘蛛扑过去的时候, 一滴松脂落下来, 把两个小东西一齐包在了里头。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ab9c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2.png)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结构:变序式教学步骤: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五)回到第四段(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m.niubb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
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
2024年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024年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d83d5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7.png)
2024年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一、教学内容1. 琥珀的形成与种类2. 琥珀的物理与化学性质3. 琥珀的鉴赏与收藏4. 琥珀的鉴别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种类及物理化学性质。
2. 学会鉴赏琥珀,提高审美能力。
3. 掌握琥珀的鉴别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鉴别方法。
2. 教学重点:琥珀的种类、物理化学性质、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琥珀标本、显微镜、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琥珀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琥珀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吗?琥珀有哪些种类?”2. 琥珀的形成与种类(15分钟)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地质变迁。
分类介绍琥珀的种类,让学生了解各种琥珀的特点。
3. 琥珀的物理与化学性质(15分钟)讲解琥珀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硬度、密度、颜色等。
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琥珀的性质。
4. 琥珀的鉴赏与收藏(15分钟)分析琥珀的鉴赏要素,如颜色、透明度、包裹体等。
举例讲解琥珀收藏的注意事项。
5. 琥珀的鉴别方法(10分钟)介绍琥珀的鉴别方法,如观察外观、比重、气味等。
演示鉴别过程,让学生实际操作。
6.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30分钟)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琥珀的形成与种类2. 琥珀的物理与化学性质3. 琥珀的鉴赏与收藏4. 琥珀的鉴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列举琥珀的常见种类及特点。
论述琥珀的鉴别方法。
分析琥珀的鉴赏要素。
2. 答案:琥珀的形成过程:略。
琥珀的常见种类及特点:略。
琥珀的鉴别方法:略。
琥珀的鉴赏要素: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琥珀的形成过程、种类及鉴别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对琥珀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下节课加强讲解。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4ea49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8.png)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琥珀》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同时,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3.能借助流程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巧妙的构思及生动、活泼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同时,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能借助流程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间:2-3课时教学过程:(提前布置预习,读通课文,识字学词,批注问题)板块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1.板书:琥珀。
看到这两个字,你有问题要问吗?预设:琥珀是什么?琥珀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两个字都是斜玉旁的?……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看看是否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带着问题阅读,往往能让我们思考的更多、收获更多。
相信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脑海里肯定又冒出了更多的疑问,不知道你有没有把这些问题批注在旁边。
作为预习的补充,学生再次提问题。
板块二问题分类,对应解决,辅助理解1.我们刚刚复习过,可以从内容、写法和启示三个角度提问题。
按这三个角度,试着将你的问题分分类。
板书:内容写法启示教师巡视,分别挑选三个角度中有代表性的问题。
2.下面我们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先说针对内容的问题,刚老师看到,XXX提的是:“作者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就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谁知道为什么,你又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发言。
(出示教师准备的资料)查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琥珀的形成需要几万年,所以作者说根据一块琥珀就能推测几万年前的事情。
(与“内容"对应)板书:查资料。
还有其它关于内容的问题吗?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如“什么是琥珀”“琥珀是什么样子"等问题,巩固查资料的方法,同时提出“请教他人”的方法。
部编琥珀教案8篇
![部编琥珀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21df3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d.png)
部编琥珀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琥珀教案8篇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教学过程和活动,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和支持,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部编琥珀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9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0dc5e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4.png)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9篇《琥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
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
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这块琥珀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
另外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在课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读与写的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l、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会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学习诵读要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阅读基础上,说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就文章内容发表见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3、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2023最新-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最新8篇】
![2023最新-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最新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e3587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a.png)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最新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人教第十册《琥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结构:变序式教学步骤: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略)(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略)(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见实录)(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略)(五)回到第四段(略)(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略)下面是步骤(4)教学实录:师: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试把这一段分为两层,并总结层意。
(学生活动)生:这段的第1小节为一层,其余是第二层。
第一层介绍了环境,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
第1小节说明不了什么,不应该分开。
我认为应该分到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这层写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师:同意这种分法的举手。
看来,除了你(指着生),其余同学的意见一致,你还坚持你的意见吗?生:我分错了,刚才没仔细读课文,忙着举手。
师:我也同意第二种分法。
板书:松脂球化石下面请同学们自学第一层,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生: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板书:夏天生:夏季也有阴天、雨天,我认为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
师:为什么?生: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师:有道理。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8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8](https://img.taocdn.com/s3/m/9147b95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5.png)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琥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琥珀》是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一篇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
文章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又耐人寻味。
全文共7个自然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交代了这块琥珀的样子。
第二段(第2~7自然段)则通过作者的合理推想,展现了这块琥珀形成、演变的过程。
文章结尾含义深刻。
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
这些都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是训练学生朗读、想象和表达能力的良好凭借。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琥珀的形象描述来理解有关琥珀的知识。
2. 借助琥珀的形象描述,懂得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3. 体会作者合理的推测和生动形象的描写。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将静态的琥珀转化成动态的三维动画,边想象边练习表达。
5. 在了解关于琥珀的知识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辨别利弊,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难点: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描写及合理的推测。
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琳琅满目的琥珀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从而引出课题《琥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默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琥珀样子和琥珀形成过程的句子。
3. 借助字典词典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并相机检查自学效果。
对不懂的句子和词语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或向教师提出疑问。
4. 试着完成课后第二题: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教师巡视指导)5. 再读课文,解决以上问题后,试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提示:按“这块琥珀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来概括。
)6. 听课文录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品读感悟,深入理解1. 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板书:样子推测)2. 默读第三至七段,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板书:形成条件)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d1cea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琥珀》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琥珀》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本文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玻璃棺材》一文改写的。
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初步具有品词析句的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通过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作为重点的方法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积极地引导。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解决。
2.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3.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语言的文艺性。
【教学重难点】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准备】1.《跑跑镇》绘本2.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师:今天,王老师想先带你们去个小镇逛逛,好不好?这个小镇名叫跑跑镇,镇上的居民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奔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df624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d.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一、激情,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
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2】篇〗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想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价值及依据。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的想象要科学合理,培养想象了。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cba61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f.png)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篇1教学目标:1、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
2、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
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1、齐读课题工:琥珀2、提问: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3、你们想了解琥珀吗?你们想从哪些方面了解琥珀?(出示CAI课件)站起来,大胆地说。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予明我们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
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语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
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
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通过读,大家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时间形成发现价值)2、好!说得非常准确。
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出示CAI课件)合作要求:A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B你们组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C通过讨论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三、检查合作学习情况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课件)天气热时间漫长松脂球松树毛琥珀苍蝇、蜘蛛地壳变化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海浪把琥珀冲到海岸上发现的条件小孩发现父亲识别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四、总结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
现在还有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书上没有找到答案。
下面我们大胆地提出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解答,谁答的问题最多,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小灵通,大家想不想当?好!提问开始。
五、质疑问答,扩展知识⑴一问一答⑵大胆介绍⑶评比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七、作业(出示课件)1、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b79f4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4.png)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琥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分类及特点、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以及琥珀在珠宝文化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掌握琥珀的基本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琥珀,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珠宝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分类。
重点: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及其在珠宝文化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琥珀标本、琥珀形成过程的动画、PPT课件。
2. 学具:放大镜、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琥珀标本,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形成过程。
2. 新课内容:(1)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展示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2)介绍琥珀的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标本。
(3)分析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以实例说明其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
(4)探讨琥珀在珠宝文化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琥珀标本,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有关琥珀的科学研究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琥珀的形成过程2. 琥珀的分类及特点3. 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4. 琥珀在珠宝文化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琥珀标本,对其进行分类。
2. 答案:根据琥珀的分类及特点,完成分类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琥珀相关的资料,了解琥珀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琥珀的形成过程2. 琥珀的分类及特点3. 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一、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详细讲解。
琥珀是由古生物遗体或植物树脂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演化形成的有机宝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d9540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b.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02教学过程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1.教师板书“琥珀”,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大胆质疑。
预设:(1)什么是琥珀?(2)琥珀是什么样子的?(3)琥珀是怎样形成的?……3.学习生字“琥、珀”。
(1)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仔细观察这两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王字旁、形声字。
(2)借助偏旁,学习生字。
王字旁与什么有关?根据偏旁猜一猜琥珀是什么。
出示琥珀的和资料,你猜对了吗?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
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
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3)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仅仅开课几分钟,我们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琥珀?真了不起!那么我们是怎么解决它的呢?预设:借助汉字的构字特点猜一猜;借助资料读一读。
4.交流:阅读时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预设1:字词的读音、意义类问题。
预设读音:扎zhā扎针zhá挣扎预设理解词语:晌午:(1)学生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老师指导。
俚语,文中指“中午,正午”。
预设2:难懂的句段。
预设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1)教师点拨:自地球诞生以来,地壳就在不停地运动,导致地表陆地被海水淹没,这就是说,地壳发生了变化。
(板书:地壳变化)(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地壳发生变化的资料。
(3)教师点拨:地壳发生变化是化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提示:句段的理解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的就先解决,不能的先存疑,留待阅读学习时解决。
5《琥珀》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5《琥珀》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b064a74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e.png)
课堂练习:
阅读理解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苍蝇的翅膀和蜘蛛的长腿,可以看见他们 身上的每一根毫毛。我们还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他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 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 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美餐热辣辣淹没挣扎成千上万冲刷断绝脱离 .回顾一下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的是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 珀的价值。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继续感受琥珀形成的过程。 精读感悟 (一)交流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To 这段话交代了什么? 预设:”很久很久以前"说明时间很长。 “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琥珀形成的具体时间不确定,只能推算出大概时间。 (二)想一想,第2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出示: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预设:等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作者描写了太阳、海、树这几种事物,看似简单交代,实际独具匠心。“太阳 暖暖地照着”,说明天气比较热,这是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的前提条件「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怒吼”,为下文“
出示: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 包在里头。
,,刚,,“突然”“刚好”“一齐”突出了虢珀的形成在时间上的绝妙的巧合,既让人惊叹,也预示着这块琥珀是十分 稀少和珍贵的。
(六)思考:第8自然段中,作者把松脂比作什么?有何作用?
2024年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024年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dc18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c.png)
《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琥珀》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升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2.琥珀图片3.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琥珀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琥珀的了解。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科学的热爱?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观察与思考1.教师展示琥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琥珀的特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琥珀的形成过程。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对琥珀的了解。
二、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朗读、表达等方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三、创新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琥珀模拟实验,观察琥珀的形成过程。
2.各组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四、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我眼中的琥珀”。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对琥珀的了解。
二、朗读与表达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通过表达、表演等方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创新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琥珀制作活动,体验琥珀的形成过程。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add5d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8.png)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五章《宝石的世界》中的《琥珀》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分类及特点、琥珀的鉴赏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掌握琥珀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鉴赏琥珀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分类及特点。
难点:琥珀的鉴赏方法,尤其是对颜色、透明度、内含物等方面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琥珀标本、显微镜、投影仪、教学PPT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琥珀标本、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块琥珀原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
(2)讲解琥珀的分类及特点。
(3)分析琥珀的鉴赏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组,每组观察一块琥珀标本,记录其颜色、透明度、内含物等特点。
4. 例题讲解:(1)展示一块具有代表性的琥珀标本,分析其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琥珀的类别。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提供的琥珀图片进行分类,并描述其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2)举例说明琥珀的分类及特点。
(3)运用所学知识,鉴赏一块琥珀,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1)琥珀的形成过程:树脂滴落→包裹生物→沉积→地下高温高压→石化→琥珀。
(2)琥珀的分类及特点:例:虫珀,内含昆虫、植物等生物遗体,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3)鉴赏琥珀:观察琥珀的颜色、透明度、内含物等特点,判断其类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分类及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琥珀》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
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2. 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
出示图片。
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图片: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
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
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 小组交流朗读成果,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小组学习的力量解决。
2.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
并说一说小组内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四、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理解课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生答)
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
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
(2)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
)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
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
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
4.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后回答。
三、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