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
预防医学1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医学1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009cab1dc281e53a5802ffcb.png)
预防医学第5版
z 第二级预防
(1)吸烟:
目标:彻底戒烟,且远离烟草环境;
(2)血压控制: 目标:<140/90 mmHg;
(3)血脂控制: 目标:LDL-C<100 mg/dl;
(4)体力活动: 目标:30分钟/天,每周7天(最少每周5天)
(5)体重控制: 目标:BMI:18.5~24.9 kg/m2;
预防医学第5版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z 与高发国家相比我国流行率仍属较低水平。
WHO的1985~1990年MONICA计划人群监测结 果显示,35~64岁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芬兰北卡 莱利,冠脉事件平均年发病率为818/10万,最低是 中国北京为79/10万
z 在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时,我国人 群却呈增加趋势。
1. 循环系统疾病最大的危险因子。
2. 高血压的脏器损害:脑卒中,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肾 病,末梢性动脉疾患,眼底动脉硬化。
3. 患病率高。
4. 预防带来的益处很大:
0.3元/天-100元/年-1000元/10年
5. 一般民众对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002年中国: 知晓率为30%,美国:69%
z 胆固醇含量(mg /100g): 鸡蛋、黄油、牛肉、猪肉、巧克力 430 210 70 60 16
z 饱和脂肪含量(g/100g): 黄油、巧克力、猪肉、牛肉、鸡蛋 51.4 20 15.5 7.6 3.1
z 脂肪和蛋白的最佳来源是: 鱼和豆制品
预防医学第5版
2. 减轻体重指导 3. 体力活动及运动指导
吃面,将面汤剩下,可大幅度降低食盐的摄入量;冷牛 肉; D.培养喝茶、喝粥的习惯,减少喝咸汤的次数。
我国目前慢性病的疾病负担
![我国目前慢性病的疾病负担](https://img.taocdn.com/s3/m/c9d5af7958fb770bf78a55fd.png)
我国目前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当前我国人口额度负担大,增加了各种疾病传播和流行的概率。
中国的疾病发生和死亡模式发生了转变,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疾病负担在不断加重。
其中,慢性病给民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不仅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更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负担。
目前中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癌症、心血管病等慢性病占到人群死因构成的85%,占疾病负担的69%。
但社会对慢性病的危害程度和蔓延的态度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NCD) 简称慢性病,是指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目前全球主要的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BOD)亦称病伤负担,是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对整个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压力。
疾病负担包括病伤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病伤的经济负担。
为了缓和或减轻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决策者、卫生经济专家、临床工作者和公共卫生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疾病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的经济负担,进行疾病防治技术的成本、效果、效益、效用评估,确保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 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负担研究病伤的流行病学负担,可利用很多指标,如:病伤的患病率、死亡率、门诊和住院率、药品利用情况、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HR-QoL)、减寿年限(PYLL)等效用指标。
其中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是较常用的指标。
1.1患病率调查显示,1993-2003 年间,无论是按患病人数计算,还是按患病例数计算,我国人口慢性病患病率都是下降的。
但到2008 年,慢性病患病率呈大幅上升趋势,按人数计算的患病率为157.4‰,比2003 年上升了24‰,按病例数计算的患病率为199.9‰,比2003 年上升了48‰。
非传染病预防
![非传染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110aacc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7.png)
演讲人
目录
01. 非传染病概述 02. 非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03. 非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04. 非传染病的预防策略
1
非传染病概述
非传染病的定义
非传染病是指由非传染性因 素引起的疾病,如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非传染病的种类繁多,包括 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 高血压等。
非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改 变生活方式、改善环境、加 强健康管理等措施来实现。
非传染病的预防对于提高人 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非传染病的种类
01
心血管疾病:如 高血压、冠心病
等
02
癌症:如肺癌、 乳腺癌等
03
糖尿病:如1型 糖尿病、2型糖
尿病等
04
慢性呼吸道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
病、哮喘等
05
04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谢谢
04
影响经济发展: 非传染病可能导 致劳动力减少, 影响经济发展和 增长
2
非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保持营养 均衡,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 适量的运动,如散步、
跑步、瑜伽等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 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避免熬夜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 吸烟和过量饮酒,减
少对身体的危害
心理平衡:保持良好 的心态,避免过度焦
虑和压力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 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和预防疾病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防非传染 病的重要手
段
疫苗接种可 以增强人体 免疫力,降 低患病风险
疫苗接种需 要按照规定 的时间表进
浅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
![浅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4f5f6fc647d27284a735151.png)
浅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出现了历年递增的趋势。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医改方案,制定了医改目标,明确了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作为公共卫生的网底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慢性疾病的管理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做好此项工作对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从而对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标签: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疾病;健康管理慢性疾病是指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需要持续性治疗和护理的疾病的总称[1-2]。
在我国,慢性病主要是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的变化发现,由慢性病所致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最高,发病人数约2.6亿人。
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人数自1959年起历年递增,根据四次全国调查高血压患病率的比较,从1959年5.11%发展到2002年的17.65%;糖尿病的發病率从1980年的1.00%发展到2008年的9.7%[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上升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
对某些国家而言,将这一情况形容为迫在眉睫的灾难绝非夸张;这是一场对健康、对社会,最重要的是对国家经济带来的灾难。
加强对慢性病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政策导向自2009年执行医疗改革政策后,基层医疗卫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和服务方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由过去注重疾病的转变为注重疾病的管理,防治并重、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并重;由过去等患者上门的服务向深入社区、家庭的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转变[4]。
医疗改革提出的目标就是2020年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非传染性疾病--浙教版(1)
![非传染性疾病--浙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86c52dbcc281e53a5902ff33.png)
丝讲究,她瘦长的犹如粉条似的屁股显得极为秀雅但又有些典雅!腰间一条,单薄的亮橙色面条似的腰带认为很是精妙但又带着几分耀眼。这个女恐龙说话时有种低
沉的深红色电闸模样的声音,高兴时会散发出闪烁的银橙色鱼尾造型的气味。她矮小的土灰色弯弓形态的骨骼确实相当潇洒同像绝无仅有的病态但又露出一种隐约的猜疑。…………那个身穿闪亮的鱼鳞甲的丑男是
7、致癌的化学物质: 亚硝酸盐、黄曲霉素、苯并芘等。
二、冠心病:
冠心病: 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之敌。 动脉硬化:胆固醇和其他脂肪类物质在动脉管腔内
壁
堆积 动脉管壁失去弹性而变硬
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心绞痛: 心肌发生暂时性缺血。 冠心病
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栓塞或发生痉挛。
恶性肿瘤的特点:生长快,会转移、扩散。
对病人的影响是:耗尽患者的营养,使病人消瘦衰 竭或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4、癌的形成过程:P84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流而寒酸,矮胖的淡黄色菱角似的手指好像绝无仅有的正点新奇。她矮小的犹如新月似的腿确实相当与众不同稀有,胖胖的犹如扫帚似的脚感觉空前有趣却又透着一
火舌模样的牙齿,一条凸凹的水青色黄瓜形态的舌头显得极为狂野同时还隐现着几丝浪漫。他特像橙白色粉条一样的身材感觉空前华丽震撼,浮动的蓝宝石色细小虎
尾似的胡须确实相当阴森却又透着一丝琢磨不透。那一双结实的暗黄色螳螂般的眉毛,仿佛特别潇洒但又露出一种隐约的风趣。再看罗科戈坡伤兵的身形,他有着威
猛的特像拐棍样的肩膀,肩膀下面是飘浮的特像冰块样的手臂,他凹露的浅绿色车轮样的手掌似乎有点温柔同时还隐现着几丝强硬,突兀的青兰花色旗杆样的手指好
色玉兔一样的稿头仙月鱼鳞甲,下穿飘浮的的亮橙色面具一样的火锅飞花短裤,脚穿高贵的深青色彩蛋一样的草籽流光靴。整个形象好像绝无仅有的飘忽不定但又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随访手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随访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39500b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8.png)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随访手册第一章慢性病管理概述 (3)1.1 慢性病定义与分类 (3)1.2 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 (3)第二章高血压管理 (4)2.1 高血压诊断与评估 (4)2.2 高血压治疗原则 (4)2.3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4)2.4 高血压患者随访要点 (4)第三章糖尿病管理 (5)3.1 糖尿病诊断与评估 (5)3.2 糖尿病治疗原则 (5)3.3 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6)3.4 糖尿病患者随访要点 (6)第四章冠心病管理 (6)4.1 冠心病诊断与评估 (6)4.2 冠心病治疗原则 (7)4.3 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7)4.4 冠心病患者随访要点 (7)第五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 (8)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与评估 (8)5.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原则 (8)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8)5.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访要点 (8)第六章高脂血症管理 (9)6.1 高脂血症诊断与评估 (9)6.2 高脂血症治疗原则 (9)6.3 高脂血症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9)6.4 高脂血症患者随访要点 (9)第七章脑血管病管理 (10)7.1 脑血管病诊断与评估 (10)7.1.1 诊断标准 (10)7.1.2 评估方法 (10)7.2 脑血管病治疗原则 (10)7.2.1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10)7.2.2 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11)7.3 脑血管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11)7.3.1 饮食管理 (11)7.3.2 运动管理 (11)7.3.3 戒烟限酒 (11)7.3.4 心理干预 (11)7.4 脑血管病患者随访要点 (11)7.4.2 随访内容 (12)第八章肥胖症管理 (12)8.1 肥胖症诊断与评估 (12)8.1.1 诊断标准 (12)8.1.2 评估内容 (12)8.2 肥胖症治疗原则 (12)8.2.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等。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d48d5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6.png)
为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挑战,卫生系统需要进行改革,包 括加强预防保健、提高初级卫生保健的可及性和质量、优 化医疗资源配置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全球卫生挑战,促进卫生技术的普及和知识共享。
05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 制的前景与展望
新兴科技的应用
降低生活质量
非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长期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影响个人的 工作和生活质量。
增加家庭负担
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需要家庭承担额外的经济和照料负担 。
心理压力
长期患病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 康造成影响。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负担
非传染性疾病对劳动力健康状况 造成影响,可能降低劳动生产率 ,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
病例分类
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 同类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规范治疗
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传染病控制策略
预防接种
通过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 发生和传播。
疫情监测
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 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疫情扩散。
健康教育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 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预测、诊断和治疗 ,提高疾病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精准医疗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实现非传染性疾病的精准预防 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远程医疗和电子健康
利用远程医疗和电子健康技术,实现远程诊断、监测和治疗,方便患 者获取医疗服务,降低医疗成本。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d7a4f1f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2.png)
高血压
总结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 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
详细描述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 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 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
总结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 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 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预防和控制策略
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 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改善 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早期
筛查和干预等。
提高公众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 认识和意识,加强健康教育,促
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 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危险因素, 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率。
02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 种类
政府政策支持
鼓励公益组织参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的防治工作,提供资金、物资和志愿 服务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 会组织参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工作,形成社会合力。
企业社会责任
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 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关注员工 健康福祉。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 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各 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 、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冠心病
总结词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 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详细描述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简称,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 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
NCDs名词解释
![NCDs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f05700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3.png)
NCDs名词解释慢性病也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s),是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
主要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和医疗费用昂贵,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
慢性病的特点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具有长期性、不可治愈性的临床特征,其自身特点:①NCD发病原因复杂,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环境、职业及饮食习惯等;②NCD潜伏期较长,临床症状不明显,得病时间不确定性;③NCD久治不愈,因而病程较长,并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③NCD彻底治愈希望不大,常表现为不可逆性,预后不良。
慢性病的分类依据临床表现NCD种类归类为:①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②代谢性疾病常见有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③恶性病质慢性病,如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④其他慢性病如精神类疾病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慢性病防治的技术措施根据慢病三级预防的原则,国内外在慢病防治的技术措施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并逐步形成了地区、国家和国际问统一的要求。
如WHO通过制定“慢病防治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技术文件,指导全球的统一行动;在国内,卫生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地卫生部门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防治指南、规范、程序、临床路径等,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规范和要求。
各种慢病有不同的要求,各地的具体措施各不相同,一般可概括为:(1)一级预防: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创建无烟单位、无烟家庭、无烟学校,设立无烟日、高血压日、世界精神病日、爱牙日等健康促进制度建设;针对一般人群与高危人群的运动、心理、膳食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等法律法规;实施慢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制度;定期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等。
流行病学 十一、十二章习题与小结
![流行病学 十一、十二章习题与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c42445f78a6529647d5388.png)
1.慢性病三级预防的二级预防中三早为()A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B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C 早发现、早报告、早康复D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摄入食盐过多与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关系密切?A糖尿病B肺癌C龋齿D高血压E肝癌3. 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 产前检查B 婚前检查C 保健服务D 对症治疗4.一般来说,用于监测慢性非传染病的两个重要手段是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和筛检试验,这些手段主要是针对()A无症状的健康者 B 已确诊的慢性病人C住院病人D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人E易感者5.绝大部分慢性病是由数量不多、已知的和可预防的危险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吸烟、缺乏身体活动和不合理膳食B吸烟、饮酒、交通事故、意外伤害C环境污染、病原体变异和不合理膳食D不良生活方式、不安全饮水和饮食以及遗传E心理因素、行为因素、遗传因素6.下列措施中哪个属于一级预防()A 健康检查B 遗传咨询C 产前检查D 筛检7. 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A 描述疾病分布B 检验病因假设C 预防疾病流行D 评价防疫措施8. .下列哪项不是疾病监测的特点()A 属于纵向研究B 信息反馈纵向进行C 反映疾病动态变化D 包括常规报告和哨点报告系统9.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A 提高人群易感性B 降低人群易感性C 提高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D以上都不是10.目前我国规定的监测传染病是A.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B.疟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天花、霍乱C.鼠疫、流行性感冒、回归热、艾滋病D.霍乱、天花、流行性感冒、登革热E.伤寒、流行性感冒、回归热、霍乱11. 对于急性传染病接触者,采取检疫措施的时间是A.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B.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C.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D.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E.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12. 将传染病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其活动并进行治疗,直到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危险这一过程被称为A.拘留B.隔离C.留验D.医学观察E.消毒13. 在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下列哪一项是主要环节A.治疗病人B.隔离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服药14. 对病原携带者采取的防疫措施有A.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B.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隔离、治疗和送检病原学标本C.收留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进行诊断治疗D.在饮食、服务、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永久调离工作岗位E.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小结:慢性非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的概念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概念全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慢性病自我管理疾病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正对病因而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疾病监测
![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疾病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fc3677e4be1e650e52ea99dc.png)
2.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 措施。
3.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1.传染病监测
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国家CDC 传染病报告工作流程 各级医疗单位
2010年我国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
GIS动态疫情监测
初步判断暴 发主要发生 在学校
80%的病例 在25岁以下
症状监测
对指定人群中特定临床症状(如发热、皮 疹、腹泻、黄疸和结膜红肿等) 的发生频 率进行监测。 有助于早期发现暴发征兆。 常是大型活动卫生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
康复
易感期 临床前期 临床期 残疾/死亡
一级 预防
二级 预防
三级 预防
健康保护 早期发现 健康促进 诊断治疗
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
三级预防与疾病自然史
1.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危险因素)采 取措施预防疾病发生,又称病因预防。
健康促进 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倡导健康的 生活方式以降低整个人群对危险因素 的暴露水平,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健康促进
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倡导健康的 生活方式以降低整个人群对危险因素 的暴露水平,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
健康教育 自我保健 环境保护和监测
健康保护
对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实施的特殊保护 措施,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双向策略(two pronged strategy)
慢病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慢病管理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5d97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d.png)
慢病管理的重要性
01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有效的慢病管理,可以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降低医疗费用
慢病管理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 经济负担。
03
促进健康长寿
通过慢病管理,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健康预期寿 命。
慢病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随访 健康教育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案例
案例背景
介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 效果
管理策略
阐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的原则、目标和方法
实践经验
分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的实践经验,包括药 物治疗、氧疗、呼吸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肿瘤疾病管理案例
案例背景
介绍肿瘤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效果
管理策略
阐述肿瘤疾病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原则、目标和方法
实践经验
分享糖尿病管理的实践经验,包括 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管理案例
案例背景
介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治疗过程和效果
管理策略
阐述心脑血管疾病管理的原则、 目标和方法
实践经验
分享心脑血管疾病管理的实践经 验,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病史 、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信息。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 和自我管理能力。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 药物进行治疗。
如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心理干预等,帮助 患者控制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
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病因及其危险因素
![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病因及其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6fd3412958fb770bf78a55ae.png)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或脑卒中∙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支气管哮喘概述:高血压或血压升高的定义,指平均动脉压的持续升高。
∙高血压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多个原因造成机体失调。
,出现多种症状,并对治疗产生一系列反应。
∙高血压也是造成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冠心病和脑卒中。
∙定义:指间隔至少1周进行不少于2次的血压测量,收缩持续保持在≥140mmHg,或者舒张压持续保持在≥90mmHg∙病因:∙根据病因,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没有明确原因,又被称为先天性高血压。
约90%的高血压患者是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是由其他原发性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
∙主要讨论原发性高血压,因其更常见。
尽管尚未搞清原发性高血压确切的病因,但其是造成动脉硬化症的原因。
∙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不是单一的病因造成的,而是由多个危险因素共同引发的。
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人口老龄化、种族和高盐饮食。
其他生活方式因素与这些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高血压的发生,如肥胖,过量饮酒,钾(高钠饮食通常会减少钾,增加膳食钾的摄入又会增加纳的流失)、钙、镁的摄入,压力以及使用避孕药。
∙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的危险性是没有家族史人的2倍。
∙目前医学尚未搞清是与单基因还是多基因有关。
∙过量饮酒∙几乎10%高血压的发生与饮酒有关。
一般每天喝3杯或更多酒能加大患高血压的危险。
收缩比舒张更容易受到酒影响∙年龄∙老年人患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年轻人。
∙老龄化进程能提高血压水平,包括动脉硬化、压力受体敏感度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肾脏血液流量降低。
∙多年来,通常认为老年人发生收缩期高血压是良性的,因此不予治疗。
然而Framingham研究表明,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提高2~3倍,因而推荐老年人血压水平应与其他人群相类似。
∙高盐摄入∙摄入过多食盐不会使所有人发生高血压,所有高血压患者也不会因减少食盐摄入而降低血压。
慢性病
![慢性病](https://img.taocdn.com/s3/m/ed77cee7102de2bd9605884b.png)
慢性病特点一、概念:不是特指某种疾病,非传染性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它是以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为主引起的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为主的一组疾病。
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患,精神疾病、糖尿病、职业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
二、慢性病的特点:慢性、隐匿性、消耗性、损伤性,另外特点:具有易激的性质三、慢性病的种类:病种覆盖了肿瘤、慢支、哮喘、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肾病、痛风、肥胖、更年期综合症、心脏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功能官能症,阿尔茨海默病、癔症、躁狂症、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肝、脂肪肝、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白癜风、银屑病、黄褐斑、脂溢性皮炎、乳腺病等。
四、慢性病与老年病:慢性病不等同老年病。
五、现代慢性病的特点:1、医学的发展导致古今疾病内涵差异2、各种医学手段的提前干预改变了疾病的自然病程3、现代医学在排除疾患同时也导致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增多4、人类平均的寿命增加使疾病病程相对延长5、代谢相关性疾病逐渐增多,成为慢性病的重要组成部分6、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是较普遍的慢性病之一7、精神情志疾患日渐增多,情志因素逐渐成为重要致病因素六、治疗策略:以病人为中心,转换治疗主体放眼全局,全方位关注、多靶点治疗拓展临床思维,提倡症、证、病综合辨治注重形神一体,发展心身医学以人为本,强调个体治疗宗法守方,切忌急功近利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念,主要是吸收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可以取得优于单一西医和中医的更好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念中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辨病和辩证治疗相结合;2、祛邪和扶正治疗相结合;3、局部和整体治疗相结合;4、近期治愈和长远调摄相结合。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起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起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https://img.taocdn.com/s3/m/50c6591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9.png)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起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第一节概述一、定义及内涵: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统称为伤害。
二、伤害的分类:(一)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分类:1.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injury):是指无目的性、无意识地伤害,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切割伤、动物叮咬、医疗事故等等。
2.自杀与自伤(suicideandself-inflictedinjury)是由受伤害人对自己的有意识伤害,包括自杀、自虐、自残等。
据WHO统计,2000年全球约有100万人口自杀,而自杀未遂者约为自杀人数的20倍。
在城乡分布上农村显著高于城市,一般而言,自杀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全世界的男性自杀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但在我国(尤其在农村)女性的自杀死亡率略高于男性。
3.暴力与他杀(violenceandhomicideinjury)是有他人有意识地加害而造成的伤害,包括家庭暴力、虐待儿童、强奸、他杀、斗殴等。
由他杀导致的死亡约占全部伤害死亡的10%。
(二)按照伤害发生的地点分类:1.机动车:是指在行使中的机动车造成的伤害,是最常见的伤害种类,由机动车伤害造成的死亡占伤害全部死亡的25%以上。
发生机动车伤害及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撞车,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酒后驾车、违反交通规则(包括司机与行人)、机动车车体过小、超速驾车、夜间或雨天驾车、疲劳驾驶、道路障碍物、道路路况太差等。
2.劳动场所:职业性伤害主要出现在工作地点,或由于工作环境中某事件所造成。
全球职业性伤害年发生例数保持在1亿例以上;3.家庭美国家庭伤害,年发生数保持在2500万例。
跌落是家庭伤害中最常见的死因。
4.公共场所凡是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伤害,其中包括娱乐场所及自然灾害情况下所发生的伤害均属此类伤害。
美国公共场所伤害最常见的死因是溺水。
三、伤害流行病学的重要位置(一)伤害的危害主要体现:1.伤害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预防和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
并规范所涉及的慢病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医疗费用昂贵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
当前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
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 ,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世界上慢性病的发生男女机会相同,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如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80%心脏病、中风和II型糖尿病能够预防,40%癌症亦可以防治。
特点:
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3.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4. 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种类:
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
营养代谢性疾病:常见有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
恶性肿瘤(癌):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精神类疾病: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
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
防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研究证实,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
慢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慢病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慢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慢病导致了全球疾病负担加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在慢病的防治中,预防显得特别重要,由于慢病往往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病的发生。
慢病诊断容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早发现慢病,通过及时治疗,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以提高生活质量。
成为中国主导疾病:中国卫生部于2005年7月7日上午公布的最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我国居民中患病人数增加,但去医院看病的人数却明显减少,有近一半的患者不到医院就诊。
本次调查显示,排除季节性影响,我国年患病人次为50.8亿,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
其中多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等常见病
和多发病。
由此看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
与此同时,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却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到医院看病的人数在减少。
目前,我国居民年就诊人次为47.5亿,比1998年减少了5.8亿人次。
在这些患者中,约有一半的人到医疗机构就诊,35.7%的人采取自我医疗,没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占13.1%。
许多居民在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跑到药店购药,采用自我药疗。
专家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
专家指出,居民自我医疗比例的增加,表明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知识与疾病预防,自我治疗能力在增强。
在15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有47.2%的人能自己主动获取健康保健知识。
还有过去10年,我国城乡居民吸烟率和饮酒率持续下降,与此同时,主动参加锻炼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本次调查显示,走路、慢跑和太极拳类形式成为居民主要的锻炼方式,他们平均每次锻炼时间约在5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