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论舒婷诗歌感伤与激越情调共鸣的表现
论舒婷诗歌感伤与激越情调共鸣的表现姓名:姚丽秋学号:073280357内容提要:舒婷是20世纪70年代末“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
舒婷的诗复活了中国新诗中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那一条线索。
它或借助内心来映照外部世界的音影,或捕捉生活现象所激起的情感反应,而其中最优美的表现是感伤与激越情调的共鸣。
正是由于这种“共鸣”,舒婷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她那个时代的青年从迷惘到沉思到沸腾的心理历程,并能够超越对一代人生活轨迹的记载,折射出另一代人生活的苦闷和欢乐。
关键词:舒婷感伤激越共鸣朦胧诗派中,舒婷的诗歌创作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产生了较大影响,拥有大量读者。
她的诗,复活了中国新诗中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那一条线索,或是借助内心来映照外部世界的音影,或是捕捉生活现象所激起的情感反应,而其中最优美的表现,便是其感伤与激越情调的共鸣。
正是由于这种“共鸣”,舒婷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她那个时代的青年从迷惘到沉思到沸腾的心理历程,并能够超越对一代人生活轨迹的记载,折射出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苦闷和欢乐,正如同她的诗中所写到的:“深入所有心灵/进入所有年代。
”一、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一)悲欢交融的自我在舒婷的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以充满对立的形态出现,展示着悲欢交融的自我。
从最初的《致大海》,到社会意识不断增强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再到带有明显自白色彩的《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诗歌的抒情情调强烈地表现着感伤与激越共鸣的特点。
当她对社会现实做出反应时,她既是“迷惘 1的我,”又是“沉思的我”和“沸腾的我”。
迷惘,是因为悲壮。
多少诗人怀想多少英雄赞叹的大海曾把无数“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和“向天边扬起的风帆”埋葬,但作为“海的忠实的女儿”,她在狂涛中不会后退,而是感奋、欢乐和沸腾。
“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
”当她思考自己的人生位置时,她的内心交织着孤寂的痛苦和骄傲:“多么寂寞我的影”、“多么骄傲我的心”。
寂寞是一种被社会“遗弃”的感觉,骄傲,则来自对不肯苟同时潮的自我肯定。
浅谈舒婷诗歌的女性特质__定稿
浅谈舒婷诗歌的女性特质On Shu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male poetry董伟斌摘要:舒婷的诗歌独具女性特质。
在思想上,舒婷诗歌既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指向对人的尊重、肯定、对生命的关注、对情感的重视,通过温婉善良的内心来表现外部世界。
忧郁而自尊、忧伤而奋起是她诗歌的重要逻辑特征。
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诗味浓郁,语言清新,能贴切地传达隐秘曲折的、细腻的心理活动,融合了古典美和现代美,具有一种整体的和谐。
本文试图从其诗作所传达的女性情感与意识、所建构的女性意象与思维逻辑、所采用的女性话语等三方面入手,分析揭示其诗歌的独特气质,并进而发掘诗人对于女性诗歌发展进程的重大贡献。
Abstract:Shu Ting's Poetry unique qualities of women. Ideologically, both ShuTing poetry based on reality transcends reality, pointing to the respect and affirmation of life concerns Emotional attention to the right,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gentle hearts to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outside world.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sorrow and rose her poetry logic important features. In the arts,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mantic poetry taste flavorful fresh language, can be appropriate to convey hidden tortuous, delicate psychological activity, the integration of classical and modern America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n overall harmon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have their poems convey the feelings and consciousness of women, the female image building and logic, used by the women unconsciously three-pronged analysis of his poetry reveals the unique temperament, Poet and thus explore development of female poetry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process.关键词:舒婷;诗歌;女性意识;女性写作Key words: Shu Ting;Poetry;Feminist consciousness;Women's Writing舒婷是“朦胧诗”群体中最早被正统文艺体系和普通公众所接纳的“朦胧诗人”之一。
论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作者:何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9期摘要:舒婷作为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善于运用各种意象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诗人以其女性独有的敏感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揭示出新时代的自由、平等、爱的新观念。
常常通过假设、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诗歌的主旨。
关键词:舒婷;朦胧诗歌作者简介:何蔚(1984-),女,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语文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作者舒婷在1979年发表诗歌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震撼了当时的诗坛。
作者善于在诗歌中运用意向来表达情感,抒发情怀。
她的诗歌充满着对新时期忠贞爱情的向往,对传统封建旧观念的反思。
其诗歌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善于在诗歌中借助各种意向表达情感作者舒婷的诗歌往往会借助于意向来表达情感。
诗人善于运用多个意向组,通过组合意向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如诗歌《致橡树》,作者在诗歌中通过木棉、橡树、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等各种新奇的意象来抒写作者想要赞同的观点,揭露旧时代不平等的男女观念,呼喊新时期现代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新思想。
作者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简单而熟悉、生动而形象的事物来表述深刻的涵义。
整首诗歌诗人以橡树为对象,用木棉对橡树的告白为主线,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对爱情的热烈、执着、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以木棉对橡树倾诉情怀,象征平等坚贞的爱情。
以凌霄花象征附庸的爱情,以鸟儿象征奉献施舍的爱情,以泉源象征一厢情愿的爱情,以山峰象征盲目支撑的爱情。
用凌霄花、鸟儿、泉源、山峰不同的爱情观陪衬出木棉新时期自由、坚贞、平等的爱情观。
二、诗歌形式自由,不受各种诗歌体式的制约,更能抒发内心情怀诗人为更好的抒发内心情怀,表达诗歌主旨,作者的诗歌形式更加自由,没有了像古诗四言五言的限制。
论舒婷诗歌中的爱情观—对传统爱情的超越和理想爱情的追求-毕业论文
【标题】论舒婷诗歌中的爱情观—对传统爱情的超越和理想爱情的追求【作者】张欢【关键词】舒婷诗歌传统女性地位现代意识爱情观独立形象【指导老师】梁平【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文学创作中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爱情对女人之重要,犹如事业之于男人。
大多数女人在爱情里寻找自我,最后又在爱情里迷失自我,爱成为女人的终生困惑。
爱情不仅是女人出于天性本能的追求,更是作为女人肯定自我、完成自我的一种生命实现方式。
爱情,是一个闪光迷人的字眼,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的光芒、生命的燃烧,每个人都渴望激动人心的爱情。
有无数的诗人为之深情地歌唱,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
因此,每一个挖掘爱情题材的诗人,都要注意另辟蹊径。
寻找新的感受角度,对爱情做出自己独到的阐释。
这样才能写出富有个性、启人深思的诗篇。
做为“朦胧诗群”最有代表性的女诗人舒婷,以其新的诗美追求和优秀诗作影响和震撼了诗坛。
舒婷对新时期诗歌创作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她的爱情诗,她的爱情诗主要收入《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等诗集,其中名篇有《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心愿》、《赠》、《往事二三》等。
一、中国传统爱情观(一)女性的传统地位泱泱大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足以让人骄傲自豪,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传统在规范女性的同时,施加于女性的负荷也愈加沉重。
在中国几千年的男性中心社会中,在男性本位创造的神话中,女性形象一贯是或虚幻、或美化、或扭曲的,是被动的次等客体。
她们周身处处散发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反映着男性的偏见。
事实上,烈女、节妇、望夫崖、神女峰等形象,不过是男性中心社会塑造出来的女性偶像,“一旦剥去由美、诗意和爱情纺织而成的面纱,女性被贬抑的性质就暴露出来了。
”[1](P4)在世人习以为常的目光中,女性成为了一种依附,女人成为一种天生应被怜悯的动物,莎翁也不禁说道:“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
”社会分工的不同,男女先天性的差异,父权社会的同化,男性从精神意识上的侵蚀,造成女性的异化,造成原处平等的男女地位失衡,造成女性自我意识的消解甚至丧失。
舒婷诗歌中的创作内涵及美学特色分析
舒婷诗歌中的创作内涵及美学特色分析作者:欧雨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摘要:本文主要从探索性、深刻性和进步性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舒婷诗歌的创作内涵。
然后再从自然美、抽象美和意境美三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其诗歌的美学特色。
希望能以此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舒婷诗歌;创作内涵;美学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舒婷的诗中,充满了对传统诗歌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并具有丰富的创作内涵和独到的美学特色。
其主要追求象征化、立体化与意象化,并且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针对其诗歌的内涵与特点展开分析,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其诗歌乃至对现代诗的理解。
一、舒婷诗歌的创作内涵分析(一)探索性内涵舒婷的诗歌具有探索性的创作内涵,其在诗艺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
她的诗歌能够根据感觉的联想而创造出独有的时间与空间体验,并呈现出“旋律”的颜色,甚至可以看到旋律的游转与低回,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回响。
她的诗歌经常运用通感这一手法,从而给诗歌赋予了丰富的含义。
在舒婷的诗中,各类带有主观性的象征比比皆是,不同意象之间相互组合,使得主体也产生变化,拓展了诗歌的语言空间。
舒婷不仅借助诗歌对人的价值和心灵的奥秘进行了探索,同时也发出了对人道主义的呼唤。
她的《船》,便是讲述了一代人的悲惨命运;《神女峰》表达的是觉醒和叛逆中构建的新诗歌主题。
她所作的这些探索,展现了人间的真情美,并代表了新时代女性的美好思想。
[1](二)深刻性内涵舒婷的诗歌仔细读来,可以让人产生内心的共鸣与反思,并获得精神享受。
她的长诗《会唱歌的鸢尾花》,说明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同时又是一名诗人,心里所存在的种种矛盾。
如果说,舒婷之前的诗作大多展示的是浪漫主义情怀,那么这首长诗便是其作品朝现代主义转变的标志。
在《致橡树》一诗中,她将自己比作爱情的追随者,宣称自己不会做攀援的凌霄花,而是会成为和橡树并肩站立的木棉。
浅析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怀
舒婷诗歌论——浅析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怀中文系2008级2班马雪姣摘要:舒婷的诗歌在主题上侧重于揭示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矛盾,表现那一代青年从迷惘到觉醒的痛苦、探求、欢乐的情感轨迹,她的诗歌以其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及其形式的的现代化拥有众多读者。
本文主要阐释了舒婷诗歌中充满的人性、人道主义,以及对女性独立人格和命运的关注,旨在发掘其诗歌中洋溢的浓郁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舒婷诗歌;人道主义;人文关怀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
1925年6月6日出生于福建,1969年初未毕业即下乡插队,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在知青中流传。
她的创作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在主题上侧重于揭示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矛盾,表现那一代青年从迷惘到觉醒的痛苦、探求、欢乐的情感轨迹。
她的诗歌以其对“爱的世界”的渴求,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及其形式的现代化拥有众多读者。
她从关心个人命运,关心个体的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她把个人的许多感情内容和心理过程写入诗中,她说:“我通过我自己深深的意识到:今天,人们迫切的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
我愿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
”又说:“我相信,人和人是能够互相理解的,因为通往心灵的道路总可以找到。
”[1]——诗,正是可供选择的道路之一。
因此,她“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走入禁区”(《献给我的同代人》),目的是为“写一行饱满的诗/进入所有的心灵”(《馈赠》)。
舒婷的诗歌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对人的尊严、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探求,三是对女性独立人格和命运的关注。
围绕此三方面,本文主要阐释了舒婷诗歌中充满的人性、人道主义和爱,以及对女性独立人格和命运的关注,旨在发掘其诗歌中洋溢着的浓郁的人文关怀。
一、舒婷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舒婷的作品当中有不少关注民族命运,反思现实,歌颂祖国的诗篇,其中并不回避历史的苦难,也没有任何悲观的抱怨和偏激的否定,而是真正的面对和乐观的劝谕,忧愤而又热烈,激扬而又丰厚。
舒婷诗作简析
舒婷诗作简析——以《致橡树》为例摘要:舒婷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关于人的价值与尊严的阐述,她善于站在生活与艺术的接触点融入自己内心世界进行细腻的表达,从而触发出情感热烈、意境独特的佳作,这些作品情理交融,处处运用象征、通感、隐喻等修辞手法,获得一种破除时空局限,极具视觉张力的艺术效果,形成了舒婷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这样的诗作,拓展了中国诗歌表现的疆土,充实了浪漫主义汇合现代派艺术的风格。
舒婷的笔触是敏锐纤细的,她善于捕捉细腻的情感体验,善于做自我的内省,由此交汇出作为一名女性所独具的生活体验。
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自始至终流淌在舒婷的诗作里,温暖平和里又充盈着激情,无论是关于祖国还是土地,也无论是关于人生还是爱情,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舒婷的视角又是尖锐深刻的,如在其《神女峰》《惠安女子》等作品里,往往能够发掘那些常人所忽视的哲理,总是闪耀出思辨的光芒,令人回味。
本文主要针对舒婷诗作的创作内涵,并分析这一主题的成因。
分三个步骤(探索性、深刻性和进步性)及三个角度(自然美、抽象美和意境美)来研究其70、80、90年代诗作中的亲情主题,并阐述其所呈现出来的诗歌美学。
关键词:舒婷诗作;创作内涵;美学特征引言“知人论世”是通常我们做作品研究的一个方法,因为创作主体所处的时代环境、家庭环境决定了创作主体的个体素质。
舒婷所成长的时代属于知青上山下乡及反思的一代,但由于家庭具有浓厚的宗教(基督教)氛围,使得舒婷的内心始终具有博爱与理想的追求,而没有导致因为生活境遇的残酷而被扭曲,她的情感表达反而更显露出时代下所少有的真诚与直率。
早期舒婷的诗作擅长借助个人感觉去展现眼前的现实,到了后期,其作品愈发关注生命本体意义,愈发注重深度发掘心灵的直觉和感悟。
总体看来,舒婷虽然也曾有在黑暗中孤独彷徨和迷惘,但却仍然能够怀揣着一盏“博爱”的明灯,来追寻明天的希望,仿佛是在黑暗中聆听理想的召唤,在现实的评判中仍然坚守光明的信仰。
一、舒婷诗歌的创作内涵分析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人,祖籍福建龙海石码镇,幼年时期,舒婷随母亲生活在外婆家生活,这令她获得了一笔珍贵的童蒙教育财富,“财富”的提供者一是她的外祖父,教她吟诵唐诗,二是她的外祖母,将三国水浒等中国经典故事当安眠曲哄其睡觉。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任何诗歌的外在形式,无不是由诗人的内在情感律动而决定的,直接服从于对一种复杂情感状态的传达。
舒婷诗歌中的语言结构的明显特色就是运用转折、假设、选择和虚拟等句式。
这都是为了表现她独特的内心情感的纠结、缠绕、冲突,以及为矛盾冲突的情感寻找解脱、出路的努力。
她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原因即在此。
在她的诗中,经常出现连接性虚词:如果……纵然……却……、虽然……但是……、与其……不如……、不是……而是……、也许……等等。
如“如果有一个晴和的夜晚,/也是这样的风,吹得脸发烫”(《寄杭城)));“无限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城/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船》);“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把梦剪成烟缕/我还久久不敢睁开眼睛,”纵然呼喊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呵,母亲》)。
以及《致橡树》的前半部分也出现了“绝不”、“也不止”、“甚至”、“不”、“必须”等几个虚词,它们不仅把诗中的多个意象连贯起来,而且是诗作塑造意象表情达意的重要法宝。
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其中,攀援的凌霄花所象征的是“攀高枝型”女子的情爱模式。
诗人把那些凭借紫色嫁与豪门而依附对方过奢华生活的女性喻为“攀援的凌霄花”,她们之所以要在人前炫耀自己春藤缠绕的幸福,也许是要掩盖出售美貌与青春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或是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或是失去人格与尊严的悲哀。
诗人对这类“攀高枝”女子的情爱观嗤之以鼻,因为它根本谈不上爱,与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根本不沾边,所以诗中用了语气副词“绝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爱情”断然否定的态度。
在《寄杭城》中,用一个假设出来的美丽清新的意境,来表达诗人心灵深处的序幕,真挚的友谊被赋予了诗情画意般的色彩,如此迷人而令人神往,纯洁的友情,犹如湛蓝的江水,清澈如流;《呵,母亲》中抒情主人公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挚、神圣的爱,用了一系列的转折假设句式,“企图”寻找表达这种爱的最恰当的方式,但终究为没有找到充分传达这份深挚的爱而感不安。
浅论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和意象特点
浅论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和意象特点姓名:熊光许学号:098581081摘要:舒婷,一位心中永远充满希望的诗人,在十年动乱的异化的年代,她紧紧裹住自己的骄傲,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进行着对自我的反思;作为一位女性诗人,她深入探讨女性的本体,从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出发发表爱情宣言;毅然否定数千年来压迫女性的虚假陈腐的爱情观;在人际关系紧张人性泯灭的日子,她呼唤人性寻找着真善美;用无限的爱的真情寻找理解和尊重;作为动乱年代的诗人,她没有仅仅叹息和忧伤,而是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沉重的责任,用她不屈的信念扬起理想的风帆,她歌唱祖国,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怀。
她的诗充满着爱的激情,而由于悲剧性时代的烙印使她的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呈现着美丽的忧伤的基调。
关键词:舒婷诗歌自我人性爱情舒婷,出生于1952年,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致橡树》是她朦胧思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握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性、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真挚、柔婉、朦胧,以曲折的方式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曾被称为“崛起的诗群”中的代表,因而引起争论。
她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积极向上的思想,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
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笔者无力走进这样一位杰出诗人真正的内心世界,只能以粗陋的笔尖就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和意象特点两方面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舒婷的诗歌大多以“爱”为内核、忧伤与憧憬并存。
舒婷诗歌《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原文及赏析
舒婷诗歌《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舒婷诗歌《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原文及赏析【导语】:《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舒婷》全文与读后感赏析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祝福我吧,因为灯还亮着。
论舒婷诗歌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论舒婷诗歌中体现的女性意识【摘要】舒婷,当代著名女作家,朦胧诗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她的诗歌柔婉舒畅而饱含深情,是新时期女性诗歌创作的先声代表。
她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色彩,并以鲜明的女性认识全面而深刻地构建出了作为“自然形象”的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
本文将通过探索舒婷诗歌女性的自我价值,解答诗歌中女性对爱的诉求,树立女性的独立意识。
【关键字】舒婷;诗歌;女性意识;男女平等Theory of ShuTing poems reflect female consciousnessGrade2011,Chinese Department,Shaoyang UniversityCui yuAbstract: ShuTing,the famous contemporary woman writer,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obscure poetry,her poetry soften a refreshed and full of deep feeling, is the first sound represents the female poetry writing in the new period.Her poetry is full of romantic and idealism color,and with distinct women know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build out as a "natural" new and independent female image.This article explores ShuTing poetry women's self-worth,answer poetry women appeal for love, set up the ideas of women's independence.Key words: ShuTing; Female consciousness; independent、前言舒婷,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代表和“朦胧诗”的第一个女性诗人,她的诗从女性视角出发,对有关女性的问题做出了很多思考。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必修教学论文)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必修教学论文)冉小一、舒婷生平和创作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
她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二、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1、忧伤与憧憬并存舒婷诗歌由于失落、悲哀、迷惘所带来的忧伤、痛苦,却蕴籍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探索,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或许追求了一生/仍然得从追求本身寻找”(《送友出国》)诗人把忧伤、悲苦,由个人家庭推及到社会,进而思考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兴衰。
2、以“爱”为内核的诗综观舒婷的诗歌,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情感特色--以“爱”为表现主题。
“爱”始终是她诗歌的内核。
“爱”包括自爱和爱人。
三、舒婷诗歌的美学特色1、舒婷诗歌的意象特色--独立、优雅、典丽舒婷诗中的意象主要是指主体情感与具体、生动、直观的形态构成的一种审美契合。
具体看来,这种由主体直接规定审美对象所构成的意象组合,有这样几种类型特征:a、第一,诗中之“我”直接出现,以浓烈的情感使客体达到人格化。
b、第二种意境特征是隽秀自然,清新而舒展,诗中并无“我”直接出现,甚至把主体隐于客体之中,即使出现也是自然之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观之意在客观之象中消融了。
c、在舒婷作品中使用最广泛的意象表现方式是处于前两种之间的表现方法,兼备二者的基本特点,境中有象,境象结合,既具备“象”的流动性,又兼有“境”的和谐性。
2、低沉中蕴含高昂舒婷的诗歌,表面上给人以低沉的感觉。
其实,舒婷的诗在低沉中蕴含着高昂,把所感到的个人忧患,表现得婉转而热烈,缠绵而深邃。
3、追求宣判的诗歌语言舒婷诗歌中的语言结构的明显特色就是运用转折、假设、选择和虚拟等句式。
她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原因即在此。
四、舒婷在现当代文学诗坛上的成就和地位舒婷的内心情感和她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两者共同营造了她诗歌艺术魅力的独特氛围,从而使之在新时期诗歌的地平线上凸现出一道奇异、绚丽而迷人的风景![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必修教学论文)]。
现代诗人舒婷的诗歌
现代诗人舒婷的诗歌舒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现代诗人。
她的诗歌体现了对生命、社会、爱情、自然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本文将围绕舒婷的诗歌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诗人简介舒婷,原名何丽亭,1938年生于陕西,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9年留校任教。
1961年开始发表诗歌,1964年作为青年诗人代表参加了全国青年文艺工作者大会。
曾发表过许多著名的诗集,如《雨巷红灯》、《女人如水》、《黄河颂》等,被誉为“中国现代女性诗人之首”。
舒婷的诗歌经历了从早期的短小精悍,到中期的浪漫主义,再到后期的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
她的诗歌以其简练、朴素、自然、贴近生活的风格而著名,同时也秉承着自己的思想和主题。
二、诗歌风格舒婷的诗歌总体呈现出四个特点:1、自然主义舒婷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她的诗歌经常描绘自然景象,如风、花、草、水、树等。
舒婷的自然主义倾向,在她的诗歌中体现得尤为显著。
她能够发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景物和现象,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
2、浪漫主义在60年代学生运动鼎盛时期,舒婷的诗歌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浪漫色彩。
在这期间的诗歌中,舒婷充分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温情,作品中充满了善良、温柔、柔情与爱情。
3、现代主义到了七十年代,舒婷的诗歌风格逐渐发生了转变,出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特征。
她将自己的思想与诗歌的形式、语言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更加自然、贴近生活、具有现代主义的特点。
4、女性主义作为一位女性诗人,舒婷一直关注着女性的问题。
她以自己的视角,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为女性发声。
在她的诗歌中,女性经常被塑造成一个独立、自由、自主的形象,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女性身份认同的思考和探索。
三、代表作欣赏1、《死水》死水无声无息,稳停在碧绿的荷叶里,叶子下面是漆黑的泥垢,望不尽,触不到,但它依然活着。
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敬仰之情。
她描绘了死水在荷叶下静谧的画面,形象生动,情感深厚。
浅谈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
浅谈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舒婷是一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她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
她的诗歌语言清新简洁,富于感情色彩,深刻而真实地描绘了当代女性的内心体验,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首先,舒婷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情感。
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从情感出发,抒发自己对生活、对世界、对爱情的感受。
她直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她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力量。
比如,她的诗歌《漂亮的人》就是直接表达了现代女性对自己外貌的烦恼和感受,体现了现代女性在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自我认识和心理状态。
其次,舒婷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意象特征。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是她对生活感受的表达,也是她的情感世界的体现。
比如,她的诗歌《荷塘月色》中,用荷叶等大量的形象描绘了荷塘夜景,充分表现了她对生活环境的感受和思考。
她还通过描写花卉、风景等自然景物,传达了她对着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舒婷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思考方式。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女性独特的视角、思维方式和情感回应,她塑造了众多具有女性特质的人物形象,在描写女性的世界、社会地位以及女性的情感世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她的诗歌《车站》中,通过描写两位女性的对话,传达了她对女性地位和自我认识的思考。
综上所述,舒婷的诗歌充满了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通过她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式,传达了当代女性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对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舒婷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情感与意象,她将自己对生活、对爱情、对世界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方面,舒婷的诗歌以深刻的人情味道和纯真的感性情感而著称。
她的情感和思想观念脱离了过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女性形象。
舒婷的情感以自我分析、自我情感的表达为主,虽然作品中涉及到爱情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反映了女性独特的情感状态和抉择。
诗歌中所述的情感是真实的、强烈的,都是基于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造成认真、心碎、坚强等情感的表达。
试论舒婷诗歌的情感思维方式
试论舒婷诗歌的情感思维方式孙 秀 华 在刚刚过去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诗坛上,舒婷是和一个全新的诗歌流派———朦胧诗联系在一起的,她独领风骚,雄霸诗坛近十年之久,是当代最杰出的女诗人。
她始终把爱与人道作为自己的起点与归宿,恪守诗歌艺术中情感这一核心,在浪漫主义的基调上,融入了古典韵味与现代手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而构成她诗歌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她的情感思维方式,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多极的情感调式中国古典诗学一向把情感作为审美灵魂。
“情者,文之经”,“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刘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黄宗羲);“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刘祁);“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焦立么一)。
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实践虽然有过“诗言志”与“诗言情”的纷争,但情感在诗歌中的地位一直恒久不衰,这固然表明诗歌坚持不易自身品格,恪守自己天性的特色,其实也与长期以来被小心护上一层理性色彩不无关系。
中国古典诗学的情感属性之所以没有走向泛滥而保持情与理的统一,看来应归功于文化哲学中庸观统摄下的“理以导情”,“情必依乎理”的有效制约。
当然,过分制约的结果,活生生的感性生命最后会失去它的灵性。
西方浪漫派美学却不愿拘泥于情与理的辨证统一,追求和谐平衡,他们大胆把情感推向极致;认为情感本身才是人赖以生存的全部基础,人不能通过理性逻辑去认识世界,而必须通过感性(情感、想象、幻想)来完成自己的认识。
德国浪漫美学家施勒格尔认为情感是“意识的精髓”,并由此推导出情作为内在生命的中枢,是诗学与美学的共同出发点与归宿。
浪漫派美学家所确立的情感方式正是女诗人舒婷掌握世界的根本方式,这,为我们本篇———情感思维的论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与启悟,据此我们将在下面讨论舒婷的情感思维即她掌握世界的方式。
按照现代心理学与思维学的说法,情感是主体对客体所持态度的反央和体验。
论舒婷诗歌意象的艺术特征
论舒婷诗歌意象的艺术特征作者:王凤月吕祎雯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摘要:舒婷是新诗潮历史上的重要诗人,她的诗歌创作有效接续了新诗的浪漫主义传统和新时期之初的现代主义倾向,诗歌意象具有象征性、女性倾向和古典意象的现代性等鲜明特点,象征性使得她的诗作保持了一种深度模式,又通过意象的女性倾向呈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同时在解读传统诗歌的古典意象过程中,呈现出自由平等的现代意味。
关键词:舒婷;诗歌;意象;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诗坛在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出现了具有崭新美学特点的一代诗歌——朦胧诗。
朦胧诗以意蕴深厚的意象组合抒发主体的内在情感,从自我心灵出发,推动当代诗歌打破自我封闭的场面,与人类文化积累建立联系和对话。
在这样的创作潮流中,舒婷诗作中的意象具有鮮明的风格化倾向,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让中国诗歌在时代的变化中拥有了自己的特点,用巧夺天工的意象符号,将文化底蕴与时代生活的融合,以女性化的温情明朗入诗,实现了意象艺术的突破,彰显了鲜明的个人化特征。
一、潜流下的沉思与婉约:意象的象征性舒婷的诗歌以真挚清新的风格博得欢迎,同时又有着舒婷对于诗歌思想性的精心打造,无论是“会唱歌的鸢尾花”、还是开着红硕花朵的“木棉”、亦或者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含着丰富的意味。
在《会唱歌的鸢尾花》中,舒婷用通篇的“鸢尾花”意象表达出了作为一个普通人需要温情呵护的生活向往和与时代共鸣而承担起“历史责任”的矛盾心情,并将这个矛盾的不断发展全程表述。
“鸢尾花”意象在舒婷的诗歌中张力巨大,在前几部分中,她用鸢尾花构筑起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叮当响的月光”、雪地上的大森林、古老的斜塔和那一棵心愿单上的圣诞树,“鸢尾花”像是恋爱之中那个被宠爱的女孩子,唱着欢快的歌儿在奔跑,一切来得清新和谐。
但舒婷又从来不肯让她笔下的意象如此轻易的落入读者意料之中,后半部分的画风变得雄浑,“鸢尾花”的血管里响起了猩红的节拍,在时代的呼唤中,温柔乡中的“鸢尾花”开启了背负历史责任感的沉重之旅,曾经温婉明媚的鸢尾花“走过钢尺交错的市街”,“走向广场”,感受生活的铸造。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舒婷,原名龚佩瑜,是当代“朦胧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受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影响,诗风开阔、刚柔并进,把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带入到诗意的境界,传达出她灵魂的歌咏,将中国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完美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致橡树》和《双桅船》就是她的代表作,以下从舒婷的这两部作品来分析她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舒婷的诗歌抒写着人生的理想舒婷的诗歌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隽永着人生的体悟,例如在诗歌《致橡树》中,作者坦诚又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独立的姿态。
以“木棉”和“橡树”的形象象征相爱双方真挚的爱情以及相对立的人格。
“橡树”象征着刚毅的男性,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则象征着具有审美气质的新时代的女性人格,她充溢着刚健、丰盈的生命气息从旧式女性妩媚和纤柔中走出来,由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所以“仿佛永远分离”,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经历及信仰,又致使他们“却又终相依”。
这是诗人对爱情的理想,也是她对自我价值以及高尚人格的追求。
二、诗歌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舒婷的诗歌充盈着理想和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时代、对人生及爱情等重要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既充满着激情又温馨平和。
例如:在《双桅船》中,诗人利用具体的形象“双桅船”来替代诗人自己的复杂的情感。
一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面又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与“岸”相遇与别离,既和谐又矛盾。
让诗人感到了前行得沉重和艰难。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诗歌中表现出诗人自我的、个性的情绪与心态,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的时代紧迫感所带来的动力。
另外,诗中的“岸”象征着女性最终的爱情归宿,而“风暴”则象征着那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不平常风云,“灯”代表着诗人坚守的光明信念。
三、诗歌的创作具有探索精神舒婷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上具有探索精神,她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也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观来抒发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
漫议舒婷诗文
天津师大学报 1999年第5期漫 议 舒 婷 诗 文盛 英 摘 要 舒婷的诗歌艺术在新时期诗坛上享有崇高声誉,诗评家们纷纷为她作文学史定位工作;本文则从女性文学角度为其作补充定位。
舒婷诗歌以其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诗歌形式的“现代”追逐而拥有读者;本文以80年代中期为界,论及舒婷近期诗歌艺术的变化,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此外,本文还论及舒婷散文的女性特征,以及她的诗和文的关系。
关键词 定位 变化 女性文学1舒婷刚写诗时,只是为了把自己心里话说出来,没有想当职业诗人,或成为什么大诗人。
然而,自70年代末她的诗得到正式出版以来,产生了巨大效应,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诗评家们则无论褒之贬之,都承认她的存在非同一般,并常自觉不自觉地在给她定位。
最著名的“定位”论断,是由谢冕所说。
依据新中国诗歌发展背景,谢冕认为舒婷“是新诗潮最早的一位诗人,也是传统诗潮最后的一位诗人”。
李 把诗歌发展史前移,将舒婷和顾城、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派,同徐志摩、戴望舒的“现代”诗派,同从郭沫若到艾青的主流诗派,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他认为舒婷他们既像“现代诗派”“在反叛艺术传统的道路上”迈出了“大步”,也步尘主流诗派“以强烈时代性”体现重大美学内容;因而朦胧诗派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应从他们“历史-美学”的“整体性表现”进行测定(《舒婷顾城北岛及朦胧诗派论》,《当代文艺探索》1985年3期)。
晚近,孙绍振发表文章,专论舒婷诗和散文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他认为舒婷的诗碰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处于“一代诗风转折的中心”,因而,在“新诗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个划时代的地位”;而舒婷的散文,由于未能卷入“历史的漩涡的中心”,只站在“边缘上,丰富了历史的突破”,因而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似乎还不能同她的诗相比”(《在历史机遇的中心和边缘》,《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3期)。
我大体同意这些有关“定位”的说法。
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如下是有关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主要内容:
(1)主要表现为对历史主义和人性价值的坚守,对理想未来的追求和歌颂。
《这也是一切》一诗就典型地体现了舒婷理想主义者的特点。
(2)对“人”的关怀与对“爱”的呼唤,并以此来表现现实和反思历史,也是舒婷作品的重要内容。
(3)作为一位女诗人,舒婷还在其诗中充分展示了女性曲折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尤其表现在一些爱情诗中。
其爱情诗总共分为三层:一是纯然抒写甜蜜而缠绵的“爱的忧伤”,如《四月的黄昏》《雨别》;二是借“爱”和“友谊”反映社会生活和同时代人的理性思索,如《岛的梦》等;三是作为独立个体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如《致橡树》《神女峰》《双栀船》。
2、艺术特色:
(1)巧妙地把握情感律动。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特别善于表现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在其诗中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2)浓厚的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
舒婷有着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苦难的体悟,都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她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反潜动着激情。
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3)意象逻辑紧密结合。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摘要舒婷是一个天才式的抒情诗人。
她的诗,是用真情谱写的一曲美丽而忧伤的歌!她的诗歌,将感情和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和谐的音韵性、优美的形式感、飞驰的想像、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都是那样信手拈来、自然天成,将浪漫主义的审美特征发挥到了极致,给单调的中国现代诗歌带来清新的空气。
本文从舒婷诗歌的情感和意向入手,探讨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全文分为引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正文部分围绕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分两章加以阐述。
浪漫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和丰富的想象。
第一章主要论述舒婷诗歌忧伤的情感。
舒婷的诗诞生在中国的苦难岁月,忧伤是她情感和创作的一大特色。
她的诗,既是对时代忧伤的抒写,也是对爱情忧伤的诠释,同时亦流露着温婉柔情的母性情怀;她把个人忧伤与大众的忧伤结合在一起,在忧伤中又蕴含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第二章主要分析其诗歌的意象艺术。
她的诗歌意象十分丰富,其意象的变化与组合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自然天成,具有“因情置象”的特点。
关键词:舒婷,忧伤,音韵节奏,意象,抒情艺术AbstractShu Ting is a genius of the Lyric poet. Her poetry, is a beautiful and sad song which composes with the true feelings! Her poetry, the feelings andart have a seamless heavenly robe, sound rhyme, gracefulform harmoniousfeeling, flying imagination, rich imagery,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at kind of have one's words athand, naturalTiancheng,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Romanticism to play to the extreme, to the Chinese modern poetry monotonous bringfresh air. This paper from the emotion and intention of Shu Ting's poetry of the romantic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its poetry.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introduction, text,epilogue. The romantic features around Shu Ting'spoetry is divided into two chapters to elaborate. Romantic is thebiggest lyricism and rich imagination.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Shu Ting's poetry feeling of sadness. Suffering the poetry of Shu Ting wasborn in China, sad is her feelings andthe creation of a special color. Her poetry, both times sadexpression, but also to love sad interpretation, but also show a mild tenderness maternal feelings; her personal sorrow and mass sadness together, in sorrow but also contains infinite longing for the future.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image art of poetry. Her poetry images of ten rich,changes in combinationwith the image changes,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mood natural Tiancheng, with "because oflove is like".Keywords: Shu Ting, blues, rhythm, imagery, lyric art引论舒婷,一个满蕴诗意的名字:舒婷的诗,“文如其名”,是缪斯腾飞的杰作! 她的诗总是浸透着真挚的感情,充满忧伤的旋律。
正如她自己在诗中所言,她的诗是“忧伤的花朵”然而,在忧伤的旋律中,希望的蓓蕾也悄然绽放!忧伤和灼热、失望和希望、伤感和浪漫、痛苦和理想,都在其诗歌中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她的诗歌,充满大量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她将被否定已久的浪漫主义重新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诗坛的代表人物。
她的诗,是自我真情的流露!她用自己的一支秀笔抒写出人间普遍的忧伤,将个人的忧伤与大众的忧伤、时代的忧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她又是一名“歌”手,将感情和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
和谐的音韵性、优美的形式感、飞驰的想像、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都是那样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几十年来,学者们对舒婷的研究从未间断过。
1980年《福建文艺》刊登了舒婷的《心歌集》,紧接着于2月开始,以舒婷诗歌研究为切入点,进行了长达―年多的“关于新诗创作问题的讨论”。
孙绍振的《恢复新诗根本的艺术传统一一舒婷诗歌创作给我们的启示》、刘登翰的《一股不可遏止的新诗潮一从舒婷的创作和争论谈起》及其《通往心灵的歌一记诗坛新人舒婷》就是代表性文章。
在这一讨论时期,评论者都还处于对舒婷诗风的惊奇之中,评论文章虽然很多,但都集中在对其存在的合法性的争论上,思路并不是很开阔。
这也不难理解,人们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对于浪漫主义心存疑虑。
1983年以后,关于舒婷诗歌的讨论表面上不如盼两年热烈,但实际的研究却不断深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周良沛的《殊途同归一一读舒婷几首诗有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几篇与之“商榷”的文章。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对舒婷的研究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刘登翰的《会唱歌的鸢尾花:论舒婷》和谢冕的《在诗歌的十字架上:论舒婷》就对舒婷诗歌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进入90年代,关于舒婷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 进一步探索她在当代文学史的作用和地位。
宋耀良《十年文学主潮》一书中就认为舒婷在语言上对当代汉文学语言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任萍的《论舒婷诗歌对民族诗美传统的继承》一文也对此进行了专门讨论。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对舒婷诗歌的研究开始集中在思想情感层面,罗关德的《论舒婷诗的复调情感》、孙秀华《论舒婷诗歌的情感思维方式》、榻展图《舒婷:悲剧情感的凸现》、刘广涛《痛苦的升华、泪水的结晶》等文章就对舒婷诗歌的情感尤其是忧伤情调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这深入到了浪漫主义的本质。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舒婷诗歌的艺术特征研究,尤其是她诗歌中丰富的意象。
本文着重探讨的,就是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体现在忧伤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之上。
第一章直率的情感浪漫主义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强调抒发个人情感,以情动人。
舒婷的诗歌,充满忧伤,这种忧伤不止是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的忧伤,它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1.舒婷诗歌的感情基调一忧伤舒婷是一个天生的抒情诗人。
著名的评论家孙绍振曾这样评价:“舒婷的全部天赋,全部冰华都集中在她的抒情上,先天的敏感和后天的多情都使她不费劲地在抒情上取得成就,她写出了那么多我们天天感到却说不出來的平凡的、不起眼的、被颂歌和战歌遗忘的情感……她美化了这些情感,以优美的旋律和璀灿的色彩,使我们的感官和心灵震惊。
”①^的确,舒婷的感情丰富而真挚、热烈而优美, 与此同时,因为时代的感伤氛围,个人身世的不幸和善良脆弱的天性,她的诗歌便自然而然地打上了“忧伤”的烙印。
翻开舒婷的诗集,满纸浸染的都是一种忧伤的情愫。
从“我献出了,我的忧伤的花朵”到“我的痛苦变成忧伤,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从“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从“我还不知道有这样的忧伤”到“叫我怎能不哭泣呢?”……诗人的“泪水”洒满了她个人建筑的诗苑,也敲打着读者的心灵之弦。
经过笔者的统计,在其代表作《舒婷的诗》中,第一辑一“痛苦使理想光辉”共有诗歌33首,而出现“忧伤、悲伤、哭泣、泪水、痛苦、荒凉、牺牲、死亡”等带明显感伤色彩的诗歌就有26 首,比例竟高达799^。
由此,我们可以在“量”上将舒婷诗歌的感情基调锁定在“忧伤”二字。
“忧伤”,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忧愁悲伤”,它是一个满蕴情感的词语。
这恰恰与舒婷的艺术气质不谋而合。
舒婷是一个情感型诗人,她曾这样说:“尽管我明白作品要有思想倾向,但我成不了思想家,起码在写诗的时候,我宁愿听从感情的引领而不大信任思想的加减乘除。
”也许正因为此,舒婷才能在历史的转折期,在诗风的转折期,成为读者目光的焦点。
舒婷的诗歌,是在“在历史的聚光灯下”,由心灵最真实的情感打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声音”。
情感的真实成就了其诗歌“质”的忧伤。
事实上,舒婷诗歌忧伤的艺术风格也是众多评论者的共识。
赵树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名家研究》一书中,就认为舒婷诗歌具有“美丽而忧伤的抒情风格”;罗振亚在论文《心灵与历史的同构》中说,“舒婷总是用美丽的忧伤曲调,诉说理想被阻隔的忧郁痛苦。
”杨景龙在《忧伤的花朵一舒婷诗与唐宋婉约词的对比解读》中写到:“舒婷诗歌总体的美感特征亦是‘忧伤执著的悲美’”。
无论是从对诗歌“量”的统计,还是从情感的“质”之所在,以及评论家的评论來看,我们都可以毫无疑虑地说,舒婷的诗歌的确贯穿着一股忧伤的主旋律。
正如她自己所概括的那样,她的诗歌是“忧伤的花朵”。
2一代人的忧伤鲁迅说:“诗是民族的声音,对于时代精神,诗应该是最敏感的水银柱。
”^舒婷的诗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的忧伤带着浓厚的时代色彩,当我们探讨其诗歌的忧伤内涵时,让我们首先从她在那个时代的经历开始。
文革,这样一个思想禁锢、艺术封锁、个性缺失、人情冷漠的时代,对于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一种纯粹的灾难。
正如评论家谢冕所说:“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变态时代,颠倒了由革命胜利而建立起来的生活秩序。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这场空前的动乱中蒙受了耻辱与灾难。
”②舒婷也不例外。
文革给舒婷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苦难,她经历了今天的年轻人所无法体验到的磨难和不幸:早在50年代,她的父亲就被打成了“右倾分子”,母亲承受不了这种苦难生话的打击,忧郁成疾,过早地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