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形图的判断
1.4地形图的判读

坡度较陡的是 F山坡, 成本较低;水流速度快,易
其理由是F山坡等高线密集
于发电。库区:“口袋里”, 属。于盆地,库容量大。
(3)在图中字母处,最适合修水库大坝的是 G 处。
(4)王村在李庄的 西南 方向,李庄距G处的图上距离是
3.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7.5千米。
5、该山区的 C 部位(填字母)可能有河流,
小河的流向是 由西北向东南流 。
课堂小结பைடு நூலகம்
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陆地表面 五种基本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 盆地、丘陵
世界之最
课堂作业
华北平原
山东丘陵
内蒙古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 .. . .
地形剖面图 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
点连接成线。
课堂检测
综自合(检从测/由:)判读哪等里高向线哪地里形流图 自(从/由)哪里流向哪里
1、甲和乙是 山峰 。
P
1280 D
乙
1125 A
甲
B
C北
西河 东 流 南
2、B是 山脊 C是 山谷 。
3、A是 鞍部 D是 陡崖。
4、P点的海拔高度是 300米。 与甲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825米。
课前提问
1、等高线的特点? 2、识别山体不同部位名称及其等高线特点:
山峰
山脊
等中高高线周闭低合,凸低为脊
山谷 凸高为谷
鞍部
两山峰间 低洼部分
200
300
400
400300 200
200300 400
陡崖
等高线 重叠
2、读图,回答问题:
1.4地形图的判读(学生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讲义(人教版)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程标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判断山坡的陡缓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命题角度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海拔、山体部位名称和坡度的陡缓2.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地形类型及地势3.结合生活实际,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应用。
如体育活动、修路、建水库等知识点01 等高线地形图1. 地面高度的计算(1)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图中 甲的海拔为1500米,乙的海拔为500米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和乙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微点拨】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即学即练1】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A、甲地的海拔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是100米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即学即练2】珠峰的海拔为8848.86米,死海湖面的海拔为一415米。
珠峰与死海湖面的相对高度是( )A.8844.43米B.415米C.84 29.43米D.9263.86米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3)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
一般数值用负数表示。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海拔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
(2)判断坡度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如图:4.山地地形的不同部位名称地形种类景观图等高线示意图特点(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等高线数值越往中间越高。
符号“”等高线弯曲并向海拔高处凸出。
等高线弯曲并向海拔低处凸出。
位于两山顶之间。
多条等高线重合。
符号“”四周低、中间高5.等高线的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相同。
1.4地形图的判读

小组讨论
阅读教材第26页文字,并观察下面两幅地形图, 思考:
• 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 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有何异同点?
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拔/米 600 500 400 300 200
等高线地形图
400 300 200
500 400 300
200
1. 图中,A点的海拔是 150米,B点的海拔是300米, A与B的相对高度是150 米。
• 辨认下列四等高线地形图所代表的山体部位,并 说明判断方法。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90 80 70 60
中间50 高 四周低
80 70 60 50 40
弯曲部分向 低处突出
80 70 60 50 40
弯曲部分向 高处突出
100 90 80 70 60
等高线 重合
鞍部
鞍部—— 两山顶之间 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
• 什么是等高线? • 什么是等高距? • 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 等高线地形图有哪些特点?
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200
200
200 100
100
100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120 110 100
130 120
110 100
•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等高距相同; • 所有等高线不相交; •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相同。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高原
6、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 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doc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知识点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计算①海拔:地而某个地点高出海平而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2)等高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尚线地形图的判读例题解析【例1 —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 8689 米B. 9003 米C. 8999 米D. 9009 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
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 ________ ,B _______ ,C _______ ,D ________ ,E __________ 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米。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髙低起伏。
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
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4)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②等深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深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判断海底的坡度大小。
课件8:1.4地形图的判读

自主学习
1.看山识山——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2.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说出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 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方法。
自主反馈 看山识山——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自主反馈
山 峰
自主反馈
山 脊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本课小结
随堂检测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 A )
A.平原
B.高原C.盆地来自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B )
D.丘陵
随堂检测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越深,则表示海洋深度( D )
A.越浅
B.不深不浅
C.越深
四川盆地
自主反馈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东南丘陵
自主反馈
平原
华北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课堂探究
讨论: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
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上着上不同的颜色。
一般是:在陆地上,海拔200米以下用绿色,200-500米用浅绿色,500- 1000米浅黄色,1000米以上用黄褐色,而且高度越大,颜色越深,5000米以上 终年积雪,用白色。
课堂探究
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 谷,判读坡的陡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山峰等高线特征: 1.等高线形状 闭和 ; 2.等高线数值中间 高 ,四周 低 。
合作探究
山脊
山脊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等高线数值 低 处凸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断(共2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断(共2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f992a4d15abe23482f4df0.png)
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生命很残酷,用悲伤让你了解 什么叫幸福,用噪音教会你如何欣赏寂静,用弯路提醒你前方还有坦途。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 迹。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向你的美好 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 观胜景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有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背弃你,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谁不虚伪,谁不善变,谁都不是谁的谁。又何必把一些人, 一些事看的那么重要。有一种女人像贝壳一样,外面很硬,内在其实很软。心里有一颗美丽的珍珠,却从来不轻易让人看见。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 公平。在一个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势必要承受更多,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 声音;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时间会告诉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渐渐清醒了,才明白它是个错误;有些东 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生活不是让你用来 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那么可以让你喘息的空间也就是越少。胸怀临云志,莫负少年时唯有行动才能解除所有的不安。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记昨天的痛! 如果你不努力争取你想要的,那你永远都不会拥有它。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其实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都充满坎坷。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 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我已经看见,多年后的自己。自信!开朗!豁达!努力的目的在于让妈妈给自己买东西时像给我买东西一样干脆。被人羞辱的 时候,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成长道路谁都会受伤,我们才刚刚起航,必须学会坚强。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判断地形图上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等,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知识基础薄弱、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判断地形图上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教学难点:地形图上高低起伏、坡度大小的判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图模型、实地考察等,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地形图基本概念:讲解地形图的定义、分类及作用,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地形图判读方法的学习:教授地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如等高线法、坡度法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地形图模型,学会判断地形图上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地形图判读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形图判读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地形图判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方法。
学案11:1.4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学习过程:一、等高线地形图(难点)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如下图中甲的海拔为1500米,乙的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高出乙1000米,1000米就是甲地对乙地的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线的特点:在地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般来说,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3.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地形部位的山体名称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③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高处。
④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⑤陡崖:等高线发生重合的地方。
4.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及作用(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会重合,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2)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人教版地理七年上1.4地形图的判断(共18张PPT)

丘陵 平原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海拔 超过 超过 低于 500米 500米 500 米
相对 平坦, 起伏大 起伏 高度 边缘部 坡度陡 小,
分陡峭 (山高 坡度 谷深) 和缓
盆地 不一 定
中间 低四 周高
平原
低于 200 米
平坦
读课本后面的世界地形图,体会5种地形的不同表
• 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 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基本地形
• 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计量高度的方法
海拔与相对高度
读图:甲乙两地海拔及他们之间的相对高度 分别是多少米?
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山顶B
山顶A 缓坡 鞍部
陡坡
山脚C
山脚D
思结考论::等坡高陡线的分地布方的,疏等密高与线坡密度集陡;缓坡 有缓什的么地关方系,?等高线稀疏
山顶山顶aa山顶山顶bb山脚山脚cc山脚山脚dd鞍部鞍部缓坡缓坡陡坡陡坡10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闭合曲闭合曲线中心线中心等高线等高线向山脚向山脚突出突出等高线等高线向山顶向山顶突出突出两个山两个山顶之间顶之间低地低地等高线等高线重合的重合的地方地方1112读等高线地形图解决问题到a点哪里更容易
地形图的判读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
山顶
闭合曲 线中心 (点)
山脊
等高线 向山脚 突出 (线)
山谷
等高线 向山顶 突出 (线)
鞍部
两个山 顶之间 低地 (点)
陡崖
等高线 重合的 地方 (线)
读等高线地形图解决问题
• 从B和C处上山 到A点,哪里更 容易?为什么?
• 位于山脊线上的 是哪个点?
高原
课件9:1.4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实验探究
活动1: 制作一座硬币山,绘出该硬币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三枚硬币: 一元1枚、五角1枚、一角1枚
实验探究
硬币山
实验探究
A
400米
B
相对高度
600米 400米 200米 0米
地面高度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
六、判断地形部位
山顶— 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
山谷— 陡崖—
等高线弯曲部分由低处向高处凸。 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等高线
A
等高线
山脊
鞍部
⑤
陡 山顶 崖
山谷
等高线
山顶
等高线
山山 脊谷
等高线
等高线
陡崖
课堂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形剖面图
概念 分层设色
地形识别 概念
平原
高原 盆地 丘陵 山地
绘制
重要剖面图识别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
三、等高线的稀疏与坡度的关系
陡坡
山顶
等高线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活动2:将图中数值相同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再次体验等高 线的绘制。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等高线
五、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②全图的等高距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 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只有陡崖处 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 米,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说只不 过有4500米,这是为什么?
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请一高一矮两个同学到讲台上,高的同 学比矮的同学高 厘米,这个高度就是 相对高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分层设色地形图
蓝色代表海洋 绿色代表平原 黄色代表 高原、丘陵和山地
褐色代表 高山 白色代表 雪线以上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图1.42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图1.42 我国东北平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地形图只能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包括高低起伏、 坡度陡缓等。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 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可以利 用 地形剖面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为了更直观地辨别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在等 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 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绘制成 分层设色地形图。
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 同 高度 和 深度 的范围,着上不同的 颜色,可 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 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图1.36等高线示意
等高线数值大表示海拔 高 ,等高线数值小表示海拔 低 ;等高线密集处坡度 陡 ,等高线稀疏处坡度 缓
1.4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示意图
陡坡与缓坡
观察右图演示,说出陡坡与 缓坡的判读:
该图的等高距 10 米 等高线密集 的地方
坡陡; 等高线稀疏 的地方
坡缓。
山峰A
缓坡 山脚
山峰B
陡坡
?
山脚
活动
从B、C两点登A山峰,哪条路 线省力些?为什么?
CA线省力。 因为CA线上的等高线 稀疏,是缓坡;BA线上的 等高线较密集,是陡坡。
活动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读“台湾岛的地形剖面图”, 分析台湾的地势特点:
东高西低
1、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2、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B )
3、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C )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丁处比丙处的坡度陡
部分向高处凸出;
陡崖 等高线的特征
等高线重叠
活动
怎样判读常见的地
形部位?
① 山峰 ;
② 山脊 ;
③ 山谷
;
④ 陡崖 。
等深线
7、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叫做 等深线 。 8、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 深度 ,可以 看出海洋的深浅。 9、从等深线的 疏密 状况可以看 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7、通过等高线特征,
还可以识
别山 峰
,
山脊
,
山谷
,
陡崖
,
鞍部
等常
见的地形部位。
山峰
课件1:1.4地形图的判读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学一学 算一算
相对高度
海拔
的出某 垂另个 直一地 距地点 离点高
(1)甲、乙两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分别是多少米?
1500米
500米
(2)甲地高出乙地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1000米
面地 的面 垂某 直个 距地 离点 。高
出 海 平
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对高度
认 识 山 体 的 不 同 部 位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
山峰
山顶(山峰)—— 闭合等高线的最内层
等高线海拔外低内高
山脊
山脊——
(山的高处像脊 梁骨似的高起部分)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低脊高谷
C图表示的 地形部位是
山脊
A图表示的地 形部位
山谷
鞍部
鞍部—— 两山峰之间相对平缓的 部位 两组闭合等高线中间部 位
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染上不同的颜色,就得到一幅分层设 色地形图
山顶 200 300 100
甲
盆地 300 200 100
乙
即学即练
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 型名称:
A 山顶
;
C 山脊 ;
D 山谷 ;
E 鞍部
;
F 陡崖
.
1.什么是 分层设 色地形 图?
2.如何在 这种地 图上判 断高度?
分层设色地形图
什么是分 层设色地 形图?
3000 1000 2000 0 -200 --5100000
陡崖
陡崖(断崖)——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判
▲
读
几
种
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人教版地理七上1.4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0张PPT)

一、等高线地形图
除了等高线,还有哪些等值线?
等深线、等温线(水 温、气温)、等压线 (等压面)、等降水量 线、等盐度线、等震线、 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 度等……
人教版地理七上1.4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上1.4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0张PPT)
展示
人教版地理七上1.4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0张PPT)
练一练
一、等高线地形图
判断哪个是海拔高度?哪个是相对高度?
(1)庐山最高峰汉阳峰高度为1474 米。 (2)周末我和同学爬山,从山脚到 山顶,高度大约是300多米。
一、等高线地形图
展示
看图,感受海拔基准点
一、等高线地形图
2 等高线地形图
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 接成线,就是等高线。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 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人教版地理七上1.4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上1.4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0张PPT)
一、等高线地形图
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人教版地理七上1.4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上1.4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0张PPT)
画一画
一、等高线地形图
利用拳头,制作等高线地形图
(1)观察“拳头山”,找出山顶、山脊、 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2)在拳头上画出等高线,标出高度。 (3)张开拳头,总结山顶、陡坡、缓坡、 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 上的弯曲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上1.4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上1.4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0张PPT)
《1.4地形图的判读》

形
部
位
的
辨
别
思考:五种地形部位等高线都有什么 特点?(课本25页)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
山峰
山脊
中间高,四 等高线的 周低,等高 弯曲部分 线闭合。 向低处凸
出。
山谷
等高线的 弯曲部分 向高处凸 出。
鞍部
陡崖
两个山峰 之间的低 地。
等高线重 叠。 加上 表示。
练习题:
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地 形类型名称: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24页)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什么是海拔?
2.什么是相对高度?
学科网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 为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高度的计算
米
1.甲和乙的海拔分别是多少? 2.甲和乙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300
400
200
100
A
600
N
500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 坦广阔。
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面广阔,起伏 和缓。
盆地: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 间为平原或丘陵。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
度 500m以上 500m以上
200- 500m
200m 以下
地面起 伏高度
边缘陡 峭中间 起伏小
大
和缓,
较小 中间低 小
四周高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下列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 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
青藏高原 刚果盆地
亚马孙平原
安第斯山脉
巴西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顶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山顶
200 300 100
盆地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从 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300200 100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从 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 指向低处。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 指向高处。
山 脊
山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01 海拔
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
即学即练
甲、乙两地海拔及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米?
1 500米
500米
1 000米
一、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 地形图来表示。
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高度的表示
等高线的图
地
不同山体部位特征
形
山地
图 的 判
分层设色地图
丘陵 高原 平原
读
盆地
地形剖面图
山脊 山峰 山谷 陡崖
随堂演练
1.连线题 山谷 山脊 鞍部 山顶
陡崖
200
300 400
A
B
400300 200
C
200300 400
D
E
2、填图 100
D
F
100
200
A
300
C
200
300 B
2)陆地地形: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 盆地五种。
02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观察下图,你能说一说分层设色地形图绘制的方法吗?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 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 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 图。
• 山峰甲在山峰乙的____东__北__方向。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做一做
读等高线地形图解决问题。 从B处和C处上山到A 点,哪里更容易? 为什么? C 因为从C到A比从B到A的 坡度缓(等高线比较稀疏) 位于山脊线上的是 哪个点? D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 高度和深度的范围上,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 的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态,这种地图叫 分层设色地形图。
(线) (线) (点) (线)
01
随堂挑战
•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陡___崖,B_____山__脊,C______山_ 谷
• 图中小河D的流向总体趋势是_________, 西用北箭→头东在南图中标出。
• 甲乙两山峰之间的水平距离是___3_7_5_0米 (图上距离为2.5厘米)。
E
A_山__顶_ C_鞍__部_
E_陡__崖_
B_山__顶_
D_山__脊_ F_山__谷_
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图3-3
(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6__0_0__米。 (2)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鞍__部___。 (3)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 该是____③____(填数码)。
陡崖
鞍部
陡崖
01
等高线地形图
观察AB点处的等高线分布有什么不同?两地坡度的陡缓程度如何?
B
A
等高线越密集,
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
坡度越缓。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山顶B
山顶A
观
缓坡
鞍部
察
与 思
山脚C
考
陡坡 山脚D
等高线分布的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结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诗歌助学
等高线上标海拔,闭合曲线不相交; 同条线海拔相等,山峰之处有标注; 两山之间是鞍部,高谷低脊要牢记; 密集陡坡稀疏缓,重合处上是陡崖; 地表高低观颜色,分层设色更直观。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 向低凸出是山脊,向高凸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 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 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
40
40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鞍部 一组等高线的中间部分
鞍鞍部部
陡崖
3)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名称
等高线特征
山 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周围逐渐降低
山脊 山谷 陡崖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等高线重叠
4)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之差。 5)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B
海拔/米 300 200 100
0 ﹣100
B
﹣200
03
地形剖面图
中国沿36°N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 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 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 的陡缓。
03
小试牛刀
根 据 要 求 , 完 成 课 本 P28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活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1.初步了解地图上等高线的基础知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 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地形图面面观
分
等
层
高
设
线
色
地
地
形
形
图
图
地形剖面图
01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图 02
分层设色地形图
03 地形剖面图
2)坡度的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陡坡的地方,等 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01 常见的地形部位
山峰
01 常见的地形部位
山脊
01 常见的地形部位
山谷
01 常见的地形部位
陡崖
01
等高线地形图
同桌讨论,说一说下图中1234分别代表山体的什么部位?
2
山脊
山峰1 4
鞍部
陡崖
3
山谷
山山峰 峰 山脊 山谷
02
分层设色地形图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
海10拔0 (米)
0
高原
500
200 0
山地
丘陵
平原
海拔
高原 500米以上
山地 500米以上
丘陵 500米以下
盆地 不一定
平原 200米以下
面积较大,外围
地形特
具有耸立的山峰,
较陡,内部起伏
地势起伏较大
甲
海拔和相对高度
1000米
相对高度
乙
海 500米
拔
1500米 海拔
海平面
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米,新疆艾丁湖海平面以下
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8999米
1.高度的表示: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
1)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就是等高线。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 高线地形图。
01
等深线
根据所学的等高线知识, 你能给出等深线的定义吗? 等深线的疏密又反映了什么呢?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 做等深线; 等深线越密集,说明海底坡度越大; 等深线越稀疏,说明海底坡度越小。
小结
▲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闭合曲线 等高线向 等高线向 两个山顶 等高线重 中心(点) 低处突出 高处突出 之间低地 合的地方
点
陡峭的山坡
较为和缓
四周高中间 低
宽广平坦
观察与思考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及其等高线的表示
课后阅读课本后面的世界地形图,体会五种地形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 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 露出来的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 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