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

合集下载

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情况调研报告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

为了解我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现状,本次调研对全国各地的耕地利用和粮食生产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与分析。

本报告将根据调研结果,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耕地保护措施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我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情况。

一、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根据调研数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城市扩张、工业用地、生态建设等因素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虽然耕地面积减少,但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加。

这得益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包括种植技术的改良、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等。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国粮食产量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并有一定的出口能力。

二、耕地保护措施与成效分析为了保护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措施。

具体包括: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强耕地基本农田保护、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耕地水土保持和肥力保养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障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高了农田的产出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耕地承包权的保护和金融支持力度,以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农田开发与管理。

这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并提高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和收入水平。

三、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尽管我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也对耕地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农业劳动力不足和农村人口减少,使得农田管理和粮食生产面临较大困难。

针对上述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特别是对耕地占用行为的监管与惩罚;加强旱涝灾害防治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大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利和收益。

结论:我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耕地保护措施不断完善。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必须加强耕地质量的监测和评价。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耕地的质量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必须对耕地质量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

本文将对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耕地质量调查耕地质量调查是指对耕地土壤、植被、水文、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综合的调查,以了解其主要特征、分布和变化趋势。

耕地质量调查应该包括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土壤质量调查、植被资源调查、水文水资源调查等方面。

各方面信息收集与整理需要采用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收集到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的数据。

二、耕地质量监测耕地质量监测是指以一定的频率和方法对耕地进行持续的观测和测量,以及对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质量问题和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

耕地质量监测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耕地质量的实时监测。

同时,耕地质量监测还应该结合耕地利用和管理情况,对耕地生态和环境指标进行测量和监测,全面了解耕地生态状况和环境效应。

三、耕地质量评价耕地质量评价是指通过对耕地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以评价其资源价值和开发潜力的能力。

具体来说,评价应该包括:评估耕地的生产能力,评估耕地的保育能力、水文环境影响等方面。

评价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

四、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的建议为了做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利用遥感和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图斑提取、分析和监测。

2.建立全面、科学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把握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趋势。

3.建立全国、区域和县级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保障评估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4.结合耕地利用实际情况,适应地区差异性,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耕地综合利用规划。

总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一、引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农业部制定了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以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1.耕地质量调查内容耕地质量调查主要包括土壤质量、耕层厚度、田间灌溉条件、地力状况、土壤持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耕地进行综合调查,了解土壤基本性质、肥力状况以及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为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2.调查方法(1)采用实地调查方法,结合现场勘查和样品采集。

对耕地进行综合调查,通过土壤类型划分、土壤剖面观测等方式,全面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

(2)通过室内分析实验,对土壤样本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土壤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测试,以及土壤酸碱度、盐分等指标的测定,以便更准确地评价土壤的质量。

(3)结合农业生产调查资料,对耕地的施肥、灌溉、耕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三、监测与评价1.监测方法(1)建立耕地监测体系,通过采集实时数据和样本,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耕地进行多角度、多尺度的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耕地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耕地质量动态变化的模型,以便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2.评价方法(1)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壤质量、耕层厚度、田间灌溉条件、地力状况、土壤持水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

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评价耕地的质量,并进行等级划分。

(2)根据评价结果,对各个地区的耕地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政策,以确保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四、保护与管理1.加强耕地保护(1)建立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耕地的保护与提升更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展开研究,探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途径。

一、耕地质量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耕地资源丰富,但是受到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工业用地扩大等因素的影响,耕地面积处于持续减少的状态。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中国的耕地质量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据统计,中国耕地资源总面积约为1.35亿公顷,但是受到了土地沙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危害,耕地质量普遍偏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大量的优质耕地被非农业活动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存在的问题1.土地沙化严重中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居多,土地沙化是一大问题。

据统计,全国共有沙化土地10亿亩,其中有将近2亿亩土地被严重沙化。

土地沙化不仅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还威胁着周边的生态环境,是中国耕地质量保护的严重隐患。

2.土壤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据统计,中国超过半数的地表水已经受到各种程度的污染,导致大量的优质耕地被污染,无法继续进行农业生产。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直接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土地污染是中国耕地质量面临的严重挑战。

3.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种植结构,大片耕地受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

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亿亩,其中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到6.7亿亩。

水土流失既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又造成了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了河流淤积和洪水的频发,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水土流失是中国耕地质量保护的严重问题。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1.背景介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旨在全面了解中国耕地资源的质量分布情况,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持。

该调查评价工作将通过对全国耕地进行系统、综合的调查和评价,形成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图和相应的数据库,为国家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调查范围和目标(1)调查范围:全国范围内的耕地面积,包括农田、园地、菜地等各类耕地。

(2)调查目标:全面了解土壤肥力、排水状况、农田利用等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等级评价。

3.调查内容和方法(1)土壤肥力评价:采用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有效养分含量等指标,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采取现场采样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获取土壤样品和数据。

(2)排水状况评价:通过调查耕地的排水设施、排水沟道等情况,对耕地排水状况进行评价。

(3)农田利用评价:调查农田的利用方式,包括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轮作制度、灌溉情况等,评价农田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采用农户调查、田间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评价分析。

4.调查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1)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等。

等级划分:根据各指标的性质和重要性,分为优质耕地、良好耕地、中等耕地、较差耕地和劣质耕地等不同等级。

(2)排水状况评价指标:排水设施、排水沟道、排水效果等。

等级划分:根据排水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排水效果,分为良好、一般和较差等等级。

(3)农田利用评价指标: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轮作制度、灌溉情况等。

等级划分:根据农田利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分为高效、一般和低效等等级。

5.调查组织和人力资源(1)调查组织机构:成立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农业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调查组织机构。

(2)人力资源:调查组织机构负责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将组织机构下设调查小组,每个小组由专业调查人员组成,包括土壤学、农业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人员。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污染土壤占五分之一“目前我国耕地质量‘低、费、污’问题严重,而耕地又在逐年减少,如果不能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解决耕地质量问题,势必将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张维理博士对此十分焦虑。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这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研究的专家,一再向本刊记者强调: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由此导致粮食安全与环境问题突出,而“了解土壤及土壤相关资源与环境状况,准确掌握全国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状况仍将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张维理介绍,我国曾于上个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初进行了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近10年来还实施了全国污染土壤调查、地质元素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等国家工程,对了解我国不同时期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状况发挥了作用。

“但这些调查,不同程度上存在调查资料深加工不足,保存和利用难以延续,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科学数据共享难以实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张维理说,“最主要的,这类调查属于科技基础性工作,不仅仅是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难度大,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专业的队伍,应依托专业院所,长期坚持研究。

靠目前这种人海战术是不科学的,国家投入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

”未来20年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最重要的资源,农田生态系统还是消解城乡生活、生产废弃物、维持碳氮硫磷等物质循环最重要的基础。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仅1.43亩),而且由于人口多,许多不宜农用的土壤被开垦为农田,耕地土壤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耕地土壤占6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曾坦言:未来20年中国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在今年6月初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戴景瑞把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归结为五大挑战,包括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加剧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挑战就是耕地问题。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分布情况
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其中长江流域的耕 地面积最大,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
耕地质量及利用情况
耕地质量
调查发现,农村耕地质量整体偏低,其中优质耕地仅占20%,而中低产田则占到 60%。
利用情况
农村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同时也有部分耕地用 于种植经济作物和林业。
案例二:某县耕地流转的典型案例
流转模式
某县积极推动耕地流转,通过多 种模式实现土地集中经营,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服务体系
为方便农民参与耕地流转,某县 建立了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 体系,提供政策咨询、合同签订 、纠纷调解等服务。
效益显著
通过耕地流转,某县实现了农业 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 益,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
耕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
01
部分地区存在盲目开垦、过度开发和滥用耕地的情况,导致土
地利用规划不合理,优质耕地被占用。
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02
部分农民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不强,存在乱砍乱伐、过度施肥等
现象,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缺乏有效政策支持
03
政府对耕地保护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金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调查背景及目的 • 调查范围及方法 • 调查结果概述 • 耕地保护措施及建议 • 各地区案例分析 • 结论及展望
01
调查背景及目的
调查背景
1 2
我国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土地被占用 ,导致农村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耕地质量下降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总结

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总结

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对耕地资源的全面调查和评价,为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田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这一工作中,我们不仅深入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今后的耕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通过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我们发现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质量状况。

在东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耕地资源相对丰富,但也存在着土壤质量下降、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而在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水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相对稀缺,但也存在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调查和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政策,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一些地方出现了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土壤污染、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田生产力的提高,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通过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总结,我们认识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田生产力的重要性。

只有保护好现有的耕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之,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田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耕地资源的全面调查和评价,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质量状况,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今后的耕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的国土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资源之一,而耕地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科学评估我国耕地质量,为决策提供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明确调查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组织实施等方面的要求。

二、调查评价目标1.了解我国耕地的分布情况,掌握耕地的总体质量状况;2.评价耕地的质量等级,划分耕地的使用功能;3.分析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原因;4.提出耕地保护与治理的对策建议。

三、调查内容1.耕地分布及总量:通过对耕地的普查调查,确定耕地的分布区域和总量。

2.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根据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水质、土地利用历史等方面的指标,对各个耕地单元进行质量等级划分。

3.耕地分类与功能:根据耕地的质量等级、土壤肥力、水资源等方面的指标,对耕地进行分类,并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

4.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耕地质量等级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研究其原因。

5.对策建议:根据耕地调查评价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与治理的对策建议。

四、调查评价方法1.实地调查法:通过对耕地进行野外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并采集样本进行室内测试。

2.实验室测试法:对采集的耕地样本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土壤肥力、水质等方面的测试。

3.遥感遥测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

4.统计分析法:将采集到的调查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耕地质量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五、调查评价程序1.前期准备:明确调查评价的目标、范围和内容,编制调查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实地调查:组织调查员进行野外调查,记录和采集相关数据。

3.室内测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土壤肥力、水质等方面的测试,并整理和分析数据。

4.遥感遥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背景和意义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流程三、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五、政策依据和主要资格六、结论正文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耕地质量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是对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分类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流程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耕地质量调查采样点布设与野外采样调查测试分析:在调查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耕地进行采样,并对其进行土壤、地形、气候等方面的野外调查和测试分析。

2.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编制等级评价报告:根据采样点的调查分析结果,对耕地质量进行评定,并编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

3.编制耕地质量等级及变动表,并完成上报与数据入库:将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整理成表格,并按照规定格式和要求进行上报和数据入库。

三、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是为了定期监测耕地质量的变化趋势,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主要内容包括:土样研磨过筛,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 值,土壤容重,土壤机械组成,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碳),全盐量,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紧实度,全磷,全钾,总镉,总铬,总铜,总铅,总砷,总汞,总镍,施肥情况,农田作业情况,作物产量等。

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报告(含工作报告)、耕地环境质量(清洁度)评价报告、耕地质量监测报告、耕地质量图册、耕地质量等级及其变动表等。

这些成果将为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对于促进耕地质量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耕地调查报告

耕地调查报告

耕地调查报告耕地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流失,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资源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耕地的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旨在全面掌握我国耕地的分布情况、土壤质量、利用率等方面的信息,为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首先,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农田进行实地走访,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耕地的面积、形状和利用情况。

同时,我们还对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耕地的认识和利用方式。

最后,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对耕地的土壤质量、水分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等进行了分析。

三、耕地分布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河流流域。

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

而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和水资源匮乏,耕地面积相对较少。

此外,由于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的占用,一些农田被转为非农用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四、土壤质量和水分利用率调查显示,我国耕地的土壤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地区的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但也有一些地方的土壤质量较差,需要采取措施改善。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地区存在土壤盐碱化和酸化等问题,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水分利用方面,我们发现一些地区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由于缺乏科学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部分地区的耕地水分利用率较低,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退化。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耕地水分利用率。

五、耕地利用方式和农作物产量调查显示,我国耕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油料和果树等。

由于粮食需求的增加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地区逐渐改种经济作物,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因此,我们建议制定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兼顾农民的经济利益。

2023年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实施方案

2023年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实施方案

2023年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实施方案实施方案:2023年耕地质量调查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耕地质量状况,提高耕地保护力度,国家制定了《2023年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实施方案》。

本文将对该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和拓展。

一、调查对象本次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的对象是全国各地(不含港澳台地区)的耕地,包括永久耕地、临时耕地、空闲地、菜地等。

二、调查方法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通过遥感技术对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用途、土地质量等信息。

2. 耕地质量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耕地质量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壤质量、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情况。

3. 土地质量评价:通过对耕地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地形地貌和土壤等因素,对国家耕地质量进行评价。

三、调查评价内容1. 耕地质量评价:通过对耕地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确定耕地质量等级,包括肥沃程度、肥力水平、土壤结构、土壤酸碱度等。

2. 土地利用评价: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和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用途、土地利用现状等。

3. 生态环境评价: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确定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植被覆盖、水文条件、地质灾害等。

四、调查评价时间本次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时间为2023年1月至6月。

五、调查评价结果应用1. 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根据耕地质量调查结果,将全国耕地分为A、B、C三个等级。

2.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根据土地利用调查结果,分析全国土地利用状况,确定土地用途分布情况,为土地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3. 生态环境状况分析:根据生态环境调查结果,分析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4. 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应用:根据耕地质量调查结果,确定各地耕地质量等级,为各地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同时,将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应用于土地用途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2023年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将在2023年1月至6月在全国开展。

全乡耕地状况调查报告

全乡耕地状况调查报告

全乡耕地状况调查报告全乡耕地状况调查报告耕地是农业的基石,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目前农村耕地情况如何?最近,乡镇人大组织了一些县乡人大代表和全乡干部职工对全乡耕地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耕地现状目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

加快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比例迅速增加,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

虽然国家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但还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但是,由于农业增收困难,农村耕地仍然严重减少。

近年来,全乡农村耕地持续减少,20xx年以来减少131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其中水田79亩,旱田52亩。

通过对农村耕地减少现象的分析,有三个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要表现在: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第一,收益低,难以增加收入。

虽然国家对粮食收购的保护价格最低,但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疲软,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种粮成本居高不下。

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设备补贴、取消农业税等,在很大程度上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抵消。

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因此,一些农民宁愿和家人一起出去工作,也不愿在家种田。

在农村,有一句顺口溜说“与其出去挣钱,不如在家种地”。

说到底,种植是相对低效的。

因此,一些耕作条件差、距离村庄较远的耕地自然荒芜。

第二,劳动力稀缺,无法培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大势所趋。

然而,随着非农产业就业比例的迅速增加,农村劳动力短缺已经造成。

现有的农村劳动力正在老龄化,很多耕地因为长期没有耕种而变成了荒地。

今天,“谁来种庄稼”的问题真的很紧迫。

特别是广益乡既没有资源也没有企业,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谋生。

三是农村建设和国家重点工程占用耕地。

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的增加,许多村庄开始着手建房和公益活动,而广益是典型的山地乡,高地多,平地少,占用部分耕地。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2024)根据2024年的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结果,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提高。

该公报是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现状进行的详细介绍,以下是公报的主要内容。

一、耕地总体情况根据全国耕地质量调查,我国总共有耕地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到总国土面积的18.6%。

这些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部分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其中以东部地区耕地面积最大。

二、耕地质量等级根据国家标准,耕地质量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一级和二级耕地质量较好,适宜大部分粮食作物的种植;三级和四级耕地质量较一、二级略逊,适宜种植部分耐旱、耐涝、耐盐碱的作物;五级耕地质量较差,适宜种植少量作物或进行水资源补充养护。

根据调查结果,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分布情况如下:一级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江南、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

二级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辽河冲积平原、东部山区等地,适宜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

三级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5%,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高原地区等地,适宜种植青稞、高粱等作物。

四级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等地,适宜种植高寒作物。

五级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内蒙古等地,适宜进行水资源补充养护。

三、耕地质量改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级、二级耕地比例略有上升,三级、四级耕地比例略有下降。

这可以归因于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以及科学施肥、科学耕作等农业技术的推广。

尽管如此,耕地质量等级的均衡发展仍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努力。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地区的耕地质量等级不高,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潜力。

其次,水资源补充养护的效果不明显,耕地退化的趋势仍然存在。

我国耕地资源调查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调查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调查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发布时间:2022-10-20T03:55:59.35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5月第9期作者:加孜拉·奴拉利[导读]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我国积极的保护耕地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根本加孜拉·奴拉利尼勒克县自然资源局新疆尼勒克县 835700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我国积极的保护耕地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根本。

要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保护耕地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实行最严厉的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设占用耕地。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全面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关键词:耕地资源;调查监测现状;对策引言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和资源保障是耕地,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确保耕地安全。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占用大量耕地的报告屡见不鲜,如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如何协调好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冲突,值得重点关注,耕地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1研究理论1.1耕地保护耕地保护是在农村地区以法律形式对土地中的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使其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农业用地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并为农田基本设施和条件所占用的土地。

耕地保护主要有以下内容:保障耕地面积数量和质量;农业生产能力提高,非农户增加占用土地资源数量;对已破坏耕地区域采取措施并加以保护,对已经被破坏或未利用地区进行整理复垦。

1.2经济学观点基于耕地保护的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在传统经济学理论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并逐步完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与人口、资源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确定如何优化配置农村居民点土地。

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过程中,要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即如何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耕地资源高效配置,使有限的土地能够创造出更大财富价值。

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来提高城乡建设效益,通过对现有宅基地和未利用地进行新型建筑合理开发与改造,促进农村住宅建设向着更高层次方向迈进。

耕地普查统计情况汇报

耕地普查统计情况汇报

耕地普查统计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耕地普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全国性的耕地普查统计工作。

通过对全国各地的耕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统计,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数据和情况,现将统计情况汇报如下:首先,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36亿公顷,其中,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占比最高,达到了56%,而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占比较低,仅为20%。

这表明我国的耕地资源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其次,耕地资源利用情况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在东部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率较高,平均每公顷耕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而在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耕地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这也提示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耕地利用政策,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耕地的保护情况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通过普查统计,我们发现,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耕地的过度开垦、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测,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耕地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耕地资源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障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耕地普查统计工作,我们对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一、引言农村耕地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石,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减少。

为了了解农村耕地保护的现状和问题,本文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促进农村耕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以多个农村地区为样本。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1. 农村耕地面积减少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农村耕地面积在过去几年内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耕地向城市用地转化。

此外,农民的用地观念也在变化,出现了农地荒芜、转种非农作物等现象。

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萎缩。

2. 土地承包利益不均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承包利益不均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富裕农民借助人力和资金优势,大规模承包土地,导致一部分贫困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受损。

这也加剧了贫富分化,对农村耕地保护构成了挑战。

3. 农村耕地利用率低下调查还显示,农村耕地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一方面,一些农户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导致耕地的产出效益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部分农村耕地面临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1.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针对土地承包利益不均的问题,应加强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

要加强土地承包合同权益的保护,确保土地利益的公平分配。

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土地离任制度,使土地再次回归集体所有。

2.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为了提高农村耕地的利用率,应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通过培训和示范项目,提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益。

同时,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对土地的耗损。

3. 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农村耕地保护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合理划定农村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区,并加强对农村耕地的监测和执法。

此外,还应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

农业生产情况调查

农业生产情况调查

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保障。

为了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及潜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农业生产情况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一、农业面积和耕地利用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面积总体稳定,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势。

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口的减少,农业向非农业产业转移率逐渐增加,导致一部分耕地荒废。

此外,一些地区的农业面积也受到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占用的影响,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目前,有些农村地区还存在耕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部分农田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和合理规划,提高耕地的利用率。

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从调查数据可看出,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正在逐步调整。

传统的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特色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逐渐增加。

这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仍有一些地区未能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仍然过度依赖粮食作物种植,导致农产品市场供应过剩或不足。

因此,我们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增加高效农业产品的种植。

三、农业机械化和技术进步农业机械化和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根据调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较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农机具更新换代较慢,使用的是老化的农机设备,效率较低。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需要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支持。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购买更新的农机设备,提高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效率。

同时,要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农民提供更多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

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

根据调查,农业生态环境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过度使用导致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

另一方面,农田的大规模围垦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耕地质量现状调研提纲

耕地质量现状调研提纲

耕地质量现状调研
(一)耕地现状
1、土壤类型:多少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各是哪些?
2、耕地等级: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划分的七个等级,你县耕地分别占每个等级的百分比。

并说明一到三等(高产田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四到七等(低产田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3、灌溉保证率:I>85%的耕地占你县耕地面积的百分比,50%<85%的耕地面积占多少百分比,低于50%的占多少?简要说明本县内的灌溉设施情况。

4、土壤养分状况:PH、有机质、质地、全氮、碱减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详细情况。

各含量区间占耕地面积的比重。

(二)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耕地质量水平、耕地污染、耕地质量投入、耕地质量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三)原因分析
主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思想认识上深刻剖析耕地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准症结。

(四)对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污染土壤占五分之一“目前我国耕地质量‘低、费、污’问题严重,而耕地又在逐年减少,如果不能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解决耕地质量问题,势必将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张维理博士对此十分焦虑。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这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研究的专家,一再向本刊记者强调: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由此导致粮食安全与环境问题突出,而“了解土壤及土壤相关资源与环境状况,准确掌握全国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状况仍将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张维理介绍,我国曾于上个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初进行了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近10年来还实施了全国污染土壤调查、地质元素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等国家工程,对了解我国不同时期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状况发挥了作用。

“但这些调查,不同程度上存在调查资料深加工不足,保存和利用难以延续,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科学数据共享难以实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张维理说,“最主要的,这类调查属于科技基础性工作,不仅仅是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难度大,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专业的队伍,应依托专业院所,长期坚持研究。

靠目前这种人海战术是不科学的,国家投入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

”未来20年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最重要的资源,农田生态系统还是消解城乡生活、生产废弃物、维持碳氮硫磷等物质循环最重要的基础。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仅1.43亩),而且由于人口多,许多不宜农用的土壤被开垦为农田,耕地土壤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耕地土壤占6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曾坦言:未来20年中国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在今年6月初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戴景瑞把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归结为五大挑战,包括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加剧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挑战就是耕地问题。

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的“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农业科技领域课题组的研究认为,近50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未来农业发展,必将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技术薄弱、技术创新不足等困境困扰,既要保证16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又要实现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难度相当巨大。

而人口增长和消费增加的趋势都是不可逆转的,这是我国未来20年农业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戴景瑞表示,预计未来我国人口将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2030年有可能达到16亿人口;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持续拉动粮食需求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将达到6.17亿吨,粮食总产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增长20%以上,肉、蛋、奶也分别需要提高24%、28%、205%。

因此,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

饲料安全和畜产品安全、动物疫病控制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没有质量的数量同样令人担忧”耕地问题是农业面临的第二大挑战。

虽然我国提出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但未来耕地面积减少将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这种趋势只能减缓而不能遏制,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

目前我国人口耕地不到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不到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

“保护耕地数量固然重要,但没有质量的数量同样令人担忧。

如果保持18亿亩耕地数量不变,但分布状态和质量状况由集中、连片、优质逐步向破碎、零星、劣质转变,累积起来的破坏效应将十分严重,而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这种苗头。

”一位资深院士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强调道。

国土资源部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也显示,我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

这一历时十年、投入130多万人次进行的调查,是根据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综合调查与评定,把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调查显示,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

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

全国耕地低于平均等别的10至15等地占调查与评定总面积的57%以上;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占6.09%。

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明显偏低。

一位不愿具名的农学家也证实说,我国每年城镇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高等级耕地,而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水热、区位、地形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总体质量不高。

“高等级耕地流失过快,补充耕地等级偏低,以次充好的情况很严重,耕地质量总体下降,已严重影响到我国耕地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讲,仅保住18亿亩耕地数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保证耕地质量,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

”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张维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限制我国耕地土壤生产能力的主要问题是土壤氮磷养分不足,随着多年来化肥投入量和作物产量的持续增长,耕地土壤氮磷养分供应状况的较大改进,“低、费、污”已经逐步成为我国耕地土壤质量新一轮的核心问题。

张维理解释说,这里的“低”主要是指基础地力低。

基础地力是指不施肥时农田靠本身肥力可获取的产量。

优质耕地土壤是长期发育或多年培育的结果,通常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水氧气热协调,保水保肥、耐旱耐涝、高产稳产,基础地力高。

据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近年来在全国的田间定位实验与调查显示,我国各主要农区广泛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已经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

我国各主要农区,由于长期使用浅耕机械,同时不重视施用和科学使用有机肥料,农田活土层已明显变浅,作物根系难以下扎。

因为缺少适合农民使用的科学施肥技术,全国各大农区化肥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合理问题依然普遍。

在约占全国农田面积20%的集约化种植农区,氮磷肥料严重超高量使用,单季作物化肥纯养分用量平均为569~2000kg/hm2,氮肥利用率仅为10%左右。

因养分供应极度失衡,作物病虫害严重,农田农药用量大幅度增加,导致这部分我国生产条件最好的耕地土壤盐害、酸化严重、结构破坏、农药残留、土壤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土壤生物性状、健康功能严重衰退,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

山东、云南等省份一些蔬菜、花卉产区的农民不得不采取深翻底土、客土甚至更换地块等方式减缓产量下降。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农村耕地从集体大面积经营转化为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耕地管理单元变小,使用权变更频繁,对农田基本建设忽视,许多地区农田沟渠失修,尽管国家投资完成了包括河道改造在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由于农田沟渠老化,难以有效进行农田的防旱排涝。

唯一的“增肥低增产”类型“费”是由于耕地基础地力下降,保水保肥性能、耐水耐肥性能差,对干旱、养分不均衡更敏感,对农田管理技术水平更苛求,因此土壤更加“吃肥、吃工,吃水,增加产量或维持高产,主要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灌溉用水”,导致“费”。

分析显示,目前在全球高氮化肥用量国家中,我国是唯一的“增肥低增产”类型,2000~2008年九年中,化肥总用量较90年代增长了35%,粮食单产净增加为315公斤/公顷。

其他类型分别为:“减肥高增产”类型,如德国、以色列、荷兰,在2000~2006年7年中氮化肥总用量较90年代下降9%~26%,粮食单产增加约500公斤/公顷;“减肥低增产”类型,如韩国、丹麦、英国、法国在氮化肥用量下降17%~33%条件下粮食单产为较低增产(同期增加为211~296公斤/公顷);“增肥高增产”类型,如越南、孟加拉、埃及、智利等,同期化肥用量增加了20%~69%,粮食单产净增加超过400公斤/公顷,最高达1173公斤/公顷。

“污”即耕地土壤污染,它是我国耕地质量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张维理介绍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排污,农田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

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受农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达1.36亿亩;地膜使用量达63万吨,白色污染相当严重;我国畜禽养殖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畜、禽存栏量每10年增加1~2倍,近年来畜禽粪便产生量已达到工业固废量的3.8倍,在畜禽养殖业主产区,当地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产生量往往超出当地农田安全承载量数倍乃至百倍以上,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激素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污染土壤占耕地面积的1/5张维理认为,近年来高化肥、农药用量的蔬菜、花卉、水果作物播种面积的高速增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回避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张维理所说的面源污染是指在农田、村镇与城区场地上各种污染物质,如化肥、农药、生活垃圾、农村家畜粪便等,通过降水或农田排灌水时产生的地表径流、土壤渗透进入水体,造成的水污染。

从1993年开始,张维理就开始了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研究。

十多年来,她带领研究团队几乎走遍了十余省的100多个县,完成了5000多个田间定位调查、采样和试验。

其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域富营养化程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农业和农村发展引起的水污染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研究结果还显示,我国污染土壤已占耕地面积的1/5,污染最严重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耕地土壤生产性状最好、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地带和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应当更高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

“死胡同”近年来,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和村镇周边排灌条件好,经过多年培育的优质耕地被大量占用,中低产田比例大幅度上升,耕地总体质量持续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各地对耕地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村耕地管理方式与技术措施不合理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主要农区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下降,防灾抗灾能力差。

张维理分析认为,目前维持高产,主要靠增加农用化学品和能源的投入量。

目前,按播种面积计算我国氮素化肥平均施用量目前仍然分别是法国、德国、美国的151%、159%和329%,而耕地粮食单产水平较这些国家仍然低1~3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