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合集下载

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交流方式,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信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本文将从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信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信的传统内涵信作为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内涵:1. 诚信:信是基于诚信的交流方式,它要求信件的发送者真实、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做虚假、夸大或隐瞒。

信的诚信内涵体现了人们对道德伦理的尊重和追求。

2. 传承:信作为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思想、文化和情感。

通过信件的传递,人们可以了解和传承祖辈的智慧和经验,使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深度:信是一种相对私密的交流方式,它可以在文字中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相比其他形式的交流,信能够更深入地探讨问题,更准确地传递信息,从而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信的现代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现代意义:1. 交流工具:尽管现代社会中有许多新兴的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但是信作为传统的交流方式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段进行交流,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交流方式。

2. 文化传播:信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传播和弘扬各种文化价值观念。

通过信件的传递,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观点,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共存。

3. 情感表达:信作为一种私密的交流方式,可以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中,信件可以承载更多真挚的情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4. 记录历史:信件作为一种传统的记录方式,可以记录下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经历,成为历史的见证。

通过信件的保存和传承,后人可以了解前人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状况,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信作为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什么是诚实守信

什么是诚实守信

什么是诚实守信1、诚信一词的由来诚信一词最早是分开使用的,“诚”和“信”都是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

最早将“诚”与“信”连用的是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

他明确提出:“先王贵诚信。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

认为诚信是凝聚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基础。

2、何为“诚”、何为“信”?诚信的含义是什么?(1)《汉语大词典》如是说:诚实、真诚、忠诚谓之“诚”;诚实无欺、实践诺言谓之“信”。

连起来即为“诚信”,人之品性之谓也。

(2)“诚”、“信”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诚”和“信”本来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常常用来互相训释。

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从人言。

”。

古代张载说:“诚善于心谓之信。

”但细释古书可以知道,“诚”“信”二字,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诚是真实不欺的品格。

古代思想家先后对诚做过很多解释,如“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实也”;“诚者,不欺者也”;等等。

这些解释其义大体相同。

概括地说,诚即是有真心、真言、真行,不存伪诈。

诚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自欺、不欺人。

信的本义是“从人”、“从言”,“人言为信”,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说出的话、许下的诺,就一定要做到、要践行。

信与诚一样,其基本要求也是真实不欺,但它更侧重于对人讲话的真实不欺,要遵守自己对他人的承诺。

“就言上说,是发言之实”;“就事上说,是做事之实”。

也有人说“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诚实、真挚等含义。

“信”的本义是求真、守诚,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含义。

(3)“诚”与“信”的区别“诚”与“信”之间侧重点不同。

“诚”是为自己的,“信”是为他人的。

“信”字有“诚”字所没有的含义,就是信任关系。

信任关系只有在两个主体之间才能展开。

要么是自己信任别人,要么是自己得到别人的信任。

使别人信任自己,就会逐步形成与诚信的道德,你的一言一行可以为别人所相信,你就有了信誉,也就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信任你。

传统文化对诚信的解释

传统文化对诚信的解释

传统文化对诚信的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规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诚信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解释:1.诚:“诚”是指真实、诚实、真诚的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认为只有真诚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诚”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通过真诚的态度可以提升自我修养和品德。

2.信:“信”是指信用、信任、信誉等。

在传统文化中,信用是被高度赞扬的品质,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

一个人只有守信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3.诚信:“诚信”是指真实、诚实、守信用的行为和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个人和社会和谐相处的基础。

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4.诚信为本:“诚信为本”是指把诚信作为处世立身的原则和根本。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认为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诚信是每个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5.诚信立身:“诚信立身”是指通过诚实守信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在传统文化中,认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在社会上立足并获得成功。

因此,一个人应该始终坚持诚信原则,以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地位。

6.诚信做事:“诚信做事”是指在做事情时应该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

在传统文化中,认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把事情做好,获得成功。

因此,一个人在做事情时应该始终遵守诚信原则,以获得更好的成果。

7.诚信待人:“诚信待人”是指对待他人应该真诚、诚实、守信用。

在传统文化中,认为只有真诚、诚实、守信用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应该始终遵循诚信原则,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诚信兴业:“诚信兴业”是指只有坚持诚信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

在传统文化中,认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成果。

中国传统诚信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诚信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诚信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摘要】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德目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历代先贤对它的阐述和强调也不绝于世,他们主张,“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左传·禧公二十五年》),“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贞观政要·诚信》),“君子不保,惟在于诚信”(《旧唐书·魏征传》)。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诚信”逐渐侵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先秦开始,“诚信”作为一种道德思想、观念、情感、意志、信念为诸子百家所认同。

在他们看来,“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信,国之大纲。

”因此,中国古代的贤能圣哲都主张“言必信,行必果”,否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在后世漫长的文明历程中,诚信成为所有正直诚实、进取勇敢的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支撑点,也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每个成员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而且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深层道德意识,成为中国人立身兴国的根本。

【关键字】诚信;传统;现代;意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体系,自思、孟为代表的第二代儒家学派从本体的角度对诚信做了阐述之后,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道德要求,而且被看作是立物、立事、立人、立身之本,是一种道德精神,也是人的道德品格。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思维路径。

真实无妄之谓诚,言而有实之谓信,诚为信之本,信为诚之用。

信不仅是一种言语或者承诺的真实,更是本心之真,本性之真。

它不是求信于人,不是求人所信,而是尽己、即尽言、尽心和尽性。

并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鞭策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文明人。

那么,“诚信”体系也被一代代的文人学士所阐述、发展。

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发展的历史渊源“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先哲共同信守的道德原则,是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

春秋末期,鉴于奴隶制礼坏乐崩,诸侯蜂起,巧诈风行,所谓“春秋无义战”的局面,道家老子率先倡言“信德”。

诚信(互动百科)

诚信(互动百科)

诚信(互动百科)诚信开放分类:多义词编辑词条分享商人的诚信不是狡诈,是一种态度和理念,对于商人而言,仅仅是自己做,而别人去评价的才是诚信。

任何用金钱购买的,媒体广告起哄的,自吹自擂的诚信不叫诚信乃是欺诈。

编辑摘要目录1 基本内涵2 思想渊源3 本质特点4 类型与表现5 功能和作用诚信- 基本内涵诚信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

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诚信- 思想渊源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

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

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

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

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

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

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源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源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源流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诚信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提出了对今天社会诚信发展的若干启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源流》常州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顾问、教授徐永林一.诚信观念的萌芽及确立1.诚信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的诚信,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中已出现"诚"的概念,《尚书·太甲下》中有"神无常享,享于克诚"的记载,这里的"诚"主要指笃信鬼神的虔诚。

在同一本《尚书》中,也有关于"信"的记载,如《书·康王》云:"信用昭明于天下",《周书》曰:"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等。

春秋以前,"信"和"诚"一样,多用于对鬼神的虔信。

后经儒家提倡,"诚"与"信"才逐步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

在中国古代,"诚"与"信"单独使用较多、较早,连起来使用则较少、较晚。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先秦法家创始人管仲曾将"诚"与"信"连用,他明确讲:"先王贵诚信。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枢言》)认为诚信是集结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保证。

战国末期,荀子也曾将"诚"与"信"连用,"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荀子·不苟》)意思是诚实守信可以产生神奇的社会效果,相反虚夸妄诞则会产生社会惑乱。

在《周易》中,"诚"已摆脱纯粹的宗教色彩,具有日用人伦的道德意义。

《周易·乾》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认为君子说话、立论都应该诚实不欺、真诚无妄,才能建功立业。

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诚实守信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不论是个人生活、商业交易还是国家政治。

诚实是指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欺骗,守信则是指信守承诺、言行一致。

诚实守信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分析守信的意义,并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对诚实守信的影响,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视和传承。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要探讨的主题——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探讨了诚实的重要性、守信的意义以及传统文化对诚实守信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这三个方面,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诚实守信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展望了未来关于诚实守信的发展方向,并以精炼而深刻的结语结束整篇文章,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诚实守信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深入剖析传统文化对人们品德修养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阐述,旨在引导读者认识并传承传统文化中培养诚信品质的重要性,促使人们在现代社会中重拾传统美德。

以此提升社会和谐稳定,为未来建设美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2.正文2.1 诚实的重要性诚实是人们价值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道德品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

诚实意味着诚实地对待他人和自己,不说谎,不欺骗,不偷窃,不欺诈。

诚实的人具有真诚、坦率、正直的品质,他们在言行举止中展现出了诚实和诚信,被人们所尊重和信赖。

在个人生活中,诚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诚实坦率地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友谊和亲情关系。

诚实的人通常情商高,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在工作和学习中,诚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只有诚实地对待工作和学习,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和进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先秦儒家“诚”的内涵、思想渊源及其文化意义——以《中庸》为中心

先秦儒家“诚”的内涵、思想渊源及其文化意义——以《中庸》为中心
理解 , 还有 分歧 。归纳 起来 , 以下几 种 : 有
第一 ,诚” 信” “ 与“ 联用 , 诚信” 第二 , 为“ ; 认为“ 相当道家 的“ , 诚” 道” 乃至和西方上帝差不多, 具有
创生 性质 ; 三 , 第 朱子 一 面认 为 “ ” “ 诚 乃 真实 无妄 ”2, 又将 “ ” 为 “ ” “ ” , 但 J 诚 解 忠 、 信 ]这样 , 真实 无 “ 妄 ” 本上仍 属 于道 德规 范 , 这 个 角 度 , 乎 “ ” “ ” 不 多 ; 四 , 夫 之 将 “ ” 为客 观 存 在 基 从 似 诚 与 仁 差 第 王 诚 视
的作 为天地 万物 根据 的 “ 有 ”4 ; 五 , 为 “ ” 主观 态度 或精 神 , 诚实 、 诚 等 。 实 _ 第 认 诚 乃 如 真
其实 ,诚 ” “ ” “ 、信 有别 。朱 子 已 明“ 内信 外 ” “ ” 心 , 信 ” 事 , 他 专 注 于 “ ” “ ” 联 诚 :诚 指 “ 指 但 诚 、信 的
首先 , 诚 ” “ 显现 为“ ” 但 “ ” 信 , 信 不一 定 “ ” 诚 ” 内心 , 信 ” 外 面 的事 。“ ” 人 际问可 验 诚 。“ 指 “ 指 信 在
证 。“ ” 诚 与否 , 自证 而不 能人证 。《 论语 ・阳货 》 :好 信 不 好 学 , 蔽 也 贼 。 一 个 人 讲 信用 , 未 必 云 “ 其 ” 但 出于 内心之 “ ” 可 能 出于功利 。 主体看 ,诚 ” 自我 的状态 而非 人 际关 系 。“ ” 诚 , 从 “ 是 诚 与否 自知 , 人 不 别 能知 。反 之 , 仅求 信 于人 , 近 乎 “ 若 似 乡愿 ” 。孔 子说 : 言 必 信 , 必 果 , { 小 人 哉 ! ( 论语 ・子 “ 行 径 径然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和“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和“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和“信”一、“诚”的源流和内涵中国传统伦理对诚信问题的探释,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中已出现“诚”的概念,《尚书·太甲下》中有“神无常享,享于克诚”的记载,此时“诚”主要指笃信鬼神的虔诚。

《周易》中,“诚”已摆脱纯粹的宗教色彩,具有日用人伦的道德意义。

《周易·乾》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认为君子说话、立论都应该诚实不欺、真诚无妄,才能建功立业。

“诚”在孔子那里虽未形成理论概念,但他多处讲“仁”,其修己爱人的内在意蕴与“诚”是一脉相通的。

在孟子那里,“诚”逐步成为体验道德本体、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

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孟子以此告诫人们,“诚”是顺应天道与人道的基本法则。

荀子发挥了孟子“诚”的思想,并开始以“诚”涉政,把“诚”从做人之道扩展为治世之道,指出“诚”乃“政事之本”。

在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成为连接“格物”、“致知”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成为道德内养与外成的关节点,具有促进道德完善、家庭和睦、国家兴旺与下安宁的多种社会功能。

经典格言:至诚如神。

《礼记·中庸》真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言:言谈。

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

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八年级政治上册诚信

八年级政治上册诚信

家长可以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分享生活 经历等方式,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和信 任,从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 的想法和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 愿。
05 社会环境下青少年践行诚 信挑战与对策
网络虚拟世界中保持真实自我
01
02
03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在网络世界中,青少年应 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 不发布虚假信息,不恶意 攻击他人。
02 诚信原则与表现形式
遵守承诺,言行一致
说到做到,信守承诺
诚信要求人们对自己所说的话和所做 的事负责,一旦作出承诺,就要努力 兑现。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尊重事实,不隐瞒真相
诚信要求人们在面对事实时,要尊重 事实,不隐瞒真相,不歪曲事实。
诚信要求人们的言行与自己的内心保 持一致,不口是心非,不虚伪欺诈。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对于不良诱惑,如考试作 弊、抄袭作业等,青少年 应学会拒绝,并勇于揭露 和抵制。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青少年可以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 务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
等,为社会做出贡献。
传播诚信理念
在公益活动中,青少年可以积极传 播诚信理念,倡导诚信文化,营造 诚信氛围。
尊重法律,维护公平正义
1 2
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
诚信要求人们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 度,不违法乱纪。
维护公平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
诚信要求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维护公平正义, 不偏袒任何一方,做到公正无私。
3
尊重他人权利,不侵犯他人利益
诚信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不侵犯他 人的利益和尊严。
诚信是社会和谐稳定 的重要因素,能够增 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 力。

弘扬诚信美德ppt课件

弘扬诚信美德ppt课件

商业诚信
01
商业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
在商业活动中,诚信是建立互信、互利、互惠关系的前提,是促进公平
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02 03
商业诚信的体现
商业诚信主要体现在合同履行、产品质量、服务保障等方面。企业应遵 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履行合同,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建立良好的 商业信誉。
商业诚信的意义
西方文化中的诚信观念
基督教文化中的诚信
基督教文化认为诚信是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互信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 必要条件。
古希腊文化中的诚信
古希腊文化认为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是人类相互交往和合作的基础,也是个人品德和修养的重要体现 。
古今中外诚信故事分享
01
02
03
学术诚信的意义
学术诚信对于维护学术声誉、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术诚 信也是学者个人品质的体现,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政务诚信
政务诚信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
政务诚信是政府在行政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政府 公信力的基石,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务诚信的体现
商业诚信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 意义。同时,商业诚信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 ,提升品牌价值。
学术诚信
学术诚信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准则
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知识创新的基本准则,是学者们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和 行为准则。
学术诚信的体现
学术诚信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的撰写、引用、署名及实验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学者应遵 守学术道德,保持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地开展研究,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摘要:诚信是道德规范与法律原则的统一,在学术和民间领域都具有共同的价值内核。

诚信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其发生发展的渊源广博而又相对集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

诚信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核。

关键词:诚信内涵文化渊源传统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我们在着力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谐的社会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

公民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

我们党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建设市场经济的今天,都十分强调人的思想素质的塑造和提高。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出了公民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其中就强调了“明礼诚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这一系列的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对诚信建设的重视。

深刻认识诚信的内涵和其深远的文化渊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诚信的内涵加强诚信建设,提高诚信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对诚信的内涵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这是我们宣传、教育和实践的基础。

一个概念,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和比较,来探究其概念的内涵和实质。

一、文字内涵从文字的角度来解释诚信的意义,是从其它角度作进一步认识的基础。

诚信的名词解释

诚信的名词解释

诚信的名词解释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

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

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

引证解释:真诚;真诚之心。

1、《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

”2、《北齐书·尧雄传》:“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

”3、《新唐书·曹华传》:“华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

”造句1、诚信,就像无数颗明灯,使它永远点缀在人们心中。

2、与人相交贵在诚信,若经常言行相悖,出尔反尔,将难以取信于人。

3、诚信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4、做生意讲究诚信,否则顾客上当学乖,以后就不再上门来了。

5、诚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同事之间更加应该注意——要以诚相待,切不可互相猜疑,各怀鬼胎。

扩展资料"诚"字首见于《尚书》。

但作为实词使用,却最早见于《左传》:"明允笃诚",疏云:"诚者,实也。

"又见于《易·文言》:"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疏云:"诚谓诚实。

"又见于《礼记·乐记》:"著诚云伪",疏云:"诚谓诚信也。

"基本上,"诚"具备四个层面上的含义:首先,指说话符合实际,言语真实不欺;其次,与"伪"相对,即是指真实;第三,诚者成也,成就、完成之意;最后,恭敬、审慎的态度,如《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诚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诚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有诚信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有诚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诚信道德的历史渊源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道德的历史渊源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第28卷第1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8No.1 2008年1月 J 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 ciences) J an.2008诚信道德的历史渊源与大学生诚信教育X徐柏才(中南民族大学学校办公室,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诚信的道德教育,把诚信看作是人之为人的道德标准和做人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都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探讨诚信道德的历史文化渊源,对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儒家诚信观;诚信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08)01-0177-04 诚信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诚信乃做人的基本准则,它要求人们诚善于心,言行一致。

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诚信又是人们互相联系的道义原则。

特别是在现代化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广泛和频繁,诚信更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稳定协调,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探讨诚信道德的历史文化渊源,对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诚的文化渊源探析在先秦典籍中,尧舜时代无“诚”字,至《尚书・太甲下》载伊尹告太甲,才出现“诚”字。

《尚书・太甲下》中说:“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

”意思是说鬼神不保一人,唯能诚敬者则享其祀。

其它经书则很少论“诚”字。

《易传》中的《乾卦・文言》有“闲邪存其诚”,但这离《尚书》的时代已经很晚了。

《论语》中也只使用过两次“诚”字,而且是作助词用,其意均作“真正”、“真实”[1]讲。

可见,“诚”字在成为一个独立的道德范畴之前,大概经历了一个逐渐引申和演化的过程。

“诚信表达的内涵”

“诚信表达的内涵”

“诚信表达的内涵”时下拜金主义盛行,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猖撅,已社会一大公害,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

的核心问题是的诚信道德观念淡薄,若不纠正,让失诚无信在社会上任其蔓延,将会演变成人们的生存危机。

故务必警…时下拜金主义盛行,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猖撅,已社会一大公害,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

的核心问题是的诚信道德观念淡薄,若不纠正,让失诚无信在社会上任其蔓延,将会演变成人们的生存危机。

故务必警醒,认识,重塑诚信道德理念,廓清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巨大价值和作用,已必要。

一、诚信的内涵(一)诚信即实和实在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诚有。

实在,的确等意思,主要指的。

诚实的心意或心态,信有确实、信实、信用、相信、信奉等义,主要指信从信任的或守信的确认。

由此可见诚和信都的。

实在的。

可信的意思。

诚信连用的诚信一词诚实不欺的意思,不欺已曰诚,不欺人曰信。

(二)诚信是历来推崇的道德品性诚实信实的和品性是人们在的社会交往实践中和逐渐和的,其发端,有科学家出土文物,早在数十万年前;在人们语言能力(约在5万年前)和运用文字表达以后,对诚信的道德品性的认识愈刻而备受推崇。

《周易乾卦》:修辞立其诚,居业也。

意即表达和诚心(意),即可立业。

也即3000多年前,人们已认识到,诚是安身立业的。

为诚是?它是社会交往的规律。

诚与信是互有的,有诚方有信,无诚则不信。

《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于?对朋友应当真诚相待,要讲信用,这是做人的起码品质。

《论语颜渊》: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民富国强,实实在在的,老百姓当然就信从君主了。

在祖国的语言中,诚信的词语甚为,也反映了人们在的社会交往中对诚信道德品性的认识和推崇。

(三)诚与信是儒学中的概念诚、信品格在传统文化中,是儒家哲学中地位甚高。

我国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把诚自然界和人事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他: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

意思即:诚(无妄)的属性是天地(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本质);希望诚的境界,是(人类社会)追求的道德法则。

诚信的名词解释

诚信的名词解释

诚信的名词解释诚信,作为一个广泛应用的名词,既代表了一种道德伦理观念,也涉及到了商业、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

它是指遵守承诺、有责任感、表现真诚等品质,是一种为人处世、做事的基本准则。

本文将通过对诚信的内涵和实践的探讨,为读者提供对诚信的全面理解。

一、诚信的内涵1. 诚实守信诚信的核心是诚实和守信。

诚实意味着不说谎、不欺骗、不虚伪。

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应坦诚地对待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

在商业领域,诚实守信是确保正常经营和维护互信的基础。

诚实的企业和个人能建立良好的信誉,在市场中赢得信任,也能获得持久的发展。

2. 责任和承诺诚信与责任紧密相连。

诚实的人具有自觉负责的品格,能够承担自己的言行和决策所带来的后果。

承诺则是诚信的体现之一。

诚信的人会认真履行承诺,不轻易背离。

在商业交易中,承诺的履行可以提高合作伙伴和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3. 真诚和信任真诚是诚信的表现形式之一。

真诚的人待人诚恳、言行合一。

他们不会虚伪、不会伪装,能够以真实的态度面对自己和他人。

这种真诚能够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基础,也能够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公平公正诚信要求人们在行事中保持公平公正。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该在交往中遵循公平原则,不以身份、地位、关系对待他人的不公正。

公平公正是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

二、诚信的实践1. 企业诚信在商业领域,诚信是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基石。

企业诚信包括诚实守信、履行承诺、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

一家信誉良好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客户、合作伙伴和投资者,获得更多商业机会和高质量的合作资源。

2. 个人诚信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

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是个人诚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个人诚信不仅体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也体现在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上。

一个诚实守信的个人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更容易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3. 教育诚信诚信教育是培养公民诚信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关键。

宣传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褒扬诚信典型案例

宣传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褒扬诚信典型案例

宣传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褒扬诚信典型案例一、诚信理念宣传资料1. 诚信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主要是指真诚、诚实;“信”主要是指守承诺、讲信用。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人际交往中,诚信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

例如,朋友之间相互信任、真诚相待,才能维持长久的友谊。

- 在商业活动中,诚信意味着企业要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遵守合同约定。

像一些老字号企业,如北京同仁堂,秉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理念,三百多年来一直坚守诚信经营,从而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

2. 诚信的重要性- 对于个人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

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例如,在求职过程中,如果求职者在简历上造假,一旦被发现,就会失去工作机会,并且会在行业内留下不良声誉。

在日常生活中,诚信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 从社会层面来说,诚信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如果社会成员之间普遍缺乏诚信,社会秩序将会陷入混乱。

例如,在金融领域,如果借贷双方都不讲诚信,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

而一个充满诚信的社会,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 在国家层面,诚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

一个诚信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更有公信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和投资。

3. 如何践行诚信- 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例如,按时归还所借物品,不撒谎,考试不作弊等。

在学校里,学生要遵守考试纪律,独立完成作业,这是对自己诚信的基本要求。

- 在职业领域,要遵守职业道德。

医生要如实告知患者病情,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公务员要廉洁奉公、履行对公众的承诺。

- 在社会交往中,要勇于对不诚信的行为说“不”。

如果发现商家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要积极举报,维护诚信的市场环境。

二、弘扬诚信文化资料1. 诚信文化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古代,诚信文化源远流长。

儒家思想中就非常重视诚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传统文化对诚信的解释

传统文化对诚信的解释

传统文化对诚信的解释传统文化对诚信的解释1. 引言诚信作为一种美德,被传统文化强烈强调和重视。

传统文化中对于诚信的解释不仅在道德层面上进行诠释,更包含了对社会关系、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深刻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对诚信的解释,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诚信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2.1 古人关于诚信的思考诚信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个人的基本品质,是一种准则和原则。

在古代经典著作中,如《论语》、《大学》等,我们可以找到对诚信的深入阐述。

孔子曾说过:“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诚矣。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要有自我约束和自我责任感,并且在行为上遵守自己的承诺和诺言。

孟子也提到了“言必信,行必果。

”的说法,意味着言行一致很重要,诚实守信是一种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2.2 诚信与社会关系的维系在传统文化中,诚信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体现,同时也是维系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

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诚信可以促进社会合作,推动经济发展。

在商业交往中,只有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建立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而如果一个人诚信缺失,将会让他的信誉受损,影响到他的发展和生活。

3. 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3.1 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对于维护社会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互信和相互依赖更加频繁和复杂。

只有通过诚信的行为,才能有效地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诚信可以减少误解和矛盾的发生,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

它也能够提高社会的效率和稳定,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诚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诚信不仅仅在社会层面上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个人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将会在职场上受到更多的信任和认可。

诚信可以帮助个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诚信还能够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更加安心和舒适。

解读“诚信”

解读“诚信”

解读“诚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以孔子和儒家的优秀思想文化为基干和主体的。

孔子和儒家的优秀思想文化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孔子和儒家优秀思想文化以“仁”为核心和最后追求的道德和价值规范体系中,“诚信”具有独特的地位。

“诚信”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最根本、最耀眼的伦理范畴和取向。

一、说“诚”孔子说儒者,“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孔子家语·儒行解》)“诚”是“信”的基础。

“诚”是“信”的前提。

有诚才有信,无诚则无信。

孔子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礼记·中庸》)“诚,德之正也。

”(《孔子家语·弟子行》)孔子给“诚”以极高界定和评价,认为诚者,既是“人之道”,亦是“天之道。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显然,诚的内涵和外延是极其丰富的,其表现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诚是儒者思、言、行、待人、接物等诸方面要终身追求和恪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亦即要终身追求和践履的思诚、心诚、言诚、行诚、志诚。

诚,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品格、素质的修养。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修身则道立之。

”(《孔家家语·哀公问政》)“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论语·颜渊》)子路曾三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三答之:“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显见“修身”或“修己”的重要。

如何“修身”、养性、“克己”,根据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最重要的是遵循、把握、实践“好学”、“力行”、“知耻”三原则。

孔子对此作了高度概括:“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家家语·哀公问政》)对“德而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促,不善不能改”(《论语·述而》)表示忧虑。

并指出,不管是“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只要是“不好学”,肯定是流弊无穷。

诚信内涵的理解

诚信内涵的理解

诚信内涵的理解诚信,在古老的汉语中,指的是“真实、公正”意思,它是社会的基本精神,是人际社会中的重要礼仪。

在当下的社会中,诚信也不断受到重视,这表明了它的重要性,但是也有许多人不明白它的内涵,本文就来介绍诚信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诚信内涵从字面上讲,诚信意味着说真话做可靠的事,其内涵更深。

首先,它关乎对自己的诚实守信,这个原则不仅关乎个人的道德底线问题,更关乎社会的发展。

诚实守信是保护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它也是社会人际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

其次,诚信意味着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声誉、权益和选择。

这也是一种道德礼仪,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要想受到他人尊重,必须先尊重他人。

最后,诚信意味着为他人着想,实现社会各方面利益的最大化,优先考虑公众利益。

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是我们作为公民的行为准则。

二、诚信的重要性信的重要性因人而异,但不争取可以得出它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它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经济秩序的重要维度之一。

正是因为有诚信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才能安定,市场环境才能良好,使得各种企业和投资者受到保护,促使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诚信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诚实守信的人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任,让他们在社会中受到褒奖,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最后,诚信能够带来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人们有一种成就感,感到快乐。

三、诚信的实践章前面介绍了诚信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如何将它付诸实践呢?首先,要坚持原则,做到不歪曲事实,不轻信谣言,纪律严明,做到言行一致,严谨认真,做到真话实语,不随意夸大虚构,拒绝投机取巧;其次,要尊重他人,把他人视为同等的一份子,不能得寸进尺;最后,要优先考虑公众利益,服从公共规则,做到有利于社会的行为。

四、总结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诚信的内涵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它是社会的基本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是社会人际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

它也是保护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维度,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能够促进心理平衡,提升自身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摘要:诚信是道德规范与法律原则的统一,在学术和民间领域都具有共同的价值内核。

诚信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其发生发展的渊源广博而又相对集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

诚信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核。

关键词:诚信内涵文化渊源传统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我们在着力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谐的社会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

公民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

我们党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建设市场经济的今天,都十分强调人的思想素质的塑造和提高。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出了公民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其中就强调了“明礼诚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这一系列的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对诚信建设的重视。

深刻认识诚信的内涵和其深远的文化渊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诚信的内涵加强诚信建设,提高诚信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对诚信的内涵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这是我们宣传、教育和实践的基础。

一个概念,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和比较,来探究其概念的内涵和实质。

一、文字内涵从文字的角度来解释诚信的意义,是从其它角度作进一步认识的基础。

诚信是一个合成词,是诚实信用的缩略称谓。

诚,《说文解字》解释为:言部诚 cheng2 信也。

从言成声。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诚”字由“言”和“成”的组成确有深刻的意味。

《新华字典词典》的解释是:诚 < 形> 形声。

从言,成声。

本义:诚实,真诚[sincere;hone st] 诚chéng ①真实的(心意):~心~意。

②实在;的确;~然。

《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

”朱熹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可见,诚就是实际有、实际存在、真实无妄的意思。

信,《说文解字》解释为:言部信 xin4 诚也。

从人从言。

会意。

息晋切,说话关系到做人,“人无信不立”,不讲真心话,何以成人?诚即信,信即诚,两者的意思是相通的,拥有共同的本质:从言,强调语言表达在个人品质中的表现。

“言为心声”,说出的话与内心意思、心理动机相一致,才能称为诚信。

《新华字典词典》的解释是:信 < 形> 会意。

从人,从言。

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

本义:真心诚意[honest sincere] ⒈诚实,不欺骗:~守。

诚~。

讲~用。

言而有~。

⒉确实,可靠,不怀疑:~赖。

可~。

相~。

~而有征。

~誉第一。

⒊敬慕,崇奉:~仰。

~奉。

~徒。

……⒌凭据:~物。

印~。

《墨子经》中说:“信,言合于意也。

”《白虎通?情性》中说:信者,诚也。

专一不移也。

《国语?晋语》中说: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贾子道术》中说:期果言当谓之信。

《诗?卫风?氓》中有言:信誓旦旦。

可见,信就是讲真话,专一不移,说话算数的意思。

综上所述,诚和信的含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诚”与“信”都具有诚实守信的意思,但在表达的侧重点上是有区别的。

“诚”的反义词语是虚伪,“诚”侧重于内心的真实,强调的是表里如一,所以,“诚”常和“心”、“意”等结合使用,如“心诚则灵”、“诚心诚意”等。

信更强调“内诚”外化,体现为个体除了在内心对社会道德的认同外,同时也身体力行地遵守社会道德。

“信”更多地是针对社会群体提出双向或多向要求。

“信”侧重的是言语真实,强调的是言行如一;“诚”侧重于内心的真实,强调的是表里如一。

故此,“信”常和“言”结合使用,如《老子》中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记载。

二者相互依存,“诚”是“信”的依据和根基,“信”是“诚”的外在体现。

“诚”与“信”由内到外涵盖了一个人的做人准则;诚为信之本,不诚则不信。

不欺已曰诚,不欺人曰信。

诚表现在人的品行、品德之中,信则表现为个人对责任、义务、契约、承诺兑现的可靠程度。

诚信是“诚”与“信”的统一。

诚和信的合用,体现了二者本质上的一致和社会对诚信精神的更高意义的推崇。

其含义至少有四个方面:(1)诚实无欺。

指主体对自己内心所持信仰的遵循,是主体的自我指向。

(2)相互信任。

它可以指主体的自我信任,更多的时候是指信任他人或被人信任;是主体基于对客体的诚心、诚言、诚行的主观判断基础上,进一步对客体的真实性、可靠性认可的肯定性心理趋向。

(3)信守承诺。

可以是一种自我承诺,但它常指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外在行为表现;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遵守规则。

诚信是社会生活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都必须具有的能促使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道德和必须遵守的规则;其特征是市场主体在实现个体利益时,不以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为代价。

二、伦理内涵即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含义。

伦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积累和定型的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评价体系。

道德是人们评价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和精神的一种规范。

在伦理和道德的评价体系中,诚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诚”是指道德主体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即所谓“内诚于心”。

“诚”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

“信”则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即所谓“外信于人”。

“信”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然诺,言行一致。

“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如一、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相统一的丰富内涵。

诚信作为一个伦理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诚实为本,言行一致。

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

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

诚信作为一项伦理道德的评价标准,是指一个个体或群体真诚地对待另一个个体或者群体,在彼此之间不做虚伪的意思表示,一方的所作所为为另一方所信赖,并以此作为决定自身意思的一个权衡的标准或尺度、基础。

正因为一方的言行值得信赖,才得到另一方的肯定,从而在舆论的层面得到正面的评价和支持。

舆论的广泛而强大的力量使人们把诚信作为做人的指南。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坦荡荡真君子,反反复复小人心”,真诚的做人让人得到心灵的安宁,虚伪的做人让人遭受心灵的痛苦的折磨。

这就是道德的力量促使人们讲究诚信。

三、法学内涵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一种法律规范。

在法律体系中引入诚信的概念,是由法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法律具有规范性、抽象性、事后性和适用的广泛性,它只规范人的行为,不规范人的思想,在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时,它有天生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包容一切具体的行为,因而法律的制定者在制定法律时规定了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

法律原则具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是对某一类行为、某一法律部门甚或全部法律体系均通用的价值准则,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信用经济,一切市场行为只有符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市场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但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具体的法律规则不能穷尽一切市场行为,所以作为道德规范的诚实原则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学家吴敬琏说:“目前市场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

所谓信用,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

因此诚实信用作为法律原则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

作为法律原则,它主要体现在民事法律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章“一般规定”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在民事法律中,诚实信用(Good Faith)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应讲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具体内容表现为:1.任何当事人要对合同相对人诚实不欺、恪守诺言、讲究信用。

2.当事人应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应充分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不得滥用权利,加害于他人。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协调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弘扬道德观念,保障市场有秩序、有规则进行的重要法律原则。

诚信原则在处理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方面,得到了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因此,诚信也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法学含义的法律准则。

四.世俗内涵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

普通人民群众对诚信的认识具有感性和形象的特点,虽不成理论体系,但却是社会舆论的主流。

其强大的舆论力量促进了文明的进程,是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

“老实人”,是对一贯讲究诚实信用的人们一种通俗的称呼。

在评价一个人的个人品德时,我们常说:“这人很忠诚老实,很可靠,你尽管放心”。

这是很高的评价,说明了诚信是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

“说话要算数”,“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说的是人们对语言和实际行动的诚信要求。

“绣花枕头”,“臭皮柑”,是对外表与内在品质不一致的一种鄙夷,形象而深刻。

“实打实”,“板上钉钉”,是诚信给人心灵的踏实感和安全感并由此带来人们行为的可预知性并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人们在把诚信作为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的同时更加重视自身的一言一行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可以说,民间对诚信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和景仰,是做人的至高无上的准则之一。

“骗你是小狗”,“如有食言,天打雷劈”,“背义忘恩,天人共戳”,老百姓喜欢发毒誓,最毒的誓言是为了保证最真的承诺,没有诚信,连禽兽都不如,连活着的权利都没有,这就是诚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至高而神圣的含义。

诚信的文化渊源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