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简介及三大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文化语言学
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当代美国人类学家艾尔弗克罗伯也认为,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
中国当代学者大多采纳《辞海》对文化的定义: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语言学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一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
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
二文化语言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文化语言学与结构语言学的关系
世界语言学的主流学派一一结构语言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结构语言学所依据的是符号学理论,它把语言看做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符号系统,所关注的是语言符号系统的音义结合规律、组合与类聚规律。它以语言本身为研究对象,强调语言对象的纯洁性。它所提出的与历时相对的共时观、与言语相对的语言观,都是为了保证
对象的纯洁性。
而文化语言学与结构语言学显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研究。它与结构语言学的关
系如何取决于它本身采取的是何种研究模式。如果文化语言学采取的是交叉学科的定位,从事的是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映照式的研究,那么它与结构语言学就是互补的关系。
结构语言学是对语言本体的研究,文化语言学是对语言的应用性研究;结构语言学是主流研究,文化语言学是从属式的边缘性研究。如果文化语言学采取的是语言本体研究的定位,从事的是站在文化的背景下对语言的人文性进行挖掘,并由此来观照语言状态与规律上的表现,那么它与结构语言学就是以两种不同研究范式对语言本体进行研究的学科。
(2)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这两个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强调语言与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都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但它们之间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取向性。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象中与人有密
切关系的地域、职业、行业、性别、年龄、性格等因素;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状态,它主要关注观念、信仰、道德、习俗、意识、思维等因素。
社会语言学更多关注的是现实性;文化语言学更多关注的是历史传承性。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使用、语言变异的研究;文化语言学则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的阐释上,同时也关注在文化背景下来考察语言的静态结构。社会语言学非常重视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的研究;文化语言学较少展开这样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的描写
与测量,运用实验与计量的方法,已形成了一套形式化、比较完整的操作系统;文化语言学
则主要是用阐释的方法,更多依靠的是研究者本人的预感和历史纵深感。
(3)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两个学科的关系非常紧密,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人身上,文化语
言学对西方人类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成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继承。它们存的不同之处
在于:
人类语言学的基本特征是:以活的语言为对象,以了解语言的现状为目的,以实地考察为主要方法。
而文化语言学除了活的语言外,还关注语言的历史、语言的书面形态;除了了解语言的现状外,还希望了解语言现状背后的原因;除了实地考察方法外,还使用了许多其他的方
法。
(4)文化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都不满足于把语言看作是一个静态的、封闭的、纯指意性的符号物,而是致力于探讨语言背后的东西,并把这一探求对象与人、与语言的生
存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两个学科的不同在于:
①观察语言的角度不同。文化语言学从文化的角度入手,人和社会在这里都是以虚化
了的文化出现,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所不在,并在不知不觉中规约着人们的东西。而认知语言学是完全从人的心理认知活动来观察语言。
②依据的理论不同。文化语言学是语言学与文化学结合的产物,而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结合的产物。
③源起与发展轨迹不同。文化语言学着重对语言认识世界的模式与特征进行描述,而
认知语言学则深入到了认识的形成过程。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可以广泛运用于众多人文学科的
交叉学科,而认知语言学则是以语言内部,特别是语义为主要关注对象的语言本体学科。
三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兴起、原因及特点
中国文化语言学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并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探求汉语文化特征、汉语与汉民族文化密切关系的新的语言学流派。
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是20世纪50年代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的罗常培著《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重版)。在以准确的语言描写为最高学术、纯语言描写的结构派为学术主流的背景下,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上为后人开启了先河,被20世纪80年代兴
起的中国文化语言学派尊为开山鼻祖。
陈建民与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开设了文化语言学”课程。
游汝杰、周振鹤在《方言与中国文化》(1985 )一文中首次提出应该建立中国文化语言学。
历史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一)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纯形式严峻的强烈反思
(二)对汉语研究的新角度切入
(三)大陆文化热”的影响
(四)西方人文理论的影响女口:德国的洪堡特,美国的鲍厄
斯、萨丕尔、沃尔夫、
拉波夫,法国的梅耶,英国的帕默尔,波兰的马林诺夫斯基等
理论特点:
(一)由对语言动态变化的研究转向对语言静态结构的研究
(二)由对社会、历史、经济、政治等表层文化的关注转向对思维、观念、认知、精神等深层文化的全面追求
(三)文化学方法由辅助之用变为全面运用的研究方法
(四)人文性研究由遭到冷遇到以文化认同为最高学术准则的人文追求
(五)由信奉社会学说转而为对中国古代语言研究传统与文化学理论的全面继承与吸收四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三个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