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单元复习-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科粤版)
考点讲练
4.液体药品的取用(通常保存在 细口瓶 中) (1)取用较大量液体药品——常用 倾倒 法取用
要点:瓶塞要_倒__放,标签要向着_手__心___,瓶口要__紧__挨___ 着试管口。
(2)量取一定量液体:量取一定量 液体用_量__筒___。读数时量筒须放平, 视线_与__量__筒__内__的__液__体__凹__液__面__的__最__低__处 保持水平 。若俯视导致读数偏 __小____,仰视读数偏__大______。
表达与交流
铜片加热表面变黑:铜+氧气
加热
氧化铜
02
考点讲练
考点讲练
考点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试管 、蒸发皿 、坩埚 、燃烧匙 ; 2.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 烧杯 、锥形瓶、 烧瓶 (应垫石棉网 以受热均匀) 3.测体积--量筒(一般能精确到 0.1 毫升)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 安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 平。仰视读数偏 小 ;俯视读数偏 大 ; 4.测质量-- 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0.1克。) 【注意】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 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在两边托盘中各放 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 称量;易 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中称量。称量一 定质量的药品时:指针右偏,应 增加药。品指针左偏,应 减少药品。
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区分
变化时是否有 其他物质生成
性质和变化
来 学 化 学
物理性质
物质的性质
区分
化学性质Leabharlann 看其性质 是否通过 化学变化
的区分
体现出来
物质性质的探究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及其分类1.物质的概念:构成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环境的一切物体都是物质,它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由相同的原子组成,化学性质相同的纯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化学符号:化学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
元素的化学符号通常来自其拉丁名的缩写。
4.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将化学元素按周期性规律排列的表格。
5.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的水平行称为周期,垂直列称为族。
周期表上靠近左侧的元素是金属,靠近右侧的元素是非金属。
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有一部分元素被称为过渡金属。
6.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关系:元素符号通常是将元素拉丁名的前两个字母组合而成,如果有两个相同首字母的元素,后一个元素的符号会加上一个小写字母。
7.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割的。
8.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
9.原子的质量和电荷:原子核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质量的99.9%,电子的质量非常小。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相对质量约为1,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电量为基本电荷的1倍,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电量为基本电荷的1倍。
10.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同)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被称为同位素。
11.分子的概念: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化学键相连而成的结构被称为分子。
12.分子式和化学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所含有的各种元素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数的符号表示法。
分子式表示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化学式是化合物的类型和性质的标志。
13.离子的概念:在化合物中,原子可以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带电的物质,这种带电的物质被称为离子。
14.离子的命名:阳离子的名称一般保留原来的元素名;如果原子失去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之为阳离子,其名称用元素名后加“阳”表示。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绪言1.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4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1.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2.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做,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4.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5.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25H 32+33O 225CO 2+16H 2O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 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举例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 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6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6篇1.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学习化学的特点(三个关注):(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2、科学探究的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或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分析解释及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3、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少;水蒸气的含量少。
4、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生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作坊。
2.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二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高温2C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三1、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2、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3、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4、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细讲1、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2、化学的发展史: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冶金、火药、造纸)(原子一分子论)(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4、初中阶段要求了解的科学家人名: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屠呦呦:青蒿素侯德榜:侯氏制碱法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物理变化(如挥发、熔化、融化)与化学变化(如燃烧、生锈、变质、酿酒):有无新物质生成6、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与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常考考点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例1】《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隅三反】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酿造酸奶B.水果榨汁C.蜡烛燃烧D.葡萄酿酒2.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 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 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海水晒盐C.蔗糖溶解于水D.葡萄酿酒考点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例2】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
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一隅三反】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2.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性B.密度C.熔点D.硬度3.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 B. C. D.考点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汽油可用于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D.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一隅三反】1.下列各图中物质用途与相应性质关系的叙述不相符的是()选项A:用氧气切割金属B:石墨做电池电极C:N2用于超导实验车D:CO2做气体肥料性质氧气有可燃性石墨能导电液氮沸点低CO2参与光合作用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物质用途性质A 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D 氮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物质常见的性质包括:①颜色;②气味;③水溶性;④导电性;⑤可燃性;⑥助燃性;⑦毒性等.请选择以上序号填空。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知识框架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知识框架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物质的组成a.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b.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可以按照原子序数表进行分类。
c.化合物: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
2.物质的性质a.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表现出来的可观察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
b.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原子的结构1.质子、中子和电子a.质子:带有正电荷的粒子,质量接近于1,位于原子核内。
b.中子:不带电的粒子,质量接近于1,位于原子核内。
c.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粒子,质量极轻,位于原子核外的能级上。
2.基本粒子和相对电荷a.基本粒子: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b.相对电荷:质子的相对电荷为+1,电子的相对电荷为-1,中子的相对电荷为0。
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组成a.周期: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横向行。
b.主族:元素周期表中垂直列的编号为主族或族。
c.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序号,代表原子中质子的数量。
2.元素的周期性规律a.周期规律:在同一周期内,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b.主族规律:在同一主族内,元素的性质相似。
四、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1.化合物的组成a.分子: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b.共价键: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c.离子键: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2.化合物的性质a.离子化合物: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溶解性。
b.分子化合物: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化合物,具有较低的导电性和溶解性。
五、物质的转化与能量的变化1.物质的转化a.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
b.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2.能量的变化a.吸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篇1: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现象(物理变化)。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25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考点四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题目通常以操作图的方式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解题时先仔 细看图,确定是哪种操作,然后回忆相关的操作要点、注意 事项,从而作出判断。
单元总结提升
例4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C
[解析] A中的操作容易打破试管;B中瓶塞没有倒放,会污染试剂;D中称 量物和砝码位置颠倒且移动了游码,会使称量结果偏小。
增加或减少药品,而不是移动游码或增减砝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总结提升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单元总结提升
我的答案:( B ) 我的讲评: 用__量_筒__量_取__液_体__时_,__视_线__应_与__凹_液__面_最__低_处__保_持__水_平__;_胶__头_滴__管_取__液_后__不_能__倒_持_ , 否__则_会__导_致__残_液__流_进__胶_帽__,_腐__蚀_胶__帽_;__熄_灭__酒_精__灯_应__用_灯__帽_盖__灭_。___________
检查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____有__气__泡__冒__出_____, 说明装置不漏气
界操
作 玻璃仪 刷洗或水洗
器的洗 涤
干净标志: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__聚__成__水__滴___,也不__成__股__流__下___
单元总结提升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判断变化类型的唯一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若题中给出的知识背景陌生,则需要对比变化后和变化前的 物质是否相同来加以判断。
单元总结提升
例1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锥B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我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胆矾:“我在研钵中被研碎了,不漂亮了!”
九上化学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九上化学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涉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以下是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1.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4. 蜡烛的实验:涉及蜡烛燃烧的实验,可以观察火焰分层现象,了解火焰温度的高低,以及蜡烛燃烧的产物。
5. 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九年级化学课本或咨询相关老师。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复习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复习大全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的定义、化学元素、化学符号、原子结构、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复习:一、化学的定义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3.化学变化是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两种形式。
二、化学元素1.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3.元素由拉丁文名称或者拉丁文首字母组成的符号表示,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
三、化学符号1.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形式,由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或者拉丁文首字母组成。
2.原子量是一个元素的原子质量,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表示。
3.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表示。
四、原子结构1.原子是最小的化学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3.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位于不同的能级上。
五、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是指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也等于元素中电子数目。
2.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的,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3.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代表了能级的个数,周期数越大,元素的能级越多。
4.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和组数横列,分别对应着元素的能级和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5.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三大类。
六、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氢元素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具有轻、易燃的性质,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等领域。
2.氧元素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常用于制备氧气和用作燃料。
3.氮元素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用于制备氨和硝酸等化学品。
4.碳元素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元素,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
5.铁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具有高强度和导电性,广泛应用于制造业。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九上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
下面将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基本粒子组成的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基本粒子组成的物质。
2.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元素可以根据其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分类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
4.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的最小单位。
分子可以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
5. 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包括原子、离子和分子。
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的最小单位。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化学反应中新生成的物质。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4.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不同类型。
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成一个新的物质;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置换反应是指两个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互相交换位置;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和水。
化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类型的粒子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特定的化学性质。
而混合物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组成和性质可以随着比例的变化而改变。
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有118个,常见的有氧、氮、铁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经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固定的化学组成。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判断。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了排列。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是元素标志的上标。
在元素周期表中,横排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目相同;同一族中,元素的电子层外的电子数目相同。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
例如,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缩小,电负性逐渐增加。
而同一族中,元素的性质和化合价相似。
知识点三: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它们可以通过电离反应形成。
离子按其电荷正负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带有正电荷,阴离子带有负电荷,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可以吸引和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具有高熔点、高沸点、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晶的规则等特点。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
一般来说,阳离子的名称在前,阴离子的名称在后,两者之间用连接词连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本文档将归纳整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重要化学概念
-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方程式
- 常见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 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式子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
- 分子的构成与性质
- 原子和离子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 化合价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和化合价的联系
第三章分子运动与热
- 分子运动理论
- 温度和热量
- 热传递的方式和热传递规律-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图
第四章空气中的氧气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氧气的制取和应用
- 燃烧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第五章酸、碱与盐
- 酸和碱的性质和分类
- 酸碱中和反应
- 盐的制备和应用
- 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金属的常见应用和冶炼
-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第七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 化学反应的控制
第八章碳与碳化合物
- 碳的性质和应用
- 碳的同素异形体
- 碳的化合价和共价键
- 碳的四类化合物和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认识化学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没有改变物质的变化(必考)易错易混点(1)物质的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但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例如,锅炉的爆炸、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
(3)石油的分馏可以得到沥青、汽油、柴油等,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必考)续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特别提醒在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能”“会”“有”“具有”“可以”等字眼,而在描述变化时没有这些字眼。
如“木炭燃烧”是木炭的化学变化;“木炭能燃烧”是木炭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1.(2021百色第1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BA.燃放鞭炮B.干冰升华C.大米酿酒D.食物腐败2.(2020百色第1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A.瓷碗破碎B.纸张燃烧C.芒果切片D.冰雪融化3.(2019百色第1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BA.鞭炮燃放B.木材制成桌椅C.钢铁生锈D.葡萄酿酒4.(2018百色第1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动物呼吸D.玻璃破碎5.(2016百色第1题)在人体上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皮肤破损B.骨折C.消化食物D.切除肿瘤物质的性质与用途6.(2018百色第14题)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CA.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溶液都含有氢氧根离子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7.(2017百色第13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A.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氧化性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化学性质稳定D.氮气用作保护气——没有颜色8.(2021百色第21题)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特征: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如固、液、气)等发生改变。
- 例子:水的蒸发、蜡烛的熔化、玻璃破碎等。
2.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特征: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 例子:铁生锈、燃烧、食物变质等。
二、物质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2.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2. 燃烧时: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比较各层火焰的温度,检验燃烧产物(水和二氧化碳)。
3. 熄灭后:观察产生的白烟,探究白烟能否被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 收集两瓶空气和两瓶呼出的气体。
2. 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
3. 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4. 比较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对比观察两块玻璃片上的现象。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
1. 反应容器: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2.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
3. 加热仪器:酒精灯。
4.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
5. 分离仪器:漏斗。
6. 取用仪器:镊子(块状固体)、药匙(粉末状固体)、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25H32+33O225CO2+16H2O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
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仪器的连接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四、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
(“一倾、二送、三直立”)3.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
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一横、二放、三慢竖”)4.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五、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1.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 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b. 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c.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d.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
2.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 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c. 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a. 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液体时仰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多;倒液体时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
六、物质的加热1.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b.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防止失火】;c.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d. 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e. 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1/4,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的2/3。
2.用于加热的仪器液体:试管、蒸发皿、锥形瓶、烧杯、烧瓶(使用后三者加热时需要石棉网)。
固体: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3.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b. 加热时要有试管夹。
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c. 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角。
d. 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e. 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f. 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g. 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h. 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i. 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取出;七、洗涤仪器1.洗涤方法: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再注入试管容积的1/2的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洗几次。
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2.试管刷: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3.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4.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5.特殊情况⏹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八、闻气体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九、几种药品的存放1.白磷放在水中。
有人说因为有水,所以白磷要放在细口瓶中,这是错误的说法。
2.浓硫酸、浓盐酸用磨口瓶盖严。
浓硝酸用棕色磨口瓶盖严。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3.硝酸银溶液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
)4.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应密封于干燥容器中,并用橡胶塞密封,不能用玻璃塞。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具有吸水性,容易潮解。
碱能与玻璃反应,使带有玻璃塞的瓶子难以打开。
5.金属钾、钠、钙存放在煤油中。
(金属钾、钠、钙非常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十、意外事故的处理1.失火: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
3.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4.生石灰沾在皮肤上,要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十一、留心实验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考试总有这样一道题:给出几个实验操作的图片,然后辨别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