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课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导课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大庆市肇源县第四中学王凤
从教二十五年深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得精心筹划,其中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是重中之重。如果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一个好的开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师生能满怀激情的互动。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同事的授课所得,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如下:
一、设置悬念式
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如《济南的冬天》,就先让同学们用一两个词概括家乡冬天天气特点,学生马上就活跃起来,接着便提出一问题,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呢?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在教学《枣核》课文时,可说:“主人生活优裕,为什么让朋友千里迢迢带一颗枣核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主动看课文并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本文积极而深入地学习。
二、以旧带新式
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式。比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孤雁》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杜甫的《孤雁》,这首诗描写了悲伤而执著的孤雁,漂泊中失群的痛苦,那么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他的诗《春望》。大家可思考两首诗在写作背景、主旨、作者的情感异同点。简单的几句话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以前学过诗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三、由面到点过渡式
学生学习知识是由点到面的积累,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变。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则可由一般情况落实到特殊的一篇课文上来,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如在学习《小石潭记》时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涌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见四面竹树环合的小石潭,同样情难自已,书一篇《小石潭记》,让后人传唱。”
四、故事导入式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记承天寺夜游》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乌台诗案,大家知道吗?同学都说不知道,接着我就给学生们讲‘乌台诗案’这个故事,同学们兴趣大作,于是便乘机导入课文的学习。
五、创设情境式
情境导入是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等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式。
如在学习《阿里山》时,就先给同学们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同时播放阿里山的美景,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动听的歌曲、美丽的阿里山深深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马上高涨起来,课堂效果非常好。
又如在学习写景散文《蓝蓝的威尼斯》时可以先播放美丽的画面,来创设情境。《始终眷恋着祖国》可以播放《我的中国心》来创设情境.
如学习《月迹》时,就可先给同学们讲“古人常以月为意象抒情话意,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我们的当代作家贾平凹又在中秋寻月,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月。
六、背景导入式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成就其优秀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导入时,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例如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或是作者的身世背景等等,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读文章的方式。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时就给同学们讲有关长征的背景,以及播放长征中的故事影片等启发学生思维,提供给学生读懂文本的帮助,使课堂更饱满,学生更有兴趣学习。
七、概括内容导入式
语文教学的导入,提倡概括简练的粗线条设计,以便能给予学生整体感,并留出“足够”的空白,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进入文本。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可如此导入:“本文看标题故事发生在哪两个地方,即‘百草园、三味书屋’,请同学们进入文本,看在这两个地方究竟发生了哪些事。”在教学《幽径悲剧》,则这样导入:“本文就一株古藤萝悲剧的随感,作者把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的结合,请同学们读文体会,再畅谈感受。”
八、焦点话题导入式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幼稚的,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认识的还不够准确、不够深刻,有时甚至偏激,再加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等的普及,这
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它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敏锐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留心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并能信手拈来,认真提炼,这样的开场白,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顺理成章地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而使语文课真正地和课外联系在一起。如在教学《父母的心》一文时,可如此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看待父母每天如是的嘱咐?”接着同学们就发表了不同的看法,“那么什么是幸福?”同学们踊跃回答,当然都各有不同,“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致的呵护,然而我们总嫌这不好那不对,下面我们来阅读《父母的心》一文来体会我们父母的心”。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更易激起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导语设计也不能单一,应力求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运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方式,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具体来说,一是不能千篇一律,二是不要离题万里,三是不能冗长无味。
导课是一种艺术,不同的教师由于对文本理解的程度不同,积累的生活经验不同,生活态度不同,就决定着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千差万别的导课方式、讲课风采,导课虽然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定法,而且是在不断变化的。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课前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