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流人才
211大学的八个层次目录表
8个档次211工程大学的目录表流水年华搜集分享河北高考流水年委托填报咨询注:由于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两个校区,故其“所在地”都有“211工程”意即面向21世纪,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政府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
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全国共有112所211工程大学2011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明确表示,“985工程”、 “211工程”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高校加入这个行列。
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700多所(也有2000多所的说法,这是因为计算方法不同造成的),211工程学校仅占全国4/5的博士生、2/3的硕士生、1/2的留学生和1/3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拥有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70%科研经费。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
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被称九校联盟,截2011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
第1档次高校——国家优先发展大学,共2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985工程”最初只有北大和清华被确流大学”,并且两校分别获得教育部18亿的拨款额度。
因此将这2所学校定位为第一档次高校——“国家优先发展大学”。
第2档次高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共7所: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学、西安交通大学。
这7所大学连同北大、清华都是1999年就被确定的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
2009年10月9日至10日,在安交通大学举行第七届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
来自首批985高校的9所大学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含威海校区)校长(或党委书记、副校长),经过讨论,决定学习美国常春藤和英国罗素盟校、澳大利亚G8模式,成立学术联盟“九校联盟”,旨在互相借鉴对方的优势学科,共同发展,会上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
2020年《教育与考试》总目录(第1到6期)
2020年《教育与考试》总目录(第*1到6期)2020年《教育与考试》总目录(第1到6期)高考改革与探索1恢复高考,邓小平与华国锋的定位和作用...........................................陈侃章(第一期5-11)2高考分省命题改革的回顾及反思....................................................刘亮(第一期12-16)3志愿填报模式改革对高校招录影响之分析——基于北京某市属工科院校录取情况的调查研究4“3+1+2”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评析...............5新高考改革的功能性创新与制度性缺陷........ 6德国与法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比较...... 7省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8沪浙新高考改革方案实证研究——基于2017-2018级江苏高校在校生的调研9论高考改革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左崇良徐敬明(第一期17-21)赵江南(第一期22-26)唐芳贵(第二期5-11)凌磊(第二期12-16)方芳(第三期11-17)季青春(第三期18-23)于漪老师访谈录10我国省级教育考试机构高考评价实践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11日本一流大学招考改革新动向及其启示——以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为例...................... 12兴趣和能力本位:新时代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理性选择•-13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14“双一流”高校选考科目设置的特征与类型分析——以2020年在浙江省招生为例...................... 15高考综合改革“选择性”目标达成的困境与突破......... 16高考计分制度研究回顾与展望—于文献计量的分析...............................范美琴张思思(第三期24-29)高萍(第四期5-11)杨公安胡永红米靖•管华罗先锋(第四期12-18)王宁(第四期19-24)薛嘉晖(第五期5_11)万彭军(第五期12-19)周锤笙(第六期11-17)赵江南(第六期18-26)李媛胡平江兰科举学丛谈1以食释礼:科举饮食民俗的基本形态与文化内涵...................................杜春燕(第一期27_32)2科举、家族与著述:明代南直隶金坛县《尚书》专经研究............................王笃莹(第一期35-41)3高考与科举研究:外部特征、热点领域与知识基础—于中国知识网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徐东波(第一期42_47)4一份稀见的清代科举文献.........................................................刘希伟(第二期17-21)5《红楼梦》中曹雪芹与高鹑所及科举内容比较研究...................................王玉超(第二期22-28)6论晚清算学科的浮现与消逝.......................................................唐琴(第二期29_35)7科举、教育与学术——朱熹《学校贡举私议》述论..................................................李光生(第三期30-36)8书院、游学与清代甘肃武威科举之盛..............................................陈尚敏(第三期37_45)9述评左宗棠的科举观及实践.......................................................莫惠清(第三期46-50)10举人是如何成为科名的?——明代以前乡贡举人官方地位的演变............................................夏荷莹(第四期25-30)20211期教育与考试11清代吉林科举特点及成因探析.................................................. 12试论郑观应科举取士与学校育士思想............................................ 13《红楼梦》诗歌中的科举及试帖诗关联............................................ 14明代莆田进士考论............................................................. 15清代临桂陈氏科举家族代表人物——以三元及第陈继昌为例....................................................... 16韩国古代考试制度探析:以科举考试为中心....................................... 17韩国科举废除与“三一运动”.................................................... 18明初“南北榜案”与“南北分卷”政策管窥.......................................考试理论与实践1高考录取批次改革对高校及考生影响探析..................................李立峰2新高考高中生涯辅导运行模式:台湾地区的经验与启示............................ 3新时期高考物理实验考查的探索与思考....................................王世平4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评价素养的要求....................................... 5浅析考试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以高中物理为例....................................................杨映川8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1992-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9PISA的政策影响及问题反思于PISA测试文献的批判性分析............................................ 10福建省各区域高中教育质量评价及均衡发展对策—于2019福建省高考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评价.............................. 11我国国家教育考试行政行为问题探析...................................张涛12高考命题落实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实践反思............................田霖13社会人才评价制度改进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问题研究......................... 14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实施线上考试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15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试题评价与教学启示——以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的分析................................胡向东16研究生复试程序及其法律价值.................................................. 17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学生学习成绩的高考预测效度研究........李廷友胡志强18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口语考试效度多角度验证................杨志强全冬19基于CiteSpace的PISA数学测评20年研究透析...................陈馨悦段志贵高等教育研究1论精致的大学.................................................................... 2八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研究.............................................. 3上海市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现状、问题与策略........................梁宇4全球化时代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变革——以“全球创新学院”(GIX)为例.......................................黄之鸿5澳大利亚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以八大盟校为例......................................................包水梅6“95后”大学生退学原因分析及其启示——以F大学近五年(2013-2017)数据为样本..............................刘晓光孟祥娟(第四期31-37)毛鹏程(第四期38-43)宋巧燕(第五期20-26)张哲铭(第五期27_42)韦骅峰(第五期43-50)凌磊(第六期27-33)张振宇(第六期34-39)孙熙隆(第六期40-44)许雯雯(第一期48-55)沈为民(第一期56-60)林钦(第一期61_64)贺显斌(第二期36-39)高忠明(第二期40-44)朱莉萍(第二期45-52)沈彦彬(第二期53-58)黄俊兴(第三期51_56)樊本富(第三期57-63)韦小满(第四期44-48)李中亮(第四期49-53)周翔(第四期54-57)闫鼎(第五期51-59)徐光木(第五期60-65)何清明(第六期45-48)陈刚(第六期49-56)张雯(第六期57-65)张晓报(第一期65-71)胡小平(第一期72-77)宋彩萍(第一期78-82)洪明(第一期83-88)杨玲(第二期59_66)张硕(第二期67-72)2020年《敎育与考试》总目录(第1到6期)7“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专业调整研究——以福建省F高校为例..............................................王义勇陈林熠(第二期73-77)8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法律性质及其限制—于最高人民法院第38号、第39号指导案例................................鞠真(第二期78-84)9大一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厦门大学为例....................................................鄢晓杨士姚(第二期85-89)10思政课教学剖析疫情防控热点问题的三个着力点..................................杨林香(第三期5-10)11大学生就业观:误区、成因与对策................................................王兴宇(第三期64-69)12“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黎军张正娟(第三期70-81)13基于“三不”机制视角的高校师德失范行为治理...................................寇创(第三期82_86)14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建构.....................................彭江(第四期58-65)15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保障体系研究.........................................郑芳(第四期66-71)16S省S师范大学学生学习满意度现状与提升策略.................杨晓丽王瑶陈富(第四期72-79)17是“福”还是“祸”?—朗普时代美国高等教育的分析..............................................李琳璐(第四期80-84)18美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1970-2015)王伟宜吴碧莹(第五期66-72)19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初职就业质量影响研究肖焰谢雅鸿雷雨(第五期73-80)20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校教学督导的使命与责任.....................................田建荣(第五期81-86)21“金课”建设背景下心流教学模式创新与效果评估........................卢佳音兰晓琴(第五期87-93)22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生教育政策变迁及其发展特征研究—于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的政策文献综合研究........................包水梅李明芳(第六期66-76)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政策变迁研究..........................陈兴德陈凤菊(第六期76-82)24“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口译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王艳(第六期83-88)书评1异地高考政策如何关联随迁子女的教育期望?—兼评《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机制研究》...........................................................................智晓彤王鲁刚(第一期89-93)2新时代深化高考改革需要法治思维和法律保障—覃红霞新著《高考法律问题研究》读后.......................................田建荣(第二期90-92)—3清洛饮冰添苦节碧嵩看雪助高情程伟《清代河南乡试研究》专著有感.......................................张森(第五期94-96)教育理论研究1我国教育智库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徐魁鸿(第三期87-92)2“金课”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的协同.......................................孙文远姚震宇(第三期93-96)王娟3陕甘宁边区中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构建及其历史意义........焦彦平栗洪武(第四期85-89)4西方自然主义教育人学的基本内涵.......................................刘黎明刘应宏(第四期90-96)教育史研究1“失落的智慧之师”—^雅典传统教育与智者教育..............................................朱松峰罗岩松(第六期89)—。
我国物流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
一、我国物流人才现状分析
1、物流人才队伍整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据统计,截至2022年 底,我国物流从业人员总数约为3000万人。然而,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物流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的物流人才十分匮乏。
2、不同类型物流人才的数量及 分布
(3)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也 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2、物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 略
除了高等教育外,职业教育也是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不同层次的职 业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加强校企合作, 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我国物流人才现状分才现 状分析
03 三、结论与展望
02
二、我国物流人才培 养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崛 起。然而,我国物流业在迅速发展的也面临着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本次演示 将从我国物流人才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其培养对策。
(2)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开展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企业输 送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物流人才。
3、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物流 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行业协会可 以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行业协 会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理念,提 高我国物流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此外,行业协会还可以为企业和高校提供培训 和咨询服务,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若干措施的通知-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若干措施的通知正文:----------------------------------------------------------------------------------------------------------------------------------------------------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沈抚示范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局,省直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省属各高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省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我省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振兴发展加快向效率变革和创新驱动转变,为早日实现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现就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我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制定以下若干措施。
一、加快高端人才集聚(一)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重点围绕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以及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等目标,深入了解新发展格局下我省企业发展需求,由各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等途径及时帮助重点企业发布人才项目需求信息、招聘引进各类人才。
充分发挥中国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其它各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调整、开发服务新业态,围绕企业引才招工提供更多实用型服务;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直接认定为省级诚信示范机构,并在国家级诚信示范评比中予以重点推荐。
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结合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需要,到国内“双一流”高校、具有本行业专业特色的国家重点院校、国外知名院校采取考核方式,现场签约,招聘引进博士和急需、紧缺专业的硕士毕业生。
(二)升级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对我省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着力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超前布局的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可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并直接聘任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三年内不占用单位该岗位数额,并可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或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办法,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科研性收入。
团队凝聚力争做第一
沟通注意事项 01 彼此尊重,从自己先做起。
02 易地而处,站在彼的立场。 03 平等互惠,不让对方吃亏。 04 了解情况,选用合适方式。 05 依据情报,把握适当时机。 06 如有误会,诚心化解障碍。 07 知己知彼,创造良好形象。
02、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沟通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更 能指导别人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队 凝 聚 力
团 结 一争 致做
第 一
CORPORATE CULTURE
3.自我推销型
5.锋芒毕露型
02、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沟通
与同事一起愉快工作
透明
有话当面说,不要在 背后议论。
事实
以事实为依据,不要 妄加揣测。
能力
至少拥有一项拿得出 手的专业技能。
品格
诚恳做人,实在做事。
协助
尽可能帮助别人,就 是尽可能自己。助人
达已,助人为乐
02、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沟通
现实任务。
干部能够以身作 则、身先士卒。
有着崇高的信 仰或理念。
有着严格的纪律 约束。
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 成梯队地培 养人才。
抗美援朝志愿军
毛泽东领导革命成功,并建立新中国,因为他打造了一支无限优秀的团队。实现共产主义,三大纪律八项注 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身先士卒,多少先烈壮烈牺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是常人想无法想象的艰难, 虽然小米加步枪,但最终战胜了号称八百万正规军、装备一流的蒋介石团队。
团队和团体、 群体、团伙
区别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称为团体,旅 游团、观看球赛的观赛团、足球 世界杯比赛期间临时组 成的前去 为丈夫加油的太太团。
01、团队与团体的区别
团队
➢ 有组织、有纪律、有目标 ➢ 因理想而凝聚 ➢ 拆不散、拖不乱、打不垮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教育
1
教育是基础
教育是基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教育是基础
教育是培养人才、塑造品格、 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国 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
量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 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 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 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教育是基础
发展高质量教育
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 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地区和贫 困地区教育设施建设,提高教育 资源分配公平性。要实施高等教 育内涵式发展,加强一流大学和 一流学科建设,培养更多创新型 、复合型人才
3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根本
人才是根本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才是根 本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推 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 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水
平
人才是根本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 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要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高技能劳动者素质和水平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01
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03
加强科技创新
要加强基础研究、应 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 心技术攻关,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要加快 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 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科技是关键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是关键
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和产业化,推动产学 研深度融合。要完善 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服务体系建设,促 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
教育是基础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豫发〔2017〕13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17〕13号)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16〕9号)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1.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树立大人才观,围绕打好“四张牌”和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产业企业做强做优现实需要、人才创新创业突出问题,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完善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发展体系,加快构建具有河南特色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坚持市场导向和改革取向,借鉴先进经验,打破传统定势,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进简政放权,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形成有利于人才集聚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
——聚焦问题、精准施策。
突出问题导向,纠正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才发展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关键,分类施策,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精准性。
——开放灵活、以用为本。
人才集聚-详解
人才集聚-详解目录• 1 什么是人才集聚• 2 人才集聚的内涵[1]• 3 人才聚集的影响因素[1]• 4 人才集聚的模式[2]• 5 人才集聚的载体[2]• 6 人才集聚的效应[2]•7 参考文献什么是人才集聚人才集聚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随着人才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某一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规模性。
人才集聚的内涵[1]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很少有关于人才集聚内涵的专门论述,但是人才集聚的实现却较为丰富,而这些思想散见于劳动力流动和人才资本积聚的研究之中。
例如Giannetti(2001)认为不同的劳动力个体具有不同的技能水平,他们的合作将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为了创造这样的效益,地区或者企业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劳动力个体的集中和组合。
Simon (2002)认为人力资本聚集是各种人力资源由于在就业上存在的关联性,而在空问上比较集中的现象。
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对人才集聚的内涵作了更多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从人才流动的角度进行界定。
例如牛冲槐(2006)等人在分析人才流动过程中聚类现象的基础上指出,人才聚集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问内,随着人才的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空问性、聚类性和规模性。
张同全(2009)则认为,人才集聚是人才流动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指人才由于受到某种因素影响,从各个不同的区域向特定的区域流动的过程。
刘思峰(2008)以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指出,科技人才集聚是科技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一般指科技人才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地域环境和单位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不同的地区或单位向某一特定地区或单位流动的过程。
二是从人才集聚效应的角度阐述人才集聚的概念。
例如,熊莎(2008)认为人才聚集是指符合质量指标的人才在区域范围内实现数量上的集中,并且通过彼此之问经验、能力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聚集效应,为该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产品研发管理:构建世界一流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
“产品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其技术优势,更重要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对 市场的深入理解和准确分析是产品研发的关键。”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创新是推动力,但同时也需要注重风险控制。有效的项 目管理是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的关键。”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从设计到生产,每一个环节都需严格把控,确 保最终产品的高品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研发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驱 动力。而如何有效地管理产品研发,确保其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是许多企业 面临的问题。《产品研发管理:构建世界一流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这本书,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解析如何构建世界一流的产品研发管理 体系。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演变过程,从早期的项目管理方式,到 现代的敏捷开发、DevOps等模式,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使得我更加清楚 地认识到,产品研发管理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环境 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对于我们这些在企业中从事产品研发的人来说,理解并掌 握这种演进趋势,是至关重要的。
书中还强调了以流程为纲的研发管理机制的构建。流程是确保产品研发质量、 效率的关键。通过优化、规范流程,可以使研发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减少不 必要的浪费。同时,这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案例不仅说明了理论知识 的实际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方法。例如,如何处理研发过 程中的风险、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如何评估产品的市场潜力等。这些都 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汲 取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产品研发管理:构建世界一流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2011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名单,共35项
2013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名单,共45项
2014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名单,共44项
2015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名单,共47项
2016年度“111计划”引智基地名单,共15项
2017年度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名单 2017年度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名单
(4)其他与创新引智基地相关的费用。
高校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市(2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中央民族大 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11所)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财 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江苏省(14所)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 农业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3、滚动支持:对创新引智基地的支持将采取分阶段滚动资助的办法。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对合作成效好、水平 提升快、协调组织得力的创新引智基地将加大支持力度;在资助期结束后对工作特别优秀的,将适当给予奖励。
遴选条件
1、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先导,逐步拓展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学校。 2、拟申报的创新引智基地应结合本校学科发展,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 平台,具有广泛深厚的国际合作研究基础,且有一定面积的研究场所和一定规模的研究实验条件。 111计划3、创新引智基地人员构成: (1)聘请不少于10名海外人才; (2)配备不少于10名国内科研骨干。 3、创新引智基地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海外人才应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任职,且与本校有良好的相应合作研究基础。 (2)海外人才所属学科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管理等。 海外人才应具有外国国籍或所在国家永久居留权,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于合作精 神。学术大师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学术骨干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预测因素:经济 环境、行业发展、
企业规模等
预测结果:未来几 年内人力资源需求
的增长情况
应对措施:招聘、 培训、内部晋升等
人员补充预测
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等 预测因素:行业趋势、企业规模、岗位需求等 预测结果: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补充的人员数量 预测应用:招聘计划、培训计划、薪酬福利计划等
0
0
0
0
1
2
3
4
04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员流失率预测
影响因素:行业趋势、公司文化、员工满意度等 预测方法:历史数据法、专家判断法、趋势外推法等 预测结果: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员流失率 应对措施:提高员工满意度、优化公司文化、加强员工培训等
人员增长预测
预测方法:趋势外 推法、回归分析法、
时间序列法等
人员配置分析
01
岗位需求:根据公司业务需求,确 定各岗位所需人数
03
招聘渠道:根据岗位需求,选择合 适的招聘渠道
05
培训与发展:制定员工培训计划, 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
技能要求:根据岗位需求,确定各 岗位所需技能和素质
02
招聘流程:制定招聘流程,包括简 历筛选、面试、录用等环节
04
绩效管理: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激 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
06
人力资源供给风险 控制
人才流失风险控制
添加 标题
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提高员 工满意度
添加 标题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归 属感和忠诚度
添加 标题
制定合理的人才流动计划,避免人 才集中流失
添加 标题
加强员工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技 能和素质
添加 标题
国家级一流专业申报
国家级一流专业的申报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符合申报范围和条件。
学校有专业设置权,且专业符合国家、自治区一流专业申报范围。
申报的本科专业应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规定的一流专业范围。
学校外文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中有涉外内容。
学校建设本专业能积极响应国家和区域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需求,具有相对优势和特色。
2. 具备较好的办学基础。
申报的本科专业应具有相对稳定且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等,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3. 符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要求。
申报的本科专业应符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要求,具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较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
鼓励将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和“四新”建设成效融入培养方案。
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教材编写和教学案例开发,形成对行业企业有较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4. 近3年无教学事故。
近3年(指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内,申报的本科专业未出现教学事故。
5. 近3年未发生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重大事件。
近3年(指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内,申报的本科专业未发生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重大事件。
6. 其他事项1)同批次中只有一个专业的院校也可申请作为新增申报学校(表二中提供学校相关信息),不需填写新增专业汇总表(表三)。
2)各学院申请国家级一流专业的总数不超过学院总数×10%。
同一专业在不同学科间只能报一个(总学分为2个)。
若为非首批“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或未纳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申请国级一流专业的学科专业数不能超过3个(同一学院),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或未纳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申请国级一流专业的学科专业数不能超过4个(同一学院)。
同一个教师作为专业负责人最多只能申请一个国级一流专业,但可以在多个学院进行填报,具体按申请学科确定所在学院及申报学院(新增表三需加填申请学科的院长信息)。
贵州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办法
贵州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办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精神,深入推进我校一流学科建设,强化过程管理,评价建设绩效,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黔府发〔2017〕20号)精神,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着力建设在国内或区域内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学科,引导促进不同类别、层次、门类的学科按照《一流学科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有贵州大学特色的“一流学科”建设之路,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贵州省区域一流建设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入榜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
二、考核目的通过建设绩效考核,形成激励先进、优胜劣汰的建设机制,引导各一流学科“汇聚一流资源,建设一流师资,培育一流团队,产出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完成到2020年有3-5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的总体目标。
三、考核原则和方法一流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分为绝对绩效考核和相对绩效考核两个部分,遵循“分步实施、分类评价、聚焦重点、突出业绩”原则。
(一)绝对绩效考核(增比进位)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静态数据为参照物,侧重评估各一流学科建设初期、建设中期和建设结束时,在同类学科中的排位变化情况。
1. 建设初期:各一流学科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主干学科,研究生院参照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记录各一流学科建设初期在同类学科中的初始排位情况。
2. 建设中期:各一流学科在建设初期确定的主干学科,完成“第四轮学科评估简况表”(统计时段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研究生院再次送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评估,并记录建设中期各一流学科排位情况。
3. 建设结束:各一流学科在建设初期确定的主干学科,完成“第四轮学科评估简况表”(统计时段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研究生院再次送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评估,并记录建设结束时各一流学科排位情况。
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分析
从需求层次来看,我国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基层操作人员、中层 管理人员和高层决策人员三个层次。其中,基层操作人员需求量最大,但流动性 较高;中层管理人员需求量次之,是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层决策人员需求量 较少,但对企业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物流岗位能力分析
物流行业对岗位能力和技能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分析
目录
01 一、物流人才需求分 析
02
二、物流岗位能力分 析
03
三、物流人才培训策 略
04 四、结论与展望
05 参考内容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然而,物流人才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 行业发展的瓶颈。本次演示将围绕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进行分析,以期 为物流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3、实习实践
实习实践是培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应与相关企业建立 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 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实习,学生还可 以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的要求不断 提高,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食品 加工产业的发展水平,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和重视实习实践等措 施,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 贡献。
4、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物流运作模式和方法,优化物流系统,提高运 作效率。
5、职业素养: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风险意识 和职业道德操守。
HR成长技能地图
境界修炼
人际理解
领导力
抗压抗挫折
深度思考等
人力资源制度深化建设表
考勤 管理制度
社保 管理制度
薪酬 管理制度
奖罚 管理制度
基础人事 管理制度
岗位职位 管理制度
绩效 管理制度
职业发展 晋升制度
离职 管理制度
招聘 管理制度
档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制度
人才培养 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未来5大趋势
快速变革
中台模式
弹性制度
人才平台
SMART 模型
GAPS模 柯氏型四级 人G才R评O培估W养模类 ADD型IE模
型 KPI法则
企业人力资源系统一体图
管理政策层 管理系统层 管理基础配置 管理服务层 系统工具层 底层人员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组织结构设计
内外部人才库 内外部讲师库 内部知识体系
ERP/OA系统 基础人力资源报表 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彼得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HR简易工作流程
招聘 简易流程
具体需求→招聘计划→招募人才→邀约面试→面试评估→offer沟通→背调体检→入职培训→ 试用期考核→正式录用
专业通道
人力资源 顾问 COE
内部培训师
企业顾问
能力发展
单模块 通用能力
多模块 管理能力
多模块 领导力
战略能力 领导力
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分布
专业知识
六大板块
三支柱
劳动风险
物流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
05 物流行业人才发展的未来 趋势
物流行业人才发展的技术趋势
自动化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自动化水平的 提高,掌握自动化技术的人 才需求将增加,如自动化仓 库管理、无人驾驶车辆等。
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 用,需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 的人才,能够对物流数据进
行有效分析和处理。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物 流行业的智能化,需要具备 相关技术的人才,如传感器 技术、RFID技术等。
物流行业人才队伍建 设与发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CONTENTS
• 物流行业人才现状分析 • 物流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 物流行业人才发展策略 • 物流行业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物流行业人才发展的未来趋势
01 物流行业人才现状分析
物流行业人才需求
物流管理人才
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能够进行物流规划 、运营和优化的人才。
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物流 人才流动率较高,企业需要不 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 人才培养和招聘,增加了企业 的运营成本。
当前,部分物流人才的素质和 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发展 的需要,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 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物流行业人才发展面临的机遇
政策支持 国家对物流行业的发展给予了高 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物流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政策支持。
物流信息技术人才
具备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知识,能够进 行物流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人才。
物流工程人才
具备物流工程技术和系统思维,能够进行物 流设施规划、建设和维护的人才。
物流营销人才
具备市场营销和物流知识,能够进行物流市 场开拓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人才。
人才引进与人才流失对比
人才引进与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进优秀人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思 路、技能和经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 力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优秀人才的加入有助于企业优化管理 、改进技术、提高效率,推动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
人才引进与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 增加企业人力资源储备:通过引进人才,企业可以扩大人 才库,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人才引进的途径
校园招聘
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吸引 优秀毕业生。
社会招聘
通过招聘网站、猎头公司等途径,招募具备 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
内部推荐
鼓励员工推荐优秀人才,建立内部推荐机制 。
国际引进
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或到国内工作,促进 国际交流与合作。
02
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的定义
人才流失是指企业或组织中的人才因 各种原因离开组织,导致组织人才数 量减少的现象。
业务受损
声誉受损
人才流失会给组织带来直接和 间接的成本损失。直接成本包 括招聘、培训和离职赔偿等方 面的费用,间接成本则包括人 才流失对工作交接、团队士气 等方面的影响。
人才流失会对组织的团队稳定 性产生影响,导致团队士气低 落、工作交接不顺利等问题, 进而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营和发 展。
关键人才的流失可能会对组织 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如项目 进度受阻、客户满意度下降等 。
频繁的人才流失可能会影响组 织的声誉,使潜在的求职者对 组织失去信心,同时也会影响 组织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对组 织的评价。
03
人才引进与人才流失 的对比
人才引进与人才流失的差异
人才引进
指企业通过招聘、吸引和引进外 部优秀人才,以补充和增强企业 的人才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清海关关于印发《福清海关青年文明号活动激励机制》的通
知
海关总署政治部关于表彰全国海关保税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
进个人的决定
福州海关关于晋升黄家峰等101名同志关衔的命令 关衔调整人员名单
福州海关关于对邵敏等138名拟任处科级非领导职务人选进行
公示的通知
福州海关关于对在关区稽查补税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的决定
施文锐同志2009年度考核等次优秀证书
福州海关关于对2009年度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的同志予
以表彰奖励的决定
福州海关关于对《海关内务规范示范片》摄制工作作出贡献人员给予表彰奖励的决定
福州海关关于对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通知予以表彰奖励的决定
福清海关关于对杨长崇等九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同志予以通报表扬的决定
福清海关关于给蔡明等18位通知表扬的通报
福清海关关于贯彻落实“严格落实6项禁令、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
加工贸易监管科关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潜规则”现象的思考
福清海关廉政体会大家谈——警示教育活动心得
福清海关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活动实施方案
加工贸易监管科2009年一季度廉政分析报告 加工贸易监管科2009年二季度廉政分析报告
三季度廉政思想动态分析 加贸科三季度廉政形势、做法分析 拓展训练等一系列的照片
关于举办第十三期省级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岗位资格培训班暨创
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福建省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岗位培训 证书——陈嘉晓
福州海关关于印发《福州海关2010年规范申报税收征管岗位
业务培训及技能展示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州海关关于组织开展归类岗位练兵及技能比武工作情况的函 2007年3月29日福清海关应知应会手册测试会
2008年1月31日与融侨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举办“十七大知识
竞赛活动”
浅谈对海关大监管体系的认识和思考——陈嘉晓
《不抱怨的世界2:关系决定命运》读后感—施文锐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陈嘉晓
福清海关开展“给自己一个爱海关的理由”思想讲座 会议纪录2009年度 会议纪录2010年度
.优秀人才涌现
内 容
福州海关团员青年素质拓展训练 福清海关加贸科全家福
福州海关关于对在关区稽查补税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的决定
1. 福州海关关于对2009年度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的同志予
以表彰奖励的决定施方案 2. 海关总署政治部关于表彰全国海关保税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3
. 福州海关关于对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通知予以表彰奖励的决定
4. 福清海关关于对杨长崇等九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同志予以通报表扬的决定
5.
福清海关关于给蔡明等18位通知表扬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