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的思考

关于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的思考

关于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的思考
朱俊华 , 赵黎 明
(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辽宁 大连 16 2 ) 10 9
【 摘
要】 文化体验 活动可 以使留学生全 面、 深入地 了解中国文化 , 对异- -  ̄ 文化的异文化 产生理 解和认 同感, Y8 t ': 有助于正确
处理 由于文化 差异产生的矛盾冲突。同时 , 文化体验 活动也能在提供 语言学 习和 实践机会 、 增强学 习动机和兴趣 等方面起 到促进 作用。只有对留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文化教育 , 留学生教 育的任务才能更好地 完成。 [ 关键词】 留学生; 文化体验 ; 文化教 育
在留学生教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 二、 留学生文化体 验活动的现状及弊端
目前 ,留学生文化体验 活动尚存 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
留学生文化教育可以通 过在语 言教育中渗透文化 因素来 为 : 有组织 的文化体验活动少 , 活动 教育效果差 , 没有把 文化
进行 , 也可以通过文化类课程来进行 , 这些 都代替不 了文化 体验活动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使之形成系列体 系。 但 体验活动这种有效的文化教育形式。
[ 中图分 类号】 G 4 . 68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022 1) —000 6260 (000 04 -2 4
在进入专业 学习之前 , 尤其是来华学习的前几年 , 留学生 的 、 带有心理认 同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 而促 进留 从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这样 , 留学生可以通 学生语言教育 。 过学习汉语 、 体验 中国文化来了解中国 , 理解 中国人 的思维方
对 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可度 , 增强留学生学习汉语 的动机。吴 们没有相应的指导和讲解 ,对文化 内涵不会 达到深刻的理解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作者:王淑欣
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70期
我国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灌溉式教学,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中国文化体验课,但是一些院校的配备并不足以开设中国文化体验课,所以亟需将中国文化体验课纳入科学的课程体系。

为新来华留学生开设体验课教学让他们在文化铺设的环境中感受“做中学”“學中做”,结合之前学过的文化知识,起到一个新老知识巩固的作用。

(一)趣味性;(二)真实性;(三)互动性;(四)需求差异性。

(一)专业化教师队伍;(二)精细化教学计划;(三)专门的文化体验教室。

(一)教师讲授;(二)小组合作;(三)汇报总结。

课堂的主导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体验课还要采取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自学模式。

中国文化体验课的开设是为了给来华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与平台。

来华留学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以及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变大的同时,我们开设中国文化体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都在不断地完善,这也说明了中国文化体验课的开设显示了它在国际交流上有着很大的战略性意义。

关于医学院校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医学院校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医学院校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一、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现状2007年,教育部颁布《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其第十三条指出:“中国文化教育课程应包括中国概况、汉语、医学汉语。

”该规定颁布后,各医学院校虽按规定开设了中国文化课,但通过对国内来华留学教育规模较大的几所院校调查发现,医学留学生留学的5~6年中,中国文化课只开设一个学期(32学时),且均为理论课,即用英语讲授中国概况。

因此,必须创建与理论授课相结合的实践类课程。

开设中国文化体验课,一方面可以弥补中国文化课课型单一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目前医学院校中国文化课课时匮乏的现状。

二、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建设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建设应遵循“三有原则”:有专业教师、有教学计划、有文化体验教室。

1.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开设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的人才保障。

专业化教师能够保证与不同年级的汉语课教师及时沟通,从汉语教材或社会热点问题中选出适合不同年级的文化体验主题,并根据不同主题撰写教学计划,进而根据不同的教学计划拟定文化用品预算,以及完成文化体验教室的布置。

2.精细化教学计划这是开设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的管理保障。

一方面专业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文化体验主题;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评价体系及评价手段、研究性问题等。

3.专门的文化体验教室这是开设医学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的物质保障。

文化体验教室是构成生态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和教师、学生一起构成有机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在这种生态系统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整体的、和谐的、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形态。

如春节主题的文化体验教室布置应呈现出立体化的喜庆气氛,即播放的乐曲喜庆、教室的布置喜庆、教师的着装喜庆。

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师生与环境和谐相处、教和学顺利推进。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

在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正文将围绕课程设计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估与反馈、案例分析以及提高课程吸引力展开讨论。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更好地向留学生传授中国文化知识。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讨论内容,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将以系统性和实践性的角度,为教师们提供有关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的有效参考,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学习。

【关键词】留学生, 中国文化课程, 教学实践,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评估反馈, 案例分析, 课程吸引力, 总结, 展望, 建议.1. 引言1.1 介绍本研究旨在探讨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课程设计和内容的开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深入的案例分析和实践,以及不断提高课程吸引力,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提高中文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我们希望能够为当前和未来的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为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1.2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

他们不仅对中国的语言感兴趣,还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许多留学生在融入中国社会和理解中国文化方面面临着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系统地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目前关于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相对较少,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旨在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体验,从而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国际教育的发展。

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作者:郭维刘谊高永百合来源:《出国与就业·就业》2010年第16期【摘要】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但由于异国的文化、生活以及经济等与我国的差异,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和改善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外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工作,与政治、经济、外交和科技等工作的关系密切,是我国外交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整盘棋中不可或缺少的内容。

如何从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去思考,从跨文化的角度去实施,对加强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管理;思考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留学生教育同样遵循普通教育的基本规律,但由于教育对象来自异国他乡,因此留学生教育也有不同性及特殊性。

因为首先它是一种跨国教育,教育对象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招生、就业等方面要面对国际市场,这必然要求在教育衔接和教学安排上要适应跨国性的需要。

其次,它是一种跨文化教育。

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必然有着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这势必要求在教育中求同存异,以促进各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我们从实际的工作中探讨留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一、留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1.异国文化冲突导致矛盾产生所谓的文化冲突,是指个人或群体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陌生的文化环境生活、学习、工作而引起的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碰撞。

由于来华留学生的本民族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留学生之间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加上语言的障碍,给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外国留学生中,不同宗教信仰、种族之间的文化碰撞难以避免,中外学生之间和留学生与管理部门、社会人员之间的摩擦也偶有发生。

特别是在理解、执行学校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外国留学生会很自然地运用本民族惯有的思维模式去认识、理解外来信息,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或者理解上的错位,导致矛盾的产生。

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传播探究

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传播探究

关键词:新文科;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传播;文化认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然而,能有机会到中国来学习、参观、旅游的外国人毕竟是少数。

怎样消除外国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进而有效传播中华文化,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中的大国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将文化大国变成文化强国,是目前阶段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特别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奠基石。

社会是在发展变化之中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中又诞生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以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从古至今,我们的中华文化之中体现着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样的自信从何而来?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之中而来,更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而来。

近年来,我国高校提出“新文科建设”的部署,与“旧文科”所不同的是,新文科建设非常重视从分科走向科际融合,破除学科壁垒从而走向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协同共享。

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弱化学科,以问题研究为中心。

“新文科建设”的部署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我们在传播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把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完美巧妙地融入其中。

在本文中,我们想要探讨的,就是为什么要传播中华文化。

在新文科背景下,传播中华文化的哪些方面,以及怎样更加有效地转播中华文化。

一、新文科背景下传播中华文化的原因第一,我们的国家正在迅速而稳健地和平崛起,经济实力已经在飞速发展。

但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却远远比不上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

我们现阶段在海外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如太极拳、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乐器、传统舞蹈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良好的作用。

然而,就目前阶段来看,在少数欧美等发达国家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也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调整战略,让中华文化在国内的留学生群体中得到积极广泛而有效地传播。

对我校海外教育学院《中国文化概况课》的教学思考

对我校海外教育学院《中国文化概况课》的教学思考

对我校海外教育学院《中国文化概况课》的教学思考马健烨中国概况的学习作为汉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也是留学生们的兴趣点所在。

但是目前关于我校的中国概况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本文基于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和老师的目标设定等方面出发,讨论了现存的几个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出一些思考,希望可以完善好这门课的教学。

随着我校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入选国家双一流学校,来我校学习的留学生正在不断增多。

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对中国概况的了解与深入学习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汉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更是显得极其重要。

作为基础的《中国概况课》的开设作为必选的选修课,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们不仅在正确了解中国的同时,也能自发的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

一、中国概况课的定位以及重要性.(一)中国概况课是知识学习而非语言技能训练中国概况课从性质上说应该是一门文化课,并不是一门语言技能的训练与学习课。

这就意味着上课的方式课程的设计等和其他的课程应该就有很大的差别。

在海外教育学院的学生中,开设这门课的学生大都是有一定水平的学生。

选用的教材是王顺洪主编的《中国概况》,这门课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这类的情况。

比如在课本的第十章,中国的文学这一章节,会涉及到中国的《诗经》《楚辞》等这类的文章,而中级水平的留学生是无法听懂这一类语言的。

所以留学生就容易形成他们在语言技能课上常用的方法,一遇到不会的词就立马去查字典帮助他们去了解。

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事前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兴趣点切入,可以引发他们的讨论。

再者对于必须要讲的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教师一方面要自己简化成语言简单的句子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应该尽可能的形象化展示。

PPT,音频,视频等现代化手段可以简单而又形象的展示内容。

但是在这过程中老师切记要唱独角戏,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及思考

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及思考

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及思考作者:杨天琪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3期摘要: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汉语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困难,从母语到第二语言,从本国到另外的国家,不仅在语言上不同于从前,并且接触的文化也截然不同。

本论文从不同角度来讲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并对留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建议,引起留学生和汉语教师一个思考。

关键词:语言环境内容方法效果建议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也是历经了3000多年的演变留存于世,留学生面对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环境,是他们学习汉语最大的难处。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把社会环境融入到语言研究领域。

语言环境世界各国不仅欣赏中国的丰富文化,而且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的发展现状对全球的影响也逐渐扩大,国际化的中国已经成为诸多国家前来留学和旅游的重要国家。

日韩留学生日韩两国于中国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相通的语言文化是使日韩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互学习的前提。

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在语法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相同的汉字却表达了不同的含义,例如:汉语中的“大丈夫”,在日语中却是“没关系”的意思。

所以对于留学生来说,要剥离开自己的本国文化,融入到我们国家的文化中去,才能学习好汉语。

欧美留学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环境,他们可以说是和中国的文化、语言交流方式截然不同,所以对于欧美学生的汉语现状并没有其他国家留学生那么好。

学习内容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表现为他们对所学的方面感兴趣的程度。

许多欧洲的留学生对于汉语中的四个声调感到难学,但是日韩的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所以在针对于两种不同语境国家的人,要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3、发音方式(1)日本留学生汉语拼音中b-p,d-t,j-q,g-k,z-c,这几组发音在日语中都能找到发音部位相似的音。

在日语中有五个舌面元音:あ----い----う----え----お[a][i][u][e][o]。

关于利用地方文化提升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感的思考

关于利用地方文化提升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感的思考

关于利用地方文化提升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感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来华留学事业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提升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感已成为当代中国留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利用当地文化来增强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感有其特殊意义。

本文通过阐述地方文化的内容和作用,对利用地方文化增强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地方文化文化认同感来华留学生截止2022年,来华留学生超过了49万,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国际留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开展的“生力军”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一、提升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意义文化认同是指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群体之间对共同文化的确认。

共同的文化符号、文化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都是文化认同的表现。

在我国语境下,文化认同是指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民俗习惯、语言文字等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情感层面上可理解为对祖国的归属感和对中华文化的喜好程度;行为意向层面上的文化认同是指按照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规范展开行动的意向,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中国人保持一致的意向。

[1]而留学生适应异国文化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从初始的好奇兴奋到面临文化冲突,经历文化认知重建后完成基本适应。

留学生在面临文化冲突时,会审视主客体文化异同,或者因为对客体文化产生认同危机,固守主体文化排斥他者文化;或者因急于融人客体文化则完全放弃主体文化,却又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融入点而陷人僵局。

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文化休克。

留学生在面临文化冲突尝试了解客体文化时,或由于渠道不通而未果,或由于了解途径不多则对客体文化认知片面和零碎,或由于感知的场域不够而认同不高,或由于了解方式不当而对中华文化没有好感。

[2]这些情况都会造成文化冷漠。

文化休克和文化冷漠都是留学生来到中国面临的文化冲突造成的。

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关系到留学生对“我国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感知度、认可度、认同度”,是评判留学生教育是否成功进行的关键指标之一,如何让留学生真正地融入中国的本土文化,如何切实提高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让他们对中华文化、中国国情从认知到认同,形成他们自己的中国故事,使他们乐于向世界描述他们眼中的真实中国,是当前开展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关键。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作者:李静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9期【摘要】在来华留学生的发展规模逐年扩大、中国文化教学的战略意义凸显的今天,开设中国文化体验课已经成为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中国文化体验课建设应坚持有专业教师、有专项教学计划、有专门教室的“三有原则”。

在此原则基础上,踏实践行“三三制”教学模式,这是培养留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中国文化课战略意义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10-01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

据教育部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比2012年增长了35%[1]。

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如何上好中国文化课,不仅关系到留学生教育质量的问题,更关系到“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2]的国家战略问题。

一、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现状目前,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呈现出显著的“三个为主”的特点,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材内容为主。

其结果是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够、参与性不足。

改变目前这一状况的有效手段是在原有的中国文化理论课基础上开设中国文化体验课,实现以生态课堂为主、以学生体验为主、以主题内容为主的中国文化教学。

目前,已有一些院校开设了中国文化体验课,但是由于对课程体系建设的准备不足、对教学管理的监督不足、对教学评价的重视不足等原因,中国文化体验课略显随意,尚未成为汉语言文化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而,亟需将中国文化体验课纳入科学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文化体验课的特色作用,促进汉语教学的内涵式发展。

这绝不是简单的“做中学”,而是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二、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课建设美国近代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人为本,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以人为本,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以人为本,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汉语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语言,以为世界学者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

对外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实现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

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

本文通过阐述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质内涵、分析我国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

以人为本留学生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来,各行各业开始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视和关心工作中员工的感受、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

留学生管理工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关注留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高效的、人性化的服务,让他们在离乡背井的情况下感受到异国他乡的温暖。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质内涵以人为本,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以留学生为主体,教育工作者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全心全意为留学生服务,努力做好促进留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围绕着激发和调动留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工作,不但要教授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加强其道德素质修养,在培养留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其个人特长也积极支持。

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强调人性化管理工作,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更要以维护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促进我国留学生事业的发展。

二、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环境与国外存在差异近年来,我国涌现了许多民办高校,但公立学校依然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且以应试教育为基础,以国家要求为目标,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管理学生。

根据调查显示,在没有老师的安排下,给学生自由安排的机会,结果大多数学生却表现出很不适应。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他们对学生要求并不严格,在道德素质、是非好坏上往往根据学生自己的标准来判断。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提升策略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提升策略

艺术教育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提升策略□罗家文/文留学生一直都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的媒介。

无论是自费留学还是公派留学,留学生都以学习、掌握某项本土没有的技术或技艺、体验不同国家文化为目的,体验异国他乡的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和生活风俗习惯。

因此,留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适应、接受异质文化的过程。

在学成归国之后,留学生会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带回故土,将所学融入本土的生产生活,自发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因此,提升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有益于塑造我国的国际形象,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1 来华留学生概况与文化认同概念界定1.1 来华留学生概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来华留学。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2021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3年为32.8万人,此后逐渐增长到2020年的50余万人。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在积极寻求对策来扩大来华留学生的人数、规范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如教育部曾在2020年6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调整了国际学生入华留学的申请资格,并强调我国高等院校对来华留学生开展中国法律法规、民风民俗、校纪校规等方面的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快熟悉和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好地完成学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各大高校的留学生进行回信,欢迎他们入华学习,并且多次在会议中强调: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部门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努力提升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扩大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推动新时代来华留学教育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1]。

1.2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某种文化和价值感知的共识,是人们对其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对这种文化中最有意义事物的肯定。

从行为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文化认同不等同于表面上对异质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是发自内心地接受不同社会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规范,并乐于将其融入生活、亲身实践。

关于国际教育中“中国文化”课程的思考——以北京印刷学院为考察对象

关于国际教育中“中国文化”课程的思考——以北京印刷学院为考察对象

2022年1月第1期Jan. 2022No.1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关于国际教育中“中国文化”课程的思考——以北京印刷学院为考察对象刘典典(北京印刷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2600)[摘 要]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教育中如何让中华文化充分发挥作用,是国际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课程在国际教育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好感和认同,留学生学习汉语及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生活。

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指出了“中国文化”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中国文化;留学生;认知;认同[基金项目] 2019年度校级课程建设项目“北京印刷学院留学生教育中的‘中国文化概况’课程改革与创新”(22150119003/022)[作者简介] 刘典典(1988—),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北京印刷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1-0030-04 [收稿日期] 2021-07-14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教育水平越来越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深造。

北京印刷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学科优势,不断拓展留学生规模。

一、我校“中国文化”课程的开设情况北京印刷学院隶属北京市,是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

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从2016年开始,年均招收300余名国际学生,招收的留学生有语言培训生、学历生、预科生、进修生等四类。

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现开设38门对外汉语课程,除预科生以外,学历生和进修生都开设有“中国文化”课程,在38门对外汉语课程中有9门课程为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占比23.68%。

提升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调查与思考

提升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调查与思考

提升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特别是来华留学研究生。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调查。

一、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在中国,研究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为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建立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

具体而言,这就需要完善现有课程,加强科研实践,引入国际化教材等。

此外,还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帮助。

二、设备和实验条件的完备研究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备和实验条件的完备。

因此,要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设备和实验条件的完备是必不可少的。

应该加强设施建设,提高教学实践用具的质量,为研究生的科研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重视留学生的语言学习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对于留学生来说,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虽然英语是一门普及程度较高的外语,但来华留学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仍然会遇到很多交流障碍。

因此,加强语言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能够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的舒适度,同时也能增强他们与中国同学和教师的沟通能力。

四、培养国际视野和文化适应性来华留学研究生主要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能够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适应中国的生活和研究环境,留学生需要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知识。

此外,交流学生之间的不同观点,互相分享经验,也可以帮助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更开放、包容的心态。

五、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则是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对学习和生活自主权的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和融入中国的研究和生活环境。

总之,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需要教学人员和各类机构政策的重视,主要也需要留学生自身的自我管理培养。

海外留学生如何看待中国文化

海外留学生如何看待中国文化

海外留学生如何看待中国文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我国的文化发展以及文化普及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软实力滞后于硬实力。

那么作为在中国的海外留学生,在他们眼中中国的文化和在他们亲自来到中国之后所感受到的是否有什么不同?本文通过对来华外国留学生对我国文化的形象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中国软实力的转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留学生文化认知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1留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留学生在来华之前对中国的文化有自己想象,来华之后感受到的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接触到的中国文化元素,形成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感受。

这种感受不仅建立在对中国被塑造的文化形象上,更是建立在对现实中国文化的感知上。

因此,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经历了建构——解构——再建构的过程。

1.1来之前想象中的文化建构来到中国前,留学生和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一样,主要是“神秘”,“古老”,“东方古国”,谈到中国,他们最先想到的“功夫”、“京剧”、“熊猫”、“长城”,在他们对中国的文化想象中,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功夫,都会唱京剧,中国各个地方都有熊猫。

历史悠久,但有些似乎有些损害人权,甚至摧残生命,如以前的女人裹小脚,新中国施行计划生育等等,不太注重作为自然人自身的权利。

中国有一种模糊哲学,不太注重精确和量化,比如中医,经脉似乎很难描述和测量,中国哲学突出中庸,无可也无不可,没有一个精确的标准。

中国人在这种文化的塑造下,普遍比较保守,对自身的情感和感受采取压抑的方式,不太表达和外露。

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最初的认知存在偏差,也多停留在历史阶段,这种文化刻板印象对于他们客观看待不断发展的中国文化形成了障碍,也无法向世界传达中国新的文化信息。

1.2来中国后文化形象的解构与再建构海外留学生来华后,身处中国文化之中,他们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当代文化,认识到来华之前的文化想象并不能客观的代表中国,他们部分的否定了之前的文化认知,重新建构了新的中国文化形象。

对加强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考

对加强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考

对加强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摘要]:本文在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改进和加强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对策,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教育管理abstract:through the system studies about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reign students in our country’s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approaches and policies for the students management,which will improve and develop as well as to accelerat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留学生管理工作进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可以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

而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则是推动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

为此,健全和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富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与模式,提高留管干部素质,建立完整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一个规模适度、层次合理、质量优良、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发展模式,才能保证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思考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专业学习,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然而,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为人之道。

在英语专业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面对各种诱惑和困惑,而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他们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例如,传统思想中的"仁爱"和"和谐"的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文人雅士们重视修身养性和文学艺术的修养,通过饱读诗书和参与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造诣。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这种修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文学作品,并能够用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对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需要具备过硬的跨文化沟通技巧。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尊重和理解他人,以及包容与宽容的精神,这些价值观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提高和中国人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专业的课程中。

例如,可以通过教授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或者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然而,要想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到英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倡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将其传授给学生。

来华留学生管理中文化冲突问题与策略

来华留学生管理中文化冲突问题与策略

来华留学生管理中文化冲突问题与策略【摘要】本文讨论了来华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的文化冲突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和问题意义。

接着,在分析了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和原因,以及管理中的文化调适策略,并强调了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和跨文化培训的必要性。

在提出了加强文化交流、建立文化融合机制和推动跨文化教育的建议。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和总结,可以有效帮助管理者和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文化冲突,提高管理效率和留学生的学习体验。

最终实现跨文化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管理、文化冲突、文化调适策略、语言沟通、跨文化培训、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机制、跨文化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的全球化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深造,这些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他们带来了多元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带来了一些文化冲突问题。

随着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管理来华留学生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来华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的文化冲突问题成为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难题。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在管理留学生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沟通不畅、理解不到位以及行为不同的情况,这些文化冲突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管理中文化冲突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寻找合适的管理策略,对于提升留学生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问题意义在进行来华留学生管理中,文化冲突问题一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和障碍。

这些文化冲突不仅影响了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对学校和社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难题。

解决这些文化冲突问题,实现留学生管理的有效运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化冲突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留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术成绩。

如果留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无法理解和接受文化差异,就会导致情感困扰、适应困难和学习困难。

这样不仅影响到留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1. 语言障碍:由于语言的不同,留学生可能会在与老师、同学或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出现误解或不适应。

来华留学生管理中文化冲突问题与策略

来华留学生管理中文化冲突问题与策略

来华留学生管理中文化冲突问题与策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留学生们选择来中国留学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有的是为了探索中国的发展机会,有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科技成果。

但是在来华留学生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文化冲突问题。

本文将分析来华留学生面临的文化冲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文化冲突问题1. 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但是来华留学生往往会因为语言障碍而面临沟通困难。

在课堂上,他们可能听不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在生活中,他们可能无法与中国人正常交流。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管理上的困难。

2. 价值观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中国,尊敬长辈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在一些西方国家可能并不重视这一点。

来华留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举止与中国人产生矛盾,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

3. 学习方式不同中国的教育体系与许多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留学生可能对中国的教学方式感到不适应。

中国的教学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而一些国家则更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

留学生可能对中国的教学方式感到困惑和不满。

二、解决策略为了解决留学生面临的语言障碍问题,学校应该加强语言培训,提供语言课程和沟通技巧培训。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学校也可以组织语言交流活动,让留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中文口语。

2. 加强跨文化教育为了缓解价值观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学校应该加强跨文化教育。

通过开设跨文化沟通课程、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并学会尊重和适应中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也可以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留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3. 引导学习态度转变为了缓解不同学习方式带来的文化冲突,学校应该引导留学生逐渐转变学习态度。

在教学上,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鼓励和支持留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思考加强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考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

他们别再像往常那样仅仅在中国住上一年半载,学习一些基础汉语,而是进入中国的正规大学,同意全面的、严格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本科教育。

据统计,上海市留学生为3298人,为4322人,达到5312人。

能够预测,留学生人数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留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向留学生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更高的要求。

怎么样习惯全球浮现的汉语热形势,在留学生人数增加的并且,加强中国文化教育,为弘扬中国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是当今高校一具重要课题。

一、重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重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是中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方针使然。

《大纲》明确指出,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掌握基本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

”依照这项原则,决别能为了增加语言学习时刻而减少中国文化的课时。

尽管中国文化别是其他专业留学生的专业,但是在对他们的教育之中,别能疏忽中国文化的内容。

因为同意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合作,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假如别学习中国文化,将来回国之后又怎么宣传中国文化呢?留学生来自别同的国家,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风俗适应、社会价值等等,与中国有较大的差异。

这些因素有时会让留学生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甚至浮现某种程度的文化冲突。

尤其是那些刚刚跨出高中校门、第一次远离家庭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开始时,对留学日子期望很高,充满了向往,但是关于怎么习惯新的学习日子、新的环境没有充分的心理预备。

现在,身处异国,人一辈子地别熟、语言别通,衣食住行诸般情况都得靠自己独立处理,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考验。

加强中国文化教育,可以让留学生尽快地熟悉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风俗适应,从而实现入乡随俗,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中国文化课上,留学生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增长见识。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其认识作用涉及到日子的方方面面,可以提高留学生的人文素质,增长他们的知识。

《论语》早就指出:“小子,何莫学夫诗?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而且,加强中国文化教育,进而向世界推广,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中国和国外友好,是中国的国策之一。

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了解中国,文化是重要的渠道之一。

因为文化直接反映了一具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状态。

中国文化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频频精彩亮相,对世界了解中国发挥着积极的别可替代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别够,我们要更多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经过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一具真实的中国”。

①别同国家由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进程、文化风俗、社会制度,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妨碍着其国民的价值观、心理意识、日子方式等。

别同的文化本来能够共同存在,互相交流,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增进人民的友谊。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缺少了解、误解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敌视东方中国,否定、排斥中国文化,进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冲突。

怎么才干消除由于文化隔阂、误解而产生的冲突呢?有效办法之一,算是让留学生在留学中国期间,尽可能地多了解中国,将来发挥促进中国与留学生本国友好交往的桥梁作用。

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关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差不多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早在1895年春,康有为就在“公车内书”中提出,推荐儒学大师像基督教教士那样传道全世界,发扬中华优秀之文化,竞争于世界民族文明之林。

余秋雨说:“经过文化艺术作品的海外传播,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是我们学艺术人的责任。

因为,‘经济能够使人富裕,但是惟独艺术才干带来尊严。

’”②所以,向留学生传授中国文化,让留学生同意中国文化,把他们培养成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对增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进展友好关系一定能起到别可估量的作用。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克服那种以为当今的中国少年人都偏好西方现代文化,外国留学生可不能对中国文化有亲和力的片面思想认识。

历史证明了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价值。

“中华民族可别是普通的民族,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王国、古印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都消逝了,唯独一具中华民族灭别了,这算是中华民族,这算是中华民族的魅力。

假如我们是一具没有文化、没有美德的民族,我们的文明能传承下来吗?”而且,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都有优点,就拿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相比,美国的文化事实上不少东西很粗糙。

”③而且,中国文化不管对东方依然对西方,也不管是在过去依然如今,都产生过巨大妨碍,并在进一步产生巨大妨碍。

韩国文化观光部副部长裴钟信说:“中韩两国的价值观念特别相近,所谓‘韩流’实际上是在韩国文化中重新寻到了中国的古典文化。

韩国从两千年前就开始从中国传入文字和书籍,并引进了思想、文化和技术。

韩国特别坚守自己的传统,尤其重视对青青年对于‘孝道’的教育,‘怎么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而这恰恰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特别契合。

”④遗憾的是,我们自己却是“别识庐山真面目”。

二、中国文化教育的内容文化的包融性很大。

举凡文学艺术创作、哲学著作、宗教信仰、风俗适应、饮食器服之用,都包括在内。

它既包括高文典册的圣经贤传,也包括布帛菽黍的制获方式以至于举止言谈的风度等。

尽管由于国家的制度、风俗适应的别同,人们的价值观并别一致,但是,作为人类,就必定具有某些相同的理念。

在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中,必须既要坚持中国的特色,又要追求世界的普遍性。

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和谐理念,对留学生教育是特别故意义的。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庸》说:“致中和,乾坤位焉,万物育焉。

”《庄子·大宗师》说:“别以心捐道,别以人助天。

”认为惟独和谐了,自然界才干各得其位,万物有次序;自然界是和谐美好的,应当排斥一切违反自然规律的人为,以免破坏自然状态。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说求“礼之用,和为贵,”⑤主张仁义道德、博爱、“行而宜之”,以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所谓中庸,算是要反对过与别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

台湾作家龙应台指出,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算是“体如今一具人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待他人,怎么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之中。

在一具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知道得尊重自己——他别苟且,因为别苟且因此有品位;人知道得尊重别人——他别霸道,因为别霸道因此有道德;人知道得尊重自然——他别掠夺,因为别掠夺因此有永续的生命。

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尤其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大文化当中,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

”⑥对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和谐特点,做了较好的归纳。

和西方的强调自我别同,儒家提出入世,主张“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一辈子理想,强调人一辈子的社会作用。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文化要求个人服从社会整体,为社会多做贡献。

诚如韩美林所言:“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既有相同的地点,也有相悖的地点。

外国的文化说个性张扬,人性的自由神圣别可侵犯。

而中国的文化说的是内敛、自省、小我大公、忠孝仁义。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⑦“小我大公”,算是强调人要多为社会做贡献,这才是人一辈子的价值所在。

中国文化又特别强调家庭观念,说究尊老爱幼,说究孝道。

这一点,在家庭关系日渐淡薄的今天,应当说是特别故意义的。

此外,中国文化还特别强调个人素养修养的重要性,关于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也是特别故意义的。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别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学》说:“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实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强调了一具人,惟独树立了正确的人一辈子观、崇高的理想,才干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使自己的一生更故意义、更有价值。

充实了留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总体素养,才干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效,事半而功倍。

中国的风俗适应也是留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的风俗适应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绵延生息而传衍进展的,是中国所独有的现象,其教育作用历来受到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

《礼记·王制》说:“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秦汉未来,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士医生更是将“辨风正俗”提到治国安邦的高度。

《汉书·艺文志》言:“王者因此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中国风俗适应关于留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进展、探讨中国人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别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养成尊重中国风俗适应的自觉性,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三、中国文化教育的办法中国文化教科书的学习目前汉语言专业的留学生,大都采纳国内本科生的教材,在说课时由教师选择篇目进行说解,这显然别适合留学生的实际需要。

所以,依照《大纲》的规定,按照学科的体系性,编写出适合留学生使用的教材,在当前是特别必要的。

其他专业的留学生学习的中国文化内容,并别需要详细介绍某一门学科的特点、具体内容和演变过程,而是精选那些最有价值、最能反映中国的特点、对留学生的总体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汇编成册,以供阅读、说解,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增长见识。

内容要精简、有味、突出重点,将知识性和道德素养教育性融为一体。

旅游观光,大自然是美的源泉。

留学生在观赏中国的名山大川的优美景色时,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激发热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脚,诚如孔夫子所言:“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还可以经过了解中国河山、地理的特征,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征、形成的原因。

别仅这样,旅游观光还可以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说:“屈平因此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苏轼《江行唱和集序》说:“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

”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旅游观光关于学习的促进作用。

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经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强调经过亲躯体验去了解社会、增长才能。

这些言论,关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学习,也是具有启示作用的。

虽说留学生从国外来到了中国,日子在中国、学习在中国,但是他们关于中国社会的了解,依然浮光掠影式的,比较肤浅。

所以适当组织留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特别有必要。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3月12日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主题:绿色、氧气、健康、时尚;二、活动主办单位:XX;活动协办单位:XX;三、活动时刻:2005年3月12日(星期六)8:40——14:00;四、集合地方:XX植树地方:XX;楼盘参观地方:XX;五、交通工具:大吧车接送、自驾车;六、种植树种、数量:公孙树,40棵;七、活动流程:1/09:00:XX步行街集合;2/09:15:发誓;3/09:30:动身;4/09:30――10:30:XX(参观过程中领取干粮和矿泉水);510:30:到达植树地方;6/10:30-13:30:植树活动开始,内容如下:A、植树造林;B、互动游戏;C、媒体现场采访活动主持人、会员和阳光100俱乐部负责人;D、业主代表说话;5、14:00:活动完毕,会员自由合影,乘车返回XX酒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