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带答案)

江苏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孙权劝学》对比阅读(上)(一)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偶成(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令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权谓.吕蒙曰:(2)见.往事耳:(3)及.鲁肃过寻阳:(4)即更.刮目相待: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愿为.市鞍马(《木兰诗》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但微颔之.(《卖油翁》)D.结友而.别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卿今者才咯,非复吴下阿蒙!4.以上两文都有劝学之意。

两者劝说的方法和目的有何不同?(4分)1.【答案】(4分)(1)告诉,对…说(2)了解(3)到,等到(4)重新【解析】本题属文言实词积累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实词的含义,并学会课内外迁移。

此题中“谓”意思是“告诉,对…说”,“见往事耳”的“见”便是“了解”的意思;“及”意思是“到,等到”,课本中“更”便是“重新”的意思,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平时就注意积累与辨别。

2.【答案】A【解析】本题属文言实虚词积累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蒙辞以军中多务”和“徐以杓酌油沥之”中的“以”都是“用”;“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为”是“成为”,“愿为市鞍马”的“为”是“为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之”是无实际意义,是结构助词,“但微颔之”的“之”是“它,指这件事”;“结友而别”中的“而”是“然后”,“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而”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然而”。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试题1(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③即更.刮目相待更:8.翻译。

(5分)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2013答案】5.(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3分)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B项代词C项推托,借口/言语D项表顺承/表转折)7.(3分)①相当,符合②牵,拉(或“通‘攀’,牵,引”)③重新8.(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岂”、“治”各0.5分)9.(3分)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该文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和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阅读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伤仲永》《木兰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木兰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比较阅读比较一:【甲】伤仲永【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 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分)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用自己的话作答)。

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3分)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5分)比较二: [甲]《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孙权劝学》《伤仲永》对比阅读 赛课

《孙权劝学》《伤仲永》对比阅读 赛课

合作探究
1、《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课文有 什么共同主题?
学习
2、关于学习,两篇文章的主角又有什 么不同?
吕蒙
学习前
以勇著称
பைடு நூலகம்听劝始学
学习后
智勇双全
功成名就
方仲永
五岁能诗
环谒邑人
泯然众人
不使学
对比一下
吕蒙 有勇无谋
学习
智勇双全,功成名就
方仲永 天降神童
不学习
泯然众人
论学习的重要性
3、读了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鲁教版第一单元
《孙权劝学》& 《伤仲永》忆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 (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 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 而别。
复读课文 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也,不使学。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分别 讲了一件什么事?
《孙权劝学》: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 开始学习,才略取得惊人长进。 《伤仲永》:神童方仲永因父亲认为 他有利可图,将他作为赚钱工具,不 让他学习,后来沦为普通人。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 精思。(朱熹)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08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3·青海·中考真题)班级举办“畅游诗文”活动,请你参与。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选自《论语》)1.明语气:以下语句该用什么语气读呢?请你帮小华选择其中的一句,帮他解决朗读的困惑。

朗诵的语气:激扬悲伤恳切感叹劝勉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选择的句子是:朗诵的语气是:2.析字义:请根据示例,参考表格中出示的字的释义,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写到横线上。

文言词句字典中的释义列举恰当的解释示例:见往事耳①朝见②了解选择②(1)不舍昼夜①停②房屋选择(2)士别三日①太阳②天选择(3)温故而知新①学过的知识②所以选择3.赏文本: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明确作品内涵,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1—5题。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粗的.字。

(1)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了解,知道(2)重新2.积学修业的人分别了几天之后,就要重新擦擦眼睛,另眼相看,老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3.原因:卿今当涂掌事。

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掌握军队,事情多。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二」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一)课内阅读理解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及鲁肃过寻阳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二)课外阅读理解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B。

盲臣安敢戏君乎C。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

及鲁肅过寻阳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

(不超过五个字)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答案: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对比阅读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③即更刮目相待更:8.翻译。

(5分)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作文: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无可避免地一天天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阳光,也有躲闪不及的风雨。

但请相信,它们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幸福宁静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失败彷徨的苦痛,让我们懂得坚强。

未来生活就这样在成长中一一展现它的奇妙远景。

在你十四、五岁的年纪里,一定有一些事、一些人;一抹微笑、一个拥抱;抑或是……永远地刻在了你的记忆中,对你的成长起着非凡的作用。

《伤仲永》《孙权劝学》木兰诗》练习题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木兰诗》练习题答案

《伤仲永》练习题答案一、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

杰出的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世隶.耕未尝.识书具父异.焉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仲永环谒于.邑人..父利.其然.也日扳..钱币乞之余闻之也....久称.前时之闻.泯然....远矣..众人矣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卒.之为众人固.众人受于.人今夫.不受之天三、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借旁近/与之 B、金溪民/方仲永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四、课内语段阅读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过七年,泯然众人,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因为仲永原本天资聪慧,却因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

3、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父利其然也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4、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5、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6、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因材施教,及时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使学”;父利其然也、世隶耕、“邑人”的“捧杀”。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1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③即更刮目相待更:8.翻译。

5分)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答案:5.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6.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 B项代词 C项推托,借口/言语 D项表顺承/表转折)7.相当,符合牵,拉或“通‘攀’,牵,引”)重新8.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岂”、“治”各0.5分)9.3分)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初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孙权劝学》《李贺作诗》选段(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孙权劝学》《李贺作诗》选段(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孙权劝学》《李贺作诗》选段(附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甲文:《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文本a:《尚中庸》中的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我听了很久了。

在明朝的过程中,我从祖先那里回家,在叔叔家里看到了它。

十二点或三点。

当你写诗时,你不能说过去的新闻。

还有七个,也是从扬州来的,回我叔叔家问严。

他说:“所有人都死了。

”乙文:《李贺作诗》选段李贺有一个长久而吉祥的性格,来自郑皇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①,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他很瘦,有眉毛、长长的手指和爪子,书写速度很快。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②,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③程课④者。

及暮归,足成之。

哀悼日不是那么醉。

我没怎么想。

母亲把她的女仆放在钱包里,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笔记①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②奚奴:带着奴仆,奚,xī。

③牵合:牵强符合。

④ 课程:固定格式。

21.解释下列句子中添加单词的意思。

(4分)(1)小客人其父(2)这不能称为过去的新闻(3)援笔辄就像素数结构一样(4)及黄昏时再来,你会成功的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一文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句? (1分)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钟)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请各举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分钟)2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方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分)26.方仲永的最终结局是“众生皆死”,而李贺则成为唐代著名诗人。

《孙权劝学》《伤仲永》复习

《孙权劝学》《伤仲永》复习

《孙权劝学》复习1、作者简介:司马光,字君实,陕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著名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表现的是他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乐于助人,冷静沉着,聪明的性格特征。

2、题目解说:(1)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劝学:鼓励学习(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资治通鉴》的编写,为我国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它是继《史记》之后的我国又一历史巨著;然而就其编写目的而言,正如题名一样:“鉴于往事,资以治道”,是为使后代统治者吸取前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所以它着重于政治、军事,而缺少社会经济变动的记载。

3、作品理解:(1)主题思想: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2)结构: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鲁肃叹学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3)写作特点:对话揭示人物性格4、作品启示(与《伤仲永》一文比较阅读):(1)内容比较: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了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两文的内容都和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2)写法比较: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5、句子品味:(1)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学”的必要性;(2)卿言多务,孰若孤:指出“学”的可能性;(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情不自禁的赞叹,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短;刮目,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增长之快之大。

《孙权劝学》阅读学习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学习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由是:“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旧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念书,自认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就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 。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吃惊、敬重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文末的“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原文)更进一步说了然这一点。

4、文中能够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二、解说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却;3、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4、但当涉猎涉猎大略地阅读;5、见旧事耳见:认识6、蒙乃使就学乃:于是,就;7、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华和谋略8、即更刮目相待刮擦;三.1 、文中最突出的描绘方法是什么?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绘。

2、本文所揭露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迪?答:我的启迪是: 1、开卷有利,只需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我们要以开放的目光对待他人。

3. 成语:刮目相待(看):指他人已有明显进步,不可以再用老目光来对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问尚浅。

4.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四、课文理解1.为何“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由于状况是在不停变化,人也在不停变化,不可以拿老目光对待人。

要用发展的目光对待人和事。

要预计到他人的进步。

2.鲁肃赞誉吕蒙的语句“卿今者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是什么描绘?有何作用?侧面描绘,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就学,学有所成。

3.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迪(1)要想让人刮目相待,必定要自己擅长学习,并学有所成。

虚心听取他人正确的建议。

(2)一个人即便基础差只需态度正直勤苦努力就能学到东西,提升水平。

4.孙权如何劝告吕蒙的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需性“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 ,接着言传身教,证明学的可能性“孤常念书自认为大有好处”,让吕蒙没法推却,“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想必在日常的学习中,你们常常不会语文文言文题目而苦恼吧,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赶快来阅读吧!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D、孰若孤/孰视之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答:参考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事/完成)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了解/引见)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D、孰若孤/孰视之(谁/通“熟”仔细)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答: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1分);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1分)。

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1分)。

后天教育和学习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1分)。

(答对三点3分,语言通顺1分。

)。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通用14篇)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通用14篇)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通用14篇)《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篇1导语:《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孙权劝学》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祝同学们学习更上一层楼。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文章道理: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诫子书》比较阅读

《诫子书》比较阅读

一、《孙权劝学》和《诫子书》比较阅读(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分)答: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答: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翻译下列句子.(2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答: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分)答:。

二、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孙权劝学翻译(含习题)

孙权劝学翻译(含习题)

孙权劝学1、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3、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初:当初。

谓:对……说。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以:用务:事务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岂:难道。

为:成为。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邪:通耶,语气词,吗。

但:只。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若:比得上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乃:于是,就。

就:从事。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军中事务,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更:重新。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之:主谓之别,不译。

见事:认清事物。

遂:于是,就。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了,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鲁肃于是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

三、重点词1、通假字邪(yé):通“耶”,语气词,吗2、一词多义当:①但当涉猎(应当)②当涂掌事(掌管)见:①见往事耳(了解)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即:①即更刮目相待(就)②即书诗四句(立即)3、古今异义①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和孙权劝学相似的古文和考题

和孙权劝学相似的古文和考题

和孙权劝学相似的古文和考题一、和孙权劝学相似的古文伤仲永1. 作者介绍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安石,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王安石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改革,在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2.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3. 注释隶耕:属于种田的。

未尝:不曾。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啼:哭着。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即:立即,马上。

书:写。

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

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之:认为他很奇特。

奇,对……感到惊奇。

稍稍:渐渐。

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

利,认为……有利可图。

日扳仲永:每天拉着仲永。

扳,通“攀”,牵,引。

环谒:四处拜访。

称:相当。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4. 翻译金溪有个百姓叫方仲永,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
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8.译。

(5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
参考答案:
5.(2分)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
6.(3分)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 B项代词 C项推托,借口/言语 D项表顺承/表转折)
7.(3分)相当,符合牵,拉(或“通‘攀’,牵,引”) 重新
8.(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 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
可)(“岂”、“治”各0.5分)
9.(3分)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

示例二:鲁肃识人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拟题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从孙权角度作答最多只得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