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知识传播-中西对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斯·迈耶霍夫《 伊 斯 兰 教 的 遗 产 》
翻译的作用——中国
一 、明末之前的科技翻译丰富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中西方科技知识的交流。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使中国人第一次了解到西方近代先进的科技知 识,特别是近代的世界观念,打开了部分中国人的眼界。(P.113) 三、清末民初的科技译著引进了西方的部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理论, 在知识分子间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现代性的萌芽。(李,雷) 四、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科技翻译活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现代化 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方(古阿拉伯)
①对异教和异文化采取宽容政策
﹡崇尚知识,尊重知识
②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学者齐心协力进行翻译工作、统一的语言,国际
间的通商贸易、经济往来以及中国的造纸术的传入等,也促进了翻译
事业的发展和翻译运动的形成。
③长途跋涉、跨地域贸易的习俗
• *与同时期其他文明体相比,阿拉伯人心胸开阔宽容
中西第一阶段对比 • 中方第一,二次翻译高潮 • ①没有特定的翻译中心,主要是在西方传教士,中国社会 上层的官员以及士大夫。 • ②清末民初洋务派建立的以军事为目的的翻译机构,以及 西方传教士建立的以传教和殖民为目的的翻译出版机构 • ③第一次翻译高潮主要是编译梵文,古阿拉伯语文献,第 二次主要是西方各国语音,英文,法文,日文,德文等。 • ④翻译外来文献的态度:排斥——被动——主动。 • ⑤翻译活动一般就是做到传达信息和只是,很少有创新活 动。
中西第二阶段对比 • 中国第三次翻译高潮 • ①政府设立专属翻译机构专门从事翻译引进活动,另还有 各色民间团体的设立 • ②各领域成果翻译引进,涵盖不同语言,但建国初期主要 是引进苏联的文献科技,改革开放以后对各国科技成果兼 收并蓄。 • ③ 翻译活动涉及各个领域,建国初期主要是生产建设,之 后打开国门,翻译引进自己所不足的领域。 • ④就翻译作品而言,严格按照现代翻译标准,力求忠实于 原文,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 ⑤就翻译理论而言,已经在翻译理论上有所造诣,并逐渐 形成我国特有的翻译理论体系 • ⑥翻译作品也不拘泥于直译或意译的方法。
西方第一阶段特点
• 第一阶段(8-10世纪)
• 1、以巴格达为翻译中心; • 2、建立“智慧宫”(House of Wisdom),作为官方翻译机构;
• 3、将古希腊、古波斯语和梵语文本译为阿拉伯语;
• 4、翻译活动集中在医药、哲学、星象学流行(为宗教服务) • 5、翻译运动:翻译引进→学习研究→发展创新 • 6、译者将翻译看做一种创造性过程,译作往往附带评论、概述或解 释性的注解,以使原文更容易理解。
介绍到阿拉伯国家来,形成 “阿拉伯数字”(P.101)
医学:胡那因·伊本·伊舍克(Hunayn ibn Ishaq, 809-877),将盖伦的医学 著作大部分译为阿拉伯语,著有《医药学问题:眼科论文和齿科论文》,奠定了 阿拉伯眼科的基础;伊本·森纳在《医典》中提到中国的切脉术。 (P.100 , P102) • 化学:扎比尔· 伊本· 海扬—炼金术的首创人,被称为神秘学者;让·波兰克 译奥斯瓦尔德·克罗尔的化学教材。(P.102,P107)
西方翻译第二阶段
• 第二阶段(11-13世纪)
1、建立“托莱多翻译院”,翻译集中在西班牙和西西里岛; 2、阿拉伯文化西传:将阿拉伯文著作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 3、翻译的作品主要是希腊作品的阿拉伯语译本,其次是阿拉伯语原作和希腊原作; 4、翻译活动集中在希腊和阿拉伯世界的哲学和科学成就:医药、数学、星象学 5、就翻译本身而言,由于译作不是直接译自原作,而是一再进行转译,因此很难 做到忠实、准确;对照希腊原文,译本中出现不少曲译、误译; 6、就翻译理论,这段时期从事翻译的人大都是“翻译匠”,只管实干,不谈理论; 7、从所译成品来看,主要采用意译,而不是直译
西方(古阿拉伯)
公元 7 世纪初,阿拉伯大思想家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
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随即对外扩张,建立起一个横跨 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而阿拉伯人所征服地区 的文化水平要远远高于阿拉伯人。因此,为了维护其统 治,使被征服民族真正驯服,并克服与文明程度高于自己
的异族相处时产生的文化自卑,阿拉伯统治阶级必须通过
• 16和17世纪欧洲经过科技革命资本主义迅速的发展起来, 而此时的中国封建经济进入衰退,且一直闭关锁国 • ※空间上:地理学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麦哲伦环球航 行的完成为西方新兴科技传入中国提供极大便利
西方
• 时间上:公元 8到13 世纪,欧洲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亚
洲的波斯文明和两河文明进入衰退期 • ※空间上: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在东方和西方之间建
翻译外国书籍,汲取和利用异族的先进文化来提高权威。
二、学术氛围 • 中方 ①十四世纪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最 早的科学文献翻译也是作为佛经翻译的附属品,内容零散。 ②直到明末清初由外国传教士以及一些中国士大夫的引导, 学术上的交流也仅在当时的社会上层的文人学者中。 ③清末民初的西学渐强,自成体系,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引进 西方科学,但这一时期的学术氛围并不主动,学术思想的 交流主要局限在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媒介以及洋务派以军事 为目的而译介的书籍。 ④五四运动后期学术氛围渐趋主动,科技译作不仅有政府的 大力支持,还有民间团体之间的热烈交流。
翻译与知识传播的中西对比 • 翻译起因 • 翻译时期及特点 • 翻译事业的主要成就 • 翻译的作用
• • • •
政治需要 浓厚的学术氛围 历史的时机 其他因素
一、政治需要
• 中方
①元朝时期统治也扩大到欧亚非三个大陆,成吉思汗的三次 西征也需要了解阿拉伯文以确立其之后的统治并获得其最 新的天文学及医药成果 ②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都是传教士带有政治目的和宗教目 的带入中国 ③清末民初的科技翻译主要是洋务派及爱国志士为了救亡图 存或是维护其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五四运动以后的翻译活动主要为了配合国家提倡的科学民 主政策以及之后的新中国改革开放建设
然创造史》、达尔文的《物种原始》等 , 严复——《天演论》。( P.117-122 , P.281)
西
•
• •
方
天 文 : 易卜拉 欣法 扎 里译婆 罗摩 笈 多的 《 历数 书 》;克 雷莫 纳 的杰勒德
(Gerard of Cremona,1114-1187)译托勒密的著作《天文学大成》(P.104) 数学:阿尔·花刺子模(Al-Khwarizmi,?-835),把印度数字和印度人的算法
托莱多翻译院——京师同文馆
同: 1、在本国科技翻译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影响 深远 2、都成为本国大学的前身
异:1、创办时间不同
托莱多翻译院:公元955年(P.103) 京师同文馆:1862年(P.120) 2、特点不同
京师同文馆——三大特点
1、由清朝统治者设立,翻译活动得到清政府支持;(P.120) 2、翻译的作品主要有中西书籍,科技刊物的稿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的外交文件、电报等;(P.120) 3、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教育的主要标本,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本质上依然是属于封建 学校。 (http://edu6.teacher.com.cn/tln006a/chapter1/no101/10115.htm)
•
•
地理:利玛窦(Matteo Riccia, 1552-1610)译绘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 打破“中国与四夷天下秩序”的传统旧观念;李之藻、利玛窦译《浑盖通宪图说
》。(P.114-115)
• 西学:晚清有识之士(林则徐、魏源等)及洋务派人士组织翻译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以及军事方面的书籍,如《四洲志》、《西药大成》等;民国时期,进步 知识分子和留学生把西方科学技术和教科书介绍给国人,马君武译赫克尔的《自
立起持久稳固的联系,地理位置优越
四、其他因素 • 中方 ①十四世纪以前的中国科技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这种自 豪感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对 外来文化与知识持有排斥态度 ②科技翻译主要是作为佛经翻译附属品存在,一般由译者单 独完成,知道清末民初才有大规模的合作翻译活动 ③直到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一些爱国救亡的志士也还是打着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态度翻译引进西方技术
中
•
国
天文:安世高(约二世纪)译《舍头谏经》,达摩流支——《婆罗天文经》,瞿 昙悉达——《九执历》,王处讷——《应天历》(P.110-111) 数学:徐光启(1562-1633)、利玛窦(Matteo Riccia, 1552-1610)——古希 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名著《几何原本》;利玛窦、李之藻译《同文算指》。( P.116,P113)
翻译与知识传播
中西对比
2014级翻译硕士 袁逢雨 415117414030 刘清珍415117414032
Preface
• 人类的文明史上,自从有邻邦间的互相交流, “实用”知识,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一直是各国间相互借鉴和学习交流的重要内容。 • 各国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使得先进的科学wenku.baidu.com术 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 翻译在这种跨越语言和国界的交流借鉴中发挥 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 [7] 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 伊斯兰文化史:第三册[M].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991. • [8] 李建中, 雷冠群.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
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7).
• [9] 庄素雯 . 阿拉伯人征服前西班牙哥特王朝的社会、文化状况 [M]. 上海:阿拉伯世界, 1998, (2).
报出版社, 2005.
• [4] 王达金, 汪铭. 去芜取精,古为今用——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评鉴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6):164.
• [5] 丁瑞中 . 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成因 [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1).
参考文献
• [6] 杨俊皎. 中世纪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D].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04.
翻译的作用——西方
一、翻译运动对于保存古代的科学典籍有着不朽的功绩。(P.98)
二、翻译事业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唤醒了西方世界”。 (P.98) 三、翻译事业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成为触发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因素, 奠定了西方国家许多学科发展的基础。(P.98)
参考文献
• [1] 谢天振等. 中西翻译简史[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 [2]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 [3] 李荣建. 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化与西方的交流[M]. 北京: 人民日
托莱多翻译院——三大特点
1、翻译活动始终得到教会的资助; 2、翻译的作品主要是希腊作品的阿拉伯语译本,其次
是阿拉伯语原作和希腊原作;
3、托莱多是当时西班牙的教育中心和穆斯林学术中心。(P.104)
当希腊的太阳沉没的时候,伊斯兰医学和科学反映了希 腊太阳的光辉;它们像月亮一样,照亮了欧洲中世纪的 最黑暗之夜;有些灿烂的明星也添上了它们自己的光辉。
中西方科技翻译成就相同点
• 翻译成就主要集中于天文历法和数学 • 原因 • 西方:当时欧洲各国奉行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为了更好的发 展宗教和巩固其统治,需要天文历法来说明其统治的合法性,而数学 则可以用来计算礼拜和斋戒的确切日期。 • 中方:历法一直被视为王权得以确认的必要条件和象征,中国历代统 治者重视并支持这方面著作的翻译。另外,作为中国古代科技翻译译 者的西方传教士,一方面他们比较了解这方面知识,另一方面为了能 在中国顺利传教便对中国统治者投其所好,翻译了不少这方面书籍。
西方(古阿拉伯)
• 阿拔斯王朝前期哈里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 在学术上胸襟开阔,允许开展不同意见的自由讨 论 • 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文人荟萃、学者云集 • 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兴起,图书馆、书店等极为兴 盛
三、历史的时机 • 中方 • ※时间上:东汉末年至元朝时期古印度文明和古阿拉伯文 明空前兴盛,在多个领域成就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