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脂类化学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_脂质2部分

食品化学_脂质2部分
脂类化合物在酶作用或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 脂类化合物在酶作用或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释 酶作用或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 放出游离脂肪酸。 放出游离脂肪酸。 植物油在高温 高温条件下发生脂类水解反应 植物油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脂类水解反应 动物组织在酶 动物组织在酶的作用下在宰杀后其脂肪水解产生 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 乳脂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低级脂肪酸, 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低级脂肪酸 乳脂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低级脂肪酸, 产生干酪味或酸败味。如牛奶、奶酪。 产生干酪味或酸败味。如牛奶、奶酪。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反式脂肪酸以两种形式影响我们: 反式脂肪酸以两种形式影响我们: 一种是扰乱我们所 吃的食品,一种是改变我们身体正常代谢途径。 吃的食品,一种是改变我们身体正常代谢途径。反式 脂肪酸像饱和脂肪酸一样, 脂肪酸像饱和脂肪酸一样,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含量, 白胆固醇含量,同时还会减少可预防心脏病的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 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反式脂肪 酸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 酸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 倍,反式 脂肪酸还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易导致血栓形成。 脂肪酸还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易导致血栓形成。 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乳腺癌)、哮喘、 )、哮喘 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乳腺癌)、哮喘、 II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反式脂肪酸对生长发育期 型糖尿病、 型糖尿病 过敏等病症。 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有不良影响。 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有不良影响。
酸性催化剂包括易溶于醇的催化剂(如硫酸、磺酸等) 酸性催化剂包括易溶于醇的催化剂(如硫酸、磺酸等)和 各种固体酸催化剂。 各种固体酸催化剂。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

【2021年整理】食品生物化学---第3章

【2021年整理】食品生物化学---第3章
未经酯化的甘油能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脂肪溶剂,沸点为 290℃,相对密度1.260。
甘油在高温下与脱水剂(无水CaCl2 、KHSO4 、MgSO4等) 共热,失水生成具有刺激鼻,喉及眼黏膜的辛辣气味的丙烯醛, 是鉴别甘油的特征的反应。油脂在高温时发生臭味就是产生丙烯 醛的缘故,也可利用此种性质来鉴定物质中是否有油脂存在。
精品课件,可编辑,欢迎下载,
21
食品生物化学
②皂化价 皂化1g油脂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皂化价可反 映脂肪的平均分子量,因为单位重量的脂肪如分子量愈大,则摩 尔浓度愈小,所需的氢氧化钾也愈少,如果皂化价低于常数以下, 可推断混入了其他高分子量的脂肪或不皂化性的物质,如甾体物 质、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等。
③酯值 皂化1g纯油脂所需要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酯值, 这里不包括游离脂肪酸的作用。
④不皂化物 油脂中含有少量不受氢氧化钾作用的脂质物质, 如甾醇、高级醇、脂溶性色素和维生素等,称为不皂化物。不皂 化物含量以百分数表示。
精品课件,可编辑,欢迎下载,
22
脂肪
甘油

碱与脂肪及及脂肪酸的作用可以用酸价和皂化值、酯值和不 皂化物来反映,这几项内容也是表征脂肪特点的重要指标。
①酸价 酸价是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
钾的毫克数。它因油脂的精炼程度、保存时间及水解程度不同而
有差异。例如完全精炼好的油,酸价一般在0.03左右,而毛油酸
价多在1以上。所以酸价的高低是衡量油脂好坏的指标。
(2)不饱和脂肪酸 分子中含有双键或三键的脂肪酸叫做 不饱和脂肪酸,通常为液态。
不饱和脂肪酸通常用Cx:y表示,其中x表示碳链中碳原子的 数目,y表示不饱和双键的数目。
精品课件,可编辑,欢迎下载,

生物化学第3章复习题(脂类的化学)

生物化学第3章复习题(脂类的化学)

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活性脂质:是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2、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不饱和双键3、脂肪酸的Δ命名法:双键位置的碳原子号码从羧基端向甲基末端计数,号码后用c和t分别表示顺势和反式结构4、脂蛋白:是由制止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5、糖脂:是指含一个或多个糖基的脂类,糖和脂质以共价键结合6、必须多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及哺乳动物能制造的多种脂肪酸,但不能向脂肪酸引入超过Δ9的双键7、复脂:除了含有脂肪酸和各种醇以外,还含有其他成分的酯8、磷脂:是分子中含磷酸的复合脂,包括含甘油的甘油磷脂和含鞘氨醇的鞘磷脂两大类,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9、鞘磷脂:是有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和胆碱或乙醇胺组成的脂质二、符号辨识1、TG;甘油三酯2、FFA;游离脂肪酸3、PI;磷脂酰肌醇4、CM;乳糜微粒5、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6、ILDL;中间低密度脂蛋白7、LDL;低密度脂蛋白8、HDL;高密度脂蛋白9、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10、PC;卵磷脂11、PE;脑磷脂12、PG;磷脂酰甘油13、CL;双磷脂酰甘油三、填空1、脂类按其化学组成分类分为(单纯脂质)、(复合脂质)和(衍生脂质);2、脂类按其功能分类分为(结合脂质)、(储存脂质)和(活性脂质);3、脂肪酸的Δ命名法是指双键位置的碳原子号码从(羧基)端向(甲基)末端计数;4、脂肪酸的(ω)命名法是指双键位置的碳原子号码从甲基末端向羧基端计数;5、天然脂肪酸的双键多为(顺)式构型;6、必须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人体及哺乳动物虽能制造多种脂肪酸,但不能向脂肪酸引入超过(Δ9)的双键,因而不能合成(亚麻酸)和(亚油酸),必须由膳食提供。

7、简单三酰甘油的R1=R2=R3,(棕榈酸甘油酯)、(硬脂酸甘油酯)和(油酸甘油酯)等都属于简单三酰甘油;8、鲛肝醇和鲨肝醇属于(烷醚)酰基甘油;9、(蜡)是由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10、复脂是指含有磷酸或糖基的脂类,分为(磷脂)和(糖脂)两大类;11、(甘油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第一大类膜脂;12、重要的甘油磷脂有(脑磷脂)、(卵磷脂)和(磷脂酰丝氨酸)等;13、磷脂酰丝氨酸、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含氮碱分别是(丝氨酸)、(胆胺)和(胆酰),它们可以相互转化;14、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醚)甘油磷脂;15、鞘氨醇磷脂由(鞘磷脂)、(脂肪酸)和(磷脂胆酰)组成;16、糖脂是指糖通过其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的化合物;17、鞘糖脂根据糖基是否含有(唾液酸)或硫酸基成分分为(中性)鞘糖脂和(酸性)鞘糖脂;18、最简单的硫苷脂是(硫酸)脑苷脂;神经节苷脂的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19、萜类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不含脂肪酸,属简单脂类;20、类固醇的基本结构骨架是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础构成的甾核;21、糖脂分为(鞘糖脂)类和(甘油糖脂)类。

03脂类

03脂类

(三)三酰甘油脂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水解 . 在酸、 在酸、碱、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盐)。 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碱水解称皂化反应。皂化1g脂肪的 数称皂化价。 碱水解称皂化反应。皂化 脂肪的KOH mg数称皂化价。 脂肪的 数称皂化价 2.加成 . 三酰甘油中的不饱合脂酸能与囟素和氢起加成反应。 三酰甘油中的不饱合脂酸能与囟素和氢起加成反应。 (1)加囟素 100g甘油脂加成需碘克数称碘价。 ) 甘油脂加成需碘克数称碘价。 甘油脂加成需碘克数称碘价 不饱合脂肪在有催化剂如Ni催化下 催化下, (2)加氢 不饱合脂肪在有催化剂如 催化下,可加氢 ) 成为饱合脂肪。这一作用称为氢化。 成为饱合脂肪。这一作用称为氢化。
第二节 复合脂类
一、磷脂和糖脂 二、固醇
一、磷脂和糖脂
(一)甘油磷脂类 1.甘油磷脂的结构 . (1)磷脂酸结构 ) 甘油C1和C2羟基连接脂肪酸,C3连磷酸,构成磷脂酸。 甘油 羟基连接脂肪酸, 连磷酸,构成磷脂酸。
(2)甘油磷脂 ) 磷脂酸的磷酸基再连接一个碱性基团X构成甘油磷脂。 磷脂酸的磷酸基再连接一个碱性基团 构成甘油磷脂。 构成甘油磷脂 磷脂中C 脂肪酸多为饱合的, 脂酸一般为不饱合的。 磷脂中 1脂肪酸多为饱合的,C2脂酸一般为不饱合的。 甘油磷脂的通式: 甘油磷脂的通式:
2.鞘糖脂 .
神经酰胺与糖结合, 神经酰胺与糖结合, 结合键是苷键, 结合键是苷键,故 称苷脂。 称苷脂。 (1)脑苷脂 )
3.氧化及酸败 . 油脂贮存时间久后则发生氧化出现难闻气味,称酸败。 油脂贮存时间久后则发生氧化出现难闻气味,称酸败。 是由于自发水解出游离脂酸氧化为醛或酮类物质。 是由于自发水解出游离脂酸氧化为醛或酮类物质。 酸价:中和1g脂肪内游离脂肪酸所需要 酸价:中和 脂肪内游离脂肪酸所需要KOH的mg数。 脂肪内游离脂肪酸所需要 的 数 酸价可表示酸败程度。 酸价可表示酸败程度。 植物油在空气中氧化发生聚合形成固体油称油脂的干化。 植物油在空气中氧化发生聚合形成固体油称油脂的干化。 4.乙酰化 . 含羟基的甘油酯和醋酸酐作用生成乙酰化酯的反应。 含羟基的甘油酯和醋酸酐作用生成乙酰化酯的反应。 乙酰价: 乙酰化的脂肪经皂化所释放的乙酸在中和 乙酰价:1g乙酰化的脂肪经皂化所释放的乙酸在中和 时所需要用的KOHmg数。 时所需要用的 数 乙酰价表示脂肪的羟基化程度。 乙酰价表示脂肪的羟基化程度。

生物化学知识点与题目第三章脂类化合物

生物化学知识点与题目第三章脂类化合物

第三章脂类化合物知识点:脂类的概念,脂酰甘油类,脂肪酸的共性,甘油三酯的性质,皂化与皂化值、酸败与酸值、卤化与碘值磷脂类是分子中含磷酸的复合脂,包括含甘油的甘油磷脂和含鞘氨醇的鞘磷脂两大类,它们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鞘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磷酸、胆碱等组成的脂类。

萜类和类固醇类,前列腺素及蜡类:萜类化合物属于简单脂类,不含脂肪酸,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类固醇化合物不含脂肪酸,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前列腺素(PG)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中,是一类廿碳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物,其基本结构为前列烷酸,蜡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或固醇所形成的酯。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结构模型特点,膜的不对称性。

名词解释脂类化合物;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不对称性选择题1.脂肪酸在血中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运输?A.载脂蛋白;B.清蛋白;C.球蛋白;D.脂蛋白;E.磷脂3.以下那种因素不影响膜脂的流动性?A、膜脂的脂肪酸组分B、胆固醇含量C、糖的种类D、温度4.哪种组分可以用磷酸盐缓冲液从生物膜上分离下来?A、外周蛋白B、嵌入蛋白C、跨膜蛋白D、共价结合的糖类5.哪些组分需要用去垢剂或有机溶剂从生物膜上分离下来?A、外周蛋白B、嵌入蛋白C、共价结合的糖类D、膜脂的脂肪酸部分6.以下哪种物质几乎不能通过扩散而通过生物膜?A、H2OB、H+C、丙酮D、乙醇7.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生物膜的功能:A、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C、能量转化D、生物遗传8.当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加时,生物膜的相变温度:A、增加B、降低C、不变9.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决定于:A、膜蛋白B、膜脂C、糖类D、膜的结合水10.人们所说的“泵”是指:A、载体B、膜脂C、主动运输的载体D、膜上的受体11.已知细胞内外的Ca2+是外高内低,那么Ca2+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属于哪种方式?A、简单扩散B、促进扩散C、外排作用D、主动运输12.下列有关甘油三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酸所组成的酯B.任何一个甘油三酯分子总是包含三个相同的酯酰基C.在室温下,甘油三酯可以使固体,也可以是液体D.甘油三酯可以制造肥皂E.甘油三酯在氯仿中是可溶的13.下列哪个不属于脂类化合物A.甘油三硬脂酸酯;B.甘油三丁酸酯;C.胆固醇硬脂酸酯;D.羊毛蜡;E.石蜡14.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是A.磷脂双层两侧各有蛋白质附着B.磷脂形成片层结构,蛋白质位于各片层之间C.蛋白质为骨架,二层磷脂分别附着于表面或插入其中D. 磷脂双层,蛋白质分别附着于表面或插入磷脂双层中16.正常血浆脂蛋白按密度低→高顺序的排列为:(...)A.CM→VLDL→IDL→LDL;B.CM→VLDL→LDL→HDL;C.VLDL→CM→LDL→HDL D.VLDL→LDL→IDL→HDL;E.VLDL→LDL→HDL→CM18.胆固醇含量最高的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中间密度脂蛋白;D.低密度脂蛋白;E.高密度脂蛋白填空题1.构成生物膜的三类膜脂是、和。

第三章脂类与脂肪酸

第三章脂类与脂肪酸

第三章 脂类与脂肪酸【学习要点】1.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

2.掌握脂类的适宜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3.熟悉脂类的生理功能以及脂类和脂肪酸的分类。

4.了解脂类的代谢概况。

第一节 脂类与脂肪酸的分类脂类(lipids)包括脂肪和类脂,其共同特性是具有脂溶性,不仅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且可溶解其他脂溶性物质。

脂肪即三酰甘油(亦称甘油三酯),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形成的酯;营养学上重要的类脂有磷脂和固醇。

人体主要脂类的化学结构(图1-3-1)。

图1-3-1 人体主要脂类的化学结构一、脂肪酸及其分类(一)根据脂肪酸的碳链长短分类碳链在14个碳原子以上的脂肪酸为长链脂肪酸;8~12个碳原子的为中链脂肪酸;2~6个碳原子的为短链脂肪酸。

(二)根据脂肪酸碳链中有无双键分类碳链中不含双键的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SFA),含有双键的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依据碳链中含双键的多少分为:①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碳链中只含一个双键;②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碳链中含两个以上双键。

还可根据空间结构不同分为顺式脂肪酸(cis-fattyacid)和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acid)。

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其碳链上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可分为ω-3、ω-6、ω-9(或n-3、n-6、n-9)等系列。

直链脂肪酸中距离羧基最远的碳原子称ω碳原子,若从ω碳原子起(即从甲基端数起)第一个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间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ω-3或n-3系列脂肪酸;第一个双键在第六和第七碳原子之间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ω-6或n-6系列脂肪酸;以此类推。

(三)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EFA )EF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目前肯定的必需脂肪酸有ω-6系列中的亚油酸和ω-3系列中的α-亚麻酸。

它们的化学结构(图1-3-2)。

图1-3-2 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及其命名此外,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但人体可以利用亚油酸或α-亚麻酸来合成这些脂肪酸。

生物化学 脂类

生物化学 脂类
s)
第一节 概 述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 第二节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 第三节 蜡 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s) 第四节 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s) 第五节 鞘磷脂 第六节 萜类和类固醇类
• 碘值(不饱和键的多少) 不饱和键的多少)
100克油脂吸收碘的克数。 克油脂吸收碘的克数。 克油脂吸收碘的克数
三、三酰甘油的理化性质
牛油 软脂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皂化值 碘值 24~ 24~32 14~ 14~32 35~48 35~ 2~4 190~ 190~ 200 30~ 30~48 猪油 28~ 28~30 12~ 12~18 41~48 41~ 3~8 195~ 195~ 208 46~ 46~70 花生油 6~9 2~6 50~57 50~ 13~ 13~26 185~ 185~ 195 83~ 83~105 大豆油 6~10 2~4 21~29 21~ 50~ 50~59 189~ 189~ 194 127~ 127~ 138 棉子油 19~ 19~24 1~2 23~32 23~ 40~ 40~48 191~ 191~ 196 103~ 103~ 115
2、双键的定位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 第二节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
二、结构和类型 2、脂肪酸 (Fatty acids)
常见的反应有两个: • • 活化硫酰化,生成脂酰辅酶A。这是脂肪酸的活性形式。 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以氧化,生成过氧化物,最后产 生自由基。对人体有害。 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价值: • • 生物膜中多是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膜流动性,降低 膜相变温度,抗寒冷。 能降低血脂

脂类结构与功能

脂类结构与功能

氧化:甘油三酯(不饱和脂肪酸) 脂酸过氧化物
酸败: 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经相当时间 后即败坏而发生臭味。 原因:脂类→脂肪酸(水解)
脂类→醛、酮(氧化)
酸值: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 的KOH的mg数
③由羟酸产生的性质 ——乙酰化 乙酰值:表示脂肪的羟基化程度,中和从1g乙 酰化产物中释放的乙酸所需的KOHmg数。
•神经节苷脂
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 --半乳糖--葡萄糖--鞘氨醇
唾液酸
脂肪酸
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性脂组分, 可能与通过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递有关。
甘油三酯 卵磷脂 脑磷脂 心磷脂 鞘磷脂 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 甘油
+
+
+
+



脂酸
磷酰基 鞘氨醇
+
– –
+
+ –
+
+ –
+
+ –
(2)脂肪酸化学性质
①由酯键产生的性质----水解和皂化
皂化作用:碱水解甘油三酯的作用。 皂化值:完全皂化1克油或脂所消耗的KOH的 毫克数。
②由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性质 氢化: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 脂酸双键加氢而成饱和脂。[人造猪油] 卤化:卤素中的Br2、I2加入不饱和的双键上, 产生饱和的卤代脂。 碘价(碘值):指100g油脂样品所能吸收的 碘的克数(表示了油脂的不饱和度)。
软脂酸(十六碳酸)、硬脂酸(十八碳酸) 油酸(18碳一烯酸[9])
(1)脂肪酸分类 饱和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花生酸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两者构象差别大,饱和脂肪酸有多种构 象,不饱和脂肪酸只具一种或少数构象

第三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

第三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

鞘磷脂的组成
磷酸化的头部 (胆碱或乙醇 胺),碳氢链 一条来自鞘氨 醇、另一条来 源于脂肪酸。
三、类固醇类
主要功能: 1)膜的组分; 2)作为激素——起代谢调节作用; 3)作为乳化剂——胆汁盐的前体、帮助脂
类的消化吸收; 4)维生素的组分; 5)有抗炎作用;
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
胆固醇 睾酮雄性激素
(一)种类:
1、按脂肪酸种类分: 饱和脂肪酸构成的酯;
如:软脂酸(16C)、 硬脂酸(18C)。
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酯; 如:油酸、亚油酸。
补充
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s
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麻酸、亚油酸、花生 四稀酸,保持正常生长和健康所必需的, 而且只能从食物中摄取。
雌激素
(一)胆固醇
(二)类固醇类激素:
1、肾上腺皮质激素: 2、性激素:
五、生物膜
(Biological Membranes)
(一)膜功能:
保护作用; 物质运输; 信息传递; 细胞识别。
(二)膜组成与结构:
1、膜脂(Membrane Lipids) 主要由以下成分:
甘油磷脂; 鞘脂; 胆固醇组成。
3、氧化与酸败 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自动氧化作用,发
生酸臭和口味变苦的现象-酸败。
月饼保鲜?
(三)功能:
能量储存和膳食脂肪
(四)应用:
溶剂; 表面活性物质:去垢剂、
发酵工业消泡剂等。
二、磷脂 (phospholipids)
(一) 甘油磷脂类 组成:
磷酸化的头部 +
三碳的甘油骨架 +
两条脂肪酸链 是生物膜的主要
第三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

8-食品化学_脂质-3部分

8-食品化学_脂质-3部分
酸价 (Acid value) 皂化值 (Saponification value) 碘值 (Iodine value) 过氧化值 (Peroxide value)

酸价 (Acid Value, AV)
酸价是指1g 油脂中和其中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 毫克数。 酸价(AV)表达的是油脂中游离脂肪酸 (FFA)的数量。
② 链传递。在诱导期形成的自由基,与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 形成过氧自由基ROO· ,过氧自由基又从其他油脂分子中 亚甲基部位夺取氢,形成氢过氧化物ROOH,同时使其他 油脂分子成为新的自由基。这一过程不断进行,可使反应 进行下去,使不饱和脂肪酸不断被氧化,产生大量的氢过 氧化物。这一过程中,不稳定的氢过氧化物的分解也可产 生多种自由基。 R.• + O2 → ROO• ROO• + RH → R• + ROOH
Synthetic antioxidants (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 二丁基羟基甲苯
没食子酸丙酯
叔丁基对苯二酚
Antioxidant mechanism (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机理)
抗氧化剂作用机理是阻止油脂氧化过程中链的引发和 中断游离基的链传递。
油脂品质评价 Lipid quality analyses
油脂自动氧化 (Lipid autoxidation)
油脂的自动氧化可分3个阶段: ① 诱导期。油脂在光、热、金属催化剂等影响下被活化分解 成不稳定的自由基R· RH → R· + H·


不饱和脂肪酸中与双键相邻的亚甲基上的氢因受到双键的 活化,特别容易被除去,因此容易在这个位置形成自由基。
油脂自动氧化 (Lipid autoxidation)

生物化学-3-脂类

生物化学-3-脂类

• 醚甘油磷脂
缩醛磷脂 (plasmalogen)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 鞘磷脂
鞘磷脂(sphingomyelin)即鞘氨醇磷脂(phosphosphingolipid), 由鞘氨醇(sphingosine)、脂肪酸、磷酰胆碱组成。
鞘磷脂
六、 糖 脂
• 糖脂:指糖通过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的化 合物。
R=
CH2
CH2
+
NH3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CH2 CH2 N(CH3)3+ phosphatidylcholine (lecithin)
OH
O
O
CH2 CH
CH2
O
P O
O
CH O C R3 CH2 O C R4
diphosphatidylglycerol O
(cardiolipin)
• (5)蜡 蜡: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 分为:蜂蜡、白蜡、鲸蜡、羊毛脂、巴西棕榈蜡。
四、脂质过氧化作用
• 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脂质的氧化变质 (oxidation deterioration)。
• 自由基、活性氧和自由基链反应
1.自由基(free radical, radical)
又可分为
甘油三酯 蜡
复合脂质(compound lipid):除脂肪酸和醇外,含其他 非脂分子。
又可分为 磷脂
糖脂
衍生脂质(derived lipid):由单纯脂肪酸和复合脂质衍 生而来或关系密切。 取代烃
固醇类

其他脂质
2.按脂质在水中和水界面上的行为不同:
非极性脂质:不具有溶剂可溶性,也不具有界面 可溶性。

3 第三章脂类

3 第三章脂类

生生物化学


附:脂质的分离与分析方法
提取与分离:以非极性溶剂(乙醚、氯仿、苯)提取(酯、
蜡和色素类),用极性有机溶剂(乙醛或甲醇)提取膜脂 类(磷脂、糖脂和固醇类).



离:制备色谱,如:硅胶吸附层析,以氯仿(非极性
脂)、丙酮(不荷电极性脂)、甲醇/乙醇(荷电极性脂)
分级洗脱

分析测定:GLC、MS、IR、UV、et al.
衍生脂:萜类和类固醇及其衍生物;取代烃(上述脂质的水解、
氧化或取代产物);其他脂质
生生物化学



生物体内的脂质按在水和水界面的行为可分为二大类:
非极性脂:不具备容积可溶性或界面可溶性,如长链脂肪酸、

醇等
极性酯:除醇和脂肪酸以外,还含有磷脂,鞘磷脂等。
• I类极性脂:仅具有界面可溶性,能掺入膜,但自身不能形成双
O O CH 2 O C R 1 O P O X OH CH 2 O
磷脂酸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X= X= X= X= X=
H CH 2 CH 2 N(CH 3 ) 2 CH 2 CH 2 NH 2 CH 2 CH(OH)CHOH CH 2 CH(NH 2 )COO OH OH

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其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
酸,如:亚油酸(18:2
酸(18:3
△6,9,12
△9,12),a-亚麻酸(18:3 △9,12,15
), r-亚麻
)。功能:合成动物的激素,如前列腺素
生生物化学


附:高等动植物脂肪酸的共性

第三章 脂类化学-生物化学课件

第三章 脂类化学-生物化学课件

(1)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PC): 也称卵磷脂(lecithin)
(2)脑磷脂(cephalin)
也称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磷脂酰胆胺(phosphatidylcholamine)
HO—CH2—CH2—NH2 X:乙醇胺
糖脂和鞘糖脂两类。
(一)甘油糖脂
甘油糖脂 (glyceroglycolipid)结 构较简单,与甘油磷脂 相似,是由1,2-二脂酰 甘油与1分子单糖或寡 糖在甘油的C-3位上以 糖苷键连接而成。例如, 在高等生物和脊椎动物 神经组织中发现的半乳 糖二脂酰甘油,其组成 有甘油、脂肪酸和糖。
(二) 鞘糖脂

具有酯的结构或成酯的可能;
能被生物体所利用,作为构建、修补组织
或供能,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分类 脂肪 甘油三酯 含量 95% 分布 生理功能
脂肪组织 1.储脂供能 血浆 2.提供必须脂酸 3.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热垫作用 5.保护垫作用 6.构成血浆脂蛋白
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生物体内的脂肪酸绝大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 链一元酸,碳原子数目一般在4~26之间,尤以 C16和C18为最多。 大多数脂肪酸在pK值都在4.5~5.0之间,所以在生 理条件(血浆pH为7.35~7.45,细胞内液pH为7) 下,脂肪酸几乎都是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不饱和脂肪酸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双键有顺式和 反式两种构型,天然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碳双键都 是顺式的。
皮质酮最为重要。它们具有以下特点:C-3为酮基,并与 C-4双键成共轭体系;C-11上连有羟基;C-17上的R基为两 个碳原子的侧链(羟酮结构)。

第三章 脂类生物化学-习题

第三章 脂类生物化学-习题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生物化学习题
2008 年修订
第三章 脂类生物化学
一、选择题 ⒈ 关于甘油磷脂的叙述错误的为( )
A、在 pH7 时卵磷脂和脑磷脂以兼性离子状态存在;B、用弱碱水解甘油磷脂可生成脂肪酸盐; C、甘油磷脂可用丙酮提取;D、将甘油磷脂置于水中,可形成微团结构;E、甘油磷脂与鞘磷 脂的主要差别在于所含醇基不同 ⒉ 关于油脂的化学性质的叙述错误的为( ) A、油脂的皂化值大时说明所含脂肪酸分子小;B、酸值低的油脂其质量也差;C、向油脂中加 入抗氧化剂是为了除去分子氧;D、油脂的乙酰化值大时,其分子中所含的羟基也多;E、氢化 作用可防止油脂的酸败 ⒊ 关于固醇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存在的胆石是由胆固醇形成的;B、胆固醇可在人体合成也可从食物中摄取;C、在 紫外线作用下,胆固醇可转变为维生素 D2;D、人体不能利用豆类中的豆固醇和麦类中的麦固 醇 E、羊毛脂是脂肪酸和羊毛固醇形成的酯 ⒋ 神经节苷脂是一种( )类型的物质 A、脂蛋白;B、糖蛋白;C、糖脂;D、磷脂 ⒌ 前列腺素是一种( ) A、多肽激素;B、寡聚糖;C、环羟脂酸;D、氨基酸 ⒍ 下列关于甘油三酯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甘油三酯是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酯;B、任何一个甘油三酯分子总是包含三 个相同的脂酰基;C、在室温下甘油三酯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D、甘油三酯可以制造肥皂; E、甘油三酯在氯仿中是可溶的。 ⒎ 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 A、酯化;B、还原;C、皂化;D、氧化;E、水解 ⒏ 下列哪个是脂酸( ) A、顺丁烯二酸;B、亚油酸;C、苹果酸;D、琥珀酸;E、柠檬酸 ⒐ 下列那种叙述是正确的?( ) A、所有的磷脂分子中都含有甘油基;B、脂肪和胆固醇分子中都含有脂酰基;C、中性脂肪水 解后变成脂酸和甘油;D、胆固醇酯水解后变成胆固醇和氨基糖;E、碳链越长,脂肪酸越易溶 解于水。 ⒑ 乳糜微粒、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都是血 清脂蛋白,这些颗粒按密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次序是( ) A、LDL、IDL、VLDL、乳糜微粒;B、乳糜微粒、VLDL、IDL、 LDL;C、VLDL、IDL、LDL、 乳糜微粒;D、乳糜微粒、VLDL、LDL、IDL;E、LDL、VLDL,IDL,乳糜微粒 ⒒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和蛋白质,他们主要通过( )键相连。 A、共价键;B、二硫键;C、氢键;D、离子键;E、疏水作用 12.下列脂类化合物中( )含有胆碱基。 A、磷脂酸;B、神经节苷脂;C、胆固醇;D、葡萄糖脑苷脂;E、神经鞘磷脂

生物化学第三章 脂类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第三章 脂类化学知识点整理

脂类的生理功能
促脂溶性维生 素吸收
与细胞识别, 组织免疫等有

其他重要生理 活性物质的前

储能、供能
防止热量散 失、维持体温
结构组分:磷 脂是生物膜的
主要成分
脂类 的生理 功能
保护和固定功 能
生物化学
第二章 脂类化学

简单 脂质
1、甘油三酯 2、脂肪酸 3、脂肪酸与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
1.甘油三酯
极性头部 甘油磷脂结构通式
一、甘油磷脂
(二)主要类型
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是细胞膜中最丰富的脂质
一、甘油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双磷脂酰甘油
心磷脂
(三)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质
(1)溶解性:溶于含少量水的非极性溶剂,难溶于无水丙酮。 (2)磷脂是两性脂质,可做乳化剂,在水中能形成双分层、微囊。
(3)磷脂的水解 被碱水解 被酸水解 被专一性磷脂酶水解
如: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半乳糖-葡萄糖-鞘氨醇
甘油 三脂
三分子 脂肪酸
一分子 甘油
1.甘油三酯
单纯甘油三酯
R1、R2、R3为脂肪酸链
相同
不同
混合甘油三酯
2.脂肪酸
I. 结构
由一条4~36个碳的烃链和一个末端羧基组成的有机物。 • 脂肪酸间差别:主要是碳氢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双键的数目和位置;
2.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2.脂肪酸
II. 命名及脂肪酸的简写原则
(三)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质 磷脂酶A1,A2,C,D:专一性水解甘油磷脂的酯键和磷酸二酯键。
溶血甘油磷酸酯(或溶血磷脂): 只含一个脂肪酸的甘油磷脂。
能溶解细胞膜。

考研 生物化学 笔记 第3章 脂类

考研 生物化学 笔记 第3章 脂类

第三章脂类提要一、概念脂类、类固醇、萜类、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皂化值、碘值、酸价、酸败、油脂的硬化、甘油磷脂、鞘氨醇磷脂、神经节苷脂、脑苷脂、乳糜微粒二、脂类的性质与分类单纯脂、复合脂、非皂化脂、衍生脂、结合脂单纯脂脂肪酸的俗名、系统名和缩写、双键的定位三、油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1)水解和皂化脂肪酸平均分子量=3×56×1000÷皂化值(2)加成反应碘值大,表示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即不饱和程度高。

(3)酸败蜡是由高级脂肪酸和长链脂肪族一元醇或固醇构成的酯。

四、磷脂(复合脂)(一)甘油磷脂类最常见的是卵磷脂和脑磷脂。

卵磷脂是磷脂酰胆碱。

脑磷脂是磷脂酰乙醇胺。

卵磷脂和脑磷脂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磷脂是兼性离子,有多个可解离基团。

在弱碱下可水解,生成脂肪酸盐,其余部分不水解。

在强碱下则水解成脂肪酸、磷酸甘油和有机碱。

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易氧化。

(二)鞘氨醇磷脂神经鞘磷脂由神经鞘氨醇(简称神经醇)、脂肪酸、磷酸与含氮碱基组成。

脂酰基与神经醇的氨基以酰胺键相连,所形成的脂酰鞘氨醇又称神经酰胺;神经醇的伯醇基与磷脂酰胆碱(或磷脂酰乙醇胺)以磷酸酯键相连。

磷脂能帮助不溶于水的脂类均匀扩散于体内的水溶液体系中。

非皂化脂(一)萜类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多数线状萜类的双键是反式。

维生素A、E、K等都属于萜类,视黄醛是二萜。

天然橡胶是多萜。

(二)类固醇都含有环戊烷多氢菲结构固醇类是环状高分子一元醇,主要有以下三种:动物固醇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对调节生物膜的流动性有一定意义。

胆固醇还是一些活性物质的前体,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胆汁酸等都是胆固醇的衍生物。

植物固醇是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

1,酵母固醇存在于酵母菌、真菌中,以麦角固醇最多,经日光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2。

2.固醇衍生物类胆汁酸是乳化剂,能促进油脂消化。

强心苷和蟾毒它们能使心率降低,强度增加。

第3章脂类生物化学PPT课件

第3章脂类生物化学PPT课件

5
脂质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组分: (甘油磷脂、鞘磷脂、胆固醇、糖脂等)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6
2、是碳及能量的主要储 存形式:动物、油料种子 的甘油三酯
提供能量:产热高,达9千 卡/克。正常人体每日所需热量 大约有25-30%由脂肪提供。
储存能量:人体脂肪细胞可 储存大量脂肪。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12
脂肪酸系统命名(简写):
•从羧基端开始计数,先写出碳原子的数目; •在冒号后边写出双键数目(没有写0); •在△右上角标明双键位置(开始的位置)和几
何构型。 如软脂酸为16:0
油酸为18:1△9c ,顺式c(cis)反式是t (trans).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13
(二)常见重要脂肪酸
亚油酸、亚麻酸缺乏会影响机体代谢,表现为 上皮细胞功能异常、湿疹样皮炎、皮肤角化不 全、创伤愈合不良、对疾病抵抗力减弱、心肌 收缩力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加强、生长停滞 等。
-亚麻酸缺乏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健忘、疲 劳、视力减退、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的发生。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22
亚油酸在体内可转化成花生四烯酸(ARA), 后者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3、衍生脂: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固醇类,萜类,脂溶性维生素等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4
三、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1、生物膜的结构组分,是基本构件,它赋予细胞 膜柔软性,极性不透过性,和高电阻性。
1)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极性头部:磷酸基、醇基、含氮碱 疏水尾部:烃链
2)胆固醇;3)糖脂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第三章 脂类生物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脂类化学一、单项选择题1.彻底水解混合甘油酯最少可以得到几种产物A. 2B. 3C. 4D. 5E. 62.彻底水解混合甘油酯最多可以得到几种产物A.2 B. 3C. 4D. 5E. 63. 花生四烯酸有几个双键A.1 B. 2C. 3D. 4E. 54. 花生四烯酸有几个顺式双键A. 1B. 2C. 3D. 4E. 55. 关于脂肪的皂化反应A. 脂肪在碱性条件下水解B. 脂肪在酶的作用下水解C. 脂肪在酸性条件下水解D. 皂化值越大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越高E. 皂化值越大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平均分子质量越大6. 并非所有的磷脂都含有A. CB. HC. ND. OE. P7. 磷酸甘油酯是A. 磷脂酸B. 磷脂酰胆碱C. 磷脂酰肌醇D. 磷脂酰丝氨酸E. 磷脂酰乙醇胺8. 俗称卵磷脂的是A. 磷脂酰胆碱B. 磷脂酰甘油C. 磷脂酰肌醇D. 磷脂酰丝氨酸E. 磷脂酰乙醇胺9. 常用以防治脂肪肝的物质是A. 磷脂酰胆碱B. 磷脂酰甘油C. 磷脂酰肌醇D. 磷脂酰丝氨酸E. 磷脂酰乙醇胺10. 俗称脑磷脂的是A. 磷脂酰胆碱B. 磷脂酰甘油C. 磷脂酰肌醇D. 磷脂酰丝氨酸E. 磷脂酰乙醇胺11. 1个游离型胆汁酸分子中最多有几个氧原子A. 2B. 3C. 4D. 5E. 612. 糖皮质激素是A. 雌二醇B. 睾酮C. 皮质醇D. 醛固酮E. 孕酮13. 盐皮质激素是A. 雌二醇B. 睾酮C. 皮质醇D. 醛固酮E. 孕酮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种分子含有手性碳原子A. 单纯甘油酯B. 胆固醇C. 甘油-3-磷酸D. 卵磷脂E. 脂肪酸2. 以下哪些是不饱和脂肪酸A. 花生酸B. 软油酸C. 软脂酸D. 亚麻酸E. 亚油酸3. 以下哪些是多不饱和脂肪酸A. 花生酸B. 软油酸C. 软脂酸D. 亚麻酸E. 亚油酸4. 在碘化反应中,1分子脂肪可能加几个碘原子A. 1B. 2C. 3D. 4E. 55. 酸败作用属于化学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包括水解反应B. 包括氧化反应C. 生成产物有醛 C. 生成产物有醛酸D. 生成产物有羧酸6. 所有的鞘脂都含有A. CB. HC. ND. O7. 类固醇是胆固醇及其衍生物,体内重要的类固醇包括A. 胆固醇酯B. 二羟丙酮C. 牛磺酸D. 醛固酮E. 维生素D28. 那些是类固醇激素A. 雌二醇B. 睾酮C. 皮质醇D. 醛固酮E. 孕酮9. 肾上腺皮质可以合成A. 雌二醇B. 睾酮C. 皮质醇D. 醛固酮E. 肾上腺素10. 对动物第二性征(如声音、体型等)的发生和成熟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是A. 雌二醇B. 睾酮C. 皮质醇D. 醛固酮E. 孕酮三、填空题脂肪是由甘油与脂肪酸形成的三酰甘油。

形成脂肪的三个脂酰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相同的为____,不同的为____。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存在100多种脂肪酸,它们大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一元酸,碳原子数目一般在4~26之间,尤以____和____为最多。

脂肪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____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水解1g脂肪所消耗____的毫克数称为皂化值。

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____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与氢或卤素发生____反应。

久置于潮湿、闷热的空气中,脂肪分子中的碳碳双键、____等可以发生氧化、____等反应,生成低级的醛、醛酸和羧酸等物质。

类脂是生物体内除____以外的所有____,包括磷脂、糖脂和类固醇。

磷脂由醇(包括甘油或____)、脂肪酸、磷酸及____组成。

在甘油磷脂所含的两个脂酰基长链中,位于C-1位的常为____,位于C-2位的多为____。

磷脂酰乙醇胺俗称____,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尤以脑和____组织中含量较高。

类固醇是胆固醇及其衍生物。

体内重要的类固醇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____、胆汁酸和____等。

胆汁酸有游离型胆汁酸和结合型胆汁酸两种形式,游离型胆汁酸与____或____结合形成结合型胆汁酸。

性激素分为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它们分别由____分泌。

但在青春期之前,主要由____分泌。

四、名词解释脂肪类脂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类花生酸皂化值酸败作用类固醇五、问答题1. 简述脂肪的组成与种类。

2. 简述脂肪酸的结构与分类。

3. 简述脂肪的主要化学性质。

4. 简述磷脂的组成与分类。

5. 简述胆汁酸的种类及功能。

6. 简述类固醇激素种类及功能。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C、D 、D、E 、E 、D5. A、B、C、D、E6. A、B、C、、D、E 8. A、B、C、D、E9. A、B、C、、B、E三、填空题单纯甘油酯、混合甘油酯C16、C18脂肪酸盐、氢氧化钾碳碳双键、加成酯键、水解脂肪、脂类鞘氨醇、含氮有机化合物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脑磷脂、神经维生素D、类固醇激素甘氨酸、牛磺酸睾丸和卵巢、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四、名词解释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是由甘油与脂肪酸形成的三酰甘油(TAG),又称甘油三酯。

是指在结构或理化性质上类似于脂肪的物质,包括磷脂、糖脂和类固醇等。

不含有碳碳双键的脂肪酸。

含有碳碳双键的脂肪酸。

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是维持人和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哺乳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由食物提供,称为必需脂肪酸。

是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包括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

它们在体内含量虽少,但分布广泛,并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1g脂肪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皂化值,皂化值越大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平均分子质量越小。

酸败作用久置于潮湿、闷热的空气中,脂肪分子中的碳碳双键、酯键等可以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生成低级的醛、醛酸和羧酸等物质而产生臭味,这个过程称为酸败作用。

是胆固醇及其衍生物。

体内重要的类固醇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维生素D、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等。

五、问答题1.脂肪是由甘油与脂肪酸形成的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形成脂肪的三个脂酰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相同的为单纯甘油酯,不同的为混合甘油酯。

绝大多数天然脂肪是混合甘油酯。

2.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存在100多种脂肪酸,它们大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一元酸,碳原子数目一般在4~26之间,尤以C16和C18为最多。

脂肪酸可以根据碳原子数目分为短链(C2~C4)脂肪酸、中链(C6~C10)脂肪酸和长链(C12~C26)脂肪酸,或根据其是否含有碳碳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天然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顺式结构。

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只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称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多个碳碳双键的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是维持人和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哺乳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由食物提供,称为必需脂肪酸。

3.⑴水解与皂化:脂肪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脂肪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盐(即肥皂)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水解1g脂肪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皂化值。

皂化值越大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平均分子质量越小。

⑵氢化和碘化: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碳双键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与氢或卤素发生加成反应,其中与碘的加成反应可用以分析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通常将100g脂肪通过加成反应所消耗碘的克数称为碘值(或碘价)。

碘值越大,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越高。

⑶酸败作用:久置于潮湿、闷热的空气中,脂肪分子中的碳碳双键、酯键等可以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生成低级的醛、醛酸和羧酸等物质而产生臭味,这个过程称为酸败作用。

4.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磷脂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特别是动物的脑、骨髓和神经组织及心、肝、肾等器官。

磷脂由醇(甘油或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及含氮有机化合物组成,并可根据所含醇的不同分为甘油磷脂和神经鞘磷脂。

甘油磷脂磷酸甘油酯及其衍生物。

磷酸甘油酯又称磷脂酸。

磷脂酸通过磷酸基与不同基团(X基团)连接,得到不同种类的甘油磷脂,天然存在的均为L-构型。

重要的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肌醇等神经鞘磷脂简称鞘磷脂,在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很高,是包围某些神经细胞髓鞘的主要成分。

鞘磷脂含有鞘氨醇。

鞘氨醇以酰胺键与脂肪酸结合成N-脂酰鞘氨醇,即神经酰胺。

后者进一步通过酯键与磷酰胆碱结合,构成鞘磷脂。

5.胆汁酸是胆固醇的转化产物,人和动物胆汁的主要成分。

胆汁酸有游离型胆汁酸和结合型胆汁酸两种形式,游离型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及石胆酸等。

游离型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甘氨胆酸或牛磺鹅脱氧胆酸等各种结合型胆汁酸。

胆汁酸在碱性胆汁中以钠盐或钾盐形式存在,称为胆汁酸盐,简称胆盐。

由于胆汁酸分子中既含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又含疏水基团(如甲基),这两类性质不同的基团在空间位置上完全分布在骨架环的两侧,使分子具有亲水和疏水两个侧面,故为很强的乳化剂。

在胆汁中,胆汁酸有利于其中的胆固醇保持溶解状态;胆汁酸分泌进入肠道后,又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

6.类固醇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激素,如醛固酮、皮质醇(又称氢化可的松)和皮质酮等。

其中皮质醇和皮质酮具有很强的调节糖代谢的作用,故称为糖皮质激素;而醛固酮对盐和水的平衡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被称为盐皮质激素。

性激素分为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它们分别由睾丸和卵巢分泌。

但在青春期之前,主要由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分泌。

性激素对人及动物的生长、发育、第二性征(如声音、体型等)的发生和成熟都有着重要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