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疾病的形态学诊断与病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章
第一节
十二指肠疾病的形态学诊断 与病理
正常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上起幽门, 下至十二指肠空肠曲, 全长 25~30cm, 可分为十二指肠球部、 降 部、 水平部和升部, 通常胃镜检查只能到达十二指肠降部 。

球部较为宽广 , 有平滑的黏膜 , 近侧从幽门下缘起, 远侧急转向后下移行于十二指肠降部 , 此移行部所形成的弯曲称十二 指肠上曲, 在转折处所形成的折角称十二指肠上角 , 此处通常是前视式胃镜观察的困难区 。

球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

降部起自十二指肠上曲, 向下延伸至与水平部移行区形 成十二指肠第二个弯曲,称十二指肠下曲, 其转折所形成的锐角称十二指肠下角 。

降部内 腔为环状皱襞, 在其中段有乳头结构。

高清晰胃镜或放大胃镜可观察到十二指肠黏膜表面 的绒毛。

正常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如图 4-1~4-6 所示。


图 4 - 1 十二指肠球部 前壁
图 4 -2 小弯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3 后壁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4 大弯
十二指肠球部
图4 -5
正常十二指肠降部
图 4- 6 十二指肠降部乳头


正常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图像如图 4- 7所示。


图4 -7
十二指肠黏膜有许多凸起的绒毛, 黏膜
下层有十二指肠腺(HE,× 40)


第二节 十二指肠平坦型病变
一、 十二指肠平坦型充血性病变
十二指肠平坦型充血性病变以十二指肠炎为多 ,十二指肠炎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十二指肠炎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 临床症状有时与消化性溃疡相似。

继发性十二指肠 炎常与严重外伤、 大手术、 严重心脑血管病、 门脉高压、 重症胰腺炎等有关;也与寄生虫感 染、真菌感染有关;也可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一部分表现 。

据我国内镜检查结果统 计,十二指肠炎占上腹部有症状受检病人的 10%~16%,其中 30% 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

十 二指肠炎多发生于球部 , 降部也可见到。

胃镜下可有如下表现。

①充血型:黏膜散在斑片状 或弥漫性充血 , 表面无白苔;②糜烂型:表浅的黏膜缺损, 有出血点或片状出血, 或缺损的 绒毛被白苔覆盖, 呈圆形或不规则形, 周围黏膜多伴有充血;③黏膜粗糙型:黏膜凹凸不平, 颗粒感或有增生的小结节 。

(一)十二指肠球部充血性病变——十二指肠球炎 十二指肠球炎的形态学改变如图 4-8~4-10 所示。


图 4 -8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局部
图 4 -9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
图4 -10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
2cm范围内可见不均匀充血红斑
一小片 0.2cm大小的、 由集簇状 出血点形成的小片充血红斑
一片0.2cm × 0.5cm的椭圆形充 血红斑, 由于周围黏膜轻度水肿 而使充血红斑略显凹陷


(二 )十二指肠降部充血性病变 ——十二指肠炎 十二指肠炎的形态学改变如图 4 -11~4-13 所示。


图 4- 11 十二指肠降部前壁环形
图 4- 12 十二指肠降部入口前壁
图 4 - 13 十二指肠降部大弯可见
黏膜皱襞轻度弥漫性充血、 水肿, 环形黏膜皱襞轻度弥漫性充血, 纵行充血斑 小弯后壁可见散布不均匀小片充 局部轻度水肿 血红斑
无论是十二指肠球炎, 还是十二指肠炎, 病理表现是一样的, 如图 4-14, 图 4-15 所示。


图4- 14 十二指肠黏膜固有层水肿, 有明显的浆细 胞和淋巴细胞浸润(HE,× 40)
图 4- 15 此图为左图高倍(HE, × 100)
二、 十二指肠平坦型非充血性病变
十二指肠平坦型非充血性病变以十二指肠白色混浊绒毛多见 , 十二指肠黏膜出现此种 乳糜状白色混浊绒毛表现时,须进一步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 是否有乳糜尿、蛋白漏出性疾 病,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 ,是否有肝脏、胆囊及胰腺疾病,是否有糖尿 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

十二指肠白色混浊绒毛病变的形态学与病理改变如图 4-16~4 -21所示。




图4-16 十二指肠降部弥漫性轻 度白色混浊绒毛
图 4 -17 十二指肠降部弥漫性中 度白色混浊绒毛
图 4 -18 十二指肠降部弥漫性重 度白色混浊绒毛
图 4 -19 十二指肠黏膜上皮部分 脱失(HE,× 40)
图 4 -20 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大部 脱失(HE,× 40)
图 4 -21 十二指肠部分黏膜上皮 脱失,黏膜内可见扩张的淋巴管 (HE,× 100)


第三节 十二指肠溃疡型病变
一、 十二指肠良性溃疡型病变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一般认为胃液的消化作 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故取名为消化性溃疡 。

消化性溃疡还包括食管下段 、胃、胃肠 吻合术后吻合口溃疡,而十二指肠溃疡约占整个消化性溃疡病的 80%,据西方学者统计, 约有 10% 的人口在其一生中曾患十二指肠溃疡病,在我国尚缺乏有关人口发病率的报道 。

十二指肠溃疡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 但最常见的是青年和壮年, 80% 在 20~50岁, 男性多 于女性, 二者之比约为 3∶1~10∶1。

十二指肠溃疡 90% 以上发生在第一部(即球部), 约 5% 发生在第二部 (降部), 第三部和第四部的溃疡见于 Zollinger -Ellison综合征的病人 。

十二指 肠溃疡多为单发、也可多发,有时前壁和后壁同时发生 ,即所谓的对吻溃疡。

溃疡形态一 般呈圆形 , 直径通常<1.0cm, 也可呈椭圆形 、 线形、不规则形、霜斑样或形成瘢痕。

十二 指肠良性溃疡以球部溃疡多见 , 球后溃疡较少 。

球部溃疡的分布大约 50% 在前壁, 23% 在 后壁,5% 在小弯,22% 在大弯,10%~15% 的病例同时可见几个溃疡。

十二指肠良性溃疡
內 镜下分为三期:活动期(A)、 愈合期(H)、 瘢痕期(S), 每期又分为Ⅰ期和Ⅱ期, 即:A 1、 A2,
H 1、H 2,S1、S2 期。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易出现出血 、球部狭窄、变形、假憩室形成等。




(一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十二指肠球部活动Ⅰ期溃疡 溃疡白苔不均匀, 有新鲜出血、 渗血或有凝血斑块 , 尚未出现再生上皮,如图 4-22~4 -34 所示。


图 4- 22 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见 一直径2cm的溃疡, 中心可见暗紫 色凝血斑块, 外围见宽0.1~0.2cm 的不均匀白苔环,外缘周堤上尚 未出现再生上皮。

左上角前壁侧 可见一白苔较为均匀的溃疡
图 4 - 23 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 一直径2cm的溃疡, 棉絮状不均匀 的白苔边缘可见新鲜渗血,周堤 充血水肿,尚无再生上皮
图 4 -24
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
一直径1.5cm的溃疡, 白苔粗糙、 不均匀, 蔓延至溃疡边缘, 夹杂小 出血点, 周堤充血水肿, 尚无再生 上皮
图4- 25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侧见一直径1.5cm的溃
图4 -26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一直径0.8cm的溃
疡, 白苔粗糙、 不均匀, 可见两小块凝血痂, 周堤 充血水肿,尚无再生上皮
疡白苔, 虽然尚未形成大的凹陷性溃疡, 但是其表 面可见新鲜出血斑点,白苔周围尚未出现再生上 皮,故亦属于活动Ⅰ期溃疡


图 4 - 27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 28
冰盐水喷洒冲
图 4 - 29 冰盐水喷洒冲 洗后, 出血停止, 裸露破 溃的血管表面凝结小凝 血块
图 4 - 30 个钛夹
围绕该处打 3
前壁溃疡侵蚀血管、 裸 露破溃,呈喷涌状出血
洗后,裸露破溃血管出 血渐少, 渐呈凝血痂状 态
图 4 - 31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 32 个钛夹
围绕该处打 2
图 4- 33 2 周后复查, 见 钛夹脱落, 溃疡呈红色 瘢痕期状态,裸露血管 闭锁
图 4- 34 4 周后复查, 见 溃疡呈白色瘢痕期状态
前壁溃疡侵蚀血管、 裸 露破溃,呈渗漏状出血
2. 十二指肠球部活动Ⅱ期溃疡
溃疡白苔趋于平坦均匀, 溃疡周堤上可见红点状再生
上皮,充血 、水肿的黏膜皱襞开始 出现修复集中趋势,如图 4- 35~4-38 所示 。


图 4 - 35 十二指肠球部 小弯侧的溃疡白苔虽然
图 4 - 36 十二指肠球部 前壁的溃疡白苔已趋于
图 4 - 37 十二指肠球部 前壁的溃疡白苔虽仍污 秽, 但是已趋于均匀平 坦, 充血、 水肿的溃疡周 堤上,可见较多量红点 状再生上皮
图 4 - 38 十二指肠球部 后壁的溃疡白苔有收敛、 修复趋势, 黏膜皱襞开 始集中,溃疡周堤上可 见较多量红点状再生上 皮
仍不均匀, 但是在充血、 均匀平坦, 充血、 水肿的 水肿的周堤上 ,已出现 溃疡周堤上,可见较多 红点状再生上皮 量红点状再生上皮


3. 十二指肠球部愈合 Ⅰ期溃疡 溃疡修复达 50%, 白苔直径与溃疡周堤再生上皮之比 : 约为 1 1,如图 4- 39、图 4-40 所示。


图4- 39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白苔与溃疡周堤再 生上皮之比约为1 :1
图4 -40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薄白苔与周围红晕 状再生上皮之比约为 1: 1
4.十二指肠球部愈合 Ⅱ期溃疡 41~4-44 所示。


溃疡修复愈合 90%,仅余线状或点状白苔,如图 4-
图 4- 41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42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 43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 44
十二指肠球部
前壁、 小弯侧溃疡呈半 环形愈合, 仅余线状、 点 状白苔
前壁溃疡白苔呈点线状, 后壁点、线状溃疡白苔 周围散布红点状再生上 仅余针尖大小,周围散 皮 布红点状再生上皮
多发溃疡虽已大部愈合, 可见弥 漫性 再生 上皮 , 其间散布零星点状白苔, 但是其修复欠平坦光滑, 小弯前壁形成 3 个假性 憩室
5. 十二指肠球部瘢痕 Ⅰ期溃疡(红色瘢痕期溃疡) 白苔全部消失,如图 4-45~4 -47 所示。

6. 十二指肠球部瘢痕 Ⅱ期溃疡(白色瘢痕期溃疡) 52 所示。


仅余红点状再生上皮或红晕 , 溃疡 溃疡完全修复 , 白苔与再生上皮完
全消失,有的可见黏膜皱襞集中象,有的可见白色半环状瘢痕或星状瘢痕 ,如图 4-48~4-


图 4 -45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 仅余直径 0.2cm 的集簇状红点状 再生上皮,白苔消失
图 4 -46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 放射状、条索状红色再生上皮红 晕,白苔消失
图 4 -47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假 憩室形成,桥形黏膜皱襞中心可 见线样白色瘢痕形成,两侧及两 端仍可见红色点状再生上皮,白 苔消失
图 4- 48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修复愈合欠平坦, 见黏膜皱襞集中,已不充血
图4 - 49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修复愈合欠平坦, 左上方见假憩室形成
图 4 -50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 修复愈合较平坦,呈白色半环状 微隆起瘢痕
图 4 -51 十二指肠球部小弯后壁 侧溃疡修复愈合较为平坦,可见 白色放射状星状瘢痕
图 4 -52 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溃 疡修复愈合平坦,可见白色星状 瘢痕


7 . 其他形态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半环形溃疡:如图 4-53,图 4-54 所示。


图 4- 53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愈 合Ⅱ期半环状溃疡
图 4 -54 十二指肠球部大弯前壁 见愈合Ⅱ期半环形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环形溃疡 :如图 4-55 所示。


图 4- 55 十二指肠球部见愈合Ⅱ 期环形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单发霜斑状溃疡: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56~4-58 所示。


图 4 - 56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见 0.2cm×0.3cm的黄色霜斑样溃 疡白苔
图 4 - 57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见直 径 0.2cm 的白色环状霜斑样溃疡 白苔
图 4 -58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针 尖大溃疡小白苔


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霜斑状溃疡: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59~4-62 所示。


图 4 - 59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 60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 61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 62 十二指肠球部 前壁可见多片色淡红晕, 其中心见霜斑样白苔
前壁见多发霜斑状溃疡 黄白苔点
前壁见多发霜斑状溃疡 白苔点
前壁见多发红点状再生 上皮红斑 ,其中心见霜 斑状溃疡白苔点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理图像,如图 4- 63~4-66 所示 。


图 4 - 63 十二指肠黏膜 图 4 - 6 4 说明同左图 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HE,× 40) 部分上皮脱失 ,表面可 见炎性渗出、 坏死物。

病 变符合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HE,× 40)
图 4 - 65 此图为左图高 倍(HE,× 100)
图 4 - 66 此图为左图高 倍(HE,× 200)
(二 )十二指肠降部溃疡 十二指肠降部溃疡多为不规则形,如图 4-67~4 -69 所示。


图 4 -67
十二指肠降部前壁可见
图 4 -68
十二指肠降部见两片欠
图 4 -69 十二指肠降部见多发活 动Ⅰ期至红色瘢痕期小溃疡
三角形活动Ⅰ期溃疡,黑紫色凝 血污苔,其下方可见多片霜斑样 溃疡白苔
规则长椭圆形黄色霜斑样溃疡白 苔


二、 十二指肠恶性溃疡型病变
十二指肠恶性溃疡可有十二指肠球癌 、球后癌、恶性淋巴瘤、 转移性恶性肿瘤等 。

图 4-70~4 -73所示为十二指肠球部癌的形态学与病理改变 。


图 4- 70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 71
十二指肠中分
图 4 - 72
此图为左图高
图 4 - 73
此图为左图高
弥漫性充血、水肿、溃 烂。

活检病理证实:十二 指肠腺癌
化腺癌:癌细胞构成明显 管腔, 管腔大小及形态 不一, 癌细胞呈柱状, 核 大,位置排列不规整 (HE,× 40)
倍 (HE,× 200)
倍(HE,× 100)


第四节 十二指肠隆起型病变
一、 十二指肠良性隆起型病变
十二指肠良性隆起型病变多发于十二指肠球部 ,以炎性增生、炎性息肉、腺瘤多见, 也可见到黏膜下肿物、 胃黏膜异位、 十二指肠囊肿等,少见的有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十 二指肠静脉曲张等。

十二指肠息肉:为隆起于黏膜表面, 并向肠腔内突出的局限性病变, 可有蒂或无蒂。

包 括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 、化生性(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

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为球形或半球形隆起,表面黏膜与周围黏膜色泽相同 ,基底较 宽,少数隆起顶部有糜烂或溃疡 。

见于平滑肌瘤 、纤维瘤、脂肪瘤等 。

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为位于十二指肠的胃上皮化生黏膜 , 多由胃底腺组织分化形成。

病变多呈小隆起,也有较明显呈息肉样者 。

(一 )十二指肠颗粒状病变 1 . 十二指肠单发颗粒 (1)十二指肠慢性炎: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74 所示。

(2)十二指肠增生性息肉: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75 所示。


(3)十二指肠腺呈腺瘤样增生: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76 所示。




图 4 -74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一
图 4- 75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一
图 4 -76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见一
直径 0.2cm 的半球形颗粒状小隆 起,表面可见不均匀充血及小出 血点。

活检证实为:小肠黏膜慢性 炎
直径0.3cm的扁平颗粒状小隆起, 小米粒大白色扁平颗粒状小隆起。

形状略欠圆。

活检证实为:十二指 活检证实为:十二指肠腺呈腺瘤样 肠增生性息肉 增生
2 .十二指肠多发颗粒 (2)十二指肠增生性息肉: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 -78 所示。

(1)十二指肠慢性炎: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 -77 所示。


(3)十二指肠腺呈腺瘤样增生: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 -79 所示。

(4)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 -80 所示。


图4- 77 十二指肠球部 前壁见 2 个直径 0.1~ 0.2cm的半球形颗粒状 小隆起, 表面可见不均 匀充血及小出血点。

活 检证实为小肠黏膜慢性 炎
图 4 - 78
十二指肠球
图4- 79 十二指肠球部 前壁见多个直径 0.1~ 0.2cm、颜色淡于其周 围黏膜的颗粒状小隆 起。

活检证实为十二指 肠腺呈腺瘤样增生
图4- 80 十二指肠球部 前壁见7 个直径 0.2cm 的颗粒状小隆起, 表面 的多量红斑细看为腺管 开口。

活检证实为十二 指肠胃黏膜异位
部前壁见 3 个头部直 径 0.2~0.3cm、形似 蝌蚪的颗粒状隆起 。

活检证实为十二指肠 增生性息肉
(二 )十二指肠息肉状病变 1.十二指肠无蒂息肉状病变 (2)十二指肠增生性息肉: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 -82 所示。

(4)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 -84 所示。

(1)十二指肠慢性炎: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 -81 所示。


(3)十二指肠腺腺瘤样增生:其形态学改变如图 4-83 所示。




图 4 - 81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 82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 83
十二指肠球部
图 4 - 84
十二指肠球部
大弯前壁见一直径0.3cm 的半球状隆起。

活检证 实是十二指肠慢性炎
后壁见一直径 0.5cm 的 半球状隆起, 表面黏膜 光滑。

活检证实是十二 指肠增生性息肉
前壁见一直径 0.4cm 的 半球状隆起, 表面似有 微孔及腺管样开口。

活 检证实是十二指肠腺腺 瘤样增生
前壁见一直径 0.5cm 的 半球状隆起, 表面略呈 桑葚状细颗粒 。

活检证 实是十二指肠球部胃黏 膜异位
胃镜下肉眼观察十二指肠的小型隆起性病变 ,由于没有特征性表现,性质难以判断 , 须依赖于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

图4-85~4 -93为十二指肠的小型隆起性病变取活检后显微 镜下的常见病理组织学表现。


图 4- 85
十二指肠慢性
图 4 - 86
此图为左图高
图 4 - 87
十二指肠增生
图 4 - 88
此图为左图高
炎:十二指肠黏膜固有层 水肿, 有明显的浆细胞 和淋巴细胞浸润(HE, × 40)
倍 (HE,× 100)
性息肉:息肉腺管增生延 长, 呈锯齿状, 或呈星芒 状外观(HE,× 40)
倍(HE,× 100)
图4 -89 十二指肠腺腺瘤样增生:十二指肠腺明显 增生, 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界限, 无结缔组织包膜 形成(HE,× 40)
图 4- 90 此图为左图高倍(HE, × 100)


图 4 -91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
图4 - 92 此图为左图高倍(HE, × 100)
图4 - 93 此图为左图高倍(HE, × 200)
位:异位于十二指肠黏膜的胃组织 主要由胃底腺组成(HE,× 40)
2.十二指肠亚蒂息肉
其形态学与病理改变如图 4-94~4-96 所示。


图 4 -94
十二指肠降部见一直径
图4- 95 活检病理结果:绒毛状管 状腺瘤(HE,× 40)
图4 - 96 此图为左图高倍(HE, × 100)
1cm的球形亚蒂息肉, 顶端及侧面 可见管状开口孔洞。

活检病理结 果:绒毛状管状腺瘤
(三 )十二指肠囊肿 十二指肠囊肿的形态学与病理改变如图 4- 97~4-100 所示。


图 4- 97
十二指肠降部
图 4 - 98
十二指肠降部
图 4 - 99 此图为左图活
图4 -100
此图为左图高
后壁见一直径 0.5cm 的 大弯见一直径 0.5cm 的 检病理,十二指肠黏膜 半透明、 半球状隆起, 用 半透明、 半球状隆起, 用 下层可见水肿液(HE, × 活检钳钳破后有少许透 活检钳钳破后有少许透 40) 明液体流出,隆起随之 明液体流出, 隆起随之 消失平坦 消失平坦
倍:疏松结缔组织呈高度 水肿状(HE,× 100)


(四 )十二指肠血管病变——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十二指肠静脉曲张非常少见 , 国外报道总共不足 20 例, 多数是个 案报道,年龄在 43~72 岁,国内也有 2例报道。

一般均在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行急诊胃 镜检查时发现, 也有的在尸检时发现。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较少见的原因仍不明确 , 可能与 解剖因素有关。

十二指肠静脉相对于胃短静脉 、 胃冠状静脉及食管静脉更远离门静脉 , 受 门静脉高压的影响相对较小。

门静脉血栓延及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后亦可出现十二指肠 静脉曲张,可能是由于出现了上述血栓后,门静脉高压影响到十二指肠静脉 。

目前, 对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尚无固定模式 。

多位学者在对十二指肠静脉曲 张分别行硬化治疗后均告失败, 而 Wu 却获得成功。

Bhasin 和 Ota等分别各对一例十二指 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行组织粘合剂治疗获得成功 , Yoshida在对一例病人行套扎治疗 失败后改用组织粘合剂治疗获得成功 。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形态学改变如图 4 -101 所示。


图4-101 此患者因长期大量饮酒患酒精性肝硬化 10 余年。

1年前, 曾因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 张破裂大出血而接受套扎术治疗。

此次因排大量暗 红色血便接受紧急胃镜检查:食管未见新的静脉曲 张破裂。

胃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 见静脉曲张Ⅱ~ Ⅲ度 , 有一个已封闭的破溃小孔, 考虑为此次便血 原因
(五 )十二指肠乳头内结石嵌顿 十二指肠乳头内结石嵌顿的形态学改变如图 4-102 所示。


图 4- 102 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呈球状,表面黏膜光 滑、轻度水肿。

活检证实为黏膜慢性炎, 超声内镜 检查可见十二指肠乳头内结石嵌顿


二、 十二指肠恶性隆起型病变
十二指肠恶性隆起型病变有十二指肠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壶腹癌、 平滑肌肉瘤、恶 性淋巴瘤 、转移性恶性肿瘤等 。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很少见,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 1%~5% ,而分布在十二指肠者 约占 30%,其中腺癌约占 40%,恶性淋巴瘤约占 26%。

十二指肠癌:十二指肠癌约占小肠腺癌的 40%~50%, 其中70%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区 。

由于早期无症状,所以早癌少见 , 发现时大多为进展期癌 ,以溃疡型多见,其形态学与病 理改变如图 4-103~4 -111 所示。

平滑肌肉瘤:为较大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基底较宽,表面有糜烂或溃疡 。

恶性淋巴瘤:多表现为不规则隆起、溃疡型肿瘤形态。

1 .十二指肠球癌
图4- 103 十二指肠球部溃烂, 边缘不均匀充血、 水 肿、隆起。

活检证实为十二指肠腺癌
2 . 十二指肠癌
图 4- 104 十二指肠降部见菜花状隆起肿物堵塞肠 管, 表面可见大小不均匀充血、 出血、 水肿颗粒。

活 检证实为十二指肠腺癌


图 4- 105
十二指肠癌:癌细胞排
图 4 - 106 × 100)
此图为左图高倍 (HE, 图 4 - 107 此图为左图高倍 (HE, × 200)
列成不规则腺管状,部分细胞核 大, 染色深, 有异型性(HE, × 40)
3 . 十二指肠乳头癌
图4- 108 十二指肠乳头 呈菜花状隆起。

活检证 实为:十二指肠乳头中分 化乳头状腺癌
图4- 109 十二指肠乳头 中分化乳头状腺癌:癌细 胞呈高柱状, 核增大, 畸 形,并形成乳头向腔内 突出(HE,× 40) 静、 袁 群提供)
图4 -110
此图为左图高
图4 -111
此图为左图高
倍 (HE,× 100)
倍 (HE,× 200)
(本节图片均由王晓宇 、 王
( 王晓宇、 王
静)


参考文献
[1]大井.Prog.Digest.Endoscop,1973,2∶134-136
[2]田中.图说十二指肠的内镜检查.南江堂,1980,80-85
[3]竹本忠良,长回弘.消化内镜诊断教科书.文光堂,1983:220-221
[4]戴希真,等,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中华消化杂志,1990,10:50-51
[5]乔传虎,阎柱.十二指肠炎研究进展.山西医药杂志,1994,23(6):363-365
[6]杨雪松,李益农,叶兹懋,等.十二指肠溃疡愈合质量的内镜诊断及与复发的关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6,13(3):327-329
[7]姜燕,马永亮,陈亚杰.1008例十二指肠球炎内镜检查结果分析.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22(2):210
[8]齐海智,雷三林,房献平.十二指肠息肉.中国内镜杂志,1998,4(6):13-15
[9]许国铭,李兆申.消化内镜培训教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59-60
[10]王亚青,黄平,程留芳.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十二指肠降部静脉曲张一例.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17(4):204
[11]李金范,贾国凤,杨微荣.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2例.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17(4):
296
[12]吴锡琛.消化道内镜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7
[13]郑芝田.胃肠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4-641
[14]吴斌,王文中,王崇文,等.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
18(3):175-176
[15]尚佳,戚磊,张和平,等.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7例内镜及病理诊断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18(4):242
[16]俞翁非,魏龙富,黄伟,等.十二指肠炎所致出血的特点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6):
369-370
[17]包玉双,黄启阳,程留芳,等.肝硬化十二指肠静脉曲张二例.中华消化杂志,2001,21(6):359
[18]郭森仁.十二指肠溃疡症状再发的内镜诊断分析——附120例报告.北京中医杂志,2002,21(1):
39-40
[19]令狐恩强,程留芳,王向东,等.胆管腔内超声检查对十二指肠乳头癌分期价值的初步探讨.中华
消化内镜杂志,2003,20(2):113-114
[20]林三仁.消化系统疾病电子内镜图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09-134
[21]唐建荣,张合长.原发性十二指肠癌34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3):445
[22]何志红,丁韧烨.十二指肠乳头癌四种方法检出率比较(附24例分析).实用肿瘤杂志,2004,19(4):
347-348
[23]黄勋,朱惠明,王立生,等.经内镜钛夹封闭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21(3):169-170
[24]许永春,李兆申,孙振兴,等.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二例.中华消化杂志,2004,24(6):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