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常用药物治疗及不良反应
心律失常常用药物治疗及不良反应
①钠通道阻滞剂:主要有普罗帕酮,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嘱患者应注意宜饭后服用,应学会自测脉搏,服药期间勿驾驶、高空操作。
②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乏力、胃肠道不适及停药综合征等。
注意不要突然停药。
③动作电位延长药物;常用的有胺碘酮等,此类药可延长复极过程,不良反应有转氨酶升高、角膜色素沉着、心动过缓,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肺纤维化,患者表现为咳嗽、气促、肺间质纤维浸润,肺弥散功能变弱,停药后多数可逆。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甲状腺毒性,多见于长期用药者,其中甲减比甲亢多 2~4倍,一般停药2~3个月后可恢复。
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按医嘱服药,逐渐减量。
④钙内流阻滞剂:主要有维拉帕米等,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等。
应学会自测脉搏,服药初期尽量避免驾驶、高空操作等。
医学资料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
2023医学资料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contents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抗心律失常新药及研究进展•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目录01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钠通道阻滞剂,包括ⅠA、ⅠB、ⅠC型。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包括ⅡA、ⅡB型。
钾通道阻滞剂,包括ⅢA、ⅢB型。
钙通道阻滞剂,包括ⅣA、ⅣB型。
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钠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滞钠通道,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第一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慢心率,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第二类钾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滞钾通道,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第三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滞钙通道,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第四类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药物,如房颤患者可选用ⅠC型钠通道阻滞剂、Ⅲ型钾通道阻滞剂等。
对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孤立性房颤等,可选用ⅠC型钠通道阻滞剂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如胺碘酮与β受体拮抗剂合用可加重心脏抑制作用等。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应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的应用02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1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23治疗原发病,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降低心脏性猝死风险。
药物治疗原则利多卡因、美西律、普鲁卡因胺等普鲁卡因胺类;胺碘酮、决奈达隆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常用药物根据病情及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长期服用,注意不良反应。
药物选择根据房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房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原则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等。
常用药物对于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一般选用β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但需注意洋地黄等药物的使用。
药物选择常用药物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钙通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β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等强心药。
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心律不齐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心律不齐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跳节律异常,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针对心律不齐,医生通常会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就介绍一些常见的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以期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一、适应症:1.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上腔搏动不规则,丧失心脏有效收缩,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对于无法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控制。
2. 心室早搏:心室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突发的心动过速或过缓,容易导致心绞痛、心衰等并发症。
对于频繁发作或伴有症状的心室早搏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控制心搏节律。
3. 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室无规则而快速地收缩,丧失心脏有效搏动,容易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室颤动。
二、使用说明: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类Ⅰ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2. 剂量调整:初始剂量的确定应根据患者年龄、心功能、心脏病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律和副作用,必要时调整剂量。
3. 注意事项: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药物禁忌症和注意事项,避免用药不当引发不良反应。
- 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负性肌力和传导抑制的作用,可能导致心功能下降,需特别注意。
- 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某些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用药时需谨慎。
-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
4. 个体化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用药效果和身体状况变化。
心律失常概述及药物选择与治疗
心律失常概述及药物选择与治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频率或传导出现异常的情况。
心律失常可以分为心房性、心室性和房室传导阻滞三种类型。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以及各种房室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标是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控制心率、减少症状,预防心律失常相关的并发症。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在药物治疗中,药物的选择依赖于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以及基础疾病。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胆碱能受体阻断剂等。
以下是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原则及相应的药物选择:1.心房颤动:β受体阻滞剂是一线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控制心率。
药物的选择包括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
此外,洋地黄和钙通道阻滞剂也可用于降低心室率。
对于需要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应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进行维持治疗,并且联合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
2.心房扑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与心房颤动类似,主要是控制心室率。
洋地黄和钙通道阻滞剂可用于控制心室率,但胆碱能受体阻断剂通常不推荐使用,因为可能加重心房扑动。
3.室性心动过速:具体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以及心室功能来决定。
对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来控制心率并减少心悸。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可用于维持窦性心律。
4.室性早搏:治疗主要包括减少诱因、改善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
在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中,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可用于抑制早搏。
5.房室传导阻滞:治疗主要是给予临床上的症状治疗,如心率过缓可给予起搏器治疗。
对于有明确指征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症患者,洋地黄可用于维持心室率或起搏治疗。
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药物副作用进行调整剂量。
同时,药物治疗不能替代或取代基础疾病的治疗,所以在治疗心律失常时,也要同时进行基础疾病的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出现紊乱而导致的心脏排血不足或其他症状。
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通过改善离子流、调节心脏电信号传递等机制,控制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发生。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按照其作用机制分为如下四类:1. 钠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钠离子的流入,减少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稳定心律的作用。
药物代表品种为利多卡因、普罗卡因胺等。
2. 钾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抑制钾离子的流出,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延长细胞的复极时间,稳定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状态,常用药物为胺碘酮、多奈哌酮等。
3. 钙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的流入,减少细胞兴奋性和心肌收缩力,可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和缓解心绞痛。
常用药物为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
4. 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作用,减慢心率、减轻心肌收缩力,从而起到治疗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效果。
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阿罗洛尔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原则1. 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因为不同类别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对象,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2. 对于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使用长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当患者的心律失常长期反复发作时,需要使用长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舒利迭、美托洛尔缓释等,以维持正常心律。
3. 对于治疗急性心律失常,需要使用快速起效的药物:治疗急性心律失常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如利多卡因等。
4. 对于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心脏结构异常等高风险患者,应谨慎使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心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对于高风险患者应该特别谨慎使用。
5. 必须对剂量进行调整:由于不同患者身体状况和药物代谢能力不同,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应该对剂量进行调整和监控。
抗心律失常药调整心脏节律的必备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调整心脏节律的必备药物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过快、过慢、不规则或有其他异常节律的情况。
这种疾病会对人体的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必须采取相应药物来进行治疗和调整心脏节律。
抗心律失常药物就是用来恢复正常心脏节律的药物,是治疗这种疾病不可或缺的工具。
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心脏细胞,调整其电活动,从而修复心脏节律。
首先,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治疗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心脏细胞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激活,减少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影响,从而降低心脏搏动的速率。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其次,钾通道阻滞剂是另一类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心肌细胞上的钾离子通道,延长心肌细胞的去极化期,并延长心脏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
这样可以减少异常兴奋的发生,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常见的钾通道阻滞剂有氟卡速汀、胺碘酮等。
此外,钙通道阻滞剂也是一类重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心脏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达到调整心脏节律的效果。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心。
最后,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专门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它们可以作用于心脏细胞上的离子通道,改变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调整心脏的节律。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包括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
在应用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因、心脏功能和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并且,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频率,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比如,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起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对哮喘患者禁用;钾通道阻滞剂可能导致心室扑动、扑动-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和缓慢心律失常等。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总结
医学科普: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总结近年来,虽然治疗心律失常的技术日益增多,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药物仍然是心律失常治疗不可或缺的基础手段。
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有很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也有加重原来的心律失常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可能。
正确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一直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话题。
根据我国专家共识,本文总结了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与大家共享。
一、利多卡因临床应用:适用于因急性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洋地黄中毒及心脏导管等所致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早、室速及室颤。
用法用量:负荷剂量1.0~1.5 mg/kg,静脉注射2~3分钟,必要时每5~10分钟后重新注射。
剂量最大不能超过300 mg。
后继以1~4 mg/min的负荷量静脉滴注维持。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言语不清、意识改变、末梢麻木、共济失调、肌肉搐动、眩晕等;少数可见窦房结抑制以及房室阻滞。
注意事项及预警:(1)II度、III度房室阻滞、双分支阻滞、严重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慎用。
(2)连续使用利多卡因24~48小时,半衰期延长,应减少维持剂量。
二、普罗帕酮临床应用: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用法用量:(1)口服:初始剂量为每次150 mg,q8h;疗效不满意者,3~4天后可加至每次200 mg,q8h。
最大剂量为200 mg,q6h。
对于原有QRS波增宽者,剂量应每次150 mg,q8h或更低。
(2)静脉:1~2 mg/kg,10分钟缓慢静脉注射,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40 mg。
无效者10~15分钟后可重复1 次,总量不宜超过210 mg。
不良反应:室内传导障碍加重,QRS波增宽,出现负性肌力作用,诱发或使原有心力衰竭加重,导致低心排,使室速恶化。
注意事项及预警:(1)缺血性心脏病(IHD)或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为禁忌证。
(2)存在窦房结、房室结或传导系统病变,肝肾损伤以及哮喘者慎用。
心律失常的西药治疗及用法指南
心律失常的西药治疗及用法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不规律或异常,可能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等症状。
西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管理心律失常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常用的西药治疗及其用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治疗方法。
一、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类常用药物。
它们通过阻滞心脏中β受体,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和传导性,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用法指南如下:1. 根据医生的建议准确使用,遵守剂量和用药时间。
2. 如果药物造成不良反应,如头晕、疲劳等,请及时告知医生。
3. 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率,以评估疗效和调整剂量。
二、钠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能够通过抑制心脏细胞中的钠离子流入,延缓心肌细胞的自动除极,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常用的钠通道阻滞剂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等。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严格遵守剂量和用药时间。
2. 与其他药物(特别是心脏用药)的相互作用请告知医生。
3.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如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请立即就医。
三、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中的钾离子流出,延长细胞复极期,从而调整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和传导性。
常见的钾通道阻滞剂有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使用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 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
2. 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和血清钾浓度检查,若出现不良反应请告知医生。
3. 若同时使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以免产生相互作用。
四、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通过阻断心脏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降低钙离子内流,减少心肌细胞收缩力和传导速度,从而抑制心律失常。
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
使用时请遵守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
2. 避免同时使用其他降压药物,以免出现血压过低的情况。
3. 出现低血压、头晕等不适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一)ⅠA类--奎尼丁(适度阻滞Na+通道)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亦减少K+外流。
自律性下降,传导减慢,有效不应期延长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尤其是房颤、房扑的复律治疗及其后的维持窦性心律。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α受体(-),M受体(-)奎尼丁不良反应:药理作用引起的:(1)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或室性早搏;(2)复极过长--早后除极(EAD)--多形性(尖端扭转行)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奎尼丁晕厥药物本身引起:(1)金鸡钠反应: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及听力减退等。
(2)过敏反应(二)Ⅰ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轻度阻滞Na+通道)利多卡因: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抑制4相Na+内流所致;传导性:治疗剂量时,正常心肌无影响,缺血心肌(抑制Na+内流)减慢,对血钾降低或受损而部分除极心肌的心肌,因促进K+外流使浦肯野纤维超极化,加速传导;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阻止2相Na+内流所致。
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如:室早,室速,室颤。
是治疗急性心梗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
此外,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均可使用。
苯妥英钠: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类似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对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利多卡因弱,尤其适用于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
体内过程不如利多卡因好控制,可以口服,注射剂刺激性较强,副作用较多。
(三)Ⅰ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重度阻滞Na+通道)能明显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而减慢传导速度。
抑制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
广谱,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病死率,近年主张作为二线抗心律失常药使用。
(四)Ⅱ类--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药理作用:抑制交感兴奋,抑制Ca+、Na+内流,促进K+外流。
①β受体(-);②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房室结;③传导性(高浓度)减慢:较大剂量有膜稳定作用,减慢0相上升最大速率;④对房室结ERP有明显延长作用。
心律失常概述及药物选择与治疗继续教育
心律失常概述及药物选择与治疗继续教育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纤维性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失常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脏电生理学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
1. 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动过速,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房颤/房扑伴快速心室率。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刺激传导系统,减慢心率,稳定心律。
2. 钠通道阻滞剂:常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脏细胞中的钠通道活性,减少异常的电兴奋,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3. 钙通道阻滞剂: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房扑/房颤等心律失常。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脏细胞中的钙离子进入,减少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4. 心房纤维化药物:用于治疗心房纤维化引起的房颤。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心房纤维化的过程,减少心房组织的异常兴奋,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药物治疗心律失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和调整,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体而言,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一环,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合并症以及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治疗。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对心律失常机制的深
入认识,新的药物治疗策略也会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项。
2024年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3篇)
2024年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抗心律失常药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____年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进行总结,包括分类、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以供医务人员和患者参考。
一、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及其对心律失常的选择性,抗心律失常药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包括:1. 钠通道拮抗剂: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2.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3. 钾通道拮抗剂:如奎尼定、依维莫司等;4. 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5. 心排除剂: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6. 电生理调控剂:如维拉帕米、胺碘酮等。
二、常用抗心律失常药1. 胺碘酮作用机制: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包括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等,从而延长心动周期和复极时间,改善传导系统功能;同时具有抗肾上腺素作用,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减轻心肌的兴奋性。
适应症: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性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等。
用法用量:胺碘酮口服吸收较慢,建议使用静脉注射给药。
初始剂量通常为100-200mg,维持剂量为200-400mg/天。
不良反应:胺碘酮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肺部纤维化、肝功能损害、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
2. 普罗帕酮作用机制:普罗帕酮是一种钠通道拮抗剂,通过阻断细胞内钠离子的进入,减少心肌的兴奋性和自律性,从而减慢传导速度和心率。
适应症:普罗帕酮可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性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用法用量:普罗帕酮口服吸收快,起效快,但持续时间较短。
常用剂量为每天2-3次,每次50-100mg。
不良反应:普罗帕酮可引起心动过缓、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3. 奎尼定作用机制:奎尼定属于钾通道拮抗剂,通过抑制细胞外K+离子的流出,延长心肌细胞的复极时间,抑制再入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适应症:奎尼定常用于治疗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心室早搏、心室颤动、扑动等。
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药物治
疗是常用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调整心脏电信号传导来恢复正常心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
1. 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1.1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治疗心动过速的药物之一,其作用是通过阻断心脏β受
体上肾上腺素的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传导速度。
常见的β受体阻
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1.2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也可用于治疗心动过速,其作用是通过抑制心脏细胞内的钙离子
进入,减少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收缩力。
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有维拉帕米、地尔硫{} ## 2. 心动过缓的药物治疗
2.1 心血管抑制剂
心动过缓是指心率过低,可能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心血管抑制剂是常用的治疗
心动过缓的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减慢心率、增加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供血。
常见的心血管抑制剂包括洛新、地尔硫{} ### 2.2 丙类抗心律失常药
物
丙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
性心动过速等。
它们通过延长心脏细胞的动作电位间期,减少异常电信号的发生。
常见的丙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普罗帕酮、利多卡{}。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律失常处理原则和药物选择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律失常处理原则和药物选择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可以在透析间期或透析过程中发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透析患者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等。
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包括:①快速型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等;②缓慢型心律失常:二度II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频发窦性停搏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阿-斯综合征的患者。
一、处理原则(一)透析间期心律失常1 .明确心脏基础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及心脏瓣膜病等。
2 .查找病因与诱发因素(1)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
(2)新发冠脉事件:尤其是心肌梗死。
(3)其他原因:包括颈内静脉导管置入右心房过深;服用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嘎诺酮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伊曲康理、氟康哇)、西那卡塞、他克莫司、苯二氮草类药物、米多君及抗抑郁药物等。
3 .药物治疗对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应立即处理病因与诱因,尽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4 .特殊治疗(1)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应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应紧急血液透析治疗。
(2)快速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尽快电复律,并在心脏专科医师协助下开展其他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二度H型以上、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以及窦性停搏大于3s的患者可考虑安置心脏起搏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射频消融;多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安置埋藏式心脏除颤仪等。
(二)透析中心律失常1 .尽快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及原因(1)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心电血压监护。
(2)急检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急检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
2 .常见诱因及紧急处理(1)高钾血症或伴有酸中毒患者,应避免纠正酸中毒、降钾过快,引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发生紊乱,使心脏无法保持正常的收缩和舒张。
如果不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心衰、中风等。
因此,抗心律失常药常常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本文将概述一些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药效、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1. 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来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跳力度的药物。
它们可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也可用于预防复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阿索洛尔、比索洛尔等。
它们一般需要长期口服,适应症为有心血管病史且有房颤、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
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晕、低血压(少见)等。
2. 钙通道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钙通道拮抗剂可以减缓心脏节律,防止快速心跳。
它们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
与β受体阻滞剂相比,钙通道拮抗剂一般更适合老年人或有喘息症状的患者。
常见的钙通道拮抗剂包括硫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它们通常需要长期口服。
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低血压、胃肠不适等。
3.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用于恢复正常心律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的药物。
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房和心室颤动等。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包括盐酸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它们通常需要经过医生严格的监控和调整,掌握用药剂量和感应时间等。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加重,甚至可能引起静止性高血压等。
4. 心脏加压素拮抗剂(cardiac peptide inhibitor)心脏加压素拮抗剂一般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减少心脏负荷。
心脏加压素在心脏血管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减少心脏加压素的产生和分泌,促进心脏的功能恢复。
常见的心脏加压素拮抗剂包括百捷通等。
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头晕、恶心等。
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AFFIRM和RACE试验结果
(2002年NASPE)
控制心室率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两 种治疗方式比较,在生活质量、住院次数 及病死率等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
谁适用于AFFIRM试验的结果?
AFFIRM试验并不能推广到所有房颤病人 其结果仅适用于 ——老年人 ——既有控制心室率的适应症也有转复窦 律的适应症
IB
IC
明显抑制0相 明显减慢传导 复极作用少
氟卡胺 莫雷西嗪 普罗帕酮
B-B
Na+ 阻滞, 强 K+ 阻滞, 轻度
减短 QT QRS 延长 QT 无作用
II 类: 解交感药 III 类: 延长复极
- 阻滞, 明显
减慢SR, 延长 PR, QRS, QT 无作用 QT 延长 QRS无作用
IV 类: 钙通道阻滞
发作时的治疗: ——对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速可选用腺 苷、维拉帕米、普罗帕酮、 β- 阻滞剂或利多卡因。 顽固者也可用电转复,心室快速刺激 ——对左室特发性室速,首选维拉帕米静脉注射,变者宜 电转复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
预防复发的药物治疗:
转复还是控制心室率
虽然有了AFFIRM的结果,ACC/AHA/ESC对房颤 处理的指南的其他内容仍然有实践的指导意义 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转复还是控制心室率
不是AFFIRM试验的入选适应症的病人,不能照搬
AFFIRM试验的结果。在这些情况中,若有转复的
适应症,仍应该转复
AFFIRM试验选择的病人具有较高脑卒中风险, 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较少。而与室率控制相比,心 力衰竭病人可能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中获益较多 AFFIRM试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维持窦性心律 者死亡率降低47%,但试验中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 副作用抵销了这种益处 房颤的个体化治疗是目前应遵循的治疗原则。 对那些症状较轻,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中获益较少, 而承担风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和导管 消融的并发症)较大的病人,应选用控制室率的治 疗。相反,对那些症状较重,维持窦性心律的获益 较大的病人,应选择控制节律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任自文【摘要】心律失常种类繁多,十分常见,临床中常将其分为缓慢和快速心律失常两大类,每类各有其共同的治疗原则。
对于缓慢心律失常,迄今尚无可长期应用的有效口服药,起搏器依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目前,导管消融已经应用到几乎每种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
由于治疗效果满意,导管消融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的首选治疗措施。
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和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早搏),大部分患者仍然接受药物治疗。
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美西律是我国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
本文概述了这些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Cardiac arrhythmias are varied and very common. They are usually classified as bradyarrhythmias and tachyarrhythmias, which are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ommon principle separately. There is no long term effective oral drugs that can be used to treat bradyarrhythmias effectively up to now. Pacemaker is still the on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it. Now catheter ablation has already applied to almost every kind of tachyarrhythmias, and which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reating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atrial flutter because of the satisfactory result. Most patients with other types of tachyarrhythmias, especially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ll kinds of premature beats are still given drug therapy. Amiodarone, propafenone, sotalol and mexiletine are common used antiarrhythmic drugs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overviewed the principle and the matters need to attention in the drug therapy of cardiac arrhythmias.【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6(044)008【总页数】3页(P932-934)【关键词】心律失常,心性;抗心律失常药;药物疗法;快速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心房颤动;过早搏动;胺碘酮【作者】任自文【作者单位】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邮编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兴奋冲动形成或(和)传导异常,绝大多数表现为心脏跳动节律或(和)频率的异常,临床十分常见,包括快速和缓慢心律失常两大类。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是心脏节律异常的病症,可导致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律。本演示 将介绍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病因和危险因素,以及药物治疗的选项和效果。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重并发症。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存在多种药物治疗选项。这些包括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选择合适的药物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一 环。
常用的心律失常药物
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和二硫脲类药物。这些药物通过 调节心脏电信号传导和节律,有效控制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心律失常,改善生活质量。然而,药物也可能引 发副作用,如恶心、头痛、疲劳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颤、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由 不同的心脏电信号异常引起,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心律失常可能是由先天性心脏缺陷、心肌病、冠心病等疾病引起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吸 烟等。了解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选项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每个患者的心律失常病情不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或其他治疗方法, 旨在最大程度减少症状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心律失常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用药建议
心律失常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用药建议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出现异常,包括心跳过速、心跳过缓、心律不齐等症状。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用药建议。
一、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一类,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稳定心律。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应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不可随意改变剂量或停药;2. 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如乏力、低血压、心率过慢等;3. 加重哮喘、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4. 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需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二、钙拮抗剂钙拮抗剂能够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减少心脏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控制心率。
常用的钙拮抗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胺等。
使用钙拮抗剂需遵循以下原则:1. 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进行调整;2. 使用中应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药物疗效;3. 患者需密切关注血压、心率等指标变化,如出现不适或不正常反应,应及时就医;4. 钙拮抗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等严重后果,患者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
三、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减慢心率,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其中,普鲁卡因胺是常用的钾通道阻滞剂。
在使用钾通道阻滞剂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进行心电图及生化指标检查;2. 若出现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需告知医生,避免误诊;3. 患者需密切关注心率、血压等指标变化,如出现明显异常,应及时就医;4. 使用钾通道阻滞剂期间,避免大量摄入含钾食物,防止血清钾浓度过高导致心律失常。
四、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除了上述三类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有其他药物可供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发表时间:2013-08-22T10:57:13.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唐长江潘荣怀[导读] 可由各种气质性心血管病、药物中毒、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引起,部分心率失常也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唐长江潘荣怀(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广东广州 510735)【摘要】本文根据临床常见的心率失常的病因及诊疗药物作较全面的综述,以供同行们共同学习。
【关键词】心率失常、药物【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378-03 心率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的任一异常而言。
可由各种气质性心血管病、药物中毒、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引起,部分心率失常也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是临床中的常见病种,现将结合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心率失常的原因及药物治疗作简要的综述如下,以供同行们共同学习,为解除患者的病痛服务。
一、心律失常慨述(一)心律失常分类1、自律性异常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
2、传导障碍(1)传导阻滞为病理性;是心肌传导组织不应期异常延长所引起。
按阻滞部位不同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按阻滞程度不同分为:一度传导阻滞;二度传导阻滞;几乎完全性传导阻滞(高度传导阻滞);三度传导阻滞(完全性传导阻滞)。
按阻滞时相不同分为:3相阻滞(快频率依赖型阻滞);4相阻滞(慢频率依赖型阻滞)。
(2)干扰与脱节干扰属于一种心脏电生理现象;干扰发生于传导组织的生理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由于干扰使心电图表现形式复杂化。
脱节是心脏的两个起搏点各激动一部分心肌,相互发生完全性干扰,并连续3次心搏以上。
根据脱节发生的原因分为:阻滞性脱节;干扰性脱节。
3、自律性异常与传导障碍并存(1)预激综合征;(2)并行心律。
4、起搏心电图(1)单腔起搏(心房起搏、心室起搏);(2)双腔起搏(房室顺序起搏);(3)起搏器功能障碍(起搏功能障碍、感知功能障碍);(4)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按Vanghan Williams分类法)1、第Ⅰ类——钠通道阻滞剂Ⅰa类:抑制心肌细胞膜钠离子通透性为主,降低动作电位0相最大上升速率,延长复极时间。
代表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Ⅰb类:轻度降低动作电位0相最大上升速率,缩短复极时间。
代表药物:利多卡因、美心律、苯妥因钠。
Ⅰc类:明显降低动作电位0相最大上升速率和幅度,轻度延长复极时间或无明显影响。
代表药物:普罗帕酮(心律平)、英卡胺、氟卡胺。
2、第Ⅱ类——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肾上腺素能神经对心肌β受体的效应。
代表药物:心得安、倍他乐克。
3、第Ⅲ类——动作电位延长剂抑制动作电位3相钾离子外流,选择性地延长复极过程的作用。
代表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溴苄胺。
4、第Ⅳ类——钙通道阻滞剂阻滞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抑制钙内流。
抑制动作电位4相位。
代表药物: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卓(硫氮卓酮)。
二、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必须考虑病人有无血流动力学紊乱和临床自觉症状。
第一步是判断有无血流动力学紊乱,第二步是迅速了解病情,查清有无致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果病情允许,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一)快速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1、快速心房颤动的诊断:(1)临床三大特征: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拙。
(2)心电图三大表现:P波消失代之以小f波,频率为350~600次/min;QRS波一般呈室上性;室律绝对不齐,电压强弱不等。
2、治疗目标:控制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栓塞事件。
3、常用的药物及用法:(1)胺碘酮(可达隆):口服给药:1.2~1.8g/d分次服用,转服后以0.2~0.4g/d。
或0.2 tid * 5~7d,首次加倍 → 0.2 bid * 5~ 7d→0.2 qd维持或0.1 qd维持。
静脉给药:可达隆150~300mg+5%Glucose20ml静注(10分钟内注毕)→必要时以300mg+5%Glucose500ml静滴(24小时≯1.2g)。
文献报道:成功转复者,1h为38.0%,24h为61.1%,1m为80.5%。
(2)心律平(普罗帕酮):口服给药:单次顿服600mg,转复后450~900mg/d维持。
静脉给药:心律平70mg+5%Glucose20ml静注(5分钟内注毕)→必要时以210mg+5%Glucose500ml静滴(20~30滴/分)。
适合于无心功能障碍的房颤。
(3)索他洛尔(施泰可):口服给药:40~160mg q12h,转复后仍以240~320mg/d维持。
(4)洋地黄:口服给药:地高辛0.125~0.375mg/d。
静脉给药:以西地兰0.4mg静注,效果不明显时,2h后再给0.2mg。
洋地黄仅适于心衰伴房颤者,对于预激综合征伴房颤者禁用。
(另外钙拮抗剂异搏定、β阻滞剂心得安亦为禁忌)。
(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药物治疗1、发生机制与电生理特征:(1)发生机制:折返是室上速发生的最常见机制,占95%以上,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机制不到5%。
折返活动的形成和持续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有折返环路;环路中一支单向阻滞;环路中另一支传导延缓。
(2)电生理特征: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为最常见的室上速之一,发生的基础是房室结内存在双径或多径路。
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亦为常见的室上速之一,发生的基础是房室之间存在着房室旁路。
③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临床上少见,有人认为窦房结中也有双径现象,也有人将其归并于IART之中。
④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大部分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手术后病人,极少见于正常人。
折返环常围绕手术疤痕,下腔静脉口或冠状窦口。
IART的诊断标准几乎与SNRT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心房激动顺序及P′波形态与窦律时不一样。
⑤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AT):发生机理为异位灶4相舒张期除极速率加快,触发活动亦有可能是AAT发生机理之一。
多发生于慢阻肺、心肌梗死、大量饮酒及各种代谢障碍。
⑥多源性(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MAT):MAT机制不明,多认为是房内有多个异位兴奋灶自律性交替增高所致或与触发活动有关。
⑦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 AV junctional tachycardia):本型又称为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发生制制与房室交界区组织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有关。
2、室上速的诊断(1)临床特点:心动频率很快,突发突止,呈阵发性发作。
(2)心电图特征:频率一般在160~220次/min;室律匀齐;QRS波呈室上性。
室上速如出现宽QRS波见于:原有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时出现功能性束支阻滞和逆向型AVRT。
3、室上速的药物治疗室上速的药物治疗包括终止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或减慢心室率。
终止急性发作应根据室上速发生的机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以及患者的窦房结功能、心肌功能状态来选择药物。
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部位如下图。
当心动过速是有慢径参与的折返,与慢钙通道有关的房室结折返和窦房结折返,应选择钙拮抗剂(异搏定、ATP)或Ⅰc类药物(心律平)。
当心动过速有快径参与的折返如房室折返(特别是逆向型),应选择Ⅰa(普鲁卡因酰胺)、Ⅰc类(心律平)和Ⅲ类(胺碘酮)药物。
当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有关的自律性房速、多源性房速等,应选择Ⅰa、Ⅰc、Ⅲ类和Ⅳ类(异搏定)药物。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药物治疗1、诊断标准:(1)窦性心动过缓时心率≤40/min,持续 >1min。
(2)窦性停搏≥3秒。
(3)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扑、房颤、室上速等)发作停止时,窦性心律恢复时间>2秒。
(4)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2、常用的药物:另外还有中成药治疗:心宝丸、银杏叶、生脉散等。
(四)室性心动过速(室速,VT)的药物选择1、室性心动过速的慨念:当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室性早搏时,即称为VT。
从VT的形态分类,可分为单形性VT和多形性VT,单形性VT占绝大多数。
有的VT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有的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等等。
2、VT的药物选择:(1)伴器质性心脏病的药物选择:①在紧急情况下首选利多卡因。
可先给静脉负荷量50~100mg,然后以1~4mg/min持续静滴(可用利多卡因5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20滴/ 分,持续静滴)。
②胺碘酮:缓慢负荷一般用于VT的预防性治疗,以口服为主,用法上有人建议:800mg/d *1w →600mg/d* 2w →400mg/d * 10~14w →维持量(维持量因人而异,一般是200-400mg/d)。
③ β受体阻滞剂:有利于改善器质性心脏病伴VT病人的预后,可作为VT药物治疗的一部分,β阻滞剂可以和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
普奈洛尔 10~30mg tid倍他乐克 25~50mg bid阿替洛尔 12.5~50.0mg bid④谨慎使用ⅠC类药物。
对心梗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生VT后,建议选用胺碘酮控制VT。
(2)特发性室速(IVT)的药物选择:IVT患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年龄相对年轻,心功能好,以持续性单纯性VT多见。
起源部位以右室流出道和左室间隔最为常见。
①左室型IVT:发作时心电图呈RBBB型伴电轴左偏,持续时间长,数小至数日。
可被异搏定有效终止。
异搏定5~10mg iv,如不能控制15min后,可再给药一次;其次可选心律平;还可选用胺碘酮。
②右室型IVT:发作时心电图呈LBBB伴电轴右偏或正常,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0秒则自行终止,可被运动诱发,常反复发作。
可被β阻滞剂终止。
倍他乐克 50mg bid;亦可用心得安10mg tid还可用心律平。
(3)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药物选择①先天性QT间期延长诱发的TDP:治疗是除去诱因,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β阻滞剂作为一线药物,如心得安等。
②获得性QT间期延长诱发的TDP:治疗是除去诱因,异丙肾1mg+5%Glucose500ml ivdrip;亦可用硫酸镁2.5g+50%Glucose20ml iv;还可试用利多卡因。
禁用ⅠA、ⅠC、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因为这些药物可致QT间期延长。
以上是本人根据多年参与临床工作实践及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对常见心率失常药物治疗的系统归纳小结,以供同行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1] 曹林生,冯义柏,曾秋棠,主编。
临床心内科讲座。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87-346[2] 卢永昕。
心律失常的紧急药物治疗。
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4;27(1):9-10[3] 王智勇。
常用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