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概念

合集下载

什么是催化剂

什么是催化剂

什么是催化剂从古至今,人类尝试着通过各种近似替代方案,改善这些反应并提高其速度,以便更加有效地获得它们所需要的结果。

催化剂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或增强化学反应的进程,而不会改变其最终产物。

本文将详细讲解催化剂的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它在各个领域的使用情况。

1. 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实际上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促进或增强化学反应进程,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利用效果,而其最终产物则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催化剂可以大大缩短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时间,以使反应更快更安全地发生,而不会影响反应产物的质量。

此外,催化剂也可以让化学反应变得更容易,从而更有效地使反应发生,从而比使用常规的原料要更加节约能源。

2. 催化剂的发展历史催化剂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当时英格兰化学家的研究发现,一些金属离子可以加速反应,而不改变原料或反应产物的性质,因此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化学研究的进展,催化剂的种类也不断增加。

而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对催化剂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材料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3. 催化剂的应用催化剂在非常广泛的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医药、精细化工、石油炼制等等。

在医药领域,它可以有效地引发药物分子反应,从而制造出新的药物,或者加速治疗药物的生产。

在精细化工领域,催化剂可以加速重要的精细化工反应,使其有效利用,从而实现物料间的快速转换。

最后,催化剂还在石油炼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转换出更多的汽油和柴油,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4. 催化剂的优点催化剂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使其在各个领域都受到极大的关注。

首先,它可以缩短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时间,使反应过程更加迅速、安全有效,而不会改变其最终产物。

其次,它还能更有效地使反应发生,减少能源的消耗,使反应更容易发生,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催化剂也能够改变反应种类,从而突破产物的框框,取得更多的机会。

催化剂微观解释

催化剂微观解释

催化剂微观解释催化剂微观解释:一、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是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常数,且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的物质。

催化剂分为金属、金属氧化物、酸、碱、酶等多种类型。

根据催化作用机理的不同,可将催化剂分为三类:①络合物型催化剂。

因此催化剂必须是非活性物质,也就是其本身没有活性。

能提高反应速率,而本身又不改变反应平衡。

②离子型催化剂。

它们主要是通过加快离子间的碰撞来加速反应的,因此它们可以被浓溶液稀释。

③多相型催化剂。

它是以物理或化学的方式来影响某些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其中物理的包括共价键、静电力等;化学的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性、配位键等。

对于固体催化剂来说,除了具备以上几种特点之外,它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熔点、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热稳定性、易于加工、便于装填等特点。

因此,一般来讲,固体催化剂与所在反应的条件有关,更需注意温度、压强、接触时间、催化剂粒度、催化剂的活性位和催化剂表面性质等。

实验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催化剂的存在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

若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又不会影响平衡,则应把改变了平衡的催化剂看做反应停止了,这时催化剂就成了所谓的钝化剂。

研究表明,催化剂的钝化是一个缓慢过程,而且随催化剂的性质、组成和反应物的性质而异,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它既可以是完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

但如果发生了局部钝化,那么整个反应就会被阻断,甚至会完全停止,因此钝化后的反应系统必须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才能进行下一轮的反应。

二、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催化剂的组成元素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性质必须有以下规律: 1。

原则上说,反应前后组成不变,活性组分的组成在一定范围内不变。

2。

具有催化活性的元素其原子序数越大,表示越活泼,其活性越强。

3。

催化活性和化学性质无关,但与活化能有关,即增加单位反应物的活化能越多,则催化剂的活性就越强。

4。

在有水参加的反应中,活性组分的化学性质及形态与水的作用有关。

5。

具有催化活性的组分最好是金属元素和金属氧化物,因为金属元素是活泼的,且反应性大;金属氧化物则容易制得,而且稳定,并且易于与载体材料相结合,起催化作用。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和催化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和催化反应机理

氢气储存
帮助实现氢能源 的有效储存
催化剂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01 水分解
利用催化剂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02 CO2还原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03
催化剂在生物质转化领域的应用
可持续能源
将生物质转化为 可持续的能源产

化工品制备
催化剂帮助生物 质转化为化工原

燃料生产
利用催化剂将生 物质转化为燃料
● 05
第五章 催化剂在新能源领域 的应用
催化剂在氢能源 领域的应用
催化剂在氢气生产、 氢气储存和氢燃料电 池等方面扮演着关键 角色。通过设计高效 的催化剂,可以推动 氢能源的发展,实现 清洁能源的应用。
催化剂在氢能源领域的应用
氢气生产
促进氢气的高效 产生
氢燃料电池
支持氢能源在交 通领域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和催化反 应机理
汇报人:大文豪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催化剂的基本概念 第2章 催化反应的机理 第3章 催化剂的表面特性 第4章 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第5章 催化剂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一章 催化剂的基本概念
催化剂的定义
催化剂是指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 本身的物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降低活 化能,节省能量和资源。
03
催化剂的毒化
影响因素
中毒现象引起的活性丧失
毒化机理
了解并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
催化剂的表面特性直接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活性位点、再生稳定性以及毒化机理的了解对设 计高效催化剂至关重要。
● 04
第四章 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催化剂设计的原则

催化基本概念

催化基本概念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探讨帖之四:催化基本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探讨帖之四:催化基本概念催化知识普及、探讨系列帖第4帖——催化基本概念此帖主要是位刚进入催化专业的虫子提供催化专业相关的、主要的基本概念,收集不全,望有兴趣的虫子补充!!1.催化剂1835年,贝采里乌斯首先总结了此前的30多年间发现的催化作用。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他首先采用了“催化”这一名词,并提出催化剂是一种具有“催化力”的外加物质,在这种作用力影响下的反应叫催化。

催化剂的具体定义:引用回帖:能显著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数量在反应前后基本不变的物质。

催化剂有正催化剂(即加快反应速率)和负催化剂(即减小反应速率),一般不特殊指出均指正催化剂。

或引用回帖:1.催化剂可参与反应。

2.催化剂不出现在反应方程式中。

3.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质量都不改变。

4.不同的反应所使用的催化剂不相同,不一定每个反应都有催化剂可以用。

2. 催化剂的分类1.正催化剂:可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使正、逆反应的速率同时加快。

2.负催化剂:可升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使正、逆反应的速率同时减慢。

3.自催化剂:某些反应的产物也具有加速反应速率当然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分类,在此不再不列举!3. 催化剂的作用1.催化剂就是借着改变反应的路径2.催化剂的参与造成不同的活性错合物,3.催化剂可降低(提高)活化能,达到催化的目的。

4.正催化剂加入反应中,同时使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也降低,正、逆反应的速率同时加快,故不会改变化学平衡。

5.负催化剂加入反应中,正、逆反应的速率同时减慢,故也不会改变化学平衡。

4. 催化剂的特性①反应前后,化学性质虽然不变,但因参与反应导致某些物理性质的改变。

②对正、逆反应有同样的催化作用,因此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系统的平衡组成。

催化剂什么意思

催化剂什么意思

催化剂什么意思一、催化剂的定义1、标准定义催化剂,是一个化学词汇。

根据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定义:催化剂指一种在不改变反应总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standard Gibbs free energy change)的情况下,提高反应速率的物质。

通俗表达就是:能加速物质间化学反应的物质。

能做催化剂的物质种类有很多,涉及催化剂的反应称为催化反应。

催化剂最早由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Jöns Jakob Berzelius)发现。

1836年,他在《物理学与化学年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提出化学反应中使用的“催化”与“催化剂”概念。

2、组成绝大多数催化剂有三类可以区分的组分:活性组分、载体、助催化剂。

二、催化剂的分类1、按状态分:液体催化剂、固体催化剂。

2、按反应体系的相态分:均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酸、碱、可溶性过渡金属化合物和过氧化物催化剂。

∙多相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有机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络合物催化剂、稀土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纳米催化剂等。

3、按照反应类型分:聚合、缩聚、酯化、缩醛化、加氢、脱氢、氧化、还原、烷基化、异构化等催化剂。

4、按照作用大小分:主催化剂、助催化剂。

三、催化反应特征催化反应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要求开发新的化学反应催化剂时,首先要对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看它是否是热力学上可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可能有一个以上不同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中一种,促进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是统一的。

4、催化剂的寿命。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在理想情况下催化剂不为反应所改变。

但在实际反应过程中,催化剂长期受热和化学作用,也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物理化学变化。

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征分析,有三种重要的催化剂指标: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催化剂基础知识

催化剂基础知识

催化剂基础知识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常被用于促进化学反应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理解催化剂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和许多其他相关领域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催化剂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一、催化剂的定义和分类催化剂是指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提供反应路径上更低的能量过渡态而增加反应速率的物质。

催化剂本身在反应结束后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

催化剂可以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分类。

按照物理性质,催化剂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催化剂。

固体催化剂是最常见的一类,包括金属、氧化物、硅胶等。

液体催化剂主要应用于液相反应,而气体催化剂则主要用于气相反应。

按照化学性质,催化剂可以分为酸性、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通常是固体酸或酸性离子液体,用于酸催化反应。

碱性催化剂可以是氧化物或碱性离子液体,用于碱催化反应。

氧化性催化剂可以将其他物质氧化为更高价态,而还原性催化剂则具有还原其他物质的能力。

二、催化剂的工作原理催化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一是提供一个更低的反应路径,使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容易发生;二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

催化剂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表面活性位的概念来解释。

活性位是指催化剂表面上具有化学反应活性的位置。

催化剂通过活性位与反应物之间形成键合,从而使反应物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中间物质并最终得到产物。

活性位的数量和表面吸附性能是决定催化剂活性的重要因素。

催化剂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个更有利的反应环境来促进化学反应。

例如,一些酸性催化剂可以通过提供质子来增强酸催化反应。

其他催化剂可以通过吸附气体分子来降低反应物的浓度,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三、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催化剂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石油炼制:催化剂被广泛用于石油加工中,如裂化、重整和脱硫等过程。

2. 化学合成:许多重要的化学合成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来实现高选择性和高产率。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与催化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与催化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与催化反应机理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

它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而自身在反应中不改变。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节省能源,并且可以在反应结束后得以回收和再利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催化反应的机制以及一些常见的催化剂类型和应用。

一、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反应物相互作用的表面,并改变该反应物的反应路径,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不参与反应本身,只是通过提供反应活化能的替代路径来加速反应进行。

而在反应结束后,催化剂可以被回收并再次利用。

二、催化反应的机理催化反应的机理是指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转化过程。

在催化反应中,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吸附: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相互作用,吸附到催化剂表面上。

2. 表面反应: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与其他物质或催化剂吸附上的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中间产物。

3. 生成物解吸: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脱附,离开催化剂表面。

4. 再生:催化剂和副产物之间可能发生反应,导致催化剂失活,需要通过再生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三、常见的催化剂类型和应用1. 酶催化剂:酶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酶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生物工程等领域,其高效、可选、特异性强的催化性能在这些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2. 过渡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领域。

它们的活性中心是金属原子,可以参与反应物的活化和转化。

通过选择不同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

3. 催化剂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催化剂在能源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负责燃料电池中氢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催化剂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用于石油催化裂化等。

结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节省能源,并能够被回收和再利用。

催化剂

催化剂
工业中使用的催化剂,要求在装填入反应器后有良好的抗压碎强度,能承受上层催化剂重量的负荷及操作时气流所产生的冲击力。
此外,催化剂还要求有良好的抗磨损、抗冲击等强度。
•化学稳定性抗毒稳定性耐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
催化活性在理论研究中经常采用:
•转换频率(Turnover frequency)
如果反应中有物质的量变化,则必须加以系数校正。与选择性有关的两个常用参数如下:
(1)收率
(2)单程收率
单程收率有时也称得率,其与转化率和选择性有如下关系:
Y=X·S
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性比活性更为重要。在活性和选择性之间取舍时,往往决定于原料的价格,产物分离的难易等。这是因为:
a)选择性影响原料的消耗。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物(原料)转化为
二、活化能
从理论上说,催化剂的寿命是无限的。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形态、结构等可能有变化,但经一个催化循环后,又能恢复原态。
为了能发生化学反应,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必须吸收足够的能量,我们就称“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至少需吸收的能量”为活化能E活。
在上述例子里,由于Cu的参与,原来H2与O2生成H2O的一步反应分为了二步反应。每一步反应都因Cu的存在使其更容易进行。也就是说,Cu催化剂将一个需要很高活化能的反应变成了两个只需要较小活化能的反应,因而加速了总的反应速度(表)。
说明:对相同的反应,应用不同的催化剂时,其活化能不同,因此其催化效果也不同。这也是我们需要研制、筛选催化剂的原因。
总之,催化剂的作用即是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改变了反应速度。
催化剂为什么能降低活化能?
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改变了反应机理(途径)而实现的。通常,在催化剂参与下,反应往往分成若干个步骤进行,各步骤的活化能都不大,其总的活化能比没有催化剂时小,因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催化剂与反应动力学

催化剂与反应动力学
在化学工业中,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对于新工艺开发、老工艺改进和绿色化学的发展也具 有重要意义。
反应动力学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实验数据、理论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多种 手段,以实现更精确的预测和控制。
生物反应动力学
定义: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科学 影响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等 应用:优化生物反应过程,提高产物产量和效率 实例:发酵过程控制、生物制药生产等
广泛应用。
计算机模拟在反应动力学中的应用
简介:计算机模 拟在反应动力学 中的应用已经成 为催化剂与反应 动力学未来发展 的重要方向。
作用:通过计算 机模拟,可以预 测反应过程,优利用量子 化学、分子动力 学等计算方法, 模拟反应过程, 分析反应机理。
前景:随着计算 机技术的不断发 展,计算机模拟 在反应动力学中 的应用将更加广 泛和深入。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催化剂与反应动力学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催化剂的基本概念 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动力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催化剂与反应动力学的未来发展
01
催化剂的基本概念
催化剂的定义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但不参与反应。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高度的选择性,针对特定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活性受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影响。
形式:通常为幂函数或指数函 数
意义:反应速率的定量描述, 有助于理解反应机理和过程
应用:用于化学工程、生物工 程等领域
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与反应 物质浓度的关系
反应速率与温度 的关系
反应机理的分类 与特点

化学公式 催化剂

化学公式 催化剂

化学公式催化剂一、催化剂的概念。

1. 定义。

-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也叫触媒)。

例如,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就是催化剂。

反应方程式为2H_2O_2{MnO_2}{===}2H_2O + O_2↑。

2. 特点。

- “一变两不变”- 一变:改变反应速率。

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如在上述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也包括减慢反应速率(负催化剂),不过在中学化学中,提到催化剂一般指的是正催化剂。

- 两不变:质量不变和化学性质不变。

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为例,反应前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反应后将剩余的二氧化锰过滤、洗涤、干燥后,其质量与反应前相同,而且它仍然具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性质。

- 选择性。

- 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例如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但对其他很多反应可能没有催化效果。

同时,不同的化学反应可能需要不同的催化剂,如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N_2+3H_2{催化剂}{===}2NH_3,使用的催化剂是铁触媒(主要成分是铁)。

二、催化剂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方法。

1. 书写位置。

- 一般写在反应方程式的“等号”上方或者下方。

例如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2KClO_3{MnO_2}{===}2KCl + 3O_2↑中,二氧化锰写在等号上方,表示它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2. 作用体现。

三、常见的催化剂及反应。

1. 实验室反应中的催化剂。

- 过氧化氢分解。

- 催化剂:二氧化锰MnO_2。

反应方程式:2H_2O_2{MnO_2}{===}2H_2O+O_2↑。

- 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 催化剂:二氧化锰MnO_2。

反应方程式:2KClO_3{MnO_2}{===}2KCl + 3O_2↑。

2. 工业反应中的催化剂。

化学有关催化剂知识点总结

化学有关催化剂知识点总结

化学有关催化剂知识点总结一、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但自身在反应中不被消耗的物质。

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促进产物构成,提高产物选择性,同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转化等方面,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催化剂的作用原理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物的能量,使得反应物更容易转化为产物。

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形式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在反应结束后可以从反应体系中重新得到,因此只需一小部分的催化剂就能够参与大量的反应,具有很高的经济性。

三、催化剂的分类根据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可以将催化剂分为两大类: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在同一相中,常见的有氢气在液态或气态的条件下催化饱和脂肪烃生成脂肪烃。

异相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处于不同的相中,催化剂常常以固体形式存在,反应物是气体或液体,例如催化裂化接触剂。

四、催化剂的性质催化剂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 反应选择性:催化剂能够选择性地促进某种反应发生而不影响其他反应。

2. 反应活性:催化剂对于某种反应有较高的活性,能够加速反应的进行。

3. 饱和容量:催化剂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使反应产物得以生成。

4. 催化剂稳定性:催化剂对于反应条件变化的适应性。

五、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热解、氧化、还原、沉淀、共沉淀等方法;化学方法包括还原、氧化、置换、溶剂萃取等方法;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催化剂进行合成。

六、催化剂的应用1.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合成乙烯等化工生产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物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2. 催化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治理、废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境保护领域,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谈谈催化剂

谈谈催化剂

谈谈催化剂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在几乎有半数以上的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里都采用催化剂。

例如,合成氨生产采用铁催化剂,硫酸生产采用钒催化剂,乙烯的聚合以及用丁二烯制橡胶等三大合成材料的生产中,都采用不同的催化剂。

但在中学化学中,催化剂只是简单地介绍而已,并不作为重点,我们在学习时应该对它有较全面的了解。

一、对概念的理解在现行的中学教材里,催化剂的定义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这个概念时,一般总是强调以下几点:①改变反应速率应包括加快和减慢;②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

近年来,由于对催化剂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有些专家把能使反应减慢的催化剂改称为负催化剂或阻化剂。

因此催化剂的概念基本上只指能加快反应速率这一种情况。

催化剂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至少和一种反应物发生了某种形式的结合,使化学反应改变了途径,而这个新途径需要的活化能更低,因而使反应能够更容易更快地进行。

到一个步骤结束时,催化剂又能脱离出来,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上没有发生改变。

在可逆反应中,添加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因此,它对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即它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却能改变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二、使用催化剂一般地,催化反应有三种类型,它们是: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和生物催化。

均相催化指催化剂和反应物处于同一种物态(固态、液态、或者气态)。

例如:最早接触到的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乙醇制乙烯时用浓硫酸作催化剂,都是均相催化。

多相催化指催化剂和反应物处于不同的状态。

例如:苯与溴反应制溴苯时用铁作催化剂,氨氧化法制硝酸时用铂作催化剂,在生产人造黄油时,通过固态镍(催化剂),能够把不饱和的植物油和氢气转变成饱和的脂肪。

固态镍是一种多相催化剂,被它催化的反应物则是液态(植物油)和气态(氢气)。

催化剂及其基本特征

催化剂及其基本特征

催化剂及其基本特征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同时不被反应消耗。

它们在许多工业和生物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催化剂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

首先,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影响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需要克服活化能的能垒才能发生,而催化剂能够提供新的反应路径,使反应能够更容易地进行。

这是通过降低活化能来实现的,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其次,催化剂对反应物和产物的影响是可逆的。

即使催化剂与反应物发生反应,它们也能够再生并参与后续的反应。

这是因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只是参与表面反应,不直接参与反应物的净消耗。

催化剂还表现出非选择性的特点,即它们在反应中能够作用于多种物质。

这是由于催化剂通常具有活性位点,可以与不同类型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例如,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氧气与甲烷反应生成甲醛,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生成芳烃,还可以催化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

催化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反应速率:催化剂可以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这对于高能耗的反应过程,如石油加氢、裂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选择性:催化剂可以选择性地促进特定反应产物的生成,而抑制其他不必要的副产物。

这在制药、精细化工等行业中非常重要,以确保所需产物的优异品质。

3.改善反应条件:催化剂可以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节省能源和资源。

这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增强反应过程稳定性: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延长催化剂的寿命,并减少修复和更换的成本。

催化剂的基本特征还包括以下几点:1.催化剂可以在反应中起到促进作用,而不会被反应消耗。

催化剂的数量通常很少,可以反复使用很多次。

2.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通过物理或化学吸附相互作用,形成反应中间体。

这种中间体的生成有助于通过较低的能垒形成产物。

3.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良好的选择性。

高活性使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就能催化反应发生,良好的选择性使催化剂只促使所需的反应发生,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催化剂的选择

催化剂的选择

催化剂的选择催化剂的选择与应用引言: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通过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或表面来减少反应的活化能,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催化剂的基本概念、选择的原则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催化剂的基本概念1.1 催化剂的定义: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参与但并不消耗的物质,它能够提高反应的速率。

1.2 催化作用的原理: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这是因为催化剂能够提供一个新的反应通道,使反应物在其表面发生正确的定向吸附,形成中间体,并最终转化为产物。

1.3 催化剂的分类:根据反应的性质,催化剂可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

前者溶解在反应物中,而后者与反应物分离。

二、催化剂的选择原则2.1 与反应物的亲和性:选择催化剂时需要考虑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亲和性。

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会直接影响反应速率的提高。

2.2 催化剂的稳定性:催化剂在反应中不发生任何永久性变化。

因此,为了使催化剂能够重复使用,其稳定性尤为重要。

2.3 还原和氧化能力:催化剂通常会涉及氧化和还原反应。

因此,其还原和氧化能力决定了催化剂在反应中是否有效。

2.4 催化剂的反应条件:选取的催化剂必须适应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等。

三、催化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1 催化剂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催化剂在石油加工和转化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催化裂化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可以将重质烃转化为轻质烃,从而生产汽油和其他石化产品。

3.2 催化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催化剂可以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催化转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系统中,能够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如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3.3 催化剂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催化剂在制药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例如通过天然物质的组装和转化来合成药物。

3.4 催化剂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催化剂在能源转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燃料电池中使用的催化剂能够促进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产生电能。

催化剂

催化剂

一般定义初中课本上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反应过程中会改变)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其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MnO2在催化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的反应前后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其他定义也有一种说法,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在一个总的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活化能,本质上是把一个比较难发生的反应变成了两个很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这两个反应中,第一个反应中催化剂扮演反应物的角色,第二个反应中催化剂扮演生成物的角色,所以说从总的反应方程式上来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发现催化剂最早由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发现。

100多年前,有个魔术“神杯”的故事。

有一天,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在化学实验室忙碌地进行着实验,傍晚,他的妻子玛利亚准备了酒菜宴请亲友,祝贺她的生日。

贝采里乌斯沉浸在实验中,把这件事全忘了,直到玛丽亚把他从实验室拉出来,他才恍然大悟,匆忙地赶回家。

一进屋,客人们纷纷举杯向他祝贺,他顾不上洗手就接过一杯蜜桃酒一饮而尽。

当他自己斟满第二杯酒干杯时,却皱起眉头喊道:“玛利亚,你怎么把醋拿给我喝!”玛利亚和客人都愣住了。

玛丽亚仔细瞧着那瓶子,还倒出一杯来品尝,一点儿都没错,确实是香醇的蜜桃酒啊!贝采里乌斯随手把自己倒的那杯酒递过去,玛丽亚喝了一口,几乎全吐了出来,也说:“甜酒怎么一下子变成醋酸啦?”客人们纷纷凑近来,观察着,猜测着这“神杯”发生的怪事。

贝采里乌斯发现,原来酒杯里有少量黑色粉末。

他瞧瞧自己的手,发现手上沾满了在实验室研磨白金时给沾上的铂黑。

他兴奋地把那杯酸酒一饮而尽。

原来,把酒变成醋酸的魔力是来源于白金粉末,是它加快了乙醇(酒精)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醋酸。

后来,人们把这一作用叫做触媒作用或催化作用,希腊语的意思是“解去束缚”。

1836年,他还在《物理学与化学年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提出化学反应中使用的“催化”与“催化剂”概念。

催化剂介绍

催化剂介绍

催化剂介绍前言催化剂在化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能够增加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同时还能够在反应结束后完全回到其原始状态。

本文将为您介绍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以及相应的工业技术。

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是一种可以促进化学反应进行的物质,其作用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与其他参与反应的物质不同,催化剂在反应结束后能够重新出现,没有被消耗或改变。

因此,催化剂在化学合成、能源转换、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催化剂的分类催化剂可以根据其存在形式、性质和作用方式进行分类。

按存在形式分类根据存在形式不同,催化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固体催化剂,例如金属、金属氧化物、硅胶等;另一类是溶液催化剂,例如酸、碱、盐等。

按性质分类根据性质不同,催化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酸性催化剂,常见的有硫酸、磷酸等;另一类是碱性催化剂,常见的有氢氧化钠、氨水等。

按作用方式分类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催化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面催化剂,它们通过提供活性位点吸附反应物,使反应物之间易于相互碰撞;另一类是体相催化剂,反应物在催化剂内部发生反应。

催化剂的应用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合成反应的催化催化剂在化学合成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催化剂有过渡金属复合物、贵金属催化剂等。

这些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能源转化的催化催化剂在能源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化学能源转化中的燃烧反应需要催化剂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能源转化效率。

催化剂还可以用于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

环境保护的催化催化剂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汽车尾气净化过程中常采用催化剂来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催化剂还可以用于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保领域。

工业催化的技术工业催化是指将催化剂应用于大规模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技术。

工业催化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选择性和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化妆品中的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

化妆品中的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

化妆品中的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化妆品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人们的美丽与形象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妆品的品质往往与其成分密切相关,而催化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成分之一,则在化妆品的研究与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妆品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领域的拓展。

一、催化剂的概念与分类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而且在反应结束后能够恢复原状的物质。

在化妆品中,催化剂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活性,促进其成分的吸收与转化。

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酶催化剂:酶催化剂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催化剂,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它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高程度的催化反应能力,并且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 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催化剂,可以在低温下高效催化反应的进行。

在化妆品中,常见的金属催化剂包括银、铜、锌等。

3. 有机催化剂:有机催化剂是一类由有机分子组成的催化剂,其特点是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

在化妆品中,有机催化剂常常被用来促进某些反应的进行。

二、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催化剂在化妆品中的研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1. 催化机制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催化剂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通过仔细研究催化剂与待处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家们逐渐揭示出了催化剂对于化妆品反应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2. 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为了满足不同化妆品对催化剂要求的不同,研究人员也在不断研发新型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并且在化妆品的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3. 催化剂的改性与调控: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效率和稳定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催化剂改性与调控的研究工作。

通过控制催化剂的形貌、结构以及表面修饰等方式,催化剂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催化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为化妆品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催化剂基础知识

催化剂基础知识

催化剂基础知识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而自身在反应中不被消耗的物质。

催化剂在工业化学、能源产业和环境保护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催化剂的基础知识对于研究和应用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催化剂的概念、种类、活性以及在工业和环境领域的应用。

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通过降低活化能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在催化反应中,催化剂与反应物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中间物质,然后再恢复其原来的状态,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不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转化,因此,它是可重复使用的。

催化剂的种类根据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催化剂可以分为两类: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在反应中与反应物和产物处于相同的相态,例如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或有机化合物。

异相催化剂与反应物和产物处于不同的相态,例如固体催化剂(如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等)和气体催化剂(如酸碱催化剂)。

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剂的活性是指催化剂对反应物参与反应的能力。

催化剂的活性取决于其表面上的活性位点。

活性位点是指催化剂表面上的一个原子、一个分子或一个团簇,它具有特殊的化学反应性质。

活性位点通过吸附反应物,促使反应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提高了反应速率。

催化剂在工业和环境领域的应用催化剂在工业和环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化学中,催化剂常被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例如,氢化反应中常使用的氢化催化剂可以将烯烃转化为烷烃。

在环境保护领域,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净化废气和水的过程中。

例如,三元催化剂可用于净化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而活性炭催化剂可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总结催化剂是一种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并加速反应速率的物质。

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催化剂可以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

催化剂的活性取决于其表面上的活性位点,这些活性位点通过吸附反应物使其发生相互作用,加速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在工业和环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反应效率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化剂:又称触媒,一类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在反应中自身并不消耗的物质。

根据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

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正催化剂:是一种它能够加速反应的速率而自身不改变物质。

它能够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

在有催化剂的环境下,分子只需较少的能量即可完成化学反应。

催化剂中毒:催化剂中毒指催化剂由于某些物质的作用而使催化活性衰退或丧失的现象。

催化剂载体:催化剂载体又称担体(support),是负载型催化剂的组成之一。

催化活性组分担载在载体表面上,载体主要用于支持活性组分,使催化剂具有特定的物理性状,而载体本身一般并不具有催化活性。

催化剂热点:催化剂床层温度最高的那个点一般叫做催化剂的热点,也是反应最剧烈的区域。

一般随着催化剂的使用时间增长,热点温度总是要下移。

助催化剂:在催化剂中加入的另一些物质,本身不具活性或活性很小的物质,但能改变催化剂的部分性质,如化学组成、离子价态、酸碱性、表面结构、晶粒大小等,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抗毒性或稳定性得以改善。

这样的物质叫助催化剂。

催化剂再生:使催化作用效率已经衰退的催化剂重新恢复其效率的过程。

再生过程不涉及催化剂整体结构的解体,仅仅是用适当的方法消除那些导致催化效能衰退的因素。

例如除去存留于催化剂上的毒质、覆盖于催化剂表面上的尘灰和由于副反应而生成于催化剂外表或孔隙内部的沉积物等,力图恢复催化剂的固有组成和构造。

催化剂寿命:指催化剂的有效使用期限,是催化剂的重要性质之一。

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效率会逐渐下降,影响催化过程的进行孔隙率:催化剂的孔隙容积与颗粒体积之比称为孔隙率比孔容:单位质量催化剂具有的孔隙容积称为比孔容机械强度:催化剂颗粒抵抗摩擦、撞击、重力、温度和相变应力等作用的能力,统称为机械稳定性或机械强度真密度:指颗粒中固体物质的密度(g/ml)。

颗粒密度:是指包括颗粒孔隙容积在内所求出的密度(g/ml)。

堆密度:是单位容积反应器中填装的催化剂质量,它受催化剂的形状和尺寸的影响通常以kg/l表示,它直接影响反应器的利用率。

堆集密度:堆集密度ρ1是单位堆集体积的多孔性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即ρm/(v1+v2+v3)1=活性:催化剂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性能的一种定量的表征。

在工业应用上常使用单程转化率来描述活性,即原料通过催化床一次,催化剂使原料转变的百分率。

在理论研究中,常采用无物理因素影响的动力学参数(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等)来表征催化剂的活性。

起始活性温度:具有工业生产意义的催化剂活性的最低温度。

钝化:在反应设备中具有活性的催化剂需要卸出时,通入含微量氧的惰性气体或其它气体(如水蒸气),使其生成氧化膜,卸出时能安全和空气接触而不导致剧烈燃烧,这种操作称催化剂的钝化。

氧化:具有活性并高温使用的催化剂在遇到氧等其它有害气体时所进行的强烈放热反应,该类反应放出的热量能够烧结催化剂或烧坏设备的现象称催化剂的氧化。

衰老: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因某些物理和化学作用破坏了催化剂原有的组织和构造,催化剂会降低或丧失活性,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衰退(衰老)或催化剂失活。

比表面积:指每克催化剂的表面积(m2)。

催化剂比表面的大小,尤其是活性组分的比表面积值常直接影响催化活性。

适宜温度:催化剂在使用中活性表现最优时所对应的温度,工业生产上一般表征为一个温度范围。

选择性:用消耗的原料中转变为目的产物的百分率表示。

耐热性:在高温条件下,催化剂受热而衰退,通常用不致引起催化剂不可逆的衰退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表示其耐热性。

比表面:1克催化剂所暴露的总表面积称为总比表面(简称比表面)。

1克催化剂中活性组分暴露的表面积称为活性组分比表面。

催化剂的总表面积是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以及杂质各表面积的总和。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可分三类:①离子型反应机理。

可从广义的酸、碱概念来理解催化剂的作用,所用的催化剂多数为酸、碱、盐类,如氧化铝,硅酸铝等。

多数为非过渡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催化裂化、异构化、烷基化、水合、脱水等反应的功能。

②自由基型反应机理。

催化剂与反应物间因氧化-还原作用而使后者活化,在反应过程中涉及催化剂元素的价态变化,所用催化剂的材质多数为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如镍、铂、氧化钒、氧化铬、硫化钼等。

它们多数是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催化加氢、脱氢、氧化等反应的功能。

③络合反应机理。

催化剂与反应物发生配位作用而使后者活化,所用的催化剂称络合催化剂。

助催化剂按功用常分:①结构型助催化剂,用于增进活性组分的比表面积或提高活性构造的稳定性,如氨合成用的铁-氧化钾-氧化铝催化剂中的氧化铝。

②调变型助催化剂,可对活性组分的本性起修饰作用,因而改变其比活性(见催化活性),如前述铁-氧化钾-氧化铝催化剂中的氧化钾。

③毒化型助催化剂,能使某些引起副反应的活性中心中毒(见催化剂中毒),从而提高目的反应的选择性,如在某些用于烃类转化反应的催化剂中,加入少量碱性物质以毒化催化剂中引起炭沉积副反应的中心。

催化剂中毒根据作用的性质和强弱,可分为可逆性中毒和不可逆中毒(永久性中毒)。

可逆性中毒可用简单的方法使催化剂性能恢复。

催化剂毒物具有特异性,对一种催化剂是毒物,对另一种可能无害。

利用选择性中毒,使催化剂中引起副反应的活性中心中毒,可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

中毒的机理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毒质吸附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上,由于覆盖而减少了活性中心的数目;另一类是毒质与构成活性中心的物质发生化学作用转变为无活性的物质。

按毒质与催化剂作用的程度,可分为暂时中毒和永久中毒。

前一类毒质与催化剂的结合较松弛,易于清除。

例如:用镍为催化剂使烯烃加氢时,若原料气含炔烃,它吸附于活性中心上,则出现中毒,但如提高原料气纯度,降低炔含量,则吸附的炔将脱附,催化活性恢复,即为暂时中毒(又称可逆中毒);若原料气含硫化物,则硫与镍强烈结合,即使原料气脱硫后,催化活性也不能恢复,则为永久中毒(又称不可逆中毒)。

催化剂中毒常是使催化剂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在化学工业中选用抗毒能力强的催化剂非常重要。

中毒现象与反应条件有关,对于给定的催化反应系统,只在原料中毒质浓度达到特定值时,才发生中毒现象,称耐受量,故须将原料净化到毒质含量低于此值。

改变反应温度可改变抗毒能力。

毒质与催化剂、催化反应间具有选择关系,即不同的物质对不同的催化剂、不同的催化反应起毒化作用。

因此,在同一催化剂上发生两种催化反应,一种物质可能只毒化其中一种,利用这种选择性中毒现象,在原料或催化剂中有意加入某种毒质以毒化引起副反应的活性中心,从而提高目的反应的选择性。

例如在某些固体酸催化剂中加入少量碱性物质以毒化某些强酸中心,以抑制积碳副反应。

在某些场合,毒化和助催化作用于特定条件下可互转化,如在有些催化剂中存在某异物为毒质,但含量很低时却可起助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载体催化剂载体又称担体(support),是负载型催化剂的组成之一。

催化活性组分担载在载体表面上,载体主要用于支持活性组分,使催化剂具有特定的物理性状,而载体本身一般并不具有催化活性。

多数载体是催化剂工业中的产品,常用的有氧化铝载体、硅胶载体、活性炭载体及某些天然产物如浮石、硅藻土等。

常用“活性组分名称-载体名称”来表明负载型催化剂的组成,如加氢用的镍-氧化铝催化剂、氧化用的氧化钒-硅藻土催化剂。

催化剂载体的作用载体能使制成的催化剂具有合适的形状、尺寸和机械强度,以符合工业反应器的操作要求;载体可使活性组分分散在载体表面上,获得较高的比表面积,提高单位质量活性组分的催化效率。

若用分子筛为载体,铂可达到接近于原子级的分散度。

载体还可阻止活性组分在使用过程中烧结,提高催化剂的耐热性。

对于某些强放热反应,载体使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稀释,以满足热平衡要求;良好热导率的载体,如金属、碳化硅等,有助于移去反应热,避免催化剂表面局部过热。

载体又可将某些原来用于均相反应中的催化剂负载于固体载体上制成固体催化剂,如磷酸吸附在硅藻土中制成的固体酸催化剂,酶负载在载体上制成的固定化酶。

本身无催化活性的载体称惰性载体。

但有些载体也表现出催化活性,称活性载体,如烃类催化重整所用的铂-氧化铝催化剂,铂是具有加氢和脱氢的功能的活性组分,氧化铝是具有异构化功能的活性组分,两者组合成为双功能催化剂。

在某些负载型的金属催化剂中,载体还可影响金属的催化性质,称载体-金属间强相互作用。

催化剂载体的分类载体种类繁多,可分为高比表面积载体和低比表面积载体。

前者的比表面积每克可达几十至几千平方米,如活性炭可高达2000m;而-AlOSiC可小于1m[kg1]对于比活性低的催化活性组分常选用高比表面积载体以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度。

当催化活性组分的比活性很高时,为了控制强放热反应系统中的热平衡,有时要选低比表面积载体,以约束催化剂的活性。

载体的孔隙构造可分为无孔隙型、多孔隙型,后者又有粗孔、细孔之分。

孔径细小的多孔载体,其孔隙内部有巨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制成高活性催化剂,但细孔不利于反应物与产物分子的扩散,将造成内扩散效应。

多数载体的孔隙构造甚为复杂,如硅藻土载体。

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粒子中主要是粗大的孔隙,但亦有一些较细小的孔隙,选用已成型的载体制造催化剂时,催化剂的形状由载体的形状决定,因此,为了满足反应工程特性的要求,应选用适合造型的载体。

常用的载体外形有粉末状、球状、微球状、条状、锭状、环状等,也有某些如三叶状、轮辐状、蜂窝状等异型载体。

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它能够加速反应的速率而自身不改变物质。

它能够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

在有催化剂的环境下,分子只需较少的能量即可完成化学反应。

催化剂又称触媒,其作用通常是加速反应,例如铁催化剂可使氮和氢转变为氨的反应大为加速,使合成氨工业成为可能。

若其作用是使反应减速,则称负催化剂,如少量醇、酚或蔗糖可抑制亚硫酸钠溶液被溶于水中的氧所氧化。

催化剂可以是气态物质(如氧化氮)、液态物质(如酸、碱、盐溶液)或固态物质(如金属、金属氧化物),还有些以胶体状态存在(如生物体内的酶)。

在催化剂工业中,主要产品是固体催化剂。

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在几乎有半数以上的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里都采用催化剂。

例如,合成氨生产采用铁催化剂,硫酸生产采用钒催化剂,乙烯的聚合以及用丁二烯制橡胶等三大合成材料的生产中,都采用不同的催化剂。

催化剂的性能一种催化剂可使特定的反应循阻力较小的途径进行,降低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加速。

例如图中虚线表示反应物循非催化反应途径转变成产物,活化能为E。

当存在某种固体催化剂时,其反应途径如实线所示:第一步,反应物与催化剂作用,变成吸附态的反应物,活化能为E1;第二步,吸附态的反应物转变成吸附态的产物,活化能为E2;第三步,吸附态的产物脱附,变成产物并释放出催化剂,活化能为E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