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合作演绎精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合作演绎精彩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的单维交流,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呈现的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往往成了追求“时尚”的“华丽”摆设。在现实课堂教学中缺乏实质的体现,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现象。

1.问题的创设不适宜学生合作交流。问题提出的不是太简单了就是太复杂了,简单的没有必要合作交流,太复杂的合作交流了也没用,所以合作交流也就成了空谈。

如在上《倒数》一课中,师提问:0有倒数吗?学生其实都以明白,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可为了赶这个形式,还是要让学生小组讨论,结果学生也只是意思意思,几秒钟就讨论结束了。为了形式而形式的合作交流,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意义。

2.分工不明,组织混乱,小组难以合作交流。有一位教师上“统计”一课,将学生按小组编排好,提出的问题也适

宜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可是整堂课都让人觉得乱糟糟,问题是小组分工不明确,没有小组长负责,也没有确定中心发言人。

3.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更谈不上合作交流。有很多课,教师提出了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才能很好完成,然而教师刚将问题提出,还没让学生充分讨论,就指名让学生回答了,这样就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4.优生一言堂,失去合作交流的意义。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固定的几个优等生)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要么自己埋头钻研,要么乘机以小组为掩护而开小差、说闲话。这种学习小组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优势。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提供课堂效率,使课堂合作演绎出精彩?结合教学实践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

看法:

一、合作小组成员责任的培养

小组合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每个成员都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解决问题时,要全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每位小组成员的智慧,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所以小组的合作与交流,要强调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应该有意识进行这种精神的培养,长此以往,小组合作起来就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如在《我长高了》一课中,把全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排队量身高,另外一部分分成2人一组的量步距与伸开两手臂的长度,适当的时候这两部分同学交换活动内容。这些活动都需要小组成员互相合作才能完成。

二、精心设计合作讨论内容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设计比较合理的问题,便于小组合作探索。

1.问题要有价值,使学生感兴趣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要尽可能与他们已有的经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要让学生觉得“问题值得”讨论,并愿意讨论。

如在《平均数》一课中,创设情境:两个队进行篮球比赛,判断哪个队的整体水平高。学生自然而然马上想到要总数。开始大多数学生表示认可,可也有一部分同学发现两组

的人数不同,提出异议,用总数不公平,这时产生了认知冲突,于是小组讨论“水到渠成”,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具有开放性、值得探讨的问题。

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每种答案的背后有不同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时,才能使学生的辩论提供可能。在辩论中,学生要想让这就的意见被别人接受,就会不断地搜集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还要找出别人的“缺陷”,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便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有利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还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三年级除法中,有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难点时,我就向学生提问:这里为什么要加上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是0可不可以呢?你能否想个办法证明一下?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情绪,学生就自觉的议论起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自觉的进行小组合作研究。

3.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问题的解决,更在于组员之间共同探索、挖掘出问题的深刻内涵,促进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有探索性、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组员在相互启发、共同思

考中培养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思考能力。

如认识《中位数与众数》一课中,教学伊始,创设“跳绳比赛”来展开教学,欣赏完比赛,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哪组的水平好?用什么数据表示好?通过已有经验,学生马上回答:平均数。之后出示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学生马上反应平均数解决这个问题,激起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数来说明,从而很自然进行小组讨论、辩论。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作为教师要发挥组织者、指挥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发现、合作交流、体验成功,使他们充分的展示自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在制定计划、实验操作、数据收集与分析论证等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观察每一组甚至是每个同学的情况和表现,在应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指导的同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以鼓动、欣赏为目的的评价。但对知识结构完善、基础好的同学要适当的提出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和制造适

度困难,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学习效果。可比参与小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