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发展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关于教学实践的议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当前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深化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当前我国教学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因此,深化教学实践,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实践的重要性1. 提高教育质量:教学实践是教育质量的保障。
通过深化教学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实践能力。
3. 优化教师队伍: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4. 推动教育改革:教学实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
通过实践探索,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三、当前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内容陈旧:一些教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深化教学实践的途径1.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巧妙地构建和谐课堂,有效地促进全面发展论文
巧妙地构建和谐课堂,有效地促进全面发展【摘要】课堂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的中心舞台,课堂也是学生全面成长,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我们要巧妙地构建和谐课堂,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构建促进发展新课程呼唤和谐的课堂。
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和谐的课堂教学是构筑理想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
和谐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堂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的中心舞台,课堂也是学生全面成长,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课堂教学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要求,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个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绝对完美和谐的课堂”是不存在的,但追求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政治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一、师与生的和谐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
这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
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便是构成和谐课堂的主体。
l、师生关系从权威、控制到平等、共生。
在和谐课堂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
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和谐共进、教学相长,呈现出一种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和谐之美。
第一,珍视民主平等。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从统治者的”神坛”上走下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
教师要敢于蹲下身来,敢当学生,与学生共建课堂,一起学习、探讨,一起活动,与学生融为一体。
第二,彰显个性差异。
和谐课堂应以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快车道。
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这个背景下,我认为,教育教学改革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便真正为学生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教学改革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当下的教育中,注重的往往是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应该尽可能地将教育拓展到这些方面,注重学生的生命意义、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科之间互相融合,多元化的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价值。
教育教学改革应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并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作为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时,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合作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软技能,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为学生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
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快,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心等等素质。
教育教学改革应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开放,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本事以及全球化意识和多元化意识。
教育教学改革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为学生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人们对教育的要求。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拿到高分和理论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出一批有内涵、有实力、有情怀的人。
这就需要教育教学改革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论文
摘要:本文以我国教育教学现状为背景,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教育教学是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肩负的责任愈发重大。
本文从教育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探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以期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二、教育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本教育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全面发展教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终身学习教育教学应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三、教学方法1.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育评价1. 多元化评价体系教育评价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表现、身心健康等方面。
教师应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
2. 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教育评价应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强化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强化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摘要:学校体育教育本身具有特殊的教育属性。
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体育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高中学校要从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考虑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及增强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
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相较其他课程更好。
因此,在许多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教育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主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本身具有特殊的教育属性。
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体育被赋予以新的历史使命。
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高中学校要从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考虑体育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及增强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一、体育中的道德品质教育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
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
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论文
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是否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
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如何做到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人结合自己从教十五年以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一、以人为本,让课堂焕发活力在实施初中科学课程时,我们应该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出发,把课堂演绎成学生从未知到已知、探寻真理的乐土。
如《不断运动的地球》一章中,在“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部分: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引出不同经度的时刻不同(地方时);再从如果世界各地都采用各自的地方时,会引起的问题(时间混乱、难以计时),引出分区计时的方法(全球24个时区);又从假如向东或向西做环球航行,由不同时区的区时差可知,日期又会怎样变化(比原来多一天或少一天),从而引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层层递进,浑然天成!若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那就会成为枯燥乏味、支离破碎、艰涩难懂的“知识”。
我的做法是:以逻辑为暗线、以问题为明线,以活动为载体,环环紧扣,水到渠成。
环节1:读图抢答——何处正午?何处午夜?何处日出时分?何处日落时分?环节2:大家来算——全球总经度多少?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几度经度?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中时区东西各占几度?东十二区、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是哪条?环节3:相互比较——“北京的时间”指什么?“北京时间”又指什么?两者有何区别?环节4:校准钟点——已知“北京时间”为14:00,那么东京、伦敦、纽约的区时各为多少?环节5:讨论回答——假如我们向东(向西)做环球飞行,再回到原地时日期将会怎样变化?为了消除环球旅行中发生日期混乱,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环节6:深度讨论——日界线东西两侧的日期怎么变化?环节7:故事会——说一说关于日界线的奇闻逸事。
发展性教育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论文
谈发展性教育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性教育评价已是未来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虽然发展性教育评价近几年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但在体育教学中,传统型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发展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理论还相对匮乏,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教学运用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个学习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主要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变化与成长过程,而不是单一性的结果。
发展性教育评价是新课改的一个关键环节,重在体现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共同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将发展性评价引进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与体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形成更加适合现代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
笔者就发展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浅做分析。
一、当前中高职学校学生体育评价的现状传统性的教学模式在当今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高校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取决于体育课的出勤率与课堂表现、运动能力、运动技能和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一般都是将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作为体育课成绩的主要构成。
但这种成绩考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学生的运动能力主要还是受到遗传的影响。
因此,这种考核方法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身体条件基础较好的同学在体育上就会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一些身体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则需要不断地通过后天努力。
这种情况也容易形成身体条件好的学生不用怎么认真上课就能取得好成绩,而身体条件差的学生无论怎么努力还是达不到理想成绩,最终会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抑制了学生的锻炼兴趣。
只注重单方面运动能力考核结果的考核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努力过程和进步的空间,不能全方位的反应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种传统模式也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和新课改的发展。
发展性教育评价区别于传统的教育评价,发展性教育评价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重视过程。
加强语言教学,促进全面发展论文
加强语言教学,促进全面发展著名语言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感叹到:“我国目前花两千七百多个课时,所培养的高中生大多数不合格。
”这指的是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缺乏自主阅读能力和得体的口语交际能力,高中生如此,初中生就自不待言。
现在,不少已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村学生走上社会后,深感语言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不仅书面语言的表达存在障碍,而且在口头交际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最大失败。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是在六岁以前,进入正规化的学校教育后,随着年级的不断上升,情感化、程式化的东西逐渐取代了专门的语言学习,特别是面对“升学”这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许多教师不得不口里喊着“素质教育”,实际却在搞“应试教育”。
这种对语言能力发展的忽视和对情感发展的过分强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导致学生初中毕业时,语言能力不合格。
乌申斯基曾说:“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
”美国阅读问题专家史蒂文斯也说,“如果忽视孩子掌握语言的意义,我们就失去了对人类生长发育的一个基本侧面的认识。
”就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而言,它是人文性、基础性和工具性完美统一,如果语文教学不能把它作为基础性与工具性的语言能力发展当作首要任务,那么,毫无疑问,这样的语文教育是失败的。
那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加强语言训练呢?如同幼儿和小学一样,我们同样要强调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同步整体观念学习。
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语言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应把学生的语言学习放在“语文大天地,生活大语文”的环境中,让学生时刻注意语言学习的无处不在。
对于口头语言,以听(接受信息)和说(表达信息)为主要方式,要学会从生活中熟练地接受外来信息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于书面语言,则以读(接受信息)和写(表达信息)为主要方式,侧重于在课堂上得到训练,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生活中训练的机会,比如,读报、看电影、写日记、写书信等。
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摘要】《标准》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求教学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本文略谈几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体会学生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明确指出了《标准》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求教学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
”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博士也指出:“成功的秘诀是兴趣。
”我把激发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做法是:(1)新课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讲有理数,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数字,然后提出-5、-10各表示什么意思,与5、10有什么区别?一开始就使学生产生了想弄清楚的欲望。
又如讲授直角三角形,我先提出学校的旗杆不能直接量度,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旗杆的高度。
初时,同学们都觉得不量度不可能知道旗杆的高度的,我告诉他们,只要学会解直角三角形,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同学们都觉得好奇,都想知道怎样去测出旗杆的高度,自然就会认真去学习了。
(2)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数学,为将来到社会参加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3)循序渐进,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
针对不少学生知识基础差、遗忘率高的情况,授课中,注意从易到难,由浅人深,由简到繁。
如分解因式(a+b)2﹣4(a+b)+3,先解x2﹣4x+3。
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一、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小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改革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等,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升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近年来,小学课程逐渐丰富多样,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体育等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少教师开始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拓宽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渠道。
然而,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部分学校和家长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导致素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
(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小学在师资、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摘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最终目的。
本文就新课程教育理念、情感、知识、爱心等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策略进行了肤浅的分析。
关键词:师生平等理念;情感;知识;爱心;发展一、以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仅围绕课本进行枯燥的语文讲堂。
多少年以来的这样一种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劳动效率很低,收获很少,课堂教学趋于低效化或无效化。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地位上等级化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而这种心理距离无形中将教师在教学中无能为力发挥出良好的教学引领作用,很难驾驭课堂;同时学生也处于对老师望而生畏的状态,学习状态也处于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自我发挥,进而学习效率降低,也就谈不上人文素养的提高了。
我们的老师们必须放下,“我的课题我做主”的旧式观念,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和学生融入在一起。
如今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并和推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教学的今天,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教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平等关系的重要性。
在推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上。
我们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彻底转变观念,打破以教师为第一、师道尊严的传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尊重与真诚的态度与学生相处,能够达到己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教与学中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的立场上考虑,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或帮助者甚至是协作者,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收获,一起分享学习活动中的苦与乐,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尊重和爱戴,进而达到实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我们的教师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无非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无形的动力,学生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不卷的探索,这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基础。
二、以情感感染学生得以发展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立起来的学习园地,在课堂上学生带着无比的好奇心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在原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参与着课堂学习活动。
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练习中应用论文
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练习中的应用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
它具有诊断与调节功能,也就是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 在小学数学练习中实施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
一、始终用促进发展的思想统驭评价的全过程学校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过程中必须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树立新的评价理念,把学生从“一张试卷论英雄”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只有着眼于促进发展,才能正确实施评价。
二、设计促进学生发展的练习题,为评价提供素材对于书本上的练习题和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可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a、b、c三类分层练习题,a类是必做题,题目与教材中的示例接近,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b类是简单的综合题,题目条件稍复杂,既有保证学生掌“双基”和稍高要求的习题,也有部分综合性强或含有一定解题技巧、探求最佳解法的练习,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做,其余学生选做;c类是以灵活运用为主的综合题,涉及知识面较宽,解题的方法具有一定技巧,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选做。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鼓励更多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我引入了这样的激励机制:每次练习或作业,能把a、b两类题做全对的同学在个人的红星榜上加两颗星,而能把a、b、c三类题都做全对的同学在个人的红星榜上加三颗星,期末评优以星多者优先,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思多练。
三、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归因分类能力,评价内容具体化对于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我采用的是“做”、“批”、“改”“析”四步训练法。
实施模式教学,促进学生最优发展论文
实施模式教学,促进学生最优发展摘要:为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目标,设计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设情激趣——提出假设——引导探究——精讲解惑——练习小结,取得了良好地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可持续发展。
笔者以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活动过程为例,试说此教学模式可行性和实效性。
一、设情激趣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情景设置问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积极性。
此环节要求教师课前收集材料,精心备课,课堂中善于抓住情景中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如本课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等内容。
由于这一时代年代久远,学生相对陌生,为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利用多媒体把祭拜黄帝的情景场面以及本地吴、蓝、罗三大姓宗祠、族谱的视频材料展现给学生看,给学生以实在的、可感知的情景,很快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我接着因势利导,提出情景问题:我们中国人的敬祖观念,宗族观念是非常浓厚的,这与我国古代早期的哪些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实社会中又有哪些思想、风俗和做法与之相关?通过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有利于拓宽历史课堂教育的空间。
二、提出假设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没有问题哪来的探究。
当代高中生的特点是信息灵通广泛,视野开阔,且求异心理和探究心理强,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高超的艺术,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分量有价值的问题。
为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假设,对历史认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惟书,不畏权威。
如结合学情提出相应的问题假设:假如井田制没有瓦解,分封制会遭破坏吗?假如西周不采取分封制,会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吗?假如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没有封国之内的政治权利的世袭性和独立性,还会出现春秋争霸吗?这对当代政治制度设置有何借鉴价值?提出假设,引导学生在疑问中学习历史,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学生对探究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的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摘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境界,将人文精神融合在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使学生具备高等教育要求的人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目标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发展问题是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和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其核心功能也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同样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教育有其特定的内涵,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
我国教育一直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基本方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职业教育中全面发展的内涵正确认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是在职业教育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涵其中》中所做的精辟论断:“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教育的任何社会经济功能都是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实现的。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为职业教育贴上“经济腾飞的基石”、“促进就业的秘密武器”等等标签,对职业教育功能的认识体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于职业教育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则认识不足。
我国当前的职教研究对职业教育能否实现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人的片面发展相对立的,其基本含义指的是以脑力和体力为要素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经过教育实践的检验与升华,其涵义逐渐丰富并更具现实意义。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基点来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一是发展的全面性,即不能忽视或轻视人的个性的任何一个方面;二是发展的自由性,即个体能够按自己的意志与选择实现自身的发展;三是发展的充分性,即让个体的各种潜在素质能获得最充分的挖掘,从而使其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论文
探究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全面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
一、实施素质的关键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
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每学一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内容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
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论文
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摘要:让生活回归课堂,是新时期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在充满创新、充满挑战的时代,让生活回归教育,教育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必须超越现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发展创新性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关键词:全面发展;贴近生活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20-01一个国家的发展要看人们也没有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是创新教育理论最重要的哲学基础,也是创新教育实践的方法论。
本文结合我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课程设计应该贴近生活课程设计应贴近生活和学生感情实际,内容的选择坚持“近、小、实、亲”的原则,即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情感实际提出的问题小一点,回答问题实一点,使学生感到亲切一点。
例如说,现在小区生活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生活形态。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从书本中直接学习到他们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情感。
相信能更好激发起他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这对培养他们道德水平、亲近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人们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品德,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的,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
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生活的确证流于虚空、形式、无效。
二、课程设计应该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尽管目前的新课程对课程的内容、形式作出调整。
重视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方面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还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和德育基地等多种形式的教育。
但是,从我们的实际工作实践来看,这些调整缺乏内在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外在的可操作性,有如空中楼阁,学生依然是在教室里完成上述的思想品德教育。
2024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024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第一部分:背景与目的一、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为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论文旨在通过对2024年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总结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及发展趋势;3. 探讨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4. 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及发展趋势:总结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探讨未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3.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结合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提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4. 教学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验证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实际效果;5. 教学建议:根据研究结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现状,为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现状,获取第一手数据;3. 访谈法:对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专家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看法和实践经验;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5. 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进学生知识技能全面发展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进学生知识技能全面发展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关键因素。
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推进学生知识技能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必要性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因素,他们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只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切实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终身发展的确立。
因此,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项迫切需要。
1.应对新时代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的知识技能也在不断更新。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技能,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自身知识技能,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破冰立之际,许多新政策的实施正在推动着教育的发展。
而这都需要更多有能力的教师去承担,因此,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教师个人发展需求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满足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追求。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需要全面能力的提升,这能够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职业意义的实现。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途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下面是一些途径:1.学科专业知识的提升教师应该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提升,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可以通过课程研究、教材编写等形式来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参加学习班、课程研讨会等培训和学习活动。
2.教学方法的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不同的教育环境和人群,因此探索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一步。
这可以通过与同行交流、参加教学方法培训以及对于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来完成。
3.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育是心理的作用,因此,掌握并应用基本的教育心理学也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部分。
音乐论文:让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论文:让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摘要音乐教学不只是教学生弹琴唱歌,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功能,它融德、智、体、美育等为一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概括为四点:1.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2.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3.音乐教学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4.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人才的竞争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
他们终日不停地围着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团团转,忽视了音乐这门学科。
很多人认为“音乐不就是唱唱歌而已,反正我们也不会靠这吃饭”。
其实不然,音乐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主要渠道。
音乐教学不只是教学生弹琴唱歌,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功能,它融德、智、体、美育等为一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无数中外名人成材的事例都表明了这一点。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认为: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作品有许多是反映社会内容的,学生常常很难用语言来说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但他们都可以感受。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
我们要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通过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高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最实质的问题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如让学生欣赏《保卫黄河》,感受强烈的时代气息;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了解红军战士爬过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从而懂得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教唱革命歌曲《歌唱祖国》《游击队歌》等,唤起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使学生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经过无数苦难磨练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发展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巧妙地运用“发展性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简介里,就指出了学科教学特点是: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与技能的同时,更为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发展性教学”正是实现了这种教育新理念。
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灵活运用教材,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被动地听结论,而不是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去发现知识。
学生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没有自我发展的空间。
因此,据现代教学理论建构思维,我们要给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主探索,学会学习。
教育家的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只有20%左右。
可见,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
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是靠自学自练。
我们要相信学生具有自学的潜能,有主动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例题教学前,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给学生自主探索
指明方向。
(二)活用教材,注重创薪。
学科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实现创新的主要依据。
现行教材虽然作了改动,但仍存在着不足,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教材编排基本上是一题一例的形式,。
忽视创新价值:二是教材中的问题、结论甚至连“想”的过程也同时出现,束缚孩子们思考的空间,而教师都是跟着教材走,凭着教材教。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价值的发挥,难以激发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不利促进人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激发活力。
反馈练习是学好新知所必须的一个环节,要避免作业练习总是“一刀切”、“一个样”的通病。
应学会选择练习题,让学生可持续发展。
如:在练习设计上要有立体性,做到有层次、多样化,具有趣味性、发展性。
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对这一内容的思维训练可按学生智力形成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l、基本练习:求8、10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2、变式练习: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10整除的数,最小的是多少?
3、发展练习:有一包糖果,不论是分给8个人,还是分给10个人,都能正好分完,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块?
二、增强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
我们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捕捉学生“智慧的灵感,”培养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
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寻根究底,是不
断发展进行创造思考与实践的源泉。
(一)质疑问难,多向交流。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变学生不敢、不懂提问题为敢于、善于提问题。
在应用题教学中,隐去其中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可提出哪些问题,再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解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第二课时,出示条件:“一项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15
天完成。
”让学生提问题:“甲、乙每天各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甲乙合做;几天完成工程的?甲先做4天,剩下的由乙来做,还需几天?……”。
学生多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比较,这样学生学习的情感丰富,各抒己见,多向交流,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
(二)集中看管,解决漏洞。
学生在学习中有不懂的,不理解的就记下来。
如:大于平角而小于周角的角有名字吗?为什么公元年份是整百的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的分数单位是,可以吗?……带着问题或与同学一起讨论,或自己查阅资料,或请教教师,做到“视野之内无疑点。
”“数学日记”给予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处处留心观察,时时留意数学问题。
三、参与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
实践活动是学生超越自我,自主发展的必要过程。
良好的实践能力对于开发人类所具有的潜能有很大的帮助,而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独特的优势。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
智能开发,从手开始。
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从而内
化成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如几何公式的推导过群,算理的理解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去发现。
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说理的过程中,发展各种智能。
(二)实践运用,深化认知。
生活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
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阔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发展。
1、增长知识。
如学习“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后,让学生摘出报纸中有关数据,并说一说反映了什么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加信息量。
2、调查统计。
如学习“简单的统计”后,让学生作一份调查,对去年自家每日用水,用电量或每月开支情况,制成统计表,从而适时进行“勤俭节约”教育。
3、自编应用题。
学习某一知识点后,让学生编几道与本知识点有关的应用题。
如学生编出“求家中长方体皮箱体积”,“学校圆柱形水桶的容积”,“甘蔗的出糖率”,“肉松重量与用肉量的比”等等,内容不一,水平各异,新颖独特,叙述流畅,促其个性发展。
4、设计规则方案。
这是对应用题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设计“租船、租车、购票、购物”等方案,或给要装修的房间规划一下所需的涂料及经费等,显示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这样,
学生实践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活”的数学,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使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应用“发展性”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美、生活美、应用美。
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和谐、全面、持续的发展,造就良好的个性素养、智慧潜能,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