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宾四版有机化学答案 第九章 醇和酚

合集下载

合工大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课件9章 醇和酚

合工大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课件9章 醇和酚

Ca(OH) 60 C

2
CH 2 -CH-CH O Cl
环氧氯丙烷 3-氯-1,2-环氧丙烷 (制环氧树脂)
2
NaHCO
3 /H 2 O
甘油还可通过油脂水解得到。
醇和酚的工业制法
(3) 羰基合成法
CH3 C H 3C H 2C H 2C H O + C H 3C H C H O 正丁醛 CH3 C H 3C H 2C H 2C H 2O H + C H 3C H C H 2O H 正丁醇 异丁醇 异丁醛
C H 2O H 季 戊 四 醇 (四 元 醇 )
(2) 酚的分类
根据分子中酚羟基的多少,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多元酚等。
OH CH3 OH HO OH HO 对 甲 苯 酚 (一 元 酚 ) 对 苯 二 酚 (二 元 酚 ) OH
均 苯 三 酚 (三 元 酚 )
9.1 醇和酚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第九章 醇和酚
第九章 醇和酚
9.1 醇和酚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9.2 醇和酚的结构
9.3 醇和酚的制法 第九章 目 录 9.4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9.5 醇和酚的波谱性质 9.6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醇和酚的共性 9.7 醇羟基的反应―醇的个性
9.8 酚的化学性质―酚的个性
第九章
醇和酚的分子中都含有羟基。
醇和酚的工业制法 乙二醇(俗称甘醇)的工业制法:
Cl 2 +H 2 O 70-80 C H 2 O,NaHCO

CH 2 Cl
CH 2 OH
Ca(OH)
2
3
CH 2 OH
CH 2 OH
CH 2 =CH
2
O 2 ,Ag 250-280 C

《有机化学》习题答案(高鸿宾第四版)解析

《有机化学》习题答案(高鸿宾第四版)解析

第一章 习 题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i) (一) 用简单的文字解释下列术语:(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 键能:形成共价鍵时体系所放出的能量。

(3) 极性键:成鍵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为0.5~1.6时所形成的共价鍵。

(4)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5) 实验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元素组成的相对比例的化学式。

(6) 构造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或原子团相互连接顺序的化学式。

(7)均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均匀地分配给两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形成两个自由基。

(8) 异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完成被某一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占有,形成正、负离子。

(9) sp 2杂化:由1 个s 轨道和2个p 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的3个能量介于s 轨道和p 轨道之间的、能量完全相同的新的原子轨道。

sp 2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不同于s 轨道或p 轨道,而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这种形状更有利于形成σ键。

(10) 诱导效应: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电子云的转移。

诱导效应只能通过σ键传递,并且随着碳链增长,诱导效应迅速减弱。

(11) 氢键:由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形成“桥梁”而导致的类似化学键的分子间或分子内作用力。

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但作用力比化学键小得多,一般为20~30kJ/mol 。

(12) Lewis 酸:能够接受的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ii) (二) 下列化合物的化学键如果都为共价键,而且外层价电子都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同时原子之间可以共用一对以上的电子,试写出化合物可能的Lewis 结构式。

(1) C H 3N H 2 (2) C H 3O C H 3 (3)CH 3C OH O(4) C H 3C H =C H 2 (5) C H 3C C H (6) CH 2O 解:分别以“○”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碳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氧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氮原子核外电子,题给各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如下:(1) C HHH H H。

《醇和酚》测试题及答案教程文件

《醇和酚》测试题及答案教程文件

《醇和酚》测试题及答案《醇和酚》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计60分)1、下列有关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醇都能发生催化氧化、消去反应B.低级醇(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都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C.凡烃基直接和羟基相连的化合物一定是醇D.乙醇和浓硫酸按1∶3体积比混合、共热就一定会产生乙烯解析:本题对醇类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全面的考查。

A错误,因为叔醇无a—H,不能被催化氧化,无β—C或β—H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正确,因低级醇中,羟基所占比例大,可与水互溶;C错误,只有链烃基直接和羟基相连的化合物才是醇,如苯基和羟基相连的物质为酚类;D错误,制取乙烯必须控制温度在170℃,在140℃时生成乙醚。

故答案选择B。

2、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分液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C.加入FeCl3溶液后,过滤 D.加入过量溴水,过滤解析:苯是一种有机溶剂,能与苯酚等有机化合物混溶,用分液、加入FeCl3溶液后过滤、加入过量溴水后过滤等方法均不能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苯酚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充分振荡,生成的苯酚钠溶解到水中并与苯分层,静置后分液能将其分离。

故答案选择B。

3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B.浓硫酸共热至170 ℃时,键②和⑤断裂C.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D.在银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解析:乙醇与金属钠发生取代反应,键①断裂生成H2;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 ℃时发生消去反应,键②和⑤断裂生成乙烯;乙醇与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发生酯化反应,键①断裂生成乙酸乙酯;乙醇在银做催化剂时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键①和③断裂生成乙醛。

故答案选择C。

4、丁香油酚结构简式为:从它的结构简式推测它不可能有的化学性质是()A.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HO─OCH3│─CH2CH=CH2B .可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 .它与溴水反应D .可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解析:该化合物含有酚羟基、碳碳双键等官能团。

有机化学(第四版)习题解答

有机化学(第四版)习题解答

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习题解答化学科学学院罗尧晶编写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作业与练习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练习(P60—62):(一的1,3,5,7,9,11小题)、(五)、(六)、(十三)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作业:(P112—117):(二)、(四)、(七)、(十一)、(十五的2,3小题)、(十六的2~5小题)、(二十一)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练习:(P147—149):(三)、(十)、(十一)、(十三)第五章芳烃芳香性作业:(P198—202):(二)、(三)、(九)、(十)、(十六)、(十七)、(十八的2、5~10小题)、(二十四)第六章立体化学练习:(P229—230):(五)、(六)、(七)、(十二)第七章卤代烃作业:(P263);(P290-295):(P263):(习题7.17)、(习题7.18)、(习题7.19)。

(P290-295):(六)、(七)、(八)、(十的1、2、5小题)、(十三的1、2小题)、(十四的1、2小题)第九章醇和酚作业:(P360—362):(二)、(三的2、4小题)、(五)、(九的1、3小题)第十一章醛、酮和醌作业:(P419—421):(一)、(三)、(七题的1—9小题)、(十三)、(十四)第十二章羧酸练习:(P443—444):(一)、(三)、(五)、(七)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练习:(P461—464):(一)、(四)、(六)、(七)(八题的1、3小题)、第十四章β-二羰基化合物作业:(P478—480):(一)、(五)、(七)第十五章有机含氮化合物作业:(P526—530):(三)、(四)、(八)、(十一)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习题解答(一)题答案:(1) 3-甲基-3-乙基庚烷 (2)2,3 -二甲基-3-乙基戊烷 (3)2,5-二甲基-3,4 -二乙基己烷 (4)1,1-二甲基-4-异丙基环癸烷 (5)乙基环丙烷 (6)2-环丙基丁烷 (7)1,5-二甲基-8-异丙基二环[4.4.0]癸烷(8)2-甲基螺[3.5]壬烷 (9)5-异丁基螺[2.4]庚烷 (10)新戊基 (11)2′-甲基环丙基 (12)1′-甲基正戊基(四)题答案:(1)的透视式: (2)的透视式: (3)的透视式:Cl HCH 3H 3C ClHCH 3CH 3ClHHCH 3Cl ClCH 3H H(4)的投影式: (5)的投影式:BrBr CH 3HH H 3CBrBr CH 3CH 3HH(五)题解答:都是CH 3-CFCl 2的三种不同构象式; 对应的投影式依次分别如下:ClClClClClClFFFHH H H H H H H ( )( )( )123验证如下:把投影式(1)的甲基固定原有构象位置不变,将C-C 键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旋转前面第一碳0°、60°、120°、180°、240°得相应投影式如下:ClCl ClClClClClCl ClFF FF F H HH H H HHH H H H H HH H ( )( )( )( )( )ab c de各投影式对应的能量曲线位置如下:由于(a )、(c )、(e )则为(1)、(2)、(3)的构象,而从能量曲线上,其对应能量位置是一样的,所以前面三个透视式只是CH 3-CFCl 2的三种不同构象式。

有机化学(高鸿宾第四版)课后答案

有机化学(高鸿宾第四版)课后答案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主编(课后答案1~10章)第二章饱和烃习题(P60)(一)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并指出这些化合物中的伯、仲、叔、季碳原子。

(1) 1234567(2)123453-甲基-3-乙基庚烷2,3-二甲基-3-乙基戊烷(3)123456(4) 101234567892,5-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1,1-二甲基-4-异丙基环癸烷(5) (6)1234乙基环丙烷2-环丙基丁烷(7)12345678910(8)123456789CH31,7-二甲基-4-异丙基双环[癸烷2-甲基螺[]壬烷(9)1234567(10) (CH 3)3CCH 25-异丁基螺[]庚烷新戊基(11)H 3C(12)CH 3CH 2CH 2CH 2CHCH 32-甲基环丙基2-己基 or (1-甲基)戊基(二) 写出相当于下列名称的各化合物的构造式,如其名称与系统命名原则不符,予以改正。

(1)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2) 1,5,5-三甲基-3-乙基己烷(3) 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CH 3CCHCH 3CH 3CH 32CH 32CH 2CHCH 2C CH 3CH 33CH 32H 5CH 3CCH 2CH C(CH 3)3CH 3CHCH 3CH 32,3,3-三甲基戊烷2,2-二甲基-4-乙基庚烷2,2,3,5,6-五甲基庚烷(4) 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5) 丁基环丙烷(6) 1-丁基-3-甲基环己烷CH CH 3CH 2CH 3CHCH 3CH 3CH 2CH 2CH 2CH 3CH 2CH 2CH 2CH 3CH 32,3-二甲基戊烷 1-环丙基丁烷 1-甲基-3-丁基环己烷(三) 以C 2与C 3的σ键为旋转轴,试分别画出2,3-二甲基丁烷和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并指出哪一个为其最稳定的构象式。

解:2,3-二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四种:( I )( II )( III )CH 33CH 333CH 33CH (最稳定构象)( IV )(最不稳定构象)( III )( II )CH 33H 3CH 3H3CH 3CH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两种:3H 333H 33CH 333(最稳定构象)( I )( II )(四) 将下列的投影式改为透视式,透视式改为投影式。

有机化学第二学期课后题答案

有机化学第二学期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 醇和酚习题(一) 写出2-丁醇与下列试剂作用的产物:(1) H 2SO 4,加热 (2) HBr (3) Na (4) Cu ,加热 (5)K 2Cr 2O 7+H 2SO 4解:(1) C H 3C H =C H C H 3(2) C H 3C H 2C H C H 3B r(3)C H 3C H 2C H C H 3O N a(4)C H 3C H 2C C H 3O (5) C H 3C H 2C C H 3O(二) 完成下列反应式:(1)O N a C l C H 2C H C 2O H O HO C H2C H C H 2O H O H+(2)O H O HC l K 2C r 2O 7H2S O 4OOC l(3)O H O H+ C l C H 2C O C l 吡啶Al C l 32O O HC O C H 2C l O HO HC O C H 2Cl (4)O HC l C l乙酸+ 2 C l 2O HC lC lC lC l(三) 区别下列化合物:(1) 乙醇和正丁醇 (2) 仲丁醇和异丁醇(3) 1,4-丁二醇和2,3-丁二醇 (4) 对甲苯酚和苯甲醇解:(1)乙正丁解层(2) 仲丁醇异丁醇HCl/ZnCl放置片刻出现混浊室温下无变化,加热后出现混浊(3) 1,4-丁2,3-丁Ag I O3(白色沉淀)x(4)OC H3C H2O显色x(四) 用化学方法分离2,4,6-三甲基苯酚和2,4,6-三硝基苯酚。

解:2,4,6-三甲基苯酚2,4,6-三硝基苯酚有机层水层H+2,4,6-三甲基苯酚2,4,6-三硝基苯酚(五)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具有最小的Pka值?(1) O H(2)O HC H3(3)O HC l(4)O HO C H3(5)O HN O2(6)O HC2H5解:题给六个化合物的酸性大小顺序为:(5) >(3) >(1) >(2) >(6) >(4) ;所以,对硝基苯酚( H O N O2)具有最小的pKa值。

有机化学_高鸿宾_第四版_答案__第九章 醇和酚习题

有机化学_高鸿宾_第四版_答案__第九章   醇和酚习题

NO2 )具有最小的 pKa 值。
(六) 完成下列反应式,并用 R,S-标记法命名所得产物。
(1) (R)-2-己醇
浓HX SN2
CH3
解:
H C OH CH3(CH2)3
(R)-2-己醇
浓HX SN2
CH3 C X H (CH2)3CH3
(S)-2-卤己烷
浓HX
(2) (R)-3-甲基-3-己醇
C2H5 H3C C OH 解: CH3(CH2)2
归属 O–H(酚)伸缩振动 苯环上对二取代
Cl Cl O O Cl Cl
2,3,7,8-TCDD 是二恶英类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毒性比 NaCN 还大,且 具有强致癌性,以及生殖毒性、内分泌毒性和免疫毒性。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强, 同时具有高亲脂性和脂溶性,一旦通过食物链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很难排出,是 一种持续性的污染物, 对人类危害极大。 因此, 有的国家已经控制使用 2,4,5-T。 试写出由 1,2,4,5- 四氯苯,氯乙酸及必要的原料反应,分别生成 2,4,5-T 和 2,3,7,8-TCDD 的反应式。
Cl OH + 2 Cl2
乙酸
OH Cl Cl Cl
Cl
(三) 区别下列化合物:
(1) 乙醇和正丁醇 (3) 1,4-丁二醇和 2,3-丁二醇 (2) 仲丁醇和异丁醇 (4) 对甲苯酚和苯甲醇
乙醇
解:(1)
H2O
溶解 分层 放置片刻出现混浊 室温下无变化,加热后出现混浊
正丁醇 仲丁醇
HCl/ZnCl2
CH3CH2CHCH2CH3 OH
PBr3
CH3CH2CHCH2CH3 Br
CH3CH2CHCH2CH3 OH
TsCl 吡啶

第九章 醇酚醚勘误和参考答案

第九章 醇酚醚勘误和参考答案

醇、酚、醚一章勘误和思考题、习题参考答案勘误:1. P236 思考题9-5,第3小题,CH 2CH 3CH 3C CH 2CH 3CH 3CH 3C 将改成2. P236 倒数第二行,将烷基磺酸钠改成烷基硫酸钠。

3. P271 第一行,CH 3CH 2ONa CH 3CH 2Na 将改成。

4. P274 最后一行,不对称环氧化合物在酸性中的开环反应为S N 1反应,应先形成碳正离子。

反应历程改为:O C CH OCH 3CH 33CH 3CH 3OH CH CH 3CH 3HOCH 3CH 233OCH 3H C CH OHCH 3CH 35. P288 第19题化合物B(C 7H 5Br 3)应改成B(C 7H 5OBr 3)。

思考题参考答案:思考题9-1 不查表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序。

(1)1,2,3-丁三醇 > 1,2-丁二醇 > 正丁醇 > 丁烷(2)正辛醇 > 正己醇 > 3-己醇 > 二甲基正丙基甲醇 > 正己烷思考题9-2 将下列化合物按在水中的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序,并说明理由。

(3) >(2) >(1) >(4) >(5)理由:醇分子中羟基越多,与水形成的氢键越多,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醚也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溶解度比烃大。

思考题9-3 比较下列化合物与金属钠反应的活性,再将三种醇钠的碱性强弱排序。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HCH 2CH 3CH 3C CH 3CH 3>>>(与金属钠反应的活性)CH 3C CH 3CH 3CH 3CHCH 2CH 3CH 3CH 2CH 2CH 2ONa (醇钠的碱性)>思考题9-4 将下列各组醇按与HBr 水溶液反应的相对活性排列成序。

CH 3CH 2OH CH 2OHO 2NCH 2OH >>(1)CH 2CH 2OHCH 2OH >>(2)CH 3思考题9-5 将下列各醇按脱水的活性大小排序。

有机化学第九章醇、酚、醚习题答案

有机化学第九章醇、酚、醚习题答案

第9章 醇、酚、醚9-1 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3CHOHCCHO OO OO OHH 3COCH 3OHCH 2OHPhCHCH 2CH 2CH 3OHPhOCH 2CH=CH 2OOCH 3H 3COOCH 2CH 3CH 3(CH 2)10CH 2SHCH 3SCH 2CH 3O 2S(1)(2)(3)(4)(5)(6)(7)(8)(9)(10)(11)(12)(1)3-丁炔-2-醇; (2)15-冠-5; (3)(1R )-5-甲基-2-异丙基环已醇; (4)3-甲基-5-甲氧基苯酚; (5)3-羟甲基苯酚; (6)1-苯基-1-丁醇; (7)苯基烯丙基醚; (8)4,4’-二甲氧基二苯醚; (9)1,2-环氧丁烷; (10)正十二硫醇; (11)甲乙硫醚; (12)二苯砜。

9-2 完成下列反应(1)25H 3C 6H525H 3C 6H 52H 53(S N i 反应,构型保持)(S N 2反应,构型翻转)HOH CH 3H PBr 3HH CH 3Br(S N 2反应,构型翻转)(CH 3)3CCH 2OHH 2SO 4CrO 3,(CH 3)2C=CHCH 3(E1反应,碳架发生重排)HOOH CH 3NOOHCH 3(弱氧化剂不能氧化叔醇和双键)O3OH(S N 2反应,进攻位阻较小的碳原子)(2)(3)(4)(5)HOH HCO 3H H 2O / H(6)OHH HOHOHH +(中间产物为环氧化物,亲核试剂进攻两碳原子的几率相等)CH 3AlCl 3(8)OH+CCH 3OOHCO CH 3(Fries 重排,热力学控制产物)(7)OH OHOOO (频哪醇重排)(邻二醇氧化)(2) ClCH 2Ch 2Cl 2(10)O CH 2CH=CHCH 2CH 3OH(1) NaOH (9)OHOHOO (亲核取代反应)H 3CCH 3*OHH 3C3CH 2CH=CHCH 2CH 3*(发生两次Claisen 重排)OH OHC +(Reimer-Tiemann 反应)(11)C 2H 5SH(13)CH 3CH 2CHCH 2CH 3(15)CH 3Br +(12)OCH 3+CH 3CH 2CHCH 2CH 3OH+(S N 2反应)OHOBrHBr(S N 1反应)(CH 3)2CHCH 2CH 2CH 2Br+OH(CH 3)2CHCH 2CH 2CH 2SVH 2CH 3(S N 2反应)OH HClH H OH H OHOHHOHH (1) OH (2) H 2O(14)9-3 将下列各组组化合物按酸性由强至弱排列成序。

有机化学高鸿宾第四版答案

有机化学高鸿宾第四版答案

第一章(一) 用简单的文字解释下列术语:(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键能:形成共价鍵时体系所放出的能量。

(3)极性键:成鍵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为0.5~1.6时所形成的共价鍵。

(4)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5)实验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元素组成的相对比例的化学式。

(6)构造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或原子团相互连接顺序的化学式。

(7)均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均匀地分配给两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形成两个自由基。

(8)异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完成被某一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占有,形成正、负离子。

(9)sp2杂化:由1 个s轨道和2个p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的3个能量介于s轨道和p轨道之间的、能量完全相同的新的原子轨道。

sp2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不同于s轨道或p轨道,而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这种形状更有利于形成σ键。

(10)诱导效应: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电子云的转移。

诱导效应只能通过σ键传递,并且随着碳链增长,诱导效应迅速减弱。

(11)氢键:由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形成“桥梁”而导致的类似化学键的分子间或分子内作用力。

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但作用力比化学键小得多,一般为20~30kJ/mol。

(12)Lewis酸:能够接受的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二) 下列化合物的化学键如果都为共价键,而且外层价电子都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同时原子之间可以共用一对以上的电子,试写出化合物可能的Lewis结构式。

(1) C H3N H2(2) C H3O C H3(3) CH3C OHO(4) C H3C H=C H2(5) C H3C C H(6) CH2O解:分别以“○”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碳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氧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氮原子核外电子,题给各化合物的Lewis结构式如下:(1)HH H H。

N 。

(2)H H 。

9《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_华南理工大学课件(共十四章)

9《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_华南理工大学课件(共十四章)

(3) 羰基合成
钴催化剂 CH3CH CH2 + CO + H2 130~175℃ ~25 MPa
CH3CH2CH2CHO + CH3CHCHO
CH3
H2, Ni 或 Cu △,~5 MPa
CH3CH2CH2CH2OH + CH3CHCH2OH CH3
(4) 发酵法 乙醇的制备: 淀粉
淀粉酶
麦芽糖 麦芽糖酶 葡萄糖
OH OH HO OH OH
叔醇
酚:按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分类:
OH
一元酚
二元酚
三元酚
9.1.2 醇和酚的命名
(1) 醇的命名 (a) 普通命名法:——用于简单的醇。 烃基的名称 + ―醇”
CH3 CH3 CHCH2OH
CH2 CHCH2 OH
CH2OH
异丁醇
烯丙醇
苯甲醇 苄醇
CH2=CHCH2OH
R2SO4 + H2O 2 ROH + H2SO4 △ O O + H ROH + R-C-OH △ R-C-OR + H2O
ROH + CH3 ( TsCl)
δ+
SO2Cl
N

O RO-S CH3 + O ( ROTs)
N
. HCl
ROO2S
二甲亚砜
CH3 KCN RCN + CH3 SO3K ( TsK) NaBr RBr + TsONa
弱酸 H2CO3 PKa值 6. 38
9. 89 15.5
弱酸
PKa值
15 .74 15.9 18.0 25.0
OH CH3OH
H2O CH3CH2OH (CH3)3COH HC≡CH
醇和酚的相对酸性: 碳酸>苯酚>水>乙醇

高鸿宾《有机化学》教材精讲及典型真题解析考研考点讲义

高鸿宾《有机化学》教材精讲及典型真题解析考研考点讲义

碳原子 sp2、sp杂化轨道及乙烯乙炔的空间结构 — 1—
sp2sp杂化轨道 乙烯、乙炔分子模型
3.有机化学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通过有机化学反应来体现,并取决于有机物结构中的特殊官能团
4.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有机化学反应分为自由基型取代和加成,离子型亲电取代、加成和亲核 取代与加成,氧化与还原, 降解,重排,缩合,消去反应,周环反应等
③把双键碳或参键碳看成以单键和多个原子相连。
例如:—C≡N> —C≡CH> —CHCH2 (5)写出全称,用 1,2,3…表示取代基的位次,用一、二、三……表示取代基的个数,用“,”将阿拉
伯数字隔开,用半字线“-”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隔开。
師 師
例:Cl師 帪SO3H
Br
CH3CHCHCH2OH CH3 OH

(CH2)3CH3
CC
CH3CH2

2.烯炔的亲电加成概论
(1)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反式加成)适用于加溴、氯、次卤酸 (2)碳正离子中间体机理(反式或顺式加成) (3)烯烃亲电加成试剂:X2,HX,H2SO4,HOX,BH3/H2O2,H2O, Hg2 +/H2SO4 重点在于分清试剂中的正电部分和负电部分。产物分布符合马氏规则。注意加成过程中的碳正 离子重排对产物结构的判断。 烯烃亲电加成(立体化学)
3.小环烷烃的开环反应
环烷烃活性分析:小环不稳定易开环,中环稳定,大环较稳定,性质与链烃同。
开环反应为离子型反应机理。
环丙烷与 H2,Br2,HBr,HI,H2SO4等开环反应。 环丁烷只与 H2,Br2开环, 环戊烷在较高温度下加氢开环。
多环物质注意开环位置
H3CCHCH2 +HBr→ CH3CHCH2CH2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4版)课后习题-醇和酚 (圣才出品)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4版)课后习题-醇和酚 (圣才出品)

第9章醇和酚1.写出2-丁醇与下列试剂作用的产物:(1),加热(2)HBr(3)Na(4)Cu,加热解:2.完成下列反应式:解:3.区别下列化合物:(1)乙醇和正丁醇(2)仲丁醇和异丁醇(3)1,4-丁二醇和2,3-丁二醇(4)对甲苯酚和苯甲醇解:4.用化学方法分离2,4,6-三甲基苯酚和2,4,6-三硝基苯酚。

解:5.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具有最小的pKa值?解:六个化合物的酸性大小顺序为:(5)>(3)>(1)>(2)>(6)>(4);所以,对硝基苯酚具有最小的pKa值。

6.完成下列反应式,并用R,S-标记法命名所得产物。

(1);(2)解:(1)(2)7.将3-戊醇转变为3-溴戊烷(用两种方法,同时无或有很少有2-溴戊烷)。

解:典型的α-卤代醇与卤化磷和亚硫酰氯反应,二反应产率较高且一般不发生重排,产物纯度高。

方法一:方法二:8.用高碘酸分别氧化四个邻二醇,所得氧化产物为下面四种,分别写出四个邻二醇的构造式。

(1)只得一个化合物(2)得两个醛和(3)得一个醛HCH0和一个酮(4)只得一个含两个羰基的化合物(任举一例)解:高碘酸氧化邻二醇时,醇要断裂。

看产物可判断二个—OH所在的位置和醇的空间结构。

9.用反应机理解释以下反应解:(1)(2)(3)(4)10.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又称抗氧剂2246,对热、氧的老化和光老化引起的龟裂具有较高的防护效能,被用作合成橡胶、聚烯烃和石油制品的抗氧剂,也可用作乙丙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

其构造式为,试由对甲苯酚及必要的原料合成之。

解:11.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又称四溴双酚A,构造式为。

它既是添加型也是反应型阻燃剂,可用于抗冲击聚苯乙烯、ABS树脂和酚醛树脂等。

试由苯酚及必要的原料合成之。

解:。

有机化学(高鸿宾 第四版)第九章__氨基化

有机化学(高鸿宾 第四版)第九章__氨基化

+NH3 氨解
H H +NH3 氨解 NH2 SO3NH4 胺式加成物 NH4HSO3
H H NH 互变异构 亚胺式
NH2
萘胺
二.萘酚衍生物的氨解 •即萘酚在酸式亚硫酸盐的存在下,醇式 经过磺酸衍生物与氨水反应生成 +NH3 萘胺的反应叫Bucherer反应。
氨解 互变异构
酮式
NH4HSO3 加成
烯醇式异构为酮式,与2分子亚硫酸氢铵加成生成醇式加 成物,与氨的氨解反应生成物胺式加成物,消除脱去2亚 硫酸氢铵生成亚胺式的2-萘胺,互变异构为2-萘胺。
OH 烯醇式
H H 互变异构 酮式 H H O NH HSO 4 3 加成
NH4HSO3 加成
OH SO3NH4 H H H SO3NH4 醇式加成物
环氧乙烷分子中的环氧结构化学活性很强。 它容易与氨、胺、水、醇、酚或硫醇等亲核物质作用,发 生开环加成反应而生成乙氧基化产物。 乙醇胺的制备 环氧乙烷与20%~30%氨水发生放热反应可生成三 种乙醇胺的混合物。
9.4 芳环上卤基的氨解
一.反应历程
卤基氨解属于亲核取代反应,非催化氨解为SN2型. 当芳环上没有强吸电基(例如硝基、磺基或氰基)时,卤基不够活泼, 它的氨解需要很强的反应条件,并且要用铜盐或亚铜盐作催化剂。
CuSO4,210-218 C 5MPa,5-10h
o
O NH2 O
O NH2 + NH4Cl O
+ NH4Cl
2-氨基蒽醌是还原染料的中间体; 在造纸工业中用作催化剂以节约烧 碱。
9.5 酚类的氨解
一.苯系酚类的氨解
1.苯胺的制备
OH + NH3 气-固相接触催化法 NH2 + H2O

有机化学第9章课后习题答案

有机化学第9章课后习题答案

1第9章习题答案9-1. (1) 3组,(2) 3组,(3) 5组或4组,C 3与C 4上的质子信号可能重叠。

9-2. (1) CH > CH 2 > CH 3,(2) CH 3F > CH 3Cl > (CH 3)2S > (CH 3)3P > (CH 3)3Si9-3. (1) 2组,(2) 4组,(3) 1组,(4) 3组,(5) 五种;(6) 三种:苯环上的4个H 是等价的,6个甲基H 原子是等价的,4个亚甲基氢是等价的;(7) 四种:Br 2CH a CH 2b CH 2c CH 2d Br9-4. 化合物分子的不饱和度为1,在1710cm -1处的红外吸收峰表明存在羰基,结合1H NMR 数据推断化合物为2–丁酮CH 3CH 2COCH 3。

9-5. 化合物分子的不饱和度为5,可能含苯环,在1720cm -1处的红外吸收峰表明存在羰基,1H NMR 数据表明存在异丁基和单取代苯环;化合物结构应为苯甲酸异丁酯。

COOCH 23CH 39-6. 化合物A 分子的不饱和度为5,红外光谱在1690 cm -1处有羰基的吸收峰,不能起碘仿反应表明没有甲基酮结构,乙基苯基甲酮。

化合物B 可以起碘仿反应存在甲基酮结构,结合1H NMR 数据推测化合物B 为甲基苄基甲酮。

C CH 2CH 3OCH 2C CH 3O9-7. 两个化合物的不饱和度为1,分子中含羰基;根据NMR 谱,可知化合物A 为3-甲基-2-丁酮;化合物B 为2-戊酮。

C H 3C H C H 3C C H 3O C H 3C H 2C H 2C O C H 39-8.a)(CH 3)3CH 23Ob)CH 32CH 23O Oc)CH 23O d)CH 23O Cle)2CH(OCH 3)2CH 3Of)(ph)23O9-9. 三种不同类型的H 原子的相对峰面积用1.4除,变为5 : 2 : 1。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绪 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芳烃 芳香性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立体化学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 邻基效应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醇和酚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 醛、酮和醌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 羧酸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羧酸衍生物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 β-二羰基化合物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 有机含硫、含磷和含硅化合物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 杂环化合物17.2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类脂类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 碳水化合物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绪 论1.1 复习笔记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4版)章节题库题-醇和酚(圣才出品)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4版)章节题库题-醇和酚(圣才出品)

第9章醇和酚1.异构的环己醇用铬酸氧化总是直立式羟基比平伏式的反应快。

例如,反-4-叔丁基环己醇比顺式异构体迟钝(相差3.2倍)。

而顺式和反式-3,3,5-三甲基环己醇的差别更大,反式比顺式活泼35倍。

这些数据与F.A·凯里的《高等有机化学(B卷)》(王积涛译)第274页上所给的机理是否一致?对以上数据有无更多的反应机理细节?试解释之。

解:铬酸氧化环己醇时,首先形成铬酸酯,然后进行消除,因此其反应速度由两个因素决定:①基态醇的能量;②过渡态的能量反(顺)-4-叔丁基环己醇的氧化:顺式醇B的基态能量比反式醇A高,但是在过渡态时,由于Tb的两个直立的氢排斥铬酸酯基,对氧化有空间加速的作用,降低了过渡态的能量,其降低的能量小于基态的能量差,因此其活化能小,反应速度快。

对于顺(反)-3,3,5-三甲基环己醇:由于甲基与酯基的排斥力更大,对氧化成酮的加速作用更大,因此更大地降低了过渡态的活化能,从而造成了更大的速度差。

从上面的实验事实可进一步看出,在铬酸氧化醇的历程中,A醇快于B醇,空间因素起决定作用。

2.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与高碘酸无反应。

解:3.比较下来化合物的酸性强弱:解:酚羟基具有酸性,当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酸性增强,吸电子基团越多,酸性越强。

给电子基团,使酸性减弱,给电子能力越强,酸性越弱。

硝基是强的吸电子基团,甲基是弱地给电子基团,甲氧基是强的给电子基团。

酸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4)>(6)>(2)>(1)>(5)。

4.除一氧化碳之外,氰化钠或二氟氯甲烷也能作为一个碳的片段把三烷基硼转化为三烷基甲醇。

前一种情况,硼烷与氰化钠反应,所得加成物再用三氟乙酸酐处理;在二氟氯甲烷的情况,试剂需用叔丁氧钾,氧化一步(过氧化氢)得产物,试列出每一体系的机理。

解:(1)与CO的反应:(2)与HCF2Cl在KOCR3的反应:(3)与的反应:5.将下列各醇与HBr反应的相对速率由快到慢排列次序,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360第九章醇和酚习题(P360)(一)写出2-丁醇与下列试剂作用的产物:(1)H 2SO 4,加热(2)HBr(3)Na(4)Cu ,加热(5)K 2Cr 2O 7+H 2SO 4解:(1)CH 3CH=CHCH 3(2)CH 3CH 23Br (3)CH 3CH 23ONa(4)CH 3CH 23O(5)CH 3CH 23O(二)完成下列反应式:(1)ONa ClCH 2CHCH 2OHO CH 2CHCH2OHOH+(2)OHClK Cr O 24OOCl(3)OHOH+ ClCH 2COCl吡啶AlCl 2O OHCO CH 2ClOHOHCOCH2Cl(4)OHCl乙酸+ 2 Cl 2OHClClCl(三)区别下列化合物:(1)乙醇和正丁醇(2)仲丁醇和异丁醇(3)1,4-丁二醇和2,3-丁二醇(4)对甲苯酚和苯甲醇解:(1)乙醇正丁醇溶解分层(2)仲丁醇异丁醇HCl/ZnCl放置片刻出现混浊室温下无变化,加热后出现混浊(3)1,4-丁二醇2,3-丁二醇43AgIO 3(白色沉淀)x(4)OH CH 3CH 2OHFeCl 显色x(四)用化学方法分离2,4,6-三甲基苯酚和2,4,6-三硝基苯酚。

解:2,4,6-三甲基苯酚2,4,6-三硝基苯酚有机层水层H +2,4,6-三甲基苯酚2,4,6-三硝基苯酚3(五)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具有最小的Pka 值?(1)OH(2)OHCH 3(3)OH(4)OH3(5)OHNO 2(6)OHC 2H 5解:题给六个化合物的酸性大小顺序为:(5)>(3)>(1)>(2)>(6)>(4); 所以,对硝基苯酚(HONO 2)具有最小的pKa 值。

(六)完成下列反应式,并用R ,S-标记法命名所得产物。

(1)(R)-2-己醇浓HX解:C CH 3OH CH 3(CH 2(R)-2-己醇浓HX N C CH 3X2)3CH 3H (S)-2-卤己烷(2)(R)-3-甲基-3-己醇浓HX解:C C 2H 5OHCH 3(CH 2H 3浓HX(R)-3-甲基-3-己醇C C 2H 5XCH 3(CH 2H 3CC 2H 52)2CH 33+(S)-3-甲基-3-卤代己烷(R)-3-甲基-3-卤代己烷外消旋体(七)将3-戊醇转变为3-溴戊烷(用两种方法,同时无或有很少有2-溴戊烷)。

解:方法一:CH 3CH 2CHCH 2CH 3CH 3CH 2CHCH 2CH 3BrPBr 3方法二:CH 3CH 2CHCH 2CH 3CH 3CH 2CHCH 2CH 3CH 3CH 2CHCH 2CH 3OTs吡啶(八)用高碘酸分别氧化四个邻二醇,所得氧化产物为下面四种,分别写出四个邻二醇的构造式。

(1)只得一个化合物CH 3COCH 2CH 3;CH 3CH 2CCCH 2CH 3CH 3CH 3OHOH (2)得两个醛CH 3CHO 和CH 3CH 2CHO ;CH 3CH 2CH 3OHOH(3)得一个醛HCHO 和一个酮CH 3COCH 3;HOCH 2C CH 3CH 3OH(4)只得一个含两个羰基的化合物(任举一例)OHOHorOH OH CH 3CH 3(九)用反应机理解释以下反应(1)CH 3CH 2CHCH 2CH 2OH3CH 3CH 2C3CH 2CH 3ClCH 3CH 2C=CHCH 33ZnCl 2+解:CH 3CH 2CHCH 2CH 2CH 3+-H OCH 3CH 2CHCH 2CH 2OH 2CH 3CH 3CH 2CCH 22CH 3HCH 3CH 2CCH 2CH 3CH 3氢迁移CH 3CH 2CCH 3CH 2CH 3ClCH 3CH 2C=CHCH 33-(2)(CH 3)2C C(CH 3)2CH 3CC CH 3CH 33+解:(CH 3)2C C(CH 3)2I OH+(CH 3)2C OHCH 33甲基迁移CH 3C CCH 3CH 3CH 3O-H +(CH 3)2C OHCH 3CH 3(3)CH 2=CHCHCH=CHCH 3OH溶解在H 2SO 4中CH 2CH=CHCH=CHCH 3CH 2=CHCH=CHCHCH 3OH+解:+CH 2=CHCHCH=CHCH 2=CHCHCH=CHCH 2CH 2=CHCHCH=CHCH 3CH 23CH 3CH 2=CHCH=CHCHCH 3H 2O +CH 2CH=CHCH=CHCH 3CH 2=CHCH=CHCHCH 3H 2O +(4)CH 3CHCH 3OH+CH 3CH 3解:CH 3CHCH 3OH3CHCH 32233CH 3CH 3CH 3CH 3- H +(十)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又称抗氧剂2246,对热、氧的老化和光老化引起的龟裂具有较高的防护效能,被用作合成橡胶、聚烯烃和石油制品的抗氧剂,也可用作乙丙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

其构造式如下所示,试由对甲苯酚及必要的原料合成之。

CH 3(CH 3)3COHCH 23C(CH 3)3OH解:33)3COHCH 2CH 3C(CH 3)3OHOHCH 32H 2SO 4OH CH 3C(CH 3)32H 2SO 4(十一)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又称四溴双酚A ,构造式如下所示。

它既是添加型也是反应型阻燃剂,可用于抗冲击聚苯乙烯、ABS 树脂和酚醛树脂等。

试由苯酚及必要的原料合成之。

HOBr BrC OH BrBr CH 3CH 3解:OH 2+ CH 33OH +HO C OHCH 3CH 323HOBr C OH BrCH 3CH 3(十二)2,4,5-三氯苯氧乙酸又称2,4,5-T ,农业上用途除草剂和生长刺激剂。

它是由1,24,5-四氯苯和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的。

但在生产过程中,还生成少量副产物----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缩写为2,3,7,8-TCDD),其构造式如下所示:OO Cl ClCl Cl2,3,7,8-TCDD 是二恶英类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毒性比NaCN 还大,且具有强致癌性,以及生殖毒性、内分泌毒性和免疫毒性。

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强,同时具有高亲脂性和脂溶性,一旦通过食物链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很难排出,是一种持续性的污染物,对人类危害极大。

因此,有的国家已经控制使用2,4,5-T 。

试写出由1,2,4,5-四氯苯,氯乙酸及必要的原料反应,分别生成2,4,5-T 和2,3,7,8-TCDD 的反应式。

解:Cl ClClClONa ClCl ClClCH COOHOCH 2COOH Cl Cl Cl2,4,5-TCl ClCl ClONa ClCl Cl2OO Cl ClCl Cl2,3,7,8-TCDD(十三)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含有60.0%C ,13.3%H 。

(A)与氧化剂作用相继得到醛和酸,(A)与溴化钾和硫酸作用生成(B);(B)与NaOH 乙醇溶液作用生成(C);(C)与HBr 作用生成(D);(D)含有65.0%Br ,水解后生成(E),而(E)是(A)的同分异构体。

试写出(A)~(E)各化合物的构造式。

解:CH 3CH 2CH 2OHCH 3CH 2CH 2BrCH 3CH=CH 2CH 3CHCH 3CH 3CHCH 3(A)(B)(C)(E)(D)(十四)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4H 10O ,是一个醇,其1HNMR 谱图如下,试写出该化合物的构造式。

CH 2OH CH 3CH 3abc d(十五)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 9H 12O ,不溶于水、稀盐酸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但溶于稀氢氧化钠溶液。

(A)不使溴水褪色。

试写出(A)的构造式。

解:(A)的构造式为:3CH 3H 3COH(十六)化合物C 10H 14O 溶解于稀氢氧化钠溶液,但不溶解于稀的碳酸氢钠溶液。

它与溴水作用生成二溴衍生物C 10H 12Br 2O 。

它的红外光谱在3250cm -1和834cm -1处有吸收峰,它的质子核磁共振谱是:δ=1.3(9H)单峰,δ=4.9(1H)单峰,δ=7.6(4H)多重峰。

试写出化合物C 10H 14O 的构造式。

解:C 10H 14O 的构造式为(CH 3)3COH 。

(CH 3)3COH(CH 3)3COH BrBrBr 22(C 10H 12Br 2O)波谱数据解析:IRNMR吸收峰 归属 吸收峰 归属3250cm -1 O –H(酚)伸缩振动 δ=1.3(9H)单峰 叔丁基上质子的吸收峰 834cm -1 苯环上对二取代 δ=4.9(1H)单峰 酚羟基上质子的吸收峰 δ=7.6(4H)多重峰 苯环上质子的吸收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