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黛玉
网络二创辩论作文林黛玉文学
网络二创辩论作文林黛玉文学哎,提到林黛玉,大家是不是脑海中就浮现出那个娇弱、聪慧、又带点小任性的姑娘?我跟你说,林黛玉简直就是《红楼梦》中最闪亮的星星,她的才情、她的情感,简直让人心疼又心醉。
你想啊,她从小在荣府长大,虽说有个“贵族”身份,但她的日子可不是什么美梦,简直就是在蜜罐里养成的“玻璃娃娃”。
像她这样的女孩,感情细腻,常常因一点小事就泪眼汪汪,简直让人看得心里发酸。
说到林黛玉的才华,真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她的诗才让人惊叹,简直就是一把锋利的刀,直戳人心。
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林姑娘活在现在,肯定会写很多火爆的网络诗,抒发她对生活的感悟,或是对爱情的纠结。
比如她可能会在朋友圈发一条:“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哎呀,想想这调调,简直可以引起一阵转发潮。
而且,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也太让人揪心了。
她跟贾宝玉的关系,简直可以用“扑朔迷离”来形容。
两人之间的那种心有灵犀,真的是让人羡慕到想哭。
可惜啊,命运总是爱开玩笑,林黛玉注定要在爱情的道路上遭遇波折。
她的自尊心、她的脆弱,时常让她在情感的漩涡中迷失自我。
就像一朵美丽的花,虽然绚烂夺目,却总是经不起风雨的摧残。
说到林黛玉的脆弱,有时候我们就得思考,像她这样的人,究竟是优雅还是悲剧?你看,她的敏感,她的多愁善感,恰恰也成了她艺术灵感的源泉。
生活中那些小小的烦恼,可能在她的笔下就变成了动人的诗篇。
她就像是个有点“矫情”的小天才,虽然总是惹人心疼,但又让人无法抵挡她的魅力。
林黛玉的性格中还有一种“倔”,这也是她可爱的地方。
她不喜欢迎合别人的期待,总是坚持自我。
就像她对贾母的态度,虽然她知道老一辈人的期望,但她还是愿意做自己。
可见,林黛玉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虽然生活的苦涩常常让她感到无奈,但她依旧选择坚持自己的信念,绝不轻易妥协。
不过,很多人也会觉得,林黛玉的悲剧是因为她的性格太过敏感。
如果她能多一点洒脱,或许结局会不一样。
但话说回来,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在感知和体验中成长吗?她的悲剧其实也是一种深刻的生活体验,让人更加珍惜生命中的美好。
论林黛玉的美
论林黛玉的美【摘要】林黛玉这一曹雪芹笔下的宠儿,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人们热切关注和不断议论的对象,她以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哀婉缠绵的爱情悲歌,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理想。
这个品格高尚、气质夺人、才华出众的少女,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为富有诗情画意的女性,而且在一定程字上摆脱了中华民族的某些弱点、缺陷和劣根性,具有某些人类所一贯尊崇的高贵品质,是作者用满腔的热情和心血塑造出来的理想人物。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美一、外貌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眉尖若蹙,像一抹轻烟,写出了眉毛“清、淡、秀”的特点,由此,一个清丽秀雅的女子出现在我们面前。
有人说,林黛玉的眉毛是诗,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即便你走遍天南地北,搜遍五湖四海,也无法找到这样的眉毛,只有在真正相爱的人眼里,哪怕是最细微的美丽,也能够被发现并放大。
在宝玉眼里,显然黛玉是超凡脱俗的。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一双眼睛似乎带着喜悦又似乎带着一丝幽怨,脉脉含情。
俄谚说:“眼睛是心灵的镜子。
”是的,眼睛,是黛玉的性灵之光,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是个感情丰富、多情的女子。
“态生两靥之愁”,脸上总是带着愁容,像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忧郁,显得更加妩媚。
把多愁善感的个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娇袭一身之病”,因为孱弱的病体而显出娇怯的情态,她,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子。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没有哭泣眼角却时常有泪痕,点点晶莹的泪光闪烁,没有运动却微微的喘着细气,这是体弱多病的体现,楚楚动人,让人看了心生爱怜,想要好好的关心她,呵护她。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静下来坐着,就像是一朵鲜花倒映在水中一样,柔美文静。
就像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这种娇羞默默向谁诉呢?“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走起路来就像是细弱的杨柳被风吹拂一样,轻盈柔美,袅娜风流,脱俗飘逸,好像稍不留神,就会被风吹跑一样,她是弱不禁风的女子。
“病如西子胜三分”,中国古典的四大美人中,杨玉环以丰满为美,而西施以清瘦为美。
论黛玉之死
论黛玉之死在我第一次读到林黛玉的判词时我就有种林黛玉是自缢于林中而死的想法,一直以来由于才疏学浅不敢妄谈,所以这种想法一直埋在心中。
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拙见。
其实,包括我自己在内。
对于林黛玉这样完美的女孩,这样的死法确实过于残酷了。
可是,怎么办呢?从文本的分析来看,林黛玉确乎就是这样死去的。
我想这也是曹雪芹的不忍而最终用非常隐晦的方式来表现黛玉结局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阅读《红楼梦》的不断深入,觉得还是有必要说说曹雪芹或者说我本人认为林黛玉是用自缢的方式来结束生命的其它的更多的理由。
首先,自缢是《红楼梦》中的女子结束生命的一种很常见的方式。
秦可卿是自缢而死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有判词和配画为证。
就连鲍二家的因为与贾琏通奸,被王熙凤发现,也是上吊死的。
还有,我们必须注意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节,那就是王熙凤横加干涉的张金哥的婚姻,烈女张金哥也是以自缢殉情的方式结束生命的。
“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
”其次,自缢是中国古代女子选择自杀的一种常见方式。
我们所熟悉和知道的杨贵妃之死,是自缢。
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李隆基不也是赐予了三尺白绫吗?而中国宫廷之中非常多的女子,也往往是以自缢的方式结束生命的。
究其缘由,我以为恐怕在于自缢是最接近常态的一种死法。
在古人看来,死也分为好几个等次。
最惨的就是车裂、五马分尸、腰斩以及斩首等导致身体遭到损坏的死法,而次之的则是服毒等死法,这种死法虽然保证了“全尸”,但尸体是遭到毁坏的,比如会皮肤发黑、七窍流血等等。
至于自缢,虽然面部会有所变形,但其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死法,因为它基本保证了“人的身体的不变型”。
我想,这大概是林黛玉选择自缢而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接下来,顺着这个观点,我们再来看看大家一贯认为的林黛玉是投水自尽或者绝食并气绝而死的说法能不能站住脚。
论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农历二月十二抑或二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花朝。
这是百花之神的生日,在这一日,古代宫廷民间皆剪彩条为幡,系于花树之上,名叫“赏红”,表示对花神的祝贺。
此日如天朗气清,则预兆一年作物的成熟。
一船士民,于花朝日俱各至郊外看花游春,这是中国人民最富诗意的传统节日之一,与八月十五的中秋,分别称为“花朝”与“月夕”。
这样的一个日子,我想起了黛玉。
也将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试遣愚衷: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而黛玉,也是这三恨之一的未完成。
叹黛玉,叹她的才情。
隐隐烛光,隐不住她的泪珠;潺潺沁芳,流不完她的多情;幽幽古琴,弹不断她的心事;疏疏湘竹,遮不牢她的叛逆;黛玉啊,你有几多风流,能使所有人为你哀伤,你又有几许痴情,能让读者寸断柔肠?一篇《葬花吟》,是你对落花的感伤,亦是你的自怜,为此,每当春残花渐落,哭煞多少伤春人!你自喻柳絮,感慨无根,为此,杨花变做离人泪,任凭三分尘土,二分流水。
叹黛玉,叹她的爱情。
绛珠仙草是你的前世,你不该走入凡尘,落入恨海情天。
因为你是那样的超逸,你是毫不掩饰的爱情的种子。
情情,是你一生的宿命。
情不情,是你命运的魔星。
你本有警幻之美,可卿之貌,你本应在那有唾绒的仙室与众仙子谈笑。
谁知你喜爱潇湘馆,谁怜你秋窗独自叹?谁解你绣帕题情诗,谁感你傍立桃树边?黛玉啊,你是怎样的苦情,使伊人这般缠绵?。
浅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红楼梦关于林黛玉的论文浅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金双双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摘要:《红楼梦》是一部流传最广、意义最深远且文学价值也是最高的章回小说之一。
书中,作者对女儿之美的敬爱与歌颂是这部名著的一大特色。
本文聚焦“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林黛玉形象进行分析,力图从黛玉的“外貌、性格、爱情”三方面挖掘她自身所散发的艺术魅力。
一、林黛玉的外貌。
作者对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黛玉——一个美貌出众,清新脱俗的女子跃然纸上。
二、林黛玉的性格。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有血有肉,文中的她纯真率直、实话实说;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文中的她又时而多疑、小性、爱发脾气,总之她是一个立体的形象。
三、林黛玉的爱情。
黛玉与宝玉的恋爱是全文中的经典恋情,黛玉用眼泪去浇灌爱的花朵,无奈的是眼泪并没有挽回他们的婚姻。
本段通过两个方面分析宝黛二人爱情破灭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形象,浅析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不知倾倒了多少代人,这是一部流传最广、意义最深远且文学价值也是最高的章回小说之一。
作者将他一生辛酸的血泪史,将他的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和感受,借作品中这一虚拟贾府的兴荣衰败折射出来。
在这样一个大观园里,上演着人间百态,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像是发生在红楼梦关于林黛玉的论文我们身边,让我这样的初级红迷如痴如醉。
不管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只要你愿意去读,便可以享受到其中不同层次的艺术魅力。
书中作者对女儿之美的敬爱与歌颂是这部名著的一大特色,在百花争艳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着妩媚丰美的薜宝钗,有直爽天真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才貌不亚于其姐的宝琴等等众多人物。
曹雪芹笔下的女儿个个如花似玉,他毫不吝惜地赞扬她们每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休凉着她们的不足与过失,最终发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千古绝唱。
曹雪芹这位“造物主”,也只将“精华灵秀”钟情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这一角色。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学毕业论文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凝结了作者曹雪芹的智慧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在这部作品中,林黛玉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出现,她的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和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展示其复杂和多维的魅力。
1. 林黛玉的外貌形象林黛玉的外貌在小说中被描绘得十分美丽动人。
她有一双杏核眼,眼波流转,散发出智慧和忧伤;她的红唇轻启,微笑时如花般绽放,却也常常因忧郁而垂下。
她的皮肤白皙细腻,如玉般透明;她的头发乌黑亮丽,盘发时,更显得端庄大方。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使得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得以更加形象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2. 林黛玉的个性特点林黛玉的个性特点与其美丽的外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是一个敏感、聪明和富有创造力的女子。
她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善于作诗作赋,被誉为才子佳人。
同时,她对于社会的不公和伤害感到愤怒和无奈,她在小说中不断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的不满和痛苦。
这种敏感而又倔强的个性特点使得林黛玉成为了一个多维的人物形象。
3. 林黛玉与宝玉的关系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是《红楼梦》中最为引人注目和复杂的情感之一。
他们从小就是玩伴和知己,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
然而,他们的关系并不完美,他们常常在一些事情上有分歧和争执。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深情和依赖充满了矛盾和纠结,这使得他们的关系既温暖又痛苦。
4. 林黛玉的悲剧命运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也是她人物形象的重要一面。
她天生敏感脆弱,心思细腻,对于社会世态的伤害感到压抑和无奈。
在小说中,她不幸被贬为薛宝钗的侍女,受尽欺辱和打压。
她的悲剧命运映射出了社会的不公和无奈,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深深忧虑和痛悔。
5. 林黛玉的精神世界林黛玉的精神世界中充满了忧伤和痛苦,但也有着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她的诗歌中,她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美好和幸福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她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复杂,使得她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和深度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学毕业论文篇一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林黛玉是曹雪芹十分喜爱和同情的一个人物,曹雪芹在塑造这个形象的时候也花了大量的心血,这个形象是非常丰满的,读完《红楼梦》一个活生生的林黛玉已跃然纸上了。
那么,从小说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林黛玉有哪些性格特征呢?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主要是由理智特征、情感特征、态度特征、和意志特征组成的。
我们只能从黛玉的言行和态度等方面,对其性格进行分析。
影响林黛玉性格形成的因素性格是在后天精神论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巴甫洛夫认为:人的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的环境的合金。
即性格的形成有其生理基础和社会制约性。
至于环境和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刘金花老师在她主编的《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有着深刻的分析,她认为: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是个性塑的起跑线。
儿童先天的生理上的差异或特点特约了父母或其他教养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制约了父母和教养者对儿童作用的效果。
如:对于一个生下来对人十分冷淡的孩子来说,可能不需要母亲对他表示更多、更亲热的行动,这是环境随着孩子的气质在改变;当然有时候孩子也会随着环境做相应改变,如:一个安静的儿童可能不讨喜爱说说笑笑的母亲的欢心,那么他就能在父母的影响下,而变得活泼起来。
所以在分析林黛玉性格的成因的时候,也要把握好两点:内在的,生理和外在的,环境。
身体虚弱,抑郁性的气质对林黛玉性格的影响研究表明:正常儿童的身体体格与个性特征存在着小的但有意义的相关。
其中有个研究材料指出,10岁、11岁个子矮小、协调性较差、体质相对比较羸弱的儿童倾向于害臊、胆怯、消极、忧愁,对照之下,那些同龄中长得高的、强壮的、精力充沛的、协调性好的儿童往往是爱开玩笑的、自我表现的、健谈的、有创造性的。
那么黛玉的体格特征与她的性格有什么关系呢?她在《葬花吟》中她这样写: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论文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论文1000字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她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代表,更是一位具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左右着整个故事进程的女性。
本文将对林黛玉人物形象进行浅析,在对她的性格、外貌等方面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探究她在小说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性格分析林黛玉是一个性格矛盾的人物,她既骄傲自负,又善良温柔,对生活充满感性与理性,并且一直处于矛盾的状态中。
她很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从而引发出强烈的反感和抗拒,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往往会反抗权威、蔑视传统。
这种性格使得她无法适应传统的规矩、传统的价值观,是她造成与家族、官场甚至整个社会发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二、外貌特征分析林黛玉的美貌是她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她被描绘成一位美丽、灵动、清纯和气质高雅的人物。
她的相貌被赞美为“贵妃骨,高鼻凤眼”,这样的美貌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也是她的身份地位的象征。
但是,林黛玉并不是一个外貌仅仅像一朵花的女孩,她是一个内心充满鲜活思想和情感的人,极度敏感、有思想保护意识,性格的矛盾和与传统的冲突都源于这个内心的强大能量。
三、意义与作用林黛玉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在于她的性别。
小说中的社会形态是官僚贵族社会,男性主导,女性长期处于被动和被支配的地位。
林黛玉虽然是一个女性,但是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在与传统的冲突中更是表现出了自我的价值。
她的性别的特殊性使得她在主角贾宝玉等众多男性人物之间独树一帜,独立而又分裂。
其次,林黛玉的意义也在于贯穿了故事的主要主题——冷暖自知、水到渠成。
她的存在使得整个故事变得丰富多元,从而精确地刻画出社会的各个层面。
比如,封建家族在经济、权力等方面的强烈欲求,还有亲情、爱情的现实和理想,林黛玉与整个家族、官场和社会之间的冲突,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和宿命的交织,都使得这个主题变得复杂且充满讽刺意味。
综上所述,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思想性、形象性的女性形象,她的性格、外貌特征和意义都为整个故事的结构和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林黛玉的诗性精神
2016.12文论林黛玉的诗性精神○李朝阳摘 要:在人们心目中,林黛玉仿佛就是一个整日流眼泪、爱耍小性的气量狭小的小女子,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
林黛玉绝不是小心眼、爱哭闹、不识大体的寻常小女子,而是一位情趣高雅、志节不凡、重情轻物、热爱自由、敢于反抗的具有诗性精神的大家闺秀与绝代佳丽!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诗性精神在人们心目中,林黛玉仿佛就是一个整日流眼泪、爱耍小性的气量狭小的小女子,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绝不能代表林黛玉性格特征的主要方面,林黛玉的精神实质是中华传统诗性文化的代表,是具有诗性精神的绝代佳丽。
一、林黛玉诗性精神的渊源“诗性”一词出自维柯的《新科学》,是指原始民族所具有的特殊的、惊人的文化创造能力,它具有诗的精神。
钱志熙先生在《魏晋诗歌艺术原论》中认为:“所谓‘诗性精神’,就是指主体所具有的诗的素质、艺术创造的素质。
”[1]主体所具有的诗的素质就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其内涵不仅仅指作诗的才能,更应该是一种审美的能力、高尚的人格、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识和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
这种诗性精神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生生不息,不绝如缕。
又因中国北方儒家文化繁盛,世俗功利文化更易于在北方流行,而边远地区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受儒家文化影响相对较小,中华文化中的诗性文化更易于流行,特别是在富足的南方,人们在消除了贫困之忧后,诗性文化更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刘士林先生即云:“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
”[2]林黛玉就是在江南诗性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具有浓厚诗性精神的奇女子。
的,我们走进农村,会看到在村落最显眼的地方总会有一棵老树,成为人们纳凉议事的地方。
树木是有灵性的,那么作为人们最常见的柳树自然也就有着灵性。
柳树下成了人们休息欢歌的理想去处。
加之柳种植于房前屋后、田畔河边、村边庭院,远看一个村落最先望到的就是柳树的身姿。
长期的心理积淀,柳便成为故乡的象征柳,种植于房前屋后,在不知不觉中柳与故乡联系起来,把它写进诗歌,成为思乡的意象。
论林黛玉的形象
论林黛玉的形象论文摘要: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曾使多少读者为之震撼,为之争论和评判。
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认为就必须把她放到她所生活的时代。
她在贾宝玉的眼中美若天仙、超凡脱俗。
林黛玉的外形美如捧心西子那样的病态美;她自尊心很强,常以自尊掩饰自卑;她经常表现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后有坦诚;她之所以不能接受林黛玉逢场作戏的求爱方式,因为林黛玉所追求的是真爱。
因为她性格的原因,时代的原因。
她始终没能逃脱爱情的魔咒,终于熄灭了她生命的火焰!她的死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
关键词:病态美、自尊自卑、小心眼、坦诚、悲剧〈一〉捧心西子的病态美林黛玉一进荣国府,作者对她的外在美并未花费太多的笔墨描写。
而先借凤姐之口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我们在从贾宝玉的眼来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在贾宝玉眼里,这个难以言表“神仙似的林妹妹。
”给读者产生了“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
那样的病态美,仿佛“捧心西子”竟如天上掉下来一般。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处到荣国府的林黛玉,谨记着母亲的教诲,“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行一步路”。
但是她却没有认真这样做。
她很快就给荣国府的人们留下了“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印象。
原来她处来时的那种“留心、在意,”等等。
只不过是出于“恐被人耻笑了去”的动机。
也难怪她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好感,而只是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有着高度自尊心的少女。
周瑞家的送来了两枝宫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它的“维妙新巧,”而是是否“别人不挑剩下的。
”元春归省时,大家赋诗行乐,她本可以随声歌颂一番,但她却一心只想“大展奇才,好将众人压倒”。
贾母为薛宝钗庆祝生辰,黛玉她心里感到不快,这原是不宜流于言表的,但她偏偏露出“不忿之意”。
(完整word版)论《红楼梦》中的黛玉形象
写作提纲一、总论《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
二、《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分类论述。
(一)、才女形象的林黛玉(二)、艺术形象悲剧色彩非常浓重的林黛玉(三)、美学内涵中的林黛玉形象(四)、现实意义中林黛玉的形象三、结论:林黛玉本就是个悲剧性人物,无论从她身世、性格,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都不可能让黛玉的人生有好结局。
所以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结果的爱情、奈何她再博学、再聪慧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自是意料中事。
摘要【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可怜人”形象。
作者倾注在这个形象身上的审美情趣,不仅在于同情她的不幸,更在于显示前卫的女性理想与封建伦理的对撞,让弱者的自我毁灭来激发读者思维的火花,呼唤女性的觉醒。
林黛玉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她的个性具有前卫性,具有号召力,具有启蒙性的社会意义。
林黛玉怀抱纯洁的爱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
【关键词】林黛玉;“可怜人”;前卫性的时代悲剧;谈《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一、曹雪芹描写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意义《红楼梦》是我国清朝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宏篇巨著,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隐含着悲剧性特征,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
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二、林黛玉形象的分类论述林黛玉是一个比贾宝玉更多一些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
她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
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
因父母相继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
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红楼梦林黛玉的柔情与坚韧
红楼梦林黛玉的柔情与坚韧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她以其独特的性格和多变的情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林家的贵族女儿,黛玉既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又有坚韧不拔的一面。
本文将从她的柔情和坚韧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说到黛玉的柔情,她是一个善良温柔的女孩。
在书中,黛玉与贾宝玉是青梅竹马,二人素有情意。
黛玉对宝玉表达了深深的爱意,她情窦初开时,对宝玉的思念和期待溢于言表。
她常常对宝玉倾吐心事,与他分享喜怒哀乐,成为宝玉信任和依赖的对象。
当宝玉遇到困难和压力时,黛玉总是第一个为他解忧排忧。
她用自己的柔情温暖着宝玉,成为他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而黛玉的柔情也表现在她对其他人的关心和友爱上。
她对待其他家人和朋友都充满了关爱和无私。
她与宝玉之间虽有情愫,但她并不介意与其他女性分享宝玉的爱。
黛玉与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相处融洽,她对她们的友好态度从不打折扣。
黛玉对待贾府的丫鬟婆子们也总是照顾有加,她用自己的柔情化解了许多纷争和冲突,为贾府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除了柔情之外,黛玉还展现出了自己坚韧不拔的一面。
尽管她性格内向,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但她并没有被困境击垮。
在宝玉的生日之夜,黛玉因为感到被冷落而心生不满,她选择了自残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行为展现了她内心的坚强和对自己情感的执着。
在她的一生中,无论是家族遭遇的变故还是爱情的曲折,黛玉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的一面。
她尽管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挫折,但她从未屈服,一直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生活的美好。
在林黛玉的一生中,她既有着柔情似水的一面,又有着坚韧不拔的一面。
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对宝玉和其他人的深情厚意,她用自己的友爱温暖着贾府的每一个人。
同时,她也在逆境中展示了自己坚强的一面,她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纵观整个《红楼梦》,林黛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成为了很多读者心目中的经典形象。
总而言之,林黛玉是一个兼具柔情和坚韧的角色。
她表达了自己对宝玉和他人的深情,用自己的温暖影响着身边的人。
红楼梦人物分析作文800林黛玉高中
红楼梦人物分析作文800林黛玉高中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角色林黛玉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林黛玉这个高中形象进行分析。
二、人物背景林黛玉是贾府的女儿,被家人视为贾府的”宝贝”。
她聪明、才气过人,但却身患尤外之病,性格多愁善感。
她与贾宝玉在童年时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三、性格特点林黛玉的性格复杂多变,她既聪明伶俐,又敏感脆弱。
她自幼受到尤氏宠爱,因此经常表现出一种神秘而孤傲的气质。
她对自己要求甚高,过于苛求完美,容易陷入自责与痛苦之中。
她对美的执着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有着非凡的天赋。
但正因为她过度感性,对于世俗的虚荣与偏见感到无法容忍,进而导致了她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四、与贾宝玉的关系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情感纠结。
两人情投意合,互相扶持,但却饱受世俗的束缚与命运的玩弄。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纯真的爱情,但又常常被外界的压力所打压。
他们的感情被视为禁忌,最终以无奈的分离告终。
五、命运悲凉林黛玉的命运注定是悲凉的。
她天性娇弱,难以适应世俗的压力和偏见。
她的生活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从小就受到身世的困扰和家族间的争斗。
她对家族的发展感到忧虑,不断努力扭转命运,但最终却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六、符号意义林黛玉这一形象在《红楼梦》中具有重要的符号意义。
她代表了纯洁和独立的精神追求,具有忧郁而又魅力的特质。
她的遭遇和命运的安排,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遭遇和束缚,以及自我解放的追求和挣扎。
七、林黛玉的意义林黛玉是一位独特而复杂的形象,她的存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和真实。
她的悲剧命运和追求真爱的坚持,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引起了人们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思和对爱情的思考。
八、结论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承载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人性困境的思考和探索。
她的形象给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情感共鸣。
尽管命运不公,但她的坚持和追求真爱的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2024年论黛玉与宝钗的高中语文满分作文
2024年论黛玉与宝钗的高中语文满分作文论黛玉与宝钗的高中语文满分作文 1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此二人原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佼佼者,却也是我按照自己的喜好难以取舍者。
黛玉是水,这已无可非议。
既是从姑苏水乡走来的女子,既是为报甘露之恩的降珠仙子下凡脱胎,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
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无一不带着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
宝钗是山,这更是人所皆知。
沉稳如她,守分如她,才情如她,根本不是普通的小山丘可比的。
她仿佛是巍然耸立,顶上有着千年冰雪的长白山。
她的柳絮词,更衬托出她的如山一般的沉稳;东风卷得均匀!便是如此飘无定所的柳絮,也被她写得如扎根于地一般,沉实稳重。
贾母不也如此夸她么!然而,黛玉有着她坚守的一面:对宝玉的爱情。
关于爱情,我似乎还不能发表过多的看法,然而我相信,这种爱情,视肮脏的`富贵官爵为泥土,不以违心的安分守时为前提。
它建立在互相欣赏,心有灵犀的水面上,干净却缥缈。
这是最大的喜剧却也是最大悲剧——没有功名爵位,没有门当户对,没有当时的社会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只有那单薄无力的爱情。
于是,一切就像肥皂泡般,“啪”,破灭。
宝钗则不然,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看她的为人处事:和气里头带着刚强,则后句描述袭人的话用在她身上也很合适。
她待人接物亲厚,无论谁她都一视同仁,在被人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
这需要如海一般宽阔的心胸,如水一般轻柔灵活的心思。
做人能做到这样,也算得一种境界——兼具山的沉稳和水的变通。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
他看得到山水的好,看得到钗黛各自的美,却只选了一瓢水。
要是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来,水固不可少,但少了山这种厚实的基础,水再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指缝间,一点点,一点点地掉落,无能为力。
我知道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这种纯美如水的爱情,但是我觉得这太理想主义。
也许,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是人最适宜的憩居之地,我这一生的志愿,就在打造这样的地方。
论林黛玉的凄美形象
论林黛玉的“凄美”形象论文提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千行的热泪凝成了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里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她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而是有血有肉的,甚至还“爱耍小性儿”,似乎尖酸刻薄,却是红楼里的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在大观园众多女儿之中,林黛玉的性格最为鲜明,那是因为她的性格具有明显的悲剧性。
她姿容娇美,体态风流,楚楚动人却又弱不禁风。
她聪慧过人,口齿伶俐,才华横溢却是红颜薄命。
她冰清玉洁、坦率纯真、敢爱敢恨,却只能独享寂寞。
敏感、孤高、率真、叛逆是她悲剧性格中的突出特征。
这种性格使得黛玉在红楼诸姐妹中清丽脱俗、卓然独立。
关键词:林黛玉悲剧身世凄美爱情对于中国人来说,《红楼梦》是个经典,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而不可及,既期许又推舍,似乎沦落尘世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作弄,到最后只留得一个形象——“凄美”。
《红楼梦》可说是我国古代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一部宏篇巨著,从开篇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都是对“悲剧”二字的尽情演绎、完美诠释。
悲剧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同时,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幽长的、给人们的印象也是深刻的。
小说如此,诗歌亦如是。
诗话有云:“诗先穷而后工”,穷者,山穷水尽、几入绝境也,就是强调了悲剧色彩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性。
而在《红楼梦》中近乎每一个角色都具备其悲剧特征,从贾宝玉的“俗缘已毕、修成圆觉”后复为石到林黛玉“两眼一翻、香魂一缕随风散”就可以看出个大概,而其中林黛玉更是小说中一个感人至深、萦回不尽的例子。
曹翁在《红楼梦》中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个灵性独具、聪颖异常而偏又命运多难的“凄美”形象。
在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黛玉“年貌虽小,却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黛玉之“凄美”已初见端睨。
而小说是“凄美”二字,又是着重的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写作的,“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
议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作文
议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作文英文回答:Lin Daiyu,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s a complex and intriguing character. She is often described as beautiful, intelligent, and sensitive. However, she is also portrayed asmelancholic and prone to mood swings. Lin Daiyu's character is shaped by her upbringing and her experiences throughout the novel.Firstly, Lin Daiyu's upbringing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her character. She is raised in a wealthy and prestigious family, which gives her a sense of entitlement and pride. However, she is also brought up in a strict and oppressive environment, which leads to her rebellious and unconventional nature. For example, she defies societal norms by refusing to marry and by openly expressing her emotions.Furthermore, Lin Daiyu's experiences in the novel contribute to her complex character. She falls in love with the protagonist, Jia Baoyu, but their love is ultimately doomed. This unrequited love leads to her feelings of sadness and despair. Additionally, she faces betrayal and rejection from other characters, which further adds to her melancholy. For instance, when she discovers that Jia Baoyu is engaged to another woman, she becomes heartbroken and withdraws from society.Despite her flaws and tragic fate, Lin Daiyu is also a symbol of beauty and creativity. She is often associatedwith flowers and poetry, which reflect her delicate and artistic nature. Her poems and songs are highly regarded in the novel, and they serve as a form of self-expression for her. Moreover, her beauty captivates those around her, and she become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artists and writers.In conclusion, Lin Daiyu is a complex and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Her upbringing and experiences shape her melancholic and sensitive nature. However, she is also a symbol of beautyand creativity. Lin Daiyu's character adds depth and complexity to the novel, making her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characters in Chinese literature.中文回答: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人物。
试论儒林外史中的主人公林黛玉形象分析
试论儒林外史中的主人公林黛玉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主人公林黛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她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本文试论儒林外史中的主人公林黛玉形象分析。
林黛玉是一个不拘小节、聪明而又敏感的女子。
她身穿碧玉色的衣裳,颀长秀丽,眉目间透露着一种清秀幽深的意味。
她天生眼中便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这种忧伤和无奈与她的洁白无暇的身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黛玉早年在大观园中生活,与贾府的众多人物交织出了一段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她与贾宝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人情投意合,感情深厚。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始终没有走到一起,注定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只能成为一段无法实现的遗憾。
林黛玉的形象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含义。
她的个性倔强而敏感,在不公平的环境下,她不愿妥协,坚持自己的原则。
她在宝黛之间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不顾世俗礼教的束缚,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精神追求。
这种独立和坚持奠定了林黛玉形象的独特之处。
儒林外史中的林黛玉形象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她常常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过度的体谅他人使得她自己遭受了很多痛苦。
她的情感过于细腻,对于自己的命运感到不满,并因此暴露出一种自虐的倾向。
她在贾府中尽管受到了冷嘲热讽,甚至嫉妒陷害,但她始终无怨无悔,愿意为所爱的人承受一切。
林黛玉的形象在小说中也具有象征意义。
她的名字中的“黛”字暗示着她内心的阴郁和忧伤,而“玉”字则表明了她的高贵和纯洁。
她的形象象征着儒林中的那些秀丽而不世俗的品质,她在贾府中孤独地生活,既被环境所限制,又几乎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
总体来说,儒林外史中的主人公林黛玉形象丰富而独特。
她的聪明才智、不凡气质以及对爱情和命运的追求使她成为了一个备受赞赏的人物。
然而,她的人生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挫折,这些苦难使得她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林黛玉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她既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又是一个充满人性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林黛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部历史性的著作,它的文学价值是谁都不可否认的。
高中时一直想接触,读一读《红楼梦》。
当时确实买了一本《红楼梦》。
但是,当时只是把它当成了催眠的书,因为实在是读不懂,读不下去。
大学了,再次翻出那本书去读,出人意料的是我居然能读懂了。
读完后,感触很多。
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林黛玉了。
林黛玉可以说是《红楼梦》中当仁不让的女主角。
虽然林黛玉没有王熙凤的管理才能,没有薛宝钗的稳重和八面玲珑,没有史湘云的爽朗,也没有平儿的善解人意,但她的美是与世无双的,她的才华是别人所不能比拟的,她的超凡脱俗是与生俱来的,她的聪明是无与伦比的。
在我看来,她就是独一无二的。
关键词:察言观色体贴入微才华横溢淡泊名利聪明封建礼教
一、察言观色林黛玉进入贾府,一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这一点从很多地方都可以得到印证。
其中一处就是林黛玉初入贾府。
刚同贾母见面时,贾母问黛玉读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问道其他姊妹都读何书时,“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可见贾母并不喜欢女孩子读太多的书,林黛玉通过察言观色清楚地了解了这一点。
所以后来当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时,她又回答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她猜出了贾母的观念,为了顺贾母的意,讨贾母喜欢,故又作出了后面的回答。
二、体贴入微贾宝玉对他的林妹妹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对林妹妹也很有耐心,从不会因为她无理取闹而对她不理不睬,反而是“嬉皮笑脸”的逗她开心。
在“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一回中,“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或夜间走了困,皆非保养身体之法;幸而宝钗走来,大家谈笑,那林黛玉方不欲睡,自己才放了心。
”宝玉对黛玉真是……贾宝玉对林黛玉是呵护备至,林黛玉对贾宝玉也是细微之处见真情。
虽然有时候林黛玉的关心的话表达的不是很恰当,但是她对宝玉的关心还是很明显的。
在“比通灵金莺微
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那一回中,黛玉和宝玉要一起离开薛宝钗那里时外面是下着雪的。
因此,为了挡雪和御寒,宝玉和黛玉都需要披斗笠。
宝玉嫌小丫头笨手笨脚的不知轻重,弄疼了自己,要自己戴。
此时,“黛玉站在炕沿上道:‘罗唆什么,过来,我瞧瞧罢。
’宝玉忙就近前来。
黛玉用手整理,轻轻笼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
整理已毕,端相了端相,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
宝玉听了,方要了斗篷披上。
’”虽是小事,但足以证明黛玉对宝玉的心意了。
试想一下,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黛玉都绝不会插手的。
因为那个人是宝玉,所以不一样。
一次,黛玉与宝玉角口后,宝玉来向黛玉赔不是。
说着说着两人又都哭了。
“林黛玉虽然哭着却一眼看见了,见他穿着簇新藕合纱衫,竟去拭泪,便一面自己拭着泪,一面回身将枕边搭的一方绡帕子拿起来,向宝玉怀里一摔,一语不发,仍掩面自泣”。
自己还在哭着,却仍然顾及宝玉擦泪不方便。
虽是“摔”,但其中的暧昧不言而喻。
三、才华横溢林黛玉身上最让我钦佩的一点就是她的才华了。
不管是关于什么话题的,她都能信手拈来,而且还美的不能再美。
林黛玉虽然没有薛宝钗那样的显赫的家世,王熙凤那样的咄咄逼人,袭人那样的温婉细心,但是她有超凡脱俗的气质,惹人怜爱的样貌,更有那令人折服的才华。
她写的诗是极好的。
贾迎春归省庆元宵时,黛玉,宝玉等人陪同贾妃游园。
黛玉替宝玉所作“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前两句巧妙的将题目暗含其中,紧接着写客人的所见,“一畦”一句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像,最后两句表达了身处太平盛世,没有饥饿,不必忙忙碌碌的去耕作的情感。
表达了一种悠然处世的态度。
这首诗用词也极妙。
贾妃指出“‘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
湘云请贾母等在园中赏花,众人选题来作关于菊的诗,黛玉作了“咏菊”、“问菊”、“菊梦”,最终夺魁。
四、淡泊名利袭人曾让宝玉答应她几件事,其中就有关于读书的。
袭人说:“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
他心里想着,我家代代读书,只从有了你,不承望不喜读书”“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禄蠹”。
袭人这是在为宝玉出主意,以后让他少挨贾政的骂。
事实上袭人是很希
望宝玉能真的喜读书的。
袭人因为知道宝玉不喜欢,所以只能这么说。
薛宝钗也很希望宝玉以后能考取功名。
黛玉与袭人和薛宝钗不同,她不希望宝玉跟那些“俗人”一样也去追名逐利。
林黛玉淡泊名利,这从她的住所的布局也可以看得出。
贾元春后来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
宝玉问黛玉住哪一处好时,“黛玉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
’”竹,是君子的象征,是高洁的代名词,而在这里,它也是林黛玉的代名词。
五、聪明林黛玉的反应快,有着令人无可奈何的精灵。
以薛宝钗生病,宝玉和黛玉先后分别去看望她为例。
那日,宝玉听说薛宝钗病了便去看望,随后有人喊:林姑娘来了。
“说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道:‘更不解这意。
’黛玉笑道: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
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其实,黛玉的话是说给有心人听的,对于听不懂的,又来问是何意的人她便巧妙地说了这一番话,来宽她的心,黛玉也不想让她多心,毕竟薛宝钗现在是个病人。
后来薛姨妈留黛玉和宝玉在那吃饭。
他们都喝了几杯酒后,宝玉的妈妈——李嬷嬷便来阻拦宝玉,不让他多喝了。
宝玉不高兴的慢慢地放下酒杯,垂了头,“黛玉说道:‘……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
后来黛玉又说道:“……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
姨太太这里,况又不常在这里的,你必要管着,想是怕姨太太这里惯了他,也未可知?”这一番话,说的李嬷嬷哑口无言。
这也是林黛玉的聪明之处。
她知道要如何去应对李嬷嬷,免得她扰了他们的兴致。
黛玉的嘴向来不让人,总不会吃亏。
她也懂得要如何保护自己。
六、封建礼教了解一个人,应该也要站到他的那个环境背景下,站到他的角度去想问题。
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林黛玉始终不说她是喜欢贾宝玉的了。
他们处于封建社会,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受到封建思想的约束。
虽然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是叛逆的,但仍然不能完全摆脱那个社会。
那个社会,讲究的是女子要矜持。
即使林黛玉可以突破这一关,或者说宝玉对她的情意她也明白,
她仍然不能与宝玉走到一起。
因为那时的婚姻也是讲究父母之命的。
林黛玉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不能给她做主。
她也常常伤感:要是父母还在,就能给她做主了。
还有,人们迷信。
大家好像都相信金玉良缘之说。
种种因素,最终,黛玉含恨而终,宝玉和宝钗成了亲。
这似乎也是必然的结果。
那种环境下谁也逃脱不了封建的束缚。
林黛玉的美,让人羡慕;林黛玉的才情,让人佩服。
也许是林黛玉孤傲,自尊,谨慎,忧郁,任性的性格决定了她不适合成为封建大家庭的女主人。
如果黛玉知道宝玉与薛宝钗成亲并非他所愿的话,我想她也无憾了。
林黛玉是可悲的,她和她的爱情都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林黛玉是可喜的,她得到了贾宝玉的倾心,自始至终,贾宝玉心里都只有个她。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当之无愧的女主角。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学院:文法学院
姓名:贾双娜
班级:汉语言2012—2 学号:12701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