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美(一)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请举例说明。
(1)平淡质直,自然流露,不假雕饰,浑然天成。
在《归园田居》这组诗里,几乎全用平淡质直,不加雕琢和藻饰而又接近于农村生活的“田家语”。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只用极少修饰的语言,就把“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以及犬吠、鸡鸣、炊烟、桑麻等平常景物组成和谐动人,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产生了由衷的向往。
(5分)(2)塑造生动优美的形象,达到情景融合的境地。
陶诗善于用比兴的事物形象来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做到个性鲜明。
他以自己的人格构成艺术典型。
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能体现诗人自己的性格,形成优美的意境,达到艺术美与心灵美的融合与统一。
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在这些景物上,都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能体现其思想性格。
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漫不经心地在东篱下采菊,闲静自得地望见庐山。
描写诗人归隐之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已经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悠然自适的神态,异常逼真、传神,达到了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5分)(3)以白描的手法、平凡的素材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情趣,深入浅出,淳厚有味。
例如:《桃花源记》的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叙述渔人发现桃花源,并描写桃花林的景色,以朴素无华的语言,不加彩色渲染烘托,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美丽的环境描绘得非常真切、形象。
又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小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表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志愿,就是怎么辛苦,也心甘情愿。
纯用口语,以白描手法叙事抒情,不但写得朴实,简明,而且通俗中含有精炼,平淡里蓄着深情,可谓平淡与淳美的统一。
(5分)(4)讲究篇章的有机结构,有整体美:艺术风格多样化。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富个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文雅自然、清新淡泊、意境深远、感情真挚为特征,体现了他的客观性、独立性、反叛性和民族性。
他以写自然、写人、写境来表达对生命的狂热追求,对世间万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信仰。
其一,文雅自然:陶渊明的诗歌文雅自然,直抒胸臆,情感真挚。
他完全不受诗歌韵律的拘束,自由自在。
没有繁琐的修辞也没有夸张的比喻,文字流畅,气韵自然。
他的诗歌反映了一个诗人的自信和独立,这种独立不仅体现在诗意上,而且体现在诗歌的形式上。
例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千里悠悠来迟迟,留得残阳伴我回。
”这首《桃花源记》的诗歌流畅自然,字句简略,寥寥数语便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
其二,清新淡泊:陶渊明的诗歌以清新淡泊为特征。
他以抒发对山山水水和田园风光的感触为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想象和感人的情态。
例如,“白雪纷纷何所似,天上云中觅雪霰。
牧人抱茅遥相望,只有归鸟晓来翻。
”这首《饮酒》的诗歌,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和淡漠,深刻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深情追求。
其三,意境深远:陶渊明的诗歌意境深远,多炼神之作。
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又能够发觉自然所具有隐秘性的深蕴,把自然景物生动画面化,化成深入人心的情感。
例如,“采薇南山下,南山阴里谷。
谷口石磬响,谷中有清流。
挹取此池水,坐观天地经。
”这首《桃花源记》的诗歌,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独特感受,体现出了深刻、优美、清晰的意境。
其四,感情真挚:陶渊明的诗歌真挚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他的感情不是虚伪的表现,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例如,“涧户寒更漏灯孤,竹房无处坐空屋。
几年打破知心草,资教亭下野人独。
”这首《谢脁》的诗歌,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清贫和无奈,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几位朋友离别的感伤。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使其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文雅自然、清新淡泊、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的表现手法与记述方式是其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
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美
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美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的大量的田园诗歌,其个人人格、生活方式及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都值得后代人学习,本文拟就陶诗“自然”之美的角度来分析其诗歌特色。
一、古人关于对“自然”的认识中国古代哲人很早以来就对“自然”这一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自然的认识存在着相互差别和相互联系的倾向。
《老子》对自然的论述是相当多的,“其贵言也。
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第十七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 (第五十一章)上述引文之自然,笔者以为是自然而然,顺其本性之意,是指一个事物按照其自身的本性为最高法则自然而然的存在并运行着。
这一思想到了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魏晋时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社会的大动乱,数百年来以儒家名教和仁政为旗帜的汉代奴隶大帝国的悲惨溃灭,引起了社会心理的重大变化,这变化集中表现在对儒家的名教和仁政的理想失去了信心,它再也不是那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东西了。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处处深切的感受和备尝了和儒家许诺的仁政刚好形成鲜明对比的种种痛苦,并且似乎意识到了一种仁义道德的空谈都是虚假的。
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同儒家思想基本相对的道家思想了,而道家这种强调个体生存、率真、自然的思想对魏晋的士人们产生的重大的影响,使得人们追求自己的人格独立和个性尊严,追求随性、洒脱的人生,这种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在“自然”问题上表达了与老子不同的思想观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在庄子看来,自然是做为生命个体体验和欣赏的对象出现的,既我们所说的自然界。
到了魏晋时期,由于常年混战,社会极其动荡不安,做为个体存在的生命在瞬息即被毁灭,人们的生命意识异常强烈,他们在万古不变的大自然面前更加感到生命的瞬息性和无可把握性,发出时光易流、生命易逝之叹,“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以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潸然流泪。
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
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
杨立群
【期刊名称】《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0)005
【摘要】陶渊明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自然.他在诗中描写了田园美、人情美、劳动美,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的生存方式以及旷达的生死观.诗歌语言平淡自然,富有理趣,诗人以淡远宁静之心,创造了“物我交融”的纯美意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诗化人生.
【总页数】5页(P98-102)
【作者】杨立群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
【相关文献】
1.体会陶渊明诗歌中所体现出的自然美 [J], 智慧琴;
2.陶渊明与梭罗对自然美的歌唱 [J], 王永霞
3.在草原上品味陶渊明的自然美——2011年中国陶渊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吴国富
4.试论陶渊明自然思想与陶诗之自然美 [J], 吴莹
5.自然美的和合之境——论陶渊明诗文中的自然美意识 [J], 崔晓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陶渊明诗文的自然之美
陶 渊 明 在 《 卯 岁 始 春 怀 古 田舍 》 次 表 达 对 古 代 的 癸 再
躬 耕 隐 士 长 沮 、 溺 的 怀 念 之 情 :先 师 有 遗 训 , 道 不 忧 桀 “ 忧 贫 。瞻 望 邈 难 逮 , 欲 志 常 勤 。秉 耒 欢 时 务 , 颜 劝 农 人 。 转 解 平 畴 交 远风 , 苗亦 怀 新 。 未 量岁 功. 事 多 所 欢 。 种 良 虽 , 即 耕
侧 , 语 未 成 音 。此 事 真 复 乐 , 用 忘 华 簪 。遥 遥 望 白 云 , 学 聊 怀 古 一 何 深 ! 用 看 似 平 淡 却 很 精 彩 的 手 法 描 绘 了 美 好 的 ”
夏 日田园生 活 。
以 上 三 例 从 道 家 的 “ 古 ” 发 , 璞 归 真 , 自然 。 怀 出 返 重
客 观 的 物 质性 的 “ 然 界 ” 它是 一 种 状 态 , 人 为 的 、 自 , 非 本 来 如此 的 、 自然 而 然 的 。 间 万 物 皆 按 其 本 来 的 面 貌 而 存 世
在 . 其 自身 固 有 的 规 律 而 变 化 , 须 任 何 外 在 的 条 件 和 依 无
自酌 自饮 、 乏 散 心 。 以 陶 渊 明 的 心 叉 飞 向 了 千 载 前 的 解 所
天 法 道 法 自然 。 ” 十 一 章 :是 以 万 物 莫 不 尊 道 而 贵 道 五 “ 德 。道 之 尊 , 之 贵 , 莫 之 命 而 常 自 然 。” 上 两 章 所 说 德 夫 以
力量 。
息交 游 闲业 , 起 弄 书琴 。 蔬 有余 滋 , 卧 园 旧谷 犹 储 今 。 己 营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陶渊明是古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陶渊明的诗歌丰富多彩。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诗歌风格一:平淡自然、情真味永。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无论在叙事、写物还是描景上都是朴质无华的。
诗歌的内容贴近生活,思想感情非常的浓厚真切。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虽平平淡淡,读起来却有滋有味。
诗歌风格二:浑融完整,意境深远。
陶渊明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
这些句子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的诗意盎然,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好像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的画面。
诗歌风格三:语言质朴,生动精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核心思想,在诗歌的著作中当然也不例外。
他的语言质朴实在,不娇柔不造作。
就如同本人一样,陶渊明在仕途上始终保持着品德节操的纯洁。
因人格的坚定与生活体验高度合一,创作出来的诗句就很有感染力。
诗歌风格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分为五大类,有田园诗、咏怀诗。
咏史诗、行役诗和赠答诗。
田园诗和咏史诗是陶渊明的主要创作,也是他成就的代表。
田园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向往追求的田园生活,抒发了悠然自在、知足淡泊的思想情感,体现了陶渊明追求真的人生哲理;咏史诗是陶渊明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咏史的同时又抒发情怀,展现了一种大气豪迈的风格。
关于陶渊明的介绍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情诗介绍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情诗仅此一首,那就是《闲情赋》。
《闲情赋》在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极具特色。
无论是从作品的风格还是其思想意义来赏析,都与其他诗歌作品截然不同,此赋独具韵味。
浅谈陶渊明《归园田居》诗的自然美
浅谈陶渊明《归园田居》诗的自然美作者:孔庆霞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01期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
在两晋南北朝那绮靡的形式主义诗风弥漫诗坛之际,他以自然朴素、清新隽永的现实主义诗作,打破了玄言诗的统治局面,扩大了诗歌题材,开了山水田园诗之先河,在诗歌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归园田居》诗,直承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内容题材上一反玄言诗的空洞说教,在艺术手法上一反淫靡绮丽的形式主义诗风,创造了自然清新的新诗风。
当我们读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时,不只觉得作者的身心复得返自然,而且觉得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上也都复得返自然了。
直抒胸臆的抒情是形成陶诗自然美的第一个原因。
这在陶诗中是很突出的,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脱口而出,不粉饰,不做作,有什么说什么,把坦荡荡的胸怀和盘托出。
完全是久别重逢的老友于深夜促膝谈心的口气,不像道学家的谈玄说理、莫测高深,也不像那腐儒讲学的掉书袋,更不像形式主义诗歌的卖弄才华。
难怪历代不少评论家都说陶公非写诗,直抒胸臆而已。
素描图画般的写景是形成陶诗自然美的第二个原因。
陶诗一反当时诗人的绮丽雕饰风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完全用的是白描手法,把自然景物有所选择地罗列到读者面前,这点很像杜诗“穿花蝦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那样清新、自然而富有情趣。
似大匠运斤,不留痕迹,若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给人以负重若轻、事半功倍的感觉。
他写村落的远景,没有从具体的颜色、形状、地势、大小等方面去着笔,只用“暧暧”这个重叠词加以修饰。
写墟里烟,也没有状其颜色,只是用重叠词“依依”去描绘。
这还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因为村落和墟烟的颜色原本就没有什么出色之处。
但是作者对桃李榆柳描写却似乎有点难以理解。
桃红柳绿是极鲜明的颜色,桃红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称,柳树有“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名句,这是比陶为晚的唐人名句,比陶为早的有《诗经》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都从颜色着墨。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歌代表人物,其诗歌以自然风景为背景,以真挚情感为主题,以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为特征,是中华文明中最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艺术为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自然意象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主题与自然环境相连,自然意象是其诗歌关注的核心,反映了该时期汉人关注自然美和传统美学的特征。
陶渊明常常通过先进的意象技巧和自然意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生命的价值和尊重。
(1)山水意象山水素有中国文化的代表性,陶渊明的诗歌中大量使用了山水意象,即山川、草木、风景等自然元素。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樱桃等,描写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归去来辞》中的“到乡翻似烂柯人,旧业无成身将老”寄托了陶渊明对于家乡山水情怀的深深眷恋;《饮酒》中的“东篱采菊,炮石叩秋娘”则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真诚热爱。
陶渊明常常以自然意象来助推表现诗歌的真正意象,以此为代表他的诗歌具有生动明快、带有亲和力、触动人心、传达感情的作用。
(2)昆虫意象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中也采用了昆虫意象,如《桃花源记》中的蝴蝶、蜻蜓,表现了闲适自在、勇敢善良、活泼可爱的形象,形成了引人入胜的诗歌世界。
(3)鸟兽意象陶渊明的诗作中还出现了一些鸟兽意象。
如《归去来辞》中“戏蝶洞仙桥,桥上红桃林”描写了一幅欢快的田园图景和热闹的鸟兽群像;《饮酒》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表达了内心的激情和享受。
这些意象营造出了大自然美好的生态环境与结构,并突出了自然的美好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二、情感意象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以情感意象为主,情感在其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包括其对人与自然的情感,对家庭、友情和爱情等感情的表达。
(1)人与自然的情感陶渊明不仅关注和描绘自然意象,也关注着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自然与人的情感联系。
如《饮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感情;《归去来辞》中的“山中应有千骑闪,何处更言归路近!”表达了陶渊明怀念家乡之情;《闲居赋》中的“春之醇也”,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之美。
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自然之美
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自然之美作者:刘洪芝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02期东晋诗人陶渊明,年轻时怀有兼济天下的壮志,却无法让自己的心安于污浊官场的周旋委蛇。
于是纵情山水,隐逸垅亩。
诸多客观、主观条件,历史的、时代的、个人的因素,产生一种“合力”,凝聚于陶潜的田园诗,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陶公山水诗文朋友之乐,即从田园耕作中一段忧勤讨出,不别作一幅旷达之语,所以为真旷达也。
”(钟惺《古诗归》卷九)“情之所蓄,无不可吐出;景之所触,无不可写入。
——晋惟渊明,唐惟少陵。
”(王圻《稗史》)“陶彭泽诗,颜谢潘陆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赋于诗,无一点愧词,所以能尔。
”(许颛《彦周诗话》)……前人评陶诗,谓之朴素,自然,冲淡,飘逸。
在这里,我给陶诗概括为“景之自然,性之自然,语之自然”。
一.自然之景取景摄像,随手拈来,毫不费力。
如“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杂诗》之二、之七)白日素月,物自然也;日月四时,时自然也。
顺其自然而不强夺,应其物理而不造作。
用司空图话说就是:“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与道俱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诗品》)再如《归园田居》(其一)中有这样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里描写自己的居住环境:宅院、草屋,屋后榆柳成荫,堂前桃李盛放。
远处村庄隐约可见,近处墟落炊烟袅袅,一切是那么宁静祥和;狗叫鸡鸣,又处处蕴藏勃勃生机。
日常平凡的生活,诗化了;普通常见的景物变美了。
真可谓生活本身即为诗,田园景物就是美。
二.自然之情陶诗中的自然之景传达的是自然之情:时光流逝,志业未就,玄鬓已白,哀情可感,真率,坦诚,没有矫情,没有伪饰,活脱脱托出本来面目。
陶渊明语言自然例子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非常自然,他善于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刻意追求华丽和修饰。
以下是一些陶渊明诗歌中语言的自然之美的例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园田居》)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归园田居》)
这些诗句都是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真挚和深沉的情感。
这种自然之美是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魅力之一。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陶渊明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
有咏怀咏史诗,或以组诗的形式写成,或偏重吟咏古代人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平淡是陶渊明一生不能改变的人生情趣,也是他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
他多用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直率真诚地记录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诗句没有什么瑰丽的语言,诗文没有什么曲折的结构,更没有所谓的雄辩不可一世的气势,却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字字句句,都润进读者的心里。
再有,因其人格清高超逸,和对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当他不雕一笔不刻一画地把它们写出来时,就很有感染力,毫不显得做作,正如生活的本来样子。
此前大部分诗人都关心国家大事,诗歌中也是描写的国家重大题材。
唯独陶渊明选取大家常见的“俗物”,描写普通人的生活,他还重点写心境,对人生、对仕途透悟的心境。
比如诗文中常常出现的意象,“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都太平常,他们是客观物象,也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
二、日常生活的诗化陶渊明描写景物时,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透过生活中普普通通之事,来表达高于世人之情。
日常生活中平常的“饮酒”、“菊花”和“孤云”,在陶渊明的笔下都形成了新的独特的意象。
饮酒,唯陶渊明能识得酒中之深味,悟得人生之真谛。
酒与他的生活、文学紧密相联。
他的“饮酒”组诗有20首,娱情诗酒和借酒浇愁已成为陶渊明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他常以酒助成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陶渊明之后,饮酒赋诗成为隐士生活的重要内容,诗酒则是隐士文学的重要表征。
如刘伶嗜酒放诞,阮籍醉酒佯狂,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酒酣胸胆尚开张”,唐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时至今日,以酒排解愁怀、郁积,仍是我国乃至东方文学中人物描写的重要艺术手法。
菊花,陶渊明爱菊,赏菊,咏菊,常以菊自况,甚至家里还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
他将菊花和酒结成一体,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促成精神的升华。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晋宋时期的伟大诗人,隐然世外的陶渊明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田园诗派,一改魏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
陶渊明的诗歌具有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原始自然艺术的顶峰”。
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平淡自然”,具体来说有(一)、情、景、事、理的浑融;(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三)、精当而不露痕迹的语言锤炼。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融和境界;白描;警策绮丽;质朴简炼【引言】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1]。
陶渊明出生成长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家庭环境和社会的强烈反差,以及他自身的境遇使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宗师。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
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绣。
陶渊明却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精神。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主要在诗歌,其作品今存诗125首,赋、文、赞、述等12篇。
诗歌当中又以五言诗最为出色,计五言诗116首,四言诗9首。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2]。
自然,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的第一人,陶渊明开创的国园诗最为集中的体现了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用最简单、最鲜明的词来概括,就是:平淡自然。
这也是千百年来陶渊明的诗歌铬在人们心中最深的印记,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概述及内容与艺术】陶诗喜用简朴、自然的叙说和议论入诗,表现朴质无华的真挚情感,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
《饮酒序》中写道:“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看视随意,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中体现的自然观
一、概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人生哀愁而闻名。
在他的田园诗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观念,这些观念对我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自然观的角度探讨陶渊明的田园诗,分析其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念。
二、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描绘了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他深情地描绘了田园景色,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的眷恋和热爱。
在他的诗作中,自然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他所描绘的自然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与人的情感、意志和品性相通联的。
这种自然观念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想化表达。
三、山水情怀与诗意境界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山水元素被广泛运用,成为了他诗作的主要表现对象。
在他的诗中,山水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诗意境界,从而使得山水成为了一种承载诗人情感的意象。
他的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山水元素,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景仰和对人生的幽远思考。
这种自然观念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独特情怀,以及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追求。
四、自然万物与生命共通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还融入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理解。
他以一种超然的意境,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灵的形态和气质,赞美了自然界中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怜悯,这种自然观念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五、自然与道法自然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透露出了他对自然规律的深刻体察和对道法自然的追求。
他认为自然是最高的道义准则,生活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这种自然观念与我国古代儒家的“道法自然”思想相契合,表现了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六、结语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念,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怀和道德理想。
略论陶渊明诗歌的朴素自然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诗歌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婉约抒情、豁达豪放、寓意深刻而著称,让人们欣赏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下面从四个方面对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进行浅谈。
一、清新自然陶渊明的诗歌经常描写自然景象,这些景象非常自然清新,深受人们喜爱。
比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仙人”就是一种极其自然、清新、和谐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诗意和感情。
另外,他在诗歌中表现出的山水意境也非常丰富多彩,比如《归园田居》中的九峰秀丽,山水清幽,比如《饮酒》中“钓渭西来烟水深,沙鸥翔起万里心”,都表现出了作者深深地爱慕大自然的美好。
二、婉约抒情陶渊明的诗歌中还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婉约抒情的风格。
他在诗歌中经常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些感受和情感都是非常细腻而真挚的。
比如《桃花源记》中所表达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比如《归园田居》中所表达的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比如《访婢》中所表达的对真挚情感的珍爱,这些都表现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和意志。
三、豁达豪放陶渊明的诗歌中还流露出一种非常豁达豪放的风格。
在他的诗歌中,经常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和对自由的追求。
比如《归去来辞》中的“归去来兮辞,困苦与奔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就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和自由的追求,表达出了一种对生命的拓展和增值。
四、寓意深刻陶渊明的诗歌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寓意深刻。
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很深的思想和哲理,让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和领悟。
比如《归去来辞》中所表现的是人生的智慧和经验,比如《饮酒》中所表达的是尊重自然和珍爱时光,比如《桃花源记》中所表现的是追求自由和向往美好,这些都是非常深入人心的思想和哲理。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在意象,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心灵。
他用最真挚的感情、最优美的语言表达出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追求,让后人受到启发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美(一)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的大量的田园诗歌,其个人人格、生活方式及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都值得后代人学习,本文拟就陶诗“自然”之美的角度来分析其诗歌特色。
一、古人关于对“自然”的认识
中国古代哲人很早以来就对“自然”这一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自然的认识存在着相互差别和相互联系的倾向。
《老子》对自然的论述是相当多的,“其贵言也。
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第十七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第五十一章)上述引文之自然,笔者以为是自然而然,顺其本性之意,是指一个事物按照其自身的本性为最高法则自然而然的存在并运行着。
这一思想到了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魏晋时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社会的大动乱,数百年来以儒家名教和仁政为旗帜的汉代奴隶大帝国的悲惨溃灭,引起了社会心理的重大变化,这变化集中表现在对儒家的名教和仁政的理想失去了信心,它再也不是那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东西了。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处处深切的感受和备尝了和儒家许诺的仁政刚好形成鲜明对比的种种痛苦,并且似乎意识到了一种仁义道德的空谈都是虚假的。
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同儒家思想基本相对的道家思想了,而道家这种强调个体生存、率真、自然的思想对魏晋的士人们产生的重大的影响,使得人们追求自己的人格独立和个性尊严,追求随性、洒脱的人生,这种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在“自然”问题上表达了与老子不同的思想观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在庄子看来,自然是做为生命个体体验和欣赏的对象出现的,既我们所说的自然界。
到了魏晋时期,由于常年混战,社会极其动荡不安,做为个体存在的生命在瞬息即被毁灭,人们的生命意识异常强烈,他们在万古不变的大自然面前更加感到生命的瞬息性和无可把握性,发出时光易流、生命易逝之叹,“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玡时种柳,皆以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潸然流泪。
”魏晋的士人们已经从自然的关照中反观自身,从自然事物中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也深深的影响了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自然”用在文学创造的技巧上指的是“清水出芙蓉”的美,平淡自然的美,钟嵘《诗品》“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
”宗白华先生指出:“楚国的图案,楚辞,汉赋,六朝骈文,颜延之诗,明清的瓷器,一直到今天的刺绣和京剧的舞台服装,这是一种美,‘错彩镂金,雕馈满眼’的美,汉代的铜器、陶器,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陶潜的诗,宋代的白瓷,这又是一种美,‘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
”
二、陶渊明诗歌体现了“自然”之美的鲜明特点
综观陶渊明的诗歌,其自然之美主要从不同的三个方面来体现出来,一是陶诗中反映出个体自然而然,率真随性的生存状态,二是反映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怡情悦性的诗意人生,三是在诗歌创作中,陶诗具有的平淡质朴,看似无法而至法的成熟之美。
其中前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的联系,做为个体存在的生命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实现自己自然而然的率真个性,才能摆脱世俗、功利、名位对自己的束缚。
下面具体分析之:
上文已经提及,魏晋的士人们已经对个体存在的生命的价值无比的关注,他们率真、随性,洒脱,陶渊明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重视自我、张扬个性的社会中,因此,他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人格决非偶然而具有了必然性。
陶渊明思想的核心是崇尚自然。
《归田园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
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他看来,世俗的名禄好象是罗网和樊笼,束缚人的天性,只有回到自发的状态自然而然,才能得到人生的自由。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归鸟”是经常出现的诗歌意象。
“翼翼归鸟,相林徘徊。
”(《归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归鸟”在这里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喻,它象征着人们对自由人生与自由人性的奋力追求,象征著作者对当时世俗名利的厌倦与逃离。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呢?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作者的“意”在这里达到了老子所说的“道”的境界。
既然已经得到了真意,就可以忘象忘言,不必将它说出来了,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他的诗歌意象中体会出他要表达的真意: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宇宙万物无不顺乎自然,人当然也要顺应自然之理,生,受之于大快,死,托体与山河。
这就是诗人在看到南山归鸟时的一瞬间忽然悟出的真谛。
这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人格,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反抗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