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1运动的描述》教案二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1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1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1运动的描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运动的世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

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

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3. 运动的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

2. 难点:运动的图像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及运动的图像分析。

2.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运动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特点。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发学生对运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的分类。

3. 讲解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

4. 讲解运动的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运动案例,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描述运动的方法,如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2. 探讨运动与力的关系,引入牛顿运动定律。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运动案例,运用运动知识解决问题。

2. 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全班分享,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八、实践操作:1. 安排课外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参数。

2. 学生利用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分析运动特点。

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提高运动素养。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运动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十一、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九年级物理全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新人教版

12.1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1、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课时】1课时【教具】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教法】启发、讲解、讨论【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1.运动的世界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请看图2-1—图2-3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2、运动的描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如:(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看图2-4(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

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

如中国十大名曲。

问: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原来花花的位置发生的改变。

告诉学生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物体物体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物体物体(4)概括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1运动的描述》新课标示范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1运动的描述》新课标示范教案.doc

《12.1运动的描述》课题12.1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情感态度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过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引入课题: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合作探究一、机械运动的概念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的现象?(1)观看录像资料(教师用书光盘中运动的描述内容)总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2)分析实例: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教室里,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思考: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总结: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听故事,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

自己模拟当时的场景。

初步认识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举例,各抒已见。

从中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并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得出:运动的物体位置改变了,静止的物体位置没有改变。

学生理解并记忆。

学生进行分析,并作答。

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会生活中的运动现象通过看录像了解运动现象,并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积极思考,保持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理解物理学中对机械运动的定义。

强调:“物体位置的变化”并区分“化学变化”“思想变化”“生理变化”等,并举例。

如:五四运动,小树长高等。

二、参照物(1)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

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2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2)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2、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3、知道参照物.4、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5、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2、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相同.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2、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教材内容详解一、机械运动探究:什么是机械运动呢?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摆动;2,夏天,蚊虫在灯下飞舞;3.秋天,落叶纷纷飘落;4.冬天,雪花漫天飘洒;5.昨天,“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6.今天,你上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不断被甩在身后7.此时,钟表的秒针在不停地“走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运动(如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仔细体会与比较上面列举的物体运动的例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想想议议宇宙及自然界中关于机械运动的例子还有许多;同学们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多找一些例子,提出来发表让大家共享:①流星划过夜空②小鸟在空中飞行③河水在不停地流动④稻穗在随风起伏⑤房屋、树木随地球一起运动。

这些都是机械运动吗?二、参照物1.探究提出问题:如何恰当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猜想和假说:(1)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对照要研究的物体和选择的标准物体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后再做出判断.(2)很简单,用眼睛看看动不动就行了。

进行实验: (1)两名同学乘坐公交车,一名同学盯着另一辆车上的某乘客,另一名同学盯着站牌,此时另一辆车开动,两同学乘坐的汽车未开动,请两同学说出自己乘坐的汽车的运动状态.(2)乘坐观光电梯时,眼睛看地板和看外面的景物对自己运动状态的描述分别是怎样的? 2.参照物该怎样选择?想想议议每个同学都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如:夜间趁着月光走路时,要描述影子的运动情况,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影子在动;若以人为参照物,影子是静止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文田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2新人教版第十二査第1节…•运动的描述卩一、课前自学:仁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止的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C2、_____________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_____ 现象。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机械运动。

二、课堂学习与探究:例子1引入:以司机、乘客小明、和路人为例子研究小明是否运动小明与 _____________ 无位置变化所以相对 __________________小明与 _____________ 有位置变化所以相对 __________________归纳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被选作标准的物体,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______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 的,世界上______ 填“有””无”绝对静止物体。

在这个例子中小明相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运动的在这个例子中小明相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静止的我们平时见运动物体通常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

例子2:引入:分别以自行车作参照物归纳2 :以树作参照物自行车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车作参照物树向___________________ o归纳3:参照物可以是_____________ 的,也可是_________________ 的,以行驶汽车作参照物路面和房屋都是 _______________ 的例子3:以两条鱼作例子实验一以大鱼作参照物小鱼是_________________ 的实验二以小鱼作参照物小鱼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归纳4:如果两个物体的__________ 相同、_________ 相同,那么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特征。

3. 掌握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运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4.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和应用。

2. 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和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的掌握。

2. 运动描述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运动实例图片、白板、彩色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 教师通过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场景,如小车行驶、人在慢跑等,引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你们对运动有什么了解?运动有哪些特征和规律?”3. 学生回答后,教师梳理学生的回答,引出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Step 2:学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 教师通过课件或白板,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并解释其含义。

2. 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和术语。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解释和理解这些概念和术语,教师进行指导和澄清。

Step 3:绘制运动图像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绘制运动图像,包括位置-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2. 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演示如何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绘制相应的运动图像。

3. 学生进行练习,根据给定的物体运动情况,绘制相应的运动图像。

Step 4:描述物体的运动特征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根据运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特征。

2. 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演示如何根据运动图像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特征。

3. 学生进行练习,根据给定的运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特征。

Step 5:运动描述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训练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给出一些运动场景,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信息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基本概念;•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文字描述、位置-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等;•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基本概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速度-时间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所见到的运动,并进行简单的讨论,从而切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2.1 运动的描述教师通过讲解或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运动的本质、三要素:运动状态、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并引导学生能够简单地进行文字描述,了解位置-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2.2 文字描述的运动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板书的形式呈现物体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再进行总结,进一步明确文字描述的局限性,探讨运动状态、运动轨迹、速度等需要使用什么形式来描述。

2.3 位置-时间图像的运动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学习位置-时间图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位置-时间图像的解释和分析,分析出位置-时间图像所能表示的内容,掌握如何将图像转换为文字和运动轨迹。

2.4 速度-时间图像的运动教师向学生介绍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速度-时间图像所表示的是物体在一定时间段内的速度,由此掌握如何使用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3. 实践与应用(2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运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解答,例如:一辆汽车从某处出发,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前行驶,经过20秒钟后停下来,求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三节《运动的描述》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三节《运动的描述》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章第三节《运动的描述》第3课时【温馨寄语】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

愿我们做个有心人。

【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正确使用工具测量。

2.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学习重点、难点】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学法指导】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学(完成下列预习题)学点一:长度的测量1.完成课文35页“想想议议”,你的感受是什么?2. 阅读课文35-36页的内容。

长度的单位有7个,想办法、找规律、快速记住它们的符号、读法、换算关系;哪个单位是国际单位?1 Km =m =dm=cm=mm=µm,国际单位是实际观察一下你的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用你的身体(手指、手臂等)展示出这些长度。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工具?4.观察你的刻度尺,认真思考课文37页“探究”提出的所有问题。

并记录在课文对应位置。

没有零刻度的尺子能测长度吗?图12.3-4中是一把厚刻度尺,使用时应怎样放置?5.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学点二:时间的测量阅读课文38页“时间的测量”,回答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秒表完成以下问题:,大表盘的分度值是 .,小表盘的分度值是 .学点三4、误差(1)物体的真实长度叫。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

.(2)误差与错误有何不同:(3)减小误差的主要办法:(二)合作探究课时学案(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1、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B、成人拳头的宽度C、火柴盒的长度D、保温瓶的高度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3、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A、偏小B、偏大C、无影响D、无法判断4、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43cm、25.45cm、25.46cm ,则此物长应是()A、25.44cmB、25.45cmC、25.46cmD、25. 47cm6、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2-3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某一方向在毫米刻度尺上,则此时球的直径应取___ ___cm。

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

2. 让学生了解参照物的概念,明白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需要选定参照物。

3.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3. 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飞鸟、流动的河水等,让学生感受到运动无处不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3. 引入参照物的概念:讲解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通过实际例子,如坐在火车里的人,判断火车是运动还是静止,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重要性。

4. 讲解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实际例子,如骑自行车的人看待路边的树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不同参照物下的物体运动状态。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概念,以及运动的相对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机械运动、参照物和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所学知识。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参照物下的物体运动状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概念、运动的相对性。

2.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2. 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和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小实验。我慢慢拉动课本的时候,以课桌为参照物,橡皮擦是什么状态呢?
以课本为参照物又是什么运动状态呢?同学们一起来回答。
从这个小实验我们发现,同一个物体,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状态也不一样,我们可以得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种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下面的例子(世界大战中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奇闻轶事),根据刚才所学的内容,有哪位同学能回答故事中的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
相对
静止
没错,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理解得不错。我们这节课要突破两个难点。1、给定参照物,怎么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呢?PPT播放:
选定的参照物
(假定不动)
研究
对象
位置关系不变
相对
运动
位置关系改变
现在我们通过练习来体验,请看屏幕,XXX同学来回答
同学们对难点1的掌握还不错,现在我们来看难点2、已知物体运动或静止,怎么判断参照物?PPT播放
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节课剩下的内容(板书:运动的描述)
回顾知识
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复习进入课题
PPT
1分30秒
2分30秒
4分钟
1分5秒
1分50秒
5秒
现在请看屏幕的图片,并思考为什么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而司机却说乘客是静止的?
那么我们现在请同学来回答一些这个问题,XXX同学,你来回答一下。
好,运动是相对的,那么为什么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运动状态呢?
学生做笔记
学生回答:火车、房屋
回答:选B
学生回答:因为是同步卫星,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学生补充:一天
准备下课
提供材料:设疑
引出参照物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

物理:第十二章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教案(二)(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第十二章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教案(二)(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二)(人教版九年级)
【播放视频5】联合收割机。

【播放视频6】生活中运动现象举例。

【播放视频7】同步卫星,火箭起飞和降落。

【类比】:
1.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

2.某人问路,到某地要用多长时间,该人不答,待问路人不耐烦开始走时,该人才说1小时左右,问路人不解,该人答曰:不知你走多快,如何判断用多长时间呢?这里的参照就是走路人的快慢,可见,我们表达话语时,一定要说话严密些。

(四)课堂反馈与矫正

学生观看、讨论。

师生交流。

类比增加了幽默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我们平时为了研究方便,仍然说某个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平时我们判断某个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了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我们叫做参照物。

对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而言,参照物的选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却并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为了叙述严密,说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加以参照物。

如果没加,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言的。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教学流程。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 第1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 第1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
2、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我还想知道
A.这列列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上的乘客
C.沿车厢走动的乘客D.关闭着的车门
3、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选择的参照物是()
A.岸边和行船B.行船和岸边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








4、一天某城市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渡,某人走近一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摇晃要倒塌,以致造成千人狂逃,过后经查证,纯属虚惊一场,该大厦仍牢牢地耸立在一片空旷的地上,造成这些人错觉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以下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A.地面B.商业大厦C.蓝天D.飞渡的白云
5、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
A、可能运动 B、可能静止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合作交流】
1、我存在的问题:1、2、3、4、5
2、小组合作交流后存在的问题:1、2、3、4、5
我会成功
学习感想
教学重点
判断物体是否做了机械运动;根据物体的运动指出参照物;
参照物的概念。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自主学习】:
1、对于书上P28页这些现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2、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最新-九年级物理 181《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最新-九年级物理 181《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2·1运动的描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能运用有关解释简单现象。

导学达标:
导入:坐在正在开往洛阳汽车里的乘客,他运动了吗?
一、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小到蚂蚁大到天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学习“参照物”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4、释疑:导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5、参照物可根据需要来选择,它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

当堂训练:
Ⅰ、小结
Ⅱ、想想议议①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②加油机与受油机。

Ⅲ、双动
深化练习:
1、你怎样做教室会向西运动?
2、在乱风的情况下,你如何运动才会感到无风,顺风,逆风呢?
3、向西飞奔的汽车,以什么为参照物这是静止的?向西运动的?向东运动的呢?
4、太阳东升西落,是以什么为参照物?说明地球如何运动?
5、天上云追月?
6、飞行员在回忆飞机做俯冲飞行时说:“大地迎面向我扑来。

”他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以飞机为参照物,他的运动状态是什么?
7、课桌相对同地面、地球、太阳的运动状态分别是什么?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1运动的描述》教案二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能力目标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高台跳水比赛的录像资料,并请一位同学用章首语作解说词配合图象解说.
[师]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都是一门科学.学好关于运动的科学,不仅能深入认识体育,还能深入地了解自然.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要开始学习关于运动的科学.
二、新课教学
1.机械运动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1-1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能回答图下面的问题吗?(同学们会热烈讨论)
[投影]
·哈雷彗星
·喜马拉雅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根据书中图片和看到的录像资料讨论: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奔驰的猎豹,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
[生]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吗?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
[生]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
[生]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
[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板书]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
2.参照物
[师]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
[实验]
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生]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请同学们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
[生]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
[生]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钢笔是静止的.
[师]一个说钢笔是运动的,另一个又说钢笔是静止的,他们矛盾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如果以桌面作标准,书本和钢笔就都是运动的.如果以书本作标准,钢笔就是静止的.
[生]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因此他们并不矛盾.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有.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
[生]我们大家都一样,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标准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作标准都是运动的.
[生]旅游坐车的时候,如果以车厢作标准,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如果以路边的树或大楼作标准,车内的人就是运动的.
……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 [板书]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每人都来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生]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回家时,以同学为参照物,我就是静止的,以房子为参照物,我就是运动的.
[生]在河堤上行走时,以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则自己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则自己和影子都是运动的.
[生]一个人在公路上行走,如以路旁的树木作参照物,他是从西向东走,这时如果从他身后开过一辆汽车,以汽车为参照物时,这个人就是在从东向西走.
……
[师]太棒了,自己祝贺一下吧!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生]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生]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
[师]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
[生]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说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是什么,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
[生]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个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生]刚才大家说到参照物中有人、有车、有树木、有房屋、还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以,我认为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生]因为我们词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所以—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
[生]我认为如果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参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不用说”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在运动”.
[生]我觉得选择参照物时,应该看怎样选择研究问题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车是不是运动,最好选择地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作参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车厢里是否运动,就该选择车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车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还要补充一点,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比如课本P30图12.1-4中丙图,“乘坐电梯向外观看,有什么感觉?”
[生]乘这样的电梯向上运动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假设电梯不动,楼房就在向下运动;如果乘电梯向下时,楼房就向上运动.
[生]如果老师从讲桌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以老师为参照物的话,假定老师不动,可以认为是讲桌沿老师的反方向运动.
[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碰到很多的例子.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12.1-3及图12.1-4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投影]
[师]清同学们看一则有趣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生]如果我是那名飞行员,也可以抓住那颗子弹.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静止的.
三、小结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怎样选择参照物?
四、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五、板书设计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参照物
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mechanical motion ) 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