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个性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个性教学

摘要:倡导和实施语文课的教学个性是解决缺乏个性的教学与学生个性矛盾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始终体现个人独特的教学个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个人魅力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在实施教学个性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个性。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而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应该是机械的,呆板的,千人一面的;而应该是高素质的,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改革,尤其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提倡独特的,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时代的要求。之中要求反映在教学中就是要提倡教师有教学个性。那么什么是教学个性呢?我认为所谓教学个性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将教学规律和个性特点熔铸一炉,体现出独特和相对稳定的一种教学风格。倡导教学个性其目的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的发展自我个性,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创造性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也决定了语文学科要以“发展个性和特长”为语文教学目的,同时也要求语文课富有教学个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肤浅的阐述:

一、缺乏个性的教学与学生个性的矛盾

个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爱好。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个性相同的人。苏霍姆林斯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其独特的个性。例如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气质就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神经活动类型有强型,弱型,内倾与外倾。就性格而言,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奥尔波特的一万种性格特质归纳为16种性格因素认为这些性格决定人的个性,将这些不同的个性外向化在学生身上则表现为认知差异即学生学习时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差异,如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具备的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情感差异即学生在学习某一任务时,对该学习任务所具有的不同的态度,兴趣,动机等。如写作文,有些学生把作文作为表现自己写作能力的机会,并渴望能写的更好些;有些学生把它作为一种义务即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而是为了应付老师,还有些学生把写作当作

负担,害怕写作。并且由于学生所处生活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生活情趣不同,后天个性发展进程也不一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顺应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创造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实施教学个性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但是,纵观我们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传统应试教育还广泛的存在。这种教学过分强调统一,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完全一致,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这样必将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如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的是“讲授法”,由于错误的理解又叫“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教师只凭主观意愿,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硬性灌输(或者注入,填进)知识,强调整齐统一,课堂上只有集体行动,而无个体思考,只有教师指挥下的齐步走,而无个体的散步。这种状态,完全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模式上通行的是“八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词句解释——段落分析——主题概括——语法修饰——写作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单调乏味,没有高潮,将原本灵性的文本支解的支离破碎,让人昏昏欲睡。这样的教育模式也体现不出教师的教学个性,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学评价方面通行的是绝对的,随意的,非此即彼的线性评价,崇尚唯一,其具体表现在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材,标准的答案,通过考试而得出最好的学生,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智力倾向及对本科的态度等方面的差别。

在这样的语文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个性不但得不到发展,反而受到严重的压抑,甚至于唯书,唯师,思想上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人格上顺从听话,唯唯诺诺,个性完全泯灭于缺乏个性的教育中,成为千篇一律的人。众所周知,学科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吸收才能逐步转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假如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学,那么,教的再好也是无效的教,再好的教学模式假如不能适合学生,那么也是不起作用的模式。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只有教师选择合适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起独立自主的性格。很难设想一种固定的,统一的教学方式会培养出有优良个性的学生。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解放,发展,培养学生多样的独特的个性,必须重视和倡导教室的个性教学。

二、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倡导教学个性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优良个性,其具体表现在发现和尊重学生现有的个性以及在有利的物质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的发展,最终形成优良个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将这一任务渗透到实施教学个性过程的始终,在创建教学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我认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教学内容一般是指教材内容,我们的教材都是由教委组织专门班子在多年试用的基本上反复修订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科学性,但是由于受教育观念的制约,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材在内容上首先考虑是政治性,思想性,学生的需要被长久忽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个体差异被忽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个性。教学内容应该是为学生积累知识,发展个性服务,而不是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学习。教师应该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住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自身与学生的知识结构,补充,拓展,延伸,超越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师个性又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和培养学生个性的有力凭证。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主要包括:(1)还原和活化。还原教材就是把教材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它所反映的实际事物,通过还原,变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便枯燥为生动,使知识从书本上“走出来”变成活灵活现的东西,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2)补充和改编。教材因为受书面形式的限制,总是简练的,概括的,它存在“空隙”和“短路”,“言虽尽,意未犹”,给学生留下自由想想和推理思维的空间,这是进行个性教育的有利因素,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推测,想象,填补,描叙。对教材进行改编和改组,旨在改变教材存在的方式,它包括:“变换体裁”,“课文重组”,“变换角度”,“改变角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通过改编或改组,改变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3)质疑和超越。质疑包括对教材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这既是培养个性的要求,也是教材本身不断完善的要求。超越是使用教材的最终归宿,它意味着学生借助教材这块跳板,已经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在处理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独创性,也必须遵循a完整性原则: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应具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