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品读-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品读,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了教育理性的回归,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文教学中,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也属于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能促使人们更艺术化地把握世界,同时也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是一种人类所独有的生存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构筑起促进学生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课堂,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挖掘,发现,创造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和理性美,体会语文的特殊魅力。一、推敲细节,鉴赏与创造语言美

语文学习中,教师首先要促使学生发现文章的语言美,并在鉴赏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创造美的语言。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文章的细节,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的词句替换其中一些能更好地展现语言美的词句,然后在分析鉴赏的过程中理解作者为何要选择这样的词句,这些词句通过何种方法体现出语言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这些细节创作,从鉴赏美逐步过渡到创造美,将学到的知识自主内化成自己的语用能力。

在学习《鼎湖山听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分析作者深夜听泉的一段文字,让学生尝试深入探究其中的一些词

句,分析作者为何要选择这样的词句。如“清流拍打着卵石”,可以让学生思考,这里的“拍打”是否可以换成“冲击”。学生认为如果单单从表达的意思来看,其实冲击也能体现出当时的情状,但是由于作者将泉水的声音比喻成各种乐器的声音,所以还是用“拍打”更好,能暗示声音像打击乐,这是“冲击”这个词不能体现出来的意思。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浸、柔曼、清脆、厚重”等其他词语,在对比分析中探究文章的语言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总结分析,说说如何创作才能更形象地展现事物之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仿写,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展现一种大自然的现象,看看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在推敲文章细节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感受到作者斟酌词句的魅力,并以此为切入点逐步陶冶性情,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在尝试创作唯美词句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观察世界,进而发现这个世界的美,这样便能促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所提升。二、品评人物,鉴赏与创造形象美

初中语文课本中不少人物形象都较为丰满,是一定社会中的典型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从语言、心理、行为、肖像等多种角度探究,思考作者运用何种方法形象化地创造人物形象。这也是指导学生进行

审美鉴赏和创造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一个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象征着在封建科举制度腐蚀下逐渐变得麻木不仁、丧失了生活能力的悲剧人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从多种角度入手探究,了解这个人物形象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分析作者如何利用这个人物形象展现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学生尝试从分茴香豆,指点“我”写字、回答酒客的问题等多种角度入手分析,发现孔乙己具有两面性,其本性是善良的,因此即便是穷困潦倒之时,见到孩子依然会分给其茴香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却在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蚀下逐渐变得迂腐,宁愿去偷窃也不愿意从事劳动,固执地保持自己的清高状态,并因此有了“窃书不算偷”的可笑言论。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体会到,孔乙己的悲剧除了有其个人的原因外,封建教育制度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都是用来展现社会生活的,如果要了解人物形象,就要对特定的时代背景也有所了解,并分析作者所展现的这种人物形象是否是该时代背景下的典型形象。这样的分析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逐步了解写作创造中如何塑造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三、联系生活,鉴赏与创造情感美

鉴赏与创造情感美需要学生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

间沟通,在产生共鸣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从中体会到情感美。为了促使学生有所感触,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文章时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这样他们便能受到触动,对于文章中的情感也能很深入地体验。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其中蕴含着对父亲的深厚情感。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唤醒自己的生活体验。如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是否有出远门的经历,当时父母家人是否去送了自己,当时的情形如何。可以让有此经验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此激发全体学生的感怀。如有学生提到自己的老家在农村,母亲在家务农,并照顾爷爷奶奶,自己跟随在城市打工的父亲去城市读书。在送别时,母亲一直都依依不舍,准备了一晚上,似乎想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给自己带上。还一大早起来,准备了不少自己喜欢吃的韭菜盒子。当时自己并不在意,但是现在想想,这就是母亲对自己的爱的体现。在该学生的讲述中,班级里不少学生的情感都被唤醒。此时教师再安排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便能有更多的感触。教师继而让学生尝试找出文中体现父爱的句子,学生也能很轻松地找到这些句子,并自主揣摩其中渗透的浓浓的情感。

鉴赏与创造情感美的过程是一种相互驱动和契合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感受文章中健康和高尚的情感,并且思考这些情感对自己的思想有什么影响,这样能促

使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得到提升。四、感悟哲思,鉴赏与创造理性美

初中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发展,教师要利用好这个学生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让学生尝试鉴赏和创造理性美。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探究文章的?群?,学会从文章的文字表层深入下去,挖掘其中的内涵和主旨。必要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有助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变得更为深入。

《愚公移山》是一篇古代寓言。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进行理性探究,尝试从文字的表面深入下去,了解作者想要通过文章展现怎样的思想内涵。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愚公为何不选择搬家,而坚持要将山移走呢?”“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你能感受到什么,这两个人究竟谁更聪明,谁目光短浅?”“作者为何要安排天帝被愚公感动这样的内容,既然山是天神挪走的,那么是否能说明这也是愚公的胜利呢?”在这层层深入的问题探究中,学生认识到愚公不搬家,而选择移山,这象征着不向困难妥协的伟大精神。智叟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愚公却有预见性和坚定的信念,所以是智叟的目光短浅。虽然最后是天神将山背走了,但是愚公体现了改造大自然的强大气魄,展现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依然是愚公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